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

合集下载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经济学的理论范式1.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开端,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市场自由竞争理论、个人决策理论等,并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代表。

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数学模型的理论推导与实证分析法。

比如,利用边际成本曲线分析企业行为决策,利用收益价格曲线分析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成等。

2.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发展是对古典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主要新的成果是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等。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是供求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等,并以阿罗·考恩和保罗·萨缪尔森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数学证明法和实证法,其中前者主要是利用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等数学工具进行证明,后者主要是根据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制度经济学主要运用社会科学方法来探究各种经济组织形式和制度的效用和效率,并形成相应的理论体系。

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契约理论、制度分析和代际转移理论等,并以道格拉斯·诺斯和本杰明·克莱因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制度分析法,即通过深入研究各种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来识别经济中的各种行为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变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4.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分析方法新制度经济学是对制度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强调与人类行为科学、智力历史、生态经济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信息不完全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路径依赖理论等,并以奥利弗·威廉姆森和丹尼尔·诺斯伯姆等人的研究为代表。

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制度比较分析法,即依据事实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以发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制度下对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从而得到各种制度间的比较。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涉及到资源分配与利用、产出与收入、经济增长与发展等重要问题。

为了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经济学家在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

本文将探讨经济学的方法论以及常用的研究范式,并分析它们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一、经济学的方法论经济学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

其中,归纳法和演绎法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或具体案例出发,通过观察和实证,逐步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和原理。

在经济学中,归纳法常常被运用于实证研究中,通过对各种真实数据的观察和分析,寻找经济规律。

演绎法是从已知的基本原理、规律或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在经济学中,演绎法通常运用于理论研究中,通过建立模型或构建理论框架,推导出经济现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除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经济学研究还常常采用比较法、历史法和实验法等其他方法。

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地区或群体的经济现象进行比较,寻找异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

历史法通过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研究,揭示经济现象的演变和发展规律。

实验法则是通过构建实验环境,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理论或检验政策效果。

二、常用的研究范式正统经济学范式是指应用传统的经济学思维和方法进行研究的范式。

它倾向于运用理性选择、均衡分析和市场假设等概念来研究经济问题。

正统经济学范式中运用最广泛的是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个体的理性行为和资源的有限性,通过供求关系和效用理论来解释市场行为和价格形成。

新古典增长理论则着重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 行为经济学范式行为经济学范式强调个体的有限理性和行为偏差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与正统经济学范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实证分析和实验研究,并结合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成果进行研究。

行为经济学范式中的典型代表是行为金融学和实验经济学。

行为金融学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偏差和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实验经济学则通过构建实验环境,观察个体的经济行为,推断出人们的偏好和决策特点。

当前信息经济理论的范式与评述

当前信息经济理论的范式与评述

书中. 他首次提 出了 “ 知识 产业 ” 概念, 的 分斩 知识 生 产的 机
制. 并对美国的知识 产业进 行了测算 。马克 卢普 把 3 0个产业 部 门的知识生产与分 配活动分 为教育、 究开发 、 研 通讯蜞 介、 息 信 设备 、 信息服 务五大类, 具体测算 出 15 9 8年 美 国知识 产业 的产 值占国民生产 总值 的 2 %( 1 6 6亿美元 )大 约有 3 %的 9 约 343 . 1
究成果 于 17 年 以九卷本 的大 型研 究报告 ( 息经济 : 97 信 定义 与
测箅) 为题发表 . 引起了人们的昔遍关 注和重视 。马克卢普 和坡 拉特 的成 果为信息经济学在产业结构研 究领域 奠定了基础 。 在这 一基础 上. 近年来不 少经济学 家开 始把 经济 学的基 本 理论 运用于对 信息产业 和信息 产品的分析 . 不断深化 着对信 息 部门经济规律 的认识 。例如 . 美国著名经 济学家 卡尔 ・ 夏皮 罗和 哈尔 , 里安在 ‘ 瓦 信息规则) 一书 中, 对信息产品的成本和价 格的 形成规则进行 了棵^的探讨 ; l 布鲁斯 ・ 马格的 ‘ 2 金 信息经济学)

二 、 息 部门经 济学 信
主流信 息经侪 学研 究 的是 不完全 信 息条件 下契 约安排 问
题 . 与 人 们 目前 所 研 究 的 信 息 经济 问题 有 着 完 全 不 同 的含 义 。 它
为了把这种意义 上的信息经济学 与人们 目前讨论 的把 信息部 门 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进 行研究的 信息经 济学 相区别 . 把前 者 称 作主流信息经济学, 后者 称作信 息部 门经 济学。信 息部 门经济

