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4-1昼夜交替现象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
五下知识点整理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猜测:(与太阳、地球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3.地球的运动:4.傅科摆的基础: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原理:(“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6.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以经线为标准,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15°为一个时区。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0°经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0°经线以西为西经,北京位于东八区。
7.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8.四季的成因: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地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因此,气温有规律地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
9.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成因:地球的自转、公转,地轴的倾斜(倾斜角度越大,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越大)10.在我国,白昼最长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昼最短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水钟(容器中水越多,水滴得越快):泄水型水钟、受水型水钟(课本P54)钟面2.机械摆钟摆绳钟摆摆锤摆幅无关3.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摆锤无关摆绳长度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4.摆长不等于摆绳的长度。
摆长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结合作业本P27)5.摆的特点: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
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伽利略)证实了这一点。
6.摆在摆动过程中摆幅会越来越小(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使摆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少,最终会停下来),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苏教版科学五下《昼夜交替》教案
4、小结:太阳不可能用24小
时围绕地球转一圈,昼夜交替
的现象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的结果。
学生回答
关于时差
推算昼夜区域和某地时间
18
1、在地球仪上插根标志,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
提问:①当标志从明亮部分转到黑暗部分的交界处时,是一天的什么时候?(黄昏)
②标志进入黑暗部分是什么时候?(晚上)
模拟实验.(手电筒模拟太阳,
地球仪模拟地球)
2、提问:
①实验中,你要看到什么现象呢?(昼和夜)
②那我们做模拟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手电筒放哪? (调节手电筒和地球仪的距离,至光线能照亮半个 地球仪)
地球是怎样转的?哪个转的时间短啊?(自转)它的方向怎样?(自西向东)
为什么地球要自西向东转?你是根据平常看到的什么现象判断的?(太阳的东升西落)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探究昼夜变化的成因。
学习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自我控制能力增强,比
较独立自主等特点,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昼夜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可能不是什么新知识,学生已经从大量的生活经验和各种百科全书中知道昼夜现象,形成了初步、但还很模糊的宇宙观。他们虽然对昼夜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要让他们解释清楚“为什么”就可能很困难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1课。
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对这个问题学生一般都能回答的出来,是因为地球在自转.但是不是只有地球的自转才能造成昼夜的交替实际上,引起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可能性有好几种,虽然结合生活的实际,一些昼夜交替的解释是不合理的,但只从地球自转这个角度来阐述昼夜的交替显然也是不客观,不科学的.但要清楚地解释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还要运用到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
《昼夜交替的解释》中的"解释"是指学生要根据自己对各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不同运动方式可能引起昼夜交替的不同假设,设计模拟实验对自己假设进行验证后,根据验证结果做出的解释.这样目的是想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地球运动的认识.让学生知道对地球上昼夜交替的解释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地球自转才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历小学五年系统化的学习后,思维发展开始逐步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经过两年多的科学探究学习后,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进行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
对地球运动也有初步的认识,大多数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但如果让学生说出自转或公转的证据,那就很少,甚至会有错误的观点:如,认为月球的运动也会使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不清楚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等。
【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1、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2、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3、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1昼夜交替现象-教科版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第一课。
本课旨在通过大胆猜测、科学探究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看法,为学生本单元后继探究学习做铺垫,而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教材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一是学生自由发表他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二是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三是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教材列举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四种假说,其目的是打开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提出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解释,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使学生明白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才能加以判断;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
【学情分析】通过课前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少数学生虽然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都是通过书籍、电视等渠道获取的,知识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没有完整、有序地建构,因此说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是困惑不解的。
五年级的学生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对周围世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操作,只要教师加以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但五年级学生思维方式还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是抽象的。
抽象思维的展开是以具体形象为基础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将宏观的物象直观化,不易观察的物体可视化,变难为易,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日地之间的相对圆周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知道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2)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
(二)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那么,地面上水平运动的 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 左偏(南半球)。
根据这种观点,人们分析射出炮弹运动的方向, 结果证实了上诉观点的正确性。
地球的自转有什么影响和表现?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
谁先迎来黎明
这两个城市分别在我国的什么位置?
北京
• 哥白尼的观点:
1、认为地球是球形。如果在船桅杆顶放一个 光源,当船驶离海岸时,岸上的人们会看见 亮光逐渐降低,直至最后消失,这说明地球 表面是球形的。
2、地球是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圈。因 为天空比大地大得太多,如果无限大得的天 穹在旋转,而地球不动,实在很难想像。 3、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 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因为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太阳、月亮、星星东 升西落。
世界时区图
根据时区图上的五大城市位置你能说哪个城市 最先迎来黎明,哪个城市最迟迎来黎明?
