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总结)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总结思维导图(一)知识导图(二)能力导图知能要点(一)知识要点【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选自《》。
2.《我爱这土地》作者,原名, 诗人,代表作有《》《光的赞歌》《向太阳》等。
3.《乡愁》作者,台湾散文家、。
代表作有诗集《》。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作者,建筑学家、文学家, 诗人之一。
5.《我看》作者,原名查良铮, 诗人、。
是“”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穆旦诗集》。
【字音字形】1.莽.莽( )2.素裹.( )3.妖娆.( )4.稍逊.( )5.成吉思汗.( )6.风sāo()7.天jiāo()8.嘶.哑( ) 9.汹.涌( ) 10.lí()明11.fǔ()烂12.窄.窄( ) 13.坟mù()14.娉.婷( ) 15.冠冕.( ) 16.呢喃.( )17.鲜yán() 18.柔nèn()19.忧戚.( ) 20.飘逸.( ) 21.摇曳.( ) 22.丰rùn()23.红yùn() 24.wǎng()然25.流pàn()【词语理解】1.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2.数(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看今朝。
3.我也应该用嘶哑..( )的喉咙歌唱。
4.那轻,那(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5.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6.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伤)。
7.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
【文章主旨】1.《沁园春·雪》以宏伟的气魄描绘了雄伟而又妖娆的北国风光,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2.《我爱这土地》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其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3.《乡愁》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具体的事物,将抽象的乡愁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以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元知识结构图知识结构分析一、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
其中《孤独之旅》和《心声》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而《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一切的变化(如景、人),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薄情寡义,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针对上述内容及体裁,在单元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三要素)并在文中的体现;其次应围绕青少年生活的内容展开,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并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多篇小说给了我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既是一个有利深化对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一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小说分析小说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三、单元教学重点1、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要素。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领会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语言。
五、单元中每篇文章课文的教学建议1、《故乡》重点:品析人物的言行神,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文中议论性语句内涵丰富,体会其言外之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经典小说,贯穿全文的是个“变”字,小说通过一个“离去—回归—离去”的知识分子的眼睛,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巨变,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深沉的思索。
因此,本课可采用“对比阅读板块碰撞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
其做法是:⑴对比阅读,故乡巨变──问题设计:①‘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②仅是故乡环境发生了变化吗?假如你就是小说中的‘我’,故乡哪些人的变化最令人心痛?(提示闰土的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作者及文体简介
主要意象
意境
艺术手法
作者情感
《沁园春雪》
毛泽东:
词:
上片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史英雄
雪景壮阔
寓情于景比喻夸张以动写静
虚实结合
热爱祖国
歌颂无产阶级英雄
《雨说》
郑愁予:
现代诗:
雨
柔、静、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象征、
拟人
对孩子们的爱,希望孩子们亲近自己、快乐地无忧无虑地生活
《星星变奏曲》
江河:
朦胧诗:
星星
光明
黑暗
象征
比喻
通感
对黑暗现实的否定
对光明与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外国诗两首
《蝈蝈与蛐蛐》
《夜》
济慈:
田园诗:
蝈蝈
蛐蛐
富有活力
拟人
对比
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与生机,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叶赛宁:
田园诗:
河水、松林、明月等
静谧、美丽
以动写静
衬托
传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全套精品教学课件PPT初三优秀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套精品教学课件配套教材目录1 沁园春·雪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读原文,感受其音乐美、意境美。
2.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和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重难点)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了原野、山村、道路……而在不同的人的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
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那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身陷长安的杜甫看来,那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凄苦……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新知导入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者简介一、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历史贡献本制度。
二、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三、开创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开始了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做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经典语录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rray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一个人做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创作背景《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 Array年2月所作。
九年级语文知识结构图
标点符号与修辞手法
了解标点符号的种类和用法,能够正 确使用标点符号。
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叙述、 描写、说明、议论等。
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能够 运用修辞手法丰富语言表达。
了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 比喻、拟人、排比等。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 文言文。
掌握常见的多音字和形 近字,能够准确辨析和 运用。
了解常见的错别字类型, 避免在书写中出现错别 字。
词语与句子
01
02
03
04
掌握常见词语的词义和用法, 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
彩。
掌握常见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能够进行替换和辨析。
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能够准确判断和运用。
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 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了解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式和表达方式,能够准确翻译和 理解。
了解常见的文言文虚词和实词,能够辨析和运用。
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 能力。
02 九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现代文阅读
理解主旨和中心思想
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 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整体意
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分析段落和结构
能够理解文章的段落安排和结 构,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的语文应用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课程进度和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 计划,明确每周或每日的学习目标。
时间分配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时 间用于语文学习,避免临时抱佛脚。
优先级排序
(语文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文结构表
九年级(上)语文复习提纲白杨礼赞主题:本文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情。
文章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结构:第一部分(1):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作用: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1“汽车在望不到……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驰”相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地表现了汽车速度之快。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用比喻,生动形象写出了高原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图 景。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涌”字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3作者看到高原景色后,产生两种不同的感觉:一种是感到高原的雄壮、伟大;一种是感到高原的单调。
从正反两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4写高原的目的:A 、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B 、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作铺垫。
2、第4段是过渡段,突出白杨树的“普通”而又“不平凡”——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意在以“极普通”衬托白杨树的伟大,使伟大寓于平凡之中,同时为下文歌颂北方普通军民作伏笔。
○1“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
○2分别从干(直)、枝(直而靠紧)、叶(向上)、皮(泛出淡青色)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
○3“它的皮微微泛.出淡青色”——“泛”字,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1“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
○2“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第6段,过渡段,由“远指”到“近指”,白杨树的外形和神韵愈加清晰,作者感情也愈加强烈。
○1第7段,运用对比,将“好女子”与“伟丈夫”对比,先抑后扬,突出白杨树的内在气质不平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和水平目标:
1、积累本单元中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
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
法。
3、结合课堂教学实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
意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能够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感情等。
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感情
2、展开想象和联想,抓住诗歌“意象”
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炼、优美的诗歌语言
四、教学设想:
1、寻找一个切入口,营造学诗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如:适当重组诗歌教学内容,利用背景知识及诗人的魅力感染学生,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等。
2、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抓住关键
字词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认真的思考和体味,起到抓住一点,带动全篇,突破一点,解决一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