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偏远地区文化扶贫现状及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偏远地区文化扶贫现状及优化研究

作者:陈岩

来源:《时代金融》2019年第14期

摘要:近年来,文化扶贫在社会上越加受到重视。转变观念、提升文化素质是我国偏远地区治理贫困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使得传统扶贫方式得以升级,为偏远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本文以甘肃省天祝县鞍子山村为例,对精准扶贫背景下鞍子山村文化扶贫现状及优化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精准文化扶贫相关内容,进而对鞍子山村文化扶贫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路径,以期能够丰富偏远地区公共文化资源,提高鞍子山村的整体文化素养。

关键词:精准扶贫偏远地区文化扶贫鞍子山村

随着我国偏远地区扶贫逐渐从粗放转变为精准模式,我国文化扶贫工作受到各界重视。根据国际贫困线标准,我国的贫困人口占据全球的10%,大量的贫困人口的存在对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我国越发重视偏远地区的农村贫困问题,并提出了精准扶贫政策,但是贫困不仅表现在物质贫困上,其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贫困也十分鲜明。对此,我国近年來陆续针对文化扶贫提出了一些规划纲要和意见决定,为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扶贫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政策基础。

一、精准文化扶贫概述

(一)精准文化扶贫表现地区文化发展规律

地区文化是区域人们的核心精神体现,制度文化为媒介,物质文化为表层,发展地区文化事业能够极大地推动区域文化发展。作为文化服务基础,精准文化扶贫政策为区域文化传播提供保障,使得文化资源得到丰富,为地方信息建设与公共文化资源系统丰富起到了推动作用。鞍子山村文化扶贫在遵循接地气、对口味的原则上,为当地人们提供精准的文化扶贫措施,注重村民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吸收,按照群众的需求进行文化扶贫,将其与地区文化发展规律相匹配,通过建立公共文化设施,便利群众文化自我提升[1]。

(二)精准文化扶贫是文化均等瓶颈路径

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使公民接受均等的文化教育。对于偏远地区而言,人民素质普遍不高,对于文化的认知程度也比较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文化扶贫工作能够使偏远地区的人民接受均等的文化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能够有效提高区域社会效益,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对偏远地

区进行文化扶贫,注重贫困地区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文化差异,提高偏远地区的文化素质。

(三)精准文化扶贫为地区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偏远地区而言,其在文化发展水平、文化产业以及各种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程度等方面都相对不足,精准文化扶贫能够为偏远地区的文化发展奠定基础,促使地区提高文化发展水平,丰富文化产业,提高居民整体文化素养,加大文化遗产开发力度等,提高偏远地区的知名度,进而为文化产业提供服务,促进偏远地区民俗文化开发利用。

二、鞍子山村文化扶贫现状

(一)文化扶贫优势识别情况

现阶段,鞍子山村的文化扶贫工作在扶贫对象上无法精准的识别出来,使得文化扶贫效益不够明显。基层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本位色彩浓厚,过大依赖路径,对于社会的治理不够。通过调查得到,鞍子山村政府文化服务配套资金不足,服务资源投入少,供给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空白地带太多,文化资源分配不够公平。村内有大量文盲,若是不倾斜资源就会导致文化供给出现问题。而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需求不同,同类型的农户文化需求也不同,不同农民文化发展愿望也不同,且农村除了农户之外还有其他属性的群体[2]。大多数农民需要政府提供具体作物种植技术,但是实际提供的基本没有。随着经济发展,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增多,为了获得精神粮食,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增多,但是对于鞍子山村而言,其属于偏远区域,在文化娱乐以及教师上都相对匮乏,政府提供的儿童公共文化服务也缺乏,无法将文化与扶贫连接起来。鞍子山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缺乏个性化,使得扶贫地位弱化,对扶贫效果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地区文化扶贫帮扶情况

基层政府文化扶贫帮扶项目精准度不够。文化扶贫作为系统工程,由于城乡二元化、区域经济二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且其与地区文化生态发展密切相关[3]。因此,政府公共文化供给项目忽视了鞍子山村文化生态限制环境,与文化实践脱节,例如在对“农家书屋”等文化项目了解度调查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些文化项目,政府文化扶贫项目并没有在鞍子山村具体落实,真正普及到农民群体中。在问及村民是否到“农家书屋”、“文化馆”等一院三馆中的时候,大多数村民表示自己属于老弱病残,每天活计很多,并没有多余的时间,而且一院三馆只有县里才有,不太便利[4]。由此可看,在鞍子山村,公共文化服务一直是处于边缘地带的,基层政府对于文化帮扶项目不重视,帮扶效果不佳,文化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三)文化服务考核管理情况

在文化服务供给中,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逐渐减弱,功能也不够完善,配套制度缺失。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在实施的时候,相关基层人员缺乏系统针对的技能知识,业务能力也不

高,信息动态管理水平较低,无法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也没有建立相应的资金和制度,对于文化公共服务结果也无法进行客观监督评价[5]。文化服务项目一般是由某一部门开始之后与其他部门合作,但是各部门的责任划分部门,缺乏协调共享机制,职能也相对混乱,导致文化服务供给管理效率持续下降,部门之间不够凝聚,政府职能部门在供给管理中出现缺位、越位的现象。同时,政府从上到下的资源配置系统中,内外部监督以及服务综合评价系统缺乏,公共服务社会监督力度不够,农民参与路径窄,影响了农村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发展。

三、鞍子山村地区文化扶贫优化路径

(一)重视文化服务项目识别

在大数据、云技术等基础上构建云平台,提高项目精准识别,为公共文化提供区别性的服务,改变一刀切的形式,因地制宜实行个性化举措。对于愿意参与文化服务项目的农民安置需求特征提供针对性的项目和资源,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在实施政策的时候,要考虑鞍子山村的文化生态环境,无论是非贫困户、贫困户的需求,还是当前村内存在的孤寡群体都需要提供文化教育服务,通过多元文化需求建立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村开展更多的娱乐活动,参与文化服务项目中[6]。对于具有较强经济发展愿望的农合,要按照本地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提供就业发展计划,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实现文化扶贫和经济扶贫的对接,从根本上突破贫困文化传递困境,鞍子山村可以在村内配备广播传媒设施,在中午和傍晚时段波动当地行为、戏曲或是各种广告等,在其他时间段播报其他文化习俗、健康知识等,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为留守儿童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起到推动作用。

(二)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帮扶

公共文化服务要保证区域协调发展,建立更多的文化服务项目和服务导向机制,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公共服务供给管理中的政府引导作用,确保资源分配均匀。由于鞍子山村的资金有限,其可以通过树立财政包干机制和供给保证机制来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例如国家可以通过项目合同方式、招投标方式向社会征集购买文化服务,委托第三方在鞍子山村开展文化服务项目,提高资金利用率,满足不同群体需求,使文化服务的效益能够得到提高。政府在帮扶的时候,重點对鞍子山村的文化发展内生项目进行建设,重视农户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战略干预,认识到农村社会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引导村民保留其合理性,并吸收新的文化,实现共生循环,创新发展。

(三)强化文化服务考核管理

强化农村文化服务设计规划工作、文化服务考核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文化服务供给政策,为农村文化服务提供政策基础,政策制定要保证公正、公开、共同参与,充分考虑鞍子山村的实际情况,明确政策执行核心,与其他部门之间要保证协调共建,完善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优化鞍子山村的文化扶贫路径[7]。当前农村文化服务供给管理效率不高,治理水平不高,资源流失严重,对此需要政府利用自身职能明确权责关系以及各部门权责等,加强公共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