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17章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数学中最为基本的定理之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节主要介绍了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勾股定理的含义,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理论证明的过程可能感到困惑,对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也有所不同。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2.难点:对勾股定理证明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等。
2.学具:笔记本、文具、三角板、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如篮球架、房屋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中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
2.呈现(15分钟)介绍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表述,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如Pythagorean theorem的证明。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
a.直接应用勾股定理求解直角三角形边长的问题。
b.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c.勾股定理的逆向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5.能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历史背景和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介绍毕达哥拉斯是如何发现勾股定理的。
2.采用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自主尝试来发现勾股定理。
3.运用多媒体和实物模型,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并记忆勾股定理。
4.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设计一道综合性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勾股定理和之前学过的几何知识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创新思维:
(7)鼓励学生自编一道关于勾股定理的题目,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8)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古代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5.合作学习:
2.生活实际应用:
(3)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直角三角形,测量相关数据,并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例如,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篮球架的倾斜角度等。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4.教学延伸:
(1)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在建筑、测量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鼓励学生开展课后研究,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和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组织数学竞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4.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基础题:计算给定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巩固勾股定理的运用。
2.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距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数学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结合实际例子,讲解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相互讨论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2.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际例子,共同探讨如何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3.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勾股定理,提高解题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勾股定理的证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勾股定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回顾已知的勾三、股四、弦五的特殊直角三角形。
(完整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十七章勾股定理集体备课(教课设计)17.1 勾股定理(一)一、教课目的1.认识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
2.培育在实质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获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促其勤劳学习。
二、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三、讲堂引入当前生界上很多科学家正在试图找寻其余星球的“人”, 为此向宇宙发出了很多信号,如地球上人类的语言、 音乐、各样图形等。
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建议,发射一种反应勾股定理的图形, 假如宇宙人是“文明人”, 那么他们必定会辨别这类语言的。
这个事实能够说明勾股定理的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两千年前, 是特别了不起的成就。
让学生画一个直角边为 3cm 和 4cm 的直角△ ABC ,用刻度尺量出 AB 的长。
以上这个事实是我国古代 3000 多年前有一个叫商高的人发现的, 他说:“把一根直尺折成直角,两段连接得向来角三角形,勾广三,股修四,弦隅五。
”这句话意思是说一个直角三角形较短直角边(勾)的长是 3,长的直角边(股)的长是 4,那么斜边(弦)的长是 5。
再画一个两直角边为 5 和 12 的直角△ ABC ,用刻度尺量 AB 的长。
你能否发现 32 +42 与 52 的关系, 52+122 和 132 的关系,即 32+42 =52,52+122=132,那么就有勾 2 +股 2=弦 2 。
关于随意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达成 23 页的研究,增补下表,你能发现正方形 A 、B 、C 的关系吗?A 的面积(单位面B 的面积(单位面C 的面积(单位面 积) 积) 积)图 1 图 2由此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可猜想:命题 1:假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 a 、b ,斜边为 c , 那么 。
四、合作研究:方法 1:已知:在△ ABC 中,∠ C=90°,∠ A 、∠ B 、 DC∠ C 的对边为 a 、b 、c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对勾股定理概念的理解,引导他们从几何角度和代数角度去认识、理解勾股定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以一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吗?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知道旗杆底部到某一点的距离和该点到旗杆顶部的垂直距离,能否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这就是勾股定理。
-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
-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提高。
6.结合实际情境,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勾股定理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测量学校内的直角三角形物体,如楼梯、窗户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1.勾股定理的理解与运用:学生需从几何和代数两个角度理解勾股定理,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证明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掌握几何法、代数法等多种证明勾股定理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三角形的空间概念。
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实际问题引入勾股定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17.1勾股定理(教案)
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积极投入到讨论和实验操作中。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容易偏离主题,讨论内容与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关系不大。针对这个问题,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主题紧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在课堂总结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勾股定理的知识点,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疑问。为了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内容,我计划在课后设置答疑时间,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
-对勾股数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勾股数的概念,并能够找出勾股数,这对于数感和数学直觉有一定要求。
举例解释:
a.在证明过程的难点上,例如,使用面积法证明勾股定理时,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如何从一个大正方形中分割出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中间的小正方形,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图形的面积关系得出勾股定理。
b.在解决复杂问题的难点上,如在一个不规则图形中识别出直角三角形并应用勾股定理,或者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如测量旗杆高度时,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抽象为直角三角形的模型,并应用勾股定理。
c.在勾股数的应用上,例如,学生可能知道3、4、5是一组勾股数,但不知道如何找出其他勾股数,或不理解勾股数在建筑、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勾股定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直角三角形的情形?”比如,在篮球场地的角落,或是楼梯的形状。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优秀3篇)《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具体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勾股定理的应用过程,熟练掌握其应用方法,明确应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通过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讲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重点:勾股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教案设计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已知两边求第三边)1.在直角三角形中,若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1cm,2cm,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4,则另一条边长是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中,AB=10,AC=一qi,BC边上的高线AD=8,求BC的长?知识点2:利用方程求线段长1、如图,公路上A,B两点相距25km,C,D为两村庄,DA⊥AB于A,CB⊥AB于B,已知DA=壹五km,CB=10km,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车站E,(1)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相等,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2)DE与CE的位置关系(3)使得C,D两村到E站的距离最短,E站建在离A站多少km处?利用方程解决翻折问题2、如图,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为8cm,长BC为10cm.当折叠时,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想一想,此时EC有多长?3、在矩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图所示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
