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

合集下载

高职课程中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高职课程中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 关键词 ] 情境教 学 设计原则 高职
情境教学最初是 由 Bo n o i,uu 在 1 8 年 的一篇名为 ( i r , l D gi w Cl n d 99 (t S- ut on i dt C h r o L a i > 《 a d g i n n h u u f er n ) 情境 认知 与学 习文化 》 的 eC t a 0 e e n g( ) 论文 中提 出来的 。 他们认为 , 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 的情境 中才能 产生意义 。 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 中孤立 出来 , 习知识 的最 学 好方法就是在情境 中进行 。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 教学过程 中,教师有 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 定情绪色彩 的具体生动 的场 景 , 以引起学生一定 的情感体验 , 而帮 从 助学生理解 内容 、 掌握 知识 、 发展思维 的方法 。其核心在于激发学 生的 情感 , 调动学 生大脑皮层 的优势兴奋 中心 , 大脑 的两半 球交替兴奋 、 使 抑制 、 协调工 作 , 充分 发挥大脑 的潜 在能量 , 学生在 轻松愉快 的心境 使 下保持 旺盛 的学 习热情 , 达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 ) 境认 知学习理论 一 情 知识 是具有情境性 的 学 习的知识 、思考和情景是互 相紧密联系 的, 知识是处在情景中并在行动中得 以进步与发展 的。 对知识和技能的 学 习应当在情境 中进行 。 克兰西 ( l mJ l cy在 《 Wi a C ne ) 情境学 习指南》 l .a i 一文 中指 出: 知识是 种活动 , 而不是具体 的对象 ; 知识是 基于社会情境 的 , 而不是抽象 的; 知识 是在与环境 交互 作用 中 , 对客体 的动态建构 , 是一种状态 , 而不是 事实 。 也就是说 , 知识是属于人 的认识范畴 , 是人在一定 的情境 中, 通过 社会实践 习得并检验 的。 无论新知识 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 的掌握 , 都离 不开人 的积极参 与, 离不开认 知主体的活动 , 离不 开知识附着其 中的文 化背景 。 人类 学家莱夫( ae 和温格尔 ( ne) 9 1 Lv) We g ( 9 ) r 1 认为 , 习就是在 真 学 实 的社会实践 中,合法 的边缘参与 ”Lgia epe la iptn “ (et tPrhr rc ao ) im e i aP ti i 过程 。 学生在共 同体 中 , 知识传递 的“ 不是 容器 ” 也不是被动的观察者 , , 而 是“ 合法 的” 参与者 , 们的行 为 、 他 活动在 一定的情境 中进行 , 同时受 共 同体文化的影响。 因而情 境认 知学习理论主张 , 在呈现 教学 内容时 , 要将 知识 赋予一 定 的情境 , 为学习提供组织框架 , 为知识点 提供支撑 。同时这种 情境资 源又是相关问题情境的一种先行组织者 , 利于迁移 。

请结合实际论述情景教学基本构成要素

请结合实际论述情景教学基本构成要素

情景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建具有情感色彩、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以下是情景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场景设置:场景设置是情景教学的核心要素,它能够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学习的内容。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各种生动的场景,如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模拟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

情感激发:情感激发是情景教学的重要特征,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设置具有情感色彩的场景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情景教学的载体,它需要与场景设置和情感激发相符合,以确保情景教学的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情景教学的关键要素,它能够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学生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引导:教师引导是情景教学的保障要素,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同时还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场景设置、情感激发、教学内容、学生活动和教师引导。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的作用,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情境意涵、特征与建构李吉林的情境观探析

情境意涵、特征与建构李吉林的情境观探析

情境意涵、特征与建构李吉林的情境观探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析李吉林的情境观,通过对其情境意涵、特征以及建构方式的全面梳理和解读,揭示李吉林情境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文章首先概述了李吉林情境观的基本理念,包括情境与认知、情感、行为的密切关系,以及情境在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从多个维度分析了李吉林情境观的特征,包括情境的多元性、动态性、互动性和建构性,并探讨了这些特征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李吉林情境观的建构方式,包括情境创设、情境体验、情境反思等关键环节,以及这些环节如何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吉林情境观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教育和心理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情境意涵的解析情境意涵,即情境所蕴含的内在意义和价值,是情境教育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

