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word教案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平山实验中学闫利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增强人们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教学难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教材图片以及近年发生在我国的地质灾害案例、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地关系史,人地关系相继走过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阶段,目前正携手走进人地协调共生的新时代。
然而,地质灾害暴发的频度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越来越重。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23____________分配不均,因此我国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24________季。
25____________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3.○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26________原因。
我27________面积缩小、○28国河流上游地区的○____________加重,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等,也是引起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旱灾的特征1.下列关于我国干旱灾害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出现次数多 B.持续时间长C.影响范围广 D.南方成灾率高于北方考查点2 旱灾的成因2.关于我国干旱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A.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干旱的发生B.耕地复种指数增加可增加干旱的发生频率和程度C.人口数量增加是用水量增加的唯一因素D.为减少干旱发生,应减少工业生产考查点3 洪涝的成因3.形成我国洪涝的原因有( )①锋面雨带②热带气旋③寒潮④西风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考查点4 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4.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C.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方法技巧练方法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 (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 D.其他洪水方法技巧(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4、5月份华南一带夏季风开始盛行,锋面雨带控制本区,多暴雨天气6、7月份江淮地区锋面雨带徘徊,形成梅雨7、8月份华北、东北地区锋面雨带北移并控制本区,出现盛夏暴雨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暴雨时有发生8、9月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和台风影响,多狂风暴雨(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的关系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多旱灾。
2018-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2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学习目标]1 •分析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分析泥石流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自主学习预习新知夯实晶础一、我国的地质灾害1.主要地质灾害类型:魁、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而沉降、地面塌陷、水上流失、上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是种类齐;二是分布广:三是危害大。
二、我国的地震灾害1.特点:一是分布范用广,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里氏色级以上的地丧灾害。
二是频率鱼强度大。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丄级以上的地震。
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注源地康,破坏力极大。
2.形成机制: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3.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地底带。
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o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用之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苴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疑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鯉成为泥石流眾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102° 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鯉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⑴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竦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上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地区,呈垂状或掘状分布。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地质灾害多发区学案 湘教版选修5
地质灾害多发区【考点精讲】1. 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2.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地质灾害不是单一发生的,前灾往往是后灾的诱发因素。
小江流域的灾害链通常表现为“地震—水土流失—泥石流”的模式。
(2)地质灾害的链发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地震和暴雨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我国西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丰沛,多暴雨;西南多山地,地形复杂、构造活跃,地表不稳;暴雨使岩体疏松,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滑坡、泥石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们发生的时间规律与西南地区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同一个地区,暴雨可以引发滑坡、泥石流,形成灾害链。
3. 灾害造成严重的损失①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②对交通干线的危害严重铁路:以成昆、宝成和云南的东川铁路支线最为严重。
公路:以川藏、川滇、川陕和川甘等线路最为严重。
③摧毁耕地和建筑物【典例精析】例题 1 (课标全国卷文综)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
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
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
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思路导航:该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
结合阅读材料和地质剖面图,分析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对考生而言是高难度层次的题目。
由图可以分析出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
“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
(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
例题2 在图中所示的山区自然灾害链中,①②③④依次是()A. 滑坡、泥石流、地震、崩塌B. 泥石流、地震、崩塌、滑坡C. 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D.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思路导航:此题以地质灾害的关联性为出发点,重在突破地震主要由地质构造引起,逐一排除。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含解析)湘教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情形导入先思虑———————自 1900 年以来,尼泊尔国共发生了8 次大地震。
2015 年4 月25 日,尼泊尔发生了级地震。
在1934 年,该国也曾发生过8.1 级强震。
思虑研究: (1) 尼泊尔大地震位于哪个地震带上?提示: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该国地震的发生与什么板块运动有关?提示: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运动有关。
———————基础知识要记牢———————1.地震的基本特色(1)散布范围广。
(2)地震频次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地震的成因(1)结构运动是大多半地震形成的最先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地震的散布(1)我国的地震散布是不均匀的。
(2)西部主要有六大地震带。
(3)东部主要有七大地震带。
(4)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要点难点掌握好———————一、我国地震灾祸的特色二、我国地震的形成和散布三、正确理解地震的形成与板块结构的关系[ 拓展提高 ]我国地震灾祸比其余国家严重的原由一是因为我国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宽泛发育,这一特别地点决定了我国的地震灾祸必定屡次而严重。
二是因为我国地震带震源浅,散布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因此影响面宽、破坏程度大、成灾率高。
三是因为我国人口浓密,加上部分公众的防灾意识不高,故同一震级的地震造成伤亡的人数常常好多。
四是因为我国经济当前依旧比较落伍,大多半城市的基础设备不牢固,简单坍毁和破坏,抗震性能较差。
———————应用体验不行少———————9.0 级激烈地震,并引起海啸,随后福岛( 江苏高考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近海发生核电站发生爆炸及核泄露。
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湘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外出旅游的一种精神和两种能力。
