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王烨)
语文《桂花雨》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小练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
3.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小练笔。
四、教学准备: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多媒体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桂花的美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的记忆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教师点评。
5. 欣赏与借鉴:(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朗读。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手法,教师指导。
6. 小练笔:(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进行小练笔。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7. 情感教育:(1)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和友谊。
(2)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搜集更多关于桂花的资料。
六、教学反思:2.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桂花雨》教案
《桂花雨》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桂花雨》这首诗的内容、意境和语言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4. 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桂花雨》的诗歌原文、注释和译文;多媒体设备;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导入:1. 呈现一幅描绘秋天的图画,向学生展示桂花盛开的景象。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正文:2. 呈现《桂花雨》的诗歌原文,让学生跟读一遍。
再呈现注释和译文,解释诗句的意义。
3. 学生小组合作,研读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分析并讨论桂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4. 师生共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比喻、拟人、叠句等。
引导学生体会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情感表达的作用。
5. 学生个别或小组朗读《桂花雨》,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桂花的美和雨水的滋润。
6.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桂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桂花的美丽和宜人的气息。
拓展:7. 分组让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分享所喜爱的诗句和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和方式表达诗歌带给他们的情感。
8. 提供延伸阅读材料,如其他描写秋天或花朵的诗歌,让学生丰富自己的诗歌知识和欣赏能力。
总结:9. 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概括《桂花雨》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表达对这首诗的个人看法,增加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10. 结合课堂学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欣赏更多的美好事物,培养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所喜爱的一个季节的景色,并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手法。
拓展:7. 分组让学生朗读自己喜爱的诗歌,分享所喜爱的诗句和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和方式表达诗歌带给他们的情感。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带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小组交换。
学生们可以按照小组进行朗读,分享自己喜爱的诗句和理由。
在分享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意见,拓展对诗歌的理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歌带给他们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表达能力。
课文《桂花雨》的教案
课文《桂花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桂花雨》。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PPT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桂花雨的美丽景象。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雨的了解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解析生字词。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跟读。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4.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意义。
(2)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语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桂花雨的小故事。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小组活动等,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兴趣。
五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桂花雨》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桂花的生长过程,懂得保护桂花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桂花的生长过程、了解桂花的特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幻灯片、图片、《桂花雨》课文2.学具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练习册四.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桂花的图片,唤起学生对桂花的兴趣,引入课文主题。
2. 新课呈现(15分钟)教师展示《桂花雨》课文,引导学生浏览课文标题、插图等信息,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然后,请学生跟读课文,教师适当解释并强调桂花的特点以及桂花的生长环境等相关知识。
3. 听力训练(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学生集中注意力,跟读录音中的课文内容。
4.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个人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桂花喜欢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桂花开放的季节是什么时候?3.作者为什么用“桂花雨”来形容桂花的开放?教师布置小组活动,要求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
然后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语言运用(15分钟)教师将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抄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词义和使用的语言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6. 课文拓展(10分钟)根据桂花的特点,让学生展开联想,自由发挥,讨论其他花卉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7.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顾桂花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五. 课后作业1.完成学生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阅读一篇有关桂花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
六.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桂花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运用。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2)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2)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掌握生字词:桂花、飘飞、满山遍野、香气、深深浅浅、绵绵不绝。
3.了解桂花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掌握生字词:桂花、飘飞、满山遍野、香气、绵绵不绝。
三、教学难点1.理解桂花对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桂花雨》及相关课件、图片。
