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5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优秀5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教材分析:(1)知识体系:(2)本册教材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但是难点集中,教学中要适当进行分割、补充。
真正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3.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加法算式。
3.发现生活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例子。
二、教学重点1.加法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
2.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结合实际情境理解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在解决问题中正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学生教具等。
3.课件:相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案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入问题情境:小明有3块钱,小红有2块钱,他们一起有多少钱?2.让学生通过手中的学具或虚拟物品把这道题目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步:讲解1.介绍加法交换律:加法的加数顺序变化,和数不变。
2.介绍加法结合律:可以把多个数相加的顺序改变,他们的和不变。
3.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方法。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自己完成几道简单的加法运算,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
第四步:操练1.学生小组间互相出题,进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帮助学生理解并纠正错误。
第五步:展示1.请学生代表汇报解答情况,分享解题心得。
2.整理并总结出关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六步: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练习并写出解题过程。
2.强调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记忆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以交换律和结合律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生活问题引入,操练和展示多角度展示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种运算法则。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确保每个学生都可以掌握这两种定律的应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律》青岛版教学内容《运算律》这一章节主要围绕基本的数学运算律展开,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
通过具体实例,学生将理解这些运算律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它们简化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并区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2. 学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观察是否有简便方法。
2. 新课:讲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对运算律的理解。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运算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3. 乘法分配律:a × (b c) = a × b a × c作业设计1. 基础题:做一些基本的运算律练习题。
2. 提高题:运用运算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运算律,并学会运用它们简化计算。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浅入深地理解运算律,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环节的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9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熟练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例如凑整十、估算等。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简便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例如,3+4和4+3的和都是7。
•加法结合律:改变加法的顺序,和不变。
例如,(2+3)+4=2+(3+4)。
2. 简便计算方法•凑整十法:以9为基数,通过凑整十使计算更简便,例如9+7可以理解为9+1+6,先将7补足成10,再减去多出来的1,得到10+6=16。
•估算法:快速估算出运算的结果,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节省时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 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分别通过具体例子和抽象符号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运算定律的概念。
3. 实际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题目来练习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引导他们灵活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问题。
4. 简便计算方法的介绍和练习•通过凑整十法和估算法的简便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实际计算中选择合适的策略,提高计算效率。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简便计算方法得出结果。
六、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要性,以及简便计算方法的实用性。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2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乘法的交换律”和“乘法的结合律”的概念。
2.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
三、教学难点
1.灵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2.进行多步计算时的策略运用。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包括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讲解及例题。
2.习题册:准备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讲解
1.介绍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提供简单例子进行解释。
2.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三)练习
1.让学生针对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做练习题。
2.给学生时间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简便计算练习。
(四)应用
布置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完成习题册上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习题。
2.思考如何应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够熟练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性质三个部分。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对于运算定律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含义。
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3.除法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算定律;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教学案例。
3.小组合作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橙子,一共花了50元,其中苹果每千克10元,橙子每千克5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和橙子?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性质的定义和公式。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运算定律的概念。
3.操练(2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具体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例如,根据乘法分配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25 × (4 + 3)2.12.5 × (0.2 + 0.3)根据乘法结合律,计算以下表达式:1.12 × 15 × 202.0.12 × 15 × 20根据除法性质,计算以下表达式:1.100 ÷ 25 ÷ 22.100 ÷ (25 × 2)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运算定律,给出几个综合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表达和交流。
还有,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让我意识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盲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我计划在课后增加一些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普遍较好,他们能够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操作,较快地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的基本概念。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关注和反思。
