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课程标准
《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
《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农业经营与管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农业经营与管理【适⽤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建议学时】108学时1.前⾔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门主⼲专业课程,也是农学专业和⼟地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具备从事农业⽣产所必需的经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按经济规律从事农业⽣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和综合管理能⼒。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现代农艺技术相关⼯作任务和职业能⼒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标,设计课程内容,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课程结构以培养能⼒为中⼼,以学⽣毕业后⼯作岗位所需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背景,体现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论,反映农业化思想。
以“必需、够⽤,兼顾发展”为原则,形成相应的职业能⼒。
课程内容农业概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经营⽅式,现代农业⽣产模式,农业宏观管理,农业⽣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学活动设计以案例说明概念及知识点,理念先进,贴近实际,⽣动易懂。
重点突出实际的培养,同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
使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关基本技能。
教学效果教学效果重点评价学⽣动⼿能⼒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对在学习和应⽤上有创新的学⽣应予以特别⿎励,引导学⽣改变学习⽅式,提⾼学⽣的职业素质。
2.课程⽬标2.1知识⽬标(1)能描述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2)能描述农业⽣产经营⽅式和⽣产经营组织形式;(3)能描述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程序和⽅法;(4)能阐述经济合同的条款和经济合同履⾏的内容;(5)能描述农业⽣产资源的配置与管理;(6)能描述农产品营销管理的原理与⽅法;(7)能描述农业⽣产经营成果核算与⽣产经营活动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法。
2.2能⼒⽬标(1)能根据农产品市场变化合理确定经营项⽬;(2)学会市场预测和经营决策的⽅法与技能;(3)初步学会合理配置与组合各种农业⽣产资源的⽅法;(4)基本能农产品推销的⽅法和技巧;(5)初步具有管理规模化⽣产经营活动的能⼒;(6)基本能经济合同的签订⽅法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程序。
《农业微生物》课程标准
《农业微生物》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业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田杂草防除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农业微生物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植物保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微生物识别、微生物营养、微生物代谢等专业素养及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植物保护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作物植保员等岗位需求,围绕植物农业微生物的关键能力,反映植物保护技术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生态和分类为主线,将农业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农业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常见微生物的识别、应用的能力。
1.了解农业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发展简史,以及农业微生物种类,理解农业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熟悉微生物生态的基本知识,能将微生物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
2.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了解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生理功能,了解培养基的类型,会培养基的消毒、灭菌,以及食用菌的制种与栽培技术,提高工作实践的能力。
3.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安全素养。
农业推广学第五章农业推广教育
4.
一本技术手册
“四个一”培训模式 一张明白纸
一张培训卡
一张教学光盘”
培训要求
定培训单位 定培训对象 定培训内容 定资金使用
责任到人,培训到户,有效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 文化素质。
20
“绿色证书”工程
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是 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岗位要求具备相应基本知识 和技能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
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 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 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 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 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 人才。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 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 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 和贷款支持。
该“工程”从2003年开始启动,计划20032005年培植农民3万人;2006-2010年再培 植7万人。8年共计培植10万人,届时,达 到每个乡(镇)培植2-3人。
28
2007年中央一号文:
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 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 头人。支持工商企业、大专院校和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乡土人才创 办现代农业企业。
12
2.群体教学法
✓推广工作者同多个对象在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育和培训,称为群体教学法。 ✓同时向许多人传播技术信息,普及更多推广内容; 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通过示范教学、集体讨论、 交流经验等,加速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节省时 间和人力。
13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集体教学法。 技术方法示范法。 效果示范法。 鼓励教学法。 现场参观教学法。
5
* 直观性原则 实物直观(如观察实物标本,现场参观,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农作物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学》《种植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种子生产技术》《园艺作物生产技术》《药用作物生产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农作物生产技术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农业技术员等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农业技术员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农作物生产的关键能力,反映种植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农作物生产流程为主线,将实现农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生产流程,序化学习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独立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1.能熟悉当地耕作制度及主要农作物生育特性,能根据当地的农村产业结构状况制订合理的作物布局规划。
