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 -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最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1.热起来了【教材简析】《热起来了》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一课。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从当我们觉得手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第二部分: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学情分析】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有多种方法可以给人体带来热量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的。
2.添加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衣服只起到了保温作用。
科学探究目标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热起来了教科版
衣服能否发热实验记录表
方法一
测量室内空气的 将温度计插入毛巾内测量温度
温度
1分钟后温度
2分钟后温度
4分钟后温度
方法二
将温度计插入毛巾内测量温度 1层毛巾时的温度 2层毛巾时的温度 4层毛巾时的温度 8层毛巾时的温度
2019/12/26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我们通过质疑提问——思维论证——实验探究,得出
来衣服本身不能发热的结论。 你们还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想法、新的问题
吗? 五、拓展应用:
炎热的夏天,停电了,商店的冰柜为什么要铺上厚厚的棉被?
2019/12/26
1、热起来了
• 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 ①、外界物质供热 :烤火、取暖器等 • ②、吃食物产生热 • ③、运动产生热 • ④、加衣服等 • 衣服不能产生热量,衣服的作用是保温。
2019/12/26
2019/12/26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搓搓手、跺跺脚感知身体温度的变化。
2019/12/26
二、讨论交流,质疑提问: 1、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学生踊跃发 言,方法各种各样) 2、利用课件,归纳总结:
①、外界物质供热 :烤火、取暖器等 ②、吃食物产生热 ③、运动产生热 ④、加衣服等
2019/12/26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具备了
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 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另外,学生对“冷热现象” 非常熟悉,但是没有深入去研究,对于其中的科学道 理也不明白。
2019/12/26
2019/12/26
教学反思及评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从而理解热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热量这个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科学的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热量传递的规律,从而理解热量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体的温度变化与热量传递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过程和热量的本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传递的过程。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热量传递的规律。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深化对热量传递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对热量的感知。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热起来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物体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温度变化。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热量传递。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温度变化。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总结热量传递的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量传递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热起来了》一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热起来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一课,本课用一个令人遐想的课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点明了本课的主题。
围绕这个主题,教材从日常生活引入,设计了“怎样可以产生热”这个话题。
在“怎样可以产生热”中,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去认识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并通过实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加穿衣服只是起保温的作用”的认识。
2.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们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并且要尊重客观事实,认识衣服并不能为身体增加热量,而是起保温的作用。
学情分析:关于热,学生已在四年级对其有所认识,知道了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是身体热起来。
对于“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这个话题,很多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但大多是一些无意观察。
活动开始就让学生预测衣服能否自己产生热,应引导学生提取原有的经验,明确活动探究的方向,调动学生的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取证的过程中,涉及观察现象等多项任务,但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对物质的认知和分辩能力稍差,所以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要多加引导。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现象展开科学探究活动;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3、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物体发出热的方式有那些。
教学难点:物体发出热的方式有那些。
教学准备:温度计、烧杯、秒表、毛衣、热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生:运动、吃东西、烤火、在太阳下、盖被子、穿衣服。
二、探究过程:1、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师:难怪老师和同学们今天都穿得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热起来的问题。
(出示课题:热起来了)师:衣服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热起来呢?2、研究衣服能否生热的问题。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1《热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等基本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热量的传递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温度和热量的知识,对于热量的传递和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热量的概念和热传递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能够用科学语言描述热量的传递和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合作和交流,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掌握热量的传递和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语言描述热量的传递和变化,理解热传递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热量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热量是物体内部粒子运动的能量。
3.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热量的传递和变化。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热量传递的原理,让学生理解热量的传递是通过分子间的碰撞实现的。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关系。
6.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热量传递和变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科五下2.1《热起来了 》 2012-3-12
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衣服不能给我们身体提供热量!
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热起来了? 我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 热》
我们觉得很冷时,
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晒太阳Biblioteka 烤火以上都是: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
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
自身运动产生热
晒太阳、温泉、烤火…… (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 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 说明什么?
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
我们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观测吗?
1、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充分 接触(要放入被测物中,避免接触其他物体);
2、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要留在被测物体 中,不能取出来读数;
3、读数时,做到实事求是,同一个人在同一 个角度平视温度计; 4、记录员、计时员和读数员要相互配合,实 验完毕后整理好材料放在桌子中间。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的第二单元第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热”,主要让学生探究和了解热的现象和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热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热的现象,对热有直观的感受。
但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进一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2.难点:学生对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图片等手段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发学生对热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
3.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的概念,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应用与拓展: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热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热量、温度、热传递实验现象–> 概念解释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1热起来了课件
衣服是不是也如同被子一样,不能产生热量?
