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旅游学概论教案-9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了解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3.了解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课堂教学,讲解+小组讨论);2.旅游学的研究内容(课堂教学,讲解+案例分析);3.旅游学的研究方法(课堂教学,讲解+小组讨论);4.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讲解+学生发言)。
三、教学重点:1.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旅游学在旅游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四、教学难点:1.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如何将旅游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准备:1.教案、PPT;2.课件、案例。
六、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呈现一幅旅游景区的照片,引发学生对旅游的思考,了解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和旅游的重要性。
2.讲解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5分钟)通过讲解旅游学在旅游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其与旅游的关系,向学生介绍旅游学的定义。
然后,追溯旅游学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3.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旅游学的研究内容(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旅游主题,如历史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通过讨论,总结出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并向全班汇报。
4.讲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0分钟)通过讲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如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进行旅游学的研究。
5.展示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旅游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旅游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6.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概括旅游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强调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旅游学有了基本的认识,理解了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并了解到旅游学对旅游实践的指导作用。
旅游学概论教案共72页文档
三、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客体
指凡是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 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 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 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旅游资源的特点: 观赏性和体验性 时限性和区域性 多样性和综合性 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 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吸引力的定向性 可创新性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旅游学基本问题
一、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 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 游资源和旅游设施这四个因素的基本特征 与相互之间的关联作用及其运行规律的科 学。
• 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是以 研究旅游的三要素(旅游主体、客体、媒 体)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 和旅游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 旅游的本质与起源 • 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 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 • 旅游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 旅游的组织结构和旅游政策法规 三、旅游学的研究框架 • 旅游活动的认知模型框架(p8) • 旅游系统的机制解释框架(p9)
第二章 旅游学的核心概念
旅游市场的特点 • 异地性 • 季节性 • 全球性 • 波动性 • 多样性 • 竞争性
六、旅游地
• 以旅游及其相关活动为主要功能或主要功 能之一的空间或地域,是对各种不同规模 形式和特征旅游景区的统称。
• 具有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功 能,具备相应旅游服务设施并提供相应旅 游服务的独立管理区。
狭义:为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提供直接服 务的行业和部门。
旅游业的构成: • 住宿接待部门 • 交通运输部门 • 旅行业务组织部门 • 餐饮服务部门 • 游览娱乐场所经营部门 • 旅游商品经营部门 • 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学概论》教案课程介绍:《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学生在旅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
2、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能。
3、熟悉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功能和运行机制。
4、掌握旅游对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5、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在旅游领域的竞争力。
课程内容:第一章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1 旅游学的定义和范畴 1.2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1.3 旅游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内容第二章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1 旅游研究的理论基础 2.2 研究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2.3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三章旅游系统及其运行机制3.1 旅游系统的构成要素 3.2 旅游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3.3 旅游系统的运行机制第四章旅游的经济影响4.1 旅游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4.2 旅游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4.3 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五章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5.1 旅游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5.2 旅游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5.3 旅游的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六章旅游的环境影响及应对策略6.1 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6.2 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3 旅游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知识体系。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旅游领域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增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如数据分析、调查问卷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旅游学概论》教学案.pdf