2.黑板、彩色粉笔、词卡等教学工具。
3.学生课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师生互动,引入课文《桂花雨》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让学生感受桂花的飘逸与芬芳。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理解文章主旨。
第三步:讨论交流1.学生小组讨论,谈谈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学生互相学习,扩展认识。
第四步:语文拓展1.学生朗读课文,尝试绘声绘色地诵读。
2.联想桂花,写一段关于桂花的短文,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题。
2.完成关于桂花的作文,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对桂花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培养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多关注身边的美好,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享受文学带来的美好。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朓能够顺利进行,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案 (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桂花雨》教案 (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桂花雨》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的意义。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分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采用多媒体展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抒发情感,理解文章背后的含义。
难点1.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情感和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或口头表达。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 (5分钟)1.教师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复习关键词汇,让学生做简单的词语填空练习。
第二步:新课讲解 (15分钟)1.教师引入课文《桂花雨》,简要介绍故事背景。
2.逐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
3.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段落的意义,并讨论相关问题。
第三步:朗读与表达 (20分钟)1.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调。
2.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转折等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第四步:小组讨论 (15分钟)1.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见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互动交流。
第五步:作业布置 (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多种形式,加深了对课文《桂花雨》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桂花雨》这篇课文。
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3课《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品读“赏桂花”,感知爱花。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才能有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本环节通过默读、抓关键句子、批注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同时感知到桂花香是作者喜爱桂花的情感源头。
】1.导入:“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摇着故乡的桂花树,桂花纷纷落下,啊,真像是在下雨!这节课,让我们一同到文中去感受那场缤纷香甜的桂花雨吧!2.自由读课文后,学生交流、回顾,教师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3.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画出写作者喜爱桂花的句子,旁批自己的体会,然后小组内交流。
4.小组交流:组内交流自己画出的语句及写的批注。
根据组员的交流,修改、补充自己的批注。
5.全班交流:作者回忆儿时与父亲赏花的片段中,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1)指名交流后,出示句子。
我喜欢的是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指名读句子。
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对桂花的喜爱之情的?预设: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对比,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这段话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迷人的香气。
(3)指导朗读。
听范读,感受对桂花香气“太迷人了”的欣赏和赞美。
学习任务二:品读“摇桂花”,体会快乐【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突出作者情感最浓烈的部分。
采用读、想、演等方法使学生充分感受揺花乐的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这个环节设计了“寻花香”的目标导读、“悟摇花乐”的情景表演读、“再品花香”的师生引读,在读中将无形的花香变为有形有感的画面和体验。
】一、读重点文段,寻觅“花香”。
1.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的内容。
《桂花雨》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3.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3 分钟)
- 展示桂花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桂花的印象。
- 引出课题《桂花雨》。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 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5 分钟)
-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桂花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 小组讨论: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表达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4. 总结升华(5 分钟)
-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
-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桂花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5. 布置作业(2 分钟)
-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讨论中交流,在写作中提高。
同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圈画、讨论、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
2.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资料和桂花的生长特点及用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可以问学生:“你们喜欢桂花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并互相交流。
教师再介绍桂花的生长特点及用途,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和意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4.交流讨论:作者对桂花的情感是什么?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桂花雨》的教案
课文《桂花雨》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桂花雨》,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力,绘制出桂花雨的景象。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绘制出桂花雨的景象。
1. 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简单介绍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 深入学习课文:(1)引导学生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
4. 实践活动:(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绘制出桂花雨的景象。
(2)学生互相展示画作,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大自然,发现美的瞬间。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桂花雨》。
2. 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3. 观察大自然,拍摄一张美丽的风景照片,并附上简短的文字说明。
