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路支线桥盖梁施工技术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1、编制说明 (3)
1.1、编制依据 (3)
1.2、指导思想 (3)
2、工程概况 (3)
3、施工控制重点 (6)
4、盖梁工程施工目标 (7)
4.1、盖梁施工目标 (7)
4.2、工期目标 (7)
4.3、安全目标 (7)
5、总体施工部署 (7)
5.1、盖梁施工的组织管理 (7)
5.2、主要人员投入 (8)
5.2.1、主要管理人员计划 (8)
5.2.2、主要工种人员计划 (9)
5.3、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10)
5.4、水电供应 (10)
5.5、施工材料供应 (10)
6、盖梁施工 (11)
6.1、盖梁施工工艺流程 (11)
6.2、支架设计 (11)
6.2.1、碗扣支架设计 (12)
6.3、施工测量 (14)
6.4、盖梁模板安装 (15)
6.5、盖梁钢筋施工 (16)
6.5.1、钢筋制安 (16)
6.5.2、钢筋施工质量要求 (16)
6.5.3、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17)
6.6、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18)
6.7、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22)
7、质量保证措施 (22)
7.1、模板工程控制 (22)
7.2、钢筋工程控制 (22)
7.3、混凝土工程控制 (23)
7.4、盖梁外观质量的控制 (23)
8、安全保证措施 (24)
8.1、盖梁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4)
8.2、起重作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4)
8.3、用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5)
附件1:盖梁模板计算书
徐州迎宾快速路工程S1标
昆仑路支线桥盖梁施工技术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1.1《徐州迎宾快速路工程S1标》施工图纸
1.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1.3本工程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1.1.4其它现行的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
1.2、指导思想
1.2.1根据桥墩盖梁施工经验,因地制宜地优选施工技术方案。

采用成熟施工工艺,体现专业化的技术优势。

1.2.2贯彻标准化、机械装配成型的快速施工技术方针,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1.2.3统筹安排现有的人力、设备资源,注意环境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工程造价。

2、工程概况
昆仑路支线桥桥墩采用二柱式桥墩,相邻柱间距3.8m,柱径1.4m,盖梁宽1.9m,高1.5m,桥梁宽度为9m;相邻柱间距6m,柱径1.4m,盖梁宽1.9m,高1.5m,桥梁宽度为12.5m.
昆仑路支线桥盖梁种类如下表所示。

表2 昆仑路支线桥盖梁统计表
盖梁立面图如下图所示。

图2-1 盖梁类型1
图2-2盖梁类型2
图2-3 盖梁类型3
图2-4 盖梁类型4
图2-5 盖梁类型5
3、施工控制重点
(1)盖梁施工前应放出盖梁外轮廓线的准确位置。

(2)在配置钢筋时应有不同的长度,以便同一断面的钢筋接头不超
过总接头的50%。

钢筋的接头也应在内外、上下错开。

钢筋保护层的净
厚度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混凝土的质量应从准备工作、拌合材料、操作技术和灌后养生这四方面加以控制。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观察预埋件的位置是否移动,如发现移位应及时校正。

浇筑过程中还应注意模板情况,如有变形应立即校对并加固。

4、盖梁工程施工目标
4.1、盖梁施工目标
主体工程零缺陷、材料设备无隐患;工程一次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4.2、工期目标
昆仑路支线桥右幅盖梁计划2018年6月20日开工,2018年7月20日结束。

昆仑路支线桥右幅盖梁计划2018年8月1日开工,2018年10月20日结束。

4.3、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杜绝盖梁施工过程中人员、机械、结构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消灭一切责任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

符合国家、常州市等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相关的各项要求。

5、总体施工部署
5.1、盖梁施工的组织管理
针对本项目盖梁的特点,充分贯彻科学管理,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积极发挥我经理部在本项目的人员、机械、物资供应、施工环境等方面的优势进行盖梁施工管理,组织盖梁施工组织管理机构如图5.1-1。

图5.1-1盖梁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5.2、主要人员投入
5.2.1、主要管理人员计划
表5.1主要管理人员计划表
5.2.2、主要工种人员计划
高峰期拟投入本工程的作业人员见表5.2主要工种人员计划表。

表5.2主要工种人员计划表
5.3、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表5.3 主要机械设备进场计划表
5.4、水电供应
施工用水:在工地安装成品钢蓄水池以保证施工用水。

