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近代地理学有3种主要学派:区域学派, 代表人物是赫特纳、哈特向人地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是洪堡、李特尔、李希霍芬等。
景观学派代表人物是施吕特尔等。
区域学派的主要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区域,研究目标是描述和解释地球表面区域的差异性;在地理学中不存在法则,地理学只能以区域为单元进行类型研究;专论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的起点,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研究的终点;区域地理的样板,包括区域内的地质、地形、水文、动植物和人类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形成了3大学派:①艾奥瓦的经济派代表人物是舍弗尔、麦卡尔蒂。
受杜能、廖什、克里斯塔勒等区位论学者影响很深,极力倡导建立地理学法则,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间相互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
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代表人物是威弗尔、罗宾逊、东坎和仇佐里。
以经典著作《计地理学》为代表作,主要特征是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代表人物是司徒瓦特(J.Q. Stewart)。
该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之中,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末期)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地理学研究领域,构造一系列统计量来定量地描述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应用各种概率分布函数、方差等简单的统计特征回归分析方法。
分布中心、区域形状、地理要素分布的集中和离散程度等都有了定量指标,许多地理要素间的相关关系,也可以进行定量地表示。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许多地理学家熟练地掌握了多元统计方法,具备了分析多因素、复杂结构和动态特征等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80年代末期)系统理论、系统分析方法、系统优化方法、系统调控方法等被引进地理学研究领域,促进了运筹学中的规划方法、决策方法、网络分析方法,以及数学物理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分形几何学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等一系列现代数学方法的形成。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计量地理学的概念2、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古代地理学(19世纪以前)近代地理学(19世纪-20世纪50年代)现代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3、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阿华的经济学派威斯康星的统计学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其他……4、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初期:50年代末-60年代末中期:60年代末-70年代末从70年代末期开始⾄今5、计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空间与过程的研究(空间分布与演化过程)⽣态研究(PRED系统)区域研究(地域综合体)6、计量地理学与传统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区别?传统地理学观察、分类、⽐较、综合、描述计量地理学假说-模式化-校验-解释-结论传统地理学的研究⽅法图⽰区域地理问题——对问题的思考——资料的收集——分类和分析——地理解释——关于问题的结论——⽐较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法图⽰现实世界的分系统——假说——模型——检验——解释——关于现实世界的结论(可以证明假说的正确与否)——理论——模型7、计量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分布型研究相互关系研究类型研究⽹络分析趋势⾯分析8、计量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空间相互作⽤分析:“地理流”系统仿真研究过程模拟与预测研究空间扩散研究空间⾏为研究地理系统优化调控研究9、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法⽐较A、传统地理学:常⽤归纳法。
概括来⾃观察。
难以避开观察到的是特殊情况或解释者的个⼈好恶。
B、计量地理学:通过假设予以条理化;经过模式化得出数据予以检验;若成功,建⽴法则和理论,否则重新建⽴假说。
10、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法计量地理学的研究⽅法有:地理系统分析随机数学⽅法的应⽤地理系统模拟电⼦计算机的应⽤11、计量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计量地理学和⽣产实践的进⼀步结合建设新的地理学理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计量⽅法的发展第⼆章地理数据系统1、地理数据的类型根据地理数据本⾝性质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根据地理数据来源及表征系统的特征不同:社会-经济数据和环境与⾃然资源数据;空间数据:仅表⽰某⼀特定⾓度下的世界,它是指单个地段或群体地区以位置为参照的数据⼀般以坐标表⽰。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1.最短途径:指网络分析中求算网络两点间的最短路程距离及其长度,以用于地理网络要素的决策服务。
P292.最优区位:指在给定若干需要服务设施的状况下,根据一定的最优化目的,拟定一种或多个新设施,从而为生产力布局和社会设施布点决策服务的最佳位址。
用途:重要用于找 工厂、设施等布局的最优位置。
3.偏有关分析:指在地理系统中进行多要素间有关分析时,而把其它要素视为常数来专门单独研究其中两个要素之间的互有关系亲密程度的有关分析。
4.逐步回归模型:以已知地理数据序列为基础,根据多元回归分析法和求解求逆紧凑变换法及双检查法而建立的能够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变化关系的最优回归模型。
5.逐步回归分析:指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运用求解求逆紧奏变换法和双检查法,来研究和建立最优回归方程的并用于地理分析和地理决策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它实质上就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础上派生 一种研究和建立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算法技巧。
重要含义以下:1)逐步回归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2)逐步回归分析的算法技巧是求解求逆紧奏变换法;3)逐步回归分析的办法技巧是双检查法,即引进和剔除检查法;4)逐步回归分析的核心任务是建立最优回归方程;5)逐步回归分析的重要作用是降维。
重要用途:重要用于因果关系分析、聚类分析、区域规划、综合评价等等。
6.马尔可夫分析法:指马尔可夫链的基础上,根据事件的现在概率状况预测其将来各个时期概率变动状况的一种事件发生概率的预测办法。
