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和”文化之于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意义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性

的相关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提供了沃土。

因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理解、特征的分析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系统梳理,可以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些内在的关联。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特征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它是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和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憧憬下提出来的。

这12个通俗易懂的词汇有着极其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主体层面上。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4个简单的词汇高度概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领域中我们所在追寻的价值理念。

富强是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的一种描述,它指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一种应然状态,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

民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状况的一种表达,其实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在,是中国亿万劳动人民苦苦追寻的政治夙愿。

文明是在生产力的相关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断累积与丰富,社会生活出现很大进步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状态,它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撑。

和谐指的是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达到的环境氛围,是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

2、社会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都是关于社会基本属性的一些价值取向。

在马恩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平等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它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在机会面前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参与权。

公正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最妥善的处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得到最大范围的实现。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可靠保证。

3、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化传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智慧,对于我们了解和认知中国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其对我们当代人的积极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始于古代,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和完善。

其独特之处在于它融合了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多个方面的要素。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能够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价值。

1.历史记忆与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传承。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保持坚守传统的底气。

2.道德伦理与人类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伦关系,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和价值观念的引导。

儒家思想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价值观对于塑造我们的品格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艺术美学与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美学体系而闻名于世。

不论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戏曲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和深意,并将其转化为对美的追求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积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独特的价值,还对当代人的思维方式、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1.价值引领与行为规范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道德伦理理念和行为准则,对我们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我们时常面临各种诱惑和困惑,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则可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和自律。

2.思维模式与创新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的思考,鼓励人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共同价值追求。

作为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念,它承载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而创造出来的,相反,它在文化底蕴和传承中寻找了源头和支撑。

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文化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的产物,而中国传统文化则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相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价值观念,正是这些价值观念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仁爱”、“和谐”等内涵相互契合,共同构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伦理模式。

二、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需要依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于对其精髓、内核的理解和提取,以及在现代化背景下的创新和阐释。

传承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通过创新的方式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概念的内涵都得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注入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文化融合:现代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完成自身的发展与传承。

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融合并不是简单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叠加,而是一个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过程。

传统文化中“礼仪”、“忠诚”等概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支撑。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回复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回复

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回复1. 引言1.1 概述中华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其中融汇了丰富的思想、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要素。

中华传统美德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

而民族精神则是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联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合与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要探讨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旨在对于今后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研究这些概念的互相影响与共同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2.1 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中华文化是指源自中国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包括语言、宗教、哲学、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

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核心特点包括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家庭和社区关系、强调孝道和礼仪等。

2.2 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这些美德体现了对人伦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关注,并以诚信、勤劳、亲情、友情、爱国等为核心。

这些美德旨在推崇个人品质的完善,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3 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社会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本文探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非常重要,传统美德如忠诚、孝顺、诚信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契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也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道德观念的提升和社会和谐的构建。

两者在尊重人文关怀、奉献公益等方面有共同点,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纯正性与时代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相结合,是我们在建设美好社会、推动国家繁荣发展中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共同点、相互促进、纯正性、时代性、重要性、共同内涵、伟大复兴、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现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和传统习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准则,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既有延续传承的关系,也有相互弘扬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又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两者的关系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2. 正文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是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进行继承和发扬,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推广。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纵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崔咏梅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价值观,并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其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对价值观的不断完善有重要意义。

需要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超越文化是某一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大特性在于它的传承性。

中国特色文化依赖传统文化的积累与传承,为了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有必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而核心价值观指的是对目前中国思想方向与文化生活的集中概括,与传统文化间有密切联系。

十八大以来,培育及弘扬核心价值观需要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这一思想不断深入,只有正确掌握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间关系,才能明确文化传承和发展方向。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辨析与认知(一)优秀传统文化及传统文化概念认知传统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时间发展历程中创造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其他各类文化发展源头。

它体现出时代特性,与当代国家文化有所差别,但是始终发挥精神支柱作用[1]。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化、民俗习惯等多种内容,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受到政治、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文化中可能存在一些封建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这些落后文化观念与时代背景有关。

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传统文化的珍贵结晶,它体现的价值追求必然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一致,为中国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基础,并为人们精神世界的塑造提供精神力量。

(二)价值观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分析价值观是在人们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中产生的,是人们看待现实事物时持有的立场、态度与观点。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并且形成后很难改变,为了保证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要求树立有引领作用的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

它是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共同认同、坚守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并强调了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以下12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是指国家的繁荣富强,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民主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以及民主法治的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文明是指推崇文明的品质和行为,倡导社会文明进步和道德观念的提升。

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自由是指人民享有的自由权利、自由选择和个人价值的平等实现。

