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教案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教案.pdf

《旅游学概论》教案.pdf

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精品课程教案《旅游学概论》责任教师:蒋述东第1页共66页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和学习与研究旅游学的方法;认识旅游的定义及基本属性;认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任务;明确学习与研究旅游学的意义。

重点:如何学习《旅游学概论》?难点: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任务一、《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一)什么是旅游学?1、学科性质旅游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陶汉军《新编旅游学概论》)多学科:一是经济学(如旅游经济学、统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二是文化学(如旅游历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等);三是管理学,如饭店餐饮及客房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

2、研究对象和任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旅游学的任务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3、研究现状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作为一门科学,旅游学是随着近代旅游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世界:二战之前,旅游发达的地区是欧洲,旅游研究的中心也在欧洲,欧洲有着良好的旅游研究传统。

二战以后,原先繁荣的欧洲成了一片废墟,北美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旅游研究的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北美地区。

◎中国:中国旅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总体情况是比较重视应用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代表著作有:1982年,邓观利等《旅游概论》;王洪滨《旅游概论》(1990年);孙文昌《旅游学导论》(1992年);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1993年)等。

其中1999年出版了两部旅游学基础理论著作比较重要,一是申保嘉、刘住主编《旅游学原理》(上海学林出版社),二是谢彦君、陈才、谢中田编著《旅游学概论》,初步构建了全面、开放的旅游学学科理论体系。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了解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课堂教学,讲解+小组讨论);2.旅游学的研究内容(课堂教学,讲解+案例分析);3.旅游学的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讲解+小组讨论);4.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讲解+学生发言)。

三、教学重点:1.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旅游学在旅游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四、教学难点:1.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如何将旅游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1.教案、PPT;2.课件、案例。

六、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呈现一幅旅游景区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旅游的思考,了解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和旅游的重要性。

2.讲解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5分钟)通过讲解旅游学在旅游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与旅游的关系,向学生介绍旅游学的定义。

然后,追溯旅游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3.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旅游学的研究内容(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旅游主题,如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通过讨论,总结出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并向全班汇报。

4.讲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通过讲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旅游学的研究。

5.展示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旅游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旅游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概括旅游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强调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旅游学有了基本的认识,理解了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了解到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旅游学概论教案共72页文档

旅游学概论教案共72页文档

三、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指凡是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 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 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旅游资源的特点: 观赏性和体验性 时限性和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 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吸引力的定向性 可创新性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基本问题
一、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 游资源和旅游设施这四个因素的基本特征 与相互之间的关联作用及其运行规律的科 学。
•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是以 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客体、媒 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 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 旅游的本质与起源 •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 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 旅游的组织结构和旅游政策法规 三、旅游学的研究框架 • 旅游活动的认知模型框架(p8) • 旅游系统的机制解释框架(p9)
第二章 旅游学的核心概念
旅游市场的特点 • 异地性 • 季节性 • 全球性 • 波动性 • 多样性 • 竞争性
六、旅游地
• 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 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是对各种不同规模 形式和特征旅游景区的统称。
• 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 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 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狭义: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提供直接服 务的行业和部门。
旅游业的构成: • 住宿接待部门 • 交通运输部门 • 旅行业务组织部门 • 餐饮服务部门 • 游览娱乐场所经营部门 • 旅游商品经营部门 • 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学概论》教案课程介绍:《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在旅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

3、熟悉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和运行机制。

4、掌握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在旅游领域的竞争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旅游学的定义和范畴 1.2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1.3 旅游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1 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研究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2.3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章旅游系统及其运行机制3.1 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 3.2 旅游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3.3 旅游系统的运行机制第四章旅游的经济影响4.1 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2 旅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4.3 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五章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5.1 旅游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5.2 旅游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5.3 旅游的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六章旅游的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6.1 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6.2 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3 旅游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旅游领域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如数据分析、调查问卷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旅游概论教案旅游者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中介体旅游业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

第一节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一、旅游的本质(一)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规定的,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旅游愉悦:1.旅游审美愉悦:是与自然的亲近,是对文化的追寻,是心灵的历险2.旅游世俗愉悦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人们乐于去旅游,因为旅游过程中充满了自然、艺术、人文的美。

人们通过美的陶冶和欣赏,丰富了精神世界,达到欢娱、自由畅快的目的,提高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修养。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追求自由、畅快的精神享受(审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生活内容。

