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探究环境激发求知能动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2012.524【能力培养】视野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控制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的需要制定并完成的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是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内在机制。
包括学生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资料的控制权。
在新改革中,教师要必须改革教学理念,努力探究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创建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一、给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化学课程具有自身特殊的学科特点,不是全部内容都可以使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师应该科学地分析教材内容,挖掘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素材,并加以科学指导,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形象”的舞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育的主体。
同时,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产生自信,获得主动学习的技能,培养积极的感情、科学的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生获得知识并不与教师讲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俗话说:“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才能学得好。
”给学生机会,也就是给教师自己机会。
教师要将课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了然于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主学习方式”,自己从“台前”走到“幕后”成为“导演”,让学生尽情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石灰石的存在及检验的教学中作如下设计。
设计步骤为:课前让学生结合身边的资源,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水泥厂、矿厂等,分组展示成果(包括实物、照片、数码摄影资料等)。
自主思考:(1)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接触过石灰石?石灰石与大理石有什么区别?(使用电脑多媒体平台或摄影屏幕展示各种大理石)(2)石灰石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大家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呢?它的成分是什么?除了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你以为还有哪些物质中还有碳酸钙?(学生讨论回答)(学生回答时展示小组收集来的贝壳、鸡蛋壳、水垢、石块等)(3)我们如何检验这些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呢?思考:谁能根据碳酸钙的化学性质设计实验来检验呢?(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做好记录,分组交流)(4)请分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它们为什么与酸反应后都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展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式,观察它们的化学式,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技巧自主学习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学习,超前于教师授一、创设“问题”型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幼儿园环境创设心得体会
幼儿园环境创设心得体会幼儿园环境创设心得体会「篇一」一、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在环境创设中,只有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使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及个性品质得以充分发展,才能有效地发挥环境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教育影响作用。
因此,在环境创设中,要为幼儿提供机会,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如春天来了,教师组织孩子们共同布置春天的景色:孩子自己动手剪树叶、搓柳条,制作桃花、迎春花。
新年到了,圣诞树上挂满了小朋友制作的新年礼物:有五颜六色的新年贺卡,有用橡皮泥、糖纸做成的各色糖果。
孩子的作品虽然显得粗糙、稚拙,却凝聚了孩子们的纯真心愿和创造力。
二、根据美的规律创设环境,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美的环境创设,不但能培养幼儿感受美、观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直接关系到幼儿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美感的环境,让幼儿感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清新美丽的世界中,这对于幼儿形成乐观、自信、勇敢的个性品质,形成对集体的热爱和依恋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由于幼儿能力有限,作品效果不一定很美,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巧妙的构图、精巧的设计。
如幼儿在用纸杯制作出美丽的菊花后,老师剪出一个大大的花篮,把菊花布置在花篮上,这样全班小朋友的作品就都有展示的机会,而且看上去十分美观;美丽的秋天来到了,让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把收获的果实放在自然角里展览。
利用果实来装扮自然角,给鸭梨扎上彩色纸带,画上人的五官,制成“梨姑娘”;按香蕉、姜、土豆的形状做成小船、飞龙、小猪等。
将种子分类装在透明的塑料袋中,用订书机固定在吹塑纸上,然后加以装饰,注明名称后挂在墙上,既便于观察,又是一件不错的装饰品。
幼儿在闻到了秋果、种子的芳香后,真切地领悟到秋天是金色的季节,秋天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美的意境、美的情趣。
三、发动幼儿寻找材料,注意使用材料及制作装饰手段上的多样化在引导幼儿进行环境创设时,使用材料和装饰手段的多样化十分重要。
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
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1、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敢答”。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敢于质疑,敢于释答,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做到不唯书是从,不唯教参是从,不唯师长是从。
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
教师应该牢固树立“学生无错”、“言者无罪”的意识。
学生答错了充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教师有错允许提意见。
教师在学生提问、作答时,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作的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
2、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想答”。
心理学认为,内发的动机是很重要的,而内发性的动机的中心是兴趣。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如,在传授“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的知识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矿质元素”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教师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
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的新知识.3、传授方法,让学生“会问、寻答”。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而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着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来滋养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创设这样的环境:1. 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互动的地方,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有趣的故事或有意思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各种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以及丰富的教学材料,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知识。
3. 提供学习机会和挑战。
教师可以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用故事、情境、问题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师可以设计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观察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不仅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还要引导他们学会主动去寻找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
