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手为教具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有插图)

合集下载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农业和医学上的应用
具体描述孟德尔遗传定律在农业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作物品种改良和遗传疾病诊断与治疗。
孟德尔遗传定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
探讨孟德尔遗传定律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启示,从科学、农业和医学等领域分析其重要性。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争议与展望
讨论孟德尔遗传定律在科学界的争议和发展前景,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进 行展望。
《孟德尔遗传定律》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PPT课件,将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基 本概念、实验过程、定律内容以及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介绍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起源、背景以及重要性,包括孟德尔的研究对象--豌豆 植物,以及遗传学的前身。
实验过程和结果
详细描述孟德尔进行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结果,揭示遗传规律的重要实验基础。
分离定律
阐述分离定律,即个体的两个基因组分离传递给下一代的规律,解释孟德尔 遗传定律之一的基本原理。
自由组合定律
介绍自由组合定律,说明基因的律
讲解优势定律,即杂合个体在表现型上显示优势特征的遗传规律,探讨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特性。
突变、重组和基因漂变
解释突变、重组和基因漂变对基因组变异和多样性产生的影响,探讨它们与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关系。
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学习细胞分裂的过程,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以及在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 如何传递给子细胞。
DNA结构和复制
探索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从分子层面解释基因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复制机制。
表型和基因型的关系
探讨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阐述遗传信息如何决定个体的特征和性状。
垂直法则和水平法则
介绍遗传学中的两个重要定律,垂直法则(Vertical Law)和水平法则(Horizontal Law),解释它们的 意义和适用范围。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孟德尔遗传定律课件
性状分离:生物子代与亲代出现相对性状的差异 自由组合指:两对以上的性状组合时互不干扰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6页)
课堂巩固
1、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
C.玉米叶梢的紫色和叶片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和蚕豆的矮茎
A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隐性亲本与杂合子亲本相交,其子代个体中与双亲遗传因子组 成都不相同的是 A.0% B.25% C.50% D.75%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同种生物:豌豆
同一性状:茎的高度
不同表现类型: 高茎1.5~2.0米,矮茎0.3米左右
双眼皮 单眼皮 食指比无名指长或短 有酒窝 无酒窝 挺直 背面弯曲 有耳垂 无耳垂
有卷舌 无卷舌 发际中央三角形突出
有美人尖 无美人尖
《孟德尔遗传定律》(何老师个性精品课件)
共27个幻灯片(第8页)
1yr
F2性状表现类型及其比例为高茎:矮茎 3:1 , 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DD:Dd:dd 1:2:1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每个遗传因子决定某特定性状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人工异花授粉 示意图: 去雄→套袋→ 授粉→套袋
共27个幻灯片(第3页)
七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数据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茎的高度 787(高) 277(矮)
种子的形状 5474(圆滑) 1850(皱缩)
子叶的颜色 6022(黄色) 2001(绿色)

遗传学课件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遗传学课件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纯合的基因型个体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的个体发生性状分离
孟德尔从7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进行杂交试验,彼此 间都是自由组合。后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或自 由组合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杂合状态下的两对基因,在形 成配子时,每对独立地发生分离,互不干扰。在发生分离的同 时,不同对的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或者用一句话来表述:“ 不同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 但在后来在其他生物中发现了这个定律的例外。

由上表可见,只要各对基因都是属于独立遗传的,显性完全的,其杂种 后代的分离就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就是说在1对相对基因的基础上,每增加1 对基因,F1形成的配子种类及F2的表型种类就增加二倍,F2的基因型种类就增 加三倍,F1配子的可能组合数就增加四倍。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
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意义 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 3 :1 。 圆:皱=(315+
108):(101+32)
≈ 3:1。
说明每对性状的F2 分离仍然符合3:1 的比例,两对性状 的基因是自由组合 的。
三、分离定律的验证
(一)测交法
用F1与双隐性纯 合体测交。当F1形成 配子时,不论雌配子 或雄配子,都有四种 类型,即YR、Yr、 yR、yr,而且出现 的比例相等,即 1:1:1:1
第三节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孟德尔在实验中发现豌豆子代的分离比是个近似值(3:1或9:3: 3:1), 在实际数据与理论值之间存在偏差或机遇性的波动。 例如,圆形×皱形→F1253个植株,上面共结7324粒F2种子, 其中5474粒是圆形,1850粒是皱形,比例为2.96:1。但从每个F1 植株分别计算F2的分离,就可看出有较大的偏差。孟德尔随机挑 出10个F1植株,F2的分离如下。

第2章 孟德尔定律PPT课件

第2章 孟德尔定律PPT课件
问题的提出:分离规律完全是建立在一种假设 的基础上,假设的实质是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 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 有成对基因的一个,在遗传上它是纯粹的。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人类的显性遗传性状——多指
第一节 分离定律
二、分离定律的解释
1.遗传因子的分离 和组合
以豌豆红花×白花的 杂交试验为例,来说 明孟德尔所提出的遗 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 。
第一节 分离定律

