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大汇总第一章科学入门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4、我们要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 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使用方法: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原因: ①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防止液体溢出③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 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 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 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 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②防止试管脱落三、烧杯主要用途: ①用作常温或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物质的反应容器②溶解物质或配制溶液使用方法: ①加热时要垫石棉网,液体体积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前外壁应擦干,不能用于固体加热②进行反应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容积的1/3③配置溶液时,要用玻璃棒轻轻搅拌原因: ①避免受热不均引起破裂,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②便于加热、搅拌以免溅出;③以免损坏烧杯四、玻璃棒主要用途: ①用于搅拌②转移液体时引流③蘸取少量液体使用方法: ①搅拌时不可碰击容器壁,不可用棒端击碎固体②用后要立即清洗原因: ①防止容器破裂②防止污染所取药品五、酒精灯主要用途: 用于加热物质使用方法: ①灯内酒精的量不可超过容积的2/3, 不少于容积的1/4②灯芯松紧适宜,不能烧焦且应剪平③不准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④不准用嘴吹灭(用灯帽盖灭) ⑤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⑥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⑦调节灯焰大小时应熄灭酒精灯⑧应用外焰加热原因: ①酒精过多,在加热或转移时易溢出,太少时易引起爆炸②保证更好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③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④防止灯内酒精引燃失火⑤防止引起火灾⑥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⑦防止引燃酒精蒸气而失火⑧外焰温度最高六、量筒主要用途: 量取液体体积(精确到0.1mL,无零刻度)使用方法: ①量筒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三点一线)②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③应根据所取液体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原因:①保证读数准确②防止破裂③以免增大误差发皿不能直接放在试验台上。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作为初中学科之一,科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七年级科学上册而言,其中的知识点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第一节:物质的概念和分类1.什么是物质2.物质的分类3.物质的物理性质4.物质的化学性质第二节: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硬度等性质2.物质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位置变化等3.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4.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第二章:材料的世界第一节:材料和材料的分类1.材料的概念2.材料的分类和特点3.金属的性质和使用4.非金属的性质和使用第二节:材料的提取和加工1.材料的提取和选用2.金属的提取和加工3.非金属的提取和加工4.水的净化和加工第三章:生物的特征第一节:生物现象的观察和分类1.生物现象的观察2.生物的分类3.线虫、蜗牛、蛇、鸟等的分类第二节:细胞及其特征1.什么是细胞2.细胞的种类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第三节:植物和动物的特征1.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2.动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特征、营养特征3.昆虫、鱼、鸟、兔、猫等的生活习性第四章:地球运动和季节变化第一节: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1.什么是地球的运动2.影响季节变化的因素3.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意义4.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和睡眠第二节:地球的旋转和公转1.地球的自转和偏转2.地球的公转和轨道3.日食、月食和日月食第五章:天体研究第一节:星座、星系和黑洞1.什么是星座2.银河系、星系和星团3.黑洞的概念和成因4.太阳系的概念和特征第二节:行星和卫星1.行星的概念和分类2.卫星的概念和分类3.行星和卫星之间的关系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全部知识点的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并理解初中科学学习的内容。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背诵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燃烧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可分为燃烧和无烟燃烧-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体、液体、气体的相互转化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由原子组成,不可分解,例如氧气、氮气-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可以分解,例如水、二氧化碳3. 空气和氧气- 空气中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氧气的重要性:维持燃烧、支持呼吸等生命活动4. 精细研究物质- 纯净的物质:只包含一种组分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提纯技术:如过滤、蒸馏等方法分离物质5. 强化电流和化学反应- 电流概念:带电粒子的流动- 强化电流:通过调节电池数量和连接方式实现- 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6. 可燃物质和非可燃物质- 可燃物质: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纸张等- 非可燃物质:不具有燃烧性质的物质,如金属、玻璃等7. 火焰的形成- 火焰产生的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足够的温度- 火焰结构:内部蓝色区域和外部亮黄色区域8. 物质的压缩性和压强- 物质的压缩性:气体物质具有较大的压缩性,固体和液体的压缩性较小- 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力量,分为大小压强和大小压力的关系9. 科学观察和科学思维方式- 科学观察:使用感官器官进行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条件和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理性思考、逻辑分析等10. 科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科学实验: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观察和记录,验证假设- 科学探究:通过设计实验并进行观察、记录和推理,深入了解科学现象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重要背诵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 注意:以上内容为基本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建议结合教材和老师的指导进行深入学习。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笔记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笔记
一、生物学
1.植物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受到光、水、气温、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光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制造自
己所需的能量。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但
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等独有的结构。