情境意涵的解析,旨在深入探究情境的内在逻辑,理解其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有效运用。

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观,强调了情境与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之间的紧密联系。

她认为,情境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简单模拟,更是一种能够触动学生内心,引发其主动探究和积极体验的教育场景。

情境意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情境意涵的解析中,我们首先要关注情境的创设。

一个富有意涵的情境,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情境的创设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情境的教育作用。

情境意涵的解析还需要关注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融合。

情境不应仅仅是一个外在的框架,而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情境形式,使情境与教学内容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情境意涵的解析还需要关注情境的教育价值。

情境教育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

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

这本书还强调了情境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提 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责任 感等综合素质。情境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情境教育也强调 团队合作和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学会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 意识和团队精神。
书中还提到,情境教育应该是一个三部曲的过程,包括情境的创设、情境的体 验和情境的反思。情境的创设是教育的基础,它需要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 需求,以及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精心设计和构建。情境的体验是教育的核心, 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情境中,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受知识的魅力和力量。情 境的反思是教育的提升,它需要学生在体验之后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总结,从而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书中,李吉林老师通过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情境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法。 例如,在教学生识字时,她通过运用直观的教具和动作,帮助学生记住字形, 再把刚学的一批字编成儿歌,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巩固汉字。这样的教学方 法不仅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汉字,还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 高学习效果。
李吉林老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也充分运用了情境教育的方法。她引导学生进 行细致的观察,从观察课文中的图像到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抓住容易被 学生忽视而又重要的细节进行指导。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 地理解生活,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目录分析
《情境教育:一个主旋律的三部曲》是一本深入探讨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著 作。通过对其目录的分析,我们可以一窥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与结构,进而理解 情境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都围绕着情境教育的核心理念 展开。从目录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深入研究了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还结合了 丰富的实践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学习体验。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的紧密联系,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

本文将首先介绍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观点,为后续的教学模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接下来,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构建原则和实施步骤。

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探讨如何构建符合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本文还将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

我们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习成果,进一步验证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总结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局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框架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是一种强调知识在特定情境中获得与应用的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并非抽象独立的存在,而是与具体情境紧密相连,通过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

因此,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框架中,教学活动被视为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学生对情境的感知、对信息的加工、对问题的解决以及对知识的建构等多个环节。

教学环境不仅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框架强调情境的真实性、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方案的多样性。

真实的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复杂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样的解决方案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在实施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发展。

教案中的情境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情境教学设计

教案中的情境教学设计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一个具有更广阔视野的学习环境。

教案作为一种教学设计工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情境教学设计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实践和应用知识。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设计情境教学设计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创设学生参与的场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

在情境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情境教学设计的步骤1.明确学习目标:在进行情境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想要学生通过情境教学设计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

2.选择适当的情境:根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情境来进行教学设计。

情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虚构的场景,关键是要符合学习目标。

3.设计情境教学活动:在选择了适当的情境后,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情境教学活动。

这些活动应该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应用知识,例如通过实践、实验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

4.组织情境教学活动:将情境教学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组织活动的流程,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

5.评价学习效果:在情境教学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例如观察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学生的作品展示等。

三、情境教学设计的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境教学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观察力、分析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情境教学设计通常需要学生合作完成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情境教学设计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和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探究论文第一部分:引言与背景分析一、背景介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在这一背景下,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所重视。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探究,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 研究目的: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实践方法及其有效性,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2. 研究意义: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本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2)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分析;(4)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案例分析。

2.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进行深入探讨。

四、论文结构安排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引言与背景分析、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性分析以及结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内容与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后续部分将依次展开论述,力求为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提供实用的教学策略。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一、情境教学的定义与特点1. 定义: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2. 特点:(1)情感性:情境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2)生动性:情境教学通过具体的场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3)互动性:情境教学鼓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4)实践性:情境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摘要:
一、情境教学法的定义
二、情境教学法的要求
1.真实性
2.实践性
3.互动性
4.合作性
5.创新性
正文: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主动探究和学习知识。

它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真实性
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应尽量真实或接近真实,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体验和理解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实践性
情境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应设计各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互动性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

通过互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和合作,共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合作性
情境教学法倡导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五、创新性
情境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设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教学

创设情景教学标题: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导言:在教育领域,教师们一直致力于探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情景教学正是其中之一。