世界时区图
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北京
最迟迎来黎明的城市:纽约
观察世界时区图:
• 北京比乌鲁木齐早迎来黎明几小时? 我国目前统一采用的地方时是北京时间。 • 北京和巴黎的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 • 北京和纽约日出时间相差几小时呢?
我们组发现:_________先迎来黎明。
我们组发现:_________先迎来黎明。
推测: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星星东升西 落,据此你可知地球是如何运动的?
地球自东向西or自西向东旋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逆时针)
西
东
乌鲁木齐
北京 ☆
• 动画世界时区图
以经线为标准,将全球分为24个时区。
世界时区图
2020教科版科学五年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测试题及答案 附单元知识点梳理
科学五年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测试题及答案附知识点梳理一、填空题二、简答1、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几种观点?哪一种是正确的?答: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不自转);③地球自转(但不公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也自转。
第④种解释是真实的。
2、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答:是因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形成的。
3、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观点有哪些异同?这两种学说能否合理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呢?答:两种学说的相同点是,地球是球形。
不同点:“地心说”认为地球不运动,处于宇宙中心,太阳围着地球运动。
“日心说”认为地球在运动,并围绕太阳运动,太阳处于宇宙中心。
4、哪些证据能说明地球在自转?答:①“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②太阳、月亮和星星每天都东升西落的现象;③地球上南北方向水平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西的现象。
5、北京、乌鲁木齐、东京、伦敦哪个最先看到黎明?答:最先迎来黎明的是东京,其次是北京、乌鲁木齐,最后是伦敦。
6、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答:不会。
因为地球的自转使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根据世界时区图的时间差,各国新年钟声不会同一时刻敲响。
11、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因为地球在自转而且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2、本册中的星体转动方向小结:答:地球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是由西向东;其他星星绕北极星也是自西向东(顺时针方向)旋转。
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解释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昼夜形成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一半。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
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昼夜交替现象说课稿1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我是某某学校的科学老师,今天我展示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说教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1、教材简析《昼夜交替现象》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让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做出比较合理的解释,这就要用到地球自转、公转等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安排在本单元的后几课。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2.过程方法: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设,并能用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
3.情感体验:认识到一种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
培养主动探索,积极合作的态度。
3、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4、教学手段: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实物。
根据教材实际情况,我没有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主要利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
如:小皮球(乒乓球)、手电筒(蜡烛)、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五年级的学生虽然通过电视或书籍,大多数都已经知道地球在自转并且围绕太阳公转这一科学事实,但还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和空间想象能力。
从教材编写来看,引起昼夜交替现象有好几种可能,教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五下四1昼夜交替现象 完成PPT课件
“日心说”
哥白尼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随
着天文观测不断进步, “地心说”暴露出许多问 题。逐渐被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 所取代。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
过近四年的观测和计算, 于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 行论》正式提出“日心 说”。
“日心说”认为,太阳
不动,处于宇宙的中心,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我们需要的材料
观测点
温馨提示 :
1. 调节手电筒跟地球仪的距离,差不多正好能照 亮半个地球仪。
2.确定一个点来观察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 上的中国已贴上五角星。)
3. 有顺序的选择要验证的情况,讨论方法后再进 行。
4. 注意观察做标记的地方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的现 象。
昼夜交替的解释实验:
我们的猜想
实验情况 (可画示意图)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能
能
能 能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 太阳与地球的运动 。
托勒密(90-168)
“地心说”
在古代,以希腊亚里士多 德为代表,认为地球是宇宙的 中心。其它天体则以地球为中 心,在不停地运动。这种观点, 就是“地心说”。公元二世纪, 天文学家托勒密,把当时天文 学知识总结成宇宙的地心体系, 发展完善了“地心说”,描绘 了一个复杂的天体运动图象。
白天(昼) 黑夜(夜)
昼夜交替现象
昼 夜
昼夜交替的解释:
我们的猜想
GZ
实验情况 (可画示意图)
能否解释昼夜交替
TYZ
ZZ
DZ
我们的结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博育学校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
博育学校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题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昼夜交替现象一、判断题1.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手电筒代表太阳。
(√)2.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
(√)3.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而且白天和黑夜是交替出现.。
(√)4.地球是围绕着太阳公转而且同时自传的。
(√)5.关于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有很多种。
(√)6.。
“地心说”主张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天体围绕着地球运动。
(√)7.“日心说”主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绕太阳转。
(√)8.哥白尼认为地球包括其他星星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9.托勒密认为所有的日月星辰都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
(×)10.勒密和哥白尼都是著名的天文学家。
(√)11.傅科摆利用了摆具有保持方向不变的特点,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12.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发生的现象。
(√)13.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外面的景物在向后移动。
(√)1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15.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16. 世界时区图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
(√)17. 经线每个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差相差一个小时。