3.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
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多样性、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等。
二、物理学
1.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牛顿三定律是机械运动研究的重要基础。
2.声能和光能
声能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传播方式是波动传播。
光能是电磁波,传播速度快,可分为反射、折射、衍射等现象。
3.电学
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电场力和磁场等的学科,其中直流电和交流电是电学中的常见概念。
三、化学
1.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不能分解成其它物质的单质。
化学反应是化学变化的一种形式。
2.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是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组成和数量关系的简写方式。
化学方程式则是表示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数量和分子式。
3.原子结构
原子是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学好这些知识点对于初中生的科学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归纳总结
1. 物质组成和分类
- 物质:构成一切物体的有形和无形的东西。
- 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 纯物质: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
2. 基本粒子和原子
- 基本粒子:构成物质最小单位的微观粒子。
- 原子:具有化学特性和物理性质的基本粒子。
3. 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由同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4. 变化和反应
- 变化:物质在性质上发生的变化。
- 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5. 空气和氧气
- 空气:大气中的气体混合物。
- 氧气:空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燃烧的气体。
6. 溶液和浓度
- 溶液:固体、液体或气体在另一个液体或气体中均匀分布的混合物。
-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相对数量。
7. 火焰和燃烧
- 火焰:具有光、热和化学反应的火焰区域。
- 燃烧:物质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释放出能量。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的简要归纳总结。
通过这些基本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以及物质的变化和反应。
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研究科学和理解周围世界非常重要。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知识1.力的预测与实验:(1)万有引力定律,用于预测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给出一个物体在某特定外力作用下的运动方程;(2)推力定律,用于预测当对物体施以推力时,物体运动加速度和减慢度;(3)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就会沿着其初始速度继续保持运动;(4)阻力定律,表明物体在空气或其他的气体中的移动会受到阻力的影响;(5)质量定律,用来说明物体的运动方向受其初始质量的影响。
2.力与运动:力是物体运动的动力,受力后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力不仅能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加快或减慢物体的运动。
3.运动与能量:包括动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和其他能量。
运动的能量转化,例如机械能转换成热能,光能转换成机械能,等等。
二、声学知识1.声学定律:声学的定律是指在声学现象中的规律,包括波的反射规律、衰减规律、干涉规律等,是研究声学现象的理论基础。
2.声学效应:声学效应是指声学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的一些效果。
例如,原始声音会引起振动,声音的反射会引起回声,声音的波长会使它衰减、改变方向等。
3.各种声学装置:声学装置是专门用于调节或改变声音定位、声音方向以及声音强弱等特性的一类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扬声器、混音器、声源定位器、声道数字处理器等。
三、物理机制1.热机械机制:在热机械中,物质的温度与能量有关,物质的运动是由热能的转换而产生的;它的机制帮助我们分析物质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的运动情况,例如压缩、拉伸等。
2.电磁机制:在电磁物理中,电场和磁场可以产生作用力,引起物体的运动;它的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运动差异。
3.光学机制:在光学物理中,光以特定的方式传播,产生不同的效应;其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物体在光的作用下的运动变化。
四、重力场及重力知识1.重力场:重力场是质点与引力物体之间产生作用力的空间,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重力场,以表明重力变化的规律。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1. 物质的组成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实体,由微观粒子组成,包括分子、原
子和离子。
2. 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等。
2.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如融化、沸腾,化学变化如燃烧、腐烂。
三、生物与环境
1. 生物的特征
生物具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等特征。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包括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四、简单机械与能量
1.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斜面等,它们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
大小。
2. 能量
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五、地球与宇宙
1.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它有固体表面、大气层和磁场。
2. 宇宙
宇宙是包括所有物质和能量的空间,由无数星系、恒星、行星等组成。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和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2)看正确: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A 化曲为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零刻度线。
C (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9.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桌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0.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没有零刻度线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2、蜗牛有视觉 , 触觉, 嗅觉, 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能呼吸②.能生长③.能繁殖后代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⑤能进化⑥.能遗传和变异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在光照条件下,在植物体内的一个结构——叶绿体中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
5、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大小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全册)
1. 科学研究方法
- 科学研究的目的和特点
-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关系
2. 大气与天气
-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 大气压力和大气的运动
- 气象要素的观测和天气预报
3. 地球与地理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引力
- 大地形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4. 物质与属性
-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度的测定
