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经济的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农村相对贫困差异分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具有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但在农村地区,仍存在着相对贫困的现象。
对江苏省的三大区域(苏北、苏中、苏南)进行农村相对贫困的差异分析,有助于全面了解江苏省农村贫困状况,为精准扶贫提供参考。
一、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状况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北部,包括连云港、淮安、盐城等地,是江苏省的传统农业区。
在苏北地区,农村相对贫困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滞后、农业发展水平低等方面。
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导致农业产出难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苏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工作机会,农民就业压力较大,收入来源单一。
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
相对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也相对匮乏,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
苏北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地处江淮平原,土地肥沃但面积有限,且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农业产出难以提高。
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苏北地区与苏中、苏南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农业发展潜力有限。
苏中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
虽然苏中地区的工业发达,但农业产业仍占有一定比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
苏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产业支撑,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苏中地区的农业收入较低。
虽然苏中地区的农业产出较多,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和中间环节利益过大,农民的实际收入并不高。
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的利润空间有限。
苏中地区的农民素质差。
相对于苏北和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农民教育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相对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苏南地区存在资源环境问题。
由于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苏南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土地面积有限,农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以苏南、苏北的比较为重点摘要: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地区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的迅猛发展,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差距并没有明显缩小。
而作为经济发达、增长迅速的江苏省,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尤其是苏南、苏北差距逐步扩大,严重制约了其总体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旨在描述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现状,从差异中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及随之而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苏,区域经济,差异中国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江苏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并非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梯度,即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层次。
按最新统计口径来划分,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8090平方公里, 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2329.50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48.6%;苏中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20432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1726.08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30.1%,苏北则包括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5个地级市,土地面积达54357平方公里,2007年年末总人口达3298.49万人,非农业人口比重达28%。
注: 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2008》中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该表。
表1中的各项指标均显示出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优于苏中、苏北,尤其是苏南和苏北的差距甚大。
苏南地区的生产总值是苏北的 3.2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苏北的 1.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苏北的1.7倍,苏北地区产业结构最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面对区域差距,江苏省要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积极促进苏南、苏北区域共同协调发展。
一、苏南、苏北的差异1984年10月20日,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解开了束缚苏南进行大规模商品生产的枷锁,使得苏南发展突飞猛进,而苏北沉浸在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美梦中,必然导致它将远远落后于苏南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巨大,有的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而有的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顿。
究其原因,涉及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区域资源分布差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存在使得这些地区能够依靠资源开采和加工获得经济利益,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地区则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
二、区位条件差异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地处交通枢纽、沿海地区或者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的地区,具备更便利的物流条件,可以更快地将生产资料和商品流通到其他地区,提高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动效率。
