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十一五”学科发展规划纲要
师范学院 专业建设定位规划报告与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4.1.1-2学院专业建设定位规划报告(2016—2020)为主动顺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要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云南省关于推动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学校发展定位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推进学校专业内涵建设,增强办学特色,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战略布局,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十三五”专业建设定位规划。
一、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规划(一)办学定位学校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基本职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理念,培养“专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强、就业有基础、社会适应快”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不断增强“地方性、民族性、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的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建成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本科院校。
1.学校类型定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2.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研究生教育。
3.发展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4.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5.培养目标定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受教育者的担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素养高、敬业精神强、就业有基础、社会适应快”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6.办学特色定位地方性、民族性、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
(二)发展规划稳步提高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定位和和地方结社发展的结合度,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结构,是学校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办学活力、培育办学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相结合的建设思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力争通过五年建设实现以下目标:1.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积极改造传统专业、增设新专业、培育特色专业,推进专业(群)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特色初显的专业体系。
曲阜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
人 文 底 蕴 深 厚 、 具 一 格 的 “曲 园 文 化 ” 别
曲阜 师 范大学 创建 于15 年 , 落 于伟 大 的哲学 家 、 95 坐 思 想 家 、 育 家 孔 子 的 故 里 — — 圣 城 曲 阜 。 根 于 儒 家 思 教 植
想 和 中 国 私 学 教 育 发 祥 地 这 片 沃 土 的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秉 承
学 实 力的 重要 指 标 . 设 高格 调 、 质 量 的校 园文 化 学 方 向 .继 承 和 发 扬 中 华 民 族 优 秀
的 文 化 传 统 和 革 命 传 统 , 收 世 界 文 明 成 果 , 育 高 素 质 吸 培 人 才 都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本 文 通 过 对 曲 阜 师 范 大 学 校 园文化 建 设 的 实践 探 索 . 重分 析 了 高校校 园 文化 建 着 设 对 于 打 造 具 有 良 好 文 化 氛 围 的 育 人 环 境 的 深 刻 影 响
文 化 、 神 文 化 及 制 度 文 化 。 园 文 化 是 从 人 文 关 怀 视 角 精 校
出 发 , 充 分 尊 重 人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的 基 础 上 , 鼓 励 人 的 在 以 个 性 创 造 发 展 为 根 本 目的 的 文 化 形 式 。 高 校 校 园 文 化 则
是 培 养 创 新 人 才 的 重 要 因 素 。能 使 学 校 具 有 一 个 良好 的 育 人 环 境 和 氛 围 ,使 学 校 的 教 师 员 工 及 学 生 在 日常 的 校
一
数 量 的 项 目 , 力 培 养 学 生 较 强 的 科 研 意 识 、 新 精 神 着 创
和 实践 能力 。
学 校 还 积 极 开 展 健 康 现 代 、文 明 高 雅 的 课 外 文 娱 活 动 . 行各 类特 色鲜 明 、 与 面广 的大学 生 文化 、 育 、 举 参 体 艺 术 活动 , 盖 音 乐 、 术 、 蹈 、 曲 、 法 、 影 等 内容 , 涵 美 舞 戏 书 摄 培养 师生 健康 高 雅 的审美 情 趣 ,比 如学 校精 心 打造 的猗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立项课题名单
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研究 班集体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政府主导型农村社区教育共同体构建 地方师范大学的使命与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学术生态系统研究 基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取向研究 高校教育纠纷解决机制创新研究 社会问责视野中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研究
11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拟立项课题一览表
待就业毕业生跟踪与支持体系建设研究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与利用研究 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 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代价研究 我国8年制医学博士与美国“4+4”医学博士教 育的比教研究 粤港澳高等教育深化合作研究 《高等教育法》实施效果评估研究 国际创新型工程教育模式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研究 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证研究 高质量教师培养中教育实习的构建与实施的实证研究 杨建义 廖晓明 胡平波 卢晓中 范学工 朱建成 汪全胜 康全礼 李腊生 李广平 DIA080106 DIA080107 DIA080108 DIA080109 DIA080110 DIA080111 DIA080112 DIA080113 DIA080114 DIA080115
4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拟立项课题一览表
终身学习视野下的微型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研究 中学超常儿童的创造力培养研究 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 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及特色研究 社区教育与城市民生问题研究 基于合作的学校组织再造研究 中小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研究 顾小清 张丽萍 张立新 董玉琦 刘彭芝 赵帮宏 陈达云 秦钠 孟繁华 李红 BCA080038 BCA080039 BCA080040 BCA080041 BBA080042 BKA080043 BIA080044 BKA080045 BFA080046 BBA080047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一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一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01.27•【字号】鲁教科字[2008]1号•【施行日期】2008.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一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鲁教科字〔2008〕1号)有关高等学校:现将《山东省“十一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一月二十七日山东省“十一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山东省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强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和加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山东省“高教强省”行动计划》,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的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是指山东省“十一五”“高教强省”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中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和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强化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重点研究基地)。
