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课 桥边的老人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1课桥边的老人[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短篇小说《打不败的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知名作家一起支援西班牙人民捍卫民主、反法西斯的斗争,而且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常识积累]1.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

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的辞藻。

2.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迷惘的一代”不仅指参加过欧洲大战的作家,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

他们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有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

他们不仅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而且思想情绪相近,在创作中表现出许多共同点,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学流派。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桥边的老人》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桥边的老人》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组:鲁云燕【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海明威及其创作风格。

2.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

3.通过表达视角理解海明威的表达风格。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话把握作品主题。

2.第一人称表达对于这篇小说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一生都在历险,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付过伤。

他年少时因痴迷拳击而导致一只眼睛永久失明。

他两次参加世界大战,获过十字军功章、银质奖章、勇敢奖章和铜星奖章。

他因膝盖被打破,开过12次刀,取出237块碎弹片。

他擅长钓鱼,曾钓过7米多长的大鱼。

他喜欢冒险,斗牛、打猎样样在行。

他用自己的一生及作品诠释着“硬汉〞的含义。

他在1954年凭借着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就是海明威。

今天我们带着对海明威无限崇敬的心情来品读他的短篇小说?桥边的老人?。

二、介绍作者•海明威〔899~1961〕美国作家。

•短篇小说简练明快,代表作有?白象似的群山?、?杀人者?、?印第安营地?等。

•长篇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

其中?太阳照样升起?描写了在欧洲参战的青年流落巴黎街头的生活情景,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他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54年因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桑提亚哥“硬汉性格〞:你尽可以消灭他,但就是不能打败他。

三、介绍写作背景小说取材于2021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

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四、字音落实〔幻灯片〕五、理清思路六、文本研习1、师读第一段学生答复第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交待了主人公及——老人故事发生的环境——因战争避难的人群涌动的桥边2、阅读对话局部,品析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理解小说主旨A、关于家乡的对话老人提到故土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

人教版高一语文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一章1《桥边的老人》(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教案:第一章1《桥边的老人》(共1课时)Word版含答案

《桥边的老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过程与方法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分析老人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教学难点小说的叙述视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个以保卫西班牙共和国为己任的战士,一个跟随一支秘密队伍走遍法兰西各地的战地记者,一个老渔夫、一个漂亮的拳击家、一个能打飞鸟的优秀射手、一个惟一活着阅读过自己的讣文和唁电的人。

他是谁?二、幻灯介绍海明威三、初读感知: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

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

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四、老人形象1、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加以分析。

文中刻画了一个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

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谈到自己的家乡,老人就高兴地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他心地善良,充满爱心。

敌人入侵,他不得不逃离家乡,但一直牵挂他养的那几只动物,对这几只动物能否避过战火,一直放心不下。

他不关心政治,他不理解敌人为什么会入侵自己的家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桥边的老人》结尾处,当“我”再次催促老人离开、而老人无力动身时,海明威这样写道:“那时我在照看动物。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课 桥边的老人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案:第1课 桥边的老人 Word版含答案

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

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

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小说《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我”与一位“老人”的对话,以小见大地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人生旅途充满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和追求,对它们的珍视就是思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亲情的伟大,是思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了友情的真诚,是思考;“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体现了自由的珍贵,是思考。

《墙上的斑点》是一篇实践了弗吉尼亚·伍尔芙描绘内在真实艺术主张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所重视的生活,是偏重于精神的生活,她特别强调应该真诚地表现心理体验,从她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和她所描绘的一连串的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

本单元主要从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三方面赏析文本,要注意把握叙述角度、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从赏析两篇风格不同的小说入手,体会“冰山式”写作的简洁与“意识流”写作的恣肆,从而认知一些外国现代小说的叙述特点。