而交通不便利或者偏远的地区,受到运输成本和时效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三、政策扶持的不平衡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有的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和企业发展。
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差异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水平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差异,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差距也进一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能吸引更多的跨国或者跨区域企业的投资。
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面临着缺乏人才和创新能力的挑战。
五、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地域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差异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源于历史上的特定产业或经济模式,这种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一些地区过于依赖传统产业,未能及时转型升级,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受制于资源分布、区位条件、政策扶持、教育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实证分析
Ke r s Ja gupo ie ;e in ldfee c ; e eo me tt n ; S a ay i o a tlte r y wo d : in s rvn e rgo a i r n e d v lp n r d R/ r ]ss ff ca h oy f e i r
区域差异, 进入 2 世 纪以来差异更加明显。 以分形理 论为基础 , 1 预测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未来发展趋 势, 旨在强调继续深入贯彻 区域协
调 发展 策略 , 可 能 缩 小 区域 差异 。 尽
关键词 : 苏省 ; 江 区域差异 ; 演变趋势 ; 分形理论
Po i v n lsso h e i n ld v lp n i e e c n J a g u P o i c st ea ay i n t er g o a e eo me td f r n ei in s r vn e i f
Z NG Ho g me f a egm n ol eX zo om l n esy X zo 2 1, hn) HA n - i M nre et l g uh uN r a U i r t, uh u2 C ia C e v i 1 l6
Ab ta t ti p p rn t ny a aye h e in l iee c nS n n S z o ga d S b ii in s rvn e b tte cu t s d v lp sr c :hs a e o l n lsste rgo a f rn e i u a , u h n n u e n ja g up o ic , u h o ni e eo — o df e
1 江 苏 区域 经 济 差异 变 化 特 征 11 .南 、 1、 北 ■ 大 域 经 济 启 异 , ) j 苏 I 、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泰尔指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曾面临此问题。
改革开放至今,江苏备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困扰,特别是苏北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且与苏南的发展差距日趋扩大。
本文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力求找出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GDP 泰尔指数贡献率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选择适当的测度指标。
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方法很多,有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之分。
常用的绝对差异测算方法有标准差、极差、平均差等;常用的相对差异测算方法有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
本文采用泰尔指数来测算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一)泰尔(Theil)指数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泰尔系数,它是运用信息理论推出的一个可以按加法分解的不平等指数。
泰尔指数的算法有多种,因采用的权数不同,加权计算产生不同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yi为i区域研究指标所占的比重;pi为权数。
泰尔系数T越大,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大;反之,就表示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越小。
泰尔指数的优点在于可以细分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可以按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进行分解,将组内与组间的差距或不平等综合成总体的差距。
把江苏的总体差异进行分解,泰尔指数分解如下:T=T1+T2即总体差异T=区域间差异T1+区域内差异T2。
以江苏省为例,具体计算如下:T1=NS•In(ns/GDPs)+nm•In(nm/GDPm)+nn•In(nn/GDPn)T2=ns•Ts+nm•Tm+nn•TnT=T1+T2=T1+ns•Ts+nm•Tm+nn•Tn方程两边同除以T,得:式中:TS、TM、T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泰尔指数;GDPi 表示某市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GDPs、GDPm、GDP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GDP占江苏省GDP的比重;ni表示某市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ns、nm、nn分别表示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人口占江苏省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地区间、苏南、苏中、苏北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
新世纪江苏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及原因探析近年来,江苏省经济发展加快,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江苏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异,南北差异尤为显著。
本文将从区域差异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区域差异表现1.南北差异明显。
南部地区,如苏州、无锡、常州等以轻工业为主导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如淮安、连云港、徐州等则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内需型经济发展较快。
2.城乡差异较大。
江苏省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城市经济发展比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迅速。
尤其是南部城市的发展速度更快。
3.产业结构不平衡。
高科技产业在南部地区集聚,如软件、电子信息等。
而北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