重要含义有下列几点:1)马尔可夫分析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线性代数的理论和办法2)马尔可夫分析的数据基础是各状态发生的原始数据序列;3)马尔可夫分析的重要办法是正则矩阵的求证和状态概率预测的递推公式的应用;4)马尔可夫分析的核心任务是转移矩阵的求算;5)马尔可夫分析的充要条件是各状态发生的原始数据和转移矩阵的正则化求证;6)马尔可夫分析的最后目的是预测各状态将来若干时段发生的概率。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
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第一章1、计量地理学P1: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的三大学派:P3(1)艾奥瓦的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二章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P19(1)数量化、形式化和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地理数据的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和定量化研究的前提,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的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的性质;(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的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①求极差R(全距):R=Xmax -Xmin(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确定组数n:组数的多少是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确定的,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
可用Sturges公式计算:n=1+3.32lgN③计算组距h: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④计算组限Yi:即各组分界点的数值。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2、奥地利学者(贝特朗菲)首次提出系统的概念。
3、聚类分析统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相似系数)、(距离系数)。
4、当形状率Fr>1/2时,区域形状(较紧凑),区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便捷;当Fr<1/2时,呈(带装或长带装),中间没有吸引带。
5、地理数据变换的目的是(去伪存真)、(易识规律)、(减小边幅)、(便于建模)。
6、根据地理系统要素分析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直接采样)、(累计采样)、(特征采样)。
7、判别分析是根据地理对象的一些数量特征,来判别其类型归属的一种统计方法,若当Y (B)> Y(A), Y>Y(C),归为(A)类;Y<Y(C),归为 (B)类。
8、(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地理要素呈直线相关时的相关程度和方向的度量指标;按相关程度可分(完全相关)、(零相关)、(统计相关)。
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1、根据地理数据的划分性质,通常可分为(定型数据、定量数据)。
12、鲍顿首次提出计量革命,汤姆森艘次提出GIS,钱学森首次提出“数量地理学”的设想。
13、判别分析的准则:(费歇准则、贝叶斯准则)。
14、地理数据的来源:(野外调查、室内化验分析)。
二、填图题1、三元分类图2、线性规划求解法3、平均中心与中项中心4、判断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 (2)(正偏态); (3)(负偏态)5、判断下图的偏态系数Sk类型(1)(sk =0); (2)(sk >0 ); (3)( sk <0 ) Me=Lme+(N/2-Fm-1)h/fm6、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1)( =Me =Mo );(2)( > Me>Mo); (3)( <Me<Mo )7、添下表并计算中位数的大小。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理现象的测量与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计量地理学的背景、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介绍。
一、背景计量地理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地理学研究中的测量问题。
地理现象具有多样性和高度复杂性,如何准确测量和分析地理现象成为地理学家面临的挑战。
计量地理学通过引入数学、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手段来量化和分析地理现象。
二、基本原理1. 空间分析原理空间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理现象往往有着空间分布的特点,通过空间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包括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空间交互作用等。
2. 统计学原理统计学是计量地理学的基础工具之一。
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预测。
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3.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计量地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GIS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处理、分析和管理的一种技术系统。
通过GIS,可以对地理现象进行可视化、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等。
三、常用方法1. 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地理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计量地理学研究的基础。
地理数据可以通过田野调查、遥感影像解译、测量仪器和民众参与等方式获取。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标准化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
2. 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分析是计量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常用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包括空间差异分析、空间插值、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回归等。
通过空间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找出影响地理现象的因素,并进行空间预测和决策支持等。
3. 结构方程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常用于研究地理现象的复杂关系。
该模型结合了因果关系和测量模型,可以分析地理现象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并进行参数估计和模型检验。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