具体而言,《桥边的老人》鉴赏重点应放在对语言风格、思想内涵的品味及第一人称的视角分析上;《墙上的斑点》鉴赏重点一是“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课外可拓展海明威和伍尔芙的其他作品,深化对“冰山理论”的理解,感知“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第1课桥边的老人对应学生用书P2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蹒跚..(p án sh ān ) 2.陡.坡(d ǒu ) 3.轮辐.(f ú) 4.脚踝.(hu ái ) 5.踯躅..(zh í zh ú) 6.眺.望(ti ào ) 7.岔.路(ch à) 8.疲惫.(b âi ) 9.茫.然(m án ɡ) 10.瞅.着(ch ǒu ) 11.撑.起(ch ēn ɡ) (二)多音字1.卡⎩⎨⎧ 卡.车(k ǎ)哨卡.(qi ǎ) 2.露⎩⎨⎧ 露.面(l òu )暴露.(l ù) 3.看⎩⎨⎧ 看.守(k ān )看.望(k àn ) 4.撇⎩⎨⎧ 撇.开(pi ē)撇.嘴(pi ě) 5.强⎩⎨⎧ 坚强.(qi án ɡ)勉强.(qi ǎn ɡ)倔强.(ji àn ɡ) 6.挨⎩⎨⎧挨.近(āi )挨.打(ái ) 二、写准字形 1.⎩⎨⎧ y ǒn ɡ(涌)动陶y ǒn ɡ(俑) 2.⎩⎨⎧ sh ān (删)除zh à(栅)栏sh ān (珊)瑚3.⎩⎨⎧ 轮f ú(辐)f ú(幅)员辽阔4.⎩⎨⎧ 富r áo (饶)缠r ào (绕)妖r áo (娆)5.⎩⎨⎧ 疲惫不k ān (堪)k ān (勘)探精zh àn (湛)6.⎩⎨⎧y ōu (忧)虑干r ǎo (扰) 三、用准词语1.爆发 暴发1.稀稀落落:形容稀疏的样子,又作稀稀拉拉。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1课桥边的老人[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短篇小说《打不败的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知名作家一起支援西班牙人民捍卫民主、反法西斯的斗争,而且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常识积累]1.冰山理论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对于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研究者们注意到了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认为海明威早年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在从事小说创作后,他还是提倡简练的电报体写作风格。

海明威的小说使用的是最普通的词和日常用语,摒弃了空洞的辞藻。

2.迷惘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个名词源出侨居巴黎的美国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

她有一次指着海明威等人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一句题辞,于是“迷惘的一代”成了一个文学流派的名称。

“迷惘的一代”不仅指参加过欧洲大战的作家,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

他们的共同点是厌恶帝国主义战争,却又找不到出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有一批青年作家陆续登上文坛。

他们不仅年龄相仿,经历相似,而且思想情绪相近,在创作中表现出许多共同点,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学流派。

语文人教外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第2课时Word含答案

语文人教外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第2课时Word含答案

第2课墙上的斑点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人们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像,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

1.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秦宓传》赏读:应该记住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的过错。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容易记住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而容易忘掉别人的好的方面,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赏读:以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美德。

入静则能放松,放松则能思考。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个人生活奢侈,挥霍无度,还能谈得上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好处吗?一、作家作品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英国女作家、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出生在伦敦的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传记家和出版家。

父亲的熏陶直接影响着她进行文学创作。

她从未上过学,却博览群书,知识渊博。

伍尔芙自幼身体虚弱,并有精神病史。

1905年以后,她的精神病经常发作,她不胜折磨,于1941年3月在离家不远处投河自尽。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教案:桥边的老人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教案:桥边的老人

教师资格证高中语文面试教案:桥边的老人一、说教材《桥边的老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

便于学生了解外国优秀小说,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

共16篇课文,均为名家名篇。

第一单元的话题为叙述,重点掌握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的作品,叙述角度是有限视角,叙述人称是第一人称我。

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为小说鉴赏和小小说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均要求: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参考书中确定的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俄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及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冰山理论'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学习海明威的坚毅乐观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2. 体会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鉴赏小说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中的深意。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桥边的老人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作品导读 《桥边的老人》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与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这篇小说刻画了西班牙内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