科. 马尔萨克、 蒂格利兹 、 罗等是这 一学 科 的创 始 人。信 息 斯 阿

科技产业革命下的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

科技产业革命下的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

科技产业革命下的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内容摘要:技术经济范式是因科技产业革命引起的技术创新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结构和运行模式进行变革后所形成的经济格局。

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及转型过程中,科技产业革命的决定性作用是通过“关键生产要素”的变迁实现的。

最深刻的技术经济范式变革是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向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由信息技术革命促成的。

关键词:科技产业革命技术经济范式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范式21世纪,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后,正处于以信息与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行为的关键要素。

但目前理论界对科技产业革命的理解还停留在政策层面,从深层次挖掘科技产业革命与技术经济范式内在相关性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试图通过研究技术经济范式到信息技术范式的转变过程,以及科技产业革命在该转变中的作用,为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模式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一)对技术的经济学分析(二)范式与技术经济范式“范式”一词是托马斯·库恩(1962)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被大部分社会成员认可的方法。

从本质上说,范式是一种模式和框架,而范式的转变就是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一种全新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与解决问题的路径。

技术的重要性随着“技术范式”概念的提出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多西(1982)将其定义为“解决所选择经济问题的一种模式”。

佩雷斯(1983)认为“技术经济范式”是技术革命技术上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制度变迁,并以此划分了近代经济发展史。

弗里曼(1986)利用“技术经济范式”来描述技术通过经济系统影响产业发展与企业行为的状况。

他认为技术创新包括增量创新、基本创新、技术体系创新与技术经济模式变革四类。

增量创新类似于斯密的劳动效率,更多的是在干中学的过程中实现的结果,而缺乏深思熟虑地研究。

基本创新往往是在深思熟虑地基础上对某种产品、工艺的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

这句话强调了产权明晰的重要性。产权明保障,这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和提高市场效率。如果产权不明晰 或者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浪费。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这本书的精彩摘录涵盖了制度经 济学中的许多重要思想和概念。这些摘录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经济现象和政 策制定,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来观察和分析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我想说的是,《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是一本非常值得一 读的书。无论大家是经济学的研究者、学生还是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我相信 大家都能从中获得不少启示和收获。
目录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目录分析
《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是一本系统介绍新制度经济学理 论的著作。本书的目录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为读者深入理解新制度经济学提供 了有力的帮助。
这句话揭示了市场失灵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实现某些 经济活动的效率,这时就需要制度的干预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制度的存在 也会产生交易费用,因此,如何在市场失灵和制度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是经济学研 究的重要问题。
“科斯定理是一个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中的乌托邦。”
这句话指出了科斯定理的理想化性质。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 那么无论初始产权配置如何,通过市场交易都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然而, 现实世界中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因此科斯定理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世界。
本书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制度的变迁可以被视为一种交易过程。这种 交易过程的实质是权力的转移和重新分配。在制度的变迁中,不同的利益集团会 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影响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化。这其 中涉及到的权力转移和重新分配必然会产生交易费用。因此,本书为我们理解制 度的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范式
经济学范式是指经济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基本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旨在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其中主流的经济学范式有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
经济学和泛行为经济学等。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认为人们是理性而自私的,倾向于在有限的资源下追求最大化的效用,赋予市场在分配资源
和达成社会福利最大化方面的显著作用。

行为经济学则关注人类认知、情感和道德特性的影响,认为人类决策可能偏离合理性和自利性,可
能受情感和所处环境影响,从而对市场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

制度经
济学强调制度和规则对经济活动的约束和影响,认为制度能够对市场
和社会变革发挥关键作用。

泛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经济学
范式,强调多维度的人类行为因素,从社会文化,技术进步,网络等
角度进一步分析行为决策和社会变化。

经济学范式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基础理论框架和方法技术,提高
了对社会和经济现象的理解和预测。

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
修正,以更好地指导现实经济和政策制定。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本文旨在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中,讨论一下经济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它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关于实证分析;关案例研究。

1、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

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

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

英国学者玛格丽特。

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1987)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

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

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

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象”、“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

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象”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著述范式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著述范式