(√)18. 人们在观星时方向,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9.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20. 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在逆时针的运动。
(√)21. 晚上迷路时,可以通过北极星找到方向。
(√)22. 北极星的位置并不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23. 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24. 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区公转的关键证据。
(√)24. “日心说”提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这与地球的公转的意义是一样的。
(√)25. 地球自转的方向跟地球公转的方向一样。
(√)26. 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与反思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实录芹池中心学校吕育苗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与多种天体运动有关,主要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过程与方法:1、根据昼夜交替的特征推测的成因。
2、利用模拟实验重现“昼夜交替”现象,并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推断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需要大胆假说和细致检验。
2、体验科学推理及模拟实验在解决未知现象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提出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假设,并尝试解释。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分组材料:小球、蜡烛、记录纸。
太空中的地球昼夜图四、教学过程:课前:课件出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
————牛顿今天上课前,老师有一句话要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图片引入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于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应该很熟悉了,太空中的地球的昼夜你见过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各洲昼夜图2、我们看到地球上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这种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白天过去,黑夜来临;黑夜过去,白天来到,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替出现,我们把这种自然现象叫做----昼夜交替现象。
(板书)3、观察图片,思考地球上的明暗是由哪个天体引起的?假如没有太阳,只有地球的话,能有昼夜现象吗?(贴“地球”)一定得有太阳,(贴“太阳”)有了太阳,如果太阳和地球就像这两只拳头固定在这儿,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吗?是的,它们必须运动起来才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二、建立假说1、猜测:地球和太阳怎样运动有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学生讨论,比一比哪组的猜测多。
3、整理学生的假说:贴图(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朝哪个方向?只要能出现昼夜交替的都写上)东到西(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转哪个方向)西到东(3)地球自转;方向(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5)(6)(7)越多越好三、模拟检验1、刚才我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测,提出了这么多的假说,如果需要知道这些假说是否真能形成昼夜交替现象,我们还要对此进行-----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4、1、昼夜现象模拟实验-实验报告单
昼夜交替现象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科学级
时间
实验名称
2、6、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观察研究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器材
铁丝、热水、铁夹台、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等
实验过程
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厚川
班级
五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4、1、昼夜现象模拟实验
指导老师
实验目的
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实验器材
小地球仪、蜡烛或手电筒、火柴、白纸、水彩笔
实验过程
(1)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呢?(黑夜)。
(2)在“地球”上贴(或画)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实验一: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实验二: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
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地球昼夜交替知识点总结
地球昼夜交替知识点总结昼夜交替的原因昼夜交替的原因是地球绕自己的轴线自转。
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23.5度,这个角度使得地球自转过程中,不同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时间不同,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昼夜交替和地球自转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的发生。
在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地区处于太阳照射下,而其他地区则处于太阳阴影下,这就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的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因此,地球的昼夜交替周期也为24小时,即每天有一次昼夜交替。
不过,在不同的季节和地理位置,昼夜的长度会有所不同。
地球昼夜交替的原理地球昼夜交替的原理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导致了太阳的照射角度和时间的变化。
当一个地区处于地球自转轴的阳光照射下方时,就处于昼间;当一个地区处于地球自转轴的阳光照射上方时,就处于黑夜。
这就形成了地球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昼夜交替的影响地球的昼夜交替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重要的影响。
它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各种生物的生活方式。
在昼夜交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这对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影响。
昼夜交替也影响了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对自然界的生物和植物都有重要的作用。
地球昼夜交替的地理分布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全球性的现象。
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昼夜的长度和变化规律会有所不同。
在赤道附近的地区,昼夜的长度基本相等;而在极地地区,昼夜的长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地球各地的昼夜长度也会有所不同。
这就形成了地球昼夜交替的地理分布。
地球昼夜交替和季节的关系地球昼夜交替和季节有密切的关系。
由于地球自转轴和公转轨道的倾斜,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会处于不同的太阳照射角度下,从而导致了昼夜长度和季节的变化。
在北半球,夏至时昼间最长,冬至时昼间最短;而在南半球,情况则相反。
这就形成了地球昼夜交替和季节的密切联系。
总结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它造成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太阳照射角度和时间的差异,从而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过程;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4.能够解释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不同。
二、教学内容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过程;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3.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4.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差异。