计量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计量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三节计量地理学评价及其应用➢第二章地理数据的来源及其预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类型划分➢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地理数据的来源说明➢第三章地理数据处理➢第一节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第二节地理数据的分布测量➢第四章相关分析方法第一节相关分析的计算问题第二节相关分析方法的应用第五章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估计●拟合优度的度量●方程显著性的假设检验●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回归模型预测●实际应用➢第六章趋势面分析方法➢趋势面分析的一般原理➢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检验➢趋势面分析应用实例第七章系统聚类分析模型➢第一节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第二节距离的计算➢第三节直接聚类法➢第四节最短距离聚类法➢第五节最远距离聚类法➢第八章马尔可夫预测方法➢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马尔可夫预测方法➢第三节应用案例➢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序列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第二节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原理➢第三节趋势拟合方法➢第四节季节变动预测第十章AHP决策分析方法➢第一节基本原理➢第二节分析过程➢第三节计算方法➢第四节方法评价➢第五节应用案例第十一章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主成分分析的软件实现➢主成分分析方法应用实例•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是对地理问题进行定量化描述和研究的基础,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是指通过观测仪器获取的数据,包括台站观测数据、定点观测数据、遥感观测数据等。
实验数据实验数据是指利用实验仪器设备分析样品或模拟环境动力得到的数据,主要包括样品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统计数据是指通过全面统计或随机抽样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包括统计年鉴数据、抽样调查数据、测量统计数据等。
空间数据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计量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定量研究地球表面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各种地球表面现象的空间和时间变异,计量地理学可以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相关性和可预测性。
在地理学研究中,计量地理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量地理学,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测量方法和分析技术,希望能对各位同学有所帮助。
1. 地理数据的收集方法地理数据的收集是计量地理学的基础,它包括了多种方法,如野外调查、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野外调查是指研究人员亲自去到研究地点,通过采集样本、观察和记录数据来收集信息。
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或飞机上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可以获取大范围、实时的数据。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的定位技术,可以精确测量地理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2. 地理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在收集到地理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清理、数据转换和数据插值等。
数据清理是指检查和修正数据中存在的错误、缺失或异常值。
数据转换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如将地理坐标转换为距离或方向等。
数据插值是根据已知数据点的特征,在空间上推算出其他未知点的数值。
3. 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地理数据的可视化是将收集到的数据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
常用的可视化方法包括地图、图表和统计图等。
地图是最常见的地理数据可视化方式,可以将地理现象的分布和空间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
图表是用线条、柱状图等方式来表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统计图则是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呈现数据的概括性特征和规律性。
4. 计量地理学的应用领域计量地理学在各个地理学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人文地理学中,计量地理学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关联性,如城市人口分布、迁徙模式等。
计量地理学(完整版)
《计量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1、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3种主要学派,(1)由赫特纳首倡,哈特向继承和发展了区域学派。
(2)由洪堡和李特尔创建的人地关系学派。
(3)由施吕特尔提出的景观学派。
2、计量运动,主要是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早期主要集中在几所大学。
由于观点、研究方向不同,主要形成了一下三种学派:(1)依阿华的经济派。
(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
(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4、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及空间联系。
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
5、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1)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2)不确定性。
(3)多种时空尺度。
(4)多维性。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是怎样造成的?(1)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
地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要素数目众多,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复杂。
(2)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从广义上讲,数据误差也属于不确定性。
在地理数据采集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数据来源、不同的观测手段、不同的调查方法、不同的数据采集者的认识和操作水平等,都会产生地理数据的误差不确定性。