R R (圆形) × r r (皱缩)
配子 R
r
F1
R r(圆形)
配子 ½ R 雄配子 ½ r ½R ½r
• 在这八年试验中,他选用具有明显差异的7对相对性
状的品种作为亲本,分别进行杂交,并按照杂交后代 的系谱进行详细的记载,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计算杂种 后代表现相对性状的株数,归纳分析了它们的比例关 系,得出了规律。
人工异花授粉
第一节 分离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2)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豌豆的红花和自花杂交试验
遗传学
Genetics
联系电话: E-mail:
遗传学
第2章 孟德尔定律
Good day
前言
孟德尔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以严格的自花授粉,从许多 复杂的性状中选择出简单而 易区分的7对性状着手,采 用在每对性状上相对不同的 品种为亲本,进行系统的遗 传杂交试验。
孟德尔在试验中所揭示的一 对性状和两对性状的遗传规 律,后来在遗传学中分别称 之为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 律
孟德尔在研究单位性状的遗传时,就是用具有明显差 异的相对性状来进行杂交试验,只有这样,后代才能 进行对比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差异,并发现遗传 规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

普通遗传学第1章孟德尔定律课件

普通遗传学第1章孟德尔定律课件
详细描述
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中的另一个基本定律,由孟德尔发现。它是指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独立分配定律,每个基因独立遗传给后代,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具有多个非等位基因的生 物,是遗传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04 孟德尔定律的验证
测交实验
总结词
通过将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交配,验证F1的遗传因子组成。
详细描述
分离定律是遗传学的基本定律之一,由孟德尔发现。它是指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最终形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具 有同源染色体的生物,是遗传学的基础。
独立分配定律
总结词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独立分配定律,即每个基因独立遗传给后代,不受其他基因的影响。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孟德尔定律有助 于理解药物的遗传基础,从而设计出 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
孟德尔定律是基因工程的基础,帮助 科学家理解基因的遗传和表达机制, 从而实现基因的定向改造和转移。
生物技术应用
在生物技术的许多领域,如生物制药、 生物燃料等,孟德尔定律都为技术的 研发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孟德尔发现,在杂合子形成配子时, 非等位基因发生独立分配,后代可 以获得双亲的不同基因组合。
学术影响
孟德尔的遗传学理论为后来的遗传学 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农业、园艺、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推动了这些领域的发展。
对进化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为 达尔文进化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02 孟德尔定律的起源
在大学学习植物学, 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学 教师。
学术贡献
提出遗传因子概念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孟德尔遗传规律PPT课件

豌豆杂交
杂交:指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个体之间的交 配,所得到的后代叫做杂种。 当红花豌豆快要开花的时候,他把一朵花的 花瓣扒开,摘掉还未成熟的雄蕊,这叫做去 雄。然后,用纸袋把这朵只有雌蕊的花套起 来,不让别朵花的花粉随风飘进去或者由昆 虫带进去。等到雌蕊成熟的时候,他用鸡毛 在白花豌豆雄蕊上一擦,花粉就附着在鸡毛 上了。这时候,他把套在红花豌豆的花上的 纸袋摘下来,把这鸡毛往雌蕊的柱头上轻轻 一擦,再用纸袋把花套住,异花授粉,也就是 杂交。
表现型:在基因型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或表型。
纯合体(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型的个体。
杂合体(杂合子) :不同基因组成的基因型的个体。
科学理论产生的一般过程
现象
假说 (解 释)
验证 理论
2.孟德尔分离规律的验证 测交


d
d
Dd
Dd
D
高茎 高茎
dd
dd
d
矮茎 矮茎
分离规律
(1)遗传性状由相应的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基因 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 本。 (2)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虽同在一起,但并不融合, 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 只得到其中之一。 (3)F1产生不同配子的数目相等,即1:1。由于各种 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所以F2中基因组合比数 是1DD:2Dd:1dd,即基因型之比为1:2:1,显隐形的 个体比数是3:1,即显隐表型之比为3:1。
慢羽型:倒长型 主未出型 等长型