11
探究: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毛衣
矿泉水
红液温度计
计时器
我们给矿泉水瓶“穿上”毛衣,用温度计测量10分钟时间内,矿泉水瓶里
的水的温度。
小提示:
1.每隔两分钟测量一次,并作好记录;
2.温度计测量温度时,红色玻璃泡不可以接触瓶底和瓶壁; 12
3.不测温度时,瓶盖盖住水瓶。
科学教科版 五年级下
1
导入:交流热起 来的方法
当我们觉得冷的时候, 我们经常用哪些方法 使自己热起来?
2
方法一:运动。
3
方法二:多穿衣服。
4
方法三:晒太阳。
5
方法四:开热空调。
6
方法五:吃热的食物。
......
7
热起来了
8
讨论
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让我 们身体热起来。
晒太阳、开热空调是从外部获得热量让我们身 体热起来。
吃热的食物,食物给我们 提供了能量。
这些方法怎么使我们身 体热起来的?
9
探究实验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1.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 的还是热的? 凉的。 2.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
暖和。
3.晚上再回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是 热的吗? 不是热的了。 4.这说明了什么?
被窝不会产生热量。
10
交流: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实验记录
实验方法(可以 画图)
实验数据 记录
时间 温度
初始 温度
2分钟 4分钟 6分钟 8分钟
10分钟
我们的发现
衣服不能产生热呢? 多穿衣服虽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但起
第1课《热起来了》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1课《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课件PPT 。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一)进入新课谈话:这几天的天气比起冬天怎么样?(根据具体情况与学生互动)(板书——热起来了)二、制造认知矛盾,激发探究欲望。
(二)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谈话:当我们觉得很冷时,我们经常用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回答具体热起来的方法,教师追问热起来的原因。
PPT:议一议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有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配图创设问题情境)谈话:老师根据刚才同学们所说到的热起来的方法和原因,进行了梳理。
大致有如下内容:(PPT课件分别呈现热起来的方法、热起来的原因。
)谈话: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连线游戏,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设计意图:不仅帮助学生概括热源类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认知矛盾——“衣服能否产生热量?”)PPT:连线:请将热起来的方法与热起来的原因对应起来。
晒太阳外界物质给予热量烤火吃热的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开空调开取暖器血液循环加快运动多穿衣服?盖被子(设计意图:利用PPT多种笔的划线功能,师生现场互动,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呈现出不同学生针对“多穿衣服和盖被子” 的不同连线,引导学生陷入矛盾冲突之中,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欲望!)三、暴露前概念,体会研究的必要性。
(三)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反馈器)1.利用反馈器了解学生前概念。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5)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3、许多固体液体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4、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5、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6、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7、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8、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趣味活动引入,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4、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5、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6、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7、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3、意识到学习科学知识,要运用到日常的生产和生活。
4、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1、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3、设计实验观察金属固体体积变化的现象。
4、用“游戏”解释热胀冷缩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有关。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摩拳擦掌二、教学过程1整单元知识网络串联2用实验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在现3常见热源4观察实验解释热水在冷水中上浮的原因?5实验证明液体的热胀冷缩。
6观察实验证明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7应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乒乓球踩扁,怎样恢复原样?8设计实验证明金属的热胀冷缩性质9小结许多固体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但金属锑铋是热缩冷涨,4℃以下的水是热缩冷胀的。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热起来了》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五下第2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温度与热量”,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以及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热量的传递和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因此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帮助学生建立温度和热量之间的概念联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热量传递的例子,如热水倒入冷水中,观察热水逐渐冷却的过程,引发学生对热量的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将要进行的活动。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
每组选择一种温度的水,将温度计放入水中,记录初始温度,然后将热水加入,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记录最终温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量对物体温度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热量会使物体温度升高?热量和温度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2)
热起来了(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吃食物提供的能量、太阳的光照、运动等方法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外界给人体带来热量能使人体热起来,但人体感觉到热并不都是外界给人体带来了热量。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讨论使人体热起来的方法以及分析原因的过程。
(2)通过讨论、验证加穿衣服是否能给我们增加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设计--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三)教学准备实验用:温度计、外套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就会感觉热起来,为什么?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评议,补充讲解。
4、板题,出示PPT对应的图片。
二、新授1、教学“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1)、出示PPT课件,抛出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归纳。
(3)、指多名学生汇报交流,师同步出示PPT。
小结2、针对“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这一问题开展实验(1)、抛出问题课件(2)、对于“衣服、帽子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的原因有争议或不确定,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简单陈述自己的理由,引导进入实验验证环节。
