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一位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政权是()A.商朝 B.西周C.夏朝D.战国2.1986年在北京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克盉),内有铭文,大意是:(周成王)命克(召公长子)做匽(燕,即北京)的诸侯,管理从羌族……到驭族、微族的地方。
它反映了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井田制D.世袭制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
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
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
”材料不能说明()A.周朝实行分封制B.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C.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D.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4.司母戊鼎是存世的中国青铜时代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铜器。
其纹饰精美,铸造时需要几百个工匠密切配合操作。
以上内容能解读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技术高超②商王朝能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生产③商代青铜铸造业规模较大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
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6.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A.国家产生 B.文明起源C.政权分立D.社会转型7.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
一位同学搜集了如下的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和纸上谈兵。
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之一是()A.经济快速发展 B.国家实现统一C.学术思想活跃D.军事战争不断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9.《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下令“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中没有涉及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A.建立县制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2.“5·12”大地震,四川遭到巨大破坏,但有一文化遗产(工程)损害并不大,而这一文化遗产(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郑国渠D.王景疏通黄河3.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战国时期的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4.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 )A.奖励耕织B.承认土地私有C.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D.建立县制5.追求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B.“兼爱”“非攻”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C.孙武的著作是《孙子兵法》D.庄子提出“仁”的学说7.认为“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墨子D.庄子8.下列哪些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文物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①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②成套的青铜酒器③绿松石镶嵌的精美铜牌饰④白陶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初一历史试题精选】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七
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新旧制度更替
D 百家争鸣
【答案】C
【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成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和阶级分化,推动了各国竞相变法,这些变法是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社会变革。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答案】D
【解析】【分析】商鞅变法推行县制,也就是把乡、邑、聚合并成县,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以后历朝历代都保留了县这一地方行政单位,一直到现在,说明影响深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理解。
3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 西周、春秋
B 春秋、战国
C 西周、东周
D 东周、战国
【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夏朝至汉朝的朝代更替表”,结合所学知识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最后被秦朝统一。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建立的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 西周B. 夏朝C. 唐朝D. 商朝2.电视剧《封神演义》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你由此回忆起的历史事件是 ( )A. 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B. 商汤灭夏C. 牧野之战D. 国人暴动3.“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
”1939年,在安阳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铜器,这件青铜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是( )A. B.C. D.4.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是因为甲骨文是( )A. 商代文字B.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C. 字母文字的起源D. 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5.人们常说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而都江堰为“天府之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都江堰这个水利工程修建于( )A. 战国时期B. 秦朝C. 西汉D. 隋朝6.《道德经》是中国的一部哲学作品,其内容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书记载的是谁的言论( )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庄子7.战国时期,各家学派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儒家学派主张( )A. 进行改革,提倡法治B. 顺应自然和民心C. 实行“仁政”“礼治”D.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8.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频繁的争霸战争B. 社会大变革C. 学术繁荣D. 新兴地主阶级产生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材料一……(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变法?(2)结合所学知识,在下面的示意图中补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精彩四选一(每题1分,共15分)1.“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C.巩固周王的统治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4.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5.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A.B.C. D.7.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8.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
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9.有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式图》上找不到,该诸侯国是()A.晋B.齐C.楚D.秦10.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
如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11.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 D.统一度量12.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3.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5分)1.王位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
这种制度开始于A.舜传位于禹 B.启继禹位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汉武帝大一统2.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B.舜C.禹D.启3.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是A.奴隶制B.禅让制 C.分封制D.郡县制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
”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 C.小篆D.隶书5、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以文字为主题,集文字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
你认为中国首座国家级文字博物馆应建在哪里()A.河南安阳B.陕西西安C.湖南宁乡D.四川广汉6.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7.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请问成语“问鼎中原”反映的是下列哪个历史人物()A. 齐桓公B. 晋文公C. 楚庄王D. 越王勾践8.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后期B.战国后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9.《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A.晋文公称霸B.齐桓公称霸C.勾践称霸D.楚庄王称霸10.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11.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题一、选择题1.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
”这主要因为甲骨文是A.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B.商代文字C.字母文字的起源 D.记载祭祀、军事等内容2.春秋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方面的变革主要是A.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B.铁制农具的出现C.耧车的出现 D.提花机的出现3.孔子告诫季康子:治理政事,君子无需用杀戮手段;君子只需行善,则民自然也会行善。