二、区域差异原因分析1.地理条件差异。
南部地区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地势复杂,水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不利于经济发展。
2.历史因素影响。
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则以轻工业为主,因此南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3.外部投资影响。
南部地区距离上海较近,外部投资较为集中,带动了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北部地区则缺乏吸引外部投资的优势。
1.优化产业结构。
整合南北地区的优势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南北地区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缩短南北差距,使各地区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
3.鼓励外部投资。
加强北部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4.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经济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江苏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明显,原因复杂。
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对策,以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分析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分析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本文将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空间自相关的指标来评估江苏省各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莫兰指数(Moran's I)。
莫兰指数可以衡量地理空间上邻近地区之间的相似性。
通过计算莫兰指数,我们可以判断江苏省不同地区经济之间的关联性。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来进行空间自相关的分析。
GIS 可以帮助我们将经济数据与地理位置信息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感知地理空间上的经济差异。
通过在地图上绘制经济指标的空间分布图,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并通过空间自相关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此外,我们也可以使用扩散特征函数(Getis-Ord Gi*)来识别江苏省经济高集聚和低集聚的区域。
扩散特征函数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具有显著高值或低值的经济聚集区域。
通过计算扩散特征函数,我们可以确定江苏省经济发达和欠发达的热点区域。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江苏省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我们可以确定影响经济差异的关键因素,比如地理位置、交通网络、产业结构等。
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江苏省经济差异的形成机制。
综上所述,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
通过计算莫兰指数、扩散特征函数等指标,我们可以识别出江苏省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集聚区域。
通过GIS技术和建立经济模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江苏省经济差异的原因和机制。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为政府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
苏北与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探析一、本文概述苏北、苏中、苏南作为中国江苏省内部的三个地理区域,各自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这三个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以期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于全国前列。
在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份内部,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苏北地区,位于江苏省的北部,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苏中地区,处于江苏省的中部,经济发展水平介于苏北和苏南之间,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而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等城市,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经济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先进。
本文首先回顾了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历史,分析了各自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特点。
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三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人均收入等,揭示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本文还深入探讨了造成这些差异的成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导向、人才集聚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变及成因的探析,本文旨在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提供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
文章最后强调,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特色和优势,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江苏省乃至全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苏北、苏中、苏南经济发展历史回顾追溯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省内部的苏北、苏中、苏南三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展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差异和变迁轨迹。
苏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上海,率先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尤其是苏州、无锡、常州等地依托原有的乡镇企业基础和临近长三角核心地带的有利条件,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被誉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较难进行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而一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由于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资源禀赋的影响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决定了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优势和特色。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能够为经济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的地区,如沙漠地区或者环境恶劣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三、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教育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欠缺,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四、政策支持的影响政策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推动因素。
