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 》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3.熟读并背诵全文。
速读
自主合作
1、关 于作者陶渊明
展示交流
互动交流
1、辨明字音 ;2、辨明字形;
3、重点词语;4、多音字;
5、一词多义;6、古今异义
作标记
巩固达标
在读 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
学习内容2
自主合作
特殊句式的理解
词句难点及本课出现的成语。
合作探究目标
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 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合作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பைடு நூலகம்,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
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合作难点
把握 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学科
语文
教学内容
桃花源记
年级
执教
授课时间
自主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3.熟读并背诵全文。
合作学习目标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创境引入
导入(5分钟)今天在上课的开头我先请大家来听一首民歌,大家可以先闭上眼睛,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勾勒出一副风景画,等到音乐结束。我要请同学来描述一下他的感受。(音乐《梦入桃花源》,约2 分钟)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3篇(8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桃花源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1一、复习旧知1.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作者、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线索、顺序、故事内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诵成果,此时的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二、品读课文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豁然开朗。

渔人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

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夹岸数百步。

落英缤纷。

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学生大胆想像,尽情诉说。

)第二、三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

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

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

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

这与下文“自云。

无论魏晋”相呼应。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教
案(新人教版)
.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
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

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根据《桃花源记》的内容,写一篇创新小短文。

回头视之,原是一桃花源人。

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手提黑提包,执大茶杯。

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以下问题供大家参考:线索--渔人行踪。

C
、有人。

B
为私利而荼毒生灵、鱼肉百姓自劳自食、和睦相处
不能(作者希望的理想境界,是“乌托邦”式的幻想。


“便扶向路”,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学案新人教版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一(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一3.根据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一(2)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一(3)写出文章结尾暗含的成语。

点击思维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1)豁然—— (2)怡然—— (3)——俨然 (4)欣然——一2.将主干知识第2题的三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2)——————————————————————————————————————————————————————————————————一(3)——————————————————————————————————————————————————————————————————一3.在《桃花源记》中,作者描绘厂一个风景优美,人民安乐的世外桃源。

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名师导学发现桃源离开桃源本文不过三百来字,就写出了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语言可谓精练。

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寥寥数笔,描绘出一个仙境般的世界,给桃花源的出现创造了一种神秘的气氛。

文中“豁然开朗…‘怡然自乐”“良田美池”等词语,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今还常被运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2.关于背景。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主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生活荒淫,内部互相倾轧(yà),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

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从固有的儒家观念出发,产生了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

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他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关于文体。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

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豁(huò)然开朗屋舍俨(yǎn)然阡(qiān)陌(mò)交通黄发垂髫(tiáo) 便要(yāo)还家及郡(jùn)下刘子骥(jì) 诣(yì)太守与外人间(jiàn)隔2.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 鲜艳美丽今义:(味道)新鲜交通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 交通运输妻子古义: 妻子儿女今义: 指男方的配偶,老婆绝境古义: 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 没有出路的地方无论古义: 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不管(连词)不足古义: 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满开朗:古义:开阔明朗今义:性格乐观3.一词多义。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学案新人教版一、课前自学(一)掌握字词1.至少读课文两遍,尤其读准下列字的音。

晋(jìn)缘溪行(yuán)便舍船(shě)豁然开朗(huò)屋舍俨然(shè)(yǎn)阡陌(qiān mò)衣着(zhuó)黄发垂髫(tiáo)为(wèi)具言所闻叹惋(wǎn)便要还家(yāo )遂与外人间隔(suì)(jiàn)郡(jùn)下诣(yì)太守刘子骥(jì)2. 语言积累。

掌握出自本文的八个成语的意思。

世外桃源:描述了一个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心里顿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落英缤纷:落:凋落;英:花;缤纷:繁多杂乱。

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

形容落花繁多的样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与狗叫的声音,指人烟稠密。

相闻,可以互相听见,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示一种和睦的景象。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儿童,即老老少少。

怡然自乐:—怡然:安闲、愉快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无人问津:没人访求,探求。

津:渡口.问津:询问渡口。

没有人来问渡口。

比喻无人过问。

(二)背景链接1、东晋时期,政治黑暗腐败,战乱频仍,赋税徭役繁重,民不聊生。

陶渊明尽管有大济苍生之志,但在如此背景下为官,必然壮志难酬,加上性格耿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仅当了81天的彭泽县令的他,便不得不辞官,从此长期隐居田园。

