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中小学歌唱教学
人教版音乐小学新课标解读
人教版音乐小学新课标解读人教版音乐小学新课标,即《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针对小学阶段音乐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它旨在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课标强调音乐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倡通过音乐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它将音乐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
1. 感受与欣赏:这一领域要求学生通过听、唱、演奏等活动,体验音乐的美,培养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表现:在这一领域,学生通过歌唱、演奏乐器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新课标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表演活动,如合唱、合奏、独唱、独奏等,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 创造:创造领域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如作曲、编曲、即兴演奏等。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增强他们对音乐结构和形式的理解。
4. 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领域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社会文化的联系。
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历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风格等,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音乐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
新课标还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 教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 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音乐学习机会,如音乐社团、音乐会等。
总之,人教版音乐小学新课标旨在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策略摘要:音乐在小学学科组成系统中是副科,也不是中考必考的科目,教师和学生会出现不重视音乐学科的学习,要么敷衍应付,要么放弃学习,致使音乐知识在小学生中的普及率不高。
但是,音乐学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一个人的音乐能力,不仅是个人幸福快乐生活的要求,也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本文主要针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情境体验教学引言高效课堂是学科教学追求的目标,每一位学科教师都希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最小的课堂投入获得最大的学生收益。
高效课堂就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高效课堂的建构,不仅体现在音乐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效率上,同时也体现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效培养上。
一、什么是唱游教学“唱游”是一种边唱歌边游戏的活动。
它包括律动、音乐游戏、歌唱表演、集体舞等。
而唱游教学就是将音乐教学活动指向为“唱”和“游”相结合的综合音乐活动。
就是利用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等音乐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感知音乐的节奏、力度、情绪等多种元素,从而使学生获得内在的直接感受。
所以说唱游教学作为小学生的的教学是再适合不过了,因为它十分符合低幼衔接学龄段学生认知特点和身心要求,特别是对低年段的学生来说。
它主要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音乐素质为主要目标,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及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唱、玩、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一)音乐基础差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他们对音乐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小学生面临中考的学习压力,音乐学科又不是中考科目,所以音乐学科的教学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音乐知识在小学生中的普及率不高,致使许多学生关于音乐学科的基础相当差,这样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就相当不自信,特别在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中,由于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的支持,他们对舞蹈、歌唱等节目表现不出小学生应有的热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对教师布置的音乐作业,也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完成。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学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展开,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
在新课改的机遇和挑战中,音乐教师急需从学校的小圈子里跳出来,从课堂的小天地中走出来,从陈旧、落伍的教育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从各自为阵、孤芳自赏、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困境中醒悟过来,从一味的重复自我、缺乏活力和动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根据课改的精神、课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和自己的教学实际,不断地加强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要积极地关注和研究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以及出现的新问题。
在教学中不要重复自我,不要墨守成规。
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具,以探索最佳的教学效果,体验不同教学设计带来的乐趣,寻求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作为教师该怎样起到这个主导作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提前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上课一定要提前备课,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认真细致地写好教案,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教案的设计要精,要充分体现教学的整体思路和教学的整体环节,体现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还要突出一个“中心”,也就是这节课的中心任务是解决什么,是歌唱、是双基、是舞蹈、是欣赏还是其他任务,不可能在一堂课中什么问题都设计了。
教案是教学的一个蓝本,是指导教学的一个具体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应灵活运用,课堂中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教案,像一个钢琴演奏者“眼不离谱,琴不离手”。
部分教师手中拿着教案,照着教案一字一音地念着自己的“精美”作品,难道这也算是在教学?这种方法,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备学生,因学生的不同,学生的实际课堂情况可以改变你的教案,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度创作,即在不改变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活用教案。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