重庆教育学院旅游系精品课程教案《旅游学概论》责任教师:蒋述东第 1 页共 66 页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和学习与研究旅游学的方法;认识旅游的定义及基本属性;认识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任务;明确学习与研究旅游学的意义。
重点:如何学习《旅游学概论》?难点: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任务一、《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一)什么是旅游学?1、学科性质旅游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的综合性学科。
(陶汉军《新编旅游学概论》)多学科:一是经济学(如旅游经济学、统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二是文化学(如旅游历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等);三是管理学,如饭店餐饮及客房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
2、研究对象和任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
旅游学的任务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年 4 月第 1 版)3、研究现状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作为一门科学,旅游学是随着近代旅游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世界:二战之前,旅游发达的地区是欧洲,旅游研究的中心也在欧洲,欧洲有着良好的旅游研究传统。
二战以后,原先繁荣的欧洲成了一片废墟,北美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旅游研究的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北美地区。
◎中国:中国旅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总体情况是比较重视应用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代表著作有:1982 年,邓观利等《旅游概论》;王洪滨《旅游概论》(1990 年);孙文昌《旅游学导论》(1992 年);李天元、王连义《旅游学概论》(1993 年)等。
其中 1999 年出版了两部旅游学基础理论著作比较重要,一是申保嘉、刘住主编《旅游学原理》(上海学林出版社),二是谢彦君、陈才、谢中田编著《旅游学概论》,初步构建了全面、开放的旅游学学科理论体系。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旅游概论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旅游概论教案旅游者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旅游活动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中介体旅游业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2024版】旅游学概论课件:第九章-旅游发展的模式和战略
2、战略重点
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的重中之 重,就是大力培育国内旅游市场,积极发 展国内旅游。
为了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已 经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促进措施:
(1)突出加强国内旅游的产品体系建设。 (2)继续加强国内旅游的市场体系建设。 (3)大力加强国内旅游的经营体系建设。 (4)进一步加强国内旅游的管理体系的建 设。
二、资源永续利用
资源永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 旅游发展所需要的资源看,主要包括两大 类,一类是通常所说的旅游资源,即可以 形成旅游吸引物的资源;一类是发展中所 需的各类经济资源,主要是旅游设施和经 营中的所需资源。
三、经济效益、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①增进人们对旅游所产生环境影响 与经济影响的理解,加强人们的生 态意识,推行绿色经营,开发和推 广绿色旅游产品。
第二节 旅游发展战略
◎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指满足当代人旅游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 代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
◎旅游发展的跳跃式非均衡战略:
跳跃式发展:
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历史阶段上的超越性, 在较短的时间内走完常规发展历程,这是 在时间意义上的发展;
非均衡发展: 是指旅游业发展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均匀状 态,使旅游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地位与 作用不同,这是在空间意义上的发展。
旅游业创汇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原因3:加快发展国民经济的需要。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特点。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 济的全面发展。
二、从国内与国际旅游发展次序看旅游发展模式
(一)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模式
1、国内旅游向国际旅游延伸方式:
先发展国内旅游,以国内旅游发展为基础向出国
旅游、国际接待旅游延伸的方式。(常规型发展)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第九章 生态旅游-精选文档
旅游学概论
第二节 生态旅游的特性及类型
一、生态旅游的特性
(一)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人(包括游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生态旅游的目标 更好地保护和建设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生态旅游的活动场所 包括部分人化自然(如人工林地),以及自然环境中的一些乡村社区。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性
(一)并非所有的自然旅游资源,如森林、草地、湿地和海滨等都是生态 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资源不是旅游资源单体,而是旅游资源的集合体 (三)生态旅游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不宜过多地人为加工
•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国内外实践
• 实训项目
• 思考题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生态旅游的产生
一、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人类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导致各种污染日益严重,人类的居住环境日益恶化, 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而且在不断发展并日益深入人 心。全球绿色浪潮的兴起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生态旅游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它实际上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 形式之一。
5、生态探险旅游资源
6、绿洲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学概论
第三节 生态旅游的国内外实践
一、生态旅游实践的主要地域和内容
• 主要地域: 非洲是世界生态旅游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野生动物资源为世人瞩目,尤 其是南部非洲成为当今国际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肯 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博茨瓦纳、加纳等国。 美洲生态旅游较发达的地区是亚马孙河流域,代表国家有哥斯达黎加、 洪都拉斯、阿根廷、巴西、秘鲁、智利、美国、加拿大等。 亚洲最早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地区出现在印度、尼泊尔和印度尼西亚以 及马来西亚等地。
第九章 生态旅游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第一章绪论课题:1.1——1.5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重难点):1.了解和区分旅游的不同概念2.重点掌握旅游的基本属性和特征3.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教学思路:上课班级是06级高职新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但具有相当功底,在专业知识方面却是一无所知,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全新的学习和全新的大学生活。