情景教学是一种基于真实场景和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情景教学的概念、原理,并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教学。

第一部分:情景教学概述1.1 什么是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是以真实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中,进行真实感体验的教学方法。

它追求将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思考、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情景教学的原理情景教学的原理包括学习与真实生活的对接、经验主义学习和主动参与等:- 学习与真实生活的对接: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相连接,实现学习目标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 经验主义学习:通过体验和感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 主动参与:情景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第二部分:情景教学的实施步骤2.1 确定学习目标在实施情景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确定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

这样才能将情景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并达到预期效果。

2.2 设计情景教学活动根据学习目标,教师需要设计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景教学活动。

活动可以包括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

同时,教师应注意活动的设置方式和内容,确保活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投入。

2.3 实施情景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来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总结和评价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

这一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反思和总结所学内容,并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情景教学中的实际掌握情况。

第三部分:创设情景教学的实例在各个学科领域,情景教学都可以发挥作用。

情景教学大纲

情景教学大纲

情景教学大纲一、引言情景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情景教学的定义、原则以及设计情景教学的大纲。

二、情景教学的定义情景教学是一种通过创造真实情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学习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它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有趣。

三、情景教学的原则1. 基于真实情境:情景教学要模拟真实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2. 学生主导学习:情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

3. 跨学科整合:情景教学可以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

4. 强调反思和总结:情景教学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情景教学的大纲设计1. 教学目标设定:-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确定本次情景教学的具体学习目标。

-确定评价方式:设计相应的评价方式,用于评价学生在情景教学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2. 情景教学环境准备:-选择适当的场地:根据情境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环境。

-准备教学材料:根据情境设置,准备适当的教学材料和工具,用于辅助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3. 教学活动设计:-情景设置:根据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贴近实际情境的情景,可以是模拟实验、角色扮演等。

-学习任务布置:根据情景设置,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引导他们在情境中进行实践和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引导:指导学生在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4. 学习评价和总结:-学习评价:根据设定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情景教学中的表现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学习总结:引导学生对情景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成长。

五、情景教学的优势1. 提高学习兴趣:情景教学能够创造真实且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后情境教学范式的理性建构

核心素养导向的后情境教学范式的理性建构

核心素养导向的后情境教学范式的理性建构邹南勇覃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摘要:情境教学随着时代演变及教育理念发展而创新。

基础教育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为此可尝试以情境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和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梳理核心素养与后情境教学的关系,从教学范式的角度建构核心素养导向的后情境教学范式,将情境教学融入核心素养时代教学实践中,赋予其时代特征和创新特质,充分展现情境教学的生命活力,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情境教学理论,彰显情境教学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操价值。

关键词:后情境;教学范式;核心素养;教学改革;创境导学;境中深学;境中践学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4-0076-06基础教育迈入核心素养时代后,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相融合的情境教学成为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平台。

情境教学有着显著的核心素养导向特征,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尝试从理论支撑、模式构建及操作要点等方面重构新时代核心素养导向的后情境教学范式,以期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范式理论与操作体系,突显情境教学培育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操价值,为核心素养导向的情境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操借鉴。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后情境教学范式重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本质上是以生为本的教学。

作为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方向,核心素养不仅代表着学生发展的质量标准,还蕴含着学生学习的深刻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旗帜鲜明地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明确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发展核心素养由此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方向。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和十八个基本点,核心素养由此成为教育界研讨的主题词。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指为了满足3-6岁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而设计的教育环节。

在学前教育中,教案设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而情境教学则是其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

二、情境教学的定义与特点情境教学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生活情境,创设各种真实或虚拟的情境,通过情境中的任务和问题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探究和理解。

其特点包括:1. 情境导向:情境教学以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为基础,鼓励学习者在具体的情景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2. 任务驱动:情境教学通过情境中的任务刺激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会交往:情境教学注重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和与外部社会的交往来促进知识的构建和应用。

三、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情境教学方法在学前教育中,教案设计需要针对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和学习需求,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学前教育的教案设计中。

以下是一些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常用的情境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利用幼儿喜欢模仿和扮演的天性,设置各种角色情境,让幼儿在情景中扮演相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和理解知识。

