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考点3鉴赏表达技巧教师用书

合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考点练透3 鉴赏形象要到位考查热点1 鉴赏人物形象高分技法一、古代诗歌人物形象类型1.主人公形象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氓”的形象。

又如《孔雀东南飞并序》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做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2.诗人自我形象类型示例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再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着地追求真理的形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金戈铁马、征战沙场的形象“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英勇的战士形象,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这是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的诗人形象,他热爱田园生活、安贫乐道藐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傲视权贵的品质,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描绘了一个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

此二句刻画了一个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考点练透2 诗意理解要归类高分技法掌握古诗鉴赏十大题材及其解题技巧一、赠友送别诗1.题材特点教材联想《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材特征(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

(2)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

(“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常在赠友送别诗中出现)内容情感(1)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2)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3)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4)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常用技法(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

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2.解题技巧二、羁旅思乡诗1.题材特点教材联想《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题材特征(1)诗题中多含有“客舍”“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内容情感(1)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2)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3)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常用技法(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

(3)侧面落笔(对写法)。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2.解题技巧三、边塞征战诗1.题材特点教材联想《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题材特征(1)标题往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卷创新演练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题组一专项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考点练透6 分析情感态度要全面考查热点1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一、掌握各类题材的情感及答题角度1.咏史怀古诗情感分类1.历览历史点滴,提出自己观点。

2.悲吟古人际遇,暗示伤己之情怀。

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3.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

要么托古讽今,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进行嘲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统治者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对黎民疾苦深表同情答题角度1.弄清史实。

咏史诗具有很强的历史性,鉴赏时首先就要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题中的注解,有时也能很好地帮我们完成这一步。

2.体会意图。

作者的创作,一定有现实的原因,也会有其创作目的。

3.分析写法。

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决定的。

有以景衬情的,有发表议论的,也有做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的。

另外,引用典故也是咏史诗常用的表达技巧情感分类1.单纯咏物,表达喜爱或赞美之情。

2.托物言志(寓意)。

名为咏物,实则咏人与抒情。

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

3.托物喻理。

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

4.托物讽世。

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答题角度1.抓住“物”的形象特征。

从具体描写物象的诗句入手,从物象的颜色、气味、声音、动作、形态等特征出发,挖掘出物象的个性气质、精神品质等。

2.理解“物”寄托的思想情感。

一般来说,咏物诗中寄托的思想情感往往跟诗人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有关系。

3.分析诗的写作技巧。

一般来说,从表达方式上是托物言志,从修辞角度看有拟人、比喻,从描写方式上讲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情感分类1.漂泊天涯的思乡之情。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写漂泊无定的孤苦。

借旅途所见所闻,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2.望尽天涯的怀人之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1.知人论世对人物的身份、经历进行分析,包括诗人自己和诗中描述的对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精练提分5鉴赏技巧要有据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精练提分5鉴赏技巧要有据课件

3.注意识记答题要领,规范整体思路。作答时,可按照如下答题 程式:确认(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分析(结合相关语句,分析这个 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概括(该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传 达了怎样的旨趣及运用该手法的效果)。
(四) 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的结构讲究起承转合,诗人为了表情达意,探索出了许多 结构形式,常见的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照应、层层深入、重章叠句、 统领全诗、抑扬结合、先景后情、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意象组合、过 渡、铺垫、伏笔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的能力。要 求从诗歌的抒情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诗歌尾联,需要注意掌握以下步 骤: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次才是对相关手法的具体的 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如本题,两首 诗的相同点很好回答,根据诗句内容,可以看出都是直抒胸臆,然后结 合内容分析即可;不同点是华诗后半句间接抒情,运用反语的手法,写 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 语,感情更加激越。
答:同:《过零丁洋》的尾联与本诗尾联的前句均为直抒胸臆。 《过零丁洋》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以死殉国的英雄气概。本诗前 半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 度和广度。
异:本诗末句为间接抒情。运用反语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 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充分表达了诗人报国无路(或山河破碎、收复无望)的无奈与忧愤之情。
2.表达方式
(2019·安徽省合肥市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 周邦彦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 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 满镜愁。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x