人们常常对旅游的描述是“让心情放飞”、“回归自然”、“梦幻旅程”、“浪漫时光”等等,说明人们对旅游的向往在于心情的舒畅,精神的畅快,审美的感受——点点滴滴可追忆。

二、旅游的基本属性(一)旅游的基本消费属性旅游六要素:食、宿、行、游、购、娱,每一要素的发生,显然都是一种典型的消费行为。

旅游消费和日常消费存在差异:从时间维度上:间歇性消费/连续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井喷式消费/溪流式消费从实际效益上:重心理体验、精神欢愉/购买行为井喷:大多发生在石油天然气现场,是一种地层中流体喷出地面或流入井内其他底层的现象,用在旅游术语中,至旅游旺季的到来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旅游的消费属性是由社会的经济状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所决定的。

恩格尔系数: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的一个规律: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100%衣服、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众所周之,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中心才向用转移。

一个国家(地区)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指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

《旅游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旅游业的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1.1 旅游的定义1.2 旅游的类型1.3 旅游的特点2. 旅游活动的历史演变2.1 古代旅游2.2 中世纪旅游2.3 现代旅游3. 旅游业的组成部分3.1 旅游资源3.2 旅游设施与服务3.3 旅游市场营销4. 旅游业的相互关系4.1 旅游业与经济的关系4.2 旅游业与社会的联系4.3 旅游业与环境的影响5. 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5.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5.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的基本概念、类型、特点、历史演变、旅游业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旅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实际运作。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业的发展与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旅游概论》教材2. 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讲解3. 案例材料:收集典型的旅游案例,用于分析与讨论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旅游案例分析,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章节:旅游政策与法规1. 旅游政策的概念与作用6.1 旅游政策的定义6.2 旅游政策的作用2. 我国旅游政策体系6.3 我国旅游政策的发展历程6.4 我国现行旅游政策的主要内容3. 旅游法规及其管理6.5 旅游法规的分类6.6 旅游法规的管理范围与作用七、教学章节:旅游市场与旅游者1. 旅游市场的概念与结构7.1 旅游市场的定义7.2 旅游市场的结构2. 旅游者的行为特征7.3 旅游者的需求与动机7.4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3. 旅游市场营销策略7.5 旅游市场营销的组合策略7.6 旅游市场营销的新趋势八、教学章节: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8.1 旅游资源的定义8.2 旅游资源的分类2.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8.3 旅游资源的保护原则与措施8.4 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与问题3. 可持续旅游发展8.5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内涵8.6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挑战九、教学章节:旅游项目管理1. 旅游项目的概念与特点9.1 旅游项目的定义9.2 旅游项目的特点2. 旅游项目的策划与管理9.3 旅游项目的策划流程9.4 旅游项目的管理要点3.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9.5 旅游项目案例选取9.6 旅游项目案例分析与启示十、教学章节: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1.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0.1 旅游业发展的国际趋势10.2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2.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0.3 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0.4 旅游业的发展机遇3. 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展望10.5 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0.6 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类型难点解析:理解旅游活动的异质性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教案范文

旅游学概论教案范文

旅游学概论教案范文教案一:旅游学概论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理解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3.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

教学内容:1.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a.旅游学的定义b.旅游学的发展历程2.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a.旅游产业的定义和特点b.旅游产业的分类和发展趋势3.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a.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b.旅游学的学科框架和重要领域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旅游景点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旅游学的兴趣。

2.引入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过程。

3.探讨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让学生理解旅游产业的特点和分类。

4.分组讨论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5.介绍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6.分组进行研究方法的实践演练,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旅游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方法。

7.展示并讨论各组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

8.介绍旅游学的学科框架和重要领域,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学科结构和主要研究领域。

9.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学研究领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讨论交流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和学习。

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或电脑来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展示。

教学评价:1.讨论答辩: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答辩来评价他们对旅游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个旅游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方法。

教学延伸:1.参观旅游景点: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旅游景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

2.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旅游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旅游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了解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以及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

《旅游学概论》说课稿第一篇:《旅游学概论》说课稿《旅游学概论》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我叫肖妮,来自工商系,我今天说的是《旅游学概论》这门课程,主要从课程设置、课程资源、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评价、课程特色、课程不足及努力方向等7个方面来说这门课。