平等是指人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权保障。

公正是指社会的公正分配和公正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追求社会公正和正义法治是指依法治国的原则,强调法律的权威和规范性,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爱国是指热爱自己的国家,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敬业是指努力工作,追求事业发展,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讲究信义道德,提倡公正透明的社会风尚。

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关系和互助合作,弘扬友善的态度和行为。

二、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倡导,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价值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激励人民群众坚定信念、增强凝聚力,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其次,它有利于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可以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秩序的建构,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一)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土壤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其传统文化相契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历史的长期积淀,深深植根于人们心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与传统文化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契合,二者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对国家富强、社会安定、个人修养作出的要求。

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要让其中蕴涵的价值追求在新时代赋予新内涵,为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坚实土壤。

(二)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色,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激励着中华儿女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使得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愈发的自信。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从“协和万邦”到和平发展思想,从“仁政德礼”到坚持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统一,实际上都是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的表达,这种文化基因深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

因此,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基础,挖掘其内在的生命力和丰富内涵,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有力支撑。

(三)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一个国家想要长久稳定发展就必须有文化的推动,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首先,自古以来,先贤们都追求国富兵强,希望百姓幸福,这些理想和追求都与“中国梦”相契合,“中国梦”承载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理想和追求。

其次,实现“中国梦”必须具有的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等精神都能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支撑,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因此,必须促使优秀传统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以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要意义1.引言1.1 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丰富宝藏,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传统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艺术创作、文学作品以及社会礼仪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蕴含着宝贵的价值观念和深厚的情感体验。

它们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华,也是我们今天建设和发展社会的重要基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是我们的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纽带。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这有助于我们坚持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并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同时,它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启示和参考。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具有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培养,注重个体之间的和谐相处和社会公德的尊重。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培养自己优秀的品德和价值观,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平,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具有重塑国家形象和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独特标识和文化符号,通过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能够重塑和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声誉。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通过交流和对话,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推动文化多样性的繁荣和共享,实现文化交流的互利共赢。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要意义无疑是深远而广泛的。

它不仅是我们传承历史文化、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纽带,也是重塑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应当珍视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将其价值和精髓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成部分和次序安排,用于清晰地展示文章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等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这些价值观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被广大民众所崇尚和传承。

二、仁爱和人伦关系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

通过儒家思想的倡导,中国人强调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关系,崇尚家庭和睦、乡邻和谐、社会和谐等思想。

人们被教导要尊重老人、爱护子女、关心亲友,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和道义义务。

这种以人为本、注重人际关系的价值观,为中国社会的形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和谐与平衡的价值观和谐与平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认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平衡和和谐,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协调统一。

与此相应,中国的儒家思想倡导“中庸之道”,即遵循适度,避免极端,以保持社会秩序的平衡和谐。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四、诚信和道德的价值观诚信和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古代,诚信被视为最基本的美德,人们被教导要保持真实、诚实和守信。

中国人注重忠诚、尊重、守信、承诺等价值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德准则。

这种价值观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孝顺和家庭观念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和家庭观念被视为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被广泛奉行。

中国人将家庭视为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单位,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这种家庭观念不仅体现在家庭内部的亲情关系上,也扩展到了社会关系中。

尊敬师长、关心亲友、帮助他人等都是中国人对于家庭观念的体现。

六、尊重传统和历史的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传统和历史也是核心价值观之一。

中国人历来尊重传统文化,看重历史的沉淀和积淀。

对于祖先的敬重、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一直是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提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凝聚着中华民族伟大的价值智慧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理论思想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积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鼓舞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理论思想源泉,符合当代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儿女共同的价值选择和愿景。

核心价值观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中所形成的居于支配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优秀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充分汲取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价值资源,在历史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十八大报告:“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明确提出“和谐”的思想,不仅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始终,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文化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报告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面全方位地倡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积极树立科学的价值导向和践行伟大的核心价值观,以引领社会进步思潮、达成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有力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其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智慧价值资源和有益的方法借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密切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强劲的向心力,同时,科学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也将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出巨大的吸引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当今,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宋乃庆《光明日报》( 2014年10月07日 06 版)今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对于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概括和提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层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牢牢把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

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方面下功夫。

准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延续,二者在内在上是统一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沃土,离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从国家层面来看。

中华文化历来强调“民本”。

《尚书·五子之歌》中讲:“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指的就是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唯有百姓富足安康,国家才能和谐稳定。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顾 炎武 的 “ 国 家兴 亡 , 匹夫 有 责 ”等 , 都表 现 了个 人对 国 家 的责任 和担 当 精神 , 要 求人 们 以 国家 兴 亡为 己任 , 这 种 自强不 息 的奋 斗 精 神 鼓舞着 人们 的爱 国热 情 , 这 些优 秀传 统文 化在社 会主 义核 心价 值

