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word文档物超所值)

合集下载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浙教版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1.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组合而成的。

2.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其状态的改变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3.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硬度、导电性、熔点、沸点等性质,这些性质可用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二、生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其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等。

2. 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是由一些类似细胞形成的,具有相似生物功能的细胞组合而成的。

器官是一组组织的结合,具有特定的功能。

三、能源与能转化1. 能量的转化与能源能源是使物体做功的物理量,包括热能、化学能、动能等。

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在不同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2. 机械能的转化机械能包括势能和动能,机械能的转化是在物体运动或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的。

四、科学探究1. 科学实验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2. 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医疗、交通、通讯等各个领域。

五、地球与地球的运动1.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而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2. 季节的变化季节变化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引起的,不同季节地球的日照和太阳高度角有所不同。

以上是七年级浙教版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很抱歉,我似乎重复了之前的内容。

以下是更多的扩展内容。

能源与能转化在能源与能转化这一知识点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不同的能源形式及其转化过程。

能源是指可以执行工作的物理量,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形式中,包括化学能、动能、电能、热能等。

在现代社会,我们利用各种能源来满足日常生活和生产所需的能量。

然而,能源的使用和转化也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因此对于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科学探索1. 科学探索的方法科学探索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手段,不断积累和发展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观察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索中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观察现象,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规律,从而得出结论。

实验法实验法是科学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设计实验,改变某些条件,并观察结果的变化,从而验证或推翻假设。

推理法推理法是科学探索中重要的方法。

通过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方式,从已知事实出发,得出新的结论。

2. 科学家与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家是指在科研领域中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制定新理论或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人员。

他们致力于发现和揭示自然界存在的规律,并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科学技术工作者是指在各个领域应用科技知识与技能进行工作的人员。

他们将科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科学研究中的道德与伦理科学研究中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与伦理规范,确保研究过程的公正、公平和合法。

遵守知识产权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

不得盗用他人成果或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

保护实验对象在进行实验时,需要尊重实验对象的权益,确保其安全和福利。

不得对实验对象进行虐待或侵犯其权益。

数据处理与结果公正在数据处理和结果呈现过程中,需要遵守科学严谨性原则。

不得篡改数据或故意歪曲结果,以欺骗他人或获得不当利益。

第二章生物界的多样性1. 生物分类系统生物分类是对生物界进行归类和命名的系统。

根据生物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将生物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

种(Species)种是生物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种是指一组能够自由繁殖并产生后代的个体。

属(Genus)属是种的集合,具有相似的特征和进化关系。

属是种之上的分类单位。

科(Family)科是属的集合,具有更大范围的相似特征和进化关系。

科是属之上的分类单位。

2.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新课标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新课标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整理

新课标浙教版初一《科学》复习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

1 米=106微米=109纳米b5E2RGbCAP测量步骤: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物体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不能斜视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1000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测量前,量筒必须平放在桌面上。

大多数液体在静止时,液面在量筒内呈凹形。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向平。

p1EanqFDPw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DXDiTa9E3d 注意:使用温度计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体温计除外),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RTCrpUDGiT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是:1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调解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是横梁平衡。

5PCzVD7HxA2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jLBHrnAILg 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注意:用天平称量时,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或砝码;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加减砝码时要请拿轻放。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最新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知识整理第一章1.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重)调平: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③调节横梁一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天平调平衡了。

注: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边(左边大,右边小),则把平衡螺母向右移;反之向左移。

称量:④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从大到小)⑤等砝码加到指针离分度盘中央刻度线不多时(在中央刻度线左边),应向右移动游码(此时不能移动平衡螺母),直到天平再次平衡,⑥这时右盘里的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的指示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注:若物体和砝码放错位置,则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总质量,砝码的总质量=物体质量+游码质量称量完毕:⑦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注意:①不能用手去触摸天平托盘和砝码②砝码用镊子拿取,轻拿轻放③不可把潮湿物品或者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上,可放在纸上(各放一张)或烧杯中称量。

