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59dd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4.png)
农田水利灌区渠系工程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1.1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条件1.1.1灌溉水源项目区属于中型水库荷木水库西干渠控灌区范围,灌溉水源为荷木水库。
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170km2,水库总库容2238万∏Λ兴利库容1084万nA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2.6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30万亩,历年最大实灌面积2.34万亩(1980),由于现状田间渠系损坏严重,导致近年来实灌面积锐减,现状灌溉面积仅0.8万亩。
荷木水库西干渠设计流量2.26m3∕s,总长22km,项目区属于西干渠上游段,西干渠现状已经全段硬化,可供项目区流量190m3∕s,年可供项目区水量2484万m3o112项目区需水量分析灌溉需水量主要根据项目区灌溉耕地面积、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灌溉工程规模以及发展预测,并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计算项目区农作物的需水量。
本项目区主要为耕地,需水量分析不再考虑工业用水及人畜饮用水。
1.1.2.1灌溉设计标准项目区属于中型灌区,主要种植早稻、晚稻,冬季种植蔬菜,规划采用明渠输水灌溉,原荷木水库设计灌溉保证率取90%,因此,项目区灌溉保证率取90%。
1.1.2.2灌溉面积及作物组成项目区现状灌溉面积0∙8万亩,主要种植双季稻,少量冬种蔬菜,双季稻种植面积0∙8万亩,冬种蔬菜面积约0.15万亩。
项目实施后,改善灌溉面积0.2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35万亩,合计总灌溉面积1.95万亩,其中1.95万亩种植双季水稻,0.6万亩冬季种植蔬菜。
1.1.2.3作物耗水量和灌溉用水量1、灌溉制度(1)作物灌溉方式本着节水灌溉的原则,结合项目区地形、土壤、作物需水特点等,项目区水稻灌溉采用“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
(2)灌溉制度与灌溉定额本次项目区设计以“薄、浅、湿、晒”的灌溉制度为依据,其具体技术要求见表1.1-1。
表1.1-1水稻“薄、浅、湿、晒”灌溉制度技术要求根据水稻生长习性:早稻需水时间一般为4月中旬~7月上旬,全期为105天左右;晚稻需水时间一般为7月下旬~10月中旬,全期为105天左右。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6594e52312b3169a451a498.png)
3 9
4 9
选定 ,若 上述 观测结果或作物需水量等值线 图不能满足使 用
要 求 时 ,宜 采 用彭 曼 法 计 算 确 定 。
八 月
3 2 1
1 9 0
5 5 0
3 1
9 3
4 4
九 月
GB5 0 2 8 8 — 9 9,作物灌 溉制度应经观测试验、灌溉经验及灌
区水 量 平 衡 分 析 计 算 相 互 检 验 确 定 。
一
( 2 )
、
灌 区概 况
开都 河第二分水枢纽灌 区位于天 山南坡 ,塔 里木盆地北
缘 ,灌 溉 面积 5 2 . 7 3万 亩 ,地 处 开 都 河 中 下 游 冲积 平原 区 , 是主 要 的 农 牧 业 区 。灌 区属 典 型 的பைடு நூலகம் 陆性 干旱 气 候 ,干 旱 少 雨 ,蒸 发 强 烈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6 8 . 9 a m , 多年 平 均 蒸 发 量 r i , 8 8 7 mm , 年 日照 时 数 3 , 1 1 i . 3 h,大 于 I O  ̄ C的 年 积 温
二 、水 量 平 衡 法 确 定 灌 溉 制 度 I . 作物 需 水 量 的计 算
风 速
『 t 照 时 数 参 考 作 物 蒸
发 拣 腾 肇
(I l l n l / d)
用 水 量 平 衡 法 确定 灌 溉 制 度 必 须 首 先 确 定 作 物 需 水 量 ,
.
月
一 4 5
R 一太阳净辐射 ,以所能蒸发的水 层深度计 ( mm/ d ) ;
E 一 干燥力 ( mm/ d ) 。 依 据 焉 耆 县 气 象 站及 农 业 试 验 站 资 料 ,利 用 修 正 的 彭曼 公 式可 计 算 出参 照 作 物 需 水 量 ,计 算 结果 见 表 1 。
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水量平衡
![某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的水量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d86b53f1aef8941ea76e0570.png)
值 ,只能提供人畜饮水 ,农活用水完全依靠引水 ,因此 , 地表水 、地下
水不参加平衡分析。 42 现状农灌需水量 .