三、教学重点1.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过程;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四、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2.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差异。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本质;2.实验法: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昼夜交替现象;3.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差异。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者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会有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2. 讲授(20分钟)教师讲解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重点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
3. 实验(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昼夜交替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自转和公转会对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影响?4. 案例(20分钟)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差异。
案例可以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昼夜时间对比,也可以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昼夜时间变化。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差异。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简单地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和过程;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3.学生能够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昼夜交替现象的影响;4.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区的昼夜时间差异。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实验和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本质。
科学五下知识点归纳
科学五下知识点归纳一、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例如,实心的铁球和铁块,在水中都是沉的。
-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 浮力。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为F浮 = G排。
- 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方法是:先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测出物体浸在液体中的重力G',浮力F浮=G - G'。
3. 物体的沉浮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当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悬浮。
例如,鸡蛋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可能上浮,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
二、热。
1. 热传递。
- 热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 传导:通过直接接触,热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
例如,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
- 对流:通过液体或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
例如,烧水时水的上下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
- 辐射:热由物体沿直线向外射出,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
太阳的热就是通过辐射的方式传到地球的。
2. 物体的热胀冷缩。
- 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例如,温度计就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 也有少数物体(如水在0 - 4℃之间)是热缩冷胀的。
3. 热量的计算。
-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和物质的比热容有关。
计算公式为Q = cmΔ t,其中Q表示热量,c表示比热容,m表示质量,Δ t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昼夜交替现象评课
昼夜交替现象评课《昼夜交替现象》评课李老师与姚老师就《昼夜交替现象》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为我们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前者为先学后导,而后者为先导后学,无所谓好坏,只是对这一课两位教师的不同理解。
今天,我想谈谈姚鹏东老师的这节课。
1、别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起点。
昼夜现象的形成跟太阳光的照射,地球是球体,球体不断自转三个因素相关。
关于昼夜交替现象形成的原因,许多成人都认为太简单了,学生不用学也知道。
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学生通过阅读、电视媒体等渠道看到过相关的知识。
那么学生是否真正的理解呢?根据提供的一份有关此内容的课前调查统计显示,学生中认为地球自转的占28%;认为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的占25%;认为太阳绕地球转的占13% ,认为和月亮有关的占8%,其他原因或什么都不知道占26% 。
这说明学生原先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了解,是间接获取的,知识是不稳固的,是以零碎的形式存在的,不能和他原有的知识进行有序地建构,所以还不能成为学生的知识。
基于此,教师认为大部分学生对昼夜交替现象的了解是困惑不解的。
因此,教师安排了三个有层次的活动:(1)学生自由发表有关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
(2)做有关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3)根据模拟现象提出有根据的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对这些解释进行分析。
2、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学参考建议中提出了本节课的意义所在:教材列举了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有许多种可能,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重演一次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找到正确的解释,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科学需要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产生深刻的科学价值观。
特别要注意,本课不要求学生立刻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
单元目标中指出:《昼夜交替现象》是五下《地球的运动》单元起始课。
本单元共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如地球是透明的……
假如地球会发光……
假如太阳可以照亮整个地球……
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
太 阳
夜 昼
平 行 光 线
地球上为什么有昼夜?
发光?
透明?
照亮范围?
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 太阳在同一时间只能照亮地球的一 半 ,所以产生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
为什么昼夜会
不断地交替?
假设
用实验、探索新 的知识、用发明 改变验证的手段 ……
验证
根据观察到的现 象和掌握的知识
得出结论 没有结——再假设—— 再验证——再探索……
结论
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地球上有昼夜交替 但是太阳要绕地球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交替 科学家推算太阳绕地球一圈要花1046.6小时
昼夜交替?
只有“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才会既有昼夜变化,又有四季变化,才符合 真实的情况。
昼夜交替?
对于一个自然现象人们 可能会有很多解释,但要找 到符合真实情况的解释我们 需要更多的信息和证据,当 我们获得的证据越多,我们 就越可能对我们看到的现象 做出更合理的解释,我们也 就越接近真理。
2.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但要地球绕太阳一圈才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 也就是说需要约8760个小时的时间
昼夜交替?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就会发生一次昼夜现象 地球上某地的昼夜长短、气温变化就天天一样, 不会出现差异,也就不会发生四季变化。
昼夜交替?
4.地球绕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地球和太阳
的怎样运动导
致了这种交替
的产生?
昼夜交替?
小组讨论:地球、太阳有 多少种运动的方式,可能 导致昼夜交替的产生? 要求:在作业本P32画出 简单的草图
昼夜交替?
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
昼夜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