施工用电:在本桥段架设350 KVA变压器,电力能源已由电力局审批立案。

5.5、施工材料供应
本项目盖梁施工所需主要材料为钢筋和混凝土。

(1)钢筋采购
钢筋由长期合作,信誉、质量可靠的供应商供应,并经我经理部试验人员和监理人员检验合格后进场。

(2)混凝土供应
本项目混凝土采用商混搅拌桩提供。

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子、碎石和外加剂均由我方试验、物资人员配合监理人员检验合格后使用。

6、盖梁施工
6.1、盖梁施工工艺流程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如图6.1-1。

图6.1-1 盖梁施工工艺流程
6.2、支架设计
昆仑路支线桥盖梁施工均采用碗扣支架进行搭设。

6.2.1、碗扣支架设计
盖梁底模面板采用 1.5cm竹胶板,竹胶板下按30cm间距铺设10cm*10cm的方木小楞,支承在15cm*15cm方木上。

支架模底用楔木垫平。

底模面板之间的缝隙用灰膏嵌缝并贴上包装封口带以防止漏浆或接触面凸凹。

盖梁侧模由面板、横肋、竖肋组成。

面板采用6mm厚钢板,支承在横肋上;横肋采用槽钢[10,间距30mm,支承在竖向大肋上;竖肋采用2根槽钢组合2[16,间距800mm,依靠侧模对拉杆支承。

盖梁端头模板采用钢模。

支架采用碗扣式满堂支架,均为φ48mm×2.7mm钢管。

盖梁支架立杆顺桥向间距0.6m,横桥向间距0.6m,水平杆步距1.2m,纵、横向剪刀撑每5排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上下口各设置一道,底部距地面30cm以内设置扫地杆。

表6.2-1支架布置汇总表
图6.2-1 支架侧面图
m
c
3

c
m
,


6
图6.2-2 支架正面图
图6.2-3 支架顶面图
顶面图
图6.2-4 盖梁模板侧面图
图6.2-5 盖梁模板正面图
图6.2-5盖梁模板顶面图
6.3、施工测量
对现浇盖梁施工,需利用本桥布设的控制点及时放出立柱中心线并进行抄平,确定支架高度。

底模铺设完毕后,在底模板上及时放样出盖梁底板边线,并利用本桥已知控制点将标高引测至已浇筑桥墩顶,以便后浇各盖梁的水平施测;控制盖梁标高达到设计标高。

盖梁浇筑完毕后,则及时在盖梁顶面恢复中线并测量标高,以检验盖梁实际浇筑位置和标高。

6.4、盖梁模板安装
盖梁底模全部采用1.5cm竹胶板,以保证整个工程的盖梁混凝土表面光洁、色泽统一。

盖梁底模面板采用1.5cm竹胶板,竹胶板下按30cm 间距铺设10cm*10cm的方木小楞,支承在15cm*15cm方木上。

支架模底用楔木垫平。

底模面板之间的缝隙用灰膏嵌缝并贴上包装封口带以防止漏浆或接触面凸凹。

盖梁侧模由面板、横肋、竖肋组成。

面板采用6mm 厚钢板,支承在横肋上;横肋采用槽钢[10,间距30cm,支承在竖向大肋上;竖肋采用2根槽钢组合2[16,间距800mm,依靠侧模对拉杆支承。

盖梁端头模板采用钢模。

模板整体拼装时要求错台<1mm,拼缝<1mm。

盖梁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见表6.4-1。

表6.4-1 盖梁身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
6.5、盖梁钢筋施工
6.5.1、钢筋制安
钢筋在钢筋场地按设计图进行放样加工制作,采用钢筋切断机下料,对焊机焊接,加工好的成品钢筋垫以方木,用彩条布覆盖,防止污
染及锈蚀。

绑扎时,平板车运到现场进行绑扎。

在模板上标画出钢筋位置,将钢筋按标线位置放好,在放好的钢筋上面,按设计尺寸标画出与其垂直
方向钢筋的位置,然后绑扎。

相邻扎点扎丝扭紧方向相反。

骨架钢筋按
设计位置放好后,再将骨架筋与箍筋绑扎,形成钢筋骨架。

钢筋焊接时,焊缝应饱满,焊渣随焊随敲。

施焊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钢筋焊接均采用搭接焊。

单面焊接焊缝应大于10d、双面焊接焊缝应大于5d。

制作钢筋骨架时要焊接牢固,严格控制钢筋位置。

钢筋骨架的施焊顺序应由骨架的中间到两端对称进行,先焊下部后焊上部。

钢筋接头必须错开,错开距离不少于0.5m,以便接茬后保证同一截面内焊缝数量不大于钢筋总数的50%。

挡块钢筋和各种预埋件在盖梁钢筋绑扎过程中同步安装。

钢筋骨架定位准确无误后。

钢筋及模板报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灌注混凝土。

6.5.2、钢筋施工质量要求
为保证盖梁钢筋的施工质量,钢筋加工质量标准应符合下表6.7-1规
定,钢筋的安装质量标准符合表6.5.2规定。

表6.5-1盖梁钢筋加工的质量标准
表6.5-2钢筋安装质量标准
6.5.3、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我们主要从钢筋的加工精度、钢筋的安装精度、混凝土垫块的制作、模板的安装精度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检查等方面进行控制。

