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2 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我的母亲》导学案
《我的母亲》导学案【小编寄语】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同学们又回到课堂了,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我的母亲》导学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祝大家学习愉快!【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自学成果展示】1、字词展示字音:文绉绉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shēng 眼翳yì词义:广漠宽恕文绉绉面红耳赤侮辱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教师补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
父亲是农民。
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
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
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
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合作探究】探究题目一:读了______________,我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回忆我的母亲导学案1
回忆我的母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积累字词,例如:佃农慰勉衙门任劳任怨不辍劳作3、概括文中朱德母亲所具有的美德;【重点难点】重点:积累字词;难点:概括文中朱德母亲所具有的美德。
【导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孟郊在《游子吟》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牵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看看朱德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二、积累字词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勾画课下的重点字词。
(1)佃.农()(2)祖籍.() (3)妯娌..()(4)勉.强()(5)迁徙.()(6)慰勉..()(7)溺.死()(8)衙.门()(9)私塾.()(10)调.料() (11)血溅.() (12)瞒.着()我补充:再写几个你认为本课比较重要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意思,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猝,突然,出乎意料。
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任,担当、承受。
只求自己发财而没有好心肠。
节衣缩食: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作者回忆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歌颂了母亲怎样的美德?时间母亲经历的事情表现母亲的品质作者小时候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
1885——1900年前后遭遇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没有灰心”,对劳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的反感更强烈。
1905年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1919年勤劳1924——1927年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1937年理解党的困难,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
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四、名言积累(关于母亲的名言)①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我的母亲》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2.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难点)【学习过程】(一)导入(二)认识作者和他的母亲。
(三)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3.题写生字词,并进行纠错。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1.快速读一遍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2.阅读前4自然段(1)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
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什么?“文绉绉”是什么意思?“绉”该怎样读?(2)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3)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4)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
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五)合作探究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3.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
但文中却极少抒情的句子,这种情感是怎样表达的呢?请你认真读课文,找出这些饱蘸感情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4.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却极注意用词的分寸,请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
(六)拓展延伸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说说自己在哪些方面受到母亲的影响。
(七)作业在书中或网上搜集有关胡适的其他文章,并介绍给同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母亲学习内容第五单元(章)第29课(节):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基础目标1、识记重点字音、字形、词义。
能力目标2、阅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了解内容。
概括母亲形象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比喻、夸张、反语修辞手法2、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进行对比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在对比中感受藤野先生伟大的高尚人格时间分配自学 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 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胡适,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二、作品资料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的代表,她的美好品德即便是在今天仍有教育价值。
她含辛茹苦,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胡适身上,是一位注重智力投资、开明的母亲。
她23岁守寡,直到46岁去世,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
这篇文章就是胡适为纪念母亲而作。
三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吹笙.()绰.号()轻薄.()拧.肉()庶.祖母()文绉绉.()宽shù()mó()画抽ti()锁shi()眼yì()野mán()责fá()2.辨识字形活(pō)(bō )款(wéi)妙(wéi)肖(wéi)维护(diē)倒忙不(dié)嬉(xī)戏笑(xīxī)(chuò)绰号泥(nào)淖(wǔ)辱(huì)涩教(huì)3.理解词义(1)文绉绉:。
(2)轻薄:。
(3):眼睛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4):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5)质问:。
(6)下流:。
(7):游荡无赖之徒。
(8)管束:。
(9):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四、阅读思考一、课文感知(一)结构思路1.理清本文的结构思路。