项 目区农业 粮经 比例 调整为5 5 ,实施 项 目建 设 ( :后 有项 目 ) 采 用节水灌溉工程 ,发展粮 食作物灌溉面积3 万 亩 ,拱棚蔬菜畦灌面积 . 8 0 万亩 ,大 田 . 5 蔬菜渠灌面积2 万亩 , 其他经济作物面积1 3 . 万亩。在5 % 2 0 与7%两个保证率下 ,年灌溉定额将大幅下降,各类粮经作物 , 5 在不 同 灌溉形式下的灌溉定额从需水量如表2 所示 。
1 安全性 : ) 严格按照 国家政 府机关 安全防范要求 ,在不影响业务 系统运行 的前提下,进行系统设计。 2 可靠性 :所选用设 备均为成熟 、稳定的产品 ,进行过严格 的测 ) 试 ,能满足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的要求 。 3 先进性 :系统基于先进的软硬件构架和图像压缩标准 ,使 系统 ) 升级 、扩展更容易 ,图像传输速度更快 。 4)易用性 :可 以通过一个控制键盘 ,对全线进行监控 。维护 人员 可以通过网管对全线设备进行管理 。 5) 开放性 :通过模 块化 、层次化 的设计 ,系统 可方便 地进行 扩 充 ,同时系统具有 同其他系统 良 的接 口。 好 6 经 济性. 优化设计 , ) : 造价合理 ,具有较 高的性 能价格 比和较低
系统 内设备 ( 包括 :编码器 、 解码器等 ) 的网管信息 由统一配置在 中t , l 的网管服务器负责收集 ,由网管服务器 向集 中监视系统上传告警和 状态更新信息。中心 网管服务器将实时更新设备状态信息和告警信息 , 旦设备状态或产生告警 ,网管服务器将改变后 的设备状态信息或告警 信息传输给集中监视系统 ,并可根据集 中监视系统 的查询指令上传某个 或全部设备状态信息。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b250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0.png)
水资源平衡分析
水资源平衡分析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
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
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cee7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d.png)
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分析1. 引言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平衡是指在灌溉农田的过程中,灌区的水资源供应能够满足农田对水的需求,实现灌溉的平衡状态。
本文将对灌区水资源供应与需求进行详细分析,探讨灌区水资源平衡的重要性以及影响灌区水资源平衡的因素。
2. 灌区水资源供应分析2.1 水资源供应方式灌区的水资源供应方式主要包括地表水供应和地下水供应两种形式。
地表水供应通常通过引水渠道或河道进行供水,而地下水供应则通过灌区内的抽水井进行取水。
2.2 水资源供应量分析在灌区水资源供应量的分析中,需要考虑自然水量、引水效率和水资源管理等因素。
自然水量是指灌区水源地本身的水资源量,通过对该水源地的水量调查和监测,可以获得水资源的可供量。
引水效率一般通过管道输水和水泵供水等方式来提高,以确保供水效果。
此外,水资源管理也有助于提高灌区的用水效率,减少浪费和损失。
3. 灌区水资源需求分析3.1 农田需水量分析农田需水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作物类型、生长阶段、气候条件以及土壤水分特性等。
通过对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进行测算和监测,可以获得灌区的总需水量。
3.2 水资源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
通过采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和灌区排水系统等手段,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单位用水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或农作物产量最大化。
4.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1 水资源供需差距分析通过对灌区的水资源供应量和需求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到水资源供需的差距情况。
水资源供需差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灌溉效果和农田的产量。
当供需差距过大时,往往会导致灌溉不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4.2 水资源供需平衡策略为了实现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例如,优化水资源供应系统,提高引水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田的需水量;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合理的用水定额制度。
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可在尽量满足农田需水的同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保持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状态。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
![灌区水量平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29c199700abb68a982fb94.png)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2009 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 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 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m3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
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
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 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 年=32.5m3/s,Cv=0.29,Cs=2Cv;∑7~9 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Q∑7~9=88.1m3/s,Cv=0.57,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 月流量和∑10~2 月流量设计值见表4.2。
表4.2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灌区设计保证率85%,根据灌溉用水调节计算的需要提供代表年径流过程。
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 年。
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4.3。