一、课程设置 1.课程概况旅游学概论是针对刚入大学校园的旅游管理专业新生而开设的,课时安排,48学时校内理论讲授,外加8学时周末认知实习课,旅游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教育部高校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专业11门必修课程之一;是国内知名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博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这是2015年硕士入学考试专业目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旅游的学科体系、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夯实基础。

2.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理解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关系;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及其发展规律;理解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的各种影响。

能力目标:能够结合旅游者需求分析旅游市场状况,能够对旅游资源进行正确的评价,能用旅游学基础知识分析某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素质目标: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旅游行业兴趣和愿景。

3.同步与后续课程《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最早开设的专业课之一,没有先修课程,同步课程有《会展概论》、《中国旅游地理》、《中外民俗》等,后续课程主要有《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

二、课程资源 1.教学课程资源教材,国内外相关的经典优秀教材主要有以下几本:国外教材:由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教授克里斯# 库伯博士chris cooper(克里斯.库珀)编写的《essentials of tourism》旅游精要是欧美国家运用最广泛最具权威性的一本教材,它从全球的视角来介绍旅游的发展实践,书中案例来自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地旅游实例的精挑细选,案例精准生动。

《旅游概论》全套教案.doc

《旅游概论》全套教案.doc

第一章旅游概述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的定义及其影响。

2.熟悉旅游的基本属性。

3.掌握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

4.学会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旅游,能够区别的看待旅游与迁徙、旅行。

二、课时分配本章共5个任务,本章安排3课时。

三、教学重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旅游的定义、基本属性、现代旅游的类型和特征等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理解旅游的影响五、知识点梳理(一)旅游的定义1.艾斯特定义克尔和普拉普夫在1942年合写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写到:“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管理的总和”。

这就是艾斯特定义。

2.世界旅游组织1995年定义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他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的活动。

3.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迁徙不是旅游;所有的旅游都属于旅行。

4,旅游与旅游业、旅游学与旅游概述由于旅游需求的扩大和社会供给条件的发展,导致了旅游业的产生。

旅游业己同石油、汽车工业一起成为国际贸易的三大支柱。

旅游学是一门以全球为整体,研究人类旅游的产生、基础、结构、性质和运行手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综合性基础理论学科。

旅游概论是旅游学的概括论述,它的理论体系和旅游学是一脉相承的。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是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加拿大学着斯蒂芬•史密斯在其著作《旅游分析手册》中对现代旅游的研究内容做了精彩的描述:(1)旅游作为一种人的经历;(2)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3)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4)对旅游的经济学研究;(5)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6)旅游作为一种行业。

(%1)旅游的本质1.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追求愉快和美好为目的的审美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因此,就构成现代旅游主要组成部分的消遣旅游而言,它在综合实践的全过程中,可体现出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本质属性。

旅游学概论实践课教学设计

旅游学概论实践课教学设计

旅游学概论实践课教学设计一、引言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介绍旅游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来说,实践课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旅游学概论实践课的教学,提供学生参与旅游行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参与旅游实践活动,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旅游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旅游学概论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表达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方法1. 工作坊式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思考、互动和合作,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

2. 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例如参观旅游景点、实习旅行社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旅游业的运作,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

3. 课堂讨论和辩论: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辩论,促进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旅游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介绍旅游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流程,包括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景点管理等,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2. 旅游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运用市场分析方法,预测和分析旅游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培养学生对市场的敏感度。

3. 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介绍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流程,引导学生学习产品设计理念和策划方法,理解产品与市场的匹配关系。

4. 旅游目的地推广和营销:讲解旅游目的地推广和营销的理论和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目的地形象塑造、市场定位和传播策略等重要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实践报告、小组作业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教案标题:旅游学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理解旅游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

3. 掌握旅游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

4. 培养学生对旅游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旅游学的定义和范畴a. 介绍旅游学的定义和范畴,包括旅游的概念、旅游业的组成部分等。

b. 分析旅游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如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2.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a. 回顾旅游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旅游学的起源、发展阶段和重要里程碑。

b. 分析旅游学发展的原因和动力,包括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3. 旅游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a. 探讨旅游学的学科特点,包括跨学科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

b. 介绍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

4. 旅游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a. 简要介绍旅游学的相关理论,如旅游动机理论、旅游目的地选择理论等。

b. 分析旅游学的实践知识,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PPT、教材和多媒体等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阐述。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旅游学的相关问题和案例分析。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旅游实践和案例,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旅游学概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阅读和写作作业,检查学生对旅游学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旅游学概论的整体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一本旅游学概论的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3. 实地考察地点:选择旅游景点或旅游企业作为实地考察的地点。