首先,学生在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时,有时会忽略运算符号,导致计算错误。这说明我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强调注意运算符号的重要性,并在练习环节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避免错误: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时可能忽略运算符号,如将加法与乘法混淆。教师需强调注意运算符号,并提供相关练习强化理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计算时因改变顺序或分组方式而得到相同结果的情况?”(例如,分成两组的苹果数量与一次性计算的总数相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奥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在今天的运算定律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通过简单的举例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明白这些抽象的概念。未来,我需要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实物操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意识到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过于枯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增强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将运算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表达和倾听能力,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运算定律的新用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本概念。这些定律是简化计算过程的关键,它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例子,展示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和乘法分配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游戏得分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算式卡片来演示运算定律的基本原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游戏、实例推导、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将数学运算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和作用。
2.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运用数学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和乘法知识,并通过回答问题或解决问题来巩固旧知识。
2. 学习加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3个苹果+5个苹果=8个苹果,5个苹果+3个苹果=8个苹果,无论先加哪个数,最后结果都一样。
”3. 学习加法的结合律(15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4= ? ,4+2+3=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结合律:加法运算中,加数相同的几个数,可以按任意顺序相加。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结合律的含义和作用,如:“小明用2元买了一支铅笔,之后又花3元买了一根橡皮,最后花4元买了一本书,共花费多少钱?2+3+4=9;小明又花4元买了一本书,先花了4元再花2元再花3元,还是花费多少钱?4+2+3=9。
同样的数按不同顺序相加,结果都一样。
”4. 学习乘法的交换律(10分钟)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2×3= ? ,3×2= ?”,观察结果是否相同,由此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乘法运算中,因数的顺序不影响运算的结果。
通过实际举例让学生感受交换律的作用,例如:“5个鸡蛋共有35个鸡蛋黄,那么是先分2个蛋子还是先分3个蛋子,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新人教版(最新整理)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学情分析学生初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不够,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没有形成体系,通过学习使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法与学法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时间安排:13节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应用方法。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和操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
–灵活应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三单元。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口算练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和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本节课的主题做铺垫。
二、新课讲解1.引入新知识:介绍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这两个定律的作用及意义。
2.示范运算:在小黑板上演示几个简单的运算例题,引导学生熟悉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方法。
3.练习巩固:让学生自主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经验和方法。
•学生展示:请一些学生到黑板前展示自己解题的思路,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作业布置•布置当堂作业:让学生完成本节课留给的作业,巩固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加法换序律和乘法交换律时存在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在运用定律解决问题时还有些犹豫。
下节课我将通过更多的实例练习和生活应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条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学习运算定律,主要包括加法、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还有运算定律的一些简单运用。
将与运算定律有关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四)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五)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主备人: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主备人:
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主备人:。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mathematical operation law for grade four of primary school编订:JinTai College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2、篇章2: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3、篇章3: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篇章1: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直观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2、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对于整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几何直观,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难点: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理念】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能在你的作业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吗?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求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怎么求宽?如何求长方形的长呢?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面积÷长=宽面积÷宽=长师:今天老师想请大家解决我们学校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愿意吗?2、教学例题(一)例1教学出示例题:合肥市华山路小学有一块长方形的花圃,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认真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师质疑:同学们已经注意到花圃的长增加3米,面积增加了18平方米、仔细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增加了,面积就一定会增加吗?师指名回答、预设1:学生长增加,宽不变,面积就一定会增加、预设2:学生长增加,宽不知道,面积就不一定会增加,也许还会减少、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有道理,在这道题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花圃的长增加,面积就增加了?预设1:把增加的面积画出来、预设2:画图3、画一画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接下来我们一起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示意图,用刚才画的长方形代表花圃,在花圃上面画出增加的面积、提醒一下:既然是示意图,可以不需要用尺子,用铅笔直接画、4、同学们都画好了吗?老师也想画一画、预设:第一步,黑板上的长方形表示花圃、第二步,只画一条边增加很长、追问:可以吗?为什么?第三步,画出一条边增加3米、追问:画好了吗?第四步,画出两条边都增加3米、追问:现在画好了吧?怎么又不可以?第五步,谁能上来把那条边画出来、你来指一指哪里是增加的面积?教师用阴影部分表示增加的面积、原来的面积在哪里?第六步:谁来根据示意图说一说面积为什么增加了?宽是哪一条边?师指着图,这条边既是原来长方形的宽,也是这个增加部分的什么?(用红笔再次画一画这条宽)5、在示意图中标出条件和问题,然后同桌根据示意图互相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上台板书,说一说)6、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7、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指着示意图板演,教师板书、8、从图中我们发现花圃的长增加了,宽不变,面积增加了;如果花圃的长减少了,宽不变,面积会发生什么变化?(减少)你能在长方形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吗?想一想,谁上台在长方形中画一画?预设1:上台画出正确的同学,让他说一说哪条线段减少了,减少的面积在哪里?这位同学的画法非常准确、预设2:上台画出错误的同学,让别人说一说哪条线段减少了?符合题意吗?谁能上台画出长减少,减少的面积在哪里?师提醒学生画图一定要一定要想好哪条边改变?哪条边不变?比较:两次画图有什么不一样?过渡:长方形的宽不变,长发生变化,面积也发生了改变、那如果宽减少,减少的面积在哪里呢?