7、平均值(未分组会计算,分组的看书会做!!!):反映了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8、中位数: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也从一个侧面衡量地理数据的一般水平。
(1)对于未分组的地理数据:样本数n 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位置排在第(n+1)/2位的那个数据;样本数n 为偶数时,则排在中间卫士的有两个数据,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值。
(2)对于分组的地理数据:Me 代表中位数;L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下限值;U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上限值;fm为中位数所在组的频数;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下的累计频数; Sm +1为中位数所在组以上的累计频数;d 为中位数所在组的组距。
《计量地理学》重点
《计量地理学》重点第一章:绪论1.计量地理学解决的核心问题: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个人认为是这样,答案仅供参考)P12.计量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四个阶段P53.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方法、局限性、解决问题时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P10第二章:1.地理数据的类型有哪些P19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了解)P223.地理数据的采集P254.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细看)P27-33(1)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3)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5.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基尼系数(细看,尤其要知道它们反映了什么指标)P35-42 第三章:(重点,细看,老师说基本的点都会涉及到)(概念、检验、步骤、F检验的公式中某个指标如何确定)1.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P722.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P733.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的标准化方法(知道标准化的基本特征,不要求写公式)P824.距离的计算:思想5.直接聚类法、最短距离聚类法计算步骤P85-866.主成分分析95-967.趋势面的适度检验(R²、F、逐次检验)P103(1)基本原理(2)计算步骤8.名词解释:马尔可夫过程、马尔可夫面P1089.终极状态概率预测P112注:这只是第三章的一部分内容,其它的也要细看第四章:1.地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不要求计算公式,要清楚由哪些变量决定)P132-140(1)区域化变量(2)协方差函数(3)什么是变异函数及其理论模型第五章:1.单纯形法的计算步骤P1592.给出模型,让你标准化,并列出初始单纯形表(计算)P160第六章:1.知道多规划目标求解有几种集中建模方法:P188(1)效用最优化模型(2)罚款模型(3)约束模型(4)目标规划模型(重点)(5)目标达到法2.目标规划方法(重点)P191(1)描述目标规划模型的有关概念3.区分线性规划与多目标规划之间的关系第七章:1.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实物型和价值型两种P203-206(1)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2)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第八章:1.AHP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与计算方法P226-231(1)基本思想(2)基本步骤(了解分层)(3)计算方法(了解)第九章:1.随机决策问题的类型:风险型决策问题、非确定型决策问题P2572.非确定型决策方法(了解几个方法)P267第十章:1.地理网络的测度P280-282(1)关联矩阵与邻接矩阵(概念、画图、写出两个矩阵)(2)有关测度指标(概念)2.了解中心点选址问题和中位点选址问题P286-287。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计量地理学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
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第一章1、计量地理学P1: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的三大学派:P3(1)艾奥瓦的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二章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P19(1)数量化、形式化和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地理数据的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和定量化研究的前提,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2)不确定性: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的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的性质;(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的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①求极差R(全距):R=Xmax -Xmin(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确定组数n:组数的多少是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确定的,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
计量地理学复习(整合)
计量地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计量地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计量地理学一一又称数量地理学或统计地理学或理论地理学,是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地理现象及地理要素的科学,是应用地理学的分支,是数学与地理学相交叉的学科。
可概括为:地理学的思想/系统的观点/数学的方法/计算机的工具二、地理学的发展三阶段:(1)古代地理学:以地理知识的记载为主,是农牧业社会的产物。
(描述性记载)(2)近代地理学:主要对地理现象进行条理归纳,并对其间的关系作解释性描述。
(3)现代地理学:把地理环境及其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看作统一整体,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多重侧面,详细、精确地解释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合理推测未来发展规律,提供可供选择的多重决策。
(确定性解释)三、现代地理学的三个标志: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卫星等应用的出现。
或者表述为:(1)观察研究手段现代化(2)地理学的计量革命(3)地理学理论更新和新学科的诞生四、形成的标志—计量运动在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形成的计量地理学,最早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计量运动”。
