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的诗意
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美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工夫竟然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赞叹说: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荡漾,闪烁耀眼,正好展示着那美丽的风貌;雨天的西湖,山中云雾朦胧,缥缥渺渺,又显出别一番奇妙景致。西湖无论是晴是雨无时不美。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妆饰,潋滟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她怎样打扮,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丽质和迷人的神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意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然而,极写西湖之美还不是这个比喻的全部奥妙。历史上有些女子,美名和西子不相上下,诗人何以偏偏要拿西子来和西湖相比呢?这是因为,西子除了她灵秀美丽,她和西湖还有两点独特的契合:一是西子家乡离西湖不远,同属古越之地;二是西子、西湖,头上都有“西”字,叫起来自然天成。由于这种种原因,苏轼这个妙手偶得的比喻,博得了后人的称道,西湖也就被称作西子湖了。
这首小诗前两句是描写:写晴天的水、雨天的山,从两种地貌、两种天气表现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写得具体、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以致有人评论说,古来多少西湖诗全被这两句扫尽了。后两句是比喻:天地之间,人类最灵;人类之中,西子最美。在前两句描写的基础上,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说它和西施一样同为天下灵与美的极至,何况又经过淡妆或浓抹的精心打扮呢!
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优秀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相关文章,欢迎欣赏。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1《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意这首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在晴天和下雨天时候的景色,从“晴方好”“雨亦奇”这六个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西湖美景的评价之高,可以看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可想当时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诗的三、四句作者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并且将西湖的美和西施相比,让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到西湖的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的是西湖晴天的景色,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水波荡漾,十分美丽。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的是雨天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西湖周围的群山,看上去迷迷茫茫,如梦如幻,非常奇妙。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诗人在西湖游玩饮酒,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小雨,这一切诗人都看在眼里,都觉得很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别开生面,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2一、关于教材——行走字里行间,赴一个超尘的邀约。
一直以来都喜欢古的言语,太美,太好,喜欢《诗经》的信手拈来、喜欢乐府的脱口成章;喜欢魏晋的狷狂、喜欢隋唐的豪迈;喜欢楚辞的浪漫至天马行空、喜欢元曲的俚俗到市井闲谈;喜欢李太白的泼墨、杜工部的蹙眉、王维的疏离、义山的隐涩……太多了,多到不能言语。
只能说:都好。
古人留下太多隽永的语句供后人咂摸,这些句子意味深长辞令清减,就好像是孩童时代嘴里的一枚咸甜微酸的话梅,小小的一粒。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赏析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注释译文天晴气朗时的西湖,水光盈盈波光楚楚;细雨迷蒙中的西湖,山色空灵似有似无。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绝代佳人西施,那么无论浓妆还是淡抹,都令人倾倒折服。
注释①湖:即杭州西湖。
②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④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蒙通:濛)⑤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⑥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全文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时与客共饮,沉醉与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
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尤其是其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小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注释及译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注释
湖:即杭州西湖。
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市)西,所以称为西施。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带拼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全文带拼音yǐn hú shàng chū qíng hòu yǔ樯情依旧旌旗受又寒qíng qū zǒng shì bèi fēng zhēng情趣总是被风征qīng yín wéi yí zuì qīng míng轻吟未已最轻明méi yú huáng liù hé sàn dōng fēng梅雨黄柳和三东风yán yì zhī shēng fēng jǐng烟隔之声风径hú liǔ yǐ jiǔ xiān zhī bái bīn yǎn yíng湖柳已酒仙之白缤纷盐盈quē shēng fēng yīng暠聖逢英guò rú iè xǔ huī qīn過如葉奚回秦wàn shū sǐ zài fēng jūn yī kūn望舒四宰风君依琨yǐn láng cái yùn荫浪彩雲ōu huáng yú shū瓯皇渔树shù fěi shí diào yīn gāng cíī数飞蚀凤影光词quē yī xī wēn闋一细雯解析:此首诗为宋代苏轼所作,题目为《饮湖上初晴后雨》。
全文描绘了一个湖上初晴后降雨的情景。
首句“樯情依旧旌旗受又寒”表达了人们对船的思念之情,即使旌旗已受寒风吹动,樯桅之上情感依然不减。
第二句“情趣总是被风征”通过“风征”一词,表达了人们在湖上游船时被风吹动的情趣。
第三句“轻吟未已最轻明”引出了轻吟之音,表现了人们在湖上吟诗唱曲的意境。
第四句“梅雨黄柳和三东风”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梅雨滋润了黄柳,三东风吹拂着湖上的生活富足之景。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翻译及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v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
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
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
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在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体现诗人苏轼对于西湖的喜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篇赞美西湖的名作。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欢迎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其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意思:其一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其二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创作背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其一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
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其二第二首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通: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一作:浓妆淡抹)注释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
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
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
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