在此体现了孔子所倡导的思想是()A.礼治B.德治C.法治D.兼爱4.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文物的发现也是如此,在清朝末年,北京有一位官员去药店买药,发现龙骨上刻有符号.他认为是古文字学者研究认定这些符号是下列选项中哪个朝代的文字?A.清朝 B.秦朝 C.汉朝 D.商朝5.“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一样),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不能)禁止。
”材料观点认为A.分封制使周王和诸侯国关系紧密 B.分封制的实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C.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实行分封制是为了让诸侯相互猜疑6.()——战国----()----西汉----()----三国---()----东晋--(),括号中朝代顺序准确的是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东汉、西晋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7.“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叙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B.尧传位给舜C.舜传位给禹D.启夺取王位8.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A.甲骨文 B.小篆 C.契丹文 D.西夏文9.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下列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搭配的是A.纸上谈兵————赵括 B.退避三舍————晋文公C.卧薪尝胆————吴王夫差 D.问鼎中原————楚庄王10.大盂鼎鼎内有291字,包括周康王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9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20小题,1题2分;共40分)1.夏启实施王位世袭的故事,虽然是权力的争斗,但是却在无形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而产生了“国家”的雏形,成就了奴隶社会“家天下”的时代。
据此可知,世袭制的出现()A.造成社会公平丧失B.顺应历史的发展C.开创地方行政模式D.推动文明的出现2.框内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古代史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主题是()A.华夏民族的形成B.早期国家的产生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3.分封制是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制度。
有文字记载:“其怀柔天下也,犹惧有外侮,扦御(意思是防御、抵抗)侮者,莫如亲亲,故以亲屏周。
”材料说明分封制()A.平息了王室内部的权力斗争B.利用诸侯国抵御外族侵扰C.强化了诸侯国对王室的隶属D.促进了各民族融合的进程4.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下面是小李同学复习夏、商、周朝代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部分应填()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西周灭亡D.平王东迁5.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是()A.B.C.D.6.“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其青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
这反映出()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7.《甲骨文编》收录“家”的甲骨文字形约二十种,其上半部分由房屋之形构成,表明为居住之地;下半部分的抽象写法也多为一身一耳两足(如下图),在古代能够处于“房屋”之下的动物主要为六畜之中的猪、马、牛、羊、狗五种。
据此可推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六畜”的国家B.“家”观念的形成与农耕生活紧密相关C.甲骨文是体系完整的文字D.中国农耕文明具有独特性8.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发布命令,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
请问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有什么象征意义()A.权力与地位 B.吉祥美好 C.显赫富贵 D.人口众多3.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该年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A.公元前10世纪40年代 B.公元前10世纪50年代C.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 D.公元前11世纪50年代4.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
这些地名称谓的由来是源于西周初年实行的()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5.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6.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又有不良倾向的青年,孔子也不歧视他们。
这反映了孔子教育主张中的()A.“有教无类” B.“当仁不让于师” C.因材施教 D.以德教化人民7.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惨遭灭门后,唯一幸存的赵氏孤儿报仇雪恨的故事。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由晋国分裂而来的战国诸侯国是( )A.韩 B.赵 C.齐 D.魏8.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在根本上反映了()A.私有制的出现 B.禅让制被破坏 C.奴隶社会的开始 D.社会的进步与发展9.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10.“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标志是()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等级制代替了分封制C.禅让制代替了世袭制 D.世袭制代替了分封制11.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 ( )A. A B. B C. C D. D12.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的暴君是()A.纣王 B.桀 C.周厉王 D.汤13.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燕国14.被孔子评价为“道德高尚,能上天入海龙一般的人物”是()A.黄帝 B.大禹 C.老子 D.诸葛亮15.它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
下列关于这一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国人暴动是由平民发起的一场暴动B.它结束了西周的历史C.它是一场奴隶主贵族的叛乱D.当时的统治者是周幽王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的时间大约是()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2070年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1600年3.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职位也不再世袭。
这表明什么制度逐步瓦解()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4.下列关于汉字与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B.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C.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 D.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5.我国农历乙未年(羊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羊”字( )A. A B. B C. C D. D6.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A.铁农具和马耕 B.青铜器和牛耕C.木农具和牛耕 D.铁农具和牛耕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
这句话可以在下列哪本书里找到()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史记》8.下列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中,第一个通过世袭制即位的是:()A.禹 B.启 C.汤 D.周武王9.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10.下列有关青铜文明的描述错误的是()A.青铜文明是指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B.灿烂的青铜文明的取得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命运的基础之上的C.青铜文明的优秀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D.青铜文明是指夏、商、周时期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11.扬州建城开始于()A.禹贡分九州 B.越王勾践建城C.吴王夫差建邗城 D.周武王分封12.春秋战国时期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庄子13.商的统治被推翻,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桂陵之战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孔子思想中,体现和谐社会要求的是()A.仁者“爱人” B.等级观念 C.举一反三 D.温故知新2.目前已识别的甲骨文单字数量有()个。
A. 1500多字 B. 2500多字 C. 3500多字 D. 4500多字3.下列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②消除了岷江水患③修建于春秋时期④灌溉了大片田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诸子百家中,持有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思想家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庄子5.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能雷厉风行的推进 B.顺应历史的潮流C.秦朝封建经济的发展 D.得到秦孝公的支持6.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
这些地名称谓的由来是源于西周初年实行的()A.分封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7.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商朝的出现时间相一致。
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掘。
商朝青铜器工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作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肯祭祀用具。