►计量运动:将数学、物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地理学,探索地理事物的空间格局,其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开展地理学定量化研究,建立定量模式。
这种定量化研究之热潮,就是所谓的计量运动。
地理学计量革命的实质:用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运用模型和模拟,使地理学的理论精确化,计算快速化,从传统的定性分析向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过渡。
五、“计量革命”的特点(地理学家约翰斯顿)(1)关注科学严谨传统区域地理学的缺点在于以“区域描述”为中心,而对以假定-推理为基础的、追求解释和预测、并发现一般规律的科学严谨性不够重视,新地理学则强调科学方法。
(2)重视数量工具在数据和信息分析方面,新地理学采用统计、数学模型,以及计算机等工具,试图用它们使研究更加科学化或标准化。
(3)聚焦空间秩序除了发现空间分布和作用的法则和模式,地理学家应该从对空间的“水平秩序”转向“垂直的(土地与社会之间)的内部关系”。
计量地理学重点
计量地理学重点第一章 绪论1、综观地理学的发展史,可划分三个基本阶段,即古代地理学阶段 ;近代地理学阶段 ;现代地理学阶段。
(填空)2、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 景观学派 。
(填空)3、第一阶段,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大致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期,是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到70年代末期的十年时间,属于中期阶段。
第三阶段,计量地理学走向成熟和更加完善的阶段是指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到 80年代末期。
第四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传统意义上的计量地理学开始向计量地理学发展。
(填空)4、 老三论主要指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新三论主要指突变论、耗散结构和协同学。
5、 对计量地理学产生三种观点,第一是 定量化,第二是逆定量化,第三是非定量化。
6、 在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中,为了达到定量化研究的目的,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地理数据的筛选与质量检验问题;二是模型的建造问题;三是与GIS 结合的问题。
(填空)第二章1、 根据地理数据性质的不同,可将地理数据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种基本类型。
在计量地理学中,属性数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数量标志数据,二是品质标志数据。
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间隔尺度数据,二是比例尺度数据。
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品质标志数据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有序数据,二是二元数据 , 三是名义尺度数据。
(填空)2、在计量地理学中,地理数据具有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 四、多维性。
(填空)3、地理数据统计整理的基本步骤大致可分为三步,即统计分组、计算各组数据的频数、频率,编制统计分组表 和作分布图。
3、下表给出了某农场各农田地块的面积,试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众数、离差。
(13分)(1)平均值:根据未分组的地理数据平均值公式:25.54758312(12/111=++==∑= ni i x n x (3分)(2)中位数: 根据计算中位数的方法得52.5 (3分) (3)众 数: 根据计算众数的方法得50 (3分)4、 下表给出了中国西部地区某城市2000年家庭月收入的抽样调查结果,试分别计算其平均值、中位数、众数。
计量地理学考试重点
趋势面分析效果检测:
拟合指数I检验
I>75%拟合程度较好
第六章
聚类分析:根据地理变量(或指标或样品的属性或特征的相似性、亲疏程度,用数学的方法把它们逐步地分型划类,最后得到一个能反映个体或站点之间、群体之间亲疏关系的分类系统。
第二章
1.地理数据按性质可分
(1)定性数据:用来表示定性变量的数据
(2)定量数据:用来表示定量变量的数据
2.按取值来分:
(1)离散型数据:用计数方法获取的数据
(2)连续型数据:用度量、测量、称量、观测方法获取的数据
地理数据的变换
常用方法:①对数变换;
②标准化;
③取倒数;
④概率变换
统计分组的步骤
(1)确定全距R R=
(1)设Vi为顶点。求出所有M(Vi,Vj),Vj为未标号点,如果没有Vj,计算结束;
(2)计算M(J)=min{M(j),M(i)+M(Vi,Vj)};
(3)算出M(j0)=min[M(J)],i=j0,返回步骤1。
点与点之间的离散度
道路网络
(1)直达度(2)里程(3假定中转一次,相当于延长10km(4)运输量与人口数量成比例
[问答]常见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1)幂函数型
(2)指数函数型
(3)对数函数型
在多元回归中,各个平方和的自由度可按下述原则来确定:
①总平方和lyy的自由度仍为n-1
②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等于自变量的个数k;
③剩余平方和的自由度等于n-k-1
建立幂函数乘积模型
幂函数乘积模型: y=kx1ax2bx3c
计量地理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复习重点1.地理数据:就是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
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划分两种类型:数量标志数据(包括间隔尺度数据和比例尺度数据)和品质标志数据(包括有序数据、二元数据和名义尺度数据)。
3.间隔尺度数据:这种数据,是以有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在某种单位(量纲)下的绝对量。
4.比例尺度数据:这种数据,是以无量纲的数据形式表示测度对象的相对量。
5.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只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则称其为有序尺度或等级尺度数据。
6.二元数据:即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7.名义尺度数据:即用数字表示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状态类型。
8.洛伦兹曲线:意大利统计学家洛伦兹,首先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的集中化程度。
9.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指数。
10.回归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建立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即回归模型。
11.时间序列:也叫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是要素(变量)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变动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它反映了要素(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过程。
