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等式性质

合集下载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二)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的概念。

2、通过练习掌握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解决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的概念与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通过让学生计算下面两个式子的结果来引进本节课的新知识:4x + 5x = ___________;6y - 2y = ___________。

二、讲授新知1、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是指将同一等式两边相等的单项式加或减起来,仍可以得到一个等式的运算法则。

例如:2x + 3x = 5x,7y - 4y = 3y等。

2、等式的倍数关系等式的倍数关系是指将等式中的每个单项式的系数乘以同一个非零常数,所得到的新等式仍是一个等式。

例如:如果A = 4x + 3y,那么2A = 8x + 6y,3A = 12x + 9y等。

三、案例演示1、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口算下面算式:3x + 2x - x = _____________;4y - 3y + 2y = ______________。

2、通过经典案例的展示向学生呈现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和等式的倍数关系的实际应用。

例1:有一家酒厂生产红酒,80升葡萄汁加50升水可以生产80升红酒。

若酿造120升红酒,需要多少升的葡萄汁与水?解题思路:由前面的条件得到如下等式:80升葡萄汁 + 50升水 = 80升红酒。

若要酿造120升红酒,则需要新的等式:y升葡萄汁 + z升水 = 120升红酒。

由等式的倍数关系可知:80升葡萄汁 + 50升水 = 80升红酒是等式的倍数关系的例子。

将方程两边分别乘以一个常数就可以得到新的方程:1.5y升葡萄汁 + 1.5z升水 = 180升红酒。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1《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基本性质》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等式的概念、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运算。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等式及其性质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在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能对等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在运算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等式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

2.练习题。

3.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等式的存在。

2.呈现(10分钟)讲解等式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等式的运算练习,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了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等式的存在。

内蒙古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1.2等式的性质

内蒙古阿荣旗得力其尔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1.2等式的性质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图片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此外,我还准备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练习环节及时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确保他们能够扎实掌握等式的性质。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我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熟练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某商店举行打折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8折后,顾客实际支付了80元。请问,这个打折活动是优惠了吗?”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先回顾一下等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等式是表示两个数或者表达式相等的数学符号。然后,我会引入等式的性质,详细讲解性质1和性质2,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演示和解释。
(二)问题导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我会提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例如,在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时,我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等式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你们能发现等式之间的性质吗?
3.为什么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为什么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等式仍然成立?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发现等式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方程。具体包括:
1.通过观察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验证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不改变等式的成立性。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方程和不等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和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等式性质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包括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不改变等式的成立性。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等式性质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具体例子和操作,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等式的性质,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子:有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到达B地,问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性质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除同一个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练习1:判断等式的正确性。

练习2:运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未知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1.判断等式的正确性。

2.运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未知数。

3.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式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等式性质1和性质2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等式性质的应用和背后的数学原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等式性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使用尺子和硬币来模拟等式的性质,演示如何保持平衡。
此外,我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评估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程度。传统的课后作业可能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可能会考虑在下一节课中进行一些小测验或者课堂讨论,这样我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式的性质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1.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得等式;
(2)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结果仍得等式(除数不为0)。
2.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3.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个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以及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的性质。
-学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如一元一次方程。

等式第一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等式第一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等式第一课时數學教案設計
主题:等式第一课时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式的定义,能识别和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等式。

2.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性质进行简单的等式变形。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等式的定义
2. 等式的性质
3. 等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相等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数学中,引出等式的定义。

(二)讲解新课
1. 等式的定义:用等号“=”连接的两个数或代数式叫做等式。

2. 等式的性质:
(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3. 等式的应用: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基础题和提高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等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等式的定义和性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等式的实例。

四、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巩固学生对等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等式的相关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等式的性质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等式的性质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等式的性质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等式的性质;3.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1. 理解等式的概念和意义•等式的定义:相等的两个数或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称为等式。

•等式的意义:等式表示的是等量关系,即等式两边的数或算式值相等。

2. 掌握等式的性质2.1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交换,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加 (减) 同一个数(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两边乘 (除) 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式),等式仍然成立。

2.2 等式的推广性质•将等式中的同一项加上 (减去) 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将等式中的同一项乘 (除) 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将等式两边的各项按照某个规律进行变换,等式仍然成立。

3. 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题3.1 练习题一小明的数学作业中,有下面这个等式:5x+8=3x+18请你帮助小明解决以下问题:1.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等式变形成为x=5的形式。