针对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设计各种有学生参与的教学形式,并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尤其是第一章节,是这门新课的导入过程,更要结合我院特色和旅游发展现状,促发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思考和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教学方法:1.生活体验总结法2.问答、归纳法3.对比教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一、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一)旅游学研究起源于西方世界,而在我国仅有20年的历史,因此,探讨或评价旅游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必然要从国外旅游学研究历程开始。
对旅游现象的研究最早是在19世纪末重要的旅游接待地意大利开始的,1899年意大利政治统计局的鲍迪奥(L.Bodio)发表的《在意大利的外国人的移动及其消费的金钱》一文,是可见到的最早从学术角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文献。
从科学角度对旅游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是二战以后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崛起的,许多学术界人士投入对旅游现象进行考察和解释性研究活动,专门的旅游教育和研究机构开始在不少的国家出现,如AIEST(国际旅游科学专家协会)、ACIT(国际旅游学会)、PATA(太平洋地区协会)等组织成立,旅游学方面出现了较重要的论著:《旅游业一般理论》、《旅游及旅游收入的经济理论》、《旅游业基本理论》、《观光概论》、《旅游经济学》等。
随着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研究人员面临的课题日益复杂多样,扩大研究领域和多学科角度研究旅游现象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中国的旅游学研究历史很短,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步伐而蹒跚起步的。
在短短的20多年中,我国的旅游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描述到诠释再到阐释的过程,逐步积累了一些学术成果。
旅游学概论教案范文
旅游学概论教案范文教案一:旅游学概论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2.理解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3.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
教学内容:1.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a.旅游学的定义b.旅游学的发展历程2.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a.旅游产业的定义和特点b.旅游产业的分类和发展趋势3.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a.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b.旅游学的学科框架和重要领域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旅游景点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旅游学的兴趣。
2.引入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定义和发展过程。
3.探讨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让学生理解旅游产业的特点和分类。
4.分组讨论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5.介绍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6.分组进行研究方法的实践演练,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旅游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方法。
7.展示并讨论各组的研究方法,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
8.介绍旅游学的学科框架和重要领域,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学科结构和主要研究领域。
9.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学研究领域,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讨论交流法:通过分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积极参与,相互交流和学习。
教学手段:1.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或电脑来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展示。
教学评价:1.讨论答辩:通过学生的讨论和答辩来评价他们对旅游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小组作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选择一个旅游相关的主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研究方法。
教学延伸:1.参观旅游景点: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旅游景点,让他们亲身感受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
2.邀请专家讲座:邀请旅游学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当前旅游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旅游学的概念和发展历史,了解旅游产业的多元性和全球性以及掌握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架构。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掌握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熟悉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旅游素养。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旅游学概论1.旅游学的定义和特点;2.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旅游业的定义和分类;2.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影响。
第三章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1.旅游市场的概念和特点;2.旅游市场的组成和分析;3.旅游产品的概念和分类;4.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第四章旅游管理与服务1.旅游管理的概念和特点;2.旅游管理的组织和职能;3.旅游服务的概念和特点;4.旅游服务的质量和评价。
第五章旅游文化与旅游素养1.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旅游文化的内涵和外延;3.旅游素养的概念和要求;4.旅游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中考试占60%,作业占40%。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作业包括课堂讨论、实践报告、论文等。
六、参考书目1.《旅游学概论》(第二版),李晓红,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年;2.《旅游管理学》(第三版),李宝玲,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年;3.《旅游市场营销》(第四版),李娟,中国旅游出版社,2017年;4.《旅游服务管理》(第五版),李明,中国旅游出版社,2018年;5.《旅游文化与旅游素养》(第六版),李丽,中国旅游出版社,2019年。
七、教学进度安排章节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第一章旅游学概论2学时第二章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4学时第三章旅游市场与旅游产品6学时第四章旅游管理与服务6学时第五章旅游文化与旅游素养4学时八、教学反馈与改进本课程结束后,将对学生进行教学反馈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教学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旅游概论》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旅游概论》是一门研究旅游及旅游业发展历史和运动规律的学科。
经过多年发展,该学科已成为与历史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法学、环境保护学、心理学等学科发生交叉又有自身独立体系的学科。