12.图的定义:从数学本质上揭示了地理实体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格局,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它们在地域空间上的运动形式,地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等。
设V是由n个点所组成的集合,E是由m条线所组成的集合,而且E中任意一条线都是以V中的点为端点,任意两条线除了端点外没有其他公共点。
那么V和E在一起就构成了图记G。
图的两个基本要素:点集(或称顶点集)、边集(或称弧集)13.地理学的三个基本阶段:古代地理学(19世纪以前)、近代地理学(19世纪-20世纪50年代)、现代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
计量地理学复习重点
计量地理复习重点1、计量地理学: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地理学向着定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运动主要有三种学派:①艾奥瓦的经济学派;②威斯康星的统计派;③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3、地理数据的类型:①空间数据:坐标是描述空间数据的基本手段,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他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②属性数据:数量标志数据(定量数据);品质标志数据(定性数据)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①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
地理数据的形式化、逻辑化与数量化,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和定量化研究的前提,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
②不确定性。
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
③多种时空尺度。
由于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的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的性质。
④多维性。
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的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时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5、中位数(概念、公式)① 概念:将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属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
②公式:6、众数(概念、公式)① 概念: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
②公式:7、偏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
8、峰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9、洛伦兹曲线(自己把握)10、偏相关系数与复相关系数的区别:(1)偏相关系数:概念:在多要素所构成的地理系统中,先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影响,单独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时,称为偏相关。
用以度量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偏相关系数。
偏相关系数的性质: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 —1之间;② 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
计量地理学考试复习计量地理学复习内容第一章绪论1. 地理学与数学的关系在古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仅仅是为了描述地理事件、地理事实和记载地理知识;在近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又只是局限于地理现象的解释性描述。
而在现代地理学中运用数学方法,则是为了更进一步深入地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揭示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及运动规律,从而为地理系统的预测及优化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向区域范式提出最尖锐、最直接批评的是德籍旅美学家舍弗尔,他于1953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理学中的例外论”的文章,抨击了哈特向的地域独特主义观点,即“例外主义”的观点。
3. 舍弗尔等人对区域学派的批评与否定,拉开了现代地理学发展史上的计量运动的帷幕。
第二章地理数据及其采集与预处理1. 地理数据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2. 属性数据又分为:①数量标志数据;②品质标志数据3. 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标与参数(1)描述地理数据集中程度的指标(1)平均值;(2)中位数;(3)众数:众数就是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
(2)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1)极差;(2)离差;(3)离差平方和;(4)方差与标准差;(5)变异系数;(3)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1)偏度系数;(2)峰度系数;4. 洛伦兹曲线P315. 集中化指数P32I越大,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高;反之,I越小,就说明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越低(越均衡)。
这个指数I,就被称为集中化指数。
6. 基尼系数:就是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纵、横坐标均以累计百分比表示,从而做出洛伦兹曲线,然后再计算得出的集中化指数。
7.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G小于0.2,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均衡;G 介于0.2—0.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G介于0.3—0.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G介于0.4—0.5之间,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
第三章地理模型与地理建模概述(无考试内容)第四章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1. 相关分析的任务,是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完整word版)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doc
计量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42、近代地理学的发展,曾形成了三种主要学派,即区域学派、人地关系学派、景观学派。
43、计量运动,主要是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
44、地理数据可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1、计量运动的三大学派(衣阿华的经济派)、(威斯康星的统计派)、(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