张五常(Steven Cheung)在20世纪60年代末有关佃农 制(即农民与地主用固定比例分成)的研究,他对交 易成本对不同合同形式的选择作用提出开创性论识。 后来,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1974年的数学模 型精确地分析了激励与风险分担的交换对农民与地主 在土地租赁合同选择的影响。正是后来的数学抽象使 得激励理论与合同理论迅速发展到其他领域。比如, 詹森(Michael Jensen)和梅克林(William Meckling)于 1976年发表的论文——从公司经理的激励问题出发来 研究公司债权和股权的分配问题,成为现代公司治理 结构理论的开创篇,公司金融中对激励的研究从此起 飞。
关于宏观经济学的例子

宏观经济学中有众多的学派: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 派、理性预期学派(或称为新古典主义学派)、货币主义 学派、供给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等。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基本分析框架相同、研究方法相同(采用经济模型和市 场均衡来分析市场)及对象相同(在市场制度安排下研究 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变化规律),它们都相 信市场制度,相信从经济运作的长期或总的趋势来说, 都会趋向最优的市场均衡,这些理论之间的差异,主要 是刻画经济环境时的差异所造成的,特别是对经济系统 的冲击或干扰是来自需求方面还是供给方面、关于经济 波动的信息是充分的还是不充分的,以及对干扰的时间 效应是滞后还是瞬间的等诸多假设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
尽可能不要重复文献中的图形,不 要重述研究的细节,不要过于集中 某个人的研究,保持文献适当的溯及性, 严格注明文献来源。
数学在理论分析中的作用

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借助数学模型至少有三个 优势:其一是前提假定用数学语言描述得一清 二楚。其二是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 洞和谬误。其三是可以应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或 数学定理推导新的结果,得到仅凭直觉无法或 不易得出的结论。运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 学术争议便可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或不同 意对方前提假设;或找出对方论证错误;或是 发现修改原模型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

2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和 解决危机,新古典经济学开始兴起。
3
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等。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生产成本理论等,主张个体理 性、供需关系和市场出清。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主张国家 干预经济,以解决市场失灵和就业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背景
资本主义的兴起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 ,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崛 起,商业、工业和金融业得到了
迅速发展。
重商主义批判
古典经济学对重商主义进行了批判 ,认为重商主义限制了经济自由, 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启蒙运动的影响
古典经济学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主张理性、科学和自由,强调个 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经济。
保罗·萨缪尔森
美国经济学家,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将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提出了“宏观经 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统一”的观点。
04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经 济学流派,它试图在理论上阐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思想,并 将其发展成为一个更加系统化的经济学理论框架。
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亚当·斯密
托马斯·马尔萨斯
被誉为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提出了 “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能够 自动调节供求关系,实现经济繁荣。
英国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口增长理论 ,认为人口增长会受到资源的限制, 从而制约经济增长。
大卫·李嘉图

信息经济理论的几种范式

信息经济理论的几种范式
出 来构 成 独 立 的 信 息 产 业 ,进 一 步对 美 国信 息 经 济 进 行 了 定 量 测算 其研 究成 果 于 1 7 9 7年 以九 卷 车 的 大 型 研 究报 告
《 息 经 济 :定 义 与测 算 》 为题 发 表 日起 了人 们 的 普 遍 关 信 I 注 该项 研 究 首 先 测 算 出 .到 1 6 9 7年 .美 国 信 息 产 业 的 产
收人 的 5 % 。 马 克 ・ 拉 特 的 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 为 信 息 经 济 和 信 息 产 业 3 渡
的 定 量 研 究 提 供 了 一 整 套 可 操 作 的方 法 ,影 响 着 世 界 各 国 对 信 息 经 济 和 信 息 产 业 的研 究 在 这 一 基 础 上 ,近 年 来 不 少 经 济 学 家 开 始 把 经 济 学 的
析 知 识 生 产 的机 制 .并 对 美 国 的知 识 产 业 进 行 了 测 算 。 马 克占普把 3 0个 产业 部 门 的 知 识 生 产 与 分 配 活 动 分 为 教 育 、 研 究 开发 、通 讯 媒 介 、信 息 设 备 、信 息 服 务 五 大 类 ,具 体

