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考语文考点大全.doc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知识点中考语文知识点如下:1.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2.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3.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4.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6.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7. *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8.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16.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17. 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18.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19.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2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21. 岁寒三友:松竹梅2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2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2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2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2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2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28.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29.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30.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3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32.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3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5.三王:夏禹商汤周公36.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37.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38. 巴金“爱情“三部曲:雷电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40. 三代:夏商周41.三原色:红绿蓝42. 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43. 三从四德: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品德辞令仪态女工44. 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一、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其中一种事物或情感;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看作有生命的人来行动或说话;3.夸张:把事物的一些特征夸大以增加表达的效果;4.对偶:使用对称的词、句或句子来进行修辞;5.排比:一系列并列的成分,用于增加效果;6.反问:用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义;7.对仗:充分利用词语或句子之间的音韵关联来增加修辞的效果。

二、作文技巧1.注意选材:选择熟悉的话题或与时代相关的热点;2.论点准确:论点要简单明了,有针对性;3.结构清晰:合理的开头、主体和结尾;4.语言得体:用较高的观点、意境来提升文采;5.注意段落:段落之间要有衔接,避免突兀或重复。

三、阅读理解1.意义理解: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作者观点等;2.推理判断:通过文字间的线索进行判断;3.细节理解:理解文章中的细节信息;4.词语理解:理解文章中的生词、短语等;5.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布局。

四、诗歌鉴赏1.诗歌形式:认识诗歌的基本形式,如诗的格律、韵律等;2.诗歌意境: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思想等;3.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的特殊语言风格;4.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中心思想等。

五、古文阅读1.古文词语:理解古文中的生词、短语等;2.句子结构:理解古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习语;3.文章结构:理解古文的篇章结构和主旨;1.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观点;2.掌握文章的论述结构和写作目的;3.理解文章的细节和事实信息;4.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推理判断。

七、句子理解1.主谓宾结构: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2.修饰成分:理解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3.从句理解:理解复合句的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4.句式变化:理解句式变化对句意的影响;5.逻辑关系: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八、词语运用1.同义词:理解近义词在语境中的使用;2.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在语境中的使用;3.词语辨析:理解容易混淆的词语的用法;4.词语搭配:理解词语的常用搭配。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初一语文期末考试备考,初一语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期末考试快要到了,为了帮助初一的同学们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充分备考,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著有《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②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清代文学家。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2、字词注音、字形掌握。

骸骨(hái)潜行(qián)葱茏(lóng)峰峦(luán)弥漫(mí)顷刻(qǐng)喧嚣(xiāo)喑哑(yīn)静谧(mí)篡夺(cuàn)霎时(shà)连亘(gèn)窗扉(fēi)倏忽(shū)黯然(àn)缥缈(piǎo)悄然前行海枯石烂日转星移姿态万千风云变幻津津有味窃窃私语更胜一筹惊慌失措弱肉强食开膛破肚毫不犹豫窸窣作响夜色苍茫遥遥在望昂首挺立一叶扁舟高垣睥睨黯然飘渺风定天清海市蜃楼碧瓦飞甍历历在目化为乌有3、课文内容把握。

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抒情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②《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与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德云和天气的关系。

③《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绿色蝈蝈的外表、习性介绍的活灵活现,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④《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它真实的记载了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⑤《山市》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字的结构和构造:单字、合字、偏旁部首、字根、字形义等。

2.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运用。

3.拼音和拼读规律:正确理解并准确拼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4.词的形音义:形式、发音、含义和用法的基本认识和运用。

二、词语知识点1.词类的认识和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3.词语的词义辨析和用法:熟语、成语、俗语等。

三、句子知识点1.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子的类型和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

3.句子成分的补充和短语的作用。

四、篇章结构知识点1.篇章的结构和段落:主题句、承上启下、总-分-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对比等。

2.篇章的连贯和过渡:词语的连贯、逻辑关系的过渡、时空顺序的过渡等。

五、阅读技巧知识点1.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精读、略读、分析、归纳、概括、猜词义、推理等。

2.阅读中的问题解答和分析:理解题、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判断题等。

六、写作知识点1.写作表达的目的和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写作的结构和组织: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3.写作的规范和技巧:语言简练、行文流畅、修辞技巧等。

七、常用修辞手法1.夸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八、名篇诵读1.名篇诵读的目的和作用:提高语感、培养表达能力、丰富语汇等。

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语文

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语文

中考必考的知识点总结语文一、语文1. 阅读理解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文章,并根据问题准确回答问题。

考生在备考阅读理解时,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掌握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写作中考语文写作考查考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考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通顺、准确、内容丰富的文章。

在备考写作时,考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多进行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古诗文中考语文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诗文中的意思,并能够背诵诵诗文。