论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的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学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培养,更加强调了个性化教学和学生参与的重要性。
本文将结合新课标理念和音乐教学实际,探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注重情感体验,培养音乐素养在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音乐素养的培养。
唱歌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一环,更应该引导学生在歌曲中感受音乐的美好,领略其中的情感表达。
教师在唱歌课上应该注重歌曲的解读和情感的引导,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来表达并体验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通过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教师还可以通过解读歌词、分析曲式、探讨主题等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内涵。
通过唱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在欣赏、体验歌曲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参与新课标理念提倡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与。
在中小学音乐唱歌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
教师还应该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唱歌课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歌曲学习和演唱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合唱团队的组建,让他们在合唱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表演,让他们在唱歌中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个性,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记录和反馈。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还可以激励他们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音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和欣赏能力。
学生应能:1.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唱歌、乐器演奏等。
2. 了解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代表性作品。
3. 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课程内容2.1 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理论的基础知识,如音符、节拍、音高、音色、音量等;以及唱歌和乐器演奏的基本技能。
2.2 音乐文化包括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的历史、流派、代表性作品和作曲家等。
2.3 音乐创作和表演通过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实践教学和探索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课程评估课程评估旨在了解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音乐创作和表演能力。
评估方法包括:1. 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合作表现。
2. 作业和项目:包括学生的音乐理论作业,乐器演奏练,以及音乐创作和表演项目。
3. 测试和考试:包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测试,以及音乐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的考试。
五、课程资源音乐课程的资源包括:1. 教材: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编写的音乐教材。
2. 音乐工具:如乐器、音乐软件等。
3. 网络资源:如在线音乐库、音乐教育网站等。
以上就是2023版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内容,希望能为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指导。
小学音乐唱歌指导教案
小学音乐唱歌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基本的音程和节奏知识;2.掌握唱歌的基本发声技巧,包括呼吸、喉咙等方面的掌握;3.能够唱出熟悉的儿歌、童谣等,课堂上能够参与合唱、独唱等各种形式;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美感的感知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常见音程的练习在小学音乐唱歌的教学中,音程练习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通过音程的练习,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的音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同的音程。
教师可以采用唱名、喊名、打拍子、弹跳等方式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不同音程的声音特点。
2.基本的发声技巧在小学音乐唱歌的教学中,发声技巧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声音的特点,进行练习。
例如,让学生练习正确的呼吸方式,让学生练习正确的喉咙张开程度,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发声技巧。
3.儿歌、童谣的唱法训练儿歌、童谣是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常见的曲目。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曲目,让学生练习不同的唱法。
例如,在唱儿歌时,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调,让学生根据歌词情境变化调整唱法,使唱出的歌曲更富有情感。
4.合唱、独唱的训练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合唱、独唱等形式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合唱,让学生练习一起合唱的技巧,同样地,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独唱,让学生练习如何在独唱中掌握正确的唱法。
5.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除了技巧练习之外,培养学生对音乐美感的感知和理解同样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曲目,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表现手法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教学方法1.渐进式教学小学音乐唱歌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采用渐进式教学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步提高学生的唱歌水平。
2.演示法教学在小学音乐唱歌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演示法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演唱,让学生了解唱法、发声技巧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平。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在新课标背景下,音乐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获得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体验,成为了广大音乐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课标下音乐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将音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歌曲《春天在哪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美景,如绿草如茵的草地、五彩斑斓的花朵、欢快歌唱的小鸟等,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中。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春天里的经历和感受,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