第三条重点研究基地是区域文化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育优秀科学家、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四条重点研究基地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国家和山东省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战略目标,面向学术前沿和山东省现代化建设需要,开展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创新性研究,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相关学术领域和行业提供科研成果和技术支撑,为培育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奠定基础。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情况的通报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情况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8.12.16•【字号】鲁教研字[2008]6号•【施行日期】2008.12.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山东省“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期评估情况的通报(鲁教研字〔2008〕6号)有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山东省“十一五”高教强省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鲁教研字〔2006〕4号)和《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鲁教研字〔2007〕2号)、《山东省“十一五”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管理办法》(鲁教科字〔2008〕1号)(以下统称《管理办法》)的精神,我厅组织专家于2008年3至9月,对山东省“十一五” 高教强省行动计划重点建设的397个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
现将评估情况通报如下:一、中期评估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中期评估的目的是以评促建、以评促管、重在建设。
通过评估,督促项目依托单位和学科、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认真进行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方向,找准不足,在余下的两年多的时间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加大投入,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形成更多的高水平的学术团队,产生较多的标志性成果、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进行更广泛的学术交流,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机制,创造更有价值的经验。
重点建设项目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学术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条件建设、管理制度建设。
本次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规划的总体执行情况;依托单位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情况;学术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建设经费投入、科研工作等情况。
评估方式:采取了学校自评、材料送审评估和现场考察评估等3种形式。
于2008年3月,组织专家对11个省级筹建重点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评议;于2008年8月,组织专家对对31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材料送审评估;于2008年9月,组织专家对73个省属高校强化建设重点项目和部分抽查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
曲阜师范大学是几本-就业情况如何-
曲阜师范大学是几本?就业情况如何?曲阜师范大学(Quf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曲阜师大,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拥有曲阜和日照两个校区,是198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所大学,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曲阜师范大学是几本,供大家参考!曲阜师范大学是几本?首先,这一点希望大家清楚,教育部门并没有说曲阜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曲阜师范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根据曲阜师范大学招生办最新公布的信息可知:曲阜师范大学在山东是本科普通批次招生,我们可以说曲阜师范大学是本科大学。
(从2017年起,山东省夏季高考合并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为本科普通批,整个夏季高考录取工作分为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5个批次) 如果你不是山东考生,曲阜师范大学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话,你也可以说曲阜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是985和211吗?相信看完以上信息,曲阜师范大学是几本您已经心里有数了,估计您还想知道曲阜师范大学是985和211吗?根据教育部门的信息显示,曲阜师范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以下是山东985和211大学名单:山东985大学名单序号学校名称学校类型1山东大学综合2中国海洋大学综合山东211大学名单序号学校名称学校所在地学校类型1山东大学山东综合2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综合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理工曲阜师范大学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有哪些扶持措施?多年来,曲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健全完善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贷、奖、助、补、减资助体系:开通绿色通道,为学生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设立国家和政府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和社会奖学金等多种类别的奖学金。
【大学介绍】曲阜师范大学简介
【大学介绍】曲阜师范大学简介曲阜师范大学1955年创建于济南,始称山东师范专科学校。
1956年5月,被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曲阜师范学院,同年9月迁址曲阜,开启了兴办本科教育的历程。
1970年9月至1974年4月,与山东大学文科合并成为新的山东大学。
1974年4月恢复曲阜师范学院建制。
198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之一;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
1982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11月,学校更名为曲阜师范大学。
2002年,建设日照校区。
2021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21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成绩。
2021年,入选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建校58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办学条件优良、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科研具有相当实力、师资力量比较雄厚的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2601.01亩,校舍建筑面积107.5万平方米,资产总值13.1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1亿元,图书馆藏书352万册;公开出版《齐鲁学刊》(第二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学数学杂志》和《现代语文》等学术刊物;学校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00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科院校之一,与40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