陶渊明不满这种社会现实,却又无力改变,虚构桃花源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2、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教与学目标:1、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词语。

2、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故事情节,理清写作脉络。

3、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想象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难点】1、理解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扑朔迷离的桃源胜景的目的。

2、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教与学方法1、阅读领悟法; 2.互动研讨法;3、练习提升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了解作者陶渊明;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意思,并能译句大意。

教与学过程:一、记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是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预习反馈(一)读准字音并注意汉字结构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二)口述课文内容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三、展示、评议四、课后强化读文、记词类知识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重点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与学过程:一、读补充注释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初步体会陶渊明简洁而含蓄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堂、朗读课文二、自主学习:1、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理清文章层次2、找出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及人物言行等句子:3、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联系时代背景说说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4、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陶渊明有没有暗示性的语言?5、陶渊明的语言简洁而含蓄丰富,完成课后第三题,仔细体会作者行文时的不同省略笔法。

(1小题做在书上,2、3小题思考)二、合作交流:(方法同第一课时)三、展示点评:“自主学习”中1、2、3、4、5项四、巩固练习:1.找出同义词并解释:(1)缘溪行:便扶向路:(2)便扶向路:寻向所志:(3).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其他重点或易错词:①咸来问讯:②具言所闻,皆叹惋:③及郡下:④诣太守:⑤欣然规往:⑥后遂无问津者:3、课文中衍生出了不少至今仍在使用的成语,找一找,有哪些?查查词典看现在是什么意思。

4、用原文回答:①体现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②突出桃花源人和平、幸福生活的句子是:③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翻译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既出,得其船,便扶上路,处处志之。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导学目标】1.理解本文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了解“世外桃源”的故事,并能加以复述。

3.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体会文章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的特点,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4.发挥想象,改写文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课时计划】2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授课,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茂盛的桃林中,一位诗人迎面走来,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心系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

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济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循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此中人语.云(yù)2.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桃花源记年级执教授课时间自主学习目标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3.熟读并背诵全文。

合作学习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2.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目标肯定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大胆追求,激发学生向着更高更远的理想勇往直前。

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合作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合作难点把握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作手法,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创境引入复习常见的文言词语学生发言1、归类常见的文言词语2、翻译全文3、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的理想。

学习内容1 自主合作1、归类常见的文言词语2、翻译全文3、用自己语言描述桃花源之美景展示交流互动交流1、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3、文章的结构1、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2、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3、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来叙事巩固达标1、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学生品读课文:寻读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学习内容2 自主合作1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2 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3、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5 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细读课文互动交流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本文借武陵渔人偶然发现桃花源的故事,表现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二)能力目标1.理解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叙事的表现手法。

2.能辩证地看待作者在文中寄托的社会理想。

(三)情感价值目标了解作者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为追求理想的活而努力学习,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

2、掌握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学法指导:1朗读法 2想象法 3自主和作探究法 4多媒体课件教学法。

教具准备:图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语: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

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

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以说,和平,是每一个民族共同的向往。

有一个成语就是这一社会理想的集中体现,它就是——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出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

它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没有战祸,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是“田园诗人”的代表作家。

1了解作者,必读此文,请欣赏作者的自传,听过以后说说作者的三大爱好.2作者的诗歌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桃花源记》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桃花源记》学案 新人教版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文库作删除处理!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

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现象。

3、初步学会利用注解来读懂文言语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了解古今异义词的变化,积累文言词语。

翻译课文,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真切含义。

评价文中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预习案】1、解题并了解作者:陶渊明:名,字,(朝代)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对照音节写出汉字:huò( )然yǎn()然qiān( )mò( )yì( )太守bīn( )纷垂tiáo( )叹wǎn( ) 刘子jì( ) 语()云便要()还家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怡然自乐:俨然:所从来:相闻: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不足:邑人:向:扶:既:诣:遣: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4、掌握文章的通假字:便要还家“”通“”:5、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6、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7、朗读课文,翻译下列句子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桃花源记学案(新版)新人教版①落花从树上纷纷飘下()②闲适愉快,自得乐趣()③老人和小孩()④妻子儿女及同乡人()⑤田间小路互相通达()⑥(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见()把文中其他的古今以不同的词语找出来。