2、通过对旅游安全的学习,了解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能力目标:1、了解导游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2、学会分析典型事物的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旅游安全防范意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保障旅游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导学过程:预习案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区分理解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和烈度。
2、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读下图,写出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
2、简述泥石流发生的条件3、如何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并说出滑坡产生的条件课堂检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12日、13日、14日灾区连续降雨,给抢险救灾带来了一定困难。
(1)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
(2)地震发生后,诱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试分析成因。
滑坡堵塞河道,河流上游形成堰塞湖,可能会导致什么灾害发生?(3)我国是地震重灾区,近30年来,我国地震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而经济损失却有所加重,试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4)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相比,破坏性较强的是哪次地震?简要说明原因。
2、论述:从成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论述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B.森林退化C.泥石流D.洪水泛滥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A.海啸B.滑坡C.火山D.台风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A.震源深浅B.释放能量多少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练案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练案【基础梳理】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的特点:分布范围广;地震频率;强度大;地震震源;危害大。
2.地震发生的最初动力:。
3.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板块的交汇处;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地震带和地震带之间。
4.我国主要的地震带①西部:天山地震带、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和红河地震带。
②东部: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渭地震带、地震带和秦岭地震带。
二、我国的泥石流、滑坡1.我国的泥石流、滑坡多发的原因:多山的地形;季暴雨集中;森林覆盖率。
2.我国的泥石流①分类: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的山区)和泥石流(102°E以西的高原区)。
②基本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如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暴雨)和人为原因(和不当的开挖、堆积)。
③分布:中西部:华北山地、、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山地。
中东部:辽东、华东、山地以及台湾、山地。
3.我国的滑坡①形成原因:内在因素:土体和岩体的性质、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爆破等。
②主要活动期:。
③分布:山地为极密集区;是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省;其次是山西、、甘肃、青海、等。
【图表导读】读教材图2—18,“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集中在第二阶梯上的哪些地形区?(2)为什么西北地区的泥石流、滑坡比中部地区的要少些?【重难点分析】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1)种类齐:我国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等。
(2)分布广:目前全国共发生有较大型崩塌3000多处、滑坡2000多处、。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泥石流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滑坡、泥石流灾害【考点精讲】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地域上的总特点【典例精析】例题1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4)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就你所知,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思路导航: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及防御等知识和读图分析、推理的能力。
由题目可知:①我国泥石流分布区主要是山地集中而且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②A地位于我国的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崎岖;③B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状况、气候特点关系密切。
答案:(1)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3)毁林开荒;开矿;工程建设等。
(4)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例题2 (新课标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
【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河南省焦作市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教案 湘教版
《滑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滑坡的发生条件;理解滑坡的危害;了解如何防御滑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滑坡的发生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滑坡情景,了解滑坡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分析滑坡发生条件;通过滑坡灾后视频、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归纳滑坡的危害,并引入深层思考并设计滑坡的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滑坡视频及课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防灾和抗灾意识;养成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尊重自然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滑坡的概念及发生条件;归纳滑坡的危害及相关的防御;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与实际的滑坡类比,从而正确归纳出滑坡的发生条件。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诱思探究法;问题导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3分钟):展示:利用图片显示灾情报道让学生来说是什么灾害?导入新课——滑坡(二)讲授新课:(35分钟)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滑坡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滑坡的概念和发生条件:展示:今年暑假中在鲁甸灾区的滑坡图片和视频,引入滑坡的概念;(同学们不禁要问了,这些灾害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探讨)2、滑坡的发生条件:(老师拿出滑坡的模型并分组发下去,然后提出对每一组的要求)模型介绍: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实验材料:模型共6个。
其中1号用来演示降水与滑坡的关系;2号两个模型坡度对比较大用来演示坡度与滑坡的关系;3号用来演示岩石破碎程度与滑坡的关系;4号用来演示植被与滑坡的关系;5号用来演示地震与滑坡的关系;6号演示人类活动与滑坡的关系。
每组配发竹片用于拨动土层;备两瓶开口有喷水孔的水瓶,在实验时让学生选择使用。
实验:学生分为6组,分别发给不同的模型。
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滑坡?结合课本内容,实验时间10分钟,找学生说出各组的结论(每组至少一人,可由同组人补充)第一组:用水瓶模仿降水,较大的长时间的降水易出现滑坡。
湘教版选修5,2.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冰川泥石流: 102°E 以西的高原
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 岩石、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 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
泥石流分布地区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以西: 呈带状或片状 以燕山、太行山、
西部: 密集
时间分布:
6-8月
三、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一)成因上的关联性
我国川、滇、黔地区多地质灾害
位于 板块 交界 处 地壳 活动 强烈 多地震 季风 气候 暴雨 集中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破坏植被,地表 径流量加大 大规模工 程活动 地下核试验 泥石流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69227名同 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 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直接经济 损失8451亿多元。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有关地震的概念
内力作用 破裂 超过岩 石承受 限度 内能释放 地震波 地面振动 (地震)
岩石圈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分布范围广
滑坡 地震
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 ) 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 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 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 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 成的损失 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 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
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 灾害是( BC ) 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 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 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2019年4月8日