4.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矩形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EF 的长是多少?5、折叠矩形ABCD的一边AD,折痕为AE,且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以B点为原点,BC为x轴,BA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求点F和点E坐标。
6、边长为8和4的矩形OABC的两边分别在直角坐标系的x轴和y轴上,若沿对角线AC折叠后,点B落在第四象限B1处,设B1C交x轴于点D,求(1)三角形ADC的面积,(2)点B1的坐标,(3)AB1所在的直线解析式。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达式及其适用条件。
2.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计算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
3.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呈现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实例,如楼梯、墙壁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勾股定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教师强调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运用勾股定理,计算以下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
1.引入勾股定理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
3.采用多种方法证明勾股定理,如几何法、代数法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勾股定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某建筑工地需要测量一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已知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10米和24米。由于工地条件有限,无法直接测量斜边长度。请问: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斜边长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主动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表述,引导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运用勾股定理的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二数学教案《勾股定理》
初二数学教案《勾股定理》初二数学教案《勾股定理》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从知识结构上看,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学生认知结构上看,它把形的特征转化成数量关系,架起了几何与代数之间的桥梁;勾股定理又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其中【情感态度】方面,以我国数学文化为主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限于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我将面积法(拼图法)发现勾股定理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突出重点,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二、教学与学法分析教学方法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因此教师利用几何直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探索,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验证,感悟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
学法指导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鼓励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亲自感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我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使学生感受其传承的魅力,我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首先,情境导入古韵今风给出《七巧八分图》中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利用两组七巧板进行合作拼图。
(请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它们围成了什么三角形?反映在三边上,又蕴含着什么数学奥秘呢?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好奇、探究的欲望。
第二步追溯历史解密真相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依照数学知识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我设计如下三个活动。
从上面低起点的问题入手,有利于学生参与探索。
学生很容易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存在如下关系。
巧妙的将面积之间的关系转化为边长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转化的思想。
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初中数学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17.1 勾股定理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2.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问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探索勾股定理并掌握勾股定理教学难点:从多个角度(代数、几何)探究勾股定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一般三角形的性质:从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从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类比、特殊)直角三角形:从角:两个锐角互余;从边: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思考问题:直角边a,b与斜边c会有什么关系吗?引入主题——17.1 勾股定理3、阐述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2)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解决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从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入手,回顾一般三角形的性质,然后类比学习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进而也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课堂导入相传 2500 多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请你观察一下地面的图案,从中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从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体会生活中产生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毕达哥拉斯是怎样发现数学问题的。
三、新知探究思考1 图中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思考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从两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先从特殊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到特殊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体验特殊思考问题的意识。
探究 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上述性质,其他的直角三角形也有这个性质吗?如图,每个小方格的面积均为1,请分别算出图中正方形A 、B 、C 、 A' 、 B' 、 C' 的面积,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设计意图】体验了解决问题,从特殊到一般的一个过程,解决此问题实际上是用面积的割补法,为下面我们证明一般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提供了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数学活动——勾股定理的应用及其证明方法的探究》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数学活动——勾股定理的应用及其证明方法的探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数学活动——勾股定理的应用及其证明方法的探究》主要包括勾股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应用。
本章通过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提高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探究,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基本知识,但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了解不多。
本章内容有利于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提高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不同证明方法的推导过程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合作交流,从而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PPT等。
2.准备实验器材,如直尺、三角板、绳子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勾股定理的实例,如古代建筑、现代科技等,引导学生思考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如几何画板、三角板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证明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勾股定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的发现和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对数学的热爱。