不同地区的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同,政策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通过出台积极的经济政策,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政策环境不利,投资机会有限,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影响,都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苏南、苏中和苏北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F1
F2
F3
W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2002 2003 2004
14.6 19.3 23.6 16.5 18.2 21.0 7.9 8.7 8.9 12.7 15.3 18.0
12.6 17.3 22.1 15.1 15.7 18.6 5.7 6.5 6.7 10.9 13.3 16.2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 of
Cumula
% of
Cumulative
Variance tive %
Total
Variance
%
Total
61.153 61.153 7.338 61.153 61.153 5.175
22.954 84.107 2.754 22.954 84.107 3.323
宿 迁 是 这 13 个 城 市 中 得 分 最 低 的 城 市 , 得 分 为 6.82, 经济发展水平非常落后, 宿迁市得分低的主要原 因 在于主成分 F1 的得分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宿迁市需要在基础设 施等方面加大投入, 坚持一切围绕招商引资的战略, 以科学的发 展观推动其经济发展。
从表中可以知道, 苏南、苏中和苏北的平均经济发展水平得 分分别是 14.85、7.95 和 6.82, 可以明显看到, 苏南的经济发 展 水
9.401 93.508 1.128 9.401 93.508 2.724
% of Variance 43.122 27.689 22.697
Cumulative %
43.122 70.811 93.508
的得分远远高于其他 12 个城市, 也就是说其经济发展总 量因子得分高。
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主导产业
1江苏不同区域的主导产业差异较大,苏南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最大,苏北地区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2不同的产业导向与经济水平相关。由于江苏省经济水平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性,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也不同。
3不同地域的主导产业与经济开发区数目没有明显关联。
将不同主导产业按类型分类,得到各产业比重图表如下:(如图4)
小结:苏中地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以技术密集型为主,其次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没有资源密集型产业。
2.4苏北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主导产业
各主导产业中省级经济开发区数量以柱状图表示如下:(如图5)
可看出苏北地区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以机械、纺织业、食品加工业为主,其次是电子、服装制造业、精细化Biblioteka 业。分析江苏省不同区域主导产业
1.背景及名词解释
1.1江苏省经济背景
江苏省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位列前茅,自改革开放以来GDP逐年增长,近年来增幅一直保持在10%以上,超过全国的GDP增幅。2013年上半年江苏GDP值达到54058亿元,位列全国第二。(见表1)
但江苏省内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并不平衡。由表2可以看出,占居生产总值排名前列的均为苏南地区,苏北地区排名较落后。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分别属于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层次。
小结:江苏省总体经济水平较高,但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且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点。
1.2名词解释
资本密集型产业:指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中国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比较分析区域经济是指根据一定的空间范围,对于该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资金流动、资源配置、市场需求、产业结构、劳动力数量、区位优劣、政策导向等面向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的一门学科。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是十分值得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中国的区域经济分布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最大的为广东省,达到了11.26万亿元,其余依次为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省份。
同时,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指数排名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居于前列。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市场需求、资金流动等经济指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具体的比较分析。
以广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发达的省份为例,在GDP总量上,广东省高于江苏省;而在人均GDP方面,江苏省要高于广东省。
也就是说,虽然广东省的总体经济实力更强,但江苏省的人均收入更高。
此外,这两个省份在产业结构上也有较大差异:广东省的重化工业和制造业更加突出,而江苏省的轻工业、电子信息业和服务业等更为发达。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个省份在资源利用方面的不同选择,同时也与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等有关。
除了这些拥有较为明显区域特色的省份,我们还有一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正在加快追赶的。
例如,贵州省、云南省、甘肃省等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同时政府也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这些地区在一些领域的竞争力明显提升。