【第一部分】(1——4段),写自己童年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我的母亲》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母亲【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我的母亲》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胡适生平及代表作品。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将它们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分钟2 自由朗读《我的母亲》,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有余力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7分钟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2《我的母亲》作者:胡适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3、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合程序、要求、时间读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一、基础题书写汉字绰.号()遂.()掷.()抽屉.()笙.()庶.()佃.户()翳.()文绉绉.()二、发展题品味词语2、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提高题母亲桥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道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冰河里.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我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讶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到:“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走进了军校的大门.独在异乡生活,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助我度过每一次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的和幸福的桥.如今,我已经军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河上的“母亲桥”也已经被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表示回忆和结束回忆的标志性词语分别是?2.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3.本文先后写了三次“母亲”对“我”的无言的关注,分别是:;; .第一次是_______面写,第二次是_______面写,第三次是概括写.(正/ 侧)4.全文中母亲只说了一句话,试分析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及感情.①神情:②感情:5.第四段中写“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 ,再是 ,后是 .6.“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其中哪是实写,哪是虚写?7.本文第③段中主人公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8.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9.试分析“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这句话的含义.。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学习自传的语言特点,学习从不同方面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情节,学习概括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自学指导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chuî)号庶.(shù)祖母吹笙.(shēng) 摹.(mï)画眼翳.(yì)舔.(tiǎn)去侮.(wǔ)辱(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2.作者简介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3.背景链接胡适父亲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乃至台湾省任官职。
母亲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铁花作填房,当时胡铁花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胡铁花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铁花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
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
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铁花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及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人教初中语文八下《2我的母亲》word教案 (2)
湖南省益阳市六中九年级语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深沉。
2、沉入文本,体会反讽式语言的深层含义。
3、结合文中的对比,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家人庆祝母亲节戏剧性的过程,从事与愿违的理由中感受深厚的思想内容。
难点:儿女们庆祝母亲节反使母亲为全家人过节操劳的行为是出于对母亲的爱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母爱、亲情是出于人的自然本性,与生俱来的,它也必然会无限延续,成为永恒的话题。
在沈从文的《边城》里我们看到了爷爷对翠翠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也感受到了翠翠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让我们心头萦绕上了一层凄美的忧伤之情;走近史铁生的《合欢树》,我们又深深感受到了一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沉痛和愧疚,同时也激发起了我们对母爱、对生命深层意义的思考。
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者的主观干预下却有了不同的解读,而这种解读往往是隐藏在字里行间及行文的思路中,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
作为一位幽默大师,里柯克又将以一种什么方式带我们去解读母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作一次探究之旅。
二、指导预习检查导学案完成情况,交流指导三、合作探究1、梳理“我们一家”过母亲节过程中的细节,感受故事情节戏剧性的推进。
计划结果理由准备给母亲买顶帽子→还是灰色旧无沿帽——母亲不喜欢新的,女儿说戴了非常合适↓带母亲乡下兜游→取消兜游——漫无目的,要避免折腾↓带母亲去钓鱼→母亲留在家中准备饭菜——汽车不宽敞;母亲不喜欢钓鱼,父亲怕母亲着凉,给母亲安静;女儿要炫耀新帽;儿子帮不上忙↓回到家、晚餐时→给父亲拿手巾肥皂——总得迁就她母亲情愿,我们这一次要母亲歇会儿屡次三番上菜、收盘、擦桌、洗碗碟为把母亲节过得隆重,出于对母亲的爱,全家人精心准备了一个个的计划,可总是事与愿违,结果反使母亲为全家人操劳。
这一动机和效果的反差已令我们感受到母亲所奉献的无私的爱。
然而,文章的幽默在于造成这一结局的理由似乎又顺理成章,每次计划的改变,都是因为我们考虑到母亲的“不喜欢”或“情愿”,正如大家看见母亲操劳时,却表示“我们这一次总得迁就她”讽刺的是,让母亲在自己的节日里操劳反倒表现出父亲和儿女们对母亲意愿的尊重。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胡适的《我的母亲》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胡适的《我的母亲》教案设计者: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孙海萍刘曰贞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初二语文 3,课时:1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八年级学生已经能学会基本的概括能力,能够领会课文中关于母爱的事件,加上他们数十年的生活经验,只要他们能按要求去认真搜集相关资料,并加以体会,在指导、感悟、交流中就能体会母爱及其内涵。
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重点)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重点)突破重点难点的设想: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阅读有关胡适作品;老师适当引导并设计相关的环节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从情感上拉近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准备:学生:(1)、按照导学案预习课文,并阅读相关作品;准备歌颂母亲的资料(诗、词、画、歌曲等)(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教师:教师认真备课,认真设计教学流程;查阅相关资料,掌握自传体的语体特点,并了解胡适与胡适母亲冯顺弟的相关资料;准备课件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从初中阶段看,是个最难管的时间段,学生自由而且叛逆,往往跟家人难以顺畅的沟通,父母跟子女之间有隔阂,对父母的爱难以深入的体会,感恩意识差教学流程:导学设计:1.读课文一至二遍,了解大意,勾画生字词并识记,了解作者。
将你认为是重点的字词写在下面空格内将你了解的作者情况整理在下面2.再读课文,概括有关母亲的事件并体味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有关母亲的事件,你概括出来的有哪些?相信自己,你一定行3.思索生活中你与母亲交往的细节并整理,最好付诸文字活动设计导语设计:背景音乐百度mp3搜索配乐:《秋日私语》/data2/music/5970609/5970609.mp3?xco de=df3ae02cfd6091089e17a9d95288ce1e&mid=0.03819652365668用感人的画面和深情的音乐把学生思想引入特定的情境中。
精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全册语文导学案
精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1.藤野先生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绯.红()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3、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4、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回答。
○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实在标致极了。
”这些话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5、课堂小结,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情绪,对不满和恶。
在全文结构上是为作铺垫。
研读第二部分。
1. 提问:离开东京去仙台,一路上所见所闻必定不少,为什么作者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个地名?2. 提问:怎样理解“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这句话的意思?3.提问:作者在仙台的生活状况如何?在这样环境中求学表现作者什么思想?默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画出描写藤野先生外貌的句子,说说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最初印象。