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默写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的场景,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桂花雨的美丽场景。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场景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桂花雨的美丽场景。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谈论桂花雨的美景。
(2)简介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桂花雨场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与用法。
(2)解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6. 课堂练习(1)用生字词造句。
(2)谈谈自己对家乡的认识。
(2)布置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桂花雨》阅读教学设计
《桂花雨》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桂花雨》是一篇经典的现代散文。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和理解这篇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桂花雨》的阅读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桂花雨》的基本情节与主题;2. 掌握阅读技巧,如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上下文等;3.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桂花的图片或播放桂花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桂花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和意义。
2. 预读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大意。
请学生提猜测《桂花雨》可能会讲述哪些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
3. 阅读与理解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将文章分段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并进行以下指导:a) 第一段:介绍桂花的种种美好特性,培养学生对桂花的感官和情感认识。
b) 第二段:讲述桂花雨的生动描写,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的美妙场景。
c) 第三段:探讨桂花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和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的内涵和象征意义。
d) 第四段:总结全文,强调桂花雨的美丽与特殊性。
4. 讨论与思考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以下讨论:a) 桂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桂花被用来形容雨?b) 你们是否有过类似桂花雨的经历?如果有,可以分享一下;c) 桂花雨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触?你们是如何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的?5. 创作与表达请学生根据自己对桂花雨的感受和理解,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自己的思考,展示他们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6. 总结与延伸通过学生的表达,进行总结并概括《桂花雨》的主题和意义。
鼓励学生延伸思考,将桂花雨与生活中的其他美好事物联系起来,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追求。
四、教学评估1. 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个人表达环节的参与情况;2. 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关键问题的回答能力;3. 创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桂花雨》教案设计
《桂花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激发学生对桂花的认识和兴趣。
(2)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珍惜。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桂花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的认识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掌握。
(3)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语言表达。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桂花雨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寓意。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家庭作业:请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写一段话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美丽。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朗读课文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对生字词的掌握也较为扎实。
但在理解课文寓意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启发。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景物的关注和珍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桂花雨的美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检查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他们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小组合作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桂花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生字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情景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回忆桂花的相关知识。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2)教师提问,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细节。
5. 想象与创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写一段小作文。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范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朗读的情况。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想象与创造能力:评估学生在作文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
七、课后作业1. 家庭朗读练习:要求学生在家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五年级语文教材《桂花雨》教案设计:如何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年级语文教材《桂花雨》教案设计:如何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前言口语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
在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直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而五年级语文教材《桂花雨》中的内容,既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也有优美的诗文,提供了很好的教材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二、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桂花雨》的故事情节和诗歌背景,理解其中的表情达意;(2)熟练掌握故事和诗歌中的语言表达,能够准确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其口语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
2.教学内容(1)故事情节的学习:讲述故事,并让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2)精读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教授词语、成语、句式、修辞手法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3)诗歌背景的学习: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等,并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味。
(4)朗读诗歌:让学生朗读诗歌,并重点强调韵律、语调、节奏等。