教学时长:本教案建议设置为12学时,每学时45分钟。

备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教案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旅游学概论班级 1432(酒店)教师江苏省常州航空技校2015 年 9 月江苏省技工院校教案首页课题: 1.1旅游的定义 1.2 旅游活动的构成与特点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旅游的定义2.掌握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教学重点、难点:旅游的定义授课方法:课堂讲授教学参考及教具(含电教设备)黑板布置作业: 1.简述“艾斯特“定义的内容2.简述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3.简述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一、提出问题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何要学习旅游学概论?二、导入新课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1.学生异地读书2.农民异地打工3.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4.三峡大移民5.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6.外籍教师来我校任教7.留学生到外国留学8.来到某国家担任外交人员9.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三、讲授新课第一节旅游的定义一、“旅游”一词的来源在我国,“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

”行客留连春天的美景,春景也在取悦着游人。

连个媚都是动词,这里有二者相互取悦的意思。

旅游:“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

“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tour或tourism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我国古代文献中,“旅游”的姊妹概念是“观光”,“观光”一词来源于《易经》中观卦:“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观国之风光,宜于作国王的宾客。

台湾、日本、韩国曾使用”观光“一词代表旅游,旅游管理机构被称为”观光局”二、旅游的定义(一)最全面、最具代表性:“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两位学者提出,70年代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该组织英文缩写为AIEST):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一、教学背景1.1 课程背景旅游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产业的学科,涉及到旅游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旅游、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等;•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旅游需求、旅游动机、旅游规划等;•熟悉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培养对旅游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2.1 旅游学的基本概念2.1.1 旅游的定义•旅游的概念•旅游的分类2.1.2 旅游者的特征•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和行为2.1.3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分类2.2 旅游学的基本理论2.2.1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的概念•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2.2.2 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概念•旅游动机的分类2.2.3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的步骤和方法2.3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3.1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问卷调查的步骤和技巧2.3.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意义•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2.3.3 统计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2.4 旅游学的发展趋势2.4.1 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2.4.2 旅游学的前景•旅游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三、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授课内容,辅以实例和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讨论特定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提升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并获取实际数据,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旅游学院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所属专业:旅游管理教学对象: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教学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总体教学目标:课程知识目标:掌握旅游学概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旅游学科体系的特点;知晓旅游活动发展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和相关重大事件;明白旅游的具体涵义、性质以及旅游的组成要素;明确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识别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概况和旅游企业岗位职能;了解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影响。

课程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学会如何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和归纳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有关规律。

使学生能够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培养学生从事旅游活动的基本素质与能力,为其进一步学习旅游、酒店与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课程价值目标: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积极践行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旅游事业的热爱,强化旅游职业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断努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看待旅游发展的“两面性”,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践行“旅游可持续发展观”,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学生之心。

教学总体要求:《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旅游学科前沿的理论、国际旅游组织提出的旅游道德等深入挖掘因旅游活动的展开而导致的多方面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明确旅游活动的展开与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完善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当代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使学生在学习旅游学概论的知识中深入理解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认同感、职业自豪感。

【2024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2024版】旅游学概论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数: 32(理论学时:22 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无开课部门:管理学院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学科。

它以旅游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从整理和了解旅游现象中分析并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从而发现其规律。

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历史短,我们有必要了解和吸收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学的总体认识,迅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基础知识与核心内容,从宏观上初步将旅游学各方面的知识贯通起来,会运用旅游学的知识观察和初步分析旅游活动的现象,并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工作奠定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旅游教学目的及要求:1.了解世界与中国旅游发展的概况和各时期旅游的特点,理解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2.理解战后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3.掌握旅游的定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旅游业的开端,现代世界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难点:世界与中国各时期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旅游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联系。