2、学生设计并汇报实验的思路。
3、实验前回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4、指名上台实验:(1)、先测量教室空气温度,读数并在课件(表格)中填写。
(2)、用外套把温度计的液泡包裹起来。
(3)、找一名学生计时,3分钟后再读数,并把读数结果填入表格中。
5、分析实验数据6、学生归纳从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从而得出“衣服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真正原因。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四)拓展探究认识请学生在课后进行小调查:保温知识在你身边的应用实例,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热起来了》参考教案
1.热起来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东进学校陈思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东进学校陈思思【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预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学校
课题
《热起来了》
教师姓名
学科(版本)
教科版
章节
第二单元《热》第二节
学时
1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是因为衣服可以保暖。
2.穿衣服过后,身体会将热量转移(传递)到衣服上。
●科学探究
1.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去验证衣服会不会自己发热。
2.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的方法得出探究结论。
2、提示设计实验方案的注意事项。一、猜想的不同不影响实验的设计;
二、要预测实验结果来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
3、改进实验方案。
探究毛巾对水温/空气事项。
一、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二、锥形瓶的橡胶塞不要盖得太紧;
三、如何用衣服包裹锥形瓶(微视频)。
目标达成: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
PPT
思维论证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和质疑
衣服和热的关系。
1、回答问题。
2、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衣服会不会自己发热。
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思维论证。
目标达成:穿衣服过后,身体会将热量转移(传递)到衣服上。
无
实验验证
1、出示实验材料。
一部分学生用热水做实验,一部分用室温水做实验。
5、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1、根据实验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用铅笔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2、全班分享,改进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3、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并汇报;
一、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
二、锥形瓶的橡胶塞不要塞得太紧;
4、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
同时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数据【如实填写】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2.1《热起来了》教案
二、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1、讨论:
①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凉的还是热的?
②早上醒来,被窝里又是什么感觉?
③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被窝还热吗?
④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晚上,当我们钻进被窝时,感觉被子是凉的。当早上醒来时,感觉被窝里是热的。晚上再去睡觉时,被窝就不再热了。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热起来了》教学设计
课题
热起来了
单元
2
学科
科学
年级
5
学习
目标
科学知识: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増加了热量
科学探究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増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讨论交流
由故事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一、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提示】
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摩擦产生了热。
2、还有哪些办法可以使自己热起来?理由是什
么?
【提示】
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晒太阳、泡温泉、打电暖气、烤火:外界给予能量
吃热食物: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五、作业布置
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使身体热起来?
回答
交流
讨论
按照老师的知道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填写观察记录
讨论
认真听
独立完成
交流
课后完成
了解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及其理由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热起来了_教科版-教育文档
五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热起来了教科版(一)引入:师:今天天气有点冷,我的手冰凉的,谁有最简单的方法让我的手暖起来?生:两只手相互搓一搓。
师:“那我们来试试。
”边说边搓手。
全班学生一起来进行由慢到快的搓手,感受搓手是否真的能带来热。
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生:手在摩擦的时候产生了热。
师:你说的真好,摩擦能产生热。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热起来的一些方法。
教师板书:热起来了(设计意图:通过搓手,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热起来的感觉,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1、认识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师:当我们的身体感觉冷时,有哪些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学生分组交流后汇报。
生:我们可以开电暖气。
生:可以到太阳下晒一晒。
生:可以吃点热的食物。
生:还可以坐在火堆边烤火。
生:多穿点衣服,或者到操场上跑一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晒太阳、火堆、电暖气、吃食物、做运动、多穿衣服2、分析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师:这些方法为什么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生:电暖气送出的热风是有热量的。
生:太阳也能给我们带来热量,还有火堆也提供给我们热量。
师: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呢?生:食物是热的,比如热气腾腾的面条,我们吃了就热起来了。
师:你描述的真具体,我现在就好像吃到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冷的食物能给我们提供热量吗?比如说一块巧克力、一个苹果。
生:不能。
生:冷的食物也能给我们提供热量的,比如我们在超市里卖的零食吧,包装袋上都会写着能提供多少热量,热量太高的食物吃多了容易发胖。
师拍手肯定: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对呀!食物都是具有热量的。
教师板书:提供热量师:这些物质都可以直接给我们身体热量,使我们热起来。
那跑步、踢足球等运动呢?它又是怎样让我们热起来的?生:运动产生了热,因为运动后我们就会满头大汗。
师:在运动的时候,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加快了分解,转换成了热能,使我们感觉到了身体变热了。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2.1热起来了
1、测量的衣服,不能是刚从身 上脱下来的。 2、测量时不能用手或身体,按 压被测的物体。 3、读数时要注意,待温度计的 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实验记录 空气 书的 衣服的 夹在衣服里 温度 温度 温度 的书的温度
20摄氏度 20摄氏度 20摄氏度 20摄氏度
根据以上的数据,我们能得出什 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 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互相( 摩擦 )产 生了热。此外,食物为我们提供 ( 热量 ),太阳 能为我们带来( 热量 )。 • 2、给自己的身体加热的方法有:( 晒太阳 )、 ( 吃热的食物 )、( 烤火 )等。 • 3、衣服不能产生热,只能起( 保温 )作用。
这说明了被子不能产生热,如果被子能产 生热,那被窝应该一直是热的。
1.冬天里,我们常用哪些方法使自己热起来?