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 设计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索中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提供适应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
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幼儿园如何设计富有探究性的活动
幼儿园如何设计富有探究性的活动幼儿园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对幼儿的认知能力、情感发展和社交技能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关键阶段,幼儿园应该如何设计富有探究性的活动,来帮助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世界呢?1.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提供一个探究的空间和机会。
在幼儿园的教室里,可以设置各种探究性的玩具和教具,比如拼图、穿珠子、模型等,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
2.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幼儿的兴趣和特长各不相同,幼儿园应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可以设置一些发现自然、探索科学的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观察实验,来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
也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
3. 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幼儿是一个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裙体,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是多变的。
幼儿园在设计富有探究性的活动时,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到愉悦和满足。
如果幼儿对自然、动物感兴趣,可以组织一些野外探险的活动;如果幼儿对音乐、绘画感兴趣,可以开展一些音乐舞蹈、绘画创作的活动。
4.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在富有探究性的活动中,幼儿应该被鼓励提出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幼儿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结合实际情境设计富有探究性的活动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让幼儿参与其中。
可以组织一次“蔬菜采摘”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去种植、收割蔬菜,这样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植物的成长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总结回顾富有探究性的活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创设富有启发性的环境、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幼儿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结合实际情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是其学习动力的核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更深入地探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鼓励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能够追寻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
可以设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完成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同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
学生对于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了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和提供有趣的学习资源,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鼓励他们积极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帮助他们寻找答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操作,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和学习。
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进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个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校和家庭也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平台。
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图书馆和多媒体教室等,提供各类学习资源。
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求知欲。
结语通过鼓励自主学习、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摘要:在新课程实施大环境下,教师需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在学生实践中营造学习情境,利用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从知识间的联系中创设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情境;问题情境;求知欲《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新课程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创设情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
一、从学生日常生活环境和经验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任何有效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叶圣陶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可以接的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
”也就是说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创设学习情境的基础。
在不等式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已知a、b、m都是正数,且a<b,求证:■<■。
如果直接去证,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而且这个结论容易记错。
不妨将其改编为下述简单而有趣的实际问题:a克糖放到水中得到b克糖水,浓度是多少?在糖水中又增加了m克糖,此时浓度又是多少?糖水变甜还是变淡了?由生活经验学生会很容易地做出判断,从而得到要证明的结论。
二、在学生亲手实践中营造学习情境新课程三维目标强调过程与方法,知识技能的获得依赖于特定的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变为自己的东西,记忆才深刻,运用才自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创设情境、给予自由、鼓励合作、提供资源、激励肯定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与方法:创设情境、给予自由、鼓励合作、提供资源、激励肯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建议: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问题情境可以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实验或者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给予学生自由度: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感受到自己有选择权和决定权,能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进行探究学习,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3.鼓励团队合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可以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提高。
4.提供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图书、网络资源、实验器材等。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实践操作等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5.激励和肯定学生: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励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总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给予学生自由度、鼓励团队合作、提供学习资源和激励和肯定学生等方面。
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的案例分享 幼儿园环境教育