学校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个、二级学科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二级学科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本科专业78个,形成了涵盖文、理、工、法等10大学科门类的学科专业体系。
设有1个独立学院,27个学院,28个研究所,搭建了支撑科学发展的教学科研机构框架。
建有省级重点学科18个,其中省级特色重点学科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强化3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强化);建成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山东省政府在我校设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构筑了充满活力的学术平台。
曲师大成果分类
曲师大成果分类
曲阜师范大学(简称曲师大)是一所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的公立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以下是曲师大的一些主要成果分类:
1. 科研项目:曲师大教师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项目,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
2. 学术论文:曲师大的教师和学生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
3. 著作教材:曲师大的教师出版了大量的学术著作、教材和参考书,这些著作教材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4. 专利成果:曲师大的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多项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5. 学科建设:曲师大注重学科建设,拥有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文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6. 人才培养:曲师大注重人才培养,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7. 社会服务:曲师大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为社会提供了多项咨询、培训和服务项目,包括教育咨询、企业管理咨询、文化传承和创新等方面。
以上是曲师大的一些主要成果分类,这些成果反映了曲师大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曲阜师范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名录
个人资料整理,仅供个人学习使用
曲阜师范大学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名录一、山东省重点学科
运筹学与控制论
光学
专门史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国古代文学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应用数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共党史
基础数学
物理化学
理论物理
人文地理学
成人教育学
汉语国际教育
应用心理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政治经济学
二、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南四湖湿地生态与环境保护
智能控制技术
信息功能材料与光电技术
绿色天然产物及医药中间体开发
体适能监测与调控
三、山东省及国家体育总局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孔子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外国语言文化与翻译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阜师范大学“十一五”学科发展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和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教育科技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我校学科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分析(一)基础和优势1、综合性学科框架基本形成。
经过50年发展,我校基本形成了以高等师范学科体系为主体框架的,非师范学科占较大比重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学科体系。
2、学科专业覆盖范围较广。
我校拥有55个本科专业,6个博士点、7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学科、73个硕士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国家、省级学术研究中心(基地)。
学科覆盖文理工管等10个学科门类。
3、部分学科专业形成优势和特色。
我校学科建设主要集中在文、理领域,工学、管理学近年来发展较快,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历史学、体育学、物理学等学科专业达到较高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4、拥有一支较好的学术队伍。
学校聘请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为名誉校长,同时聘有院士2人,特聘教授8人。
教职工2430人,专任教师1269人,教授199人,副教授242人,其中,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学科带头人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享受政府特贴25人。
5、学科建设的物质条件相对较好。
学校占地2100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6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7亿元,为学科建设准备了基本条件。
(二)问题和不足6、学科发展整体水平偏低。
重大科研项目和高层次奖励偏少,学术水平不高,原创性成果不多,博士点太少。
7、应用学科和技术学科发展不足,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结合不紧密。
本科专业和硕士授予权学科中应用性学科偏少。
8、学术队伍总量不足,高层次学术带头人缺乏,学术团队建设滞后,学术队伍不稳定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9、学科建设的统筹性和规划性不强。
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学科专业设置、发展和退出的科学机制没有建立起来。
10、学科建设投入不足,整合与共享不够。
学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资源总量偏低,对学科发展的支撑力量不够;学科建设层次偏低,学科群数量过少,整体优势不足;个别院系横跨多个学科门类,不利于学科建设的深化;个别专业设置在多个院系,或设置在不属于本门类的院系,不利于学科资源的共享,形不成相互支撑的学科群。
11、创新体系建设滞后。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有待加强,学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三)机遇和挑战12、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一”五期间,是山东省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将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13、当前教育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发展更加强调原始创新和集成能力,学科发展既高度综合又高度分化。
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校学科建设需要做出有效的应对。
14、我国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门槛之后,人民群众要上“好大学”的愿望更加强烈;各高校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提高质量,丰富内涵上来,教育质量的竞争更加激烈;山东省高校数量大幅增加,教育改革逐步深化,各大学面向社会独立办学的进程加快,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将更加剧烈。
15、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处大城市的大学在人才、资金、信息、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我校在上述各方面的劣势地位将长时间存在,这对我们的发展形成较大压力。
16、建成日照校区、增列为博士授权单位之后,我校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着新的使命,在培养人才、发展学术、服务社会方面承担着更大的任务,学校的办学理念、体制创新、学术队伍、管理水平、学生教育、后勤保障等方面都需要新的提升,学科建设工作变得更加重要。