5.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的概念和特征
- 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符号- 化合物的概念和特征
6. 分子与物质运动
- 分子的概念和运动状态
- 物质的分子成分和分子间力-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物理性质
7. 溶液与分离技术
-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 溶解和饱和度
- 分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8. 酸碱与pH值
- 酸碱的概念和性质
- 酸碱的分类和中和反应
- pH值的概念和测定方法
9. 生物多样性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0.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 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身体结构和适应特征
- 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身体特征和功能
- 昆虫和鱼类的生活性和保护意义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对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培养科
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累科学知识,提
高科学素养。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大全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大全
单元一:物质的分类与分离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浓缩、磁性分离等
单元二:生物多样性与分类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 生物的分类方法: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 分类系统:物种、属、目、纲、门、界
- 常见生物分类的特征和例子
单元三:光、影与视觉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与折射
- 镜子和透镜的特性和应用
- 视觉的形成和主要器官
单元四:力与压力
- 力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 力的作用和效果:平衡力、合力、分解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压力的应用:液体压力、气体压力
单元五:物体的运动与力
- 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圆周运动- 力对运动的影响:力的合成、力的分解
- 牛顿三定律和运动的解释
单元六:声、音与听觉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音调、音量、音色
- 听觉器官和听力保护
单元七:电、电流与电路
- 电流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 感应电流和直流电流
- 电路元件:导线、电池、开关、灯泡、电阻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的复习大纲,希望能帮助你做好复习准备。
祝你考试顺利!。
七年级科学上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科学上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科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的第一年,是基础扎实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年中,学生需要掌握许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下面,将对七年级科学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物质与分子
1.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
2.分子的概念: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合而成
3.物质变化的三种类型: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生物变化
二、力学
1.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位置、改变物体形状、改变物体朝向、改变物体速度
2.弹性力:物体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3.重力:地球对其上的物体所产生的引力
4.每秒钟行进的路程称为速度
5.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
三、光学
1.光线:光源发出的光线
2.光的色散:将光线分解成不同波长的颜色
3.光的反射:光线碰到物体表面后反弹出去
4.光的折射:光线穿过介质时改变传播方向
四、热学
1.温度: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
2.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3.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体积扩大
五、生物学
1.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
2.嗅觉和味觉:人类的感觉
3.感觉器官:人体中的五种感觉器官
4.野外生存技能:野外生存的基本技能
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上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认真理解掌握每一项知识点,才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
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实验活动和实践课程,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精选4篇)
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精选4篇)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篇1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如牛顿发现了玩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的重要性: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和谐发展科学技术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实验。
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1、实验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
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天平测量质量;温度计测量温度;停表测量时间;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刻度尺测量长度;电流表测量电流;电压表测量电压;酒精灯加热;显微镜观察细小物的结构。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和。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用感官直接观察。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借助工具准确观察。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测量:国际单位:米;常用: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3.体积的测量: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主单位是立方(m3或米3),体积的常用单位:分米3、厘米3、升、毫升。
1立方米=1000升;1升=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科学知识点概览:七年级上册一、科学入门1. 科学的定义与方法- 科学是对自然界现象的研究。
- 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分类、假设、实验和得出结论。
2. 科学态度- 怀疑精神:对信息保持质疑。
- 客观性:基于事实而非个人感受。
- 系统性:有组织地收集和分析数据。
二、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能量的形式- 动能:运动物体的能量。
- 势能:物体因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热能:与温度相关的能夜。
3. 能量守恒- 能量不能被创造或销毁,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三、运动与力1.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移动的快慢。
-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2. 力的作用- 力的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 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 地壳:地球的外层固体壳。
- 地幔:地壳下的中间层。