考生在备考古诗文时,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背诵,掌握古诗文的内容和意义。

4. 词语运用中考语文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正确使用各种词语,准确表达意思。

在备考词语运用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词语练习,掌握各种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二、数学1. 数与代数中考数学考查考生对数与代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计算和代数的表达。

在备考数与代数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和代数表达能力。

2. 几何中考数学考查考生对几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在备考几何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提高自己的几何能力。

3. 数据与图表中考数学考查考生对数据与图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分析各种数据和图表。

在备考数据与图表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练习,提高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表理解能力。

4. 应用题中考数学考查考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在备考应用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应用题练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三、英语1. 词汇中考英语考查考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单词和词组,并能够正确运用在语境中。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代词、助词等-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因果等- 以:介词,表示用、因等- 于:介词,表示在、比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例如“走”古义为“跑”,“汤”古义为“热水”等3. 常见文言文句式结构- 主谓宾结构-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4.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保持原句意思的准确性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2. 段落大意的提炼- 分析段落结构,识别中心句3. 作者态度和观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字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推断4. 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三、写作技巧1. 作文结构的安排- 开头、中间、结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2.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有力论据,合理组织论述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语病四、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 诗词的形式、格律、韵律等2. 诗词内容的理解- 主题、情感、意境等3. 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 比喻、象征、拟人等4. 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五、语言知识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识别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逗号、句号、引号等的规范使用4. 语病的识别与修改-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问题的修正六、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 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阅读2. 关键词的标注与记忆- 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记忆3. 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4. 问题解答的技巧-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七、名著阅读1. 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发展脉络等2. 名著中的主题思想-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3. 名著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4. 名著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分析八、综合实践能力1. 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多个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决3. 创新思维的激发- 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4.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语:掌握上述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中考语文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考点归纳

中考语文考点归纳第一部分语文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延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一、古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古代文学流派•唐诗:唐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五言绝句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等。

•宋词:宋朝盛行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其婉约、豪放的表达方式而著名,代表作品有《浣溪沙》等。

•元曲:元朝盛行的一种戏剧体裁,以唱词、板儿曲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东篱乐府》等。

2. 古代文学作品•《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品,描写了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

•《水浒传》:宋代作家施耐庵和罗贯中合作创作的长篇小说,描写了108位梁山好汉的英雄事迹和抗金义军的故事。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代表作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总结1. 现代文学流派•散文:以日常生活为题材,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以主要描写人物性格和情节的虚构故事为特点,分为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类。

•诗歌:以抒发情感和思想为主要目的,常采用押韵和节奏变化的手法。

2. 现代文学作品•《围城》:当代作家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上海社会的物欲横流和人际关系的虚伪。

•《活着》: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描述了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许三观卖血记》:当代作家余华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以讽刺的手法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三、语文知识点归纳1. 文学常识•文学体裁: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各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流派有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流派有散文、小说、诗歌等。

•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现代文学作品有《围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

2. 语言文字•词语辨析:包括同音字、同义词、反义词等的辨析和使用。

•词语搭配:正确使用常用词语的搭配,避免搭配错误或歧义的表达。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重点知识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第一部分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部分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中考语文重点知识梳理成语题常见错误类型(1)望文生义。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一些知识点汇总
一、词语运用
1.同义词、近义词的使用。

2.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词语辨析
1.同音词、同形词的辨析。

2.形近词的辨析。

三、语法知识
1.词类的划分与辨析。

2.词组、短语、句子的结构。

3.语法规则如主谓一致、时态、语态、语气、语序等的考察。

4.标点符号的使用。

四、阅读理解
1.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中心思想。

2.掌握主题句、关键词、上下义项等阅读策略。

3.理解文中事实细节、生词解释、推理判断等。

五、作文写作
1.文章基本结构的构成。

2.开头、结尾的写法。

3.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有趣。

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地道性。

5.根据提示、图表等进行写作。

六、文言文阅读
1.理解文言文的词语运用和句法特点。

2.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文化传统等。

七、写作技巧
1.运用描写、叙事、议论、说明等不同写作目的和技巧。

2.逻辑推理和观点表达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八、常用修辞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

2.起点、承接、转折、高潮、结束等修辞加工。

九、古代文学常识
1.古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时代背景等。

2.古代文学名句的背诵与欣赏。

十、现代文学常识
1.现代文学作品的作者、内容、写作手法等。

2.现代文学名著的阅读与欣赏。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复习中考语文,我将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
一、文章鉴赏
1.识别文体和语义特点:散文、诗歌、小说等;
2.情感、思想表达:主题、观点、态度等;
3.识别修辞和表达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二、诗歌鉴赏
1.背诵和解析名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鹳雀楼》等;
2.词语和句式翻译: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
3.表达主题和意境:如何通过韵律、节奏等手法表达感情和意境。