2.将x=5代入原等式中,验证等式是否成立。

3.2 练习题二一辆车从A点出发,向东行驶120千米到达B点,然后向北行驶80千米到达C点,最后向西行驶110千米到达D点。

现在要求你画出这四个点的位置关系图,并且证明AB+CD=BC。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导学生掌握等式的运用技巧,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反思等式的性质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后续学习中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我通过多个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等式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和推广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

等式的性质说课稿一、引言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是《等式的性质》。

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代数的基础。

理解等式的性质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变形规则。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引入新课(5分钟)通过回顾等式的定义,引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等式的基本性质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课堂互动练习(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并尝试进行变形。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等式的基本性质,强调变形规则。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以实例解析和课堂互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亲自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性质。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学资源教材、课件、练习册、教学用具等。

重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等式变形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互动、练习和作业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和提高。

七、结语《等式的性质》这一课,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和动手实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为后续的代数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谢谢大家!。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等式的性质》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等式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本章内容包括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等式的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等式的性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如对等式的定义理解不深,对等式的性质运用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体验等式的性质,并给予学生足够的练习机会,提高他们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定义,掌握等式的性质。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式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数学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验等式的性质;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概念,如“什么是等式?”等。

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等式的性质,并用实例进行说明。

例如,展示等式2x = 4,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x的值。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等式的性质,并理解等式的运用。

3.操练(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例如,计算3x - 4 = 7的解等。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等式的性质,如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等。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5.2等式的基本性质-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2等式的基本性质-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知识点概述1. 等式的定义等式是指两个数或表达式之间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关系式,表达了它们相等的关系。

2. 等式的基本性质对于等式a=b,有以下基本性质:1.对a、b、c三个数,如果a=b,那么a+c=b+c;2.对a、b、c三个数,如果a=b,那么a-c=b-c;3.对a、b、c三个数,如果a=b,那么ac=bc;4.对a、b、c三个数,如果a=b,且c≠0,那么a/c=b/c。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会如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

2.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讲解,将等式的基本性质介绍给学生;2.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方法。

3. 教学流程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1.教师介绍等式的基本性质;2.展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3.提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的方法;4.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1.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2.学会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题。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在实际运用时,如何确定何时需要用到等式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案例1. 例题设x + 3 = 7,求x的值。

解: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可知,要求x的值,可以让7-3得到x的值即可。

∴ x = 42. 练习题1.如果a=b,那么以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a+c=b-cB. a-c=b+cC. ac=bcD. a/c=b/c答案:B2.如果a×b=c,那么以下哪个结论是正确的?A. (a+b)×b=cB. a+b+c=cC. a+b×c=ac+bD. a÷b=c答案:C五、学习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学案)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案)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案)等式的基本性质学习目标: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了解等式的2条差不多性质2、初步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初步体验解方程中的化归意识。

4、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1、明白得并应用等式的性质。

2、应用等式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

等式的性质课堂合作探究个性案例(例习题变式及补充)一.自主学习:1、等式性质1、 _________。

假如a=b,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等式性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a=b,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a=b(),那么________________例题: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1) x+7=26解:依照等式性质___,方程两边______,得 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 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把x=___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那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将x=____代入方程的左边得,左边=______右边=________,左边__右边,因此x=____是方程x+7=26•的解.)(2) -5x=20(3) -13x-5=4二.自学合作探究:1、填空(1)在等式34x=-20的两边都______或______得x=________.(2)假如2x-5=6,那么2x=________,(依照是_____________.)x=______,(依照是_____________.)(3) 在等式x-23=y-23,两边都_______得x=y . 2、判定题.(对的打“∨”,错的打“×”) 1.由m-1=4,得m=5. ( )2.由x+1=3,得x=4. ( )3.由3x =3,得x=1. ( ) 4.由2x =0,得x=2 ( ) 3、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假如不对,错在哪里?应当如何样改正?(1)解方程:x+12=34 改正:解:x+12=34=x+12-12=34-12=x=22这种解法_______(填“对”或“不对”)(2)解方程-9x+3=6 改正:解: -9x+3-3=6-3-9x=3x=-3这种解法______(填“对”或“不对”)(3)解方程 23x -1=13改正: 解:两边同乘以3,得2x-1=-1两边都加上1,得 2x-1+1=-1+1化简,得 2x=0两边同除以2,得 x=0这种解法________(填“对”或“不对”)4、利用等式性质解下列方程并检验(1)x+2=5; (2)3=x-3; (3)x-9=8;(4)5-y=-16; (5)-3x=15; (6)-3y -2=10; (7)3x+4=-13; (8)23x-1=5. 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成。

