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第一单元沉与浮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的密度概念,能够简单解释为什么物体味沉或者浮。
2. 能够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沉浮问题。
教学准备:1.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下册教材。
2. PPT演示文稿。
3. 实验器材:不同密度的物体、水槽、水。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物体,引导学生思量物体为什么会沉或者浮,并引出本课的主题。
Step 2:概念讲解使用PP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密度的概念,解释为什么物体味沉或者浮。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3:实验观察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水槽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
Step 4:小组合作探索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并预测它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然后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原因。
Step 5:知识总结通过回顾讨论的结果,总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强化学生对密度和沉浮概念的理解。
Step 6:拓展应用提供一些简单的沉浮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鼓励学生思量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7:课堂反思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教学效果,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索,让他们深入理解了物体的沉浮原理。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积极参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密度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例和图示来加深他们的理解。
此外,一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较为被动,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思量和参预。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可以在下节课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和图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密度和沉浮的关系。
同时,我还会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量,提高他们的参预度。
五年级科学下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第一单元 沉和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最新《沉与浮》教案(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教材说明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先观察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从而得出观察物体沉浮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是完成实验二,先预测所观察物体的沉浮,并让他们说说想法,然后让学生实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从而知道哪些物体预测错了,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三部分就是进入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萝卜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从而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马上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即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上一定很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出一些常见物体的沉浮情况。
也会很自然地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
因此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时会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动手探究后,会发现原来的认识可能有偏差。
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明白实践是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科学知识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大胆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配套K1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沉和浮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限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暂时回避“悬浮”概念。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科学导学案
课
后
反
思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课时
学习方法
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
课题
造一艘小船
主备教师
辅备教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白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过程与方法:
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浸入水中的体积。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制造小船,并不断改进。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领实验器材,分工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完成实验记录表。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随机罗列各因素,如体积大小、轻重、形状、材料、是否空心等,以备后面活动中进行探究。)
六、拓展延伸
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物体的沉浮到底于什么因素有关呢?和你的父母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砖块沉
木块浮
塑料块浮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在水中的沉浮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课
后
反
思
导学设计
教学时间
学科
科学
课时
学习方法
练习
合作探究
课题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主备教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学习重点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学习难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内容: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科学概念: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
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学生活动单教师导学案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观察实验
①将砖块、木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是沉还是浮。
②将塑料块轻轻放入水中,观察是沉还是浮。
2.小组讨论:描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活动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先预测下列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说说预测的理由。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将预测过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这些物体是沉还是浮。
小石块
泡沫
塑料块
回形针蜡烛
带盖
的空瓶
萝卜橡皮
预测
理由
结果
3.把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4.整理自己的预测理由,想一想,物体的沉浮可能与有关。
活动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1)
1.我的问题: 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体积和重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会改变吗?
一、观察物体的沉浮:
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
二、观察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1、教师从小袋子取出7种物体,分别是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
2、以小石块为例,讨论完成教材第2面表格的前面2行“预测”、“理由”的填写,并建议沉浮可用往上或往下的箭头符号来表示。
3、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物体的“预测”、“理由”这2行表格的填写。
4、小组实验
5、组织交流:
把我们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比较,预测正确的有哪些,预测不正确的有哪些?
三、观察同一种材料构
按一按水中上浮的物体,
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4、造一艘小船
5、浮力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马
探究活动
活动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1.我的问题:同一种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吗?
2.我的假设:
3.小组合作,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4.实验记录: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在液体中的重量
受到的浮力
2.小组讨论:
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
活动二:推测与验证
1.我的问题: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
2.我的假设:
3.小组讨论:阅读课本第19页,交流实验方法。
4. 观察实验,做好记录。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马铃薯清水浓盐水
重量
5.小组讨论:
(1)同体积的三种物体轻重相同吗?分析同体积三种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与沉浮状况的变化,能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讨论:怎样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
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
(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
二、推测与验证:
1、思考: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2、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
)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
阿基米德“王冠的秘密”可以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