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溪近自然管理的景观生态学基础_欧洲阿尔卑斯山地荒溪管理研究述评_高甲荣
景观界的名人著作
曾九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荣誉设计和规划奖, 五次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两次获得全球最佳景 观奖,两次获得国际青年建筑师优秀奖,三次获世界 滨水设计杰出奖,并获2008年世界建筑奖, 2009年 ULI全球杰出奖,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 奖项。这些作品以现代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以生态 和人文的精神,赢得国际声誉;他把城市与景观设计 作为生存的艺术,倡导白话景观, 反规划理论, 大 脚革命和大脚美学,以及天地-人-神和谐的设计理念; 俞孔坚7次被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美国景观设计师 协会等国际大型会议邀请作为年会的主旨演讲人。分 别被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联合授予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被国务院侨办授予首届华侨华 人专业人士杰出创业奖。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它是由达达主义发展而来的。 其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受 到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施瓦茨在1987年建成的西雅图监狱庭院(King County Jailhouse Garden)中搭建了一种犹如梦境、舞台布景般的场景。这是一个用混凝土和彩色陶瓷片 构筑的场地,为探访的亲友和律师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易养护的会谈场所。
景观生态学 本书1986年出版,主要研究景 观和生态系统的分布格局, 动物、植物、能量、矿物营 养和水的流动以及景观中生 态的变化。
土地镶嵌:景观和区域生态 学 几乎所有的景观类型中动物、 水、风和人群依据不同的空 间格局有不同的流动速率。
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景观生态学派的崛起,大大扩展了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领域,特别是 R.T.T.forman和 M.Godron于1986年出版了作为教科书的景观生态学一书,该书的出版 对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研究与景观生态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景观生态学第1-2章
1983年在美国 Allerton公园召开的景观生态学讨论 是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的里程碑。会议参加人都是美 国著名生态学家,会议对当时景观生态学发展现状和 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强调空间异质性和尺度 的重要性。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后来 也成为了国际景观生态学的主流。 1986年, 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景观生态 学”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 1987年,国际“景观生态学”杂志在美国创刊,成 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概述
1.1 景观和景观生态学 一、景观(landscape)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有多种表述。“景观”一词最早来 源于希伯来语的《圣经》中,用来描述耶路撒冷城美丽 的景画。 风景:景色,景致,一般指自然风景。 自然地理区域:是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和 植被的综合体。 生态学定义: FORMAN “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聚合 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区域。“
景观生态学
彭世揆编 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仅供学习参考
参考书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 肖笃宁主编 1991科学 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 邬建国 2000 高 教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傅伯杰等 2002科学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 徐化成 1996 林业出版社 景观生态学 2006年 余新晓等 高教出版社
Troll(1968) 对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的主要的、综 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相互关系可以从明确的 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和各各大小不同等 级的自然区划表现出来。 R.Forman和 M.Godron( 1986)在合著 《 Landscape Ecology》一书中认为:“景观生态 学探讨生态系统——如林地、草地、灌丛、走廊和 村庄 ——异质性组合的结构、功能和变化。”
园林生态学复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与规律的学科。
2.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植物群落内各种生物(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及其与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3.城市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
4.生态园林:是根据生态学原理,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并高于自然的新型园林设柜台系统。
二、填空1.英美学派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群落的动态演替和演替顶极学说)。
2.法瑞学派的主要贡献是(对群落结构的研究)。
3.北欧学派的主要贡献是(继承和发展了瓦尔明在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
4.前苏联学派则主要在(生物地理群落研究方面卓有成效)。
三、选择题1.生态学按其性质一般分为:(D)A.理论生态学B.草原生态学C.环境生态学D.理论生态学与应用生态学2. 园林生态学的学科基础是(A)。
A.生态学B.动物学C.微生物学D.树木学3.最先提出生态学概念的是(A)A. 海克尔B. 奥德姆C. 坦斯利D. 林德曼4.生态系统的概念是由(C)首次提出来的。