比如,在讲解音乐符号时,可以将音符比作小精灵,将休止符比作小休止,让学生在充满童趣的故事中认识和理解这些符号。
二、多样化教学手段1、多媒体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视频、音频,展示音乐相关的图片、动画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比如,在欣赏交响乐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演出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个乐器的演奏以及乐队的整体配合,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2、乐器辅助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教学。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易学的打击乐器,如木鱼、三角铁、沙锤等,让学生通过敲击乐器感受节奏的变化。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教授一些吹奏乐器或弦乐器,如口琴、吉他等,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小组演奏等活动。
例如,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倾听他人的声音,调整自己的音准和节奏,使整个合唱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唱游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唱游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摘要:歌唱教学是当今小学音乐课的新教学模式现阶段小学音乐课的音乐教学内容丰富,涵盖各种各样的歌曲、鉴赏、频谱知识、综合培训和歌唱。
其中歌唱教学模式在低年级学生中很受欢迎。
本文对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唱游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唱游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研究引言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音乐这门课程受到了重视。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会需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培养,促进学生得到音乐素养的发展。
这样,老师也就必须进一步探求更加合理的方法,从而给学生创造更多主动练习的机会,展现出音乐的价值。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变革而言,是在新课标背景之下而提出的一个需求,能够助力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会需要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出学生的主体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加以训练,从而促使学生进行更加健康的发展。
也就是在这一需求之下,使早期教学模式中难以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得到了实现。
对于小学音乐改革而言,属于相当重要的一个课程。
通过进行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也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而要想对这一目标进行完成,音乐老师们也就必须改革课堂理念,使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方式,以便帮助学生们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积极以及自主地投身到音乐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唱游教学的基本形式小学音乐课,唱歌教学一方面是指一边玩游戏一边唱歌,包括节奏、动作模仿、音乐游戏和表演活动;另一方面,又有歌舞游戏、情节角色扮演游戏、感官反应游戏、综合游戏等,与音乐相关的游戏和表演活动可以分为男女混合组、四人混合组或突出的个人或群体应受到表扬或奖励,表现不够或不够充分的人应受到适度批评和鼓励。
小学音乐课的歌唱教学过程有四个主要方面:1 .听音乐:重要的是老师能通过多媒体阅读课前导入歌曲等方法,让学生在上课前熟悉美丽安静的情绪气氛。
小学音乐新课标最新
小学音乐新课标最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最新版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继承传统音乐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和个性发展,强调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音乐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以下是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详细解读。
# 一、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音乐教育的三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学生不仅要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符号、节奏、旋律等基本概念,以及音乐术语和记谱法。
2. 歌唱: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包括音准、节奏感、声音控制等。
3. 演奏:鼓励学生学习一种或多种乐器,提高音乐表现力。
4.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时期的音乐作品,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 音乐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音乐创作。
# 三、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 项目式学习:通过完成音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交流思想,共同完成音乐任务。
-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四、评价方式新课标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性,包括:-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之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 教师评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综合性评价。
# 五、课程资源新课标提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包括:-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
-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 社区资源: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音乐资源,如音乐会、音乐节等。
# 六、教师角色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需要:- 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音乐知识和教学方法。
2024年度最新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24年度最新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一、课程标准概述根据教育部颁布的《2024年度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标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为目标,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音乐技能的培养和音乐实践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调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音乐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术语、节奏、旋律、和声等。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鼓励创作、演奏、合唱等多种形式。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
5. 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了解世界音乐多样性。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术语、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概念。