表 4.3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3单位:m3/s4.14.1.1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主要为沿用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设计数据。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73d5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2.png)
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一、引言: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分析是对灌区灌溉水资源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平衡与合理配置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现状:目前,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和不合理分配。
一方面,灌区的水资源供给受制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水域管理等因素的限制,供应不足的情况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灌区内部的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着一些浪费和滥用现象。
这使得灌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影响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因素:1. 气候因素:灌区所在地的水资源供给受到气候变化和降水量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变化,从而影响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
2. 地理位置:灌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的获取方式。
灌区位于水源丰富地区,水资源供给相对充足;而位于水资源贫乏地区的灌区则面临更大的供需压力。
3. 灌溉制度和管理:灌区的灌溉制度和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合理的灌溉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农业种植结构:不同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不同,灌区内农作物种植的结构将影响灌溉水资源的需求量。
四、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分析:1. 水资源供需量的计算: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的供给量和灌溉水需求量的测算,可以得到供需量的具体数据,为灌区水资源供需的平衡提供依据。
2.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将供需量进行对比,分析供需平衡的现状。
如果供需平衡不足,将会导致灌溉用水的不合理调配,影响农业生产。
3. 水资源供需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灌区灌溉水资源的供需情况。
这有助于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的挑战: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部分灌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水资源供需挑战。
浅谈灌区配水计划
![浅谈灌区配水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763fcd0b52ea551810a68722.png)
浅谈灌区配水计划灌区配水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每次用水时渠道的配水方式,配水时间和顺序,以及水量的分配等。
一、配水方式灌区配水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续灌,一种是轮灌。
(一)在水源比较丰富的情况下,供需水量基本平衡时,一般除斗、农渠进行轮灌外,干、支渠道都采用续灌方式。
一般认为当供水流量减少后,供水量差额在25-30%以内时干支渠仍可采用续灌。
但其配水量应按比例减少,供水量差额在25-30%时干支渠就不应该采取续灌方式,而应改为轮灌。
(二)轮灌:当水源供水不足,经采取其他措施(压低灌水定额,调整灌溉面积等)后,供需水量差额仍较大时,干支渠就要考虑轮灌。
采取轮灌方式配水,水流比较集中,渗漏损失小,在水源紧张旱情严重时这种轮灌方式有利。
二、配水顺序(一)正确处理上下游之间关系,在抗旱季节,上下游之间用水矛盾最为突出,上游多得水,下游少得水,造成上下游之间出现矛盾。
怎样处理好这个矛盾呢?上下游轮灌,或夜间下游,白天上游,这样可以解决上下游之间的矛盾。
(二)先高田后低田。
先灌高田,这样水量集中便于灌溉,后灌低田,因为低田灌水方便,这样解决高田和低田的矛盾。
(三)先灌成片田,后灌零星分散田。
(四)先灌急用,后灌缓用。
(五)先看后放。
专业管理人员和村干部深入现场,了解旱情,落实灌溉面积,进行四定,即“定专人管理,定灌溉面积,定放水流量,定放水时间”,然后开闸放水,这样才能做到配水合理,供水及时,不致出现不急需用水的地方放了水,急用水的地方反而没有水的不合理现象。
三、水量调配的计算(一)配水量计算当水库每次灌水的供水量确定以后,在灌区内部怎样分配,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按灌溉面积比例分配。
按灌溉面积比例分配计算方法简便,缺点是没有考虑灌区内不同作物种类,土壤差异等条件,水量计算比较粗略。
但灌区多数是灌溉水稻,因此多采用按面积比例分配水量。
一种是按要求的灌溉用水量比例分配,如果灌区内部种植多种作物,灌水量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单凭灌溉面积分配水量,而应考虑不同作物,不同的灌水量,进行配水计算。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264fbda9e31433239689347.png)
4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 灌区水资源概况灌区地处低海拔的元江河谷中,四周地表各河流向河谷汇集,过境河流元江穿河谷而过,灌区地表水资源极为丰富。
主要河流有清水河、南溪河、控制径流面积合计为746.6km2,灌区多年平均径流量达32776万m3(见表4-1)。
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86.2mm,其中5至10月降水量与全年的79.6%,枯季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较少,为全年降水量的20.4%,降水在年内分配极为不平衡。
灌区用水主要从清水河、南溪河引水,分别通过漫漾大沟等引到灌区边缘,拟建灌区耕地分布高程均低于此干渠沟尾沟底高程,灌区灌溉可实现自流灌溉。
表4-1元江县红河街道办事处主要河流水资源量表灌区供水以水库蓄水工程与渠道引水工程相结合,截止2012年,灌区已建1座中型水库及小(一)型水库2座,蓄水总库容3598万m3,设计可供水量为4257万m3,现状实际可供水量为3908.1万m3。