通过叙述“我”在桥边与一位逃难老人的交谈,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忍与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年代里人性的善良,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生命的悲悯情怀。

课前自主学习 1.记字音(1)蹒跚..(pán _shān ) (2)陡.坡(dǒu ) (3)轮辐.(fú) (4)脚踝.(huái ) (5)踯躅..(zhí_zhú) (6)眺.望(tiào ) (7)岔.路(chà) (8)疲惫.(bèi ) (9)茫.然(máng ) (10)瞅.着(chǒu ) (11)撑.起(chēng ) 2.识字形(1)⎩⎪⎨⎪⎧ jiá戛然而止gā gā嘎嘎直响 (2)⎩⎪⎨⎪⎧ chǒu 瞅着铁qiāo 锹jiū揪住(3)⎩⎪⎨⎪⎧ 不kān 堪kān 勘探精zhàn 湛(4)⎩⎪⎨⎪⎧ ráo 饶恕围rào 绕妖ráo 娆 3.辨词语 (1)神秘莫测 神鬼不测①天空中漫天星斗,日月交辉, 。

东方是碧波滚滚的大海,西方有白雪皑皑的高原。

如此画卷怎不醉人心神?②那诸葛孔明虽有经天纬地之才、 之机,如此通天之能却也终落个星落秋风五丈原的下场。

辨析:两者都含有“难以揣测”的意思。

但“神鬼不测”着眼于连鬼神都推测不出,多形容人的计谋和事情难以预料;而“神秘莫测”着眼于极为神秘,多用于各种神秘的事物,包括人及其行动、景物、事情等。

答案 ①神秘莫测 ②神鬼不测(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请予以判断(√或×),并说明理由。

《桥边的老人》说课稿-word文档资料

《桥边的老人》说课稿-word文档资料

《桥边的老人》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篇目是《桥边的老人》。

一、说教材《桥边的老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

便于学生了解外国优秀小说,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

共16篇课文,均为名家名篇。

第一单元的话题为叙述,重点掌握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

《桥边的老人》是海明威的作品,叙述角度是有限视角,叙述人称是第一人称我。

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为小说鉴赏和小小说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均要求: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参考书中确定的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俄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及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海明威及其代表作、“冰山理论”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学习海明威的坚毅乐观2、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外国小说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2.体会海明威的冰山理论,鉴赏小说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中的深意。

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桥边的老人》教案

作者:高伟红文章来源:《语文建设》20XX年第1期一、背景介绍《外国小说欣赏》是在学生完成高中语文必修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

《外国小说欣赏》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

与此同时,适当地勾勒外国小说史的轮廓,简单介绍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以及诸种流派,最终目的是了解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二、目标设定《外国小说欣赏》分为八个单元,按小说的基本元素来设定,分别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 '结构''情感'和'虚构'。

《桥边的老人》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要求是: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3.考察小说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与内容和题旨呈现的关系;4.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

《桥边的老人》篇幅短小,笔法简练,但是意蕴却很深刻,叙述角度也很具有代表性,所以结合单元要求和文本特点,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初步了解海明威的人生及其创作风格;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题旨;3.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4.掌握有限视角中第一叙述人称的运用,并能试着以第一人称写一段人物内心独白。

三、教学过程(一)准备与预习1.查阅关于海明威人生经历及创作风格的资料。

2.阅读《诺贝尔文学奖文库•授奖词与受奖演说卷》(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中关于海明威的部分。

3.阅读小说,能通过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在你思考的人物对话下面做出记号。

4.不看课文,回忆课文的大致内容和阅读时的感受。

5.试着思考一下:你的阅读感受和小说的写作手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使你产生这样的阅读感受?(二)体验与建构1.赏析作品(1)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叙事主人公'我',请你依据课文,以简单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战争来临前忙乱的画面,进而品味小说语言简约却寓意深远的艺术特色。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后课时作业:第1课桥边的老人 Word版含解析