主 流 的信 息 经济 学
维普资讯
经 济理论 与 经济 管理
20 0 2年 第 5期
信 息 经济 理论 的几 种范 式
冯 梅
( 清华 大 学经 济管理 学 院 ,
^ 类 社 会 正 向 信 息 时 代 迈 进 信 息 资 源 的 开 发 和 利 用
成 为 当今 时 代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的重 要 标 志 。 分 析 信 息 经 济 理 论 的 几 种 范 式 ,对 于深 人 把 握 生 产 力 发 展 这 一重 大 的 变 革 以及 对 社 会 制 度 变 迁 的影 响 ,对 于 理 解 社 会 历 史 发 展 的 趋 势 和 走 向 , 制定 正 确 的 改革 与 发 展 战 略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经济学家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家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

经济学家的方法论与研究范式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学家们应用特定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来进行经济现象的研究和解释。

这些方法论和范式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经济学家在研究中的指导原则和思维模式。

本文将介绍几种经济学家常用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并探讨它们的应用和优势。

一、微观经济学方法论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学科,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洞察力法、假设检验法和实证分析法。

洞察力法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方法,它通过观察和理性推断来揭示经济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逻辑。

假设检验法则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和实证数据的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实证分析法是基于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寻找经济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

二、宏观经济学方法论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政策调控的学科,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总量观察法、模型分析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

总量观察法通过对整体经济现象的观察和把握,从宏观层面解释经济波动和走势。

模型分析法则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计量经济学方法则是通过收集和处理大规模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量测度,以验证和支持经济理论。

三、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实证经济学是以数据和实证的研究方法为基础,推动经济学发展的重要领域。

实证经济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实验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通过设计和进行经济实验,验证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计量经济学则利用数学和统计工具,将经济理论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学模型,以量化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

应用经济学则将经济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为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提供支持和指导。

四、制度经济学研究范式制度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学科,其研究范式主要包括契约理论和制度分析。

契约理论研究经济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以及契约在经济交易中的作用和影响。

制度分析则关注经济制度在经济发展和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制度的解构和解释,揭示经济行为和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代经济学的范式和基础

现代经济学的范式和基础

现代经济学的范式和基础现代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的一门学科,它以数理模型和统计分析为基础,通过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和机制,提供了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工具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现代经济学的范式和基础,阐述其在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微观经济学范式和基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运行的学科。

它采用最大化效用和利润的范式,通过构建供求模型、边际分析和均衡理论等基本概念,解释个体和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决策行为。

微观经济学提供了理解市场竞争、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等问题的框架,为政策制定和市场运行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宏观经济学范式和基础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科。

它以总量经济变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和就业率等)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与金融理论等基本模型,解释经济波动、通胀、失业等问题的原因和机制。

宏观经济学提供了制定经济政策和预测经济走势的方法和工具,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经济计量学范式和基础经济计量学是研究经济数据和经济关系的学科。

它以建立经济模型和进行数据分析为基础,通过统计推断和经验验证等方法,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经济计量学在实证经济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提供实证模型和检验经济理论的工具,为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预测提供支持。

四、行为经济学范式和基础行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决策中的行为和决策机制的学科。

它通过对人类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等进行深入研究,拓展和修正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选择假设,解释人们在实际经济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失误。

行为经济学对于理解市场失灵、金融危机和政策调整等具有重要意义,为经济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现代经济学的范式和基础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和行为经济学等多个领域。

它们通过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经济行为,提供了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在实践中,现代经济学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分析经济问题和制定经济决策的工具,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的四种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2011.4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的四种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2011.4

中国经济转轨研究的四种经济学范式《经济学动态》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不断地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从官方到学界都积极探索,努力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经济转轨的内容、路径与实现方式,从而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多种转轨经济学范式。

从其基本内容与主要影响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轨的研究主要有四种经济学范式,即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新古典经济学范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范式与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转轨研究范式。

认真分析这些转轨经济学范式,对于我们科学地总结我国市场化经济改革与转轨的实践经验,科学地推进转轨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正确而有效地指导我国未来经济转轨实践,是十分必要、非常重要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转轨成本-转轨收益”范式以制度变迁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是对我国经济改革与转轨的理论与实践影响较大的西方经济学理论。

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以交易费用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财产权为逻辑起点,全面研究制度安排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证明了市场机制在法律制度领域的适用性,从而把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与对权利配置效率的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开始用新制度经济学提供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转轨问题。

特别是中国的许多年轻学者,将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定义为研究一个制度变迁和产权重新界定过程的理论,由此逐步形成了转轨经济学的新制度主义研究范式。