- 地核: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
2. 太阳系- 太阳和八大行星。
- 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大行星、冰巨人。
3. 宇宙的探索- 恒星的生命周期。
- 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的生物。
- 消费者:吃其他生物的生物。
- 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的生物。
2. 食物链与食物网- 食物链:生物间直接的食物关系。
-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食物链的总和。
3.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
六、细胞与遗传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的主要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线粒体、细胞质。
2. 遗传的基本原理- DNA:遗传信息的载体。
七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不同物质的原子和分子有着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2. 物质有着颜色、气味、味道、形状和物态等不同的性质。
3. 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得到新的物质。
4. 物质可以通过物理变化改变其物态或形状,但其本质仍然不变。
二、生物细胞和遗传基础1. 生物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它可以通过细胞分裂不断繁殖。
2. 生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
3. 遗传物质是基因,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等。
4. 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DNA分子以特定的方式编码了基因信息。
三、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1. 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它们在形态、生理和生态习性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2.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食物链和生态圈等。
3. 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对整个系统造成影响。
四、能量和物质循环1. 能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运动能力,能量的单位是焦耳(J)。
2. 物质循环是指物质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转化,包括了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
3. 在物质循环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生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是一颗行星,它在太阳系中绕着太阳运动。
2. 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其中地球是第三颗行星。
3. 宇宙是一个广阔而神秘的空间,包括了星系、恒星和行星等各种天体。
总结以上是七年级科学上册必背知识点的介绍,学生们要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希望本文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让大家在科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丰富,涵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知
识点总结。
一、生物学
1. 生命的特征:细胞、自我复制、代谢、反应、适应性、进化。
2. 基因和遗传:基本遗传单位、遗传规律、基因突变。
3. 生态环境:物种、群落、生物圈等。
4. 植物组织和器官:根、茎、叶、花等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动物的数据、形态、结构、分类方法。
二、化学
1. 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原子组成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等。
2. 原子结构: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的结构和性质。
3.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的周期表类别、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4.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酸碱溶液的浓度等。
三、物理
1.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和测量单位,常见物理量的单位。
2. 力和力的性质:力的定义和常见力的类型、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等。
3. 运动和运动学定律:速度、加速度、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伽利略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4. 热和温度:温度的单位、温度计的类型、热和温度的传递方式。
五、结语
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但我们可以把它们归约为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三个学科领域。
学生应该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科学领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最终成为真正的科学家。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大全在七年级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学到很多的知识点,涵盖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各个方面。
本篇文章将提供七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第一章:物理1. 物理量和单位- 物理量的概念:物理量是能够通过定量的方式来表示的属性或状态,如长度、质量、速度、时间等。
- 物理量的单位:常用国际单位制(SI)下的单位来表示,如米(m)、千克(kg)、秒(s)等。
2. 运动的描述和测量- 运动状态的描述: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运动测量:通过运动的时间、位移和速度等来计算出加速度3. 力、摩擦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摩擦力的概念:是物体之间由于密着导致的摩擦阻力- 运动状态和力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力的大小与加速度成正比第二章:化学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包括分子、原子和离子-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2. 化学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化学反应式:描述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式在化学反应中的等量关系3. 酸、碱和盐- 酸、碱和盐的定义-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反应式- 盐的制备方法第三章:生物1. 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的基本组成:核酸、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核、质膜和细胞质2. 细胞的基本功能- 细胞的基本功能:营养吸收、代谢、生长和繁殖- 细胞内各部分的功能:如细胞核负责维护基因信息等3. 生物的分类和进化- 生物的分类:按照物种的共同特征分为不同的类群- 生物的进化:按照物种间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不同发展出不同特征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大全,这些知识点涵盖了我们在七年级上所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毫米=1000微米1微米=1000纳米 1米=10的六次方微米 =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 [例]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³”表示。
常用单位米³、分米³、厘米³、升、毫升。
单位换算:1米³=1000分米³ 1分米³=1000厘米³ 1升=1分米³ 1毫升=1厘米³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上密下疏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⑤替代法1.4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初一科学上册重点整理
初一科学上册重点整理第一章:物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氧气。