其中:章巴水库控制径流面积36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74m,总库容2338.3万m3,兴利库容2053.3万m3,防洪库容180万m3,死库容70.5万m3;乌布鲁水库控制径流面积13.4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35m,总库容825.2万m3,兴利库容775.6万m3,防洪库容69.2万m3,死库容40.1万m3;南掌水库控制径流面积8km2,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高44m,总库容434.5万m3,兴利库容342.5万m3,防洪库容28万m3,死库容10万m3。
该区水资源丰富,植被覆盖良好,是元江县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承担红河街道办事处东、澧江街道办事处、曼来镇及元江红光农场的3.29万亩耕地的灌溉任务和元江县城及其附近居民生活用水。
表4-2 元江县红河街道办事处小(一)型以上水库工程特性表章巴水库位于清水河上游,径流面积36km2,总库容:2369万m3,兴利库容2060.3万m3,设计供水量:3012.3万m3,设计灌溉面积43000万亩,现状可供水量2560万m3,枯水年P=75%可供水2243.2万m3。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探讨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44d614761ed9ad51f01df2f5.png)
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对策探讨(于凤存 刘红 方国华)摘要:本文探讨了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定量计算方法,给出了灌区缺水的解决对策。
并以沙河灌区为例,进行了灌区供需平衡计算,并针对沙河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灌溉工程老化、灌水技术粗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策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200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由于各地区处于不同水文带及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不均衡,水资源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和工农业用水结构不相适应。
特别是水污染日益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1]。
农业用水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是国家的基本战略。
而农业用水量的90%用于种植业灌溉,灌区是一个以水资源为主控制因素且以人为核心的动态系统。
由于水资源短缺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日益提高,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因此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解决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的矛盾,优化配置多种水源,以实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我国农业用水的当务之急。
为此,本文专门探讨灌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问题和解决灌区缺水的对策。
1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计算求得灌区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总需水量,再进行供需水平衡分析计算。
其目的是揭示缺水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内在规律和主要矛盾,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与潜力,实现供需平衡,从而实现灌区的良好运行和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提高灌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1.1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总量和水资源可利用量有本质的区别。
水资源总量是指灌区内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产水量。
其中地表径流量包括坡面流和壤中流,而不包括河川基流量;地下产水量指降水入渗对地下的补给量,应为河川基流、潜水蒸发、河床潜流和山前侧渗等。
而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自然、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下以及满足生态环境用水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量[2]。
中小型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实例论证分析
![中小型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实例论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cb177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7.png)
中小型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实例论证分析文章根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计算某中型灌区的水量供需关系,分析取用水量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进行取水许可审批提供科学依据。
标签:灌区,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1 前言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分配不均、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严格保护水资源,合理分配水资源,必须实行取水许可登记制度,这是国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协调和平衡水资源供求关系,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的可靠保证。
对于中小型灌区,往往需要大量山塘、河坝等取水作为补充水源,取水量较为多样,在进行灌区供需平衡时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以得到合理的取用水数据。
文章以湖南地区某中型灌区供需平衡分析为实例,结合该项目所在取用水地区的水资源基础情况及开发利用状况,对近年来的用水情况、用水规模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作为科学依据,指导该项目的取用水许可审批工作。