《等式的性质》(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等式的性质》(教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3)游戏:设计等式性质相关的数学游戏,如“找不同”、“接力赛”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4)小组竞赛:组织小组之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将等式的性质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增强课堂的视觉效果。
3. 拓展延伸:
- 阅读拓展Leabharlann 读材料,总结等式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 尝试证明等式的性质,使用不同的方法或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证。
作业反馈:
1. 批改作业时,关注以下方面:
- 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 解题思路和方法,是否清晰、合理。
- 作业完成的态度和准确性。
六、拓展与延伸
1. 拓展阅读材料
(1)等式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等式性质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平衡天平等,让学生了解等式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数学家的故事:介绍数学家如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在等式性质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数学家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4.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师提供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解题规律,形成解题策略。
6. 对学生在运用等式性质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地讲解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使学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2)讨论法: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等式的性质》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等式的性质,这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以及等式的变形。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究等式的性质,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为后续的方程和不等式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对于等式的性质这一概念还是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够通过实验和操作来发现和验证等式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掌握等式的变形。

2.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等式的变形。

2.难点:等式的性质2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操作来发现和验证等式的性质。

2.采用引导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等式的性质。

3.采用实践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等式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包括等式的性质的定义、例子和练习题。

2.准备实验器材,如尺子、剪刀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等式的性质1和性质2的定义和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尺子、剪刀等工具来验证等式的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呈现一些相关的问题和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1.2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5.反思与评价的环节:我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在反思与评价的环节中,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我会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我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我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我会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途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等式的性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等式的性质,并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和分享。同时,我会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 《等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案例与反思 易香妹

数学 《等式的基本性质1》教学案例与反思 易香妹

《等式的基本性质1》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

【教材分析】:本部分内容旨在通过两幅“天平游戏”的主题图向学生分别揭示等式的基本性质。

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双向观察、细致分析,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天平联想到等式,从同时增加、减少相同质量的砝码联想到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从物体质量同时成倍扩大或缩小整数倍联想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通过这样一个个联系的纽带,水到渠成地总结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学情分析】:长期以来,在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运算的关系或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

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来求未知数。

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然后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而且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的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

现在,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入解方程的方法。

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设计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利用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们在探索交流中感受、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在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基本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等式的基本性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是抽象归纳出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首先激发探究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用天平做过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天平游戏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11 合同主体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 合同标的本合同旨在明确关于“等式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的相关事宜。

教学设计应涵盖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详细讲解、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案例的选择、学生互动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112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1121 甲方有权对乙方的教学设计进行审查和提出修改意见。

1122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约定的时间和质量标准交付教学设计成果。

1123 甲方有义务为乙方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料和相关信息,以便乙方顺利开展教学设计工作。

1124 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及时支付乙方相应的报酬。

113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1131 乙方有权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自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设计。

1132 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明确的教学设计要求和相关支持。

1133 乙方有义务按照甲方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规律,精心设计“等式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方案。

1134 乙方应保证教学设计的原创性和合法性,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1135 乙方有义务在约定的时间内将教学设计交付给甲方,并根据甲方的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

114 违约责任1141 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报酬,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X%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1142 若乙方未按时交付教学设计成果,每逾期一天,应按照合同总金额的X%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若逾期超过X天,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返还已支付的款项,同时乙方应按照合同总金额的X%向甲方支付违约金。

1143 若乙方的教学设计存在抄袭等侵权行为,乙方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并向甲方支付合同总金额X倍的违约金。

1144 若因甲方提供的资料不准确或不完整导致乙方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设计,乙方不承担违约责任,但应及时通知甲方并协商解决办法。

115 争议解决方式1151 本合同的解释和执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二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二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二【导言】等式是研究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两个数或多个数之间指示相等或相同的数学符号。

通过等式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衍生出来了。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等式及其性质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等式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小明家的自来水表读数是4268m³,但小明家从1月到3月用水量分别为173m³、205m³和232m³,怎么算出来自来水表的读数呢?【分析】这个问题要求我们通过已知的用水量来计算出自来水表的读数,需要运用一个可以描述读数和用水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等式:自来水表读数 = 初始读数 + 总用水量或者用代数方式表达为:x = a + b其中,x表示自来水表的读数,a表示初始读数,b表示总用水量。