一起看第二道数学问题、(二)教学“试一试”华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水池、后来因扩建公路,水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水池的面积就减少了壹伍0平方米、现在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学生齐读,教师追问:这个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吗?2、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指名上台用手势比划后师追问:这次什么改变了?什么又没变呢?3、独立列式计算后,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上台指着图说、(三)比一比1、我们一起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这是文字叙述题意,这是用示意图表示题意,比一比,你有什么想说的?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2、师:看来,画图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策略、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三、变式练习过渡: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两道题目中都有一个量没有变,你发现了吗?如果长与宽都发生了变化,这样的题目你们还会吗?出示变式1:(1)变式1一个长方形,如果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老师读题后并追问: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你是怎么理解的?2、师:照这样,增加的面积在哪里?先在大脑中想一想,想好了试着在图上画一画、3、师指名上台比划示意图,课件随机出现、4、长方形的长和宽都不知道,看着示意图,你会解决问题吗?(二)变式2师:同学们现在已经能够在纸上画出图形帮助思考了、其实高手画图不但能在纸上画图,还可以在脑海中画图、接下来我们一起试试在脑子中画图、(出示:有一个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1、长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头脑中画图,再列式计算,最后课件验证,板书算式、板书:40×5=200(平方米)2、宽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头脑中画图,再列式计算,最后课件验证,板书算式、板书:50×5=250(平方米)3、长和宽同时增加5米,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1)头脑中的图画好了吧?谁能很快列出算式?生:200+250=450(平方米)(2)我们在图上画一画来验证脑子里想的图,好吗?有什么不一样?发现刚才我们的计算有什么问题?到底增加了多少呢?4、长和宽同时减少5米,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米?先在脑子中画图,课间验证、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求出减少部分的面积?生1:分三部分来求、生2:分两部分来求、生3: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小长方形的面积来求、5、长增加5米,宽减少5米,面积改变吗?肯定吗?四、课堂小结师: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各种变化,我们是怎么解决的?画图有什么好处呢?在画图应该注意什么了?师:其实不单单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如果发生变化,同样可以采用画图的策略予以解决、课后同学们可以好好研究这道题“长增加5米,宽减少5米,面积改变吗?”,将研究过程和成果写成“数学日记”,与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一起分享!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二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33页-35页内容,《乘法运算定律》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6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第6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难点: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好PPT或教案内容。
2.板书:准备好板书内容。
3.教学辅助工具:计算器、教学游戏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相关知识点。
第二步: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1.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讲解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第三步:练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1.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第四步:拓展延伸1.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
2.组织小组竞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步:总结反思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性。
2.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解题技巧。
五、课堂作业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
2.鼓励学生课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1.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2.思考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调整下节课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应用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技巧和思维能力。
同时,注重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加法计算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进行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进行辅助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3.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和巩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多媒体教具,用于直观演示和讲解。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例如,计算23 + 45,引导学生发现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后,结果不变,即23 + 45 = 45 + 23。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规律。
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是指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和,等于这个数分别乘这两个加数,然后把乘得的积相加。
2.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3.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运算定律的存在。
2. 新课:讲解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练习加以巩固。
3. 巩固: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乘法运算定律2. 板书内容: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运用及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 拓展题:研究除法运算定律,类比乘法运算定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指导。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
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运算定律的概念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主要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小数和方程等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应用。
除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
2.使用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运算定律,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
2.课件和教学素材。
3.分组讨论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的运算性质,并通过实例和图示来解释和展示这些运算定律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运算定律来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例如分数的运算和方程的求解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运算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课本P19练习1至5(四)评价反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生交流后总结: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
3、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问题:(1)你知道了什么?(2)观察数据,有什么特点?(3)怎样计算比较简便?2、完成下表,并说说怎样计算比较快。
5、、本节车厢上层有104个座位,下层有78个空位,下层还有8个空位。
这节车厢有多少名乘客?、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问题:从图中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理解这些信息的?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浇树。
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1.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第1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列式计算?4×25=100 人4×25=2、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有什么发现?加法交换律:a+b=b+a乘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这个游泳池长50m。
他每次游多少米?)根据题意,请你列式解答,并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还可以怎样算?2、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1)26× 57 + 43× 26=26×(57+43)()(2)35×(100+1)=35× 100+1 ((3)125×(8× 4)=(125× 8)× 4 ()(4)64× 12=64× 10× 2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25×12、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课本5/2学校新教学楼每层有桌椅。
