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2023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课教案【学习目标】1.积累作者生平及相关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反复诵读,训练学生诵读基本技能,品味诗文意境,培养其感悟能力,把握文章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主题内容,揣摩需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4.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情操,感悟中华文化博大,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核心素养】把握文章脉络和写法,抓住文章主题内容,揣摩需要,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重难点】1.学会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语和名言警句。
2.诵读不同体裁的古代诗文名篇,从不同角度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评价任务】积累作者生平及相关常识,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名言警句。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孟子〉三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借讨论战争强调行仁政、得人心的重要性,体现了孟子“得其民,斯得天下”的思想;《富贵不能淫》记述了孟子与景春关于“何谓大丈夫”问题的探讨,孟子借由对景春的反驳,说出了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这几章都是《孟子》中的名篇,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一则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终于感动了天帝,“移山”成功的故事。
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愚公的聪明智慧,坚忍执着。
《周亚夫军细柳》是《史记》的选段,讲述了汉文帝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军营劳军的故事,勾勒出了一个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五首古代诗词,有对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描绘(《饮酒》),有对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抒写(《春望》),有对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热情赞颂(《雁门太守行》),有对空有才华、无从施展的无奈慨叹(《赤壁》),还有对沉闷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的热切向往(《渔家傲》),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补充:一、复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
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3、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
二、复习重点: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字词与重要语句。
2、会阅读课文重要语段,理解课文内容与作品主题。
三、复习难点:会利用注释与工具书,阅读课外浅近的文言文语段。
四、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六、复习导入:本单元为文言文单元,重点要注意背诵。
七、复习内容:(一)文学常识。
1、《三峡》选自《》。
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2、《答谢中书书》: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作者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有《》。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
3、《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苏轼,字子瞻,号,北宋散文家,诗人。
4、《观潮》:选自《》。
作者周密,字公瑾,南宋人。
5、《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
6、《归园田居》:选自《》。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
7、《使至塞上》:选自《》。
作者,字摩诘。
苏轼对他的诗画评价的名句是:。
8、《渡荆门送别》:作者是,字,号,世称“”。
9、《登岳阳楼》:作者是,南北宋之交诗人,字去非,号。
(二)精彩语段阅读。
《三峡》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⑵晴初霜旦.()2. 选出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A.或: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 B.故:故.渔者歌曰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绝:哀转久绝.沿溯阻绝. D.素: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章花了大量笔墨,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直接描绘三峡的景物,而第四段中却写到“渔者歌曰”,这是采用的描写手法,其作用是。
《记承天寺夜游》⒈解释下面的加点词⑴念.无与为乐者( )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 ⑷相与..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八上第六单元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八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八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八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涉及以下知识点:1.美食文化2.健康饮食3.学习技巧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区别,掌握有关美食的词汇和表达方式;2.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营养学知识,学会制订健康饮食计划;3.了解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中西方美食文化的区别。
2.提问:你吃过哪些中西方美食?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美食的看法。
(二)内容讲解1.介绍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提供有关营养学知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的解释,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对身体的作用。
2.介绍如何制订健康饮食计划。
有关计算每餐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制订。
3.介绍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如做笔记、记忆方法等,让学生尝试并分享实践效果。
(三)练习环节1.针对健康饮食,设计一些小组练习,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并针对计划进行讨论与修改。
2.针对学习技巧,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笔记和记忆方法,并在小组内对彼此的方法加以讨论和推敲,了解各自的长处和不足。
(四)作业与总结1.让学生回家继续完善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并记录下饮食情况,为下一节课进行跟踪检查做好准备。
2.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建议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学习笔记和记忆方法,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3.课堂总结:让学生讲述自己对健康饮食和学习技巧的理解,紧接着,教师再对学生所讲的进行归纳总结,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还要提醒学生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并引导学生制定好的学习计划。