2.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学习内容转化为游戏形式,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3. 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设置各种探究任务,让幼儿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根据幼儿兴趣设计情境: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情境教学原则,设计与幼儿兴趣相关的教学任务和情境,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情境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优势情境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通过创设情境,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适应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的认知特点包括好奇心、直观性、运动性等,情境教学能够满足这些特点,提供符合幼儿认知发展需求的学习环境。

情景教学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创造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是一种以创造真实情境为基础的学习方法,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这种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情景教学的基本原理情景教学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习过程中主体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

它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探究和实践,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情景教学的设计要点情景教学的设计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点:1.真实性:情景教学必须尽可能地创造真实的场景,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

比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个仿真的英语角,让学生在那里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

2.全身参与: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应该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和实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实际操作和交流。

3.合作学习:情景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或团队竞争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探索。

4.反思与总结:情景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形成深层次的理解。

三、情景教学的实施方法情景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实施方法,具体根据所教学科和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实施方法:1.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情境,并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和交流。

比如,在历史课上,可以安排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2.案例研究:选择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研究和分析。

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实际场景中进行考察和实践。

比如,在地理课上,可以带学生到户外进行地理环境的考察。

4.虚拟仿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建虚拟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进行探索和实践。

比如,在物理课上,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

四、情景教学的优势和意义情景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势和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动力。

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

语文情境教学模式研究一、内容综述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对情境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近年来,情境教学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对近年来关于情境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综合论述,以期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夏尊吉先生提出:“意境教学法是吸取了我国古典教育思想的精华,融化了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

”_______”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情境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也有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情境教学进行了探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而情境教学正好符合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设置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境教学的实施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探讨和实践。

有的学者从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角色换位法、情景模拟法等方法;有的学者从课程资源的角度出发,强调了利用教材特点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还有的学者从评价方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表现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方法等等_______。

这些方法的提出为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情境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南。

情境教学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除了传统的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外,情境教学还延伸到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以及课外辅导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个环节。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动画或实物来辅助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来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路;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写作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灵感等等_______。

在情境教学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如何确保情境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如何避免过度依赖形式化的情境设计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如何处理好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平衡关系等等_______。

情境教学 渊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情境教学 渊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情境教学渊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是文章引言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简要介绍本文将讨论的主题——情境教学,并向读者解释为什么这个主题是重要的。

下面是概述部分的一个例子: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教育领域中,教学方法的变革已经成为现实的需求。

针对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逐渐失去效果的问题,情境教学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众多教育专家和教师们广泛关注的焦点。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提供了更加接近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而且强调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情境教学的定义、原理、特点以及其在教育中的优势和应用,以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情境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概述部分的一个初步撰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子部分。

首先,我们将对情境教学的概念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明确本文的框架和条理,并提供一个整体的概览。

最后,我们将说明本文的主要目的以及为何选择撰写这篇关于情境教学的长文。

2. 正文正文部分将重点探讨情境教学的定义和背景,以及情境教学的原理和特点。

首先,我们将详细解释情境教学的概念,并阐述其起源和发展历程。

接着,我们将探讨情境教学的核心原理,包括情境设计、真实性、意义性和参与性等方面。

此外,我们将深入研究情境教学的特点,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促进合作学习以及提高学习动机等。

3. 结论结论部分将总结情境教学的优势和应用,同时展望情境教学的发展和趋势。

我们将综合分析情境教学的优点,包括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习效果,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情境教学在不同学科和教学环境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最后,我们将对情境教学在未来的发展和趋势进行展望,并提供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教学实践建议。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一、产生背景在传统的教育系统中,认识和实践活动是分隔开的两部分,知识是一个整体性的、自给自足的物质系统,或者说从理论上讲它是独立于其学习和应用的背景的。

有关的活动和背景都被认为是知识的附属品。

情境学习是1989年由西里(John Seely)、布朗(Brown)、克林斯(Allan Collins)和达吉维德(Paul Duguid)等人提出的。

情境学习的理论是以维果斯基的社会建构理论和其他的发展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二、基本内容情境学习强调以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y)为学习背景,强调一种重要教学方法——认知学徒,还强调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固着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

1.学习背景首先,情境学习强调以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y)为学习背景。

所谓真实活动,情境学习的倡导者认为,它是由文化所确定的框架,它的意义和目的是通过过去和现在的成员协商而进行的社会建构起来的。

因此,真实活动总是与活动成员在社会框架中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并不总是实践活动。