三、文言文阅读
1.识别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
2.理解古文的意义和结构:文句间的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
3.解析文言文的问题和备注: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等。

四、现代文阅读
1.掌握现代文的解题技巧:借助语境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2.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要点:开头、结尾和主题等;
3.识别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比等。

五、古代诗词鉴赏
1.背诵和解析古代诗词:如《鹅》、《夜泊牛渚怀古》等;
2.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押韵、对仗、意象等;
六、写作技巧
1.作文的基本要素:标题、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
2.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3.发现思想和素材:观察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

以上只是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需要更多的知识点或解析,请告诉我。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一、词语辨析1.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如便、笨、贫等。

2.词语用法:如“便”、“便是”、“便于”等的用法。

3.熟语辨析:如“一无所有”和“全无”之间的区别。

二、诗歌鉴赏与文学常识1.能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能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3.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文人的基本信息,如《红楼梦》、苏轼等。

三、修辞手法1.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夸张、拟人等。

2.能根据具体语境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与写作1.能理解文文章节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能理解文中引用的典故、名言或自然现象的含义。

4.能根据文中的信息,完成与文中内容相关的问题。

五、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1.能理解常见的写作技巧,如列举、对比、设问等。

2.能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六、古代诗词鉴赏1.能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意境和思想感情。

2.能理解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根据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分析诗词的主题。

七、现代散文鉴赏1.能理解现代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理解现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分析现代散文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其写作意图。

八、写作技巧与文言文鉴赏1.能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2.能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中心思想。

3.能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能根据文言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分析文言文的主题。

九、文化常识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如封建礼教、儒家思想等。

2.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品,如孔子、《论语》等。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时间的推移和变化。

6.空间线索:场景和环境的描写。

二、记叙文的结构1.开头:引出故事的背景和人物。

2.发展:展开故事情节,引出主要事件。

3.:故事情节达到最高点。

4.结局:故事情节的结束和总结。

三、记叙文的语言特点1.具体生动:描写细致,形象生动。

2.情感真实:表达情感真实,感染读者。

3.节奏明快:语言节奏感强,引人入胜。

4.语言简洁:言简意赅,不啰嗦。

5.语言流畅:语言通顺,行文流畅。

第三部分:说明文一、说明文的分类1.事理说明文:说明某一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2.事物说明文:对某一事物进行具体的描述和解释。

二、说明文的结构1.开头:引出说明的主题。

2.中间:详细说明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3.结尾:总结说明的内容,提出建议或者观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准确简练:语言简洁明了,准确表达。

2.客观严谨:客观陈述,严谨科学。

3.条理清晰: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4.语言生动:语言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第四部分:议论文一、议论文的分类1.说明文:对某一问题进行阐述和解释。

2.议论文:对某一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议论文的结构1.引言:引出论题,明确立场。

2.正文: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论据。

3.结论:总结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或者展望未来。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1.立场鲜明: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2.论据充分:提出充足的论据和证据。

3.语言简练:言简意赅,不啰嗦。

4.逻辑严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5.语言生动:语言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以上是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散文阅读的方法1.理解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

2.注意文章的结构、语言和修辞手法,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效果。

3.注重细节,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写,领会文章的情感内涵。

4.注意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多读经典散文,积累阅读经验和感悟,提高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一、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写作手法。

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二、表现手法包括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XXX、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六、描写角度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和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包括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九、描写(或抒情)方式包括正面(又叫直接)和侧面(又叫间接)。

十、叙述方式包括概括叙述和细节描写。

十一、说明顺序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十二、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和画图表。

十三、小说情节分为开端、发展、和结局。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

十四、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十五、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

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包括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论证方式包括立论和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十六、议论文的文章结构包括总分总、总分和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十七、引号的作用包括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和反语。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汇总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汇总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代表作品: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散文家、诗人、学者(2)《济南的冬天》——老舍(字舍予,北京人,原名舒庆春/代表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满族作家(3)《秋天的怀念》——史铁生(代表作品: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生于北京——作家(4)《散步》——莫怀戚——重庆人——作家(5)《金色花》——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印度(国籍)——作家、诗人——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6)《荷叶·母亲》——冰心(谢婉莹)(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三大主题“母爱,童心,自然”)——作家、诗人(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鲁迅(浙江绍兴人,代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周树人(作者原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8)《再塑生命的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9)《猫》——郑振铎——西谛(笔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10)《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国籍)——作家(1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郭开贞(原名)——《女神》《屈原》等(12)《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法国作家(1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4)《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1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免费中考语文知识点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通用)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通用)

中考语文重点知识归纳(通用)中考语文常识归纳篇一1.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6.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1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12.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

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我国的鲁迅。

15.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16.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

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

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0.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中考语文课文知识考点篇二一、考点阐释“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