二、指导思想17、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和巩固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原则;坚持内涵发展为主的原则;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适度扩大规模,调整学科结构,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强化创新,分类指导,增强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8、根据科技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着力改造传统学科,扶植新兴学科,培育交叉学科,增设填补省内空白的学科;继续强化基础学科,积极扶持哲学社会学科,大力促进应用学科的发展;调整优化曲阜校区和日照校区的学科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我校的学科结构。
三、战略目标(一)总体目标19、围绕国家和山东省的发展战略,瞄准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社会需求,培植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科增长点,组建一批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科群、学科链,形成学科之间源流相济,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结构态势;发挥自身优势,聚积高层次人才,大力抓好重点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水平;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发展和调整,使我校学科体系的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结构更加优化,可持续、内源性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达到全国省属师范大学的一流水平。
概括表述为“六二工程”:——实现两个突破:博士点一级学科的突破和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的突破;——强化两个特色:持续强化学科体系的教师教育特色和地域特色;——建立两个机制:学科设置、发展、调整、退出的有效机制和学术涵养机制;——集聚两批人才:一批高层次旗帜型学科带头人和一大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确保两个投入:确保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到位和领导精力投入到位。
——推进“两创”教育:实施本科生的“创业教育工程”和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工程”。
(二)普通本科教育20、大力推进专业和课程建设。
增设本科专业20—25个,提高应用型专业比例,优化专业结构。
建设20-25个左右校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示范性专业,10个左右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和示范性专业;争创国家级品牌专业。
努力形成优势和特色本科专业群,带动我校本科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打造精品课程,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增进优质课程资源的校内共享。
21、提高本科教育质量。
革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学分制,搭建本科教育平台,推进个性化培养。
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若干名。
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教学观念、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三)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22、积极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建成二级学科博士点8-10个左右,1-3个博士后流动站,8-10个硕士一级学科,90个左右二级硕士点,争取实现博士点一级学科的突破,在学各类研究生4000人左右,从总体上使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步入国内同类高校的先进行列。
(四)科学研究和重点建设23、争取国家“863”、“973”等高科技课题l-3项,国家级课题50 项以上,省部级课题100项以上。
争取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奖励60项左右。
24、实施“161”人才工程。
以“泰山学者”和学科高地“首席专家”聘任为契机,加强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争取4—5个特聘教授岗位,再造就10名左右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60名左右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00名左右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初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优势凸现的骨干人才队伍。
25、争取实现国家级重点学科(实验室)零的突破,省级重点学科数量达到11个,重点实验室4个;新建6个校级重点学科,4个校级重点实验室。
26、健全完善科技开发的制度体系,拓展合作渠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主战场。
争取建成1-2个科研中试基地。
(五)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留学生教育27、继续教育要适应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需要,稳定规模,提高层次,强化特色;职业教育要整合资源,开拓创新,培养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留学生教育要充分利用曲阜和日照的人文地理优势,努力扩大规模,丰富类型,尽快开展研究生教育。
四、保障措施28、设立学科建设办公室:设立学科建设办公室,加强学科建设的统一规划、政策统筹、资源配置。
争取经过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建立起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增强学科建设的统筹性、承继性和连续性。
29、加大学科建设投入:确立学科建设投入的优先地位,保证学科建设经费数量足够,分配合理,到位及时,使用高效。
建立学科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新设学科,改善学术研究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
加大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的扶持力度。
30、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充分挖掘学术资源,培植具有生命力的新的学科生长点;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设立学校直属研究所的方式,培植一批发展前景广阔的学科生长点。
31、调整科研奖励和资助政策:科研奖励要缩小范围,提高层次,增大力度;科研资助要加大强度,向社会发展急需的学科倾斜,向发展潜力大,后劲足的青年学者倾斜。
32、建立学科专业设置、发展、调整和退出的有效机制:通过完善机制,健全机构、院系调整等手段,尽快建立起根据社会经济需要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变化,调整学科设置,推动学科发展、优化学科布局的有效机制,实现学科建设的资源共享,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33、建立学术涵养机制。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鼓励召开高层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鼓励与校外学术机构和个人开展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鼓励邀请外校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建立实施学术休假制度,提高学术水平;实施学术代表作制度,鼓励学术的原始创新;加强学术规范,反对学术腐败,净化学术环境。
34、强化学科特色。
一是持续强化教师教育特色:在学科调整中处理好师范性和综合性的关系,坚持以师范性学科为依托,通过延伸、拓展、交叉和融合来增强综合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培养一批教育教学研究专家,推出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建设一批优质教材;研究和改革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增强学术研究能力,革新教学方法手段,强化教师技能培训,提高培养层次,衔接职前职后,为中等教育培养一大批职业精神强,从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高水平研究型骨干教师;加强教育发展和中学课改的应用研究,为政府教育决策和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咨询和服务。
二是大力强化学科体系的区域特色:加强对曲阜、日照周边区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研究,紧密结合地方发展需要调整学科体系,增强学科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支撑能力,有计划成系统地推进服务地方活动,强化我校学科建设的区域特色。
35、实施“本科生创业教育工程”: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建立实践实训体系,改进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职业规划辅导等措施,提高本科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创业精神,继续保持和强化我校本科教育的优势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