1
认识泥石流、滑坡灾害
概念 分类
泥 石 流
滑 坡
认识
概念
暴雨泥石流 认识
分类 概念
冰川泥石流 泥石流
泥 石 流
滑 坡
认识
概念
2
研究泥石流、滑坡灾害
分布规律 发生机制
1.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贵州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3.总结归纳地质灾害成因分析的基本方法。
泥石流、滑坡的概念 泥石流的分布
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 布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泥石流、滑坡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泥石流、滑坡的危害和防 治
危害 防治措施
OVER
谢谢
102°E
中国地形图
中国干湿状况图
燕山 太行山 龙门山 邛崃山 大凉山 乌蒙山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雪峰山
研究
分布
1.与地形地势关系密 切,主要分布在我 国地势的阶梯转换 处 泥石流 2.东部地区稀疏,西 部地区密集 3. 秦岭山地、川滇 山地是集中分布区 滑 坡
认识
分类 概念
我们来讨论解读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成因
研究
分布
认识
分类 概念
探究活动二:贵州地区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小组间进行讨论,探讨贵州地区泥石流、 滑坡的形成原因?
2、保护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可以防 止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土质条 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当造林方法,科学种植。 3、进行滑坡、泥石流的调查勘测,圈定危险区域,制定防治 规划,对—些重要的危险区采取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 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散布。
2. 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由。
我国的地震灾祸【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祸的特色:种类齐、散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祸(1) 基本特色①散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次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 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散布西部东部散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色不平均,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 我国为何多地震灾祸?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之间,因此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不是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何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地地区地震带大概上与我国山脉散布相符合,而山脉自己就是地壳激烈运动的结果。
【中心概括】因为我国地理地点的特别性,结构断裂活动激烈,每年都有不一样程度的地震灾祸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祸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世界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 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世界的1/2 。
我国地震的散布、成因与危害以下:(1)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假如因为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为复杂,结构运动屡次,地壳更为柔弱所致。
但灾情倒是西轻东重,这主假如因为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富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2) 地震灾祸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惧怕心理最严重的灾祸,地震造成的财富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富的易损性相关。
【追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 年2 月6 日清晨 3 点57 散发生里氏 6.7 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此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坍毁。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讲 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讲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之小船创作一、地震1.地震的基本特点(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地震的成因(1)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地震的分布(1)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
(2)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二、泥石流灾害1.主要类型⎩⎪⎨⎪⎧ 暴雨泥石流:发生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经102°以西的高 原上 2.形成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 暴雨决定性因素等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 积等3.分布界线界线以西 界线以东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 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呈零星分布三、滑坡1.成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 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 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
3.分布界线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差异 东西差异 东部 稀疏 西部 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省际差异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考点|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考点整合]1.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特点与分布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特点分布地震灾害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分布不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
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红河地震带,东部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郯城—庐江、河北平原、汾渭、燕山和秦岭地震带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山的地形、雨量集中、森林覆盖率低及人为因素的不良影响范围广、危害大泥石流的分布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以西为主要发育区;滑坡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西较为密集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的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作业 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新提升·课时作业据台湾地震测报中心测报,2012年2月26日上午10时36分,北纬22.74度、东经120.78度的屏东雾台乡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源深度20.4千米,全台普遍有震感。
这是近2年岛内规模最大的地震,地震造成多班次列车延误,所幸无人员伤亡。
据此完成1~2题。
1.台湾附近多有地震发生,原因是其位于(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B.环太平洋地震带C.大西洋地震带D.东非裂谷地震带2.下列能正确反映台湾多地震的示意图是( )1~2.【解析】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常会导致岩层破碎,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和诱发因素,因此,地震和滑坡、泥石流之间具有关联性。
【答案】 1.B 2.A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4.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 B.丘陵C.平原 D.高原3~4.【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灾害较多,最少的是华东地区,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答案】 3.B 4.C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
据此回答5~6题。
5.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6.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A.广东省 B.台湾省C.湖南省 D.云南省5~6.【解析】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并不形成比例关系。
图中看出地震次数的变化,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可能与抗震能力的提高有关。
第6题,比较四省份台湾省地震频次高,强度大,经济密度大,所以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
【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2019.4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2.学会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①__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②____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③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④____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⑤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⑥______________。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⑧____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⑨________板块和⑩__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⑪____________地震带和⑫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⑬__________。