A. 海克尔B. 奥德姆C. 坦斯利D. 林德曼四、简答题1.生态学的发展分为那几个时期?答:分为四个时期,即生态学的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生态学的建立时期(17世纪后),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
2.简述园林发展三个阶段的特点。
答:(1)造园阶段(传统园林阶段):主要服务于以皇帝为首的贵族阶层,主要为营建宫苑\庭院\花园等范围较小.(2)城市绿化阶段:工业革命开始,园林服务对象从少数贵族扩展到广大的城市居民,园林服务范围扩大到公园和整个城市绿地系统.(3)大地景观规划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园林从城市扩展到郊区,进而影响到大地综合体。
3.园林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答:主要研究:(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园林植物及城市绿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与机理(2)城市植被的恢复重建,生态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3)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4)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及城市生态管理(5)园林生态设计与生态工程技术问题4.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进展?(1)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研究(2)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3)城市区域绿地网络研究(4)城市植被恢复重建与生态过程研究(5)生态规划设计与生态过程研究(6)园林生态工程技术研究第二章城市环境、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一、名词解释1.生态因子:在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称为生态因子。
景 观 生 态 学(Blackstorm)
景观生态学2011年01月01日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和发展1❀景观(狭义):是指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凡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合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景观的基本特征:❀景观是一种生态系统;❀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景观是异质性生态系统的镶嵌体;❀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景观是一种风景。
2❀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整体观和系统观;❀异质性和尺度性;❀综合性和宏观性;❀目的性和实践性。
3❀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4❀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和特征主要流派:北美系统学派(Forman&特纳)和欧洲应用学派(温克&哈伯)特征:北美注重自然,关注结构、功能和动态;欧洲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类经营的生态系统。
6❀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
7❀尺度:在观察或研究某一物体或现象时所采用的时间和空间单位,同时也可以指某一现象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所涉及的范围,分别称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包含幅度(范围)和粒度(分辨率)。
8❀干扰:是指发生在一定地理位置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对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直接损伤的、非连续的物理作用或事件。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物种数量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表达为:S=cA z 式中 S---岛屿的生物物种数;A---岛屿面积;c---与单位面积平均物种数有关的常数;z---待定参数,它与岛屿的地理位置、隔离度和邻域状况等有关。
景观中生境斑块的面积大小、形状、数目以及空间位置关系,对生物多样性和各种生态学过程的影响。
物种丰富度=f(生境多样性,干扰,斑块面积,演替阶段,本底特征,斑块隔离程度)最大贡献:是把生境的斑块的空间特征和物种数量联系在了一起。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得主要内容及目前得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1)景观生态学就是研究空间得异质性与格局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得景观格局形成得物理、生物过程与干扰过程;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与群落得空间分布;c)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变化;d)人类对景观变化得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就是对空间异质性得研究与管理a)景观镶嵌体得空间结构与组成;b)景观要素之间得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c)景观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得变化;d)景观结构与功能得优化与管理。
目前研究得重点:①干扰对景观格局与过程得影响与干扰在景观中得传播与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得关系或景观格局得生态学与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与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得多重价值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得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得作用与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得特点。
(必考)欧洲与北美在起源与发展上均有着显著得不同。
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与整体论得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得生态学内容与还原论为基础得方法论。