P


精子
和卵

细胞


F1
DD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

遗传学: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

豌豆花色分离现象解释
12
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 13 (the law of segregation)
(性母细胞中)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 时彼此分离、分配到配子中,配子只含有 成对因子中的一个。
• 杂种体细胞中,分别来自父母本的成对遗 传因子 也各自独立,互不混杂;在形成配 子时彼此分离、互不影响。
1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
1856-1864年奥地利Brunn 城的修道士孟德尔(Gregor Mendel)在修道院的花园中进行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 遗传定律。
2 第二章 孟德尔遗传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分离规律 自由组合规律 遗传学数据的统计问题 孟德尔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3
第一节 分离规律
2.84:1
8 显性、隐性性状
1、F1代个体(植株)均只表现亲本之一的性状, 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隐藏不表现。
相对性状中,在F1代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 称为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而在 F1中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recessive character)。
性状分离现象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互关系
17
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在决定因素, 基因型决定表现型。
如一株豌豆的基因型是CC或Cc,则该植 株会开红花,而基因型为cc的植株才会开 白花。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下的外 在表现,往往可以直接观察、测定,而基因 型往往只能根据生物性状表现来进行推断。
纯合体与杂合体
(1).产生配子上的差异; (2).自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
四19、分离规律的验证
(一)、测交法 (二)、自交法
(一20)、测交法
为了测验个体的基

人教版教学课件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

人教版教学课件孟德尔遗传定律共43张

A【解析】 1866年,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 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了一个新名字,即基因。 故A错。
编辑ppt
12
• 例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 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
的“演绎”过程的C是( )
例为DD∶Dd∶dd = 1∶2∶1。
F1
看一看: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答案:因为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能真实地反映出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比例 ,从而也能够推知F1的基因型。
编辑ppt
6
配子
同一性状
分离
成对
配子
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
例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C )
编辑ppt
父本
3
3.过程
P 高茎豌豆 × 矮茎豌豆

F1
高茎 豌豆
↓⊗
F2 表现型:高茎 豌豆 矮茎 豌豆
个体数: 787 ∶ 277
比值: 3 ∶ 1
编辑ppt
4
4.特点 F1只表现出显性性状,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 3∶1 。
知识点2: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编辑ppt
5
由此可见,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高∶ 矮=3∶1,F2的基因型有 3种,其比
编辑ppt
15
(二)遗传学相关概念解读
•1.遗传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本节的概念比较多,要注意联系在一起,多 作比较,可以采用如下的图解,帮助 •理解记忆。
编辑ppt
16
(三) 基因的显隐性和纯合子、 杂合子的判断
• 1、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判断 • (1)据子代性状判断 • ①不同性状的亲代杂交,若后代只出现一

3第三章孟德尔规律

3第三章孟德尔规律
中的3:1。 黄:绿=(315+101):(108+23)=3:1 圆:皱=(315+108):(101+32)=3:1
4.将两对性状联系起来考虑,F2表现型的分离比, 是每一对相对性状F2表现型分离比的平方或乘积。 (3:1)2=9:3:3:1
3黄:1绿 × 3圆:1皱
9圆黄:3圆绿:3皱黄:1皱绿
二、多对相对性状遗传现象的解释
(一)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假设 1.在配子形成时,各对等位基因独立分离和分配,
互不影响,因而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随机) 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各种雌配子和各种雄配子也可以自由(随机) 组合。
核心:由于独立分配,才能自由组合。
两对遗传因子的分析:
总结:
F2表现型4种:
3/4A_ 3/4B_ 9/16A_B_
1/4aa 1/4bb 3/16aaB_
用分枝法求:
3/4A_
3/4B_ 9/16A_B_ 1/4bb 3/16A_bb
1/4aa
3/4B_ 3/16aaB_ 1/4bb 1/16aabb
3/16A_bb 1/16aabb
表现型4种:
3/4A_ 3/4B_ 9/16A_B_
正交: P ♀红花×白花♂
F1
红花
F2 红花705:白花224 3.15:1
反交:结果相同
7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相同
(二)分离现象:
1、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亲本的性 状隐而不见。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2、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在F2都表现出来,这种现 象称性状分离。
♀矮×高♂→作为正交
♀高×矮♂→作为反交
子一代和子二代:杂交当代植株上结的种子 或由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称杂种第一代或 子一代,用F1表示,由F1自交结的种子及由 这些种子长成的植株,称杂种第二代或子二 代,用F2表示。

2.孟德尔遗传 遗传学课件

2.孟德尔遗传 遗传学课件
差异.
2表
N/P 0.99 0.50 0.10 0.05 0.02 0.01 1 0.0001 0.15 2.71 3.84 5.41 6.64 2 0.0201 1.39 4.61 5.99 7.83 9.21 3 0.1150 2.37 6.25 7.82 9.84 11.35
基因型 CC
cc
配子 C
c
F1代
红花
基因型
Cc
配子
C,c
F2代 红花 白花
基因型 CC,Cc cc
比例 3 : 1
基本概念
显性性状:杂合体中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杂合体中被掩盖的性状。 基因型:生物个体或细胞的基因组成。 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占据相同座位的两个不 同形式的基因。 杂合体:基因座上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纯合体:基因座上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 回交:杂交的子一代与亲代的交配形式。 测交:杂合个体与合隐性个体的交配形式。
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
Key words 显性 dominant 隐性 recessive 基因型 genotype 表型 phenoty 分离定律 law of segragation 自由组合定律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
一.分离定律
实验: P : 红花 X 白花
二.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实验: 黄,满 X 绿,皱
基因型 YYRR yyrr
配子
YR
yr
F1代
黄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型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F2代 黄满 黄皱 绿满 绿皱
基因型 Y_R_ Y_rr yyR_ yyr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手为教具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
重庆市垫江中学谭红408300
摘要:遗传的基本定律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解决高考生物遗传类考题的重要工具。