2020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后课时作业:第1课桥边的老人 Word版含解析

课后课时作业一、基础巩固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

②美国不断派出军舰和军机到我国沿海抵近,这种行为是对我国安全利益的巨大威胁,我们应该积极应对才是。

③我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

A.注视侦查暴发B.凝视侦查爆发C.凝视侦察爆发D.注视侦察暴发答案 C解析①“凝视”和“注视”都有“集中眼力看”的意思,但“凝视”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事物,“注视”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又可以是抽象的事物,如运动、局势、潮流等。

用于具体的事物时,“凝视”指心中有所思地较长时间地注意看;“注视”是十分关注地看,看的时间可长可短。

结合句意,宜选“凝视”。

②“侦查”与“侦察”都有“查明、查清”之意。

但前者为法律用语,侧重暗中调查嫌疑人、罪行或罪证等,多用于检察、公安等司法部门;后者是军事用语,侧重秘密地看,弄清敌情、地形等,多用于军事行动方面。

结合句意,宜选“侦察”。

③“暴发”与“爆发”都有“突然爆发”之意。

但前者涉及的对象多为具体事物;后者涉及的对象基本为抽象事物,如战争、革命、起义、力量、情绪、巨大的声响等。

结合句意,宜选“爆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②课文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③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毁灭,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④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⑤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天伦之乐....。

⑥看到桥边这位疲惫不堪....的老人,我想为他分担忧虑,但想到自己的境况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桥边的老人说课稿

桥边的老人说课稿

桥边的老人说课稿桥边的老人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桥边的老人》。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优化思考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这一部分包含三个内容:教材内容及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第一、教材内容及地位:《桥边的老人》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众多战争作品中的“另类关注”。

作品取材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它关注的不是英勇作战的英雄,或是高高在上的政治家,而是常常淹没在炮火声中的小人物与弱者。

在海明威极为精简的笔法中,小人物的身上闪耀出盖过火光的人性光芒,小说以小见大,韵味悠长。

本单元两篇课文,以小说八元素中的“叙述”为设定核心,以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了解小说的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为重要目标。

而两篇文章又各具特色,《桥边的老人》笔法简练,淡化了一般小说讲述中情节的趣味性,采用了极具代表性的叙述角度。

通过对它的学习,有助于我们了解小说叙述技巧对人物形象刻画的重要性,逐步掌握品味小说深刻内蕴的方法,为学生自读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给予了基础性的帮助。

第二、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高中生在阅读鉴赏中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位作品的语言魅力;学习鉴赏小说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通过对《老人与海》的学习,学生对海明威以及外国小说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结合《桥边的老人》这篇小说本身的特点,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重心放在了理解小说的叙述人称和叙述角度的特点上。

于是,综合大纲要求及文章、学情的特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目标二:掌握小说的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的特点,进一步理解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内涵,理解叙述与小说主旨呈现、阅读体验的关系。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习题:桥边的老人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习题:桥边的老人 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单元桥边的老人课后训练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撇.下瞥.见敝.帚自珍瓮中捉鳖.B.创.伤沧.桑满目疮.痍怆.然泪下C。

落.榜落.枕丢三落.四大大落.落D.挨.边尘埃.哀.兵必胜唉.声叹气解析D项,均读“āi”。

A项,piē/piē/bì/biē;B项,chuāng/cāng/chuāng/chuàng;C项,luò/lào/là/luō。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蹒姗脚踝驾驭委屈求全B.轮辐骡车富饶轻歌曼舞C。

陡峭忿然秘密疲惫不勘D。

寂莫眺望必竟涌上街头解析A项,“姗”应为“跚”,“屈”应为“曲”;C项,“勘”应为“堪”;D项,“莫”应为“寞”,“必”应为“毕”。

答案B3。

依次填入下列各文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不相同,。

(2)“海是什么?"有人从视觉上回答:“海是蔚蓝的。

”有人从味觉上回答:“海是又涩又苦的."回答一个具体的海的问题尚且,对更为抽象、复杂的诗有不同的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3)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