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的案例共享一、概述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是指通过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改造,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空间。
优质的幼儿园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在实践中,许多幼儿园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对环境进行创设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下面就来共享一些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的案例,以期能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二、案例共享1. 儿童图书馆某幼儿园在园内建立了一个儿童图书馆,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图书馆内摆放了大量的适合幼儿阅读的图画书和故事书,还配备了一些益智游戏和玩具。
园方还安排了专门的图书馆管理员,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故事,引导他们阅读。
通过这个环境创设,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阅读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 自然探索区另一所幼儿园在园内设置了一个自然探索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自然的机会。
这个区域布置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昆虫和动物标本,还有一些仿真的自然景观。
园方组织孩子们在这里进行各种观察和探索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环境创设,孩子们对自然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3. 创意艺术角还有一所幼儿园在园内设立了一个创意艺术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
这个角落里摆放了各种绘画、手工和雕塑材料,还有一些专业的美术老师来指导孩子们。
园方还组织了一些艺术活动和比赛,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
通过这个环境创设,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意能力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4. 角色扮演区一所幼儿园在园内设置了一个角色扮演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机会。
这个区域布置了各种孩子喜欢的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还有一些模拟的家庭、商店和医院等场景。
园方还安排了一些角色扮演老师来引导孩子们进行扮演游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个环境创设,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情商和人际关系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标题: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言:学生的求知欲望对于他们的学习成效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现代的教育系统往往限制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他们变得被动和索取。
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灵感提供者,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科学项目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正文:一、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学习,并制定学习计划。
教师的角色是提供指导和资源支持,而不是直接塞给学生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1. 设立学生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场所,提供图书、电子资源和其他学习材料供学生自行挑选。
2. 指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了解如何制定目标和计划,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3. 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会或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
二、开展科学项目科学项目是培养学生探究欲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实际的科学探索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其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项目,例如:1. 环境调查:学生可以选择某个具体的环境问题,并设计实验或采集数据,分析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2. 科学讲座:邀请专业人士或科学家给学生讲解一些前沿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方式。
3. 实验室课程: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实践活动:1. 参观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各种实地考察场所,如博物馆、科研机构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充分利用小实验营造探究氛围
充分利用小实验营造探究氛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纵观物理学发展,绝大多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归纳总结得出的。
而课堂小实验具有趣味性、贴近生活性、灵活多样性、简单易行性等特点,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下面就笔者的亲身体会谈谈如何充分利用小实验,搞好物理探究性教学。
一、充分利用小实验的贴近生活性,构建物理情景,创设探究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单调,内容陈旧,知识面窄,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的全面认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实验的贴近生活性,创设研究情景,营造探究氛围。
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先让学生做以下小实验:1.把玻璃球放在纸杯中,让学生先用塑料筷子将球从杯中夹出,再换木筷子尝试。
2.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拿着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被提起。
3.每个小组配有木块,上面钉有钉子,让学生徒手拔,拔不动。
通过这些小实验,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摩擦现象无处不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设计使学生从熟视无睹、司空不觉中顿悟到研究“摩擦”很有价值,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二、充分利用小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探究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趣味性小实验主要是“新、奇、趣”,利用生活中新奇的趣味小实验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在力学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趣味小实验,创设物理环境,可以化平淡为神奇,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其巨大的学习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中涉难,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营造一个向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环境。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营造学生探究的氛围。
如,我在讲“力的分解”一节时,放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地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我用实验演示,结果却完全相反。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户外游戏环境创设心得体会篇1在幼儿园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和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题培训,讲师是普惠一幼的副园长。
这次学习是我最感兴趣的有关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环境”就是我们“周围的地方”,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处“环境”中,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生活、游戏和学习的地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和教育环境。
所以,幼儿园的环境里必须有孩子的作品,让孩子成为幼儿园的主人。
幼儿园环境布置不仅要结合幼儿、幼儿园的实际特点,还要有美观、实用性,这种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现在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这一次培训,她告诉我们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教师应遵循的原则是:儿童性、适宜性、发展性、艺术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等。