四、课后延伸1.带领学生会门参观市场,了解食材的来源和价格。
2.带领学生参观健身房或医院,了解如何进行运动和保持健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健康饮食和学习技巧对我们的身体和学业的重要性。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27.短文两篇酬谢中书书【教课目的】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尝、累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境界,领会文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剖析】要点:教课目的1、 2难点:教课目的3【课前准备】1、借助说明工具书认识课文粗心。
2、查阅资料,认识陶弘景的平生。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幽静秀色所沉醉。
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峰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奇特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酬谢中书书》,读完后你必定会感觉江南的山川真是一幅清丽的山川画,是一首流动的山川诗呢!3、学生沟通所查到的资料,教师增补。
陶弘景――南北朝期间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酬谢中书书》,描述山川秀美,清爽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以前召他进宫陪同太子念书。
以后,陶弘景远离凡间,隐居句曲山(今茅山)。
他精晓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
梁武帝继位后,他“聘请不出”。
所以,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讨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
陶一世好松。
每当微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同样如痴如狂。
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神仙”。
二、整体感知1、频频朗诵课文2、以同座为单位沟通自学状况,疏导文意,提出以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沟通,教师增补并检查掌握状况(解说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诵课文,稳固理解。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观潮渠县第三中学向超●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包括生字和一些常用词,如“方、倏尔、略、逝、文、溯迎、溢目、江干”等词语。
2.了解我国南宋时期钱塘江潮的盛景和观潮的盛况。
能力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独立翻译课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提供同题材的不同体裁的作品,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3.教给学生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多种形式的改写。
德育目标本文描写了钱塘江潮的奇伟壮丽,展示了自然的不凡魅力;通过描写弄潮的民俗,展示了弄潮儿的不凡风采。
学习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弄潮儿。
●教学重点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南宋时的观潮活动。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
读—讲—读,以读代讲,以讲促读。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比较拓展法。
推荐潘阆的《酒泉子》,与本文比较,开阔学生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导学生赏析本文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精巧的结构安排;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文体相同题材的文章的区别,并学习进行改写。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世界第一大涌潮——钱江涌潮。
多媒体显示:钱江涌潮教师讲解: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
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游客。
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二、背景简介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
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质量和密度》复习教案质量和密度复习教学设计质量和密度【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单位。
2.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使用天平称质量。
3.理解密度的概念。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5.会用量筒测体积,会用天平和量筒测体积【呈现形式】本部分涉及的考点:质量概念的理解,质量的单位。
天平的调节,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密度概念的理解,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测定物质的密度,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应用,这些考点常以填空、选择、实验、计算和探究题的形式出现。
质量和密度是物理学中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
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和密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考查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或液体的质量及密度的实验操作能力。
【知识结构】一、质量1.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国际上通用的单位是kg。
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1.天平的正确使用(1)调节底座水平。
(2)调节横梁平衡。
(3)正确读数2.测量物体的质量3.液体质量的测量三、密度1.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同种物质的密度则是相同的。
2.密度的公式:ρ=m/V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四、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1.测密度的原理:根据密度的公式ρ=m/V来测定。
测量物体的密度时,需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
2.测定固体的密度3.测定液体的密度五、密度知识的应用1.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2.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方法提示】一、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实验室、化验室常用的仪器是天平,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杆秤、案秤、台秤、电子称等。
2.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六单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课教案