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1)做好钢筋加工技术交底,并在加工过程中安排现场技术人员检查钢筋加工尺寸,杜绝使用加工尺寸不合格的钢筋。

(2)盖梁底模安装后,技术人员及时放出盖梁轮廓线,并用卷尺量测出盖梁骨架钢筋的准确位置,保证钢筋骨架安装尺寸的准确。

同时,采用垂球吊线,保证钢筋骨架各个面的垂直度。

(3)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发生变化,在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放置混凝土垫块,并采用梅花型布置,间距50cm/道。

并保证布设的数量不少于3个/m3。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垫块有足够的强度,不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破坏,我们自制铁锥垫块,自制铁锥垫块采用7cm长的Φ16螺纹钢加工成,垫块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4)盖梁侧模的安装,严格按照底板上弹出的盖梁外轮廓线安装,并用垂球吊测垂直度,保证盖梁不同位置处保护层厚度一致。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控制后,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经理部技术员、质检员协同监理工程师再次从各部位保护层厚度、垫块数量、和紧固程度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浇筑。

对不符合要求的部位,及时处理整改合格后再浇筑。

6.6、混凝土浇筑与养护
6.6.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盖梁采用C30混凝土。

C30混凝土虽然很常用,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一个施工单位质量管理真实水平的表现,比如在计算初步配合比时
就有一个 值,它是施工单位根据以往施工经验数据而统计出来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所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据已有的施工经验及本桥混凝土性能要求,而进行配合比的调整与优化。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基本要求上主要考虑:满足施工图设计C30混凝土的强度要求,并根据经验将混凝土配制强度提高10%~15%;满足盖梁混凝土浇筑时工作性要求,即具有较好的坍落度(140mm~180mm)、流动性、保水性及必要的缓凝性等;满足本桥施工图设计所要求的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等参数应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在满足上述强度、工作性及耐久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并考虑搀加适量混合料,以提高混凝土性能并减小投入。

(1)原材料选用
混凝土所需的原材料包括水泥、砂子、碎石和外加剂均由我方试验、物资人员配合监理人员检验合格后使用。

(2)配合比设计与验证
对于C30混凝土配合比具体的设计计算,将由经理部工地试验室完成,并上报试验监理工程师验证和批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设计参数计算水泥、粗、细骨料及水的单位用量,并根据要求搀入适量的外加剂或混合料。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合格,应报送试验监理工程师验证,批准后方可作为施工配合比使用。

6.6.2、混凝土浇筑
(1)准备工作
本标段盖梁混凝土采用混凝土罐车配合汽车泵输送浇筑。

在浇筑混
凝土之前要对抱箍、模板及钢筋骨架和预埋件进行全面、严格地检查,核对设计图纸的要求。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满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自检合格后再向监理工程师报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并同意后,才能浇筑盖梁混凝土。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2)混凝土的浇筑速度
为了保证浇筑混凝土的整体性,防止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破坏下层,上层混凝土必须在下层浇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

(3)盖梁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①盖梁混凝土采用分层、全断面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整体向前推进,斜坡倾角在25º~30º之间,分层厚度约为30cm,同时应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和注意上下层混凝土的连接,一般情况下,在捣固上层混凝土时振动棒应伸入下层混凝土5cm~10cm。

②混凝土的浇筑应遵守“从盖梁两端向盖梁中对称浇筑”的步骤施工。

(4)盖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捣固混凝土时必须设专人密切观察和处理模板接缝是否漏浆及模板和支撑变化情况。

②试验人员应及时测定坍落度与和易性变化情况,及时通知搅拌站进行调整。

③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上下层同时浇筑时。

在倾斜面上浇筑
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宜超过表6.8-1规定
表6.6-1 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
④浇筑混凝土时,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

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b、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

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⑤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重塑的时间。

⑥在浇筑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⑦结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休整、抹平。

当裸露面面积较大或气候不良时,应加盖防护,但在开始养生前,覆盖物不得接触混凝土面。

⑧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6.7、混凝土拆模及养护
盖梁模型在混凝土强度达到3天后方可拆除,拆除采用人工配合起重机进行。

