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1956-1976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合

中国现代史通史整合

2.外交事业的新突破:
3.“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经济上:
1.伟大的转折:
经济体制改革:
思想上:
1.
2.
3.科技、文化和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继续贯彻“双百”方针;“银河-Ⅰ”型和“银河-Ⅲ”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9年第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等;
阶段特征:从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纠正“左”倾错误,从中国国情出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并发展、完善。
政治上:
民主与法制建设:
重要史实: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
阶段特征:1956——1976年的基本特征是“探索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由“左倾”思想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总之,这一时期成就与挫折并存。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政治上:
经济上: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1956-1976)
1、思想:
2.文化:
3.极“左”思潮泛滥。“
4、科技: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6年后)

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

高考历史 重要复习资料总结 1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

2013高考历史重要复习资料总结:1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一、阶段特征:本单元讲述了1956年到1976年的历史。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进行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分为两个阶段,即1956至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时期,其中既有成功的探索,更有失误的做法;1966年至1976年是全局性的错误,即文革的十年内乱时期。

(1)经济上——特征是经济建设曲折起伏:①正确方针难以持久:包括八大的综合平衡方针,60年的八字方针,七千大会方针和文革中周恩来的调整,邓小平的整顿;②错误做法影响恶劣:包括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革中经济工作的瘫痪;③经济局面受政治局面干扰而起伏,特别是文革中更偏离了经济建设中心;④经济建设仍取得一定成就:参考书本110-111和120页的具体史实(必须背诵。

)(2)政治上——特征是左倾错误不断升级:①正确的探索未坚持:中共八大科学分析了主要矛盾;整风运动中途而废。

②阶级斗争不断升级:反右派扩大化修改主矛结论,到庐山会议引入党内,文革则发展为阶级斗争为纲,全面夺权的大动乱。

③对左的抵制:党和群众对左的错误作了一些抵制和抗争(如?),最终结束了左倾错误。

(3)外交上——从困难到突破:①60年代,国际形势紧张,中美敌对,中苏破裂,外交处于困难局面,但和第三世界关系有所发展;②70年代突破:中美缓和建交,中日建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4)近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曲折阶段:①经济上:一方面取得一些重大成就,特别是能源交通重工业,但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农业更为停滞;②政治上:左倾错误影响,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二、曲折探索十年成功的探索和失误的探索各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经验和教训。

(1)成功的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主要矛盾和经济建设方针的决议;毛泽东关于争取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和整风运动;1960年中央对农村的八字调整方针;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对左的纠正。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共同点: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即中共始终处于领 导核心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由定期选举产生 间接民主,即代议制民主。
经济上: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读本P64)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化三改造) (一五计划特点、三大改造的内容、实质、创举、意义) 外交上: (读本P63-64) 国际背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个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内容意义) 日内瓦会议1954年 万隆会议1955年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1956-1976年)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1976年以后)
第一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
【阶段特征】 过渡时期即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⑴新中国成立后,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制 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949年——1956年 过渡时期
1956年——1966年 十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66年——1976年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76年——1978年 徘徊时期
1978年——至现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内容总论】
以现代化为主题,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分为三阶段: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
人民民主
民主集中制 政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
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制度 议会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 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 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人民 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 资产阶级专政 按三权分立的原则 资产阶级 采取两党或多党 轮流执政制度

高中现代史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高中现代史表—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
2.中美关系正常化:⑴原因:①美国方面:由于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使之不得不重新考虑改善对华关系。②中国方面:面临新的战略抉择。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形成严重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既可应付苏联威胁,又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有利。改善中美两国关系成为双方的共同战略要求。③乒乓外交:1971年中美开展“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它成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良好契机。⑵经过:①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②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威胁。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实质上承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影响:《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元旦,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从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⑶影响: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直接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终于打破了从50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开我国外交的新局面,这对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中日邦交正常化。⑴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日本许多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的推动。(2)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日本断绝与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⑶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维护亚洲与世美关系敌对紧张: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阴谋,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发动侵越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中国现代史第二单元 曲折探索的二十年

中国现代史第二单元  曲折探索的二十年

例5:(2016·江苏单科·12)对于即将参加
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 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
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例6:(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 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
【主题深化】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
例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 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例3:(2011·海南单科·25)《剑桥中华人民 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 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
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
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 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 西方·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 破·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 成·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 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1689— 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 编》,2011年版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史的发展历程
1、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12月)——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政治:完成土地改革运动,和平解放西藏。

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完成“一五”计划,初步奠定工业化基础。

外交: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其中“一边倒”方针对促进经济恢复。

2、曲折发展时期(1956~1966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经济: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

外交:反对来自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外交关系。

3、十年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的严重错误
政治:中央领导人错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认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敌我阶级矛盾,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

经济:工农业生产秩序遭到破坏。

外交: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政治:制定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重建并获得发展。

经济:对内改革,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

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理论上,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当代史