具体得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得学科,它与规划、管理与政府有着密切得与明确得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得方面,但它更大得兴趣在于景观格局与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就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得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得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得景观也有着浓厚得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她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得作用与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得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得主要方法有哪些?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得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就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得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得分布与组合规律。
《绿色建筑》读书心得报告--资料
萌芽于1960年代的生态学,受到生物链、生态共生思想的影响,对过分人工化、设备化环 境提出彻底的质疑。“生态建筑”强调使用当地自然建材,尽量不使用近代能源及电化设 备。
本书是作者绿色建筑研究的精华,作者希望的绿色建筑应该是更便宜、更自然、 更有效益、更无公害的生活智慧,让人类能享受更久的朝日夕阳,让子孙的明天
更有希望。本书是建筑设计人员、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政府官员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人员、规划师、房地产商、政府官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
作者自序 》》》》
本书简介 》》》》
绿色建筑是当今全球建筑界最流行的议题,但许多人对绿色建筑仍有很深的误解。 本书包含了大量亚洲和世界各国生态气候与耗能的案例分析,使内容更具地方特色与
国际视野。本书以古西洋神话Ouroboros神兽传说为序幕,展开生态 气候的绿色建筑理论,最后以当今许多绿色建筑政策追求高科技与 商业化的陷阱为隐忧,提出理想的绿色建筑发展远景。
林宪德,成功大学建筑系教授,1977成功大学建筑系毕
业,1984获日本东京大学建筑工学博士。 近来对于建筑 省能、绿色建筑的研究与推广不遗余力,目前则
将研究领域扩展至都市层面,致力于城乡生态的 研究。 其研究内容多已落实于建筑相关法令 ( ENVLOAD、
PACS、绿建筑九大指标等 ),同时,也将绿色建筑的理念落 实于建筑设计之中 (嘉义市228纪念馆、射日塔等),是兼具科 技及人文素养之建筑学者。
1986「非洲传统建筑」 1988「被历史遗忘的建筑」 1989「建筑秏能评估之研究」 1990「为您的住宅把脉」 1994「现代人类的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科学之一)」 1994「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解说与实例」 1996「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计画(生活环境科学之二)」 1997「建筑节能法规的解说与实例专辑」 1997「建筑风土与节能设计-亚热带气候的建筑节能计画(生活环境科学之三)」 1997「建筑空调系统节能设计-空调系统耗能系数PACS (生活环境科学之四)」 1999「城乡生态」 2000「绿建筑设计技术汇编」 2002「旧有建筑物屋顶隔热节能改善工程设计手册」 2002「旧有建筑物外遮阳节能改善工程设计手册」 2002「绿建筑解说与评估手册2003年版」 2002「建筑节能法规的解说与实例专辑2003年版」 2003「建筑节约能源设计规范与实例2003年版」 2003「热湿气候的绿色建筑」 2004「永续校园的生态与节能计画」
【高中地理课件】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鄂尔多斯的年平均降水量 大多在300--400毫米;降 水最多的是1964年和1967 年,约500毫米;最少是 1965年,约120毫米,两者 相差约380毫米,说明降水 的年际变化大。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问题二: 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 什么影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 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 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
……
▋案例分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 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 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 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 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 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石漠化极易在喀斯特地貌区发展。
问题一: 西南石漠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 当地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
……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材料二: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牲畜量为100万头,到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到了 1000万头。从20世纪70年代起,菜场开始退化,到20世纪末,1\3的草场已成沙 地,80%的草场退化 问题六: 材料二反应的问题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情景导入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 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 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 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 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 一,如今治理绿洲重现,20世纪后 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 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 从草原变成了生态绿洲?
