浅谈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摘要:西南山区的生态环境很脆弱,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发的进一步深入,是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的威胁,为保持其原生态的状况,从现在开始国家政府人民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短期发展,要时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字:生态环境、石漠化、生态旅游,贫困问题、经济发展、教育、交通西南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后方,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等自然资源。

在有着诸多种种资源优势的前提下,但是各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开发以及充分的应用,使其经济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

暑假有机会到西南地区游玩了一下,主要是云南,一路走来对其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经济发展的现状略有感触。

所以就其简单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及建议。

首先就其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西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与西北、内蒙、西藏等地截然不同,因此,在实施大开发的战略过程中,针对生态环境的重建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同。

西南地区生态环境重建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灰岩地区的石漠化及频繁的山地灾害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采取生物措施为主、工程措施为辅的方法来进行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重建。

西南山区虽然森林资源丰富,有很多的原始森林,但随着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山区资源的一步步开发,使得其原有的神态体系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挑战。

植被破坏使得水土流失严重,就我一路所见,几条大河的发源地翻腾流淌着得河水似滚滚黄河,其含沙量于混浊度与黄河有并驾齐驱之势。

这种现状不得不令人担忧
森林植被是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根本,森林植被破坏是加剧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沙尘暴频发等自然灾害的根本原因。

伴随着经济发展滥砍滥伐的现象十分严重,西南山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已经大大减少,森林面积的减少植被的破坏使得森林功能大大减弱,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

植被的破坏对气候也构成很大的威胁,植被破坏使得整个生态系统链断开,气候干旱,降水减少,使得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在贵州地区。

降水减少,使得河流径流减少,河流趋于断流,湖泊萎缩,湖泊对调节气候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反复循环使得气候更加的干旱,气候干旱对气候变暖有推波助澜的作用,气候变暖,冰川融化,这一后果将不得而知;河流径流量减少,对农业灌溉存在很大的威胁,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发展受到威胁将引发社会危机,影响政局稳定。

在当今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水资源缺乏将是制约其向前发展的一个致命的因素。

西部地区生态破坏严重,生存条件不断恶化,先天脆弱的自然条件固然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活动是加速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和症结所在。

(1)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水平低,贫困和生态脆弱互为因果、(2)“过分强调粮食自给”的发展模式,农耕地面积过大、(3)经济建设不遵循生态环境规律,生态建设科技支撑能力薄弱(4)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项措施综而不合。

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还存在着另一个隐患----石漠化。

石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顶级形态。

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总面积已达12.96万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123.34万平方公里。

石漠化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如强烈的岩溶化过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因素;植被生长环境,又有人为原因,过度樵采;不和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乱放牧等。

我国西南岩溶区的石漠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与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一起,被称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三大环境灾害。

可见其当前的形势严峻程度,。

导致石漠化的成因有很多,主要是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础条件。

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占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26%。

强烈的岩溶化过程、
地形、地貌因素;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 过度樵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乱放牧。

严峻的生态环境现状对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

西部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西部生态环境事关整个民族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生态环境是西部开发的制约性因素,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基本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生态环境如果不改善,经济就不能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会更加严重地影响生态环境,从而使已有的经济成果付之东流。

只有生态环境建设好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存和生产条件才能改善,经济才可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西部部分地区已经从实践中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因此其应制定改善与治理的思路与原则:把恢复植被作为主攻方向,大幅度提高植被覆盖率,带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优化,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寓富民增收于生态建设之中,调整农业结构,开发替代产业和增加就业,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生态建设应相应遵循三大原则:第一是生态建设与富民增收和当地发展相结合,在生态建设中必须考虑能够改善当地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能够保证老百姓的经济利益有所增加;第二是生态建设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地进行林草植被建设,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第三是生态建设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治理和保护相结合。

西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特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西南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原始性、独特性、垄断性和地区分布的差异性,构成了世界顶级的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

其有着独特的少数名族风情与异域风情,应该抓住机遇发展其这一特色资源,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与利用,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所预计的财富,很多优秀资源闲置,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给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一)观念滞后,(二)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并未形成特色互补效应,(三)投资主体单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对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四)产权不明晰,责权不明确,管理体制落后。

为了是这一优势资源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应做到:加强政府领导,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旅游商品,加大宣传力度。

彻底的使当地独有的资源成为其生财之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的不容乐观是西南地区发展的一个不和谐因素,但另一不和谐因素就是经济发展的落后。

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运用,资资源浪费,结构单一,交通不便,教育缺失,科技落后等种种原因制约其经济的发展。

在西南山区很多地区都处于贫困状态,仅仅依靠几亩地过活,任然处于简单的农耕作业,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温饱水平,还存在着大批大批的贫困人口,很多人基本的吃饭都有问题,更不用说教育,医疗等。

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无法满足,更从何谈人们去追求精神生活呢?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当前西南地区可不容缓的问题。