中国当代史

中国当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时期:1.过渡时期:1949年建国——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前3.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4.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1976年文革结束——今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9月,我国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1年,阿沛阿旺·晋美率西藏代表团进京,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统一。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过“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年表及大事件1949-1956年政治:1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1953)3镇压反革命运动4“三反”“五反”运动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5土地改革1953年,中共提出“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3-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4年秋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电影《早春二月》;1956-1966年政治:1.中共八大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经济:1“大跃进” (一次错误)2人民公社(一次错误)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提出国民经济八字方针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领导人自我批评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一次严重错误)导火线:1965年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全面发动:1966夏,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发表两个文件全国动乱:以1967年初的上海“一月夺权”为开端;二月抗争(又被反革命集团称为二月逆流)坚决反对这种行为调整整顿: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进行调整、整顿走向结束:四五运动奠定群众基础: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粉碎“四人帮” 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1977-1978年徘徊中前进的两年”徘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今1978年底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史的伟大转折1980年,平反冤假错案,为党史最大冤案(刘少奇)平反;为影响最大、涉及人数最多的”右派”平反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革.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阐述这一构想的《政府工作报告》.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87年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1980年后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由于台湾岛内分裂倾向发展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严重阻碍了和平统一的进程文化体育事业也在逐步发展许海峰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科技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现代史综述综述(1949年10月—今)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历史,故又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此期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至今)两大历史时期。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精品

最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精品

单元总复习与小专题梳理《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六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阶段特征从1956年到1976年是中国共产党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艰苦探索的时期,这一时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9月到1957年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经济上“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政治上党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此开展了整风运动,但由于在反右派斗争中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

从而修改了“八大”的正确论断。

第二阶段(1958年初到1960年秋):经济上党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政治上1959年又发动了“反右倾”斗争,从而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许多“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下去,导致了三年严重困难的局面。

第三阶段(1960年冬到1966年春天):经济上党中央制定“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上召开七千人大会.为在“反右倾”运动中被错判的大多数人平反,但在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终于导致“文革”的发生。

第四阶段(1966年5 月到1976年10月):是“文革”十年时期。

“文革”的发动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革”时期,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而且党和人民最终战胜了两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

二、重要历史概念(一)、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中共八大比较1.会议召开的时机方面。

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

七大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

2.中心内容方面。

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

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即光明的前途与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黑暗前途;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56-1976年间的探索

1956-1976年间的探索

1956-1976期间中国探索社会主义过程的曲折从1956年到1976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也遭受了重大的挫折。

所有这一切,都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探索的良好开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1956年上半年提出的。

其主要标志,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毛泽东在讲话中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上半年提出这一任务,不是偶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接近完成,中国社会即将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向党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

1、作出了工作重点转移的战略决策2、制定了综合平衡、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3、开始改革过于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4、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5、提出了繁荣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上述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对基本照搬过来的苏联模式的弊端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

另外,党的领导层的民主生活比较正常,也是这一时期的探索能够取得积极成果的重要条件二、探索过程中的严重失误遗憾的是,八大前后提出的一些正确思想和方针政策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从1957年夏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到1960年底“大跃进”运动结束,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1、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

1957年春天发动的整风运动,是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尝试。

中国现代史1956--1976演示文稿

中国现代史1956--1976演示文稿

重申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健全国家法制,发扬党内民主, 反对个人崇拜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千斤重的大南瓜
“大跃进”时的宣传漫画
共产风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 2、“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3、“八字”方针(1960年) ★调整什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效: 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1840
1949 1956
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第三阶段:“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时间
52年 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
正确探索:
1、1956年,《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3、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开始国民经 济 调整
成就:
失误:
1、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2、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
教训:
1、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 面追求高速度。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956—1976考试说明

(1)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 坏 (2)“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对 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 (3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1956——1976政治经济(学生版)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1956——1976政治经济(学生版)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956——1976(政治和经济)【考点展示】※1、政治:中共八大政治主张、“左”倾错误影响、教训。

知识框架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民主政治建设(一)发展:1、《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4)(1)背景:①三大改造完成,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②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2)意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2、中共八大:(1956.9)(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2)内容:①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的变化;②“八大”强调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民族团结多党合作健全法制发展民主)(3)意义: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但其确定的路线并未得到贯彻。

3、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1957.2)(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①人物:毛泽东②内容:科学的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作社会主义时期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③意义: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健康、顺利发展指明了方向,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成果。

【例题1】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整风运动的开始C.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D.中共“八大”召开【例题2】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A.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正确处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D.提出了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例题3】毛泽东同志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

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全面发动(二)曲折:1、文化大革命(1966——1976)(1)原因根本原因: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_0

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_0

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中国现代史怎么划分(1)中国现代史的划分中国现代史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56年过渡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1976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两大历史阶段.也可以按照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三大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年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现代史的概括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中国近代史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2020届高三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 (1956-1976) 22ppt