版高三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课件.pptx
5
思路梳理 1.明确考点 辨别要求 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求任选一种简析。 2.研读诗歌 细致分析 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熟知表现手法有哪些,主要是对 比、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其次要结合诗句对 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最后要写出该手法的运用有什么效果。
6
从尾联诗句中一个“更待”可以看出,“夜深同徙倚, 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可以判断为虚写。而 从诗句描写的意境来看,画面清幽闲适。尾联两句写景,可 以判断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闲适。写 景是为了抒情,诗人把闲适之情融于景物描写之间,可以判 断为情景交融的写法。
第三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十 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3 鉴赏表达技巧
1
考情解读 对古诗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一个 重点,也是必考点,同时也是考生复习的难点。 难在第一步——准确判断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使用的修辞 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分析其 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 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方式类题中对描写(正面、侧 面)和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的考查较为常 见;修辞类题一般考查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等;表现手法类题中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动静 结合等较为常见;结构技巧分析类题一般考查卒 章显志、承上启下等。
水仙子·舟中 [元]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 缠。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3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通关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对点练1.(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答:【解析】(1)叙述手法。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本诗是从采地黄者的角度,以采地黄者的口吻讲述了采地黄和卖地黄的事。

诗人在客观的叙述中寄予了对以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那些豪门贵族的痛恨之情。

(2)对比手法。

诗人将采地黄以求度过饥荒的贫苦农民与朱门家的白面郎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

一是把农家与朱门的不同身份进行对比,二是将采地黄者与白面郎的形象进行对比,三是把采地黄者饥饿无食与白面郎的马吃地黄的生活状况进行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揭露了两个阶级的贫富差距。

尤其是结尾贫苦农民采集地黄以换取马饲料这一细节,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人不如马这一现象,使人在深深同情采地黄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同时,激起了对那些豪门贵族的切齿痛恨。

【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

③从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

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

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2.(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宋]刘克庄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2022语文第2板块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检测含解析 (1)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寓居吴兴曾几①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附刘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用典,慨叹自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B.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解析:选C 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尾联是承接颔联的。

2.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答案: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

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②“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南安军【注】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注】公元1279年,南宋厓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

作者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庾岭(梅岭),经南安军时作此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写行程中的时间与景色,借“梅花”与“风雨"对照,突出了作者心情的沉重.B.颔联写作者以拘囚身份途经故乡,无颜见家乡父老,不如战死沙场,悲苦之情跃然纸上.C.颈联将山河依旧与城郭一时沦陷作对比,突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恢复大宋江山的坚定信念。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二轮任务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

但结合一轮备考及阅卷大数据,考生在二轮复习的古代诗歌答题中,要改正下列失误:1.客观题对选项设误方式了解不全面,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2.主观题(1)形象题。

