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09赤壁赋(讲)(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概括文章的内容。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属客横江一苇万顷冯虚遗世独立扣舷桂棹回溯洞箫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幽壑嫠妇愀然正襟危坐山川相缭舳舻

酾酒横槊赋诗渔樵江渚麋鹿扁舟

匏樽蝣游沧海一粟须臾遨游无尽藏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藉枕藉

2.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2)山川相缪

(3)举酒属客

(4)举匏樽以相属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白露横江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义:________________

(2)凌万顷之茫然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3)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古义:________________

斗牛今义:一种竞技方式古义:

(4)望美人兮天一方

今义:美貌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歌窈窕之章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3)侣鱼虾而友麋鹿

(4)正襟危坐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7)不知东方之既白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而今安在哉?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写作背景。

《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

【反馈矫正】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属客zhǔ横江hãng 一苇wěi 万顷qǐng 冯虚píng 遗世独立yí

扣舷xián 桂棹zhào 回溯sù洞箫xiāo 余音袅袅niǎo 不绝如缕lǚ

幽壑hâ嫠妇lí愀然qiǎo 正襟危坐jīn 山川相缭liáo 舳舻zhúlú

酾酒shī横槊赋诗hãngshuò渔樵qiáo 江渚zhǔ麋鹿mí扁舟piān 匏樽páozūn 蜉蝣fúyóu 沧海一粟cāngsù须臾yú遨游áo 无尽藏zàng

洗盏更酌zhǎnzhuó肴核yáo 杯盘狼藉jí枕藉jiâ

2.(1)“冯”通“凭”;(2)“缪”通“缭”;(3)“属”通“嘱”;(4)“属”通“嘱”。

3.(1)指白茫茫的水气;(2)旷远的样子;(3)徘徊,明月停留;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4)

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4.(1)歌,名词作动词,吟诵;(2)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3)侣、友,名词意动用法,以……

为伴侣,以……为朋友;(4)正,形容词作动词,整理;(5)西、东,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6)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7)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5.(1)判断句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啊。(2)宾语前置句然而如今在哪里呢?(3)状语后置句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4)被动句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探究活动】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之

哀吾生之须臾

顷之,烟炎张天

耳得之而为声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解释一词多义的题目,注意词性和意义,熟记例句。

【讨论明确】

(1)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代词,它们/助词,的/动词,到;(2)动词,攻占/名词,与“上”相对;(3)从/被/在/到/对于。

【课堂提升】

1.下列各句在原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有个吹洞箫的客人。

B.而今安在哉——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C.物与我皆无尽——万物与我们一样都是永恒没有尽头的。

D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这样(悦耳动听)呢?

【答案】D

【解析】D项应译为“(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

2.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古今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飘飘乎如遗世独立②于是饮酒乐甚

B.①徘徊于斗牛之间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①哀吾生之须臾②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①凌万顷之茫然②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答案】C

要点一:概括文章内容。

【探究活动】

概括文章的内容。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注意各段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结合背景分析情感。【讨论明确】

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探究活动】

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教师释疑】

这是一道概括分析情感的题目,然后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结合背景分析情感。

【讨论明确】

全文通过主客对话所表现的忧伤与喜乐,都是作者内心矛盾和复杂感情的真实反映。作者抒发哀怨之情时,流露了“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甘心消沉,而能主动地从消极、哀怨中解脱出来,从庄子的机械相对论中寻找人生之路,因而胸襟豁达,思想开阔,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的气度,使文章具有某些积极进取、达观超然的感情基调。

【课堂提升】

试分析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第3、4段,说说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

【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第3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4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

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