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

语文试卷知识点中考

语文试卷知识点中考

一、基础知识1. 识记与积累(1)汉字:掌握常用字的笔画、笔顺、部首、字义、字形,能准确辨析形近字、同音字。

(2)词语:积累并理解词语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词语。

(3)成语:掌握成语的来源、意义及用法,能正确运用成语。

(4)文学常识: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史、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化现象。

2. 语法知识(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3)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选择复句。

(4)句式变换: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阅读理解1. 篇章阅读(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观点、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划分、层次关系、过渡手法。

(3)鉴赏文章语言:词语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2. 现代文阅读(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观点、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划分、层次关系、过渡手法。

(3)鉴赏文章语言:词语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3. 古诗文阅读(1)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断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鉴赏古诗:理解诗意、把握形象、体会情感。

(3)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断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三、写作1. 写作能力(1)审题立意:明确题目要求,确定写作中心。

(2)选材构思:围绕中心选材,构思文章结构。

(3)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

2. 写作技巧(1)开头: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2)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连贯自然。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四、综合运用1. 阅读理解与写作相结合(1)从阅读中汲取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1)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考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

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

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语文中考必考知识点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与表达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必考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1. 词汇积累:中考中会出现大量的词汇题,包括词义辨析、词语搭配、成语短语等。

学生需要扩大词汇量,提高词汇的准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语法知识:中考中会考查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动词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

3. 字音字形:中考中会出现一些字音字形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拼音或者偏旁部首猜测字义、拼写正确的单词等。

学生需要关注字音字形的规律,提高对汉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阅读理解1. 主旨大意:中考中会出现主旨大意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对文章结构、段落结构和句子结构的理解,找出文章的主题和重点。

2. 理解细节:中考中会出现一些对细节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短文或者文章中找到相关的信息。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对语言材料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力,注意抓住关键词。

3. 推理判断:中考中会出现一些对推理判断的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善于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

三、写作与表达1. 作文写作:中考中会出现作文写作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题目或者话题进行写作。

学生需要通过平时大量的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注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 句子改错:中考中会出现一些句子改错的题目,要求学生在句子中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改。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规则,注意主谓一致、时态的正确使用等。

3. 词语运用:中考中会出现一些对词语使用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适当的词语。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积累词汇,提高词语的准确运用能力。

四、古诗文默写与鉴赏1. 古诗文默写:中考中会出现古诗文默写的题目,要求学生准确默写出指定的古诗文。

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考试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之一,它涵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语文知识点的汇总。

一、词语积累1.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2.成语、俗语、谚语3.词义辨析、词性辨析二、古文阅读1.古文阅读技巧2.古文词语理解3.古文背景知识4.古文修辞手法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理解技巧2.阅读理解题型3.理解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4.掌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5.理解诗、词、散文等不同文体的特点四、写作1.作文写作技巧2.常用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3.不同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4.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5.作文常见错误和修改方法五、语法1.词类、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语序、语态、语气的运用3.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用法4.名词、代词、形容词的性、数、格的变化5.主谓一致、动词形态、动宾结构等语法知识六、修辞手法1.比喻、象征、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英雄史诗、抒情诗、寓言故事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和修辞手法七、古代文学名著1.《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作者背景2.古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3.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结构4.名著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八、现代文学作品1.作家的代表作品、生平和文学思想2.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表现手法3.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九、修辞手法1.比喻、象征、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英雄史诗、抒情诗、寓言故事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和修辞手法十、修辞手法1.比喻、象征、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英雄史诗、抒情诗、寓言故事等文学形式的特点和修辞手法以上是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大致汇总,该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在中考语文考试中能够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当然,考试重点和题型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考试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

最后,祝愿所有参加中考的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大全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大全(一)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解题思路和技巧: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

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

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二、具体步骤如下: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016年中考语文考点大全(二)说明文整体阅读考点精析:说明文的阅读,从2000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所选文章以课外为主;内容更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

题型由主观题占主导地位,其中开放性试题已占一席之地,并有扩大的趋势。

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说明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二、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1.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等;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

其实,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2.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三、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

四、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

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

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将苏州园林同其他园林作比较。

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

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中就给食物自养异养光合作用等概念下了定义。

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

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出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

有时,被说一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成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人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

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

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

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诠释,其内涵与外延都不相等,铀的外延要小于银白色的金属的外延,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过来说,即不能说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不仅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

作诠释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确、通俗易懂。

如《死海不死》一文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里的死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海咸度很高,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死海,这就部分地揭示了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

如《中国石拱桥》中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

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都有作了限制,意思是接近于到处都有,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七、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解题思路与技巧:做说明文的阅读题,可以从这里人手: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死(现象特征),再说死海的不死(本质特征),最后又说到死海的不死与死(现状与未来发展特征)。

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了。

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的琢磨和颜色等。

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