生态文学批评自然观环境伦理
生态文学批评自然观环境伦理生态文学批评是文学研究和现代生态哲学思想的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回应。
生态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文化批评思潮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形成,然后又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
许多学者对生态文学批评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其中美国生态文学批评的发起人同时也是主要倡导者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认为,所谓生态文学批评就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批评,这一定义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把生态文学批评界定为研究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的关系的批评,揭示了这种批评的主要特征。
生态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这种特殊的方式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进而通过文化批评来探索人类在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模式等方面怎样影响人对自然的行为,怎样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人们已经认识到,需要深入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与此相关的人类生存方式。
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人类研究文学除了要研究怎样运用文学话语表达自然以外,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考察那些能决定人类对待生态系统态度和行为的所有社会文化因素,并把这种考察研究与文学批评联系起来。
因此,生态文学批评就是要“历史地揭示文化是如何影响地球生态的”[1]。
十多年来,美国生态文学批评无论在学科化还是在体系化等方面均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1989年,美国西部文学研究会建议以“生态批评”来替代以前沿用的“自然写作研究”;1992年,成立了美国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紧接着在第二年该研究学会又创刊《文学与环境跨学科研究》;六年后,美国现代语言学会吸纳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为该组织会员。
美国生态批评的发起人之一谢里尔?格洛特费尔蒂认为,生态文学批评在体系构建和批评实践方面将会按照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用文学再现荒原即天然自然;第二阶段通过研究重现长期以来被众多文学工作者忽视的实体自然创作,广泛深入地研究有生态倾向的文学作品;第三阶段将会致力于研究通过文学语言对人类世界的重新建构,批判西方传统文化将人类与自然割裂开来并主张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二元对立思维。
阿尔卑斯山脉旅游发展探析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考核情况表2009 —2010 学年第 2 学期学院:人文院课程名称:环球旅游资源欣赏学分: 2 学号姓名: 1118130 曾婷考核方式:课程论文考核内容:阿尔卑斯山脉旅游发展探析教师签名:时间:阿尔卑斯山脉旅游发展探析农学81班 1118130 曾婷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雄伟的山脉,它呈弧形贯穿了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六个国家,绵延1200公里。
其山势高峻,平均海拔约达到3000米左右。
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是欧洲第一高峰。
其常年的冰雪、夏季的草原、冬季的天然滑雪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游客,为欧洲的旅游业带来了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对对阿尔卑斯山脉主要的旅游价值做了全面深入的鉴赏,对其阿尔卑斯山区的经济开发管理模式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阐述了阿尔卑斯山区无法避免的环境问题。
对全面认识阿尔卑斯山脉旅游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国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具有借鉴价值。
一、阿尔卑斯山旅游资源概况(一)春夏季自然风光阿尔卑斯山脉整体呈弧形延伸在欧洲南部,山势雄伟、风景幽美。
其晶莹的雪峰、浓密的树林和清澈的山间流水共同组成了阿尔卑斯山脉迷人的风光。
春季阿尔卑斯山的积雪开始溶化,百花齐放的草地、山间的清泉成了健行者的天堂。
[1]阿尔卑斯山地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了许多湖泊。
其中最大的湖泊是莱芒湖,另外比较有名的还有四森林州湖、苏黎世湖、博湖、马焦雷湖和科莫湖等。
[9]阿尔卑斯山的山麓与谷地间有不少极具古朴髓陆风情的原始小镇。
小镇的集市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农产品,除了鲜花蔬菜水果奶酪蜂蜜之外,更有传统农家干货。
阿尔卑斯山区的某些山峰因含有独特的矿物成分的白云石而在晨曦中泛着美丽的粉红色光芒,这种红光随着日照的改变而变深,极为美丽,称为“阿尔卑斯之光”。
[2]此时的阿尔卑斯山最适合的就是徒步旅行,在许多山峰的封顶,还有供游客们休息的驿站。
[3]这些被冰川环抱的驿站可堪称理想的高山徒步目的地,站在一些高山驿站放眼望去,周围甚至可能会被多达四五条的大冰川所围绕。
1、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1.1水土保持水土保持(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済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水土保持的对象不只是土地资源,还包括水资源。
保持(conservation)的内涵不只是保护(protection),而且包括改良(improvement)与合理利用(rational use)。
不能把水土保持理解为土壤保持、土壤保护,更不能将其等同于土壤侵蚀控制(soil erosion control)。
水土保持是自然资源保育的主体。
1.2意义意义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水土保持对于改善水土流失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建设生态环境,减少水、旱、风沙等灾害,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生产力。
据统计,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98年底,全国因土壤侵蚀而损失的耕地达270多万hm2,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亿元以上。
在山丘区釆用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及沟道水土保持措施,可以防止耕地、林地、草地土壤面蚀与沟蚀,保护土地资源免遭损失,维护土地生产力。