3、锡尔系数越大,就表示收入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越小,就表示收入分配越均衡。
4、趋势拟合方法:㈠平滑法⑵指数型趋势线⒈移动平均法⑶抛物线形趋势线⒉滑动平均法㈢自回归模型⒊指数平滑法⒈自相关性判断㈡趋势线法⒉自回归模型的建立⑴直线型趋势线5、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
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6、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 g1>0 ,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g 1<0 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7、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
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9、地理要素的分类特征值中,集中性的代表主要包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0、绝对离散度的代表值主要包括(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
12、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
13、协方差函数和变异函数是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地统计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函数。
地统计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克里格法就是建立在变异韩式理论和结构分析基础之上。
14、克里格插值的关键是计算权重系数λi ,而权重系数的求取需要满足的 2 个条件是:无偏性、最优性。
P142。
15、填写下图的偏态类型(1)(正态分布);(2)(正偏态);(3)(负偏态)16、下图的偏态系数Sk 类型(1)( sk =0 );(2)(sk >0);(3)(sk <0)17、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一、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二、不确定性三、多种时空尺度四、多维性18、、判断下列图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大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地理学大题:最短路径、最优区位、洛伦茨曲线、回归分析、聚类分析、马尔可夫题型:填空名词简答综合。
大家加油!最后一科考试了干巴爹!第一章1、计量地理学P1:是将数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随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反映了地理学朝着定量化方向发展的新趋势。
2、计量地理学的三大学派:P3(1)艾奥瓦的经济派:此学派受经济学影响较深,着重探讨经济区位现象健互相内在联系及其组合类型;(2)威斯康星的统计派:该学派以发展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为其主要特征;(3)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学派:把物理学原理应用于社会现象的研究,发展了理论地理学中的引力模型、位势模型、空间相互作用模式。
3、“新三论”P7:突变论、耗散结构、协同学“老三论”P7: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第二章1、空间数据P16:对于空间数据的表达,可以将其归纳为点、线、面三种几何实体以及描述它们之间空间联系的拓扑关系。
2、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P19(1)数量化、形式化和逻辑化: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是数学的基本特征;地理数据的数量化、形式化与逻辑化,是对地理问题进行数学描述和定量化研究的前提,是一切数学方法在地理学中应用的先决条件;(2)不确定性:①地理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②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数据误差;(3)多种时空尺度:由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种时空尺度,所以描述地理对象的地理数据也具有多种时空尺度的性质;(4)多维性:对于一个地理对象,它的具体意义往往需要从空间、属性、实间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描述。
3、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目的,按照一定的分组标志将地理数据分成若干组。
步骤:P24①求极差R (全距):R=X max -X min (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②确定组数n :组数的多少是根据样本容量的多少确定的,一般说,样本容量大,组数可多一些,反之就少。
可用Sturges 公式计算:n=1+3.32lgN③计算组距h :即一组两头分界点距离h=R/N④计算组限Yi :即各组分界点的数值。
第一组下限y=X min -½h ;第一组上限=下限+组距⑤计算组中值:m=(上限+下限)/2集中化指数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
A ——实际数据的累计百分比总和;R ——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M ——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总和。
集中化指数在[0,1]区间上取值。
4、简述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P25①平均值:指所有数据的和与样本总量的商,并分为分组的平均数和未分组的平均数。
②中位数:指将各个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且中位数在频数分布图中居于中央,把面积等分为左右两部分,在累计频率图上,累计频率为50%所对应的数值③众数:指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且在频数分布图上居最高点。
5、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P27①极差:指所有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②离差:指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差,它代表着每一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③离差平方和:指各个地理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的总和,它从总体上衡量一组地理数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④方差:指各个数据分别与其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
⑤标准差:指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与标准差是从平均概况衡量一组地理数R M RA I --=据与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⑥变异系数:表示了地理数据的相对变化(波动)程度6、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P28(1)偏度系数:它测度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性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