2 供需平衡论证过程2.1灌区介绍灌区位于湖南省长沙地区,灌区以中型水库为骨干水源,灌区涉及 3.2536万亩农田,受益人口8万余人。
2010年水利普查数据中,有效灌溉面积3.2536万亩。
灌区内的基础水利设施以山塘为主(共有3180座),3处小Ⅰ型水库,7处小(2)型水库。
形成了一个以骨干水库水源为龙头,主干渠为骨干渠道,以小型水库、山塘为基础的“长藤结瓜”自流灌溉系统。
2.2灌区取用水情况目前灌区没有制定年度用水计划,整个灌溉用水调度为粗放式管理。
根据调查,灌区现状主要用水为农业灌溉用水,灌区的主要水源依靠当地基础水利设施(小水库、山塘等)供水和骨干水源水库引水。
灌溉用水采取就近取水原则,先用河堰及山塘水,后用小型水库水,供水不足由骨干水源水库引水补灌。
灌区灌溉供水可根据总干渠实测水位及水位流量关系线查算。
灌区内基础水利设施、骨干水源水库2015~2019年4-10月向灌区总供水量为9793万m3,平均供水量为1958.6万m3。
三义寨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三义寨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c23b8948e9951e79a892737.png)
三义寨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三义寨引黄灌区现状,对灌区水资源供需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论证了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意在为后续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供参考。
标签:引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三义寨引黄灌区位于黄河南岸豫东平原,在东经114°10’49”~116°7’46”、北纬34°3’36”~34°58’17”之间、背靠黄河,总土地面积3260km2,西北高、东南低,高程约为72.0m ~51.0m,平均地面坡降1/4000~1/7000左右。
范围涉及开封市的兰考县、开封县、杞县3个县和商丘市的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睢县、虞城等6个县(区),引黄供水对象为市区、县城的工业生活用水和各县(区)农业用水,是河南省大型灌区之一,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1、灌区水资源状况灌区内可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和引黄水。
地表水主要由径流组成,地表径流主要集中于汛期。
地下水资源方面,根据水均衡原理计算,即总补给量等于总排泄量。
通过计算,灌区现状地下水水资源量为54670万m3,经综合分析,保证率为50%时,2013年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9603万m3,2020年为30495 m3。
引黄河水方面,灌区依傍黄河,从三义寨闸引黄河水是灌区的唯一客水水源,每年可以引取大量黄河水用以供农田灌溉和其他用水。
2、灌区可用水量分析2.1 地表水资源灌区属淮河流域,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南泛,各地段受河流的切割影响,微地形起伏较大,具有明显的岗、坡、平、洼地貌。
灌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干燥,秋季晴朗凉爽。
灌区总土地面积3260km2,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但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平衡,根据灌区内雨量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9.2mm,由于受大陆性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其中70%的降雨量集中在6~9月份,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雨量较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8%左右。
新疆五家渠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新疆五家渠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f7a495d1f34693daef3e5d.png)
邹伟(五家渠农六师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新疆五家渠831300)[摘要]文中以新疆第六师五家渠灌区猛进干渠一支渠等6条支渠为研究分析对象,通过分析灌区内种植结构及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了项目区需水量情况,结合了项目区供水量情况,开展了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关键词]五家渠灌区;水量;供需平衡[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0624(2019)02—0059—02新疆五家渠灌区水量供需平衡分析1工程概况第六师五家渠灌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流域下游冲积平原。
灌区东与乌市米东区、阜康市和兵直222团相连,南与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接壤,西与昌吉市六工乡、滨湖乡、大西渠乡、榆树沟乡及第六师共青团农场毗邻,北至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呈南窄北宽的扇形,南北长60km ,东西宽1.5~30km 。
灌区包括第六师101团、102团、103团和第六师,师部所在地五家渠市,灌区总面积90953hm 2,灌区灌溉面积21613hm 2,灌区总人口10.76万人。
2供需平衡分析原则及方法1)做现状年与设计水平年的项目区水量平衡分析,灌区可供水量采用90%频率的来水进行水量平衡计算。
2)对农业用水进行平衡分析计算。
3)这次水量平衡分析分干渠对3块水量供需平衡区做平衡分析。
3作物需水量计算3.1种植结构发展五家渠灌区节水灌溉面积为4773hm 2,达到总灌溉面积的66.05%。
灌区主要作物为冬小麦、玉米、棉花、番茄、蔬菜、油料、林地等,项目区预测近两年种植结构不发生变化。
根据灌区多年的统计资料,同时考虑各种作物生育期的需水量特点及气象条件,结合当地的高产优质作物的灌水经验,确定适合该项目区的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
项目建成前,农作物组成、灌溉制度由团场农业科提供,项目建成后的农作物灌溉制度,根据灌水周期对蔬菜和林地做略微调整。
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绘制灌区灌水率图,项目区现状年灌水率5.322×10-4m 3/(s·hm 2),至设计水平年设计灌水率5.097×10-4m 3/(s·hm 2)。
浅析预蓄充库灌区的水量平衡计算
![浅析预蓄充库灌区的水量平衡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57c4e4fdf61fb7360b4c6509.png)
引丹灌 区属湖北 省径 流深的低值 区 ,加上灌 溉
水库集 水 面积 小 ,造成 灌 区内水库来水量 偏小 。在 水库兴 建时 ,即考虑水 库来水 主要靠 引丹 江 口水 库 水量 充库来 满足灌溉 用水要求 ,故在水 库设计 上主