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白话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壮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抹,她总是显得那么美丽。
[1-2]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熙宁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年)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一首作于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夏天的一次游玩后。
诗句赏析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潋滟”,波光闪动。
“空蒙”,烟雨迷茫。
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下面小编带来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1《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原文及译文篇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v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饮湖上初晴后雨》翻译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①晴方好,山色空濛②雨亦③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④,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潋滟(liàn yàn)]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②[空濛(méng)]形容雾气迷漫。
③[亦(yì)]也。
④[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枕头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进士时,主司欧阳修见其文章连称“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
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
元丰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议新法的诗句,以“讪谤朝政”罪名入狱,即所谓“乌台诗案”。
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五年后,改任汝州团练副使。
哲宗即位司马光等旧党执政,他复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充任侍读,又因与司马光等政见不合,请求外任,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后任兵部尚书兼侍读、端明殿这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守礼部尚书。
元祐八年(1093年)新党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
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中饮酒。
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解读】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晴天的西湖是一种美,雨中又别有情趣,是另一种美,二者各有千秋。
诗人灵机一动,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西湖和西施仅一字之差,仿佛有着天然的联系,诗人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这个比喻非常成功,直到今天,人们还经常把西湖称作“西子湖”。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
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
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
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诗的后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解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解导语:《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脍炙人口题咏西湖的诗歌,为诗人苏轼所写,展现西湖美丽的景象。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解,欢迎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 奇:奇妙。
4.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翻译晴天,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光粼粼,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妙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都是那么的适宜,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讲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这首诗写于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
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是在宋神宗熙宁四年到熙宁七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到1074年。
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苏轼一生中最愉悦的回忆之一了。
熙宁六年,也就是公元1073年的初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苏轼刚好从一场小病中康复,苏轼的好朋友杭州知州陈襄就盛情邀请苏轼一同前往城外去踏青散心。
恰好有人送来了上好的官酒,苏轼就提出不如前往西湖吧。
两人就在湖上共饮美酒、共赏美景。
刚开始的时候天气还是非常晴朗的。
景色宜人,但没过多久就突然下起雨来了,若换了别人也许就会扫兴而归,苏轼却不同,雨中的西湖同样让他赞赏不已,于是便有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两首诗歌。
我们在这里赏读的就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潋滟和空蒙描绘出了水光和山色的流动变幻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对晴雨两种不同风光的描写。
“潋滟”是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而“空蒙”则是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西湖是三面环山的,一水绕城。
面对西湖美景,苏轼没有展开穷形尽相的描摹,而是选取了水与山这两个最为平常、但同时又是最为经典的代表。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翻译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正、二月间。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饮湖上初晴后雨》 的翻译,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宋代: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注释 1、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2、朝曦:早晨的阳光。
3、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 王。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 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
傍晚泛舟西湖, 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
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 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简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
其实第 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
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 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
不选第一首, 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 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
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 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 共同举杯了。
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 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 不胜收。
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1/6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注释 1、湖:即杭州西湖。
2、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
3、方好:正是显得很美。
4、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5、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或称先施,居古 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