-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盐水。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如颜色、形状、密度。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显现出来,如燃烧、腐蚀。
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组成的变化,如熔化、汽化。
-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组成的变化,如燃烧、腐蚀。
第二章:人体与健康1. 人体组成-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系统是由细胞组成的。
2. 营养物质与健康-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供给能量和构建组织。
- 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微量营养物质。
3. 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疾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不良、病原体感染等有关。
- 良好的卫生惯、合理膳食、锻炼可以预防疾病。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分类-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类别。
-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生态系统。
- 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第四章:天体运动1.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2. 天体的运动- 太阳、月亮、星星是我们常见的天体。
- 行星的运动有规律,如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第五章:力和压力1. 力的作用-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形状变化或速度改变。
- 人类利用力来完成各种工作和运动。
2. 压力-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第六章:热的传递1. 热量- 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一种能量。
- 热量的传递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 温度-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平均动能的一种度量。
- 摄氏度和华氏度是常见的温度单位。
以上是初一科学上册的重点整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必背知识要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硬度、透明度、可燃性、导电性等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形状、颜色、状态的改变,无法产生新的物质
- 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 实验中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 实验的重复性和可比性
- 实验的安全措施:穿戴实验服、戴安全眼镜、保持实验台整洁等
动物的生存与繁殖
- 动物的生存环境:栖息地、食物和水源
-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 有性生殖:雌性和雄性通过交配产生后代
- 无性生殖:个体自身产生后代,不需要交配
-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
-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保持生物平衡、保护生态平衡
-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栖息地
- 生态保护的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砍伐等行为-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 自然界中的种间相互作用: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
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很全)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1.蜗牛的结构:眼、口、触角、足、壳。
壳具有保护的作用;足是运动器官,能分泌粘液;粘液的作用:减少与地面的摩擦,传递信息等。
蜗牛到处爬行的目的:寻找事物,交配繁殖后代等;2.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非生物1.有应激性没有应激性2.能生长不能生长不能进行新陈代谢3.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4.有严整的结构(由细胞组成)没有严整的结构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生物与非生物最重要的区别:是否有生命4.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1)、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2)、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
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植物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有无脊椎骨2.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其中哺乳类最高等。
3.鱼类的特征:(1)终身生活在水中;(2)体表被鳞片;(3)用鳃呼吸;(4)用鳍游泳;(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4.两栖类的特征:(1)幼体水生,成体陆生或水生;(2)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兼用皮肤呼吸;(3)幼体用尾游泳;(4)成体有两心房一心室,皮肤裸露,有丰富的腺体(能分泌粘液);(5)卵生,体外受精;(6)变温动物两栖类的代表动物:青蛙、蟾蜍、蝾螈、大鲵等5.爬行类的特征:(1)体表有角质鳞片或甲;(2)用肺呼吸;(3)贴地爬行;(4)卵生,体内受精;(5)变温动物爬行类的代表动物:蛇、鳄鱼、龟、变色龙、鳖、蜥蜴等爬行动物的幼体首先摆脱了水的限制,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鸟类的特征:(1)身体呈纺锤型;(2)体表被羽毛;(3)前肢特化成翼;(4)胸肌发达;(5)体温恒定;(6)卵生,体内受精;(7)飞翔生活鸟类的代表动物:鸡、鸭、鹰、鸵鸟、猫头鹰等7.鸟类的哪些结构和飞翔相适应?(1)全身被羽毛(飞翔和保温),前肢变成翼,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空气的阻力);(2)胸肌发达;(牵动两翼飞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 1.8 X 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厘米3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一一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 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 ②针压法 ③重物法 ④薄膜法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 用“ m3'表示。
常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 升=1分米3 1毫升=1 量筒一一刻度均匀 刻度上密下疏读数时 ⑤替代 1.4 温度的测量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3、 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板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衡量的平衡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 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分就表示1摄氏度。
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温度计的使用:①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 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幵被测者读数。
1.5质量的测量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物体的质量 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 的变化而变化。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 kg ”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 )、克(g )、毫克(mg ) 0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1、 2、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克=1000毫克T 峻爆"弼 i ■t点1、 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 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 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4、保存在巴黎国家计量局内的质量标准物一一国际千克原器。