④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称量范围)2、长度的单位是米,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3.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4.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5.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6.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7.温度计的结构组成?(①玻璃泡、②玻璃管、③液体)8.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A、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B、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C、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D、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9.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归纳(浙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生成物2.元素和化合物-元素:金属、非金属、金属lo、气体、液体、固体-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分子化合物-分子式和结构式3.元素的基本性质-金属的性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非金属的性质:脆性、不导电、不导热性-金属和非金属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离子化合物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和电子结构-定义: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组成-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电子的能级和分布规律:原子层、壳层、亚层、轨道2.原子核的结构-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的关系-引力相互作用和引力势能3.原子的带电-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速度、加速度、力的作用结果-轨道和电子数量的关系-原子不能通过外力增加电子的能级第三章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德米特里·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的规律以及周期表的建立-周期表的现代排列方式:周期数、主族和副族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区块划分:主族、过渡族、稀有气体-主族元素的相似性和周期性-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的规律3.元素的周期律-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的规律-电子层数和元素周期性的关系-元素的周期性趋势: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第四章化学键和化合物1.原子的结合方式-化合价和化合价的规则-金属元素的空位层和价电子的互相排斥2.电子的共享和转移-共价键的形成-电子云和分子形状的关系-金属元素的离子键和共价键3.化合物的种类-阴离子和阳离子:带电的离子-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组合产生化合物第五章火的形成和燃烧1.火焰和燃烧-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助燃物、氧气和引火源-火焰的结构和颜色2.燃烧的类型-自燃和人工燃烧-化学燃烧和物理燃烧3.火的亲属:化学反应和火山爆发-化学反应的条件和变化-火山的形成和喷发过程第六章酸碱中和与盐的形成1.酸、碱、盐的性质-酸的气味、酸液的味道和酸的腐蚀性-碱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指示剂2.酸碱中和反应-酸碱反应:酸和碱的中和产生盐和水-酸的性质反映了酸的成分,碱也是如此3.盐的形成-盐的性质:可溶性和不溶性盐-盐的化学式和结构第七章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1.空气中的氧气-氧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氧气的分离和利用2.空气中的氮气-氮气的存在形态和气味-氮气的分离和利用3.大气层中的其他气体-氧气、氮气以外的其他气体-空气的组成和比例以上是七上科学的知识点归纳,在浙教版教材中包含的基础知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和利用科学技术。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间接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体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

(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

(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

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

例:测纸厚、细铁丝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X 圈数。

例:操场的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

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

6、体积的测量:(1)液体的体积:。

(2)规则的固体:(3)不规则的固体:排液法(适用于沉且不吸水):针压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悬挂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包裹法(适用于沉且吸水):*7、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资料(全)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

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总结

浙教版科学七上期末总结科学七上是初中的一门科学课程,通过这门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有关自然界的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物质与能量、机械与能量、地球与环境、水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等内容。

下面就来总结一下本学期学习的重点内容。

物质与能量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了解了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学习了物质的分类以及常见物质的特性。

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物质的性质和区别,了解了物质的状态变化以及凝固、熔化、汽化等过程。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物质的热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物质与能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机械与能量是本学期的第二个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机械的基本概念和机械能的转化。

我们了解了机械的定义和机械的分类,学习了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同时还学习了势能和动能的转化以及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运用,对机械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地球与环境是本学期的第三个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结构和地球的运动。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壳运动的原因,学习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了解了地球的四季变化和日照时间的变化。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球上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加全面,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的重要性是本学期的第四个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水的重要性和水的循环。

我们了解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用途,学习了水的净化和节约利用,并且了解了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生命之源,了解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化学反应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我们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和特点,学习了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配平。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化学变化的现象。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对化学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完整word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浙教版

(完整word版)最新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浙教版
2、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①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②能生长;③需要营养;④能繁殖后代;⑤有一定结构(有细胞);⑥有遗传变异;⑦需要呼吸;⑧能主动适应环境等等。
3、植物与动物的区别:
植物:①不需要吃东西(有叶绿体,自己制造营养);②一般不能快速运动;
③对刺激反应不灵敏;④有细胞壁
动物:①需要吃东西;②一般能快速运动;③对刺激反应灵敏;④无细胞壁
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
3、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2)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若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3)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玻璃泡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 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①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②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
3、量筒的使用:①看:使用前注意量程和最小刻度。②倒:左手执量筒,右手执烧杯,两个稍有倾斜,让液体缓慢流进量筒。③放: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④读:视线与液面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⑤记:写下数值以及单位。(仰视时读数偏,俯视时读数偏)

(word版)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word版)新浙教版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文档

七年级〔上〕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开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拟的过程。

测量内容仪器国际单位常用单位长度刻度尺米〔m〕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体积刻度尺、量筒立方米〔m3〕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质量天平千克〔Kg〕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时间钟、表秒〔s〕1小时=60分=3600秒、1分=60秒温度温度计开尔文〔K〕摄氏度〔℃〕7.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8.〔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9.2〕看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10.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1.〔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12.特殊长度的测量13.1〕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14.2〕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15.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16.测形状不规那么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17.物体体积的测量测量方法使用的工具固体规那么体体积=底面积x高〔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刻度尺不规那么体间接测量法〔如排水法,也可用沙代替水〕量筒或量杯〔细棉线、金属环〕液体体积量筒或者量杯进行测量量筒或量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升〔L〕、毫升〔mL〕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基础知识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1。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2.酒精灯是加热的仪器.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药匙,取块状固体用镊子,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