2.掌握农作物生产的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看苗诊断、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关键技术。
3.能熟练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耕作、播种、施肥、农药防治、农产品收获等生产作业。
4.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独立或协作解决农作物生产中的常见问题。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3核心素养版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3核心素养版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基本原理和各类生物现象,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使其具备基础的生物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研究生命起源理论和进化理论,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生物的起源和进化过程。
- 了解各类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和进化机制,理解物种的形成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
2. 细胞与组织-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掌握组织结构与功能,了解常见组织类型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 研究细胞分裂和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3. 遗传与变异- 研究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掌握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了解基因突变和遗传性疾病的成因。
- 研究遗传变异对物种进化和适应性的影响。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研究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 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 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
5.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 研究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 掌握基本生物实验技能,培养科学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进行生物研究和数据分析。
学生应理解生物伦理和生物安全的重要性,遵守科学道德规范。
四、评价方式本课程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和考试等多种形式。
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等方面。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创新和探究精神。
五、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实验器材和生物样本等。
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
3农业推广的理论基础
1 农业技术类型学理论
• 农业技术体系是巨大系统,要做好农业推 广工作的技术基础理论是掌握农业技术体 系 • 分类学与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门类与学科 分类体系及其复杂性(文件表)
国家学科分类与农推要求
• 根据国家标准GBT13745-92《学科分类与代码》: • 国标科学分类包括49个学科门类,588个一级学科,2112个二级 学科 • 49个学科门类中,农林牧水产4个基础门类、10个相关门类包括 信息、生物、机械、纺织、食品、土建、水利、环境、管理和 经济,农业领域涉及上百个一级学科和近千个二级学科,其中 农业学科(包括门类)就有191个之多 • 我国人才培养和农业科技研发都是以国家统一学科为基础,因 此农业推广涉及的服务内容十分庞大,技术种类众多,可以主 要2种类型:
农业推广组织类型
• 农业推广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十 分丰富。根据高启杰研究,农业推广组织 一般分为5种类型:
– 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 – 教育型农业推广组织 – 科研型农业推广组织 – 企业型农业推广组织 – 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
4 农业推广方法论
• 高启杰,第5篇《农业推广方式与方法》
– 第11章推广的基本方式与方法
第3讲 农业推广理论体系
目的要求: 农业推广涉及十分广泛复杂的现实问 题,厘请或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武器, 就是农业推广的理论工具。掌握农业 技术分类学内容、农业推广理论知识 与方法,形成农业推广理论体系架构, 更好地为农业推广工作服务
主要内容
• • • • 农业技术类型学理论 农业推广理论知识 组织行为学理论概要 农业推广方法论
来源:高启杰,2008,P19/P27
2.4 组织化的农业推广框架模型
来源:高启杰,2008,P15
《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
《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二、适用专业农业技术类专业(包括现代农艺、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方向)三、课程性质《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并接受和采用农业创新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其综合性亦很强,与农业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经济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是农业技术类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
学习农业推广学理论,认识农业推广规律,科学地掌握农业推广方法和技能,有助于农业创新成果有效推广应用。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可以培养现代农业推广新思维,树立全新的农业推广服务观念,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的高产、优质和高效,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试验统计方法等专业课及应用写作、传播与沟通、社交礼仪等公共基础课。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农业推广学》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设计思想来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即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在遵循课程内容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等各方面因素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教学活动。
《农业推广学》课程选取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三部分课程资源,将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纳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主讲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之便,将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等不断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将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构建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涵,除了教学大纲等传统的教学文件外,本课程还采用了案例分析、实践指导、课程导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实践指导书、模拟试题、辅导资料等多种课程资源,构建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思想来设计课程资源。