但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也需要解决资源利用、人力水平、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问题,以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与其庞大的地理和人口资源息息相关。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协同发展的趋势不断加强,依托本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开展国际合作将成为各个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同时,政策落实、文化传承、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改善也需要不断努力,以保证全国各地区经济稳步增长,促进多元化、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基于锡尔系数的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 乡两 大区域逐渐 收敛趋 同, 过各 城 通
市县经济增长对区域 差异 收敛 与发散 贡献 的空间分 析 , 得出江苏省城市 、 农村 、 苏南 、 中与苏北地 区分别 表现 苏
为 向下 收 敛 、 向上 收敛 、 向上 发 散 和 向下 发 散 的 结 论 。
有很 多研究成果 。袁 晓虎 (9 8 通过对江苏各 区域单 一 19 )
~
、
江 苏 省 区 域 经 济 整 体 差 异 的 测 算
本文首先采用现行的行政 区划办法 , 通过计算 17 98年 20 年江苏省市级行政区划人均 G P的加权标准差反映 05 D 绝对差距的变化情况 , 自改革开放 以来 , 江苏省 内人均 G P D 水平的绝对差距总体上处于持续上升状态 , 从这一角度出 发, 江苏省内各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 明显呈发散现象。 为了剔除人均 G P的总体 均值上 升对人 均 G P加 D D
市间差异最小。 关 键 词 : 尔 系数 ; 苏 省 ; 异 分 析 锡 江 差源自中图分 类号 :1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0 9 2 0 ) — 09— 17 6 4 (0 7 0 0 0 0 4 4 欧向军 、 沈正平 、 传耿 (0 7 以人均 G P为测度指标 , 朱 20 ) D 定量分析 了改革开放 以来江苏省 区域经济差异 演变的总 体水平与空间变化特征 , 引用 区域分离 系数 等方法 分析 了江苏省经济 增长 与 区域 差异 空 间格 局变 化 的相互 关 系 , 出随着 江苏 省 的经 济增 长 , 指 苏南 、 中与苏北 三大 苏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4期
南京财经大 学学报
No. 2 7 4, 00 S ra e ilNo. 46 1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江苏经济增长作用的区域差异分析——来自苏南、苏中、苏北的经验分析
短期 还 是 长 期来 看 ,D 对 大连 经 济 发 展 的 拉 动 FI 作用 都是 显 著 的 。杜 江 等 ( 0 4 的研究 表 明 , 20 ) 在
F I 东部 区域 经济 的 影 响 中更 为 重要 的是 对 经 D对
20 0 9年 第 2期
区域 经 济
的解 决 。三 是在 进行 格 兰杰 因果 关 系检 验 时 , 其
小是一 样 的 。
、
观 点综 述
沈坤 荣 和 耿 强 (0 1 认 为 F I 域 非 均 衡 20 ) D 区 分 布加 剧 了区域 非均衡 发展 。魏后 凯 ( 0 2 分析 20 )
了 18 9 5年 到 1 9 9 9年 F I 据 后 得 出结 论 : D数 东部
上述 文 献 采 用 的方 法 大都 是 回归 分 析 和 格
二者 间存 在 长期稳 定 的关 系 。并在 滞后 两期 的 条 件下 , 济增 长是 F I 经 D 的格 兰杰 原 因 , D 不 是经 FI 济 增 长 的格 兰杰 原 因 。黄 志勇 、 承 明( 0 8 分 许 20 ) 析 了上 海 F I D 在上 海 产业 和 行业 内的 分布 特 点 ,
改 革开 放 特别 是 9 0年 代 以来 ,江 苏利 用 外 资 取得 长足 发展 。由 19 9 5年 的 4 . 75 3亿 美元增 至 20 0 7年 的 2 8 2亿 美 元 ,其 中 ,苏 南 地 区 由 1. 9 4. 01 4亿 美 元 增 至 179 4. 7亿 美 元 ;苏 中地 区 由 46 . 6亿美 元 增至 4 .3 美 元 ;苏 北地 区 由 27 7 亿 4 . 3
发 达 地 区 与西 部 落后 地 区之 间 的 G P增 长 率 的 D 差 异 , 约有 9 %是 由外 商 直接 投 资 引起 的 。李 大 0 竹 宁 (0 3 定 量 分 析 了 F I 20 ) D 与上 海 经 济 增 长 的 关 系 ,结 果 显示 , D 存 量 与上 海 G P总量 之 间 FI D 存 在 明显 的线 性关 系 , F I 进 了上海 的经 济 即 D促
江苏省市域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徐程洁 金陵科技学院摘要:本文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其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并且分别从地级尺度和区域尺度对江苏省在不同时间上的经济差异进行分析,旨在展示江苏省经济差异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同。
关键词:江苏省;地级尺度;区域尺度;经济差异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1-0482-02引言现如今,江苏省经济发展势态良好,数据表明2016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6086.2亿元,占全国10.2%,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然而江苏省内部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
当然,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
一方面,适当的经济差异为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了内在赶超动力,但另一方面,区域间过大的经济差距就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因此,对江苏省进行经济差异进行分析,利用指标体系评价综合实力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数据来源 本文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来源于1997年、2007年、2017年江苏省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等的数据,并借鉴参考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选择江苏省13市1996年、2006年、2016年的GDP、人均GDP、人口和人口密度这四项指标作为计算基础,并且按照空间地理位置,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
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江苏省经济的绝对与相对差异。
其中,绝对差异是用绝对指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的实际差异,测量指标有平均值、标准差等;相对差异是用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经济发展间的差异,反映的是发展速度的差异,测量指标有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
[2]本文选择以平均值和最值来测量绝对差异,以变异系数来测量相对差异。
变异系数计算公式:(i=1,2,…,n) (1)式中:V i是第i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σi是第i i项指标的平均数。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摘要】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本文从江苏省区域经济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探讨了不平衡问题的具体表现和面临的挑战。
在解决方法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探讨和建议,旨在推动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针对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江苏省、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现状分析、影响因素、挑战、解决方法、结论、展望、政策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背景介绍: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之一,经济总量和人均GDP 均居全国前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苏南地区以苏州、南京等城市为代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苏北地区的扬州、南通等城市则因历史原因和区位优势的不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多元化,人口流失情况严重。