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和配制溶液是烧杯。

闻任何一种气体的气味时,需用手轻轻地扇动。

4。

刻度尺使用:①选: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放:零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③看:视线与刻度线垂直;④读:准确值+估计值+单位.(微小量测量用累积法)5。

量筒的使用:①选: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放:放在水平桌面上。

③看: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④读:勿漏写单位。

(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排水法)6。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人的正常体温是37℃.7。

温度计使用:①选: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②放:充分接触;不触底不碰壁。

③看: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刻度线相平。

④读:勿漏写单位.8.体温计测温范围35℃~42℃,最小刻度为0。

1℃,因为有一段很细的弯管,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需用力甩几下,使水银柱回到玻璃泡内。

如果不甩,体温计读数只升不降。

9.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获取事实与证据、得出结论、评价交流。

第二章1.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最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基本结构及功能: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3。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总结(精华版)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总结(精华版)

七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提纲第一章 单位科学入门换算关系 1 千米 =1000 米测量内容 仪器长度刻度尺(米尺)米( m ) 1 米=100 厘米 =1000 毫米 1 米 =10 微米 =10 纳米1 立方米 =1000 升 1 升 =1000 毫升 1 毫升 =1 立方厘米69刻度尺(米尺) 、 量筒、量杯立方米 (m ) 体积3摄氏度 ( ℃ )温度 温度计1. 科学 要研究各种 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相应的 答案 。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 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 数据 ,并进行 分析 ,作出 结论 。

使用 各种 仪器 ,仔细 观察 各种 实验现象 ,正确 记录实验现象 和 所测3. 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

4. 测量 是一个将 待测的量 与公认的标准 进行 比较 的过程。

5. 长度的单位是 米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立方米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升和毫升 。

6.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7.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刻度尺 。

( 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 , 选用合适的工具 )1. 放正确2. 看正确3. 读正确4. 记正确 :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刻度线 紧靠 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 垂直 ,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 准确值+估计值 +单位 ) :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 单位 。

8. 体积 是物体 占有空间的大小 . 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央最低处 相平量筒 或 量杯 ,读数时视线应与 凹形液面中9. 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 排水法 ) 10. 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 11. 物体的 冷热程度 称为温度。

a 零刻度线 、 b 量程 、 c 最小刻度12. 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3. 温度的结构有哪些?( 玻璃泡、玻璃管、刻度 ) 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 先要 估计 被测物体的温度 ;2. 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 不能超过温度计的 测量范围 )3. 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 ( 玻璃泡 要和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 , 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 底部 或者 侧壁 )4. 读数 .( 读数时 不能 把温度计拿出来读 ; 读数时视线要与 温度计内液面 相平 ) 15.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是 0℃,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加热,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累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平移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2、体积的测量。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立方米=103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09立方毫米1升=l立方分米=1000毫升=1000立方厘米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长方体体积的测量,可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测量液体体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注意: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仰小俯大)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用排水法、针压法、沉坠法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四、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

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从35℃~42℃。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

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五、科学探究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实验设计基本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对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随机性原则第二章观察生物一、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

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细胞1、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分别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它们的作用如下。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与遗传有关。

除此以外,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的作用如下。

细胞壁:保护与支持植物细胞;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五、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1、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2.镜筒;3.物镜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压片夹;7.遮光器(调节通光量);8.通光孔;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2、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步骤一般包括四个过程:(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将显微镜安放在接近光源,身体的左前侧;(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张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3)放片:a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使要观察的部分对准通光孔;b从侧面观察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4)调焦: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慢慢上升。

当有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然后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到物像清晰为止。

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1)擦: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3)取: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鳞片内表皮;(4)展: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用镊子展平;(5)盖: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度角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红墨水(染色,便于观察),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4、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1)擦:用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干净;(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氯化钠溶液;(3)刮:用消毒牙签在自己口腔内壁上沿同一方向轻刮几下;(4)涂:把刮下来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氯化钠溶液中,尽量涂均匀;(5)盖: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度角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6)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亚甲基蓝溶液(染色,便于观察),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六、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地形和等高线分布的关系。

地形部位将上述公式变为右盘物体质量=左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若砝码磨损了,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2、密度的公式: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2)两者的关系: 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3克/立方厘米(3) 水的密度:1×10³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1吨=1000千克1升=1000毫升=1‰立方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固体):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③计算ρ=m/V(3)测量步骤(液体):①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并称重m 1②倒掉V体积液体③称量剩余液体质量m 2④计算液体密度ρ=(m 1- m 2)/V5、密度知识的应用:(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