4、提问:这一层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这些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尚品质?5.提问:以藤野先生的形象为例,说说人物的主要特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 新人教版
2《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题目解说】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
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走进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
曾主修哲学。
原名嗣穈,字适之。
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 项美国博士桂冠。
【背景链接】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四十岁时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字词全解】1.生难字词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2.词语补注。
①责罚:。
②管束:。
③气量:。
④广漠:。
⑤宽恕:。
⑥质问:。
⑦文绉绉:。
⑧面红耳赤:。
⑨仁慈:。
⑩侮辱:。
【句段解读】1.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剖析】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
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总1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我的母亲老舍导学案1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3、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4、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入新课,走进母亲1、真情导入母爱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许多人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胡适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
2、作者简介胡适在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1927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作品有:《尝试集》、《终身大事》等。
胡适的母亲冯顺第16岁嫁到胡家,是父亲胡传的续弦,胡传当时已经48岁,儿女都比冯顺第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他三岁时,父亲病故。
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勤快贤惠,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遗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她23岁守寡,终年46岁,一直守了23年的寡。
3、深入字词绰号(chuò)眼翳(yì)穈先生(mén)二、整体感知,认识母亲1、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速读课文,用这样的句式说话:“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觉得--------。
”学生会从多个角度谈感受,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示例:读了胡适的《我的母亲》,我觉得母亲的不容易及母亲宽容的性格等。
2、粗读课文,认识母亲明确:母亲对我的管束及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可以看出母亲是慈母兼严父,同时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母亲处理哥哥讨债的事及处理嫂子间的矛盾,可以看出母亲宽容及仁慈的特点,教我学会宽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深入体会文章深邃、鲜明的主旨。
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2、能力目标:⑴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⑵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能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⑶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我的母亲》是新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特色,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四、过程与方法(1)体味词语色彩鲜明,饱含情感的特点。
(2)从景物描绘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3)分析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见课件第1张)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2、作者简介:(见课件2、3、4张)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02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
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的母亲》(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学生各抒己见,畅谈阅读的感受。
总结反思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提问:பைடு நூலக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重点内容。
学生自主思考,同桌合作交流,回答问题。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同学们拿出练习本,教师考查。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2我的母亲
课题
2我的母亲
课型
新授
总课时
二课时
第1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重点)2.从母亲的言行入手,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比较传记体文章与一般记叙文的不同。
(难点)二、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
幼年在私塾学习。
14岁到上海求学。
1910年赴美留学。
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
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同年7月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职务。
1962年在台病逝。
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
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胡适一生得过35个博士学位。
【文题解读】本文是作者胡适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文题点明了本文的写作对象,清晰明确。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胡适自传》。
胡适的父亲胡传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乃至台湾省任官职;母亲冯顺弟(1873----1918),绩溪县中屯人,比其父小32岁。
胡适3岁时,父亲即病故。
23岁的冯顺弟做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
1918年11月,她历尽寡居的艰辛,离开人世,只活了46岁。
三、基础训练②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初读课文①本文如何划分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四、精读课文文中写了母亲三次流泪,你从中读出了什么?①期望之泪,我读出了她的性格。
②之泪,我读出了她的性格。
③之泪,我读出了她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
上课时间:年月日
2、我的母亲1课时
章、节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我的母亲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从文章所写 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导学过程
教师复备(学生笔记)
自主学习
1、积累词语:注音并解释
眼翳( )、责罚( )、嬉戏( )、庶母( )、绰号( )、侮辱( )抽屉( )、轻薄( ) 、管束( )、广漠( )、宽恕( )、气量( )文绉绉( ) ( )、穈先生( )
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 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反馈练 习
1、补充习题相关题目
2、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 呢?请写下你 感受至深的一个片断(不少于100字)。
师生
气量绰号
轻薄宽恕
管束 文绉绉
2、作者简介
胡适:
3、默读课文。提示及要求:
a、抓住关键句、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b、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c、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 全文。
d、理清文章结 构。
合作交流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探究活动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