是一门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始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旅游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明确旅游的本质和社会性质以及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旅游发展的现实状况,分析旅游的作用与影响,旅游发展的模式和趋势。
二、教材分析《旅游概论》作为旅游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系统介绍、讨论了构成旅游活动的各种要素的概念;二是将各种旅游要素分别进行探讨,进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类型、特点、功能等。
本课程力求在总体上囊括构成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旅游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旅游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提高旅游管理、决策水平,同时提高学生在旅游方面的素养。
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按“了解、理解、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一章:概述1、旅游的特征2、旅游活动的类型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的旅游特征第三章:旅游活动的构成1、掌握旅游者的基本概况2、旅游资源的分类第四章:旅游经营行业1、旅行社2、旅游饭店3、旅游交通4、旅游会展第五章:旅游市场第六章:旅游业的影响四、学生情况分析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成绩不够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多数对学习信心不足,平时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又不太端正。
上了职高以后,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和发展前景不太了解,导致出现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的逐步缺失,从而对学习活动兴趣淡漠,这种“学习冷漠症”,使得学生对一切的学习活动甚至包括专业技能的学习都表现出无动于衷,得过且过的态度。
旅游学概论教学教案
3、审美意识的起源 人类审美意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人们感知客观 事物和客观对象中美的成分,是因为这些事物、对象 中包含着与人的社会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的某种联系 和关系,具有某种价值和意义。
这使得感知主体在对象上可以直观自己本身,从 而感到愉快和喜悦,即获得审美感受。
因此,审美意识就常常与生理欲念满足后的快感交 织在一起,缺乏独立的社会意义,从而也极难辨识。
第三节 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1、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
作为一个学科还不成熟: 1)没有形成独特的语言系统(独有的概念); 2)缺乏特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 3)学科标准不完备; 4)在研究过程没有公认的规则。 作为一门跨学科,旅游学需要学科间的协作,强调 在解决问题时的各学科的相互补充作用。
2、旅游学的学科体系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活动(旅游产业活动和旅游者 的活动)的,它是旅游专业最基础性学科,并统率着 众多的分支学科。 在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包含着所有不同但相互关联的 三大模块: 1)研究旅游者活动模块; 2)研究旅游产业活动模块; 3)研究旅游者需求与旅游产业供给二者之间 关系 的模块。
——关于旅游本义的思考—— 从海洋看人类旅游,浙江海 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6
关于旅游的最初形态
(1)人类行迹开始说和迁徙说; (2)原始探险说(章必功);
(3)贸易商旅说(罗伯特•麦金托什);
(4)祭祀说和游览标志说(谢彦君); (5)消遣观光度假说(李天元); (6)旅游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申葆嘉)
目前,我们很多分支学科是其他平行学科的 简单移植,根源在于没有将对旅游的本质和特 征性的认识融会到这些学科当中去。因此,我 们只能在一个高度整合的框架下才能认识旅游 的全貌。图表2-3(P56)是描述这一观点的 示意图。在图中,由上至下各层级之间具有规 定或统辖关系,而由下至上则具有解释关系。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教案:旅游学概论教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旅游学的起源、发展、理论框架和研究内容,以及旅游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教学内容1.旅游学的起源和发展a.旅游学的定义和意义b.旅游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c.旅游学的学科交叉性质2.旅游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a.旅游需求与满足理论b.旅游心理学和旅游行为理论c.旅游发展阶段理论d.旅游规划和管理理论e.旅游宣传和营销理论f.旅游经济学和旅游资源管理理论3.旅游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a.全球旅游业的发展情况b.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c.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d.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旅游学概论的知识点,向学生传授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旅游学的定义、意义以及旅游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3.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案例,讨论旅游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旅游学的起源和发展1.导入(10分钟)a.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旅游学的定义和意义。
b.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激发学生对旅游学的兴趣。
2.讲授(30分钟)a.讲解旅游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从古代的宗教旅游到现代的休闲旅游。
b.介绍旅游学的学科交叉性质:旅游学与地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的关系。
3.讨论(20分钟)a.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旅游学的定义和意义,并展示讨论结果。
b.教师点评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出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旅游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1.导入(10分钟)a.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复习和巩固上课内容。
b.引入新内容:介绍旅游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2.讲授(30分钟)a.介绍旅游需求与满足理论:包括旅游动机、旅游意愿和旅游满意度等概念。
b.介绍旅游心理学和旅游行为理论:包括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等。
旅游学概论教案
旅游学概论教案一、教学背景1.1 课程背景旅游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现象和旅游产业的学科,涉及到旅游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对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旅游、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等;•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旅游需求、旅游动机、旅游规划等;•熟悉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分析等;•培养对旅游发展趋势的敏感性,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所了解。