要考虑 以建设 大的调 节库容 为主 。
丹江 口水库是 引丹 灌 区的骨干水 源 ,灌 区总干 渠 和各级渠道 沿灌 区脊 地开挖 ,各级渠 道与结瓜 水 库 相通 ,是典型 的以各 级渠 系为骨 干 ,以预 蓄充库 水 库为核 心的长藤结瓜 式大 型灌 区。 引丹灌 区引水 口位 于丹江 口库 区河 南省淅 川县 境 内的南水北 调 陶岔渠 首 附近 ,经清泉 沟隧洞 穿越 朱 连山至灌 区 。清泉 沟隧洞 出 口设调压 井 ,调 压井
年平均来 水量 为 2 3 亿 m。 .7 。如将灌 区内所有水 库
合并 为一个水 库 ,则库 容 系数 高达 2 3 ,灌 区内 5 水库对 径流 的调节作 用非 常强 。
从 单个水 库库容 系数上来看 ,灌 区内 1 9 水 8座
库均为 多年调 节水库 ,库容 系数 最小为襄 阳区的吴
集 水库 ,该水库 为小 ( 二)型水 库 ,坝址 以上集 水 面积 5 2 k . 5 m ,兴 利库 容 2 . 2万 i。 66 i ,库 容 系 数 l
为 3 ;最 大 为老 河 口市 的 黑 虎 山水 库 ,该 水 库 2 为 中型水 库 ,坝 址 以上集 水 面积 仅为 1 . k 。 7 4 i ,兴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1 年 第 3期 01
1 3 预 蓄充库 是引丹 灌 区灌 溉 系统 的显 著特点 . 引丹 灌 区设 计灌 溉面积 2 0万 亩 ,在 考虑水 稻 1
营口市灌区改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营口市灌区改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cc8964bceb19e8b8f6baf8.png)
营口市灌区改造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本文综合了营口灌区改造的可利用水量、现状水平年用水量及灌区需水量,对不同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证灌区发展规模是否可行。
标签:营口灌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用水量;需水量预测;供需平衡1.灌区可利用水量分析1.1水库供水水量营口灌区位于大辽河下游干潮河段,主要利用浑河、太子河上游水库下泄到大辽河水量进行灌溉。
灌溉保证率75%时,上游水库调配给灌区的水量:现状水平年(2015年)为15100万m3,设计水平年(2020年)为12724万m3。
1.2大辽河区间径流量根据省水利设计院对大辽河水系进行水量平衡,保证率为75%时,在水稻生育期营口灌区2015年提(引)大辽河区间径流量46745万m3,设计水平年2020年可提(引)取47815万m3。
综上述,灌区内保证率75%时,地表水可利用水量现状年2015年为61845万m3,设计水平年2020年为60539万m3。
2.现状水平年用水2.1农业灌溉用水量灌区内2015年实际灌溉水田61.4万亩,灌溉定额956m3/亩,用水量58698万m3,水源类别为地表水。
2.2农业其他用水量2015年养鱼水面2.01万亩,定额为500 m3/亩,需水量1005万m3,水源类别为地表水。
大牲畜1.06万头,定额为65L/头·d,需水量25.15 万m3,小牲畜47.79万头,定额为35 L/头·d,需水量为610万m3,水源类别为地下水。
2015年灌区农业其它需水量为1640万m3。
2.3工业和生活用水量2015年城市工业年产值按照8%的速度递增,可达到0.605亿元,按需水定额110m3/万元计算,用水量66.55万m3,乡镇工业年产值按照12%的速度递增,可达到27.0亿元,按需水定额75m3/万元计算,用水量为2025万m3,村办工业年产值按照9%的速度递增,可达到35.79亿元,按需水定额8 m3/万元计算,用水量为286.32万m3。
水资源平衡分析范文
![水资源平衡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bbdd8df0975f46527d3e159.png)
水资源平衡分析国家投资实施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了提高耕地质量,绝大多数都规划了灌溉工程。
为此,这样的项目区地形图灌区必须进行水资源的平衡分析。
灌区的水资源平衡分析,包含着水质、水量和水位等方面内容,水位的来用水平衡分析比较简单,经过对地形与取用水位相互关系的分析,结合取水工程的设置,划定出自流区和扬水区(扬程大小)即可。
这里侧重讨论水量平衡分析的内容。
灌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是根据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的,这两个过程是逐年变化的,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先确定用哪个年份的水源来水过程和灌区用水过程进行平衡计算,这个特定的水文年份叫设计典型年,简称设计年,而设计年又是根据灌溉设计标准确定的。
一、灌溉设计标准选择设计年所依据的标准称为灌溉设计标准。
它综合反映了水源对灌区用水的保证程度,关系到灌溉工程的规模、投资和效益。
国标(GB50288-99)规定,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一)灌溉设计保证率1.定义:指灌区用水量在多年期间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一般用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率表示。
它综合反映了用水和来水两方面的情况。
将多年(长系列)的年灌溉用水量按大小顺序排列,用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并绘制年灌溉用水量频率曲线,在此曲线上选用的频率值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值。
如灌溉设计保证率P=80%,则表示频率P=80%对应的灌溉用水量出现的机会为P=80%,意味着每百年中有80年这样的年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到保证,只有20年供水不足或中断,换一种说法(用重现期的语言)就是相当于平均每五年出现一次(五年一遇)供水不足或中断的情况。
2.灌溉用水保证率的确定①国标(GB50288-99)规定:注:1、作物经济价值较高的地区,宜选用表中较大值;作物经济价值不高的地区,可选用表中较小值。
2、引洪淤灌系统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可取30%-50%。
②确定原则:低压管道输水灌区取大于75%丰水区比缺水区取值高些提水区比自流区取值高些大型灌区比小型灌区取值高些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后进区取值高些中远期(10-20年)工程比近期(10年以内)工程取值高些保证率取值过高,虽然保证率强,但是会使水源的灌溉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及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需要修改部分
![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及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需要修改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961ae7249e3143323868933b.png)