A。

神秘莫测众说纷纭见怪不怪B.变化莫测莫衷一是数见不鲜C。

变化莫测众说纷纭数见不鲜D。

神秘莫测莫衷一是见怪不怪,非常神秘,难以推测,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或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变化莫测"形容事物变化迅速,捉摸不定。

“众说纷纭”指人多嘴杂,议论纷纷,各有各的说法;“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数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见怪不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高二语文精品教案:《桥边的老人》(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

高二语文精品教案:《桥边的老人》(人教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

《桥边的老人》原创教学实录和感受教学过程师:请你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这座桥,就一个词。

生:这是一座希望之桥。

因为桥的这一头是危险,那一头连接着生命。

生:我用“和平”。

因为桥的这一头战火纷飞,而那一头是和平。

(教师纠正:是“短暂的安宁”。

)生:我用“留恋”。

老人一生都在桥的这头照看着动物,他舍不得过桥,对桥的这一头充满的留恋。

(教师订正:“留恋”这个词和桥有没有关系?)师(总结):桥的这一边,战火纷飞,老人留下来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只要过了桥,至少可以获得短暂的安宁。

可以说,一座桥,分隔了生和死,是一座“生死桥”,是一座“奈何桥”。

可是老人他却没有过桥。

桥对老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呢?生:过了桥就可以得生。

师:过桥就可以得生,一位76岁的老人连这个简单的事实都不明白吗?可为什么在“我”从前线走了一个来回回来以后,老人还坐在原位呢?连“我”这个滞留在最后的人也走了,他还是久久地坐了下来,老人到底想干什么呢?PPT: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可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来。

生:老人想要保护那些动物,让小动物们脱离危险。

师:他就那么坐着,就能保护、照顾小动物吗?生:老人是对未来感到迷茫,所以他在犹豫。

师:他迷茫……他坐着想干什么呢?生:他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所以才坐着。

生:老人他自己全部的人生意义就是照顾小动物,现在他要离开了,所以他在徘徊。

师:既然如此,老人当初就不用离开家,那不是挺好的吗?生:所以老人才会要挣扎啊!生:桥的这一边是老人的家园,他不想离开的,可是是上尉叫他走的。

老人在桥边守望。

生:文章很多处写到了老人养的动物。

桥的这便有那么多他养的动物,可以说是代表了他的家乡。

当“我”问他从那儿来,老人是笑着说“圣卡洛斯”的;而当我告诉老人卡车是开去巴塞罗那的,老人说“那边我没有熟人”。

因此老人坐在这里,他是舍不得他的家乡。

桥的那一边虽然可以活命,却不是老人要去的地方。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习题:课下能力提升(一) 桥边的老人+Word版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习题:课下能力提升(一) 桥边的老人+Word版含答案

课下能力提升(一) 桥边的老人(时间:45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脚踝.(huái)骡.车(luó)露.珠(lòu) 戛.然而止(jiá)B.蹒.跚(pán) 鸽笼.(lǒnɡ)稀落.(luò) 疲惫.不堪(bèi)C.眺.望(tiào) 踯.躅(zhí)关卡.(kǎ) 踟.蹰不前(chí)D.倾.听(qīnɡ) 妖娆.(ráo)撇.下(piē) 毫不相干.(ɡ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呆滞木然不绕人乌云密布B.礼拜眺望复活节疲惫不堪C.箭镞阴沉三角州礼义之邦D.蹒跚凝视法西斯要言不繁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你没家?”我问,边________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2)我的任务是过桥去________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3)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________。

A.注视侦查暴发B.凝视侦查爆发C.凝视侦察暴发 D.注视侦察爆发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桥边的老人》用含而不露的叙事手法,令小说中的对话充满了弦外之音....。