3.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合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法:将故事中的情境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连接,以此增加学生的理解度。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4.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前墙报、电子课件等形式,让学生对《桂花雨》的故事情节有基本了解,提高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2)感受故事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如莲花仙子、绿稻姑娘等,借助分组合作的方式,在小组内自由讨论。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兴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认知故事中的语言表达通过“三句话”认知故事中的语言表达,使学生了解故事中的成语、词语、修辞手法等,提高学生认知的准确度和理解度。
(4)口语表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或者诗歌段落,进行朗读,教授学生朗读技巧,通过模仿、练习等方式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
(5)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中背诵诗歌或者自己整理故事情节中的语言表达,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朗读。
《桂花雨》教案设计
《桂花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习俗,知道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欣赏美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习俗,知道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桂花雨》课文。
2. 教具:课件、图片、视频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桂花雨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雨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问。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如桂花雨的来历和习俗。
(2)引导学生了解桂花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5.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桂花雨的场景。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创作关于桂花雨的简短故事或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调查家乡的传统文化,了解是否有类似桂花雨的习俗。
(3)结合课文内容,为家人讲述桂花雨的故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桂花的文化资料,了解桂花的药用价值和美食文化。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桂花雨的兴趣。
(2)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
(3)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桂花雨的美好寓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桂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桂花的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桂花的了解和印象。
(3)教师简要介绍桂花雨的来历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桂花雨的民间传说和习俗。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2)每组选取一个生字词,进行PPT展示,解释词义和用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个关于桂花雨的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故事,分享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家长协助孩子查找关于桂花雨的资料,了解当地的相关习俗。
(3)孩子用所学生字词给家人讲一个关于桂花雨的故事。
《桂花雨》教学设计(1)
《桂花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作家琦君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童纯真的童趣,淳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课文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一如桂花,散发着浓浓的思乡怀旧情韵,读后让人回味绵长。
目标预设:准确认读并理解,笨笨拙拙、新鲜、尤其、沉浸等词语,规范书写“尤”“拣”等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会抓主要事件和关键词句,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
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的摇花乐,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阅读叙事类散文,读出动情的事,读懂事中的情。
教学过程:一、扣题导入初时桂花雨,1、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进入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琦君的一篇散文,一起读课题,《桂花雨》。
2、质疑: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快速浏览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欣赏课文插图,直到朗读,3、再读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的吮吸一口桂子诱人的香味儿,美美的读课题,学生再读课题。
4、交流作者琦君的相关创作背景资料。
二、整体感知,情系桂花雨。
1、交流生字词预习情况,笨笨拙拙、桂花卤、新鲜、尤其、丰富、炉烟袅袅、挑拣等(1)指名读,(2)理解词语:吩咐、挑拣。
2、整体感知课文(1)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板书“情”轻声的读一读课文,在那那些特别能引起你注意的地方做个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花雨一、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三、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思乡曲》、课文图片、琦君相关文章。
2.学生品读课文,了解作家生平,试着在文中作批注。
四、教学流程一)、欣赏桂花,揭示“桂花雨”。
1.师:(板书:桂花)金秋时节,桂子飘香,桂花的香气弥漫了大街小巷,也正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来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来歌颂它。
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谁先来?【学情预设】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
(唐.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宋之问)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
(唐.张九龄)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宋.杨万里)2.师:恩,听着同学们的介绍,仿佛咱们的教室也吹来了阵阵桂花香,古代的人喜欢桂花,现代的人也同样喜欢桂花。
著名女作家琦君就深深地爱着这香气迷人的桂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美丽的桂花雨,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
(板书:雨)说到桂花,大家都很熟悉。
可是,说到题目中的桂花雨,你了解吗?那么,你有什么疑问吗?(什么是桂花雨?作者为什么要以桂花雨为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的《桂花雨》与以往写雨的文章不尽相同。
这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你能从课题中推想到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吗?3.师:好,你们的问题和猜想都显得很有价值,“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和猜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先要清扫我们探索路中的拦路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用心去读读课文,读到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4. 检查字词情况。
课件出示:箩杭浸(多音字)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5. 师:消灭了“拦路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通顺,更流利。
请大家把书立起来读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读错音。
行不行?(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书情况,师评价)师:大家已经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真棒。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桂花雨”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初识桂花雨,品味桂花香。