5.结合现实生活,探讨忧患意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6.拓展阅读相关文章,提升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使其掌握文章主旨和要点,能准确解读文本信息;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及其忧患意识,学会评价事物和分析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回顾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章节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忧患意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最后,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历史人物的分析:通过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如孙膑、勾践等),讲解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崛起,成为杰出人物。着重强调他们的忧患意识和逆境中的奋斗精神。
-语言表达技巧:教授文章中的重要词语、成语和句型,如“卧薪尝胆”、“临危受命”等,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修辞手法的认识:分析文章中的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指导学生欣赏和运用这些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如成语和句型的运用、修辞手法的认识。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忧患意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模拟文章中的历史人物在困境中的决策过程。
3.强化学生对成语和句型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过渡: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
归纳起来看: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八上第六单元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八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帮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写教学设计需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八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忙。
八上第六单元复习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教学过程:一、同学解读学习目标:▲1.积累本单元文言学问,培育文言语感。
2.能熟读背诵课文,弄清基本含义,品尝精彩语句,培育爱国情感。
二、解读课前预习:师:由于课前预习我已经提前批阅,现在我们只针对完成难度较大的内容加以强调。
(生结合课前板书内容进行强调,师加以补充)1.字词:阙( )曦( )月飞漱( )其间雾凇沆砀( )艨艟()数百挐( )一小舟如履()平地2.古今异义(补充出例句):望:古义:农历十五日(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今义:向远处看户:古义:门(月色入户)今义:人家,住户或窗户强:古义:竭力、尽力,文中指痛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今义:牵强3.一词多义(补充出例句):自: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从)自三峡七百里中(在)自非亭午夜分(假如)至:至于夏水襄陵(到)每至晴初霜旦(假如)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到)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观:观潮(看)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以:以此夸能(凭借,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而)不以疾也(如)4.词类活用:则玉城雪岭而来(玉:像玉砌的……雪:像白雪掩盖的……)5.特别句式:省略句:(两岸)重岩叠障(我)解衣欲睡(我们)相与步于中庭(潮)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而来(师点拨:在翻译时推断句应译成“……是……”的句式,倒装句要恢复成正常语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成分。
)给同学5分钟时间整理学案,把前面没有说的问题小组内再互通答案,并整理好。
三、巩固复习:1.给同学10分钟时间自主复习课前预习中把握不扎实的内容,每人选出一个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文言学问(课文背诵除外),然后班内相互提问,检查其他同学是否把握。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2(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20211003141021)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第六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作家作品2.掌握常用的实词、虚词;翻译重要句子3.理解课文主要思想内容4.学会利用讲解与工具书,阅读简易文言文时间安排: 2 课时复习流程:作家作品:作家字(号)朝代籍贯评论著作郦道元北魏范阳诼县地理学家《水经注》陶弘景透明(华阳隐居)梁朝丹阳秣陵《陶隐居集》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文学家、诗人《东坡志林》周祥公谨南宋湖州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山阴文学家《陶庵梦忆》《西湖梦寻》陶渊明元亮东晋浔阳柴桑有名诗人《陶渊明集》王唯摩洁唐代有名诗人《王右丞集》李白太白唐代诗仙《李太白全集》陈与义去非(简斋)宋北朝之洛阳有名诗人《陈与义集》交常用字词:1.《三峡》:略阙至于或虽以疾良旦响故2.《短文两篇》:书交辉俱歇颓竞跃实与欣然念遂相与盖但3.《湖心亭看雪》: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独一惟焉得白客痴4.《诗四首》:荷但愿使怜徙倚凭危重要句子:1.《三峡》:①自非亭子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清荣峻茂,良多兴趣④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短文两篇》:①实是欲界之仙都②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湖心亭看雪》: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湖中焉得更有这人③莫说相公疵,更有疵似相公者!4.《诗四首》: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夕阳圆。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④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灾更凭危。
文言文阅读1.利用说明与工具书,翻译《观潮》第三段2.阅读课外简易文言文念书佐酒陆友仁苏子美①豪迈不羁,好喝酒。
在外舅② 杜祁公家,每夕念书,以一斗为率③。
公深认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
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 ”,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
26三峡
[创新教案]
创意说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峡》是一篇美文,所以本课采用“读式反复”的
手法,即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朗读、品读、析读、背读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读出
美文的韵味、意味、品味、情味。
让学生读得层次分明,读得醋畅淋漓,读出文言文丰富
多彩的味道来。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峻,清幽秀丽,令人神往。
古
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三峡的美。
请看: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玉。
高丘怀
宋玉,访古一沾裳。
(唐・李白《宿巫山》)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雨,一夜猿啼月明中。
(宋・陆游《三
峡歌》)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唐・杜甫《秋兴》)
三峡七百里,谁言巫峡长。
重岩
……。
人教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6 复习学案
Unit6 Book8A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学习目标1.记住并会运用Unit6 Book8A的重点词汇及短语;2.熟练运用be going to谈论自己与他人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及原因。