在风沙区釆用防治风力侵蚀的综合措施,可以防止农耕地与草地的风蚀退化。
充分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抗旱能力。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山丘区,通过修建水平梯田等坡面工程以及各种蓄水工程,可以拦蓄由降雨形成的坡面径流,减少水的流失,提高降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强旱作农业与经济林果生产的抗旱能力。
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水土保持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加了人口环境容量,促进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第一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经过治理,人口环境容量每平方公里增加6人~23人。
黄河上中游无定河、皇甫川、三川河以及甘肃定西县等4片重点治理区,一般经过5年〜10年治理后,每平方公里的人口环境容量可增加20人左右。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1、狭义景观: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指在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范围内,由诸如林地、草地、农田、树篱和人类居住地等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观”。
2、广义景观:根据所研究的具体物种或生态学现象来定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3、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主体是地理学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
以达到景观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目的。
知识点:1、广义景观概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生态学系统中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
2、景观不是必然地由其大小来定义,而是由斑块镶嵌体来定义。
3、景观分类:自然景观、经营景观和人工景观4、景观生态学起源于中欧和东欧。
V on Humboldt(19世纪初)首先把“景观”一词引入地理植被科学中,定义为“自然地理综合体”。
美国生态学家Forman并提出了“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为北美景观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5、景观生态学明确强调空间异质性、等级结构和尺度在研究生态学格局和过程中的重要性。
6、景观结构(斑块间的空间关系):“斑块、廊道、基质、网络”、空间格局、生态交错带、异质性、尺度性;景观功能(空间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干扰、连接度、生态流、物种运动、文化过程、“廊道、基质、网络与流”;景观变化(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改变):稳定性、格局总体变化、驱动因子、生态环境影响、动态模拟第二章景观结构要素名词解释:1、斑块: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基质)在性质上或者外观上不同,表现出较明显边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实体。
该定义强调了斑块的空间非连续性和内部均质性。
2、斑块形状指数:通过计算某一斑块形状与相同面积的圆或正方形之间的偏离程度来测量其形状的复杂程度。
阿尔卑斯山脉生态系统演化与保护对策研究
阿尔卑斯山脉生态系统演化与保护对策研究阿尔卑斯山脉生态系统是欧洲最重要的山脉之一,也是许多动植物物种的栖息地。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阿尔卑斯山脉的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为了保护这个宝贵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其演化以及采取适当的保护对策。
首先,了解阿尔卑斯山脉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对于制定保护策略至关重要。
阿尔卑斯山脉形成于约6500万年前的地质构造活动中,随着地壳的抬升和冰川的侵蚀,形成了如今壮丽的山脉景观。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植物和动物从周边地区迁徙而来,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然而,近年来,人类活动对阿尔卑斯山脉生态系统的演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导致了大量道路、酒店和滑雪设施的建设,严重破坏了山脉的自然景观。
这些建设活动不仅占用了原本应属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而且还引入了大量外来物种,对原有生物群落造成了严重破坏。
除了人类活动外,气候变化也对阿尔卑斯山脉的生态系统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冰川的融化速度加快,导致山脉的水源供应不稳定。
这不仅威胁到动植物的生存条件,还可能引发洪水和山崩等自然灾害,给当地居民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风险。
为了保护阿尔卑斯山脉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减少人类活动对山脉的破坏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应加强对旅游业的管控,限制建设规模和区域,保护原始的山脉景观。
同时,配套完善交通设施,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此减少对山脉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来物种的防控工作。
外来物种的入侵会破坏原有生物群落的平衡,对当地物种造成威胁。
因此,要加强边境的检疫工作,防止外来物种的进入。
同时,开展对外来物种的监测和管理,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以保护阿尔卑斯山脉的生物多样性。
最后,应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来保护阿尔卑斯山脉生态系统。
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核心任务,国际社会应加大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苏贤贵-美国环境思想-期末复习笔记