2. 音乐欣赏:欣赏我国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及世界音乐名篇,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实践:包括歌唱、演奏、创作、舞蹈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 音乐文化:介绍中外音乐历史、音乐家、音乐作品,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实践教学:注重音乐实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
4. 合作教学:鼓励学生团队协作,培养良好的集体意识。
五、评价体系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积极性等。
2. 终结性评价:对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素养的全面考核。
3. 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主学习的能力。
4.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采用教育部部编版教材,内容丰富、体系完善。
2. 音响资料:包括CD、音频、视频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音乐资源。
3. 教学设备:教室内的钢琴、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保障音乐教学的正常进行。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途径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途径研究摘要: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在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引入,小学音乐课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唱游教学成为小学音乐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
唱游教学通过歌唱、游戏和表演等方式,使学生通过活动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才能、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的唱游教学途径,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唱游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唱游教学前言:众所周知,唱游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与唱游活动,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途径的研究,我们可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实施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学校和教育决策者深入思考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小学音乐课程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参考。
一、小学音乐课堂唱游教学价值探究唱游教学以唱歌、游戏和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学生通过唱歌来感受和表达音乐,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音准和节奏感等基本技能。
同时,唱游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唱游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合作、表演、动作配合等,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同时,唱游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其次,音乐是情感的表达和沟通工具,唱游教学可以通过音乐的旋律、歌词和动作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唱歌来倾诉自己的情感,增强情感的表达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1】。
不仅如此,唱游教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学生在唱游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之处,提高对音乐的审美敏感性和鉴赏能力。
最后,唱游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小学音乐教案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技巧
小学音乐教案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技巧音乐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唱歌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音乐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基本发声技巧,为他们打好良好的音乐基础。
本文将讨论小学音乐教案中唱歌时的基本发声技巧,包括正确的体态和呼吸方法、咬字和发音技巧。
首先,正确的体态和呼吸方法对唱歌至关重要。
孩子们应该站立或坐立端正,保持身体的平衡和舒适。
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正确的体态,例如挺直背部,放松肩膀和颈部。
此外,正确的呼吸方法对于产生清晰的声音和控制音调也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深吸气来充实肺部,并用腹部的肌肉控制呼气,形成稳定的气流。
通过体态和呼吸的训练,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唱歌的基本技巧。
其次,咬字和发音技巧也是唱歌时需要注意的关键。
正确的咬字和发音有助于使歌曲的意义得到准确传递,并使声音更加清晰。
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重点训练发音不准确的音节,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音节。
例如,“s”和“sh”、以及“r”和“l”。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发音游戏,帮助学生分辨并准确发音。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和演唱来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发音和发声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除了体态、呼吸、咬字和发音技巧,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来帮助学生发展唱歌的基本发声技巧。
例如,声音放松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舌头、喉咙和嘴部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控制声音。
此外,唱游戏和合唱活动也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听感和合作能力。
总之,小学音乐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发声技巧。
通过正确的体态和呼吸方法,咬字和发音技巧的训练,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引导,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唱歌活动,并逐渐掌握基本发声技巧。
这将有助于他们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并为今后更高层次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音乐是一门美的艺术,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它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中歌唱的质量与效率,是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音乐也是塑造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通过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歌唱中抒发真正走进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
德国音乐理论家舒巴尔特把人的喉咙比作最纯洁、最卓越的乐器。
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都改变了,教学方法也更多样化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碰到了各种情况。
怎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歌唱教学,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自己的感情,从中感悟到音乐的美,领略音乐的真谛,二、重新认识教学过程在歌唱教学环节中,经常会有这些情况:1、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千篇一律。