中国传 统文化 是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 观 的基石

是指仁者满怀爱意, 充满慈爱之心, 要待人善良、 乐于助人。《 周易 ・ 乾 》中讲 : “ 天 行健 , 君 子以 自强不 息 。 ”意 指君子应 发 奋图 强、 勇 于 拼搏 。中华 传 统文 化中包 含 丰富 的爱 国思想 , 孔 子的 “ 杀身成 仁 ” 、 岳 飞的 “ 精忠报 国 ” 、 范仲淹 的 “ 先 天下之 忧而忧 , 后天 下之乐 而乐 ” 、
党的 十八 大报 告提 出 : “ 倡导 富强 、 民 主、 文明、 和谐, 倡导 自由 、 观有关 公 民层 面 的论述 中得到 了充分 的体现 。 平等、 公正、 法治 , 倡导 爱 国、 敬业 、 诚信、 友善 , 积 极培 育和 践 行社会 二、 社 会主义 核心价值 观 是中 国传 统文 化的继承 与创新 主义 核心 价 值观 。 ”这 分别从 国家 、 社会、 公民 三个层 面 阐述 了社会 中 国传 统 文 化是 中 华 民族在 五 千 多年 的历 史 发展 中 创造 的 宝 主义核 心价 值观 的 内涵 , 是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体 系的高 度凝 练和 集 贵 精神 财 富 , 积 淀 着 中华 民族 最 深沉 的精 神 追求 , 包 含着 中华 民族 中表达 。 最 根本 的 精神 基 因 , 代 表 着中 华 民族 独 特的 精神 标识 , 是 形 成 民族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离不 开中 国传统 文化 基 因 , 中 华 优 秀 传统 文 化是 社会 主 义 核心 价值 观 的深 厚 沃土 。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是 在 吸收 中华 优 秀传 统 文化 丰 富营 养 的基 础上 逐 步形 成 和 完善的, 是中 华优 秀 传统 文 化在 现 代社 会 的延 续 , 离开 优 秀传 统 文 化 的滋养 , 社会 主义 核心价 值观将 变成 无源之水 、 无 本之木 。 从 国家层 面来 看 。中华 文化 历来 强调 “ 民本 ” 。最早 的 民本 思 想在 《 尚书 》里 已有 丰富 的记载 , 如 “ 民可近 , 不 可下 。民为 邦本 , 本 固 邦宁 。强 调 百姓 是 国 家的根 本 和基 础 , 唯 有百 姓 富足 安 康 , 国 家才能 长治 久安 。孟 子的 民本 思想 最为 后世称 道 : “ 民为 贵 , 社稷 次 之, 君为轻 ” , 将 人 民 置于 国 家和 君 主之 上 , 可 见其 仁 政学 说 的 “ 民 本” 核心 。 荀 子说 : “ 天之 生 民, 非为君 也 。天之 立君 , 以为 民本 ” , “ 君 者, 舟也; 庶人 者 , 水 也 。水则 载 舟 , 水则 覆 舟 ” , 深 刻揭 示 了 民众 的 基 础性 地位 和重 要作 用 , 集中体 现 了儒 家民本 主义 精神 。先 秦之 后 民本思 想发 展的 另一 次高 峰是 在明 末清 初 , 黄 宗羲 在其 所著 《 明 夷 待 访 录》通 过抨 击 “ 家天 下 ”的专 制君 主制 度 , 向世人传 递 了难 能 可贵的 “ 民主 ”精神 , 提出 “ 天 下为 主 , 君 为 客 ”的民 主思想 , 他说 “ 天下 之治乱 , 不 在一 姓之 兴 亡, 而在 万 民之忧 乐 ” , 主张 以 “ 天下 之

探析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析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品位•经典经典解读探析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O龚照绮李沾意(西南政法大学,重庆401120)【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在当前社会历史条件下,我国不论是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等各个层面的价值取向,均是汇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

传统文化为我国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基础,若想长远发展就不能离开优秀文化的源泉。

我国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核心价值观对有价值文化的借鉴,同时也是对无价值文化的摒弃。

理论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对我国几千年发展起来传统文化思想的去糟取精。

实践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以及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思想基础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目前所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联系密切,归其根本,是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和实践要求所共同决定的。

在我国深度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传统文化一直发挥着为其提供思想基础的重大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汲取,这些理念规范着国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举止。