上述材料说明的是()A.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B.商朝能制作青铜器C.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D.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8.某公司准备制定严格的规章约束职员行为,这应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的主张()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9.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的是(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平王10.下列奴隶制国家的国王中,第一个通过世袭制即位的是:A.禹 B.启 C.汤 D.周武王11.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12.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13.“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试卷附答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句话里的“天下为家”是指( )A.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C. 确立了分封制D. 王位按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3.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 尧B. 黄帝C. 舜D. 禹4.小叶同学向朋友介绍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启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B. 汤发动牧野之战,建立商朝C. 盘庚迁殷,商朝稳定D. 国人暴动使西周灭亡5.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cèguǐ)。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上述材料可以印证的是()A.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B. 宜侯承担拱卫王室责任C. 周王有义务保护宜侯D. 西周通过察举制度选官6.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由天子将土地和臣民分给亲戚和功臣B. 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C. 战时诸侯要为周天子出兵作战D. 天子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7.中华文明悠久灿烂,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有外国学者认为中华文明是外来文明,我国早期文明不可靠。
如图哪一成果的出现首先打破了这一质疑,证明中华文明的存在()A. 铭文B. 铁制农具C. 甲骨文D. 半两钱8.以下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A.灿烂的青铜文明B. 农业工具的演进C. 等级制度的象征D. 中原厚重的历史9.商周时期,农业生产工具大多为农民自制,然而到战国时期,农民的许多农具则需要通过商品交换才能获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评及答案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
从材料中能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A.伯益建立夏朝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2.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A.桀B.纣王C.文王D.武王3.从夏、商两朝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统治者应该(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4.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C.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D.内部发生严重叛乱5.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6.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
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1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B.图2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图3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D.上述三幅图支持了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7.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
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勾画出来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A.指事B.象形C.会意D.形声9.“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
此外,春秋时期还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A.使用骨耜B.牛耕C.使用木制工具D.使用石制工具10.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
更名为“崇德祠”。
宋代(公元960~1276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
纪念李冰父子是因为()
A.攻克巴蜀,开疆拓土
B.安抚四川地区少数民族
C.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
D.兴修水利工程,造福人民
2.在一个考古现场发掘出一些青铜器,专家推断这些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制品。
它们应该出现于 ( ) A.原始社会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商的统治被推翻,商朝灭亡的重要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桂陵之战
4.商周时期的手工业部门中,最突出的是()
A.青铜制造业
B.陶瓷业
C.玉器制造业
D.纺织业
5.下框中的语句出自于()
A.韩非子
B.老子
C.孔子
D.孟子
6.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赵
B.楚
C.晋
D.秦
7.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新旧制度更替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
8.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周初分封
D.国人暴动
9.“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A.国人暴动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盘庚迁都
10.北京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A.道家
B.儒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测试题(含解析)部编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A.国人暴动B.犬戎族攻破镐京C.城濮之战D.牧野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与民争利,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
从西周衰落下去,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A项符合题意。
犬戎族攻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标志,B不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牧野大战中周军打败了商军,商朝灭亡,建立西周,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人暴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C. 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去作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奴隶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不是平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3.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 原始农耕的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
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试卷+解析
第二单元测试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间:45分钟总分:5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每题 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后面表内)1.《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
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材料反映了( )A.禅让制开始出现B.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C.分封制开始出现D.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 )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3.“明君兴国,昏君误国。
”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A.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4.在南非召开的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为审议项目的河南殷墟遗址获得通过。
你认为殷墟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最主要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我国古代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反映了()A.商纣王关心百姓,尽力发展建筑业B.商纣王用增加赋税的办法来发展建筑业C.商纣王为老百姓筑屋修桥,尽心尽力D.商纣王靠剥削百姓来满足他的享受欲望6.电视剧《封神榜》里有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这个镜头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犬戎攻破镐京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C.土地和耕牛D.人口和铁犁8.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卷含解析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创立了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却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导致西周灭亡的事件是()A.国人暴动B.犬戎族攻破镐京C.城濮之战D.牧野大战【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周厉王与民争利,公元前841年,终于发生了国人暴动。
从西周衰落下去,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数十年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A项符合题意。
犬戎族攻破镐京是西周灭亡的标志,B不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的晋楚争霸的战争,C项不合题意;牧野大战中周军打败了商军,商朝灭亡,建立西周,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人暴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要掌握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影响。