二、知识点复习(一)词汇(职业的英文表达)(1)improve (2)promise(3)resolution (4)engineer(5)medicine (6)violinist(7)college (8)pilot(9)pianist (10)foreign(11)scientist (12)hobby小结:+______:worker sing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writer driv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末尾辅音字母: runn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isitor invent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violinist touri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ctress waitress(二)短语(1)与......有关(2) make promises(3) h ave … in common(4) 写下(5) for this reason (6) 学着做;开始做(7) 能够;会(8) at the beginning of(9) make the soccer team (10) get good grades(三)be going to结构* be (am, is, are) going to + 动词原形: 一般将来时的一种表达方式*表示事先打算做的事或预测要发生的事情*肯定句:主语+ be (am, is, are) + going to + 动词原形+ 其他我打算和Kobe打篮球。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答谢中书书》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句子翻译: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5.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实是欲界之仙都。
8.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四)理解默写
1.总领全文的子是:, 。
2.描绘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
3.描绘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静景)是: , 。,。
《答谢中书书》
年级科目
八年级语文
课题
《答谢中书书》复习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二语文组
总课时数
教学
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
2.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1.积累文中的重要文言实词。
2.体会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自主复习
师生确定本课复习重点:
1.陶弘景2.书3.词语解释4.句子翻译5. 内容理解
4.描绘晨昏变化之美 的句子(动景)是,。,。
5.写观景感触的句子是:。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学生自主复习,20分钟。
二、师友合作,查缺补漏
师傅出题,检查学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三、练习达标,提高能力
(一)常识过关
1.作者:,字,自号。( 朝代)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复习巩固单元课文中重点字词和重要的文学常识知识。
2、复习巩固文言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
3、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复习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复习过程:《孟子》两章《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1)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戒:戒之曰(告诫);必敬必戒(谨慎)之:往之女家(动词,到);妾妇之道(助词,的);与民由之(代词,指正道)词类活用(1)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形容词使动用法;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饥饿;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4.重点内容大丈夫的做法: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的理想(处世态度):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大丈夫的操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你怎样理解孟子提出的“富,贫,威”这一大丈夫的标准?富贵的时候不能被其迷惑,贫贱不能使其改变自己的道德修养,威逼利诱不能使其屈服。
这样才叫大丈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一、带领学生欣赏祖国壮丽的山河,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崇尚优美的思想情操。
二、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能比较正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四、教学重点:诵读--语调,语速,停顿,重音,情感。
整体感知:能正确感悟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文言词语的积累。
五、教学难点;借景抒情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景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编为五课。
这些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诗文的优美意境,还要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
一、关于阅读本单元所选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
了解作者的情感是解读这些诗文所描写的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
比如,《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归园田居》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
但是,教学中也不要将这种情绪的表现作绝对化的理解,诗文中包含的感情基调是确定的,而具体的指向则是模糊的、含蓄的、多义的。
《三峡》和《观潮》两篇文章,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得就不十分明显,《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都是在最后一联才含蓄地流露了作者的某种情绪。
在写作技法上,摹山范水的诗文深谙“诗中有画”的妙处,努力用语言营造画面感,选取的景物非常讲究结构布局、色彩处理,通过远近、明暗、虚实、浓淡、藏露、疏密、奇正等对立关系的和谐统一,使景物产生立体感、层次感,达到一种直觉体悟的审美效果,表现生动的气韵流转。
尤其是《答谢中书书》和《湖心亭看雪》这两篇文章和《使至塞上》这首诗,画面感很强。
另外,这一单元的诗文都能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在不同的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如《三峡》《答谢中书书》;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如《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三峡》是《水经注》中的一段文字,虽只有一百五十多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山川草本,峡谷深涧,悬泉瀑布,急流绿湍,高猿怪石,古柏寒林,渔歌民谣,应有尽有。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
简洁精炼,生动传神。
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
写三峡总貌,重点在巍峨绵亘、隔江对峙的群山。
然后写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虽然劈头落笔于七百里山势,但既是《水经注》,还是要以写水为主,所以写夏、春、冬、秋四季景色,都刻意绘水。
写水时先写最盛的夏水,再写风平流静的春冬之水,最后写水枯谷空的秋景。
夏水暴涨,来势猛烈,惊心动魄。
春冬之时,雪白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森森的古柏,飞流的瀑布,这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晓畅,令人心旷神怡。