教学内容:1.旅游与旅游学;2.旅游活动的历史考察;3.现代旅游的特征;4.现代旅游的种类。

第二章旅游者教学目的及要求:1.熟悉旅游者的定义及旅游者产生的基本条件;2.掌握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动机形成的条件、旅游者流动规律;3、熟悉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旅游者的素质和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旅游者的定义与本质属性;2.旅游动机及动机的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旅游者的概念界定、旅游动机;难点:旅游者的动机及形成。

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定义及产生条件;2.旅游者的旅游动机;3.旅游者的流动规律;4.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5.文明旅游——旅游者的素质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题:1.1——1.5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重难点):1.了解和区分旅游的不同概念2.重点掌握旅游的基本属性和特征3.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教学思路:上课班级是06级高职新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但具有相当功底,在专业知识方面却是一无所知,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全新的学习和全新的大学生活。

针对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设计各种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并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尤其是第一章节,是这门新课的导入过程,更要结合我院特色和旅游发展现状,促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方法:1.生活体验总结法2.问答、归纳法3.对比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一、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一)旅游学研究起源于西方世界,而在我国仅有20年的历史,因此,探讨或评价旅游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必然要从国外旅游学研究历程开始。

对旅游现象的研究最早是在19世纪末重要的旅游接待地意大利开始的,1899年意大利政治统计局的鲍迪奥(L.Bodio)发表的《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及其消费的金钱》一文,是可见到的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文献。

从科学角度对旅游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是二战以后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崛起的,许多学术界人士投入对旅游现象进行考察和解释性研究活动,专门的旅游教育和研究机构开始在不少的国家出现,如AIEST(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ACIT(国际旅游学会)、PATA(太平洋地区协会)等组织成立,旅游学方面出现了较重要的论著:《旅游业一般理论》、《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旅游业基本理论》、《观光概论》、《旅游经济学》等。

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研究人员面临的课题日益复杂多样,扩大研究领域和多学科角度研究旅游现象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中国的旅游学研究历史很短,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而蹒跚起步的。

在短短的20多年中,我国的旅游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描述到诠释再到阐释的过程,逐步积累了一些学术成果。

以“旅游学”这门课程而论,在最初出版的著作中,王鸿滨、杨时进等人编写的《旅游概论》等几本教材,这本教材在框架上较多地受伯卡特与梅特利克撰写的《旅游:过去、现在与未来》(Tourism:Past,Present and Future)的影响。

这些教材在我国旅游教育领域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随后陆续出版一些旅游学著作,《旅游概论》(曾廷忠,1995;李光坚,1991)、《旅游学概论》(李天元、王连义,1991;孙文昌,1992、1998;田里,1994;徐明、谢彦君,1995;谢彦钧,1998;王鸿滨,1996;马勇,1998)、《旅游学》(邓观利,1994).伴随着旅游教育的迅速发展,旅游专业的教材建设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粗到精、从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二、教材选择的标准1.符合旅游专业培养计划的;2.能反映当代世界、中国旅游发展情况的;3.得到教育部或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可的;4.集中了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

我恩所选用的这本教材,是“十一五”规划教材,该教材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大量的图标、案例、问题等内容,较全面地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

《旅游学概论》是一本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三、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大学生活是在“别了啰嗦、别了开导、别了上进、我自由啦”的欢呼中开始的。

大学生活的来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急切地想欣赏到里面的内容。

想象中,她是多姿多彩的,却又怕自己没有出色的表现,使她变成黑色;想象中,她是幅高贵的油画,却又怕自己笨拙的笔使她变得庸俗……在大学里,你会深刻体会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含义。

大学是既充满矛盾,又充满魅力的殿堂,在这里,不管你想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一直都有无数的诱惑在等着你;如果你想去学习,那好,奖学金、英语四六级,一座座学习上的上风等着你去超越,翻完一座刚松了口气,以为小有成就,抬眼一看,更为艰难的还远远地伫立着,给勇者无限的想象与勇气;如果你认为整天读书太迂腐,那好,又无数的社会活动等着你去参与,你可以选择在学校外面打工,提前认识一下社会现实那冷峻的面孔,校园里面还有学生会,你可以竞选学生干部,或者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活动,只要是金子,你就能发光。

通过大学的学习,变得比以前更坚韧,敢于面对一切困难,自信地面向社会。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沉浸在开学后的兴奋之中,心比天高。