1.6时间的测量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 S ”表示。
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
单位换算:1时=60分=3600秒1秒=1000毫秒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f 建立猜测和假设f 制定计划f 获取事实与证据f 检验与评价f 合作与交流第2章观察生物1、 2、3、 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7 科学探究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2个区别: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
2.2 常见的动物1、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125万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与识别它们,我们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2、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身体背部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块脊椎骨组成,成为脊椎动物。
它可以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脊椎动物是动物中最高等的。
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地球上大约有 4.7万种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有20 万种,大自然中大部分属于无脊椎动物。
4、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约有鱼类2.4万种。
它们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无四肢,身体表面大多有鳞片,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体温不恒定。
(如鲢鱼、鳙鱼、草鱼、青鱼、黄鱼、鲨鱼等)5、两栖动物:大约出现在 3.5亿年前。
幼体水中生活,用鳃呼吸。
成体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
(如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用鳃呼吸,成体用皮肤或肺呼吸。
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
体温不恒定。
除此以外还有:大鲵 娃娃鱼 >、蝾螈、牛蛙等) 6、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 3亿年前。
它们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皮肤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表皮干燥。
卵生,体温不恒定。
(如龟、蛇、鳄鱼、变色龙、鳖 等)7、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
它们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喙无齿,前肢特化为翼, 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空,脑比较发达。
这些身体特征都很适合飞。
翔卵生,体温恒定。
气囊和肺相通,可进行双重呼吸,大肠很短。
鸡、鸭、鹅、鹦鹉、猫头鹰等) 8、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目前它们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
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是最高等的动物。
*从鱼类到哺乳类,一个比一个高等:水生 T 陆生;体外受精 T 体内受精;卵生 T 胎生;9、扁形动物:身体多细胞,多数呈暗褐色或灰色,少数成亮色,两侧对称,有口无 肛门,大多为雌雄同体。
(如涡虫、血吸虫等)(如家鸽、 (如鲸、蝙蝠、体温不恒定 T 体温恒定;用鳃呼吸 用肺呼吸。
[4-8 皆为脊椎动物]10、腔肠动物:身体多细胞,有口无肛门,摄食和排泄用同一个口,周围有触手,17、昆虫属节肢动物,它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大家族,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种之多。
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却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昆虫身体分为触手表面有刺细胞,以做猎食及防卫之用。
(如水母、水螅、珊瑚、海葵等)11、棘皮动物:身体多细胞,幼体两侧对称,成体大多辐射对称。
多营底栖生活,固着、移动或埋栖。
骨板外面附以坚韧的肉质皮膜。
(如海胆、海参等)12、节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不长较厚,无贝壳。
身体有许多节肢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触角分节,两侧对称,卵生。
(昆虫占100多万种)13、软体动物:身体多细胞,一般身体两侧对称,身体柔韧,有外套膜,由外套膜腺细胞分泌物形成的贝壳,身体表面有被外套包被的内壳。
(如蜗牛、乌贼、贝壳、蛤等) 14、环节动物:身体多细胞,具真体腔,身体分节,无足,长而薄,看似与节肢动物相像。
(如蚯蚓,身体呈圆长形,由体结构成,考体表呼吸,会分泌粘液。
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没有眼睛,下雨时会爬出,屎中含有丰富营养。
15、线形动物:身体多细胞,身体细长,不分节,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呈线形。
(如蛔虫、蠕虫等)16、原生动物:身体单细胞,最低等动物,生活在海水及淡水内,底栖或浮游(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9-16皆为无脊椎动物]100万头(一对触角)、胸(有三对足,两对翅)、腹三部分,还有一对复眼,一个口器。
是唯一能飞的无脊椎动物。
2.3 常见的植物1、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绿色幵花植物都是),如苹果、豌豆、郁金香、樟、玉兰、青菜等,它们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
种子裸露的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它们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如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3、种子植物是自然界中最高等的植物。
分为以上两种,区别为是否被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
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生殖器官。
4、蕨类植物:它们没有种子,但有根、茎、叶。
至厅夏天,叶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内有许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
5、苔藓植物:它们的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没有根,只有柔软矮小的茎和叶,不幵花,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6、藻类植物:它们的结构更为简单,压根就没有根、茎、叶。
7、对生物的分类有7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4 细胞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一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J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J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7、一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
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8、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 体。
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9、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
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 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
10、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 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样经分裂、分 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
叶绿体: 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