二、教学内容2.1 旅游学的基本概念2.1.1 旅游的定义•旅游的概念•旅游的分类2.1.2 旅游者的特征•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和行为2.1.3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的特征•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分类2.2 旅游学的基本理论2.2.1 旅游需求•旅游需求的概念•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2.2.2 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概念•旅游动机的分类2.2.3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的概念•旅游规划的步骤和方法2.3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2.3.1 问卷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问卷调查的步骤和技巧2.3.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的目的和意义•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2.3.3 统计分析•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软件的应用2.4 旅游学的发展趋势2.4.1 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2.4.2 旅游学的前景•旅游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旅游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三、教学方法•授课讲解:通过PPT展示和讲解授课内容,辅以实例和案例分析,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讨论特定问题,并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提升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并获取实际数据,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
旅游学概论教案第九章旅游影响
第九章旅游影响
学时
3
教学目标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影响的一般途径,掌握扩大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的原则方法,
和
重点
扩大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的原则和方法。
难点
扩大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的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手段主要包括教具、多媒体教室等。
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
废气
废物
废水
噪声
目的地
旅游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二)
历史古迹
自然环境
生态系统长期大量接待来访者会对旅游资源造成破坏及损害旅游业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三)开发 经营中的不当行为破坏了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开发中的“破坏性建设”超负荷接待对环境产生不利 影响
主要教学 内容及过
程
【旧课复习】
旅游文化的三大主干
【导入新课】你认为旅游对经济、文化、环境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教学过程】
第一节旅游的经济影响
一、旅游目的地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旅游创汇优势旅游出口的换汇成本低于外贸商品的换汇成本旅游出口免受尖税壁垒影响
旅游出口可以产生服务换汇效应旅游出口是“就地岀口、即时结算”国际收支一一是指一个国家或 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为期)同其他国家或地区发生经济往来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积极影响(二)
・・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平衡地区经济发展
客源地
目的地
旅游者
财富
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对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三)
--促进货币回笼物化劳动,又 能满足人们日常增长的需要,收到回笼货币的良好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任课教师雷艳职称___助教____ 备课日期2012-11-25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选用教材《旅游学概论》
本次授课的章节课题__第九章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型理论讲解、讨论思考授课时数 2
本次授课的目的及要求
了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了解目前旅游可持续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了解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本次授课的重点、难点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授课教具及参考书
教具:多媒体;参考书: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张培《旅游学》、张树夫《旅游市场销售》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视频举例演示、提问讨论、分析案例等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思考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次授课小结与改进措施
通过图解举例和视频演示,提出问题和分组讨论,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和掌握概念性的知识,并且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教学内容书写在本页后面
第一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一、可持续发展的背景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2年联合国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的发表
•《21世纪议程》的发表
二、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满足当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的各种需要的同时,保护和增进未来发展机会,其实质是要求旅游与自然、社会、文化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以协调和平衡彼此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的统一。
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一)可持续发展首先强调发展
•应该强调“发展”,而不是强调“可持续”
•“绿色运动”、“绿色饭店”、“绿色旅游”
(二)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类的经济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忽视人口增长,忽视环境的破坏
•人类环境与自然要达到协调状态
四、目前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五、实现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第二节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旅游将成为二门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据统计,每年参与旅游活动的人数已经达到40亿人次
•2008年国内旅游人数则突破10亿人次大关
•2010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升至1.24亿人次
•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高达13.9亿人次(超过我国人口数量)
二、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不断提高
•1998年旅游业被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0年我国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达1226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
•专家估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占GDP的8%左右
三、旅游业经营将实现集团化、网络化和国际化
✓“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在旅游企业中的越来越广泛应用
✓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领头羊
四、旅游服务将走向个性化
✓为客人提高个性化的服务
✓高级酒店的“金钥匙”
五、旅游的方式将从团体转向散客
•团体“统一化”
•散客根据个人爱好随意搭配和选择
六、传统的观光旅游将让位于度假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