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案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农业虚实结合实训系统研发与推广应用
应用推广I江苏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典型分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农业虚实结合实训系统研发与推广应用数字农业虚实结合实训系统研发与推广应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方案及案例一、建设背景人才是农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第一推动力。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全面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思路》中指出,滞后的技能培育体系限制了数字技术向农业渗透的广度与深度。
培养一批符合我国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具有数字技能的农业人才,已成为农业类职业院校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破解“数字+农业”新兴跨界融合型人才技能规格缺失、数字农业教学资源缺乏和疫情情况下“停课不停学”等实训难题,建设虚实结合数字农业技能人才实训系统意义重大。
二、建设措施(一)创建数字农业技能育训目标与评价体系满足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和评价需求,结合现代农业转型趋势,创建数字农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考核评价细则。
针对“智慧植物工厂”“智慧养殖”等典型应用场景,构建“智慧灌溉”等项目化工作领域35个,提炼出工序化农业数字化职业技能462个,融入数字农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形成了数字农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细则,并融入现代农业技术、园林技术等14个涉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助力农科人才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提升。
在此基础上,校企共同推出全国首个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方向的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形成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评价体系。
(-)研发产业匹配度高的虚实结合实训系统以学院农博园、茶博园优势数字两园职教资源,以及校外高架草莓种植、稻虾、稻鸭混养等数字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蓝本,攻克设备、流程、数据一致性贯通的数字农业仿真关键技术,构建数字化循环水养殖、高架草莓数字化种植、工厂化生菜数字化种植、5G水稻生态混养等4个典型的数字农业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场景,形成数据元标准、智慧管控以及动植物生长概率时序演变等数字率生技术,开发了设施农业、养殖工厂等12类数字农业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形成“虚拟仿真、虚实结合、现场实战”三景贯通特色的实践教学系统。
2023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
2023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含新增和修订部分)引言2023年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发布对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该标准旨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对2023版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进行全面介绍,包括新增和修订的部分。
一、课程设置1. 课程目标生物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基础的生物知识和科学实验技能,掌握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2. 课程内容新课程标准将生物内容划分为“人与健康”、“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和“科学探究与实践”四个模块,详细包括以下内容:2.1 人与健康•基本生命活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健康与饮食•健康与运动•健康与心理2.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物种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与物种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3 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2.4 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二、新增部分1. 科学实践与探究能力培养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科学实践与探究能力培养。
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观察、分析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2. 剖析思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新增了对科学文章和科学实验结果进行剖析和思辨的要求。
学生需要学会阅读和理解科学文章,并能够分析和评价实验设计与结果,提高他们的剖析思辨能力。
3. 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新课程标准还新增了一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生物技术在农业、医学和工业中的应用。
三、修订部分1. 知识点的精简与优化新课程标准通过精简和优化知识点,使课程内容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现代农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第一章农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学习农药的含义和分类、了解农药的剂型、毒性及农药标签的内容,掌握农药施用方法。
为了解农药各品种性能、施用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点重要程度理解难易程度教学要求备注农药的含义及分类农药的剂型农药的毒力、药效和毒性农药标签农药施用方法重点重点一般重点重点容易难点较难容易难点掌握掌握了解了解掌握技能点(三)教学、辅导、自学提示1.学习本章内容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达到对对农药基础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
2.对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要通过幻灯片、图片、现场观察、人工演示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员除了加强自学外,还要多观察、多实践,提高农药科学施用水平。
第二章杀虫剂、杀螨剂(一)教学目的了解杀虫剂、杀螨剂的分类方法,了解常用杀虫杀螨剂特点、性能和用法,为有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点重要程度理解难易程度教学要求备注有机磷杀虫剂常用品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常用品种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常用品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常用品种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常用品种重点重点一般重点一般都较难掌握掌握了解掌握掌握技能点其他合成杀虫剂常用品种植物源类杀虫剂常用品种微生物源类杀虫剂常用品种杀螨剂常用品种重点重点重点重点掌握掌握了解掌握(三)教学、辅导、自学提示学习本章内容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通过幻灯片、图片、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员除了加强自学外,还要多观察、多实践,提高对常用杀虫剂、杀螨剂品种的认识,掌握使用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杀菌剂、杀线虫剂(一)教学目的了解杀菌剂、杀线虫剂的特点、性能和用法,为有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知识点重要程度理解难易程度教学要求备注非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品种内吸性杀菌剂常用品种抗生素类杀菌剂常用品种微生物杀菌剂常用品种杀线虫剂常用品种杀软体动物剂重点重点一般一般一般一般都较难掌握掌握了解了解了解了解技能点技能点(三)教学、辅导、自学提示学习本章内容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通过幻灯片、图片、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