答:如运动(跑步)、晒太阳、烤火、 加穿衣服、吃热的食物、开空调取暖等。
2.为什么多穿衣服身体会觉得热起来? 答: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但它能保温 ,既可以阻止身体热量散发出去,又可 以阻挡外面的冷空气进入。
实验结论:
衣服不能给我们身体提供热量!
多穿衣服身体怎么会觉得热起来 了? 我们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衣服具有保温,防止热量散发, 阻止冷空气进入的作用,所以多穿 衣服身体就会感觉热起来了。
我们的收获
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身体热起来,并 知道了这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的。
晒太阳、温泉、烤火、电器(外界物质给予热 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热量) 多穿衣服和盖被子(它们具有保温,防止热量 散发,和阻止冷空气进入的作用)
当我们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 就会感觉热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 相互摩擦产生了热。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 热起来了|教科版 (1)
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难点
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
辅助
温度计、毛巾、温水一瓶、实验记录单等。
师生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手热起来?
生:自由回答(预设:搓手.....)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让我们的手热起来呢?
生:自由回答(摩擦产生了热)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
3、分析让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方法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呢?
生:自由回答。
板书:晒太阳、暖气、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到热起来了呢?
师: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产生热?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热起来了》这一课。
师:(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设计意图: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欲望觉得很冷的时候,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生:小组讨论交流。
(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1、热起来了
晒太阳、暖气、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热起来了5∣教科版
2.1热起来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已经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以及五年级上册的“光”单元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有关热的知识。
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心里有想表现的欲望,但是可能不好意思,但同时又希望能被肯定等这些都需要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另外,“冷热现象”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是不一定会去研究,更不会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学科学,讨论使人们热起来的方法。
2、通过讨论和实验验证“加穿衣服是否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这样一个探究科学的过程。
学时重点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
学时难点学生自己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实验。
新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情引入师:我们俩个人谁的手凉?大家有什么办法使两只手热气来?生:搓手。
师:来,我们一起搓搓手,看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搓手,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热起来的感觉,引发学生产生新的问题。
)师:除了搓手,还有哪些方法也能使自己热起来?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生:吃食物、晒太阳、跳绳、盖被子、穿衣服……(板书)师:好,这些方法都能使我们热起来,这节课我们学习《热起来了》活动2【讲授】探究热起来了的方法和原因。
师: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师:吃食物为什么能使我们热起来?它是什么给我们提供的。
(课件)生:吃后我就感到热。
这是食物提供的能量。
师:板书:食物提供的能量师:晒太阳能使我们热起来,它又是什么给我们提供的。
(课件)生: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案
教师年级五年级科目科学周次 6 教学内容热起来了
教学目标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3、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课前
准备
课件、相关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活动: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你们有什么办法使手热起来吗?
2、摩擦双手,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
二、学习新课
(一)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1、提问: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交流并记录。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4、交流: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二)研究衣服能否生热
1、交流: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研究方法。
4、分组实验。
5、小结: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6、全班交流。
三、课件出示本课知识点,学生巩固。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达标练习设计
1、怎样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衣服能不能增加热量,为什么?
课后小记
课前准备还是显得不充分,没有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
对于课堂上生成性的东西没有给与关注,造成实验结果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