新制度经济学转轨范式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转轨的理论研究,另一个是对转轨中经济运行的实证或经验研究。

转轨理论研究主要是在一种转轨定义下探讨如何推进转轨的基本理论,提供一个可以用于转轨经济研究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

对转轨中经济运行的实证研究主要是根据俄罗斯、东欧和中国的转轨实践来总结转轨经济的基本经验和比较不同的转轨路径、转轨模式。

其中,有些经济学家对转轨进行更为理论化的探索。

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范式理论,以期理解并阐释这一学科领域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方法。

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问,其研究焦点在于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全球范围内的权力分配和资源配置。

本文将从范式的角度出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主要流派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价。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将对“范式”这一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将详细阐述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理论框架,包括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分析这些理论框架如何构建各自的研究范式。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各种范式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它们如何解释和预测国际政治经济现象,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的深入分析和比较,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论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同时,本文也期待能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工具,推动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二、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述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领域,主要探讨的是政治与经济在国际关系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这一学科的形成,既是全球化浪潮下国际关系日益复杂的反映,也是对现实世界中政治与经济交织现象的深入剖析。

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国家为主体,以国际政治关系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的政治逻辑。

它突破了传统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科界限,将两者有机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分析工具。

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中,政治与经济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关系。

政治因素通过制定国际规则、构建国际制度等方式,对经济关系进行引导和调控而经济因素则通过资源分配、利益博弈等途径,对政治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相互影响使得国际政治经济学在理解国际关系时,更具全面性和深刻性。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国际经济体系、国际经济秩序、国际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关系等多个方面。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摘要】本文通过对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从引言部分对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了介绍。

在分析了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演变,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的特点,并介绍了实证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情况。

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回顾,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分析方法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范式,分析方法,演变,主流经济学,实证分析,数理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总结,展望,研究展望1. 引言1.1 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对于揭示经济规律、指导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研究的深入,经济学理论范式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包括货币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等,每种理论范式都对经济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和分析。

在实证分析方法方面,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是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数理经济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分析的框架;而计量经济学方法则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验证经济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旨在深入探讨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其演变过程,了解主流经济学理论范式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从而为实证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实践和政策的影响,为未来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推动经济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

《大数据如何改变经济学研究范式》读后感

《大数据如何改变经济学研究范式》读后感

最近阅读了一篇关于《大数据如何改变经济学研究范式》的文章,深感受益良多。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讨了大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传统的研究范式。

通过这篇文章,我对大数据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文章详细介绍了大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市场营销、消费行为分析、商业决策等方面。

作者指出,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依赖于小样本调查和数学建模,而大数据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广阔的数据基础,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分析经济现象。

在这一部分,作者列举了许多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大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探讨了大数据如何改变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式。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依赖于假设和理论的推导,而大数据的出现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多地依赖于实证分析。

大数据的使用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数据的收集、清洗和分析等方面带来了新的问题。

这一部分,作者通过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使我对这一话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文章的总结和回顾部分,作者强调了大数据对于经济学研究范式的革命性影响。

他指出,大数据不仅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数据支持,也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

与此大数据的应用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在这一部分,作者的总结具有极强的概括性和启发性,让我对这一主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个人观点和理解部分,我认为大数据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往往局限于有限的数据和理论假设,而大数据的出现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大数据不仅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数据基础,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问题,需要学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我对这一观点深感认同,并愿意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大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

通过本次阅读和总结,我对大数据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大数据的出现改变了经济学研究的范式,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领域和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管理会计研究的四种范式及其特点

管理会计研究的四种范式及其特点

管理会计研究的四种范式及其特点
管理会计研究的四种范式包括:传统范式、新制度经济学范式、批判理论范式和实用主义范式。

每种范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1. 传统范式:强调成本和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和经营决策。

该范式的重点在于提高盈利能力和成本效益,适用于传统制造业等生产导向型企业。

2. 新制度经济学范式:将管理会计放在组织制度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考虑,强调公司内部和外部机制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该范式的重点在于研究制度变迁的规律,并对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和优化。

3. 批判理论范式:将管理会计看作是更大社会力量的一部分,关注管理会计制度和实践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该范式的重点在于揭示权力、阶级关系和分配机制等问题。

4. 实用主义范式:结合管理实践,强调现实问题和应对措施,并强调传统范式、新制度经济学范式和批判理论范式的结合。

该范式的重点在于以实践出发,探索有用的管理会计方法和工具。

每一种范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局限性,多种范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应对管理问题。