一节课就是跟着音乐一遍遍地学唱,教师没有演唱要求,没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提不起兴趣,尤其是低段学生尤为明显。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用各种教学手段如创设情境,学习竞赛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各种演唱形式如师生对唱、男女生对唱、角色扮演等来学***曲,激发学生的歌唱热情。
2、一次歌唱活动下来,学生还不记得歌词,更不用说什么有表情,有感情了。
《课程标准》中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学期背***曲2-4首;三至五年级每学期背***曲2-4首。
”记住歌词在歌唱中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一味地让孩子记歌词。
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唱模式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所以,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将歌词内容记住,在学***曲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能背***曲。
(2024年更新)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
(2024年更新)小学音乐新课标解读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24年的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音乐教育的全面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本文档将对2024年小学音乐新课标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课标。
2. 新课标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小学音乐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音乐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2.2 课程目标新课标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课程目标进行了细化,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育工作者应全面把握这三个维度,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
2.3 课程内容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丰富和拓展,包括歌唱、器乐、音乐欣赏、创作等多个方面。
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育的针对性。
2.4 教学方法新课标提倡采用生动、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工作者可运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等资源,开展跨学科教学,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2.5 评价体系新课标建立了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3. 实施建议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教育工作者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3.1 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提高音乐教育专业素质,关注教育改革动态,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3.2 优化教学资源教育工作者可整合校内外音乐教学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育的丰富性和实践性。
3.3 加强课程实施教育工作者要注重音乐课程的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3.4 积极开展音乐活动教育工作者应组织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新课标内容
小学音乐新课标内容音乐教育在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提高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强调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小学音乐教育的三个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的基本概念、音乐符号、节奏、旋律等。
2.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不同风格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音乐表现:包括歌唱、乐器演奏、音乐剧表演等,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表达音乐。
4.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发展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
2. 项目式学习:通过音乐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跨学科整合: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音乐与数学的节奏模式,音乐与语文的歌词创作等。
四、评价方式新课标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旨在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和成果。
五、课程实施1.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材,注重教材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 教学环境:创造一个有利于音乐学习的环境,包括音乐教室的布置、音乐设备的配置等。
3. 教师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结语小学音乐新课标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学习平台。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我们期待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学生,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自由翱翔,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和美好。
人教版小学音乐新课标
人教版小学音乐新课标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学生情感、审美、创造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人教版小学音乐新课标应运而生,旨在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 一、课程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2.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音乐理论、乐器演奏、歌唱技巧等。
3.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音乐的创造、表现和欣赏。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 二、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记谱法、音乐术语、节奏、旋律等。
2. 音乐欣赏:涵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3. 音乐表现:包括歌唱、乐器演奏、音乐剧表演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
4.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 三、教学方法1. 互动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丰富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音乐。
3. 项目式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音乐项目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音乐知识。
4. 跨学科整合: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音乐与语文、数学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 四、评价方式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能力等。