拆模后的混凝土立即使用保温保湿的无纺土工布覆盖,外贴隔水塑料薄膜,使用自来水喷洒,不间断养护,避免形成干湿循环,养护时间不少于7d后,拆除土工布,再用塑料薄膜紧密覆盖,保湿养护14d以上。

养护期间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规定强度之前,不得承受外荷载。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20℃时,方可拆模。

7、质量保证措施
7.1、模板工程控制
模板制作必须做到易拼易拆,组拼前应检查平整度、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模板接缝严密、平顺、不漏浆,采用适当的模板脱膜剂(油),模板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才能拆除。

模板安装完成后,必须先进行自检,填写隐蔽工程验收报告单送监理工程师核验,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

防止模板可能产生如下隐患:轴线、标高偏差;模板断面、尺寸偏差;模板刚度不够,支撑不牢或沉陷,尺寸不准。

7.2、钢筋工程控制
不同规格的钢筋使用前应检查出厂证明,运到工地的每批钢筋都必须取三根作试验,各截取三节试件,一节作拉力试验,一节作冷弯试验,
一节作可焊性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钢筋在使用前应清除表面的浮皮、铁锈、油渍、污斑等方可使用。

对钢筋接头,受拉区同一断面内钢筋绑扎接头的面积不得超过钢筋总截面积的25%,焊接接头不能超过钢筋总截面积的50%。

防止钢筋焊接可能产生如下隐患:焊接接头偏心弯折;焊接规格长度不符合要求;焊缝长、宽、厚度不符合要求;凹陷、焊瘤、裂纹、烧伤、咬边、气孔、夹渣等缺陷;焊条型号不符合要求。

7.3、混凝土工程控制
浇筑砼前,必须对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必须清理干净。

当混凝土倾落高度超过2m时,必须用串筒或溜槽。

串筒出料口下面,砼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尽可能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分层浇筑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时,应与侧模保持5~10cm距离,以免碰坏模板表面影响模板的周转。

混凝土振捣必须密实。

浇筑盖梁混凝土时,施工员,质量员不得离开现场,必须在现场组织、监督,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并要专人负责。

在常温下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昼夜,且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度。

7.4、盖梁外观质量的控制
对混凝土外表干缩裂缝,配制混凝土时,严格按配合比拌制,利用高效减水剂调节混凝土坍落度。

拌和要均匀,振捣密实,防止过振。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立即用土工布覆盖,以防水份蒸发过快和表面污染,
同时要注意保温。

对产生的蜂窝麻面,加强混凝土搅拌时原材料的计量管理与操作工作,混凝土搅拌均匀;强化模板拼接严密性与模板板面的处理工作。

对于面积较小且数量不多的蜂窝,可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处理干净,并保持
湿润,用1:2的水泥砂浆抹平。

较大面积的蜂窝,在凿去全部薄弱混凝土层到一定深度,用钢丝刷或加压水处理干净湿润后,采用高于原强度至少一个等级的混凝土修补密实,覆盖养护。

抱箍安装必须在墩柱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进行,为保护墩柱混凝土外观,在抱箍和墩柱之间加垫2~3mm橡胶皮。

8、安全保证措施
8.1、盖梁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拆除模板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先栓牢吊具挂钩,再拆除模板。

模板、材料、机具不得往下扔。

施工人员与模板之间,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2)吊机、提升等设备设专人操作并配指挥人员,定责定岗,上岗前进行技术培训,制定专项制度和指挥联络方法,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定期对盖梁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安全使用。

8.2、起重作业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吊重作业前,超重设备必须经安全验算合格。

钢丝绳、滑车组、吊机等起重设备要定期检查维修,确保状态良好。

(2)50t以上吊重作业,必须报市安全管理部门备案,执行吊装令制度。

(3)起重作业要有专人统一指挥、专人操作,定责定岗。

操作工人必
须持证上岗。

制定制度和指挥联络方法,按指挥信号作业。

(4)装吊作业严格执行“十不吊,七禁止”。

(5)吊物捆绑牢固,吊臂下严禁站人。

(6)吊机吊装作业前,其支脚下须处理稳固。

8.3、用电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用电要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按要求编制、报审临时用电组织设计。

(2)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包括电气设备安装、检查、维修制度,电气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电气防火制度,电工交接班制度等。

(3)采用标准型漏电保护配电箱,施工现场所有电气设施(包括配电箱)应稳妥设置,并编号、挂牌,指定专业电工专人维护保养。

(4)严格用电管理,临时电线路必须由持证的专职电工按规范要求布设,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各类电器设备均安设安全保险装置,严格执行一机一闸一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