2020届高三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 中国现代史部分 (1956-1976)  22ppt
设方针。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把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一、政治
(二)严重失误(教训)
1、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 2、“反右倾”斗争
中国现代史 第三阶段
1966-1976
文革时期
一、政治
(一)曲折: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 “左”倾错误指导, (2)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 辟的危险。 (3)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表现: (1)肆意践踏人权 (2)从中央到地方出现夺权现象,武斗频发,社会秩序紊乱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民主党派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 坏 (4)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实现了政社合一;权力过 分集中,脱离当时生产力 水平和群众觉悟程度;挫 伤农民的积极性,破坏了 农村生产力,使农村经济 陷入混乱状态和长期停滞
二、经济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60年代初)
1、背景: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
严重困难。 2、时间:1961-1965年 3、内容: (1)纠正农村的“左倾”错误——“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2)综合平衡; (3)加强农业,以农业为基础 4、特点: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5、结果: (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大跃 进期 间的 粮食 “放 卫星” 宣传 画
[联系比较]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
原因 片面追求经济建 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

高中历史: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高中历史: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高中历史: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核心问题
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失误的原因
①历史传统的影响。

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们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②急于求成心理。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③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

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④国际环境的影响。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3)经验教训
①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照搬别国模式。

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处理好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的关系,反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不可以超越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必须认清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第1 页共1 页。

1956到1976年中国历史作文

1956到1976年中国历史作文

1956到1976年中国历史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956到1976年中国的历史变革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1956到1976年这二十年间,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期。

《中国近代现代史》单元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复习指导

《中国近代现代史》单元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复习指导

单元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复习指导知识体系构建一、重点理解的内容1.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1956年至197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召开“八大”;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并制定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从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和社会主义建设重点等方面,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对“左”倾错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正。

取得以上成就的原因主要是:破除了对苏联经验的迷信;八大正确方针的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整风运动,积极听取党内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国民经济。

党和人民在“文革”中抵制“左”倾错误。

2.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

1957—1976年间,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斗争的估计过于严重。

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到反右倾斗争,再到文化大革命,逐渐形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

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就否定了客观经济规律,“大跃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生产力实际,无端变更生产关系;到“文革”中更是以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

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可分客观主观两个方面。

客观原因:从认识论上来说,人们对错综复杂事物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及中国革命、建设的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革命和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国际背景。

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国际曾在中国推行过“左”倾路线,苏联的集权政治和大国沙文主义也对中国产生过消极影响。

主观原因:我们有时候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形势的认识和分析发生了偏差,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中国现代史1956--1976演示文稿

中国现代史1956--1976演示文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
原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济比例严重失调 原因: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高 越能促进生产发展
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一大二公”
危害:严重损害人民利益,影响了生 产积极性
第二阶段: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
a19729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4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7月1978年底又有28国与中国建交5毛泽东对三个世界的划分70年代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3中日关系的正常化4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1956—1976考试说明
正确探索:
1、1956年,《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3、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开始国民经 济 调整
成就:
失误:
1、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2、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
教训:
1、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2、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 面追求高速度。 3、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美国 ② 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在加上美国陷入
侵越战争的泥潭,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 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① 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 ② 牵制和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 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重申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关系,健全国家法制,发扬党内民主, 反对个人崇拜

中国现代史1956-1976

中国现代史1956-1976
1973袁隆平:南优2号(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文革对文艺、科学领域造成巨大破坏和损失。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
三、对外:取得重大突破,巨大成就。
四、思想文化【知识框架】
政治
经济
外交
思想文化
1956

1976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和损失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外交政策:
70年代:“一条线”|(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一大片”(发展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思想:《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文艺:“双百”方针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技:原子弹爆炸成功;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第二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发展(1956——1976)
【涉及教材】
必修一4②,5②;
必修二3②、4①②③
必修三4②
选修四毛泽东
【阶段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也造成严重失误。成就与失误并存,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基本线索】
一、政治:受“左倾”思潮的影响,民主法制建设遭受严重破坏。
二、经济:1、取得重大成就,也造成严重失误。

1956年到1976年我国取得的成就

1956年到1976年我国取得的成就

1956年到1976年我国取得的成就1956年到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内,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大革命。

这场运动的目的是要推翻旧的文化和思想,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

虽然这场运动带来了许多破坏和混乱,但它也促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956年,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目的是要发展中国的工业和农业。

在这个计划的带领下,中国的工业和农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工业方面,中国的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科技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958年,中国开始实行大跃进运动,这个运动的目的是要推动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在这个运动的带领下,中国的科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1964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化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966年,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的目的是要推翻旧的文化和思想,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

在这个运动的带领下,中国的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1964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个成就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中国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1956年到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段时间内,中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外交政策:
70年代:“一条线”|(发展与美日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一大片”(发展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思想:《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文艺:“双百”方针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科技:原子弹爆炸成功;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1973袁隆平:南优2号(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文革对文艺、科学领域造成巨大破坏和损失。
2、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
三、对外:取得重大突破,巨大成就。
四、思想文化:受“左倾”思潮的影响,教育和文学艺术遭受严重破坏。
【知识框架】
政治
经济
外交
思想文化
1956

1976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文化大革命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第二阶段: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发展(1956——1976)
【涉及教材】
必修一4②,5②;
必修二3②、4①②③
必修三4②
选修四毛泽东
【阶段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也造成严重失误。成就与失误并存,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基本线索】
一、政治:受“左倾”思潮的影响,民主法制建设遭受严重破坏。
二、经济:1、取得重大成就,也造成严重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