2. 结果性评价:通过音乐作品、表演等,评价学生的音乐技能和创造力。
3. 自我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五、课程资源1. 教材资源:使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2. 多媒体资源:利用音视频、网络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3. 社区资源:与社区音乐团体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音乐实践平台。
# 六、课程实施1. 课时安排: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音乐课的课时。
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义务教育标准
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义务教育标准一、前言音乐教育是小学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情感和创新能力。
本标准依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2023年小学音乐课程的义务教育标准进行规定,以指导音乐教学实践,提高音乐教育质量。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音乐审美情感。
2. 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鉴赏、表现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个性品质。
4. 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三、课程内容1. 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概念、节奏、旋律、和声、音乐风格等。
2. 歌唱教学:歌曲演唱、合唱、童声训练等。
3. 乐器教学:键盘乐器、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
4. 音乐欣赏: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5. 音乐创作:创作简单歌曲、器乐曲、音乐编曲等。
6. 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剧、民族舞蹈等。
四、教学原则1. 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以游戏、故事等形式进行教学。
2. 实践性:注重学生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演唱、演奏和创作能力。
3. 民族性:弘扬我国优秀音乐文化,培养学生民族音乐素养。
4. 综合性:整合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音乐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参与度和进步。
2. 终结性评价:定期进行音乐素养、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考核。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义务教育标准、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音乐教材。
2. 设施设备:保障音乐教室、音响设备、乐器等教学设施齐全。
3. 教师队伍: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定期进行培训和交流。
七、实施建议1. 加强音乐课程建设,确保音乐教育时间和支持。
2. 注重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3. 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创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课程2023版义务教育要求
小学音乐课程2023版义务教育要求一、课程目标根据2023年义务教育要求,小学音乐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如唱歌、音乐听力、节奏感、音乐记忆和音乐理论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音乐改编、创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二、课程内容根据2023年义务教育要求,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理论(如音乐记谱法、乐理知识等)等。
音乐基础知识:包括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理论(如音乐记谱法、乐理知识等)等。
2. 音乐表演技巧:包括声乐表演(如唱歌)、乐器表演(如钢琴、吉他等)、乐队合作等。
音乐表演技巧:包括声乐表演(如唱歌)、乐器表演(如钢琴、吉他等)、乐队合作等。
3. 音乐创作:包括音乐改编、作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音乐创作:包括音乐改编、作曲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4.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根据2023年义务教育要求,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基本技能。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践性的活动(如唱歌、演奏乐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基本技能。
2. 体验性教学:通过体验性的活动(如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使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体验性教学:通过体验性的活动(如音乐欣赏、音乐创作等),使学生在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国标版四上音乐教案二:声乐训练与合唱2
国标版四上音乐教案二:声乐训练与合唱2声乐训练与合唱在音乐教育中,声乐训练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合唱更是多声部音乐的代表,它需要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声乐。
因此,国标版四上音乐教案二:声乐训练与合唱,尤其重要。
一、声乐训练声乐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发声、发音、声音的控制和呼吸。
1、发声发声是指通过发声器官,让声音发出来。
它是人声演唱的基础。
通过声带振动,激发大气流动,使音乐发出声音。
2、发音发音就是将声带发出的声音转化为清晰的语音。
它需要通过口腔、舌头、唇等发声器官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系统。
3、声音的控制控制声音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改变声音的音量、音调等性质。
这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训练、调整来实现。
4、呼吸呼吸是声乐训练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声音的品质。
合理、深度的呼吸可以增强肺活量,从而帮助学生得到更好的声音技巧。
二、合唱合唱是多声部音乐的代表,它需要学生之间紧密协作,形成整体感。
通过不断的合唱练习、分工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观众意识。
三、学生活动设计在音乐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技巧和合唱,需要设计一些优秀的学生活动。
1、个人练习声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日常的个人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声乐技巧。
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歌曲进行练习,通过不断的尝试、调整,掌握更多的乐曲技巧。
2、集体排练集体排练是合唱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集体排练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认真听取老师的指导意见,与其他同学密切协作,不断完善表演技巧。
3、比赛演出比赛演出是评价学生音乐水平的重要方式。
通过比赛演出,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表现意识和信心。
4、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
通过认真学习音乐欣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种类的音乐,并培养自己的审美观。
4、音乐创作音乐创作是学生发挥个性、创新的重要途径。
通过音乐创作,学生可以发现自身潜能,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2023版小学音乐教学标准-义务教育
2023版小学音乐教学标准-义务教育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3版小学音乐教学标准-义务教育。