我们已知初始读数a = 4268m³,总用水量b = 173m³ + 205m³ + 232m³ = 610m³。

将已知信息代入等式,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包含未知数 x 的等式:x = 4268 + 610通过简单的运算可以得出:x = 4878m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明家的自来水表的读数是4878m³。

【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等式及其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等式的运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等式及其性质的含义和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等式及其性质的概念和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海报,上面写有一道数学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这个问题。

等式的性质听课反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等式的性质听课反思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案例试卷

等式的性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学习方程的基础。

主要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用语言表述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在观察实验结果、讨论、归纳等活动中,经历探索等式性质的过程。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善于动手、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沈焕焕老师的等式的性质一课,从以下几点来组织教学:一、从天平的实像出发,先引导学生写出天平所表示的等式:2a=6b,二、猜想在这个天平上放东西或划去一些东西,使等式成立。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交流,得出了2a+10=6b+10; 2a+a=6b+a; 2a+b=6b+b; 2a×2=6b×2三、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沈老师分别引导学生在天平上进行验证,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在猜想,验证的不断检验中发现等式始终成立。

四、归纳等式的性质,发现除以一个数时,这个数不能为0。

五、变式练习:1.想一想问号后面藏着谁?2.6a=b,6an=b×()同意吗?变式:a=___________200ab=4bc,200a=()圈,同意吗?变式:50a=____________a+b=c,a+b+()=c+20 圈,同意吗?变式:____________=2ca+b+30=n+a,()+30=n 圈,同意吗?变式:(a+b+30)÷5=__________3.变式1:a=___________六、最后学着应用等式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整节课,沈老师始终扣住等式这一基点,从最初的实物形象到抽象的数字,从等式的基本形式到变式,从了解到应用,步步递进,符合孩子的认知特征,也使本课的重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

初中等式教案

初中等式教案

初中等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概念,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等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等式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主体,注重实践与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购物、做菜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存在的等式关系。

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等式的概念。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如等式的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乘除同一个数等,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等式性质,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际问题中寻找等式关系。

六、课后作业:1. 复习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 运用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收集生活中的等式实例,下周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在应用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但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究等式的性质, 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变化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类比猜想、归纳建模和应用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疑点讨论增强学生交流协作、共同进取的意识,通过类比猜想、设疑释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正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媒体展示: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1. 在装有苹果的盘子里又放入1个苹果, 此时共有苹果3个. 盘子里原来有几个苹果呢? 解:设盘子里原来有x个苹果, 列方程为: x+1=3. 2. 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解:正方形的边长为xcm, 列方程为:4x =24. 3. 2比一个数的四分之一还要大5,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是x, 列方程为: . 提问: 你通过观察就能直接说出上列方程的解吗? 质疑: 如何解较复杂的一元一次方程呢?(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实验探究,归纳性质
1.小组活动一: 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实验, 探究天平的平衡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天平平衡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从而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实验器材: 天平, 若干块重量相等的橡皮泥. 实验完成后, 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实验步骤和探究出的实验结论,并从中提炼出数字等式.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 ± c =b ± c. 2.
小组活动二:猜想并想办法验证:将等式性质中的加、减法换成乘、除法, 结果又会怎样?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等式的性质2, 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如果a=b,那么ac=bc,(c≠0),那么
三、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1.出示习题,加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1)简答: ①怎样将等式x+6 = y +6 变形得到x = y?②怎样将等式3x =3y变形得到x = y?③怎样将等式7-3x =7-3y变形得到x = y?
(2)阅读并讨论: 甲、乙两同学讨论等式ax = bx时, 甲说:“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时除以x, 可以得到a = b.” 乙却说: “你说的不对. 假设a =2, b =3,当x = 0时, 等式仍然成立.所以, 我认为a ≠ b.” 你认为甲、乙两同学的观点对吗?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
2.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重点明确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的叙述步骤和格式,掌握变形基本方法. 例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师生讨论、分析后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7 = 26 ; (2) -5x = 20 ; (3)3-2x=5 . 学生独立试做,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板, 再集体交流习做
结果.
五、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1. 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 布置作业: 教材第151页练习和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