总的来说,我国⑭__________地震活动比⑮________弱。
二、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⑯________________、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泥石流的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⑰______________、⑱__________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⑲________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⑳________以西的高原上,致灾效应不突出。
3.泥石流的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因素。
4.泥石流的分布(1)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21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川滇山地和○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3)该线以东的○25________、华东和○26__________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27________分布。
5.滑坡的形成与分布(1)形成:我国滑坡的形成原因很多,其中○28________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每年的○29________月为我国滑坡灾害的主要活动期。
(2)分布:我国滑坡大致以○30________________—太行山—○31__________—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
其中以○32__________—川西—○33__________山地为极密集区。
我国滑坡频率最高的省是四川省。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我国的地质灾害1.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 )A.泥石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B.地震、泥石流、滑坡C.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D.地震、火山、海水入侵考查点2 我国的地震灾害2.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滑坡 D.泥石流考查点3 我国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3.关于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是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没有任何的前兆C.滑坡是持续降雨导致岩体顺层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D.滑坡的形成完全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方法技巧练方法图示法解释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图材料二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里氏8.0级地震。
截至10月8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 229人遇难,374 643人受伤,失踪17 923人。
紧急转移安置1 500.634 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 561.276 5万。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此次地震造成巨大损失和伤亡的原因。
方法技巧一、选择题读“2009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1~2题。
1.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多西少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青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2.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口下降3.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B.类型齐全的特点C.暴发频繁的特点D.规模巨大的特点4.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表结构的严重破坏③季风区夏季暴雨集中④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A.①② B.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5.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A.水土流失 B.滑坡、泥石流C.冻土 D.火山5.从地质作用方面分析,下列地质现象的成因与该次地震相似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崇明岛的形成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 D.约旦地沟的形成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6~7题。
6.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7.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A.广东省 B.台湾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8.读“中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是泥石流分布多发地区,其气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震带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分析原因。
答案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知识清单①种类齐 ②分布广 ③危害大 ④分布范围广 ⑤6 ⑥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⑦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⑧构造运动 ⑨亚欧 ⑩印度洋 ⑪环太平洋 ⑫地中海—喜马拉雅 ⑬地震带 ⑭大陆东部 ⑮西部 ⑯分布范围之广 ⑰半湿润 ⑱半干旱 ⑲降雨 ⑳102°E ○21华北山地 ○22黄土高原 ○23秦岭山地 ○24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 ○25辽东 ○26中南山地 ○27零星 ○28暴雨 ○296~8 ○30大兴安岭 ○31巫山 ○32秦岭 ○33滇西 基础达标练1.B [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有10多种,其中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滑坡。
]2.A [地震是对我国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3.C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地质灾害发生时一般都有前兆。
滑坡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A [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可知,泥石流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岩石风化程度呈正相关。
]方法技巧练(1)地震分布广;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2)自然原因:地处地震带上,震级强,破坏力大;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之正值雨季,滑坡、泥石流等相关灾害群发。
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人口集中等。
解析 第(1)题,仔细观察图中我国的地震分布,不难得出我国地震的分布具有分布广、分布不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等特点。
第(2)题,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寻求答案。
综合提升1.C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新疆、青藏、华北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
]2.D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有所下降。
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3.A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4.C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甚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①②③④都可使滑坡、泥石流灾害加重。
]5.B6.B 7.D [第6题,地震的发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属于内力作用,虽然火山活动也能引起地震,但玉树地震发生时并没有火山喷发。
第7题,云南路南石林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地貌,属于外力作用;崇明岛是流水携带泥沙沉积而成;约旦地沟处于大陆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8.(1)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 对植被的破坏 (2)植树造林、保护植被 (3)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陡峭的沟谷;二是大量松散的堆积物;三是充足的水源。
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造成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来源,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因此,二者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
1.河北省、台湾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属于多地震地区;湖南省不属于多地震地区;黑龙江省地震较少。
2.根据自己家乡所在省(市、区)与我国地震带的分布位置对照来判断。
(P 51)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山沟内有轰鸣声;河流洪水急剧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等。
2.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有:降水持续时间长或有暴雨;地表有疏松碎屑物质;地表坡度大或沟谷发育;植被破坏或稀少等。
3.泥石流危害: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P53)①修路使岩体下部遭到破坏,岩体上部因失去支撑而诱发滑坡;②依山建房破坏了山体结构;③岩石上部透水下部不透水会使上部岩体的重量增大;④土石体中存在断层使岩体的连接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⑤长时间暴雨既会增加岩体或土体的重量,又对岩体运动有润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