B.课文通过“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C.课文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残酷的战争把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D.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电脑战胜人脑”的不断热炒,使得大众越来越担忧人工智能将来会对人类产生威胁,比如说一些职业会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作家雨果说得好:“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

心存善良之人,他们的心滚烫,情火热,可以驱赶寒冷,横扫阴霾。

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得高尚,灵魂变得纯洁,胸怀更加宽阔。

善良是生命的黄金。

小说《桥边的老人》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通过“我”与一位“老人”的对话,以小见大地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人生旅途充满着丰富多彩的情感和追求,对它们的珍视就是思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体现了亲情的伟大,是思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了友情的真诚,是思考;“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体现了自由的珍贵,是思考。

《墙上的斑点》是一篇实践了弗吉尼亚·伍尔芙描绘内在真实艺术主张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芙所重视的生活,是偏重于精神的生活,她特别强调应该真诚地表现心理体验,从她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和她所描绘的一连串的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

本单元主要从小说的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三方面赏析文本,要注意把握叙述角度、叙述人称与内容、题旨呈现的关系;从赏析两篇风格不同的小说入手,体会“冰山式”写作的简洁与“意识流”写作的恣肆,从而认知一些外国现代小说的叙述特点。

具体而言,《桥边的老人》鉴赏重点应放在对语言风格、思想内涵的品味及第一人称的视角分析上;《墙上的斑点》鉴赏重点一是“墙上的斑点”这一形象在结构上的作用,二是比较意识流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

课外可拓展海明威和伍尔芙的其他作品,深化对“冰山理论”的理解,感知“意识流”小说的特征。

第1课桥边的老人对应学生用书P2 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蹒跚..(p án sh ān )2.陡.坡(d ǒu )3.轮辐.(f ú) 4.脚踝.(hu ái )5.踯躅..(zh í zh ú)6.眺.望(ti ào ) 7.岔.路(ch à)8.疲惫.(b âi ) 9.茫.然(m án ɡ) 10.瞅.着(ch ǒu )11.撑.起(ch ēn ɡ) (二)多音字1.卡⎩⎪⎨⎪⎧ 卡.车(k ǎ)哨卡.(qi ǎ)2.露⎩⎪⎨⎪⎧ 露.面(l òu )暴露.(l ù) 3.看⎩⎪⎨⎪⎧ 看.守(k ān )看.望(k àn )4.撇⎩⎪⎨⎪⎧ 撇.开(pi ē)撇.嘴(pi ě) 5.强⎩⎪⎨⎪⎧坚强.(qi án ɡ)勉强.(qi ǎn ɡ)倔强.(ji àn ɡ) 6.挨⎩⎪⎨⎪⎧ 挨.近(āi )挨.打(ái ) 二、写准字形1.⎩⎪⎨⎪⎧ y ǒn ɡ(涌)动陶y ǒn ɡ(俑)2.⎩⎪⎨⎪⎧ sh ān (删)除zh à(栅)栏sh ān (珊)瑚3.⎩⎪⎨⎪⎧ 轮f ú(辐)f ú(幅)员辽阔4.⎩⎪⎨⎪⎧ 富r áo (饶)缠r ào (绕)妖r áo (娆)5.⎩⎪⎨⎪⎧ 疲惫不k ān (堪)k ān (勘)探精zh àn (湛)6.⎩⎪⎨⎪⎧ y ōu (忧)虑干r ǎo (扰)三、用准词语1.爆发 暴发1.稀稀落落:形容稀疏的样子,又作稀稀拉拉。

2.神秘莫测:非常神秘,难以推测。

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可理解的事物或现象;或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

3.疲惫不堪:形容非常劳累、疲乏,不能忍受。

对应学生用书P2硬汉性格的自我塑造者——海明威简历:海明威(1899-1961),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18岁到报社当记者,开始了写作生涯。