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培养专业农业人才,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在我国的农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为主题,探讨其重要性和内容。
一、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的重要性1. 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基础,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掌握农作物栽培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从事农业生产提供基础。
2.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要点、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3. 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农作物栽培技术,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农作物的适应性和生长规律,为科学种植和农作物的持续生产提供基础。
二、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标准的内容1. 农作物基础知识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的基础内容是农作物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农作物的产地分布、生产特点、生长周期等基本信息,以便做出科学的种植计划和管理决策。
2. 农作物栽培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是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不同农作物的种子选育、播种、病虫害预防与防治、节水灌溉等栽培技术,以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3. 农作物品种培育农作物品种培育是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不同农作物品种的选育原则和方法,以及品种改良的相关知识,为农作物品种的优化与改良提供基础。
4. 土壤肥力管理土壤肥力管理是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的重要方面。
学生需要学习并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肥料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有机肥的应用等,以保障土壤的健康和作物生长的需要。
5.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作物栽培技术课程还需要学习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不同农作物的常见病虫害种类、防治方法和安全使用农药的相关知识,以减少病虫害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现代农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第一章农药基础知识(一)教学目的学习农药的含义和分类、了解农药的剂型、毒性及农药标签的内容,掌握农药施用方法。
为了解农药各品种性能、施用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三)教学、辅导、自学提示1.学习本章内容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达到对对农药基础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
2.对农药剂型和使用方法,要通过幻灯片、图片、现场观察、人工演示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员除了加强自学外,还要多观察、多实践,提高农药科学施用水平。
第二章杀虫剂、杀螨剂^(一)教学目的了解杀虫剂、杀螨剂的分类方法,了解常用杀虫杀螨剂特点、性能和用法,为有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三)教学、辅导、自学提示学习本章内容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通过幻灯片、图片、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员除了加强自学外,还要多观察、多实践,提高对常用杀虫剂、杀螨剂品种的认识,掌握使用对象和方法。
第三章杀菌剂、杀线虫剂[(一)教学目的了解杀菌剂、杀线虫剂的特点、性能和用法,为有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打下基础。
(三)教学、辅导、自学提示学习本章内容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通过幻灯片、图片、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员除了加强自学外,还要多观察、多实践,提高对常用杀菌剂品种的认识,掌握使用对象和方法。
第四章化学除草剂(一)教学目的了解除草剂的分类方法,了解常用除草剂品种的特点和性能,掌握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为有效防治农田杂草的危害打好基础。
(三)教学、辅导、自学提示学习本章内容要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要通过幻灯片、图片、现场观察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学员除了加强自学外,还要多观察、多实践,提高对常用除草剂品种的认识,掌握使用对象和方法。
第五章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灭鼠剂(一)教学目的'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灭鼠剂特点和性能,掌握使用方法。
农业推广学-第08章 农业推广计划和项目管理
四、农业推广计划的来源
1.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来自科研院校、教学单位的应用技术科研成果,将其转化为农业推广 项目,是农业推广项目的重要来源。
2.农民的先进经验 3.技术改进成果
在原有农业技术的基础上,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对技术成果的 某方面进行的提高和改进
技术改进成果交流
4.引进技术
第一节 农业推广计划与推广项目概述
一、农业推广计划与推广项目的含义
◦ 农业推广计划是农业推广组织为实现农业发展 目标,以农业推广的现在来推断农业推广未来 的科学预见和安排,它既是拟定计划的过程又 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 农业推广计划体系至少应包括3个层面,一是推 广规划,二是项目计划,三是实施计划。
4.做好实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推广的项目和对象,推广的时间和地点,推广人员 和劳动力安排,设备资金运用情况等
5.加强指导和服务
要分级进行管理,配合监督与检察,同时还要把相应的配套服务落 实到位。要对农民和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指导、广泛的宣传以及定 期的培训,使他们充分的掌握各项技术措施,使各项技术措施能够 落实到位。同时还要保证各种农用物质、资金供给以及相关农产品 的产后销售等问题得到解决
4.专家的意见
应该对项目计划组织专家进行充分的论证,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和适应度 以及进行风险评估和规避
对项目计划组织专家 进行充分的论证
◦ (二)农业推广计划的制定原则
1.合作拟定的原则 需要各机构、部门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尤其要十分注意干部、 专家和农民的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 2.“四效”统一的原则 坚持技术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 3.提高农民和推广人员素质的原则 提高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识,提高农民的综合能力,包括学 习科技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以及增强自信心。同时还要提高 发展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
2022科学课程标准
2022科学课程标准1.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动、植物);物体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水和空气)。
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