孟德尔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中生物遗传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要真正掌握这两大遗传定律必须理解这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

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但这部分知识非常的抽象难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起来还是很困难的,那能不能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形象易懂呢?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使用教具。

如果教具容易得到,并且每个人都有那就更好了,因此我就选择了手作为代表染色体的教具来进行教学。

在回顾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后我就用手为教具展开了教学活动。

本文就是通过以手为教具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掌握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所进行的一点教学探索。

关键词:手教具孟德尔遗传定律实质
孟德尔两大基本遗传定律,即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高中生物遗传学部分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其他有关遗传学习题的重要工具。

因此,该知识点是历年的高考热点。

但是,该部分知识抽象难懂,尤其是这两大遗传定律的实质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效的掌握这两大定律的实质呢?我在实际教学中针对该知识点创新地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

1、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教学活动设计
1.1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教学活动设计的学科理论基础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在细胞核遗传中,生物的性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得到雌配子或者雄配子。

生物的性原细胞核中存在同源染色体,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着同质基因或者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同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之分开。

1.2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教学活动步骤。

第一步,让每位同学平伸左右两只手掌,告诉他们自己的左右两只手可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

每个手指代表一个基因,每只手就有五个基因。

根据等位基因的概念,自己左右两只手代表的同源染色体就有五对等位基因。

现研究一对等位基因,假设左手大拇指代表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A表示;右手大拇指代表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a表示。

如图1—1
图1—1
第二步,把两只手掌相向并拢,模拟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

需给学生说明的是减数分裂的该时期DNA分子以完成了复制,因此应有两个A基因和两个a基因。

如图1—2
图1—2
第三步,让每位学生把两只手掌分开,模拟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

学生即可自己体验到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和a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互不干扰,分别独立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如图1—3
图1—3
1.3、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拓展与延伸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1.2所述的基因分离定律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后,我提出问题:根据你们对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理解,你们还可以怎样来形象的表示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呢?学生非常积极的展开讨论后,提出了各种方案。

他们并且还按自己的方案进行了演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我趁机提了一个问题,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吗?不是,学生齐声回答。

对,我总结到,其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多对等位基因,这些等位基因之间互为非等位基因。

我再提了一个问题,那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其他等位基因又是怎样随同源染色体怎样运动的,非等位基因又是怎样运动的?学生思考后回答到,其他等位基因还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非等位基因始终在一条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这就为后面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满足的条件埋下伏笔。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教学活动设计
2.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活动设计的学科理论基础。

在生物的性原细胞中,存在着多对同源染色体。

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存在着非等位基因。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在联会后分开,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并且非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与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因此,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也是互不干扰的。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2.2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教学活动步骤。

第一步,同桌的甲,乙两位同学均伸出自己两只手掌,甲同学的左手掌与乙同学的右手掌相对,告诉他们这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

同时甲同学右手掌与乙同学左手掌相对,告诉他们这代表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如图2—1
图2—1
第二步,在甲同学左手手指标记A,乙同学右手手指标a,代表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在甲同学的右手手指标记B,乙同学的左手手指标记上b。

代表该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如图2—2
图2—2
第三步,甲的左手与乙的右手分开,均移向自己的一边。

同时甲的右手和乙的左手彼此分开,也均移向自己的一边。

甲的左右手分到一边,构成基因AB的组合,乙的左右手分到一边,构成基因ab的组合。

如图2—3
图2—3
第四步,然后,退回到第二步。

甲的左手掌与乙的右手掌分开,移向自己的一边,同时,甲的右手掌与乙的左手掌分开,分别移向对方的一边。

构成甲的左手与乙的左手的组合,即基因Ab 的组合,甲的右手与乙的右手组合,即基因aB的组合。

如图2—4
图2—4
此时,学生就能够体会出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彼此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

2.3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拓展与延伸
在学生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潜力,我提出两个问题:问题1,根据你们现在对基因的自由定律的实质的理解,还可以怎样形象具体的表示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呢?学生在积极的讨论后,给出了多种方案。

我就让他们按自己的方案进行了演示,然后提出问题2,你们能够说出哪些非等位基因才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吗?学生讨论后我总结到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就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