要想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中发挥更为深刻的作用,就要不断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人文、道德等层面的深刻内涵,并将其与时代创新紧密结合。

对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内在联系的深刻把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方向指导。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一)价值观概念及特征所谓价值观,就是人们基于社会生活实践而形成和持有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山。

也就是说,对于价值观,它所针对的并不是某一具体事物有关于价值层面的观点看法,它所阐明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所产生的有关价值层面的根本看法。

它是人民群众用来区分事物的好与坏、利与弊、美与丑等这些相对独立观点的基本体系,它指导着人们去分辨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坚决不做,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段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弘扬了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礼节等价值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深刻影响并传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品质。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延续与体现,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通过相互促进和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传承发展二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影响、传承、延续、体现、相互促进、融合、优势、推动、共生共存、发展与繁荣、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灵魂,是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关系,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和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敬业为核心的职业精神、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品质等,这些核心价值观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传统基础,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珍贵的精神宝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又有相互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积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繁荣,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二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和价值追求。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取向上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文化强调和谐、仁爱、忠诚、敬畏等价值观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爱国、敬业、诚信等。

可以说,这些价值观念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都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公正、道德规范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共同追求。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观念上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中国文化注重继承与创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新的价值体系,也在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观念。

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理念与中国古代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思想有着相通之处;"诚信"的价值观念则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

这种相互借鉴和融合,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支撑。

中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行为规范上相互协调、相互呼应。

中国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孝道伦理、社会义务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强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二者共同构建了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体系,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导和约束。

例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更加注重家庭和谐、亲情关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倡导诚实守信、公正公平的社会行为等。

这种行为规范的协调与呼应,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落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

两者在道德、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共同点,共同体现出一种爱国爱民、诚信友爱的核心价值。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和互补也丰富了彼此的内涵,推动了两者的共同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与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指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传承,弘扬,共同点,融合,互补,共同发展1. 引言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两种不同的文化体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等,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既有传承和弘扬的关系,也有共同点和融合的可能性。

在当代社会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公正、和谐等理念相互呼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提供了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种相互传承和弘扬的过程中,两者之间产生了共同点,如强调人民至上、社会稳定和谐、强调道德伦理等等,促进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和互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共同发展,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注入了新时代的内涵,共同促进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社会风气、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价值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内在逻辑关系。

本文将从两者的内涵、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等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相似之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6字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体现了全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行为准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念有着相通之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义者正心”、“礼者修身”、“智者治国”、“信者成仁”,提倡的是一种对人、对己、对社会的做人准则和处世原则。

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了爱与善的道德品质,都秉持了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和传承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和传承,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和谐共生精神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和创新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本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互融合,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在2006年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党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2011年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部署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

因此,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按照古文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

广义上理解,文化是指与人及活动有关的所有人类活动及其结果,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已逝的过去,而是连接过去的现在和奔向未来的今天。

而“精髓"就是“精华”,就是“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何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个问题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指的是就事论事;价值判断则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来判断事实,是基于事实判断的。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只有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以及其后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

自汉代儒家思想文化确立它的正统地位,就成为了封建时代主流的统治思想,封建统治者们为了政治统治的需要,不断地发展和改造着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人文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其重要内涵之一,也是儒家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表现。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吸取什么、提倡什么、弘扬什么、发展什么,直接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未来走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相辅相成,他们共同构建了中国的精神家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守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年的积淀,包括孔孟之道、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以及中医药等多方面。

这些文化传统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

在现代工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促进道德文明和文化自信,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凝聚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志选择,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培养人们的尊重和爱国情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流地位和价值导向。

二、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解决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不仅需要传递和发扬好的文化和传统,还需要利用好传统文化,解决面临的问题。

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精髓,以及中国古代文献的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和思想,尤其是在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和生态保护等方面。

例如,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传统文化教育中强调的天人合一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当今环保理念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基础和精神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知文化者论道,行文化者从政文化对于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都应该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践行。

如今,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都在不断创新,因此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备丰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亟需做好的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中国文化强国的基础和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传统“和”文化之于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文化意义作者:沈根华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摘要]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底色。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挖掘思想资源、汲取精神营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基于此,研究探析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仁者爱人”、“家国天下”、“协和万邦”的精神特质,期望能从立德树人、执政为民、民族复兴、世界历史的层面进一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和”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2-0024-05On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harmony”culture 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SHEN Gen-hua(Department of Army Political Work, Nanjing Army Command College of PLA, Nanjing 210045, China)Abstract:Reality is the continuance of history; history is the background of reality.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e should excavate the idea resources and derive spirit nutrition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harmony” culture. Based on the above mentioned,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harmony” culture so as to accuratel y grasp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from Chinese historical culture to propel the activity of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a higher level.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harmony” culture;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historical culture中国传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历程中积淀而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孕育并生长的深厚源泉。