世界经济新范式的构建及其效应分析

世界经济新范式的构建及其效应分析

世界经济新范式的构建及其效应分析打开文本图片集内容摘要:金融危机之前,由于实体经济缺乏主导产业驱动力,以FIRE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成为网络经济破灭之后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增长必将回归到实体经济上来,重建新的世界经济秩序。

本文着重对新经济范式在经济发展史中的作用以及主导产业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系统阐述和经济学剖析。

关键词:世界经济重建新能源产业ICE产业物联网金融危机之前,由于实体经济缺乏主导产业驱动力,以FIRE (FinanceInuranceRealEtate)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成为网络经济破灭之后美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美国产业结构的一系列变化均根源于此。

金融危机以后,经济增长必将回归到实体经济上来,那么,实体经济未来的驱动力在哪里?未来的经济范式将会发生怎样的变革?本文将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重建进行系统的阐述,对当前的经济现实进行经济学剖析。

世界经济范式的五次动态演进历程根据熊彼特的长周期理论,资本主义的发展曾经经历了四个经济范式:第一个经济范式是工业文明初期,属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大约从1783到1842年,以第一次产业革命和蒸汽机的发明为开端。

第二个经济范式是从1842年到1897年,主要标志是蒸汽机作为主要动力机,广泛运用于钢铁和铁路,其特点是工业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工业文明得到快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钢铁工业时代。

第三个经济范式是从1897年到20世纪40年代,主要标志是电动机和内燃机普遍应用,带动世界经济进入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工业文明进入巅峰时期。

第四个经济范式是从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开始,其特征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特别是20世纪末的网络经济,也就是常说的新经济。

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这一经济范式的完结,世界开始重建新的经济范式,这将是工业文明以来的第五个经济范式。

它将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经济,知识、创意、信息等无形资本将在GDP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工业经济将会进一步萎缩,或得到知识化的改造,经济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将更加普遍。

数字时代经济学的新模型与新方法

数字时代经济学的新模型与新方法

数字时代经济学的新模型与新方法数字时代经济学的新模型与新方法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时代经济学的研究也呈现出了许多新的模型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些在数字时代经济学研究中常用的新模型与新方法。

1.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经济学研究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市场趋势。

•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发现隐含在大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

2. 社交网络分析•社交网络在数字时代的盛行使得分析社交网络的方法成为了研究经济学的重要手段。

•社交网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传播和影响力的传播机制。

•通过分析社交网络,可以揭示出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 虚拟经济模型•虚拟经济模型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模拟的经济模型。

•通过构建虚拟经济模型,可以模拟真实经济系统中的各种因素和变量。

•虚拟经济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变化。

4. 人工智能与经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化地进行经济决策和预测。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率。

5.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为数字经济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和信任机制。

•区块链技术可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结论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经济学研究也迎来了许多新的模型和方法。

大数据分析、社交网络分析、虚拟经济模型、人工智能与经济决策以及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等都成为了数字时代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新模型和新方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数字时代的经济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信息范式研究信息范式的形成和运用,突破了新古典范式的界域,形成了一些优于新古典范式的特点,将经济学分析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大大地外推了。

新古典范式是信息范式由以形成的最直接基础。

信息范式本身,本身不过是经济学理论演进的当代一环,也面临着未来的被突破。

初步顺次考察经济学信息范式的提出、形成和基本特点,是本文的任务。

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

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而且与笔者读到的新古典主义和批判新古典主义的各种观点,都有所不同。

本文只在信息范式基本假设的框架内,有所侧重地讨论涉及经济学理性的相关概念;对延续了新古典范式的信息范式的基本方法,不多讨论。

一、新古典范式的缺陷:从信息视角出发的评析在现代经济学语汇中,新古典范式、瓦尔拉范式、完全竞争范式、一般均衡范式、竞争-均衡范式或传统微观经济学范式是同义语,意味着传统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模型蕴涵的基本方法和假设。

前面提到,新古典范式中,基本分析方法还是有效和有力的,已经为信息范式所承续;无力和失效的是基本假设,这些假设构成了新古典范式的核心。

新古典范式的最基本假设,是通过经济学论着和教科书提炼和广泛传布的完全竞争市场假设。

这一假设由四个特征性条件构成:·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经济行为人──买卖者众多,他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微乎其微,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 各厂商生产的商品在品质上无差异。