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植物》单元阐释:这就是学生自学科学课的第一个单元,也就是助推学生来到小学科学教学大门的单元,这对以后的自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挑选植物做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动植物具备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孩子的主动自学提供更多关键的心理基础。
《动物》单元解读: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进行的探究活动。
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
科学教学内容也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材料》单元阐释:本单元学生将已经开始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它为三年级学生提供更多了研究周围常用物体和材料特性的机会。
在对材料进行的研究中,学生们将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展开观测的能力,从对物体一个特征的特别注意转换成几个特征的同时特别注意。
自学运用直观测量的方法比较材料间的相同和相同,自学根据物理性质给物品分类,并提升对材料特性的叙述水平。
《水和空气》单元解读: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实验”这一科学探究方法的开始。
收集资料,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在这一单元中首次明确提出来的,是学生正式学习这些方法的开始。
本单元的有些活动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气的实验、空气重量的测量、往足球中充气、观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资料等。
做为初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学生自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协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自学特点,鼓励他们尝试性地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自学一些准确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习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习报告一、前言作为一名热爱农业科学的学生,我十分珍视这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实习机会。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到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内容、职责以及在工作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技术手段。
通过实习,我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介绍本次实习单位是某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其主要职能是拟订并组织实施全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规划、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技术攻关项目。
承担现代种业发展与技术服务;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评价、利用和良种登记;农业新技术、品种等的引进、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工作。
三、实习内容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运行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通过参观学习和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我了解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包括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四个层次。
省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制定全省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和政策,市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协调和管理所辖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站则负责将农业技术推广到每个农户。
2.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
这其中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个领域。
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3. 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还负责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几次农民技术培训活动,亲身体验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如何将复杂的技术知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农民。
这种培训方式既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养,也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4. 农业生产的调查和统计在实习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农业生产的调查和统计方法。
通过调查和统计,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农业科学实验与新技术推广》是中等职业学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平台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科学实验及新技术推广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项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科学实验中田间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田间试验和一般生物统计方法,能够进行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及总结,了解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原理、程序和方法,能够进行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的制定与管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精神,树立安全、环保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田间试验设计。
(2)具有田间试验的实施能力。
(3)能够进行田间试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4)能够对田间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能够撰写规范实用的试验总结。
(6)具有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能力。
(7)会进行简单的推广总结和评价。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实施
1.教学建议
( 1)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 2)注重适用的生物统计软件运用。
2.教材编写建议
本教材按照“知识够用,突出技能”的指导思想尽量将最新科学成果和新技术充实到教材中,强化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真正体现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实现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五)考核与评价
1.提倡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与学生完成每一个工作项目的成果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
2.考核时要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注重评价内容的整体性,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节约资源、爱护仪器、保护环境等意识与观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