2.学生通过学习勾股定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3.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探索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动态演示辅助: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动态展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变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斜边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链:围绕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和应用,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自主探究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探索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3.动态演示辅助: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动态展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变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斜边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二)讲授新知
1.勾股定理的定义:通过几何画板工具,展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变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斜边的变化规律,引股定理的证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工具,动态展示直角三角形的证明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七章-勾股定理-教案
17.1 勾股定理(第1课时)【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会证明勾股定理.2.能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运算.3.培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的意识和能力.过程方法经历观察与发现勾股定理的过程,感受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并学会验证.情感态度1.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勤奋学习。
2.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学习态度,体会勾股定理在现实中的应用.重点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问题1】相传2500年前,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里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中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注意观察,你能有什么发现?分析:突出一下,换成下图你有什发现?说出你的观点.学生猜测得出结论: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猜测、发现.学生:观察思考、尝试得出结论自主探究合作交【问题2】其它直角三角形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观察下边两个图并填写下表:【问题3】命题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222a b c+=.命题证明:学生阅读课本65页,理解,提示:面积关系是214()2ab b a c⨯+-=.A的面积B的面积C的面积图1-2图1-3教师:变换图形,便于学生观察,得出:由面积和相等到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学生:观察图形,填表,并简要阐述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鼓励学生,敢于猜想、阐述自己观点.教师:引出问题3,怎样证明命题是否正确?流适当穿插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总结: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斜边长为c ,那么222a b c +=.2.理解: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可由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学生:阅读课本理解证明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看能否理解,若不能理解可少作提示分析.也可多列举几种证法.教师:汇总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激励学生. 尝 试 应 用1.根据图18.1-1你能写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吗?【分析】总面积等于各面积之和221()42a b ab c +-⨯= 2. 一个门框尺寸如图18.1-2所示,一块长3m ,宽2.2m 的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分析】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不能从门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对角线AC 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求出AC ,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独立完成后小组内阐述、分析、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讲评.第2题注意过程书写规范,见教材67页成果 展示 引导学生对上面的问题进行展示交流——知识点,做题的方法,技巧,心得及困惑.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交流,补充,展示补 偿 提 高 1. 求出下列各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x 的长度.2.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A B=15,AC=12,求BC 的长3. 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AD 为BC 边上的高,求AD 的长2.3.作业 设计必做题:教材69页习题18.1第1、2两题,做在作业本上.选做题:教材69页习题18.1第7题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 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17.1 勾股定理 (第2课时)【教学任务分析】图图18.1-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用勾股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掌握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过程方法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情感态度通过学生思维方式、意识的培养,感受数学方法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热爱数学.重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的方法难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复习什么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作用?教师: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中特有的三边关系定理,运用它能由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学生:回答、理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问题3】如图18.1-7,一个3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的距离为2.5m,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分析】(1)由图根据勾股定理可求BD的长,看看是否是0.5m(2)已经知道那些线段的长?AB和CD是什么关系?(3)由图可知BD=OD-OB,分别求出OB、OD即可.解:(由学生填全教材67页的空后,尝试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教师:出示题目并引导学生分析,学生:理解、写出过程,感受应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的书写.建议:也可有学生独立分析完成教材填空,然后教师书写过程并强调写法及规范.尝试1. 1.教材68页,练习1、2题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5篇)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5篇) 在教学⼯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模板(通⽤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勾股定理优秀教学设计1 ⼀、教案背景概述: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直⾓三⾓形的重要性质,它把三⾓形有⼀个直⾓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
它可以解决许多直⾓三⾓形中的计算问题,它是直⾓三⾓形特有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
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勾股定理,难点是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学⽣分析: 1、考虑到三⾓尺学⽣天天在⽤,较为熟悉,但真正能仔细研究过三⾓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常简单地将学⽣的注意⼒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2、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直⾓三⾓形三边关系的讨论,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本教案以学⽣⼿中舞动的三⾓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过程,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的成就,激发学⽣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标: 1、经历⽤⾯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合理推理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2、经历⽤多种割、补图形的⽅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能⼒以及语⾔表达能⼒等,感受勾股定理的⽂化价值。
3、培养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17.1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3.请举出三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勾股定理的应用。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方法和应用。同时,强调勾股定理在数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最后,我会告诉学生:“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揭示了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这个定理,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善于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总结,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更加深刻,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2.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待数学问题的积极态度,克服困难,勇于挑战。
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2.你能想到哪些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3.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4.应用环节: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指导他们正确建立数学模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巩固环节: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开展小组互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7章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和代数运算。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为后续学习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等内容奠定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仍需进一步培养。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对几何证明产生恐惧心理,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因此,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5.着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概念及表述。