我们要洗掉自己脑子里错误的传统理念,接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新理念。
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环境创设是全方位呈现的,而不是单一的靠画去表现,环境是一种风格、一种元素、一种装置艺术。
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素材来布置,活动中一句“师幼合作,共同创设环境”,让我印象深刻,老师和幼儿都在被塑造,老师通过环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各方面都有所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也学到了各种技能,形成了各种习惯的养成。
区域环境的布置和材料的投放也是环境创设的重要阶段,区域环境包括:区域合理布局、区域墙面创设和材料的投放,谢华老师详细的介绍了各个区域的名称及区域的目标、布局,以及大中小各个年龄段的区别和材料投放的要求,她的讲解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她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环境和区域,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引入探究式学习成为了当务之急。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可以提供学生更多主动参与、自主发现和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1. 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需要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室可以设计成多功能的布局,有各种不同的角落和学习区域,供学生自由选择使用。
同时,提供舒适的座位和充足的自然光线,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 引入探究式学习资源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实验器材、图书馆、电脑和互联网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并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参观实地考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3. 设计探究式学习任务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需要设计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任务。
这些任务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和指导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但更多地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4. 建立合作学习氛围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需要建立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团队中相互讨论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5. 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需要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机制。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并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记录、作品展示和口头报告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丰富的学习资源、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氛围以及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教学方法。
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自主提问、观察实验、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创设一个成功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设计激发兴趣的课题:选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够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2. 提供资源和设备支持:确保学生能够随时获得必要的资源和设备,以便他们开展探究活动。
这可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室等。
3. 鼓励自主提问:在课堂中,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来解答问题。
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但不应给出直接答案。
4. 进行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问题。
这可以包括实验、观察、调查等。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中的试错和反思,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倡导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和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发现。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拓宽他们的视野。
6. 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改进方法。
反馈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关键是要及时准确。
7. 鼓励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尝试新的方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8. 提供机会展示成果:探究式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应该给学生提供展示他们的成果的机会。
这可以是口头报告、海报展示、视频制作等形式。
9. 综合评估学生表现: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要关注他们的实际能力提升。
评估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项目作业、课堂参与、实践报告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
10. 持续反思和改进:教师应该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通过与同事交流、参加专业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过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学习环境则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所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教室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
1. 教室环境教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场所,一个舒适、具有学习氛围的教室环境会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首先,教室的布置要整洁美观,桌椅要摆放整齐,以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
其次,教室要配备必要的学习工具和设备,如各类书籍、计算机等。
学生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这些工具来拓宽视野和深化学习。
最后,教室要保持良好的气氛,教师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温床,也是学习的重要场所。
在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方面,家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长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关心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支持和重视的,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其次,家庭要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干扰和噪音。
还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落,配备好书籍和学习工具,让孩子在家中也能有一个专心学习的空间。
最后,家庭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鼓励孩子对知识的探求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可以激励学生追求进步和成长。
首先,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术氛围的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其次,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合作,开展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最后,社会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认可和支持,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平台。
总结起来,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
创设科学实验环境激发幼儿科学研究兴趣
创设科学实验环境激发幼儿科学研究兴趣科学实验是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创设科学实验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实践探索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创设科学实验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科学研究兴趣。