该标准是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表演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
1. 音乐欣赏:通过听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了解各种音乐风格和流派。
2. 音乐表演:通过唱歌、演奏乐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3.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 音乐知识:研究音乐基本概念、音符和节奏等知识,了解音乐的基本原理。
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音乐知识。
2.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合唱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践探究: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演出、创作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价
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音乐表演、创作、欣赏等方面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 规范评价:根据教学标准和要求,进行规范化的评价,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结语
2023版小学音乐教学标准-义务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该标准的要求,结
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的中小学歌唱教学思考
音乐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海通、融治感情。
在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的课堂教学内容,也是最基本的课外活动形式,因为它是实施最公平的教学,也是最便于操作的教学。
歌唱教学在音乐教学中是学生最有效的抒发情感途径,同时又是学生最喜爱、影响最深远的教学。
中小学生之所以喜爱歌唱教学,主要是因为,只要是身体健全的人,几乎人人天生都喜爱歌唱,而且在歌唱面前一律均等,随时随地,想唱就唱。
歌唱遍及每个角落,歌唱伴随整个人生。
现在,各个卫视台推出的歌手选秀异常火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这个节目抓住了人人都爱歌唱的天性。
而中小学生,更是一个表现欲旺盛的特殊群体,他们对歌唱的兴趣、热爱甚至痴迷,其程度更是远远超出其他群体。
但现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歌唱教学更是陷入尴尬境地。
唱歌内容匮乏,老师教的歌学生不愿意学,学生愿意学的老师不能教,上课教师辛苦、学生学习痛苦,师生都感到枯燥无味。
为什么我们的歌唱教学遭遇着种种尴尬,怎么解决这些尴尬问题,我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措施和做法。
一、正确认识中小学歌唱教学的目标
中小学歌唱教学是一种非专业性教育,它的目的不是培养专业歌唱家,是普及性的基本素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歌唱教学的关键词是“唱”,它离不开“唱”,它必须围绕着“唱”而展开,“唱”贯穿整个歌唱教学课堂始终。
可分为以下三个目标:首先,中小学歌唱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或首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敢于自信地当众演唱。
从孩童时代就开始咿咿呀呀的歌唱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逐渐成熟,特别是自尊心自信心意识的逐渐增强,做任何事情都开始有所顾虑。
歌唱也是如此,中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更是明显,小学低年级孩子歌唱最大胆,年级越高反而胆量越小。
如何让学生自信的当众歌唱呢?首先是我们的歌唱教学要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地给学生创造和提供当众歌唱的机会,学生表演的机会多了,其胆量自然就大了;其次,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歌唱给予鼓励和欣赏,同时也要营造一种同学之间彼此尊重和欣赏的良好班级氛围,学生的歌唱若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褒奖,歌唱的兴致会大大提高。
其次,培养学生热爱歌唱并保持长久的兴趣。
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歌唱教学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唱还有持久保持。
要通过歌唱教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让歌唱伴随着人的一生。
做到这点,最重要的是提高歌唱教学让学生得到歌唱成功体验、快乐体验,体验一种震撼和感动心灵的歌唱审美愉悦,感受到自己奇妙的“好声音”,让歌唱教学课堂成为他们的“快乐声音”的舞台。
最后,培养学生准确而富有感情演唱。
就要求运用有关歌唱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二、领会新课标精神,综合社会环境因素,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思路
针对当今中小学课堂歌唱教学的现状,综合现实社会因素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影响,领
会新课标的目标和要求,应该从一些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在中小学唱歌教学课堂中,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首先要教师自己定位是一个快乐的分享者,同时也是一位学生的促进者。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和学生一道分享歌唱的快乐,享受教学的过程,但不能扮演旁观者的角色,也不能扮演培训师的角色;我们应该给学生的定位是“体验快乐的学习者”。
他们既是歌唱学习的主体,同时又是歌唱活动的主体,所以他们在歌唱教学中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习者又是歌唱者。
作为学习者,他们需要掌握与歌唱相关的基本知识技能,而作为歌唱者,他们理应体验和享受歌唱的快乐。
所以,理想的歌唱学习是一种快乐学习,学生就是快乐学习的主人。
第二,根据环境因素影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中小学歌唱教学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充分歌唱的机会,就必须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倡导兼容并包的活教材,学生歌唱的机会多,就意味着要唱更多的歌,但是,现有教材的容量很有限,所准备的歌唱教学的曲目远远满足不了学生要唱更多歌的需求。
因此,我们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实歌唱曲目,而且在选择歌唱曲目的时候,应该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包括深受学生喜爱的那些内容健康的流行歌曲也应该纳入我们的选择范围之内。
及时引导学生欣赏各个媒体推出的歌唱性栏目,正确评价广大不同类型歌手的“好声音”,鉴别美与丑、庸俗与高雅,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良好的声音形象,唱适合年龄、心里特征的歌曲,禁止大喊大叫、声嘶力竭的模仿。
我们广大音乐教师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三,积极更新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拓展我们的教学手段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全国中小学也得到推广和应用,对现代教育各学科特别是美育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音乐新课标实施建议中强调,现代信息量大,手段多样,展示形象、逼真等优点为教学服务。
计算机信息多媒体教学能帮助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顺利完成新课标所追求的教学目标,提高、保持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涵养他们的身心,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快乐陪伴一生,所以,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学积极进取,及时掌握这一新技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助一臂之力。
总之,中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模块,我们要重视歌唱教学,尊重学生天性要求,结合其他教学模块比如欣赏、器乐等内容,使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好塑造中小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