强调了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同时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必须在学习情景中,通过主动探索和经验,有效学习知识。

只有经验学习者主动操作或者通过探索经验而形成的知识,才能有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活动中学习并使用其所学的知识技能,才能真正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成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舒曼曾提出学习是通过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的成员之间的互动来达到理解的过程。

通过小组的合作,由老师扮演学习的协助者,提供学习支架来引导学习者进行主动参与式学习。

情境学习理念重视学习互动参与和分享。

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有效的学习必须让学生者处于真实的学习情境中,但学习者在刚开始学习时无法立刻进入专家层次,必须通过不断的观察、模仿、体验、主动参与、尝试以及互动后,才能逐渐达到专家水平。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资料2

《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复习资料2

1.社会学习理论将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机过程和动作再现过程。

3-562.维果斯基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有及其重要的意义的理论是最近发展区。

2-393.电脑录入属于精细动作技能7-1174.班杜拉是认知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2-425.四大学习理论划分的依据是学习的实质。

2-446.记忆分为两个阶段,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3-527.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格式塔心理学家都是以动物要素作为被试者研究问题。

6-1068.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1-209.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成三个领域: 情感、心理运动和认知。

1-2310.19世纪晚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威廉.冯特。

2-3411.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2-4212.累积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迁移。

3-4613.跑步属于粗大动作技能7-11714.桑代克是下列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

2-3415.心理定势概念被称心向,即个体经由学习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

6-10716.程序性知识包括三个阶段: 程序性知识阶段、转化阶段和自动化阶段6-11417.反馈可分为增补的反馈和固有反馈。

7-12818.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8-13819.根据皮亚杰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划分, 6-8岁儿童处于权威阶段。

8-14220.布鲁纳评价理论的精髓是形成性评价。

11-20821.一般说来人类在60岁以后智力下降迅速。

9-15922.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情境的特点,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地决策活动的要素是教学策略。

13-24423.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预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的是皮亚杰。

9-17524.个体注意力在小学阶段发展速度最快。

10-18225.父母的职业和专业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对某学科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
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
一、四特点
(一)形真
所谓情真,即主要要求形象具有真切感,神韵相似,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感,就如同中国画的白描写意,简要的几笔,就勾勒出形象,并不要求重彩,看来同样是真切、栩栩如生的。

情境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以“神似”显示“形真”。

“形真”不是实体的机械复制,或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二)情切
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主动性。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手段,连同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气氛成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整个学习活动,达到儿童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

情境教学正是抓住促进儿童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的。

在情境教学中,情感不仅仅作为手段,而且成为教学本身的任务,成为目的。

(三)意远
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

“情
境教学”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情境教学讲究“情绪”和“意象”。

情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在儿童的眼前,造成“直接的印象”,激起儿童的情绪,又成为一种“需要的推动”,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

教师可凭借学生的想象活动,把教材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广远的意境,把学生带到课文描写的那个情境中。

情境教学所展现的广远意境激起儿童的想象,而儿童的想象又丰富了课文情境。

(四)理寓其中
即蕴涵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

情境教学的“理寓其中”,就是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或一组围绕教材中心展现的具体情境。

情境教学“理蕴”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获得的理念,是伴随着形象与情感的,是有血有肉的。

这不仅是感性的、对事物现象的认识,而且是对事物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情境教学正是具有以上所说的“有形”、“有情”、“意境广远”且“理寓其中”的特点,使它为学生学习语文,并通过学习语文促进诸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二、五原则
情境教学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把儿童发展的
许多因素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促进儿童发展的“五原则”。

(一)诱发主动性
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

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产生动机。

具体操作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课文描写的相关情境,让儿童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

儿童可涉足其间,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

客观的教学情境一环环引人入胜;儿童进入情境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情境。

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表述的感受、见解……都使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下得以强化。

教学终于成为“我”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

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真正变被动学
习为自我需要。

情境教学将诱发主动性放在促进儿童发展的首位,正是因为人的主动性在养成教育中对克服怠惰,激扬奋发的良好的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感受性
半个多世纪来,我国的教学习惯于“分析法”,使师生陷入烦琐哲学,导致了小学教学的形式主义。

情境教学提倡小学教学“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

优化的情境向儿童展示的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角色的扮演或实物的演示,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为儿童理解语言作好认识上的准备,而且是笼罩着情感色彩的认识的准备。