接着文势再起波澜,萧瑟的秋天,三峡林寒涧肃,凄清悲凉。
最后以令人荡气回肠的渔歌作结。
全文各层之间,一起一伏,曲尽其妙,一张一弛,扣人心弦。
《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而写作方法不尽相同。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又以感慨收束,中间的十句,作者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人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
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人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还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传达了真正的生命气息。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八十余字的小品,作者以寥寥数语,记录了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断,传达了微妙的心境。
语言朴素自然,富于诗情画意。
短文先是记事,交代了步月的时间和原因,以及一同寺庭步月的人。
接着是写景,只有三句,却将寺庭之中月光的澄澈,写得如在眼前。
写庭中月光,用“积水空明”四字,既表现了冷月的清澈,又反映了寺院的洁静清幽。
用“水中藻、荇交横”来形容月下竹柏之影,极富想像力。
文章末尾简洁的抒情,既慨叹无人赏月,暗示世人汲汲于功名,为俗务所累,又表达出贬谪生活中淡淡的怅惘和强作欢颜、聊以自慰之情。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研讨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艺术和写景的方式的不同。
比如让学生注意《答谢中书书》的骈体文特点,讲究对偶,语言华美,《记承天寺夜游》是散文,语言质朴,娓娓道来,不露斧斤痕迹,意味深长。
景物描写上《答谢中书书》一文,由高到低,由远及近,既写了山水竹树,又写了猿鸟沉鳞,品类丰富,由景生情。
《记承天寺夜游》融景物描写于平淡自然的叙述之中,景物的韵味有很深的人性化痕迹。
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知人论世,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特别是《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只有在了解作者被贬黄州这一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
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
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
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
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以浅淡的笔触融人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实则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接着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
写景运用了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了形象的诠释,悠独清远既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湖心亭的奇遇也写得十分生动。
而最后以舟子的话收束全文。
一个“痴”字,体现了俗人之见,但“痴”字又何尝不是对张岱最确切的评价呢?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称赏,同时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的淡淡愁绪。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教学中除了重视这一点外,还应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之间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抒情是本文内在的支撑点。
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抒情紧扣写景,始终不脱离人,是本文的特色。
教师可以对张岱的经历作简要介绍,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文中的淡淡哀愁,但不宜讲得过深过细,点到为止即可。
叙事与写景的关系也不宜讲得过深,讲清楚文中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衬就可以了。
《诗四首》所选的四首诗歌也是各有特点。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心情。
用语十分平淡自然,不见丝毫修饰,从而使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很能代表陶诗的艺术特点。
《使至塞上》写作者36岁一次出使塞外时途中的所见所闻。
作品写了出使的原因,塞外开阔荒凉的景象和到达目的地的情况。
全诗气韵流动,壮丽恢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把塞外景色写得形象而逼真,是历代传诵的名句。
《渡荆门送别》是诗人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作者很自然地描绘了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
颔联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作者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
这么美的景色,真让人陶醉!但是“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咏。
全诗蕴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
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蕴悠长。
《游山西村》描绘了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热情的邀请,来到农民朋友家。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味。
二、关于研讨与练习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本套教材的练习设计除了有关于字词学习、课文内容和艺术特点这类题目外,我们还设计了一些探究性学习和拓展性内容的研讨与练习题目。
比如在《三峡》一课中,练习给出了一首李白描写三峡风光的诗歌,要求学生阅读之后能说出它和课文之间的联系,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观潮》的练习要求学生将一首写观潮的宋词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这首词同课文的题材一致,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联想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湖心亭看雪》一课中的两个练习:“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课外搜集描写西湖的诗文,并互相交流。
”一个是比较阅读,一个是课外知识拓展。
《诗四首》练习中要求学生思考讨论《红楼梦》里香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鉴赏,是为了引起学生品味名句的兴趣。
另一题“试从这几首诗中任选一首,根据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绘画把你的阅读感受描绘出来。
”更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面对古诗的联想、想像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做探究性、拓展性的题目时,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具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答案也不必强求一律。
三、关于综合性学习本单元主要学习怎样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获取信息不仅在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很重要,也是现代信息社会人们生活中一项必备的能力。
本单元学习搜集资料的三种常用方法,通过在搜集资料的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本单元设计的三个专题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实际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