不会按照从形象特点到作者情感的思路分析。

(2)手法题。

对句子的手法理解错误;能够找出手法,但结合诗句分析错误;情感分析不准确,理解错误。

(3)语言题。

答题角度不准确,不能准确结合内容理解作答。

(4)内容和情感题。

缺乏知人论世的意识。

古代诗歌阅读二轮复习能力自评表对于以下做法,自己能做到的请打“√”,尚未做到的请打“×”,打“×”项便是你要在二轮复习环节中,重点攻克的。

自评内容自评结果 自评标准 1.对于古诗词,我会借助四选一的选择题的选项,以及相关的注释去理解“√”4项及4项以下,备考不够充分;“√”5~6项,备考较为充分;“√”7~8项,备考充分;“√”9~10项,备考十分充分2.对于古诗“鉴赏题”,我能从“内容”“手法”和“感情”这三方面去组织答案3.对于意象内涵的分析,我会关注这些意象在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内涵,也会关注修饰意象的动词和形容词,根据诗歌内容具体分析4.对于赏析炼字艺术的题目,我会把该字放入诗句中去理解,阐释其内容,指出其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5.对于句子的赏析,我不会脱离全诗去孤立地分析,我会关注这个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并联系全篇去回答问题6.对于赏析语言风格的题目,我会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并用诗中有关语句分析这种特色7.对于古诗鉴赏“手法题”,像“最后两句诗是如何表达感情的”一类的题目,我会下意识地从最常见的手法中进行筛选8.对诗句的理解,我知道不仅要理解字面意思,还要结合语境,揣摩其深层含意9.概括诗歌的主旨及哲理,我既能做到知人论世,又能通过抓住关键句子,予以准确把握10.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我会寻找表达情感的词语,同时关注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描摹色彩、形态的词,具有独特意义的词,典故用词,等等古代诗歌阅读4步骤第一步:读标题1.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板块2古诗文阅读 专题2 精练提分1古代诗歌阅读精准判断选择题

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导图重温·锁要点MING QUEKAO QING BU DUAN BAN明确考情·补短板1.选材:2019年、2020年全国三套卷以唐宋、名家非名作诗歌为主。

五言、七言均有涉及。

(1)题材多样化:2019年全国卷Ⅰ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是一首题画诗(山水诗),全国卷II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是一首投赠诗,全国卷Ⅲ刘禹锡的《插田歌》是一首田园诗。

2020年全国卷Ⅰ陆龟蒙的《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是一首唱和诗,全国卷II王安石的《读史》是一首哲理诗, 全国卷Ⅲ陆游的《苦笋》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2)选材暗合社会核心价值观。

《题许道宁画》侧重于艺术欣赏,以期提高考生的鉴赏能力,获得美好感受;《投长沙裴侍郎》侧重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引导考生要懂得感恩;《插田歌》表现了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相吻合。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侧重于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生活的热爱。

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考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苦笋》中体现的“对人才培养”的理念更具有现实意义。

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2.考点:重点考查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题目设置近三年为一选择一简答。

3.思想感情: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感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较为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逐渐被排除在范围之外。

继续聚焦立德树人,精心选择试题材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传承,仍然是最高准则。

【二轮复习达标】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代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应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

(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六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 达效果。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 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
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做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
共性的作用说说已。
考点4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指能概括诗歌的主 旨,能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的局限,能分析作者 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 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建立在语言、形象、表 达技巧等外在形式上的,因此,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也要注意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考虑,不能忽略语言、形象、表 达技巧等诗歌的外在形式而去架空分析。因为只有了解了诗的形式 美的内涵,才能深入地去探知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
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三、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 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 的描写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 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古代诗歌常见意象有冰雪、杨柳、 芳草、芭蕉、梧桐、梅花、松柏、杜鹃、猿啼、流水、明月、蝉等。
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二、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 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 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 形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 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
(二)人物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 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 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 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通过一轮复习来看,考生已初步掌握了古诗歌阅读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技巧,对考点题型已有基本的应对之策,但是考生读不懂诗歌仍是一个棘手问题,直接影响着答题的准确性;而在各个题型的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失误,造成失分严重。

故二轮复习中,我们准备从如下两方面突破:(1)再次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进一步帮助考生利用多方面的信息来疏通诗意;(2)针对考生失分点,逐点例析,并提出应对策略补短板。

第1讲读懂诗歌通诗意,首要任务要明了准确答题是建立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的,在二轮复习中应继续强化“读懂”诗歌的能力,这仍是备考“古诗歌阅读”的首要任务。

一、明确考场读懂“标准”——别“求全责备”1.“读懂”只是相对的对于一首诗来说,“读懂”可能永远“在路上”。

考场上的“读懂”,仅限于把握了诗的大体内容,思路是什么,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不要求有多么深刻、全面。

不要为达不到平时课堂上在老师带领下理解得那么深入、透彻而心急,不要患上“读懂强迫症”。

读懂,只是“懂”而已。

2.咬文嚼字,理解诗意至少要读三遍,要把时间用在品读语言理解诗意上,尤其要咬文嚼字,要寻找最直接、最快捷、最牢靠的读懂路径。

3.多方联系,扫除障碍高考所给的诗歌会尽可能让考生读懂,但绝不可能让考生一览无余,其会在某一处某一点上有障碍,如某一两处诗句或词语,诗的层次跳跃性偏大,诗的感情不是那么明显。