在进入情境后,儿童作为审美主体,通过感官与心智去感受、去体验,引导儿童用他们的眼睛去凝望……在形象的感染中他们渐渐地感受到课文蕴涵的美,或是一种轻柔的美,或是一种壮阔的美,或是一种崇高的美……儿童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就在这不断的有指导的兴奋中,在儿童感官可塑性极大的时候就变得敏锐、完善起来,这将直接影响儿童的直觉和悟性的提高。

为了强化感受,情境教学注重儿童的观察活动,有计划地结合作文教学将“指导观察——发展思维——训练语言——陶冶情操”结合起来进行,指导儿童观察做到“选择美的事物”、“逐步增加难度”、“拓宽想象空间”。

大自然是儿童理想的永恒智慧的源泉。

——春夏秋冬、日月星辰、
风云雨雪、冰雾雷电、山川田野,都是儿童观察的极美的对象。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还必须逐步地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的美,选取那些生动的、形象鲜明的、健康的美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描写美的人和事的作文题材,强化感受性,让儿童在感觉中训练感觉。

感觉的训练,使儿童对周围世界日渐留心、敏感,这就开拓了源泉,积累了丰富的表象,并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语言素养、情感素养。

这是提高儿童素质的重要的基础。

(三)突出创造性
“只有当教学走在儿童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才能通过教学,不断地把儿童带入一个一个的永远没有终结的最近发展区,使儿童不断意识到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因此学生的发展的着眼
情境教学的理论框架点,是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创新精神的培养。

1、丰富表象,为组合新形象打下基础。

情境教学,往往从观察入手。

大量的观察,在儿童眼前展现一个个富有美感的、意象广远的情境,极大地丰富了儿童的表象。

通过观察,储存表象,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

观察力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

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他们的创造往往是建筑在敏锐的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或是被发现了那些被人们忽略的细节,或是
在实物原型的观察中得到启发,即所谓“原型启发”,产生顿悟而豁然开朗。

情境教学经常开展的有目的的观察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世界的细微变化的观察习惯,有效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力,在粗略观察的基础上逐步趋向精细的观察。

2、注重想象,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

人的想象活动,总是充满创造性的。

任何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孩子是富有想象的。

世界在孩子的想象中,充满着奇异的色彩,就像童话一般。

我们应该帮助他们飞向蓝天,潜入大海,越过崇山峻岭,跃过历史的长河……从而让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得以施展。

情境教学十分注重想象。

情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属相似模拟,粗略而简易,为孩子留有宽阔的想象余地。

情境教学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孩子的想象又丰富了情境。

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

当然想象必须是恰如其分,合情合理的,而且是凭借教材进行的。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儿童的想象,有助于他们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一般可根据故事情节,想象当时的环境气氛;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神情动作、想象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活动,或根据课文描写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想象人物的神情动作;根据课文中心,想象故事可能发生的情节和多种结局;根据事物的状态,想象它的过去,推测它的未来……
3、鼓励求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

创造就是对表象的改造。

要创造出新的形象,求异思维产生很大作用。

情境教学,以观察为基础,着眼发展的教学思想体系,为儿童学习拓宽了思维空间,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进一步促使儿童求异思维的发展,从而培养儿童思维品质日趋灵活性与广阔性。

美感丰富的情境,使儿童爱看、也爱想;意象的广远,更使他们的思想无拘无束,易想也易说。

所有这些,使儿童处于创造性思维积极活动的最佳心理状态。

(四)渗透教育性
情感是儿童思想意识,道德行为强有力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情境教学正是以激发学生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及情感,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动因,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以审美教育为手段,通过感受“美”去激发“爱”,以教材语言作为凭借,采取“滴水穿石”的办法,把语文教学的教育性渗透其中。

(五)贯穿实践性
上述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渗透教育性、突出创造性,并不是外加的,而是贯穿在儿童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进
行的。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智力,像其他能力一样,只有通过逐步训练,才能形成。

情境教学强调基础,注重训练:(1)以词句为主的基础训练;(2)加强应用目的的整体训练;(3)结合感知为媒介的思维训练。

“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训练”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线。

情境教学讲究通过语言的训练来发展思维,或通过思维的发展来提高语言能力,做到以“活”促“实”,“实”中见“活”。

可以说,这是整个训练的一个原则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