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科大学已过了一半。

大学三年级是“不知道自己知道”。

这是,一只脚已经迈向了社会,再往下便身处人海,再也没有了父母的庇护、师长的训导。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

酸甜苦辣皆为滋味,伊犁河信心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

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中是如此这般评价人的一生的。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这是三毛的处世哲学。

读书的时候总是嫌烦,巴不得早毕业早托生,毕业后却想再回学校窝三年。

有时候,大家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同样地过每天的日子,同样地睡觉,但最终却是异样的结局。

问题在于思考的角度不同。

努力的方向不同,付出的汗水不同。

《我的黄金时代》中回忆大学生活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大一是最无聊的时候,习惯了高中时代老师管家似的教育,到了大学里却像放羊一般。

第一节专业课就是《旅游学概论》,刚刚结束高中时的被动学习,老师教什么就去学什么,需要自己认真思考的东西并不太多。

但是大学的课程就不同了,尤其是一些理论基础课,如果补结合实际思考,很多简单的理论都理解不了,学了一半还是一塌糊涂,感觉很深奥。

这种迷惑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适应”。

上着上着,等课听得多了,慢慢熟悉之后,也就习惯了。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

在成语“点石成金”的故事中,那个书生很聪明,他知道一千一万块黄金也抵不上那个点石成金的“手指头”。

学习也要掌握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

适应大学生活,寻找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做被放的羊,做睁开了双眼的赛马,鞭策自己奋力向远方奔跑,尤其命运的女神向你暗送秋波的时候,一定要敢于大胆地去拥抱!言归正传:第一节旅游的概念迄今为止,关于旅游的定义很多(高教版9种,田里编著南开高教版8种,李天元编著南开版7种,魏向东,林业出版列出国际11种、国内7种),还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国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如美国各州之间对旅游的定义都有所不同。

人们对旅游的定义之所以会这样多,与人们对旅游的认识有关,因为旅游活动从产生以后,它的旅游实践和内容就在不断丰富变化,所以人们对旅游定义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完善。

一、旅游概念的各种提法(一)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1.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

2.截止到2002年,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旅行游览。

3.《韦伯斯特大词典》中,旅游的解释是“是一个人回到其出发地所经历的旅程;是一次出自商务、娱乐或教育的目的所作的旅行,旅行期间通常按计划的线路访问不同的地方。

”我国“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诗人沈约的《悲哉行》皆言客游感物忧思而作也。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典籍中最早见到的,比西方早了1300多年。

(二)旅游学者对旅游的定义1.“艾斯特”(IASE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活动。

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于1942年在他们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被“旅游科学家联合会”所采用。

此定义是众多定义中最符合科学规范,也是比较完整的一个。

2.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肯特·格伯特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旅游是由旅游、旅游企业、东道主政府和东道主地区及东道主地区的居民在吸引和接待旅游者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

(三)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出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二、以往定义达到的共识1.旅游活动的异地性2.旅游活动的暂时性3.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4.旅游活动的综合性三、旅游的定义对旅游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理论性的定义(或概念行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

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它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是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给予旅游的定义应能在本质、属性和特征三个层面上给出旅游的规定性,我们借鉴谢彦君教授的观点: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第2版代表作)概念性定义另,李天元《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的技术性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出于和平目的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地定居和就业。

谢彦君的定义强调了四点:1.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需求审美和愉悦体验;(本质属性)2.旅游是一种个人的行为;3.旅游是一种经历,一种活动,具有社会性、休闲性和消费性;4.旅游最突出的外部特征:异地性(离开惯常生活环境)和暂时性(旅行的时间是有限的)。

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学生异地读书、农民异地打工、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三峡大移民、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留学生到外国留学、来到某国担任外交人员、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和基本属性一、旅游的本质(一)旅游的本质是由旅游的目的规定的,旅游的本质在于追求愉悦。

旅游愉悦:1.旅游审美愉悦:是与自然的亲近,是对文化的追寻,是心灵的历险2.旅游世俗愉悦秀美的自然风光——自然美、艺术美浓郁的民族风情——生活美人们乐于去旅游,因为旅游过程中充满了自然、艺术、人文的美。

人们通过美的陶冶和欣赏,丰富了精神世界,达到欢娱、自由畅快的目的,提高生活的质量和自身的修养。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追求自由、畅快的精神享受(审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们生活中的基本生活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