· 资源(生产要素)在市场中自由流动。

· 经济行为人对有关的商品交易的信息(知识)完备。

在我看来,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中,经济行为人信息完备假设最为关键,由此可以得出一系列推论:价格可以传递市场交易中的一切信息,信息是完备和对称的,于是经济行为人不必为获取信息支付成本,他们有效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激励不存在。

因此,新古典范式中不存在信息成本和激励的问题。

信息成本是交易成本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信息成本为零是交易成本为的必要条件。

因此,新古典范式是交易成本为零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完备假设。

第三,既然信息完备,市场交易及其前景就是确定的。

因此,在新古典范式中,风险和不确定性没有容身之地。

信息完备和确定性保证了经济行为人的理性──最大化效用的动机的实现。

因此,新古典范式中经济行为人的理性是完全的,没有必要区分经济行为人在动机、决策和结果三方面的理性与否以及程度如何,三者是一致的,不受限制的。

信息完备、不存在获取信息的激励、交易成本为零、理性完全、价格接受者、商品同质、资源进出市场无障碍,使经济行为人成为无差异的同质人;现实经济行为人的差异性、他们私人信息的不完备或不对称性、个体行为人之间的竞争等相互作用,被综合从而化解消融于市场价格这个公共信息之中了,竞争的差异性、多样性和风险性这个竞争完全性的本来意蕴,被竞争的同一性和确定性的异化意蕴替代了,这与经济学的个体主义出发点和微观分析之名不甚相符。

因此,新古典范式的经济分析,实质上至多微观于个别市场或行业,个体经济行为人的风险类型、如何决策、由谁决策的问题无关宏旨,至少不太重要。

信息完备假设加上完全竞争市场的另外三条假设,使得市场交易的一般均衡必然达成,帕累托最优必然实现,市场机制不可能失灵。

因此,运用新古典范式于理论分析的必然结论就是,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最有效率,政府干预不必要,或者政府干预越少越好。

这六点推论意味着,新古典范式具有循环论证的性质,其假设已经决定了其结论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新古典范式的必然性和唯一性,面对经济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显得过于严峻,过于乌托邦化。

按照斯蒂格利茨(Stiglitz, 1994)的看法,新古典范式不讨论经济社会如何处理新信息的流动问题,不考虑人们如何获取必要的信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的问题,甚至不承认经济社会传递信息的效率与获取信息的激励之间的冲突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例如股票市场信息不完备造成的“非均衡的均衡数量”现象;又例如投资人或创新者的创新活动,意在获取报酬,不可能免费传布技术知识的信息。

如此等等,说明了新古典范式解释域的偏狭和解释力的疲弱。

新古典范式对经济运行的解释与经济现实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但是,人们还是可以说,新古典范式类似于物理学的无摩擦真空世界,是与“实然”相对照的“应然”,向人们提供了可资参照的坐标,至少在理论上很有价值。

如果经济学延续新古典范式仍然可以保持较高的解释力和生命力,这话倒是不错。

问题是:新古典范式是不是目前的最优参照系?有没有改进的可能?如果有,如何改进,替代范式是什幺?这几个问题有点像当年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时,面对牛顿定律的情形。

现在,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至少答案的方向已经清晰:新古典范式不是目前最优的参照系,有可能改进,改进的一个可行方向是从现实中的信息不完备和不对称入手,建立改造并最终替代新古典范式的信息范式。

近十几年来,信息经济学及其整个经济学的进展表明了这一点。

二、信息范式的提出、形成及其重要影响信息经济学是问题导向的,信息范式的提出和形成依赖于信息经济学对于经济问题的研究。

依我有限的阅读所见,最先提出信息范式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1994年,他在《社会主义凋萎了幺?》一书中, 提出了“经济学信息理论研究方法”( the information-theoretic approach to economics ),简称“信息范式”( information paradigm ),作为区别于新古典范式的经济学研究的新范式(Stiglitz, 1994, p.5)。

囿于该书论题,他没有详细讨论信息范式本身,更多地分析和讨论了涉及信息范式的经济学一般问题。

不过,从他讨论的问题和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进展中,我们还是可以理出信息范式的形成脉络。

谈到信息范式形成的思想基础,至少有四位经济学大家必须提及。

这里,应特别提到1937年科斯开创性的论文《厂商的性质》在这方面的贡献。

科斯第一次明确论述了包括在交易成本之内的发现相对价格的信息成本,以及信息交易可能降低但不能消除信息成本: “建立厂商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有成本。