g1<0,表示负偏,即均值在峰值的左边;g1>0,表示正偏,即均值在峰值的右边;g1=0,表示对称分布。
(2)峰度系数:它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g2=0;g2>0,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g2<0,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
7、洛伦茨曲线和集中化指数计算P30第三章讲义内容1、点状分布的测度:①最邻近距离的测度:地理事物点状分布的相对位置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是点型配置的重要特征。
顺序法和区域法所求得的最邻近距离的合计是一致的,但更高级位的平均距离是不一致的。
点型分布为随机型或均等型时用区域法,点型分布为凝集型时用顺序法。
②中间位置的测度:中项中心: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的交叉点,这两条直线一般取南北向和东西向,每条直线将点状分布的点子二等分。
平均中心:也称分布重心,其确定方法如下,1任意在分布图上作x轴和y轴,通常这种数轴画在分布点的西侧和南侧。
2确定每一点的x轴和y轴坐标。
3计算x坐标轴和y坐标轴的平均值x,y,这里x,y就是平均中心c的坐标(x,y)③离散程度的测度。
2、网络图的概念:是一些点以及由点连成的直线所组成的图形,与通常所说的几何图形,函数图像完全不同,分为有何图与无何图。
3、运输系统网络的4个特征:①结点的直通性:表现在环中结点与网络中其他环路结点的联结状况,以及运输流在结点上与网络中其他结点的联结状况。
②道路系统的里程:以最小里程为标准,从哪一站出发到各站的里程最少。
③道路系统的运输量(吨公里):以运输量最少作为标准确定从哪一站出发到各站最优。
④考虑中转——运输费用的综合影响把中转因素考虑进去,会造成费用的增加。
第四章1、偏相关系数与复相关系数的区别:(1)偏相关系数:概念:在多要素所构成的地理系统中,先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影响,单独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时,称为偏相关。
用以度量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偏相关系数。
偏相关系数的性质: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1之间;②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
偏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一般采用t检验法。
(2)几个要素与某一个要素之间的复相关程度,用复相关系数来测定。
复相关系数的性质:①复相关系数介于0到1之间;②复相关系数越大,则表明要素之间的相关程度越密切。
复相关系数为1,表示完全相关。
复相关系数为0,表示完全无关;③复相关系数必大于或至少等于单相关系数的绝对值。
复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一般采用F检验法。
2、一级偏相关系数的计算P91公式(4.1.4)(4.1.5)(4.1.6)3、回归分析的计算P954、偏回归系数的意义P98:是当其他变量Xj(j不等于i)都固定时,自变量Xi每变化一个单位而使因变量y平均改变的数值。
5、时间序列的组成成分:P108①长期趋势(T):是时间序列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或减少的长期变化之趋势。
②季节变动(S):是时间序列在一年中或固定时间内,呈现出的固定规则的变动。
③循环变动(C):又称景气循环变动,是指沿着趋势线如钟摆般地循环变动。
④不规则变动(R):是指在时间序列中由于随机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变动。
6、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P110(1)加法模型:加法模型假定时间序列是基于四种成分相加而成的。
(2)乘法模型:乘法模型假定时间序列是基于四种成分相乘而成的。
7、常用的聚类要素数据处理办法:P124(1)总和标准化法:分别求出各聚类要素所对应的数据的总和,以各要素的数据除以该要素的数据的总和;(2)标准差标准化:得到的数据各要素的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3)极大值标准化:所得的新数据,各要素的极大值为1,其余各数值小于1;(4)极差的标准化:得到的数据,各要素的极大值为1,极小值为0,其余的数值均在0和1之间。
8、常见的距离有P126:绝对值距离、欧式距离、明科夫斯基距离、切比雪夫距离9、主成分分析原理P135: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看,这是一种将维处理技术,即用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指标,而且使这些较少的综合指标既能尽量多的反映原来较多变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
10、主成分分析的步骤P136(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4)计算主成分载荷11、趋势面适度的逐次检验:P143①求出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回归平方和与较低次多项式方程的回归平方和之差;②将此差除以回归平方和的自由度之差,得出由于多项式次数增高所产生的回归平方差;③将此均方差除以较高次多项式的剩余均方差,得出相继两个阶次趋势面模型的适度性比较检验值F。
12、马尔克夫预测大题P14613、五种相关分析的原理和概念1相关系数是根据要素之间的样本值计算出来,它随着样本数的多少或取样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它只是要素之间的样本相关系数,只有通过检验,才能知道它的可信度。
检验是通过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下,查相关系数检验的临界值表来实现的。
2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或顺序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
3偏相关系数定义:在多要素所构成的地理系统中,先不考虑其他要素的影响,而单独研究两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这称为偏相关。
用以度量偏相关程度的统计量,称为偏相关系数。
4复相关系数:反映几个要素与某一个要素之间的复相关程度。
14、最短和最远距离聚类法P130第五章:1、确定空间权重矩阵的规则:={1 当区域i和j相邻接;0 其他}(1)简单的二进制邻接矩阵:Wij={1 当区域i和j的距离小于d时;(2)基于距离的二进制空间权重矩阵:Wij0 其他}2、Moran指数和Geary系数是两个用来度量空间自相关的全局指标。
Moran指数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属性值的相似程度,而Geary系数与Moran指数存在负相关关系。
P1593、Moran指数I的取值一般在-1和1之间,小于0表示负相关,等于0表示不相关,大于0表示正相关;Geary系数C的取值一般在0和2之间,大于1表示负相关,等于1表示不相关,而小于1表示正相关。
4、Moran指数可以用标准化统计量Z来检验n个区域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相关关系:当Z值为正且显著是,表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也就是说相似的观测值(高值或低值)趋于空间集聚;当Z值为负且显著时,表明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相似的观测值趋于分散分布;当Z值为零时,观测值呈独立随机分布。
P1615、全局G统计量的计算公式P163显著的正Gi值表示在该区域单元周围,高观测值得区域单元趋于空间集聚,而显著的负Gi值表示低观测值的区域单元趋于空间集聚,其具有能够探测出区域单元属于高值集聚还是低值集聚的空间分布模式。
局部G统计量不属于LISA,因为局部Gi统计量和全局G统计量没有比例关系。
6、Moran散点图的四个象限:分别对应于区域单元与其邻居之间四种类型的局部空间联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