创设科学实验环境是激发幼儿科学研究兴趣的基础。
科学实验环境应该包括实验器材、实验场地、实验资源等,要求幼儿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实践探索。
首先,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实验器材,例如易于操作的、安全的实验工具。
其次,提供一个安全、开放的实验场地,给幼儿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
再次,提供多样化的实验资源,例如实验用品、图书、实验视频等,以满足幼儿对科学实验的需求。
创设科学实验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幼儿的科学研究兴趣。
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天生的,因此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抱有浓厚的兴趣。
科学实验环境可以帮助幼儿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幼儿能够体验到科学知识的魅力,进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创设科学实验环境需要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首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和实验难度。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从简单的实验开始,逐渐增加难度。
其次,要保证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实验中,要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完成实验并获得一定的成果。
同时,要鼓励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以增强他们的参与和学习效果。
创设科学实验环境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发。
教师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重要推动者和指导者。
在实验环境中,教师需要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幼儿理解实验的目的和过程。
同时,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并在实践中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动力。
总之,创设科学实验环境是激发幼儿科学研究兴趣的重要方式。
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器材、搭建实验场地、提供实验资源,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开放、安全的实验环境。
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
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们需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创造这样的环境,并就此展开讨论。
首先,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应当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选择的机会。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答案。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还能从中体会到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其次,教师应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现代社会,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已经变得非常方便。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料,鼓励他们主动探索、深入研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
第三,探究性学习环境的创设还需要适当的评价方式。
目前的课堂评价侧重于对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考核,而对于学生的创新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展现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他们积极探索、勇于质疑。
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详实的反馈,鼓励他们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探索和进步。
最后,教师在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
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提供了新的可能。
例如,使用交互式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总之,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是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
教师们应该从课堂教学设计、学习资源的提供、评价方式的改变等多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
创设探究环境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创设探究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儿童具有渴望了解世界一切秘密的调查、探究本能,幼儿教师要引导这种本能的发展,使之形成稳定的研究兴趣与探究能力。
而一旦把这种探究能力置放于可探究的环境中,那么这种能力就能得到迅速发展,使幼儿主动获取信息,促进自我发展。
为此,本文针对幼儿探究能力,以各项探究环境的创设,让幼儿主动学习,养成善于探究的习惯。
一、创设问题探究环境,满足幼儿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成人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的东西在他们眼中都显得神秘,都会去摸摸、玩玩、问问。
如看见蚂蚁排成一队,他们会俯身观望很久,想去找小蚂蚁的家在哪里;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小乌龟四脚朝天放着,就是想看看它如何翻身的;同时,此阶段幼儿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是千奇百怪的:人为什么可以在电视里面出现?我是怎么来的?海马为什么是爸爸生的宝宝等等。
为此教师可利用这一天性创设问题探究环境,满足幼儿的探究欲望。
如通过“认识镜子”创设问题探究环境:为什么能在镜子中出现自己的影像,为什么哈哈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出现的影像都有所不同。
幼儿经过操作实践,以渐渐不满足于静态观察,他们会拿着镜子去反射阳光,放在水中在看镜子的折射,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射同伴等。
通过幼儿自身探索使问题得以深化,尽管科学的解释他们听不懂,但是经过教师的问题创设使他们的探索愿望得到强化。
赫胥黎说:“假如由于提出了一些愚蠢的问题而没有遭到指责和阻止,一个幼儿在智力上的求知欲就会是无限的;他也肯定会慢慢而又稳固地积累知识,并采用提问这种方法来发展思考能力。
”因此千万不能因为幼儿的行为或提问过于幼稚就加以嘲讽,以免创伤幼儿的探究欲望。
二、创设科学探究环境,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在科学教育环境中,有的教师总会忍不住实现告诉幼儿自己的生活经验: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不是因为眼睛在耳朵前面,而是因为光速比声音传播快;蝴蝶其实是毛毛虫蜕变的……与其直接告诉幼儿,还不如创设科学的探究环境,让幼儿以兴促趣,以自己主动探索去发现难以理解的抽象事态。
小学科学教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动力
小学科学教学: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动力介绍小学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小学科学教育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少对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引导。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来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激发小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兴趣与动力。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开展科学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构的情境来吸引和引导小学生对科学问题感兴趣。
例如,在讲解天文知识时,可以借助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展示神秘宇宙景象,让孩子们产生好奇心;在动手实验活动中使用特殊材料或仪器,给予小朋友一种独特体验;通过模拟场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
2. 进行实践探究让小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探究是激发他们兴趣和动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演示和引导,让学生在各种科学实验中亲自动手,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为了激发小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兴趣与动力,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
这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同时,建议教师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如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接触真实的科学现象和展示,并进行相关信息收集与交流。