而这些,只要多读几遍,多方联系,“连猜加蒙”,也会迎刃而解的。

二、掌握读懂“两大路径”——要“双管齐下”[增分策略]1.最直接快捷的路径——善借标题、注释和情语(1)看标题古诗歌,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

唐人作诗,最重标题。

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

此外,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

总之,抓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析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考点精讲复习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练

考点练透5 鉴赏技巧要有据考查热点1 鉴赏修辞手法高分技法一、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手法效果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借代生动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严谨、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第一步:明修辞结合给出的诗句,抓住“炼字”,点明修辞手法。

第二步:释运用考生可以识记“描述画面+构成=分析手法”这一格式。

首先,大部分赏析的诗句为写景的句子,所以考生可以描述画面,进行分析。

其次,具体分析手法的构成及特点,构成需要解释清楚。

如比喻是“将……比作……”,对偶是“……”和“……”两两对仗等。

最后,要灵活答题。

第三步:析效果需要点出这样的修辞有何效果,例如比喻、拟人一般为生动形象,对偶是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等。

有些诗句本身蕴涵情感,则需要点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典题试做(2023·山西太原市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简要分析。

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②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诗人用“引”字与“衔”字,将大雁与山峦拟人化,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三古诗鉴赏6高考热点题型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板块三古诗鉴赏6高考热点题型古代诗歌比较阅读课件

【答案】 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 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 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角度四 比较语言风格
[典题示范] (2019·课标全国Ⅲ)
详见“专题三 例 3”
效果验收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 题。
温 汤 客 舍①
答案 相同点:都抒发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自信和对美好前 景的期待。不同点:刘诗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坚信,李诗表达了 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念。
解析 刘诗最后两句意为:值得高兴的是,考场中有明镜在, “我”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妍丑”(美和丑)交给礼部考官来 评判了(喻指自己能考中),表达了对科考公正的坚信。李诗“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为:相信总有一天,“我” 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渡过沧海,到达理想之地, 表达了自己必定能实现政治抱负的信念。这是二者的区别。虽然 两者坚信的对象不同,但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两者共有的。
【答案】 ①悠然之情。其三中最后一句言旧年未尽,湖上 却已春意盎然,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悠然之意;其五诗人以陆天随 自比,一种悠然之趣溢于言表。②思归之情。其三首句“睡不 成”,表现了思归情切;其五前两句写归,表现了思归之情。③ 凄凉无奈之感。其三第三句“分明旧泊”等道出了水上夜行、江 南漂泊的现状,隐含凄凉之感;其五第三句“拼”是不得不之意, 不得不在一叶扁舟上度过新年,透出了一种哀愁与无奈。
【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针对作品中关键语句和词语的意思 以及词人的思想情感进行命题。D 项“全词写闲居生活的感受” 错误。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没有写闲 居生活感受,而是话锋一转,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 肠,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对待平常人一样。这里词人明 显在抱怨上天不公,对朝廷对待自己的态度表示不满。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考点3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板块2古代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考点3鉴赏表达技巧课件

考点三鉴赏表达技巧.以析考题•以题觅法I 我失分短板ISHStl(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夭。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廛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塵战,诗和雪缴缠"法。

(4分)混淆表现手法) 看看考生的失误▼考生 考生答案一 拟人、对偶。

用“争先” “塵战” “缴缠” 把“诗豪” “诗” “风”和“雪"拟人化。

学生 甲 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塵战,诗和雪缴缠”运用了对偶,描写了作得分 误区诊断一该生修辞手法判断错 误,混淆了“拟人”与“拟物”的区别,混淆 0分了 “对偶'‘与“排比" 的区别,导致丢分。

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短板S 时. 气氛_____ A《“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麝战"运用拟人,“诗和雪缴缠”,运用拟物,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搅该生开始没有明确指岀诗句所运用的修辞,而是在分学生乙在一起,难分难辨的情景,表现者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片与风塵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比句,渲染了一种豪肚的气(短板二:析中说明,且又没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不明确此类题2分的答题思路,导致丢分。