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及水平衡分析技术要点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2014年12月目录四、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背景情况五、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现状六、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主要内容七、农业灌溉工程取用水合理性分析八、水资源平衡分析技术方法九、总结四、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的背景情况我国是传统的农业灌溉国家,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作用,而农业灌溉工程是灌溉发挥作用不可缺少的载体。
至 年底,我国灌溉面积 亿亩,其中耕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 亿亩,仅占耕地面积亿亩的 ,全国不同规模的灌溉工程有一半存在基础设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失修等问题,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因此,迫切需要在分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条件下,完善和节水改造农业灌溉工程。
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农业是用水大户,近几年全国农业用水量约占用水总量的 ,但农业用水效率并不高。
我国未来用水总量虽呈增加趋势,但灌溉用水量增加空间有限,必须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持续增长,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要实现我国粮食自给率稳定在 ,需要生产足够的粮食,解决吃饭问题。
而农业灌溉工程的发展是粮食生产的保障,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农田灌溉的发展、有效发挥现有灌溉工程的作用。
受水土资源的约束,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将主要通过在农业用水量基本稳定的同时在适宜地区适度发展灌溉面积、灌溉工程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灌溉保证率等措施来解决。
我国《水法》关于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明确指出“按照水资源供需协调、综合平衡”的原则制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2009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申报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次初设的灌区水供需平衡分析及水质分析主要是在原《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并结合遂川县水利局2009年编制的《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对灌区供需水量平衡做进一步的分析。
本次灌区各水源点的天然来水径流计算采用南溪水文站作为参证站。
南溪水文站站址位于遂川县珠田乡境内,座落于遂川江流域左溪河下游,站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910 km2,其历年径流资料见表4.1。
表4.1 南溪站历年年平均流量表3年份年均流量年份年均流量年份年均流量196521.9 197923.4 199335.2196619.4 198031.0 199446.9196719.8 198138.4 199536.2196832.8 198238.5 199624.8196918.8 198338.5 199752.2197047.8 198435.2 199840.8197120.3 198526.6 199924.7197225.1 198623.1 200034.8197351.4 198734.6 200132.7197427.8 198831.3 200247.6197552.2 198924.6 200321.6197634.2 199039.3 200428.8197731.7 199132.5 200521.8197821.7 199233.2 200629.7本次取水的主要水源南澳陂引水工程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0.5km 处,其径流量可直接移用南溪水文站径流资料即可。
灌区其余主要水源芦陂、龙陂均位于南溪水文站下游,降雨量及下垫层条件与南溪水文站控制流域相似,可按照集雨面积比推求其径流量。
以南溪水文站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频率分析计算,频率曲线采用P—Ⅲ型适线,经计算历年年平均流量频率适线参数为:Q年=32.5m3/s,Cv=0.29,Cs=2Cv;∑7~9月流量系列频率计算参数为:Q∑7~9=88.1m3/s,Cv=0.57,Cs=2Cv。
不同频率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和∑10~2月流量设计值见表4.2。
表4.2 南溪水文站不同时段径流频率分析成果表灌区设计保证率85%,根据灌溉用水调节计算的需要提供代表年径流过程。
代表年的选择以不利径流调节为原则,主要以年平均流量、∑7~9月流量进行控制,经分析,选出设计代表年(P=85%)为1978年。
根据设计代表年流量年内分配情况,确定典型年各水源点设计水平年(P=85%)各水源点径流量见表4.3。
表4.3 各主要水源点代表年月均流量表单位:m3/s4.1 灌区现状水平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4.1.1 现状水平年的确定《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灌区现状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主要为沿用原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设计数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与作物组成发生了一些变化。
2009年遂川县水利局在农田灌溉规划报告编制过程中,对灌区作物种植面积与组成做了调查。
本次初设认为《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调查数据更能反映灌区农业生产现状,故现状水平年作物组成和复种指数资料采用《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调查数据。
根据该报告,灌区现状水平年确定为2006年,灌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3.1051万亩,复种指数为2.31。
4.1.2 灌区水资源南澳陂灌区的水资源包括地表和地下两种,主要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仅作为灌区用水的补充。
由于灌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所以本次不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和计算。