研究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于全面了解江苏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大省,经济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江苏省区域经济现状的分析,探讨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揭示其表现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深入了解江苏省各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和特点;2.探讨影响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地理因素、产业结构等;3.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具体表现,包括人口流动、资源配置不均等;4.识别面临的挑战,如城乡差距扩大、环境问题等;5.探讨解决方法,包括优化政策支持、促进跨区域合作等。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
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研究江苏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于前列。
随着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逐渐凸显,这对于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不平衡问题的表现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北部、西部等内陆地区相对落后,GDP总量、人均收入等指标存在较大差距。
2.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比较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3. 城市间发展差距增大:省会南京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南京市占据着更多的资源和产业,其他城市的发展空间受限。
1. 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差异:江苏省南部沿海地区毗邻上海,有较大的外部经济带动效应,而北部、西部内陆地区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缺乏外部经济合作和资源禀赋。
2. 政策导向与发展策略差异:南部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对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和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产业,而北部、西部等地区得到的政策支持相对较少。
3. 城市规划与产业布局不合理:南京作为省会城市,获得了更多的政策优惠和项目支持,导致南京市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其他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1. 社会不稳定因素:区域发展不平衡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加大社会治理的难度。
2.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过快,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产生能源和环境压力。
3. 人才流失与人口流动:由于发展不平衡,南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而北部、西部等地区面临人才流失和人口外流的问题。
1. 调整产业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其它地区的产业发展,减少南部地区的产业集中,提高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均衡性。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和生活水平差异分析
江苏省三大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异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沿海地区的江苏省经济发展迅速,全省各项经济指标都居全国领先水平,至2012年,江苏省GDP稳居全国第二位,在全国百强县更是中占有30席。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区位条件、经济政策等原因,江苏省各地区却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和趋势。
苏南(苏州、无锡、南京、镇江、常州)、苏中(扬州、泰州、南通)、苏北(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三个地区分别属于较发达、次发达和欠发达三个不同的层次。
同时,江苏省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分配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
对影响区域差距的因素进行分析,缩小各地市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差距,对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苏南、苏中、苏北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1、江苏三大地区之间差距现状(一)经济规模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规模的主要指标。
据统计,2010年江苏 GDP 总量为 41850亿元,苏南、苏中、苏北的 GDP 分别为 25185亿元、7743亿元和 8920亿元,在全省所占的比重为 60%、19%和 21%(如图一)。
而同期三地区的人口分别以占全省人口的 31.7%、23.1%、45.2%(如图二)。
财政收入是地方经济实力的反映,2010年三地区的财政总收入分别为 2355 亿元、624 亿元和786亿元,三者所占比重分别为 62.6%、16.6%和 20.8%(如图三)。
由三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对比可知,苏南经济实力最强,苏中次之,苏北较弱。
图一图二图三(2)经济差距图四江苏省各区域人均 GDP(单位:元)资料来源:2003年——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通过2010年三大区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对比可见,三大区域表现出巨大的差距,苏南的社会经济状况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苏南2010年的人均GDP是苏中1.67倍,是苏北的2.67倍。
江苏省三大区域工业化差异比较分析
结构和就业结 构 、 工业化发展 阶段 四个 方面 比较 分析 了江苏 省三大区域工业化发展 差异 , 在此基础 上提 并
出相应政策建议 , 以促进三大 区域 的协调发展 。
1 三 大 区 域 工 业 化 差 异 比 较 分 析
1 1 地 区人均 G P及 增长速 度 的 比较分 析 . D
第2 3卷
总第 1 5期 3
21 0 0年 6月
第 3期
江 苏 省 三大 区域 工 业化 差 异 比较分 析
周 晓 明 汪 长柳
( 江苏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南京 20 4 ) 10 2
摘
要 :工 业 化 水 平反 映 一 个 国家或 地 区 的 经济 发 展 水 平 , 业化 发 展 差 异 实质 上 体 现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的 差 异 。从 工
从 20 -20 0 2 0 8年三 大 区域人 均 G P环 比增 长 D
12 城 乡居 民收 入水 平 的比较 分析 .