职听老师缸指号▼这首曲子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此作风格豪迈,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其大意如下:入夜,洞庭湖上一片朦胧,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边。

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光闪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

飽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

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己是大雪漫天。

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

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K嚥羿同飞雪互相纠缠。

我朗声大笑,心清无比畅然。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岀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雍陶 剑峰重叠雪云漫,忆昨来时处处难。 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蜀门去国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盘。 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
前四句写“途中经历”时,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可从修辞方法、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题时,既要答出表 达技巧,也要举例简析。 答案 ①借景抒情。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 表达出旅途步履维艰的慨叹。②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前四个 句子中,第二句是议论,其他三句是描写。③逐层推进。 “剑峰重叠雪云漫”为第一层,“大散岭头春足雨”是第二 层,“褒斜谷里夏犹寒”是第三层。景色随时间地点转换, 层层推进。④铺陈渲染。“剑峰重叠”“雪云漫”“岭头春 足雨”“谷里夏犹寒”等,表现了途中的万般惊险与艰难。 ⑤对偶。如“大散岭头春足雨,褒斜谷里夏犹寒”一联。(答 出两条即可。如有其他有创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两首诗,同是咏蝉,但所咏事物的内涵不同,请加以分析。 答案 虽是咏蝉,托物言志,但两首诗喻意却有所不同。 虞诗表面上写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蝉声凭借了秋风的传送, 而在诗人看来,则是居高而自能致远。它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骆诗则是借蝉来喻自身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 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因对学生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全 面而深受命题人的青睐。但从历年阅卷情况来看,考生在古代 诗歌鉴赏题中的得分率普遍较低。究其原因,在于有的读不懂 诗歌,有的找不到答题方向,有的答题不规范。为此,二轮复 习重在提供给考生一套可操作的解题流程,教考生依据流程答 题,一步步缩小思考范围,一步步检索加工。抓关键词句,明 诗歌意旨;抓设问角度,明答题指向;抓答题规范,明表述逻 辑。做到步步为营,稳“抓”稳“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鉴赏表达技巧(2016·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问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曲子写风与雪斗争,又写诗人与风雪斗争,此作风格豪迈,正是作者自身胸怀之昭示。

其大意如下:入夜,洞庭湖上一片朦胧,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边。

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光闪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

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

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

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

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

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首先,题干中的句子由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句构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雪、诗情搅成一片,难分难辨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豪壮的气氛。

其次,“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中,用“争先”“鏖战”等描述人的词来修饰“诗豪”“风”和“雪”,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和雪缴缠”中,用“缴缠”形容无形的“诗”,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将“诗”具体化,写出了风雪交加的壮美之景,表现了作者迸发的诗情。

概括答案时要注意,因为题干明确指出这三句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所以要把拟人和拟物归结为“比拟”这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一、准确区别常见易混表现手法(针对“短板一”)1.借喻与借代借喻的本质是“喻”,往往“喻”中有“代”。

借代的本质是“代”,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不存在“喻”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

2.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也可称为借物抒情)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有相似之处,都是借某种景物来抒情的。

但“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临时性,一般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种景,需要从多方面来细致描绘出这些景物的自然形态特点;所抒之“情”多是指热爱、愤怒、赞美、快乐、悲伤等情感;情与景都是临时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性质,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的是某种概念、思想、情操、追求等。

作者的描写多聚焦在一个主体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备的。

3.衬托与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主要区别:①衬托有主有次,对比不分主次;②对比主体双双出现,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4.拟人与拟物拟人是指将人的习性特点、行为动作拟用在物体上。

拟物是把某一物体当作另一物来写,有两种情况,一是把人拟成物,一是把物拟成另一物。

5.对偶与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对偶就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6.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喻今)主要指作者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引用古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

前者主要是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是指具体诗句的表现手法。

7.渲染、烘托与衬托(1)烘托与衬托烘托,又叫侧面描写,是用一个(或多个)事物暗示另一个事物,只写一个(或多个)事物,但目的是写另一个事物。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写听众的反应,写周围景色,目的是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