灌区内主要地表水资源为南澳陂引水工程,另有龙陂、芦陂两座小型引水陂,南村水库、龙上水库、三里坑水库、塘背水库等4座小(2)型水库,大垅水陂等6座微型水陂、大坪塘坝等8座小型山塘作为补充。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以来,遂川县已对一些小(2)型水库进行了安全鉴定或除险加固,故本次初设根据安全鉴定或除险加固情况,对灌区主要水源工程的水利特征参数进行了复核修改,具体详见表4.4。
4.1.3 灌区分区划分根据灌区分布及水源情况,为便于水量计算,将南澳陂灌区划分为东塘塘背片、枚江中心片、珠田泉江片、西灌片等四个片区:Ⅰ东塘塘背片:位于灌区东北部,其水源主要以塘背水库、芦陂为主,南灌区东干渠作为补充;Ⅱ枚江中心片:位于灌区中部,其水源主要以南澳陂东干渠为主,三里坑水库、龙陂作为补充;Ⅲ珠田泉江片:位于灌区西南部,其水源主要以南澳陂东干渠为主,南村水库、龙上水库作为补充;Ⅳ西灌片:位于灌区西部,其水源为南澳陂西干渠。
表4.4南澳陂灌区水源现状基本情况表页脚内容534.1.4 灌区现状水平年需水量(1)灌溉面积及作物组成南澳陂灌区内现有耕地面积5.302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为3.1051万亩。
未达到设计灌溉面积的主要原因是渠系工程老化、建筑物不配套等因素。
南澳陂灌区灌溉面积主要分布在遂川县珠田乡、泉江镇、枚江乡、雩田镇等4个乡镇。
灌区范围内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其它经济作物有油菜、豆类、蔬菜等。
根据2009年《遂川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调查资料,灌区现状各类种植作物的种植系数分别为:早稻0.89,晚稻0.96,蔬菜0.43,豆类0.02,油菜0.01,由此得出现状水平年的复种指数为2.31。
具体见表4.5。
表4.5 现状年灌区作物种植结构表有效灌溉面31051亩(2)灌溉定额及灌溉需水量①农作物灌溉定额分析南澳陂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油菜、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次之。
灌区水稻种植采用浅水间歇灌溉方法,这种灌溉方法更多地利用降水,节约灌溉用水量;浅水还有利于水稻的根系呼吸,促进根系发育,增进有效分蘖,提高水稻单产;在水源有保证的情况下,提倡晒田,晒田能阻止水稻无效分蘖,促使根系向深层伸展,防止倒伏等。
由于灌区内无灌溉试验站,水稻各生育期需水量参数参照邻近的泰和县南车灌区灌溉试验成果,并结合灌区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详见表4.6。
②作物灌溉需水量推求南澳陂水库灌区现状水平年作物需水量分析,系根据上述确定的灌溉制度及设计参数,以县城雨量站2006年的资料进行推求,早稻、晚稻生长期的蒸发量,采用遂川县气象站2006年实测的蒸发量资料。
a.水稻灌溉制度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通过水稻生育期内作物需水量,水稻生育期某一阶段内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排水次数及排水量,按照以下公式通过逐时段的水量平衡演算拟定。
H2= H1+P+M-ES-Q其中:ES=a×E+ST式中:H2—时段末田间水层深度(mm),不小于允许水深下限h min;H1—时段初田间水层深度(mm),不大于允许水深上限h max;M—时段内灌溉补水量(mm);ES—时段内水稻生长需水量(mm);Q—时段内稻田排水量(mm);E—时段内蒸发量(mm)a—时段内水稻蒸腾系数;S—时段内稻田适宜渗漏量(mm/d)。
T—灌溉天数(d)。
按上式逐时段向后演算,至H2下降到田间允许下限h min时,即为灌水时间,灌水定额M=h max-h min;超过h max时,即为排水时间,排水量Q= H2- h max。
灌水或排水后,以H1= h max为新的起点,继续向后演算,直到整个早、晚稻生长期结束,从而拟定出早、晚稻各阶段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
得到该年水稻生育期灌溉定额,计算结果见表4.7。
b.旱作物灌溉制度旱作物生育期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按下列公式计算:ω2=ω1-(ET-P0-W k)/102rhM=102rh(ωmax-ωmin)式中:ω2—时段(旬)末H深度土层内含水率;ω1—时段初深度土层内含水率;ET—时段内作物需水量(m3/hm2);P0—时段内有效降水量(m3/hm2);W k—时段内地下水补给量(m3/hm2);r—H深度内土壤平均容重(t/m3);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M—灌水定额(m3/hm2);ωmax—H深度内土壤田间持水量,即允许土壤含水率上限;ωmin—H深度内允许土壤含水率下限。
按此公式以播种时为起点,逐时段向后演算,直至收获时止,从而拟定出旱作物全生育期灌水次数、灌水时间及灌水定额,结果见表4.8。
表4.6 南澳陂灌区早、晚稻灌水制度页脚内容53③灌区现状水平年综合灌溉用水过程计算将前面水稻及旱作物用水量,按其生长期计入各月,求得灌区综合灌溉用水过程,净灌溉用水定额为430.4m3/亩,结果见表4.9。
灌区现状水平年溉溉水利用系数η为0.45 ,则南澳陂水库灌区毛灌溉用水定额为430.4/0.45=956m3/亩,现状水平年灌溉需水量为430.4/0.45×3.1051=2670万m3。
表4.9灌区现状年灌溉用水定额计算表(3) 灌区需水量灌区用水部门主要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等其它用水等四部分组成。
农业需水量:农田灌溉需水量=综合亩毛灌溉定额×有效灌溉面积。
工业需水量:灌区内工业取水大部从遂川江中抽取或从自来水厂取水,从灌区内取水的主要是里口电站,里口电站设计引用流量为6m3/s,电站主要利用非灌溉季节发电,根据电站2006年发电量反向计算,电站年需水量为7776万m3。
生活用水量:灌区内生活用水主要由县城及牛头脑水厂取水,从灌区渠道中取水的主要是少量牲畜及居民洗衣等卫生用水。
其他用水量:根据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之和的1%估算。
灌区现状灌溉面积3.1万亩,毛灌溉定额956m3/亩;现有农村人口7.0019万人,农村牲畜及居民卫生用水标准按人口综合计算,用水标准估算为10L/(人日)。
根据灌区现状人口、经济情况,灌区需水量计算详见下表4.11:4.1.5 灌区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径流是以南溪水文站为参证站,根据其2006年的径流深和各水源工程的流域面积,计算出各水源工程现状水平年的径流系列。
由于灌区水源工程主要为引水工程,其可供水量受进水口引用流量限制。
因此,引水工程可供水量在天然来水流量大于设计引用流量时,按设计流量计算;当天然来水流量小于设计引用流量时,则按照天然流量计算确定。
其余小型水库、山塘等蓄水工程,由于占工程供水比重较小,可供水量按复蓄指数法估算。
经计算灌区现状水平年年来水量、可供水量见表4.10。
4.1.6 灌区现状水平年用水供需平衡分析现状水平年:总可供水量-总需水量=余水量(或正或负)根据灌区总可供水量减去灌区总用水量,求得本灌区现状水平年供需水量平衡计算结果见表4.11。
表4.11现状年灌区总体水量平衡分析表4.1.7 分片现状年用水供需平衡分析根据2008年吉安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南澳陂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灌区分片区划分,灌区共分四个灌片,各分片水源工程及灌溉面积见表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