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

评价: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珍视生命,渴望和平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

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知名作家一起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的斗争,而且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与前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

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这篇小说刻画了二战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过他疲惫不堪地艰难逃离家乡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发动战争的罪恶,表达了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望。

本篇小说仿佛一个小小的窗口,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和平的渴望。

小说是通过关注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来彰显主题的。

小说中的老人朴实憨厚善良,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战争,他表现不出一丝对死亡的畏惧,并非他不害怕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战争即将来临,这就表现了老人普通的人性的光辉,将作者呼唤人性与爱的回归,斥责给世界带来灾难的非正义战争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情节1.开头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主人公及故事发生的环境:桥边的老人、避难的人群、运送物资的士兵、踯躅的农夫。

本段语言几乎一笔一景,注重语言的轻重匀称,结构的错综,与下文的过渡照应。

2.小说的结尾除了交代故事的结局,还有什么表达作用?[明确](1)写法西斯挺进,点明故事背景。

(2)写“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渲染氛围,烘托心境。

(3)写“复活节”“仅有的幸运”,象征手法,暗示中心。

赏人物1.文中刻画的“桥边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2.文章里的“我”有什么作用?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

第一段末尾的那句“他太累,走不动了”,以及“我”与老人的对话中插入的一句“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都是“我”的揣测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通过“我”对有关战争的场面描写和与老人的谈话以及催促老人离开这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我”对老人是充满同情的,对战争是厌恶的。

赏环境请找出这篇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文字,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自然环境: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社会环境:“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

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

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

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

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

”“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

”作用:营造战争氛围,让读者更好地体会老人与“我”之间的对话之所以显得“冗长”,是因为在战争一触即发的危险时刻,两人还进行“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与紧张的战争氛围不协调。

两人的对话看似“有一搭没一搭”,其实对话中包含着侦察兵的劝离和老人不愿离开这一对矛盾。

赏语言这篇小说的对话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主要力量,请举例分析。

[明确]这篇小说的人物几乎原地不动,除了对话没有其他动作;小说的情节也非常简单,它的展开主要借助人物对话。

小说里的对话简单高效,蕴含了所有该有的生动情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心理。

如下面一段对话:“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这一句接一句,仿佛踏实坚定的脚步,将我们一步步引向老人的身世。

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待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又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

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

赏技巧1.请分析本文独特的叙述角度。

[明确]小说通过“我”的眼和“我”与老人之间的对话,将老人内心的苦痛刻画得细致入微。

这种叙述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

由“我”来作为故事里的人物,可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

这样就避免了作者的介入,显得比较客观。

2.这篇小说是如何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罪恶的?[明确]本文的主题是反映战争的罪恶,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场面,没有让人直接感受到战争的血腥残酷,反战的主题主要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的。

文章重点刻画了桥边的老人这一形象,通过这个年老孤苦的老人流离失所、外出逃难的遭遇,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虽然没有对战争正面描写,但战争的残酷可想而知。

[探究争鸣]有人认为“单纯从技巧的角度来说,这篇小小说完全该使用欧·亨利式(出人意料式)的结尾”,你认为呢?观点一:不该使用。

每位作家都应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海明威注重的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结尾怎样关系不大,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欧·亨利式的结尾。

观点二:海明威不把结尾当回事,他把小说结尾看成是“死去了的雄狮”,所以,《桥边的老人》一文的结尾处理得平淡无奇。

单纯从技巧的角度来说,这篇小小说完全可以使用欧·亨利式的结尾。

如果做出这样的改动,就能增强这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时间:40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巩固(1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轮辐幅射一幅画一副眼镜B.陡坡怀疑凝结凝望星空C.浇幸浇水绕口令岁月不饶人D.拥挤踊跃波涛汹涌拥上街头解析:选B A项,幅射—辐射;C项,浇幸—侥幸;D项,拥上街头—涌上街头。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你没家?”我问,边________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2)我的任务是过桥去________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3)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