衬托是两种事物都要写,一个为主,一个为次,“次”对“主”起陪衬作用。

(2)烘托与渲染烘托是侧面描写,作为陪衬,使要突出的事物更加鲜明。

而渲染则一般用景物、环境来烘托情感,对景物环境多作正面描写。

如贺铸的《青玉案》中“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里的手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渲染的手法,用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来渲染这闲愁之浓、之深。

二、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3步骤”(针对“短板二”)步骤1:定技巧。

品读诗歌,明确诗意,结合诗中相关信息,明确所运用的表达技巧。

步骤2:释运用。

结合具体诗句,说明如何运用表达技巧。

步骤3:析效果(作用):分析表达技巧在形象、意境、结构、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三、学会“梳”而不“漏”(1)捕捉题干关键词。

答题模板: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特别提醒:如果涉及多种修辞手法,可设序号,分别按此模板分析作答,可以由主到次或以涉及诗句的先后为序)[专 项 练]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导学号:98142020】梦江南[唐]皇甫松①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②[南唐]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③,满城飞絮辊④轻尘。

忙杀看花人。

【注】 ①皇甫松: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

②此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

③渌:水清澈的样子。

④辊:翻滚,滚动,转动。

1.你认为皇甫松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虚实关系主要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衬等。

词的开头两句写旅邸的景色:兰膏的灯花已经残落,屏风上的红蕉变得暗淡幽茫。

然后转入梦境,描写梦中江南暮春的景色:正是黄梅成熟的时光,夜晚的小船上吹着笛子,细雨正轻轻作响,有人在驿站小桥旁说话。

眼前的夜景引出昔日江南暮春夜景之梦,而梦境又是曾经的真实生活。

虚实结合,过去与现在相融,从而表达出词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答案】 ①由实及虚,虚实结合。

(1分)②前两句写眼前实景,同时又是以实代虚之笔,暗引出下文的梦境;后三句则虚写梦中景象,但又是对江南水乡景色的真实描述。

(3分)二、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少年游柳永参差烟树霸陵桥①,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④。

【注】①霸陵桥: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东。

②楚宫腰:以楚宫腰喻柳。

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

④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2.请指出上阕后三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结合注释可知“憔悴”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柳树憔悴不堪”,词人将柳树人格化,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①“憔悴楚宫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词人眼中所见到的那如楚宫腰的婀娜多姿的柳树几经攀折,早已憔悴不堪,已是古老且衰败。

(2分)②拟人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眼前烟柳的姿态,而且强烈表现了词人心中所生的历史沧桑之感(离愁别恨)。

(2分)[综合练]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眼儿媚石孝友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一丛萱草①,数竿修竹②,几叶芭蕉。

【注】①萱草:又名“谖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忘忧。

②杜甫《佳人》诗中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之句。

3.本词上阕词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按照要求选取其中的一种进行分析即可。

答题时,首先要点出使用的艺术手法;其次,要结合词句加以分析;再次,点出这种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如叠字的连用,就可以结合“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来分析。

【答案】(示例一)情景交融。

“云淡淡雨萧萧”应和“愁”字,“暮暮复朝朝”既写出阴云密雨时间之长,更体现了抒情主人公难耐的心绪,表达了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示例二)想象。

词人遥想心上人,推想她别后的容态变化,想必陷入离别痛苦中的她,独居无侣,无心梳妆,“眉峰翠减”;而且随着无休止的思念,定会容衰体瘦,“腕玉香销”。

词人从对方着笔,寄托自己的无穷思念。

(示例三)比喻。

如把眉比作山峰,无心梳妆,则山峰“翠减”;再如把雪白的手腕比作美玉。

这些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心上人的美好和对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

(示例四)叠字连用。

“淡淡”写阴霾的天色;“萧萧”状雨淅淅沥沥绵密不歇;“暮暮”“朝朝”指一天又一天,写阴云密雨时间之长。

叠字的连用,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