1.师:“桂花雨”指的是什么?谁带头交流自己的收获。
(“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老师的理解是桂花雨者,桂花语也。
语,话语的意思。
也就是说桂花雨会说话,会告诉我们很多东西。
你相信它会说话吗?月亮告诉我们思乡,梅花图告诉我们作者爱国之情,小桥流水人家告诉我们作者怀念家乡的一切,物已经非物,而是作者感情的载体。
来看看桂花雨,这篇文章它要告诉我们些什么?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故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2.那你们见过桂花树吗?(幻灯片展示)我们一起来看看桂花,通过看图片谁来描述一下桂花长什么样?那作者是怎么来说桂花的?过渡: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
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为什么唯独喜欢桂花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到答案,用最精炼的语句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仔细读读课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桂花香气迷人?【学情预设】(1)“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这就是叶密千层秀,花开万点金。
这里的花香太迷人了,闻久了,让人---(沉醉),让人--- 本文主要写的都是桂花,这里为什么要写树呢?( 花香,具有不张扬的品格。
既起到衬托的作用,又赞美了桂花树的谦虚,不张扬)(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香气持久迷人)①“没有不”换句话说就是——都②“浸”原意是什么?就是---(泡),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浸在哪里?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感觉人泡在里面③从“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香味浓,屋里、屋外走到哪里都是桂花的香味)④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感受?是呀!村上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沉浸在桂花香里。
⑤感情朗读。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桂花的花期不算太长,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读读第6自然段,谈体会。
(交流)②平日里喝着桂花泡的茶,沁人心脾。
过年时品尝着桂花做的糕饼,唇齿留香。
花是有季节的,但花的香气一年四季都弥久不散,令人陶醉。
齐读第6自然段。
3.师:你们喜欢这么美,这么香的桂花吗?试一试,把你们对桂花的喜爱之情通过你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4. 师: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
是因为桂花虽然——笨笨拙拙的,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喜欢桂花,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陶醉,芳香——四溢。
琦君小时候就喜欢桂花真的仅仅是因为它香气迷人吗?还因为什么呢?(如果学生答出就直接品读“摇花乐”等教学环节,如果没有就给出适当的提示)三)、走进桂花雨,体验摇花乐。
1. 课件出示: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师:桂花的香味令人难忘,但留给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摇花乐了。
(板书:摇花乐)文中哪些地方就是具体描述了“摇花乐”呢?(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2.这就是摇桂花的乐趣,这就是奇妙的桂花雨,想读读这些句子吗?读读你喜欢的句子。
(学生自由读)3.体会“乐”(1)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能不乐吗?读读第一句话,读出这种乐。
(2)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乐啊?你能用两个字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乐吗?(高兴、开心、兴奋……)你还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这种乐吗?(兴高采烈、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就读出这种兴高采烈,这种欣喜若狂吧。
(3)你还从哪儿看到了我摇桂花的乐?①“使劲地摇”——那你就使劲地摇一摇,开心地读一读吧。
②“满头满身”——瞧,桂花落在了你的手上,肩上,头上,脚上,喜欢这样的感觉吗?那就喜欢地开心地读一读吧。
③“我喊着”——是啊,喊出了我发自内心的快乐,谁也来喊一喊。
来段表演???(4)想象写话,深入“乐”①引读:摇桂花给我带来了多大的乐趣啊。
(课件出示小诗,师配乐朗读:摇呀摇,摇落了朵朵金黄的桂花,落在了我的手上,落在了我的肩上。
落得我满头满身。
摇呀摇,摇落了滴滴金色的雨点,落进了我的心田,落进了我的梦中。
落进了我快乐的童年。
摇呀摇,我仿佛看见了摇呀摇,我仿佛听见了相信在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了精彩的画面,那就赶紧拿起笔写下来吧.(学生练笔)交流反馈。
(啊,这雨滋润着我的心田啊!这声音可真好听。
你的想象力可真丰富。
多么富有诗意啊。
桂花在你眼中充满着活力。
多么甜美的歌声,我也仿佛听见了。
)②同学们说得真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么美、这么香的桂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落在我们的头发上,落在我们的颈脖上。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摩我;桂花落在我的脖子上,痒痒的,酥酥的;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了,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了,这使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你们想象真丰富呀!作者在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怎样?你呢?能再读一读吗?(5)此时,作者已经深深地沉浸在桂花雨欢乐的笑声中,也深深地浸润在童年美好的回忆中,让我们再一起读,感受那份摇花乐。
(3)摇桂花除了给作者和全家人带来了欢乐,还给谁也带来了欢乐?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①点名读。
你又读懂了什么?(摇桂花给全村人带来了欢乐)②我们只知道桂花开得最茂盛时,香飘十里,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气里。
现在怎么会“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因为全年人们都能品尝到桂花作的食品,如课文中说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糕,除此以为还有桂花酒酿、桂花元宵这一棵桂花树让大家一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丰收的喜悦中,全村老老少少的其乐融融中。
)③齐读这句话。
四)、对比桂花香,感悟思乡情。
1.师:家乡旧宅院子里的桂花树给作者带来了童年的快乐,给一家人带来天伦之乐,给全村人带来丰收之乐。
桂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桂花雨中有我们多少欢乐的笑声,有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难怪母亲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一想起这样的往事,母亲会怎么说呢?(课件出示:母亲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讨论,这里的桂花香还是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交流体会)出示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 既然杭州的桂花香,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也就喜欢自己家乡的桂花)故乡的桂花雨,给大家带来了快乐,是母亲珍爱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作者母亲的身边,假如,我对她说:(1)这里的水真甜,她会说:这里的水再甜,也比不上家乡的水甜(2)这里的橘子真红,她会说:这里的橘子再红,也比不上家乡的橘子红(3)这里的人真好,她会说:这里的人再好,也不上家乡的人亲(4)十多年后,作者来到了国外定居,她打电话给母亲说:“国外的生活真好呀!”,母亲一定会说:师:他乡的桂花再香,香不过家乡的桂花。
他乡的山再秀,也秀不过家乡的——山,他乡的水再美,也美不过家乡的水!有什么能超越思念的情感呢?正如杜甫诗中说的那样月是——故乡明,花是故乡——香。
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
爱家乡的桂花,其实就是爱——故乡。
母亲难忘,作者我也难忘。
难怪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4.师:看着这里的桂花,母亲想到了家乡的桂花,想到了孩子们摇桂花的快乐,想到了丰收桂花的喜悦,同学们,母亲还会想到什么呢?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在母亲和桂花之间还发生着怎样的故事呢?(1)悉心呵护桂花——桂花让母亲付出了多少心血。
(2)送桂花给邻居——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蕴涵着一份浓浓的邻里情啊,他们是多么友好,多么和睦。
(3)做桂花糕,泡桂花茶——是母亲的劳动让我们一年四季品尝到了桂花的香甜。
5.是啊,母亲每年都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她品尝着桂花的香甜,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桂花已经充实了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所以她会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