城 乡居 民收入 水 平 的 比较 , 可 反 映 一个 地 区 也 的工 业 化 发 展 的 一 个 侧 面。2 0 - 2 0 0 1 0 8年 江 苏 省 三 大 区域 城 乡居 民人 均 收入 比 , 反 映 三 大地 区城 可
看 ( 表 4 , 大 区域 第 三 产 业 就 业 相 对 比重 差 见 )三 异也 不 明 显 。第 一 产 业 和 第 二 产 业 就 业 相 对 比重
产业结构 是指三 次产业 增加 值相 对 比重 , 就 业 结 构是 指 三 次 产 业 从 业 人 员 相 对 比重 。产 业 结 构 和 就业 结 构 水 平 是衡 量 工 业 化 发 展 阶段 的 重 要 指 标 , 业 结 构 和 就 业 结 构 之 间 的偏 差 反 映 了 工 产 业 化 发展 的 质 量 和程 度 。从 产 业 结 构 来 看 ( 袁 见 4 ,0 8年 , 大 区 域 第 三 产 业 相 对 比 重 差 异 不 )20 三 大, 苏南 地 区稍 高 , 中 和 苏 北 几 乎 相 当 。三 大 区 苏 域 之 间 的差 异 主要 体 现 在 第 一 产 业 和 第 二 产 业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区域经济的差异分析
作者:程小芳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1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数学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定量分析了江苏区域经济差异演变的总体水平以及成因.随着江苏省的经济增长,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逐渐发散趋异。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相对差异指标原因分析
一、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基本方法
1.区域经济差异的刚度指标的选取。
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综合指标法,二是单一指标法。
综合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不仅包括经济指标,还包括影响或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
单一指标的方法,重点在于测度各个地区的经济上的差异,而忽略了区域其他方面的指标,与综合指标相比单一指标存在某些不足。
但是单一指标与综合指标又有密切的联系,一个地区的人均GDP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等指标。
考虑到单一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综合发展的大部分信息,而综合指标在收集上又存在困难,本文采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地区之间的差异。
在单一指标计算中选取人均GDP作为基础数据。
2.测度的区域单元。
地域单元的选取对于区域差异的分析是相当重要的。
所选取单元越小,越能反映差异的实际情况。
本文以区域行政单位作为研究的单元。
全省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6个县(市、区),其中27个县级市,27个县,52个市辖区,其中对市辖区不再划分(分区的统计数据难以取得),依据区域发展现状,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作出了新的界定。
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苏北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五市。
3.统计指标的选取。
在选取测度指标后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来分析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还必须使从总体上看这些统计指标可以分为两大类川,即绝对差异指标和相对差异指标。
绝对差异指标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受到价格指数的影响,只能粗略地描述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
相对差异指标可以消除价格水平的影响,能够对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差异指标进行比较。
本文采用相对差异指标,并选取了极值比率、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来分析江苏区域差异。
二、江苏区域差异的测度
本文考察年限是2000年~2005年,分析这一时期内区域差异连续变动情况。
本文对于江苏省区域差异的测度分为两个层次: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三大区域内部的差异区域之间
首先对选取的数据进行分类,把2000年~20005的数据按照苏南苏北苏中分类。
其中的不年份的数据经过处理的再表格的下方有显示。
数据从江苏省统计年鉴上获得。
处理方法按照上方的公式处理得到。
通过数据可以进行分析。
1.我们来分析一下各个年份的人均极值的比率:
从上面总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苏北地区的人均收入在逐年增加,但是增长速度赶不上苏南地区,苏北从2000年的7643元增加到11148元,但是苏南却从28594元增加到50508元。
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可以看出来。
苏南的增长速度与其创新和投入的财政有一定的关系。
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
在计算平均值的时候可以看出来除了苏南地区其他的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都低于平均水品。
尤其是苏北地区更是远远低于,其苏南的比值从3.5增加到了4.5。
因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是存在的。
2.加权变异系数的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到的数据是:
为了更为直观的反映绘制成表格。
加权变异系数的变化逐步降低,表明总体的变化趋势逐步相同,都是逐步上升。
人均收入都在逐年增加。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人均的收入在逐步增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增加迅速。
技术创新的功劳不可忽视。
区域经济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如何在经济共同增长的同时减少差异这是关键。
根据江苏区域差异的变化特点,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协调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经济发展上。
在不降低全省经济发展速度的基础上,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大对苏中和苏北,尤其是苏北经济区的投资力度,重点是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加强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发展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培育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整个周边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欧向军: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理论、方法与实证—以江苏省为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何灵陈勇强:湖南区域差异实证分析.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