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双人课桌椅?5/33.每套书5本,四、课堂总结师: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师生交流后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写出你的思考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律主备人主讲人第 3 单元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课本17—18页。
教学目标1、学生在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
2、学生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学习用符号、字母等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3、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现和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一、口算训练76 - 12 = 44 - 43 = 36 - 23 = 40 - 9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题后,师:今天我们来解决:“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今天我们来学习:“加法运算律”,重点要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现和概括运算律。
三、自学探究,尝试反馈(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7-18页,思考:1、一共要购进多少棵树苗?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讨论上面的两个思考题。
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四)尝试。
1、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谁自学的效果好。
2、板演练习,请三名学习较弱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的错误并板书。
(板演题目是根据课本19页下面第1题)3、讲述。
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是否有错误,同时还要检查自己做得是否正确。
四、讨论交流总结提升(一)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误的请举手。
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里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展开讨论,重点要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发现和概括运算律。
(三)总结。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字母a、b分别表示这两个加数,这里的a和 b 可以表示任意一个加数。
我们发现的规律就可以写成a+b=b+a,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加法交换律。
这也是我们今天通过努力找到的第一个加法运算律。
五.巩固运用达标测试下面我们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达标测试题,比一比看哪位同学又对又快。
自主练习2题.教学反思:乘法运算律主备人主讲人第 3 单元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2—23页。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创设具体的情境,学生发现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进行表示,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3.通过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学生形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探索乘法结合律,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一、口算训练76 - 10 = 54 - 43 = 33 - 23 = 40 - 19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题后,师:今天我们来解决:“怎样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运算律”,重点要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三、自学探究,尝试反馈(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2-23页,思考:1、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2、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化肥?3、想一想: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能使一些运算简便吗?(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讨论上面的两个思考题。
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四)尝试。
1、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谁自学的效果好。
2、板演练习,请三名学习较弱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的错误并板书。
(板演题目是根据课本24页下面第1、2题)3、讲述。
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是否有错误,同时还要检查自己做得是否正确。
四、讨论交流总结提升(一)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误的请举手。
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里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展开讨论,重点要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三)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五.巩固运用达标测试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填上适当的数。
(32+25)×4=()×4+()×4(64+12)×3=()×()+()×()8×5+6×5=()×(+)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主备人主讲人第 3 单元第 3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课本27—28页。
教学目标1.通过有步骤的观察、猜测、比较、概括,引导学生自己建构乘法分配律的全过程。
2.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掌握其数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一、口算训练66 - 10 = 44 - 43 = 33 - 20 = 30 - 19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题后,师:今天我们来解决:“怎样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分配律”,重点要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三、自学探究,尝试反馈(一)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7-28页,思考:1、芍药和牡丹一共多少棵?2、芍药和牡丹的种植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3、想一想:运用乘法分配律能使一些运算简便吗?(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思考。
(三)讨论上面的两个思考题。
同学们看完了吗?谁来说一说……(四)尝试。
1、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谁自学的效果好。
2、板演练习,请三名学习较弱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书上。
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的错误并板书。
(板演题目是根据课本29页下面第1、2题)3、讲述。
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是否有错误,同时还要检查自己做得是否正确。
四、讨论交流总结提升(一)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误的请举手。
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
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里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
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展开讨论,重点要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推导过程。
(三)总结。
概括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 = a×c+b×c c×(a+b) = c×a+c×b 五.巩固运用达标测试根据乘法分配律改变下列式子的写法。
64×8+36×8 25×17+25×3(24+8)×1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反思:运算律回顾与整理主备人主讲人第 3 单元第 4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逐步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认真地审题,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提高选择算法的能力,能灵活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2、灵活应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1、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90×6 80×8 50×80二、自主探究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桌互相讨论。
三、尝试整理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归纳整理。
(教师巡视指导)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把重点知识板书到黑板上,其他小组同学补充修改。
对所整理的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减法的性质:a–b–c=a–(b+c)除法的性质:a÷b÷c=a÷(b×c)四、交流总结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五、综合应用怎样简便怎样计算387+98 568+103 268+45﹣68 245-97 314-107 62×59÷313874-(874+550)9000÷125 ÷8 45×12÷9136×101-136 25×125×32 329-38-62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