历史从哪里结束,现实就从哪里开始。

若割断了对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特质进行有效沟通和自然传承的历史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努力从中国传统“和”文化中充分挖掘精神资源,汲取精神营养,并结合时代特点与形势任务给予新的阐发和诠释,不断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注入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神基因。

一、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有利于从立德树人的层面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2013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1]。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崇德向善”的价值追求,也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随着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效应也逐步显现。

比如食品造假、扶人反被讹、坑蒙拐骗、投机倒把等一些社会道德层面出现的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当今社会整体道德状况的担忧,也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产生了疑问。

鲁迅先生在《学界三魂》中说过:“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有真进步。

”[2]他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又直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鲁迅先生讲这些话的目的就是呼吁要重视培养中国人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人格。

一个社会的道德沦落,这个社会就会没有希望。

而培养具有道德情操和道德人格的国民,就是培养引领中华民族走向独立之路和复兴之路的脊梁。

今天面对社会道德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培养、树立民魂?如何培养民族复兴的脊梁?基本渠道就是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有利于从国家安定团结、民生幸福的宏观层面凝聚起众志成城聚力民族复兴伟业的正能量,形成不给道德滑坡现象得以产生并扩散的社会大气候。

在社会层面上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利于从社会环境建设和社会制度构建的中观层面防止各种道德沦落现象的发生。

而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有利于从修身立德的微观角度逐步铲除各种不道德现象滋生的思想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明确提出是在整个社会树立“崇德向善”的良好导向的第一步。

要在全社会真正确立“崇德向善”的鲜明导向,还需要做好“三个倡导”的入脑入心和实践转化工作。

汲取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相关资源并结合时代特征加以创造性转化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中国传统“和”文化在长期演变发展的历程中,提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立身之道,确立了“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的人生哲学,形成了“吾日三省吾身”的律己之法,孕育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气节,积淀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情操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等等。

这些精神财富归结到一点就是“崇德向善”,“崇德向善”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世界的原生色彩,也是当代中国每个人都应当恪守的道德底线。

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可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当前社会道德建设领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提供重要的思想借鉴。

比如,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里讲的是国家、民族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可从国家层面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支撑;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里隐含着要大力破除阻碍下层平民向上流动的制度性障碍的决心和勇气),可从社会层面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支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里主要从“天下之事、必作于细”的层面讲日常养成对于培养理想道德人格的重要意义),则可从公民层面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支撑。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和”文化中的相关资源,有利于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为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的鲜明导向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

二、中国传统“和”文化所蕴含的“仁者爱人”的君子情怀,有利于从执政为民的层面上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建国前为劳苦大众求解放、建国后为亿万民众谋幸福是我们党的不变追求。

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党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持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根本尺度,我们党兴利于民、造福于民的伟大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我们党全心为民丰富实践所蕴含的根本价值理念的概括和提炼。

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是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实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4]有了一个经济上富强、政治上民主、精神上文明、社会上和谐的国家,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和全面发展必将得到最可靠的保证,这是就国家而言。

就社会而言,建设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则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个人潜能、实现人生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环境保证。

一个社会的良序运行,直接关系到普通民众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

而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需要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品格的公民来推动。

由此可见,只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三个维度来推进全体国民的价值观建设,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贯彻才会有深厚的思想道德基础。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具有内在一致性。

中国传统“和”文化具有“爱民亲民”的文化传统,“仁”是这一文化传统的核心。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和”文化中“仁政”“亲仁”思想,可为从执政为民的角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提供思想资源。

“仁”,位于以“仁、义、礼、智、信”为基本范畴的封建道德体系的首位,本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

《礼记·经解》将其解释为“上下相亲谓之仁”,不仅指相互之间的关爱,而且特别指涉执政者对下层民众的仁爱以及由此而来的下层民众对执政者的拥戴。

抛开其所蕴含的封建伦理因素不谈,“仁”与我们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具有相似之处。

“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范畴。

“仁”由孔子提出后为历代统治者所采纳并确立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核心道德,进而演变为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健康运行的人性基础。

“仁”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出现了百余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多次郑重地对“仁”进行讨论,并结合不同语境作出了不同回答。

比如,在仲弓问“仁”时,孔子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又当子贡问仁时,孔子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而当颜渊问仁时,孔子答:“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樊迟问仁时,孔子则答:“爱人。

”(《论语·颜渊》)从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出“仁”在中国传统“和”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也能看出“仁”对于不同人群道德实践的广泛指导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