在当地资源丰富的情况下缺不能致富,这其中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当地科技技术的落后,伴随着西部发展战略的的进一步实施,很多东部沿海地区的老板在西南地区投资,以低价收购其原材料,再以高价把成品卖给当地人,这其中的差价更是加剧了当地人们的贫穷。

西南地区的贫困问题由来已久,这一基本现状对国名经济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改地区GDP的增长与国家GDP的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城市相对贫困问题突出;起点低,先天不足;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社会基础设施落后;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低下;经济结构落后,积累能力差;制度创新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少数名族贫困构成西南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

导致其贫困的因素不胜枚举,国家正在加大力度改善其贫困现状。

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力量,而强有力的科技又必须依托于良好的教育。

西南山区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教师数量不足,城乡分配不平衡,流失现象严重;教师学历达标
率低,教育素质低下等,国家应加强对该地区教育的投入,送教下乡,稳定山区教育队伍,加大教研经费等措施提高山区的教育质量与教育均衡。

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减少文盲。

区域发展的不协调,促使国家在大力支持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

积极鼓励东部产业结构的转移。

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企业能很大的优惠与扶持,要切实做好改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作必须:一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很多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相对较低,许多产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扭转这一局面。

二是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要下大力气促进经济结构、一二三次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结构全面优化。

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欠发达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发展与生态的关系。

加快发展是欠发达地区改善生活和发展状况、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基于欠发达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地位,其发展空间、平台受到一定限制,如何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路径,通过优先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促进重点区域发展,实现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良性互动、互赢共促,至关重要。

二是内力与外力的关系。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资源、特色产业优势,在周边发达地区的发展中谋求增强自身实力,形成竞争力优势;另一方面,要主动接轨周边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资本、技术、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增强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积极性。

欠发达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突显自身特色,把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欠发达地区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二)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三)发展特色经济(四)切实改善民生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国家还应在财政政策上予以更多的倾斜。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二是改革财政投融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三是要将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与扶持旅游开发、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并利用政府采购制度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是推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化运作和公用事业的企业化管理。

合理使用区域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区域投资政策等调节手段,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能达到兼顾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两方面的要求,使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东部与中西部统筹发辰、城市与农村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在国家予以财政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应加大力度改善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

良好的交通体系对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

东部沿海地区如此富裕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是其交通体系的完善,交通是时代律动的脉搏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城市扩张的动脉城市扩张,往往多须沿路进行。

而西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限制,交通网络单一,大部分地区都还是山路或者省级道路。

熟话说:要想富,先修路。

路通市兴,路通市富,路通市强,路通人和。

交通发展对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城市建设等产生的互动效应,将越来越大,不可低估。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动脉。

东部地区正式依托其良好的交通网络,其海陆空交通网络格局都很完善,所以其经济发展也见西南山区快速。

加强西南地区的交通建设有利于促使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的结合,加快西南地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使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步伐;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对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边疆作用显著;加快西南地区货物流通和商品交换,促进市场的发育和商业的繁荣;对开发西南地区的旅游业,促进旅游业
的发展意义重大。

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流通,促进人才市场、资金市场的发育,吸引人才和资金。

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当前促进其经济发展的前提。

西南地区是祖国发展的大后方,必须正确处理好其生态坏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否则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低效短期的经济。

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相结合,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加快脱贫步伐,缩小区域差距,打造中国的特色经济区参考文献
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陈国阶《农村生态环境》2011年02期
中国科学院学部. 关于推进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若干建议[J].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18(4): 489-492.
张惠远, 王仰麟. 山地景观生态规划: 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J].山地学报, 2000, 18(5): 445-452
肖笃宁.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重建与景观规划[J]. 中国沙漠, 2003, 23(3): 6-11.
西南土石山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研究卢玉东张春梅谭钦文《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第一期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成因及防治初探黄钰铃惠二青李靖《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1期
王志宝主编.森林与环境——中国高级专家研讨会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经济条件对西部山区农民旅游行为的影响——以贵州省官寨村与杨家寨村比较为例禹《铜仁学院学报真》2007年02期
生态旅游:西南喀斯特山区摆脱“贫困陷阱”之路蔡运龙《中国人口与环境》2006年01期
西南边境山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以云南省瑞丽市为例张正清朱春华周东果龚琪岳建强《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年06期
对中国西南地区山地脱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性思考——云南省昭通地区实例研究王映雪《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4年03期
西南生态脆弱区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思考马贤惠《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云南省贫困、民族、山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步研究——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为例
普成林蜂建金潘玉君《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加强西南各省经济横向联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傅志平,《经济问题探索》1999年08期
浅谈山区路网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张家章《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6期
地理交通在西南山区经济文化形成与传播中的双重作用——兼论文化形成的二要素:有限封闭与有限开放龚炜《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