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成本,是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

随着出卖相对价格信息的专业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可能减少,却不可能消除。

”(Coase,1937) 他在开创性地分析经济制度运行的交易成本时,已经自觉地运用搜寻和利用信息有成本的概念了。

由此稍加引申,就可以得出市场运行的信息不完备而且无法消除的更一般结论。

因此,说科斯是信息经济学的思想先驱之一,毫不为过。

这一点被绝大多数学者忽视得太久了。

饶具意趣的是,被认为是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与主张自由放任的芝加哥学派的奈特、哈耶克和科斯,各自从不同角度出发,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新古典范式,为信息经济范式的形成奠了基。

这说明了信息问题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在强大的经济事实面前,具有不同意识形态背景的经济学家,或者不自觉偏离新古典教义,或者自觉修正新古典教义,都或多或少推进了经济学的研究。

因此我认为,指出经济学派的界限,有益无弊;过分强调经济学派的归属,不利于厘清不同学派学者在不同问题上的相同或相异见解复杂交织的情况,不利于经济理论和思想史的研究。

信息经济学的诞生促进了信息范式的形成。

1961年,斯蒂格勒的论文《信息经济学》(Stigler,1961) 和维克里的论文《反投机、拍卖和竞争性密封招标》(Vickrey, 1961)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正式建立(参见:黄淳、何伟,1998,第1页)。

有两个方面的进展特别值得提出。

一个是同一种商品价格的分散性,另一个是经济行为中私人信息的相互作用和风险交易。

斯蒂格勒的论文涉及到第一个方面:同一种商品价格的分散性。

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中,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同一的,完备信息假设保证了这一点。

他指出,作为经济信息的价格是经济行为人在搜寻中获得的,而搜寻信息是有成本的,搜寻信息的成本使得价格的分散性存在。

这意味着行为人获得完备信息的不可能,信息不完备会导致价格刚性、价格与商品质量差异。

更重要的,由此引出的推论是,价格机制在市场中的运转有成本,完全竞争假设是有缺陷的。

这位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领袖,批评新古典范式的完备信息假设,建议用标准最大化行为假设来决定人们可能得到多少信息。

上述维克里的工作, 以及对信息经济学发展作出卓越成就的阿罗1963年的论文《不确定性和医疗保健的福利经济学》,涉及到第二个方面:私人信息的相互作用和风险交易。

前已述及,在新古典范式中,经济行为人的私人信息从属于市场价格的公共信息,交易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风险不存在。

在现实经济中,同一商品价格的分散性和交易者数量往往有限,市场竞争不完全,私人信息的相互作用与风险转移重要起来。

维克里的分析,揭示了拍卖活动中,交易者“底细”这一私人信息及其不对称性,私人信息的相互作用和交易者之间的博弈,决定了拍卖的方式。

阿罗1960年代以后的一系列论着,阿克劳夫(Akerlof,1970)关于旧车市场的论文,以及其它经济学家的工作,大大推进和拓展了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的分析,尤其是引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分析,显示了着重由具体交易过程理解经济社会存在方式和特征的信息经济学的重要作用和潜力,使不对称或不完备信息问题成为经济学的一个新焦点。

这个新焦点的汇聚,伴随着相关领域的一系列发展: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1944年开创的博弈论和预期效用论,纳什1950年先驱性的非合作博弈论,1960年代塞尔顿和哈萨尼将博弈论动态化、引入不完备(全)信息,西蒙1947年以后关于管理决策行为中的有限理性的论述,以及197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迅速崛起。

这一系列发展,造成了工具性的博弈论,非最大化的有限理性基本行为假设,制度分析的交易成本-产权理论,与问题导向的信息经济学的强有力结合,使经济学从价格机制分析向非价格机制分析拓展和深入。

从这时起,个体经济行为人之间的博弈,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备的关键作用,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的问题,委托-代理合约与其它经济制度的约束和激励效应,对于新古典范式形成了根本性挑战,真正的从个体出发的微观经济分析才开始名副其实了。

19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济学信息范式形成。

信息范式形成的标志,是将近二十年来,一大批以最大化效用、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分析经济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的出现。

这些模型的洞见大大展阔了经济学的视野,是微观经济学的直接深化和广化,促进了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的新福利经济学、新厂商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