4.熟练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试用尽量简练的语言概述所叙故事。

5.走近作者。

陶渊明:名,字,(朝代)伟大诗人。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称“”。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课后检测】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2.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互相通达)..(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3. 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悉.如外人(熟悉)C.便要.还家(邀请)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4.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阡陌交通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6.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教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教学案新人教版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豁然(huo)严然(yau)阡陌(qian mo)诣(yi)2.熟读课文,查字典,参考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者简介:陶渊明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导语: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三、课文分析1.朗读课文。

(或听老师范读,听课文录音后齐读课文)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

(每生翻译一句)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

(补充注释如下)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教与学目标:1、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部分文言词语。

2、疏通文章大意,了解故事情节,理清写作脉络。

3、运用想象探究故事中的某些细节,培养想象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1、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难点】1、理解陶渊明笔下的这个扑朔迷离的桃源胜景的目的。

2、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教与学方法1、阅读领悟法; 2.互动研讨法;3、练习提升法。

第一课时教与学要点1、了解作者陶渊明;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意思,并能译句大意。

教与学过程:一、记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是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预习反馈(一)读准字音并注意汉字结构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阡陌..交通(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刘子骥.(jì)诣.太守(yì)(二)口述课文内容三、入课学习、合作交流1、结合常考字词注释表,从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

词类活用三、展示、评议四、课后强化读文、记词类知识第二课时教与学要点:1、重点研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与学过程:一、读补充注释为业:靠……谋生。

缘:沿。

夹岸:夹着溪流两岸。

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

异:诧异。

穷:穷尽。

舍:舍弃,放弃。

豁然:开通、敞亮的样子。

开朗:开阔明亮。

平旷:平坦开阔。

悉:全。

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

所从来:从哪儿来。

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

先世:祖先。

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焉:于之,从这里。

间隔:断绝了往来。

皆:都。

叹惋:感叹,惋惜。

延:请。

语告:告诉(他)说。

不足:不值得。

既:已经。

志:做记号。

诣:拜见,。

如此:像这样。

遣:派。

欣然:高兴地。

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一)课文内容1、结合词汇知识的学习和补充注释,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2、全文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试归纳段意。

3、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用文句答)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用文句答)5、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用文句答)6、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用文句答)7、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8、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9、《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1、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12、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13、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14、找出本文出现的成语,并解释意思。

(二)写作特点1、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三、展示、评议三、课后练习1、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①交通,古义今义②妻子,古义今义③绝境,古义今义④如此,古义今义⑤无论,古义今义⑥鲜美,古义今义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A、便舍.船,从口入(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B、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C、见渔人,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D、寻.向所志( ) 寻.病终( )E、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3、“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

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A.豁然开朗( ) B.屋舍俨然(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D.欣然前往( )4、将下列句子的正确释文的序号写在括号里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A.又往前走,要找到那边树林。

B.再往前走,想走到树林的边缘地带。

C.又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D.又往前走,想找到那树林的最远的地方。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及乡邻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

B.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子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

C.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女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境地。

D.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地方。

5、填空①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发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在《桃花源记》中与此类似的句子是。

②表现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第三课时教与学要点:1、继续探究课文内容,正确评价“桃源式”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教与学过程:一、合作学习,探究交流1、桃花源神秘在何处?2、桃花源的幸福表现在何处?3、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4、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6、你能用古人名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7、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8、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9、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个美、乐、奇的地方,评析各是怎样?10、作者当时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而他为什么要写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呢?二、快速练习,展示能力1、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文本明显不同的一项()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3、本课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似的一个成语是:4、文中那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为什么不愿离开?三、展示、评议第四课时教与学要点:巩固训练提升能力一、基础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悉.如外人()(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4)阡陌交通()(5)便要.还家( ) (6)芳草鲜美..( )(7)屋舍俨然..( ) (8)便扶.向路( )(9)寻.病终( ) (10)鸡犬相闻.()(11)咸.来问讯() (12)皆叹.惋()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5、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遂与外人间隔(隔断,隔绝) B.阡陌交通(互相通达)C.乃不知有汉(副词,竟,竟然)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邀请C.不足为外人道也足:值得D.处处志之志:记住7、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二、理解题1、文中能表明桃花源中人听了渔人的话后,虽“叹惋”但仍想继续在桃花源里生活的一句话是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3、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5、用原文语句作答:(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6、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7、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8、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10、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1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14、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15、文中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联系全文,说一说桃源人为什么“叹惋”?16、离开桃花源时渔人“处处志之”,再来寻找的人划“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三、展示、评议桃花源记答案第二课时二、入课学习、合作交流(一)课文内容2、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