2.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B.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配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做诸侯C. 西周通过分封,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D. 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下的一员【答案】D【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让他们去作诸侯;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奴隶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不是平民,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西周分封制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3.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 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 禹建立夏朝C. 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 原始农耕的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
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标志是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
故答案为B。
【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
本题难度适中。
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商鞅变法提出改革土地制度,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内迁北方民族的融合,促进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和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改革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项符合题意;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BD三项不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
学生要对比学习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
从改革时间、原因、内容和影响等几个方面对比。
5.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A. 戏曲艺术B. 诗歌艺术C. 绘画艺术D. 书法艺术【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横,一竖;一画,一撇;一勾,一点”,体现出中国汉字书写的艺术特点,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选项D符合题意;而其余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历史常识类,考察学生对古代书法艺术特点,考生通过题干“一横,一竖;一画,一撇;一勾,一点”即可判断选择书法艺术。
6.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誉得益于战国时期哪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A. 开凿灵渠B. 开凿大运河C. 治理黄河D. 修建都江堰【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灵渠是秦朝时为开发岭南地区下令开凿的运河;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时开凿的运河;黄河在我国北方,成都平原在西南的四川;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一项综合性水利工程,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都江堰的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还需掌握主体工程:①分水鱼嘴:分水工程;②飞沙堰:泄洪排沙工程;③宝瓶口:灌溉工程;用途:都江堰是用于防洪和灌溉的水利工程。
7.成语“桀犬吠尧”“助纣为虐”中的“桀”和“纣”分别是哪一朝代的暴君()A. 夏、商B. 商、西周C. 春秋战国D. 夏、西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桀是夏朝的最后一位君主,统治残暴;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国君,统治荒淫无道,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末代国君的暴政,属于常考知识点,学生要牢记。
本题难度适中。
8.夏商两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三朝的灭亡,给后任君主的主要启示()A. 提倡改革 B. 重视教育 C. 发展经济D. 以民为本【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定都阳城;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夏桀,建立商朝,定都亳;商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纣是个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尽情享受,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灭亡,夏商两朝的兴亡给后世君主的主要启示应是任用贤才,勤政爱民。
由此得出,君主必须考虑人民利益,D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BC 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暴政,因此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
9.追求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A.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B. “兼爱”、“非攻”C.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D.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答案】B【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和“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下、以强凌弱的战争。
体现了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
故墨子思想中体现题干这一特点的主张是“兼爱”、“非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
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本题难度适中。
10.史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宗室贵戚多怨望”的原因是()A.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 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政治支持C.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 建立县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意思是商鞅辅佐秦孝公的十年,旧奴隶主贵族大多怨声载道。
原因是商鞅变法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剥夺了旧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故答案为C。
【点评】商鞅变法属于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和意义。
学生不但要识记变法内容还要回分析其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
11.“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 国家繁荣,社会稳定B. 统治暴虐,人民抱怨 C. 人民安家乐业D. 社会急剧变化【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社会急剧变化,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与社会状况。
本题难度适中。
12.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的是()A.它是古代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它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C.它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D.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下列考古发现的实物是在殷墟发现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不恰当”和图片信息可知,该文字是甲骨文。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对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它记载了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B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唯一资料,该说法不准确,研究商周的历史甲骨文不是唯一途径,出土文物也是研究途径之一,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对甲骨文的正确描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学生还需知道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它使用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13.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牧野之战②马陵之战③桂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 ②③④B.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时,因此①项不是“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排除含有①的BCD三项。
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战国争雄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14.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A.齐国B.晋国C.宋国D.吴国【答案】A【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各诸侯国出现了争霸的局面,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军,建立田氏齐国,就此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由此可知齐国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
A项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BCD 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有关知识。
学生要结合地图识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位置,本题属于常考知识点。
本题难度适中。
15.巨大的商代司母大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A. 畜牧业发达B. 原始农耕出现C. 铁器开始使用D. 青铜工艺水平高超【答案】D【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
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