2.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通过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设计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敬畏之心,认识到数学的简洁美和规律美,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通过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利用多媒体展示直角三角形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直角三角形边长之间的关系。
2.新课导入: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步骤发现勾股定理。
-结合实际例题,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7.1.3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17.1.3 勾股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各种问题。
2.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解题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勾股定理。
通过理论讲解、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三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概念和运用。
2.教学难点:将问题实际化并运用勾股定理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多媒体设备。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尺子、直角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个有趣的问题:“门前三包香,一包香丢在地上,一包香丢在门前,还有一包香,你猜它在哪里?”引出直角三角形,并向学生提问:“如何确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 引入勾股定理教师介绍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以及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方式。
通过几何图形分析,说明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
3. 讲解勾股定理的运用教师给出几个勾股定理的例子,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一边长为3,另外两边分别为5和x,求x的值。
”4. 学生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提供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解决。
例如:“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先向东行驶2公里,在一个交叉路口右转行驶3公里,再向北行驶5公里,最后到达B地。
请问A地与B地的直线距离是多少?”学生通过绘制图形、列方程等方式,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5.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并强调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上与勾股定理相关的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有趣的问题、讲解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原理,并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运用。
学生通过个人或小组练习,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积极,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分析】本单元是八年级数学课本第二章勾股定理,单元教学目标为:
(1) 经历探索勾股定理及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掌握勾股定理,了解利用拼图验证勾股定理的方法,并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掌握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实例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和应用,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本节课是本章的第一课时,课题是《探索勾股定理》,基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①知道勾股定理是怎样验证出来的。
②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
(2)能力目标:①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培
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
②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①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养成教育,善于
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和创新精神。
②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
【设计】要达到教学的目的性,必须在教学的两个循环系统中完成。
(如图2)
教学过程评价体系
图1 教学目标四维关系图
图2 对教学目标图的说明
二、教学时间:45分钟
三、学生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
而且已经迅速地被运用到我国教育的各个方面。
为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了培训,使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微机操作基础,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很多国内外的教育网站,收集一些学习资料,获取信息,进行交流。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的思考问题,但要能发现自然界中的规律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学班级是八年级二班学生,他们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厚,善于思考问题,并且特别喜欢数学课,而且有很多学生参加数学课外兴趣小组。
所以学生能与教师积极配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成功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探索勾股定理,是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的活动,使学生充分经历观察、归纳、猜想的过程,从而得出勾股定理,本节也着重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目的。
五、情景创设:
通过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所著的《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一书里的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将同学引入现实生活的具体问题中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
六、教学策略及自主学习设计:
概念的产生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有它的实际产生过程。
”建构主义还告诉我们:“认识并非主体对客体的实在的、简单的被动反映(镜面式的),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每个学习者本身都存在着一个认识结构,外部的知识也有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和外部的知识结构相一致,才能接受新知识,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故本节课采用“五环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实例导入……利用录音播放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他所著的《一个人需要很多土地吗?》一书里写的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思路点拨、整体感知、制造悬念……展示勾股定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使他们明确勾股定理的价值,激发学生情感,使其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萌生求知的念头,此时教师可以总体介绍一下勾股定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师生互动、探索新知,趣引妙答,思路点拨……教师以《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网页及局域网网页、课件为手段,创设师生交互平台,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亲历从现实生活中建立勾股定理的过程。
4、情感教育,应用举例,变式训练,巩固反馈……使学生了解中国数学史,逐步认识勾股定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同时领悟勾股定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原理,做问题的发现者。
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技能。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以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对象侧重点不同,即对象分层、题目分档、任务分档、分层推进,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效果。
这样教师和学生也会积累丰富的教学活动经验,更加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5、启迪悟性……教师列举出勾股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多种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意识,同时,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和
外延,进而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总结规律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勾股定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起“导”的作用,作为学生学习的倡导者和帮助者,起引发激励的作用,让学生去自主参与,主动探索,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a、重点:掌握勾股定理,并能利用它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解决办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巩固。
b、难点:探索验证勾股定理
解决办法:通过实际的操作
[教学器材]
1.学生:A、每人准备一个以12厘米、5厘米长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
B、刻度尺
2.教师:三角板、多媒体。
七、教学多媒体设计:
八、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表二:二模——数学《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九、教学板书设计:
表三二模——数学《探索勾股定理》“五环节式”教学板书设计
十、课件结构图:
图3:二模——数学《探索勾股定理》“五环节式”课件结构图
教师活动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评价判断
图4:二模——数学《探索勾股定理》“五环节式”教学流程图十二、教学模式图:
图5:二模——数学《探索勾股定理》“五环节”教学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