4. 推崇项目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是激发小学生兴趣与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设立一个个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项目,鼓励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通过自主选择、分工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5. 鼓励分享与展示为了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与动力,鼓励他们主动参与科研成果的分享与展示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通过举办科学展览、学术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同龄人和老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此外,还可以建立一个小组或班级内部分享平台,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互相启发,并共同进步。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案
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案在现代教育中,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发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探究式学习,本文提供了一套教学方案,以创建一个富有启发性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环境。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为了实施探究式学习,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和明确的,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例如,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等。
二、创设教学环境为了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其次,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书籍、实验器材、多媒体资料等,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
三、任务设计与组织在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的过程中,任务的设计与组织起着关键作用。
任务应当有一定的难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同时,任务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验、调查、讨论等方式来完成任务,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实践和探究来构建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五、评价方式与方法在探究式学习环境中,评价不再仅仅局限于考试分数,而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综合能力。
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
评价方法应该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问题,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六、教学方案的落地与实施最后,为了将创设探究式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案付诸实施,需要教师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1・
在线
教育艺术
创设探究环境
激发求知能动
江苏省海安县仇湖小学
仇广宽
新课导入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好的自然科学课必须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使学生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获取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因此,新课导入不仅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引入部分,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下面以一些探究课中的导入为例,来谈谈小学自然科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的几种做法。
一、巧做演示实验,吸引注意力观察和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
演示实验不仅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技能而且还让学生获取成功实验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因此上课一开始,教师巧妙地设计演示实验,同时指出一些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的探究问题上来。
如在《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教师先演示在一杯水里连续加几勺食盐,然后问“这样一直加下去会怎样”、“食盐会无限地溶解在这杯水里吗”、“如果不会,那么这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新课前教师的实验示范和启发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探究活动的开展指引了方向。
在《空气的流动》一课中,教师在课前先表演一个课前做好的纸蛇放在蜡烛的上方,当纸蛇转动时,课堂里顿时掀起了高潮:“教室里没有风,纸蛇怎么会转呢?”、“为什么把纸蛇放在蜡烛的上方会转,而放在蜡烛的四周却不会转呢?”当学生目光集中在转动的纸蛇上并期待着能解开这个迷时,探究的问题由此而展开。
二、布置悬念猜想,激发好奇心好奇是启迪孩子思维的火花。
在新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新奇”的环境,为学生设置种种悬念,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
从一开始就感到新奇而发生兴趣,产生出一种接着往下想的感觉,同时围绕着“悬念”而积极开动脑筋,琢磨思考,主动地去探求新知。
例如在教学《马铃薯在水中是浮还是沉》一课,当教师把一大一小的马铃薯放在A 槽水中时都下沉,而放在B 槽水中都会上浮的奇怪现象时,让学生带着悬念去推测“沉浮与马铃薯的大小有关吗?”“可能这两种水不一样吧”,从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推测——证”的科学探索活动,得到在不同浓度的液体中马铃薯的沉浮规律。
《溶解》一课,教师先出示三杯水溶
液(糖水、盐水、味精溶解),问:“同学们想知道这三个杯子里各有什么吗?请大家上来尝一尝。
”当学生通过观察又品尝后,猜测到这三杯水中可能有“盐、糖和味精”时,师接着问:“盐、白沙糖、味精都是一粒一粒的,怎么在水里都不见了?”学生由此产生了悬念,悬念又把学生带进了科学探究的殿堂。
三、尝试以旧引新,培养创造性新旧知识间既有相互联系,又有新的知识点,新知常常建立在旧知上,而又新于旧知。
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着手,温故而知新,步步深入,这对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精神大有裨益。
如《不同用途的纸》一课,大家知道纸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学生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材料,教材以纸为例子,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法不断拓展,发掘更多关于纸的观察内容,并使他们体会到原来“熟视无睹”的纸,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东西。
本课前学生已能独立地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并能比较厚薄、光洁度、颜色等方面的特点,并经历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因此在
新课前教师可先让学生交流事先搜集的纸样,说说它们的特点及用途,在这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研究不同特征的纸有不同的用途的内容,同时又为探索对同一种纸有多种用途的创新思维开源引渠。
又如在教学《滑轮》一课,学生已有杠杆的知识,当课前重温杠杆能省力的原理后,这对于理解定滑轮不能省力,而动滑轮能省力的特点有更清楚地认识,从而为学习滑轮组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为实际生活中人们运用多个动滑轮组成搬运机械的巧办法而开拓了新思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开展游戏活动,增强趣味性游戏为小学生所喜闻乐见。
有益的游戏不仅可增强学习的趣昧性,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如在教学《日食》一课时,三人一组展开游戏活动,甲生拿着电灯当太阳,乙生拿着排球当作月球,丙生的头当作地球,请丙生看着灯,乙生举着排球围绕丙生的头慢慢转动,当影子落在丙生的眼睛上时,丙生还能看到灯吗?让学生从快乐的游戏中迁移到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成一条直线时的特殊情境和日食的变化规律,这样做,学生对学习日食的成因已不再困难,而且充满着快乐。
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的双边作用,不断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探求新内容,逐渐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新课导入是这一过程的前奏曲,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课堂效果。
教师如果能根据规定的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注重导入设计的启发性,科学性和趣味性,那么新课导入就会显现出越来越大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