原始资料:梭罗对于现代环境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独到之处不只在于他是一位细心的自然观察者,发现并表达了自然各个局部协调统一的生态学思想,因而被人称为生态学创立之前的生态学家,他的更大奉献还在于他深邃的自然思想所包含的许多要素都在当今的环境生态思潮中得到了表达.比方他强调自然有不依束^人的独立价值的生态中央论思想,他强调自然的审美和精神意义,竭力反对把自然的价值约减为经济价值的思想,他对同时代盛行的商业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社会流俗的深刻批判,他论述文明和荒野之间应保持平衡的思想,都得到了当代环境运动,尤其是生态伦理学的响应,就连梭罗一辈子不离故土的生活方式都被认为符合现代的生物区域主义〔bioregionalism〕的主张,他的/公民不服从0的政治见解如今也被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绿色和平运动之中.正由于如此,梭罗的思想在今天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魅力,成为今天环境生态伦理学的重要精神资源,梭罗本人也成了西方生态伦理的当之无愧的精神先驱.罗尔斯敦〔HolmesRolston〕列举了自然中的多种价值:〔1〕经济价值,即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2〕生命支撑价值,即支撑生态系统和人类文化的价值;〔3〕消遣价值,人类欣赏自然,获得愉悦的价值;〔4〕科学价值,即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价值;〔5〕审美价值,为人提供美感和艺术灵感的价值;〔6〕生命价值,即自然孕育和包含生命的价值;〔7〕多样性与统一性价值,即其对于人类心智进化的价值.〔8〕稳定性和自发性价值,即秩序与自由的价值;〔9〕辩证的价值,即克服阻力对于进化的价值;〔10〕宗教象征的价值,即自然对于心灵慰藉和追求意义的价值.这些价值有的是工具性的,有些是内在的价值,多数和人类的评判有关,但罗尔斯顿强调许多美国环境思想〔苏贤贵老师〕价值并不会由于人类没有再地球上存在而消失.工具价值:保护自然是为了保护人类自己.卡逊:“限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限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作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被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
《基础生态学》教学大纲
《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总学时:72学时学分:3.5学分适用对象:生态专业本科生(民、汉)先修课程高中生物学相关课程使用教材:《基础生态学》,孙儒泳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参考书:1.《生态学》,李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植物生态学》,曲仲湘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年3.《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孙儒泳,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由于生态学与世界的环境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人类本身在地球上的持续生存有着最紧密的的关系,已成为各类院校生物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通过介绍基础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具备人与自然必需协调发展的思想和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同步的观点。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在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水平上,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树立生态学意识,学习应用生态学理论,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4.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本章要求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了解生态学发展简史及分支学科,提高对生态学作用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本部分要求掌握个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生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生态因子组成),理解主要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方式。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掌握环境、生态因子等概念,了解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耐受限度与生态幅。
第二章能量环境了解地球上光照的光质、光强度、光周期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光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光的适应。
学习地球上温度的分布和变化特点,掌握温度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第三章物质环境了解水的性质和作用,掌握动植物与水的关系。
了解大气组成,掌握CO2的生态作用。
了解土壤的形成、侵蚀、破坏和土壤的生态意义,掌握土壤对生物的影响。
闽东北鹫峰山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研究
闽东北鹫峰山不同退耕还林模式生态效应研究李式镜【摘要】In this paper,the ecolog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returning farmlandto foresty modes adopting by farmers of Jiufeng Mountain in northeast of Fuji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rough th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e herb of four farmland modes can basically cover the ground. During the period of observation annual plants became perennial plants. After seven years,vegetation of abandoned farmland being canop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ediment erosion;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of abandoned farmland is greater than the control area. In the early of observation,the capacity is natural mode>mixed needle leaf>broad-leaved forest>coniferous forest. Late in the observation,vegetation recovery mode involving with trees brings more complex vegetation,it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is stronger,and the nee⁃dle mixed model is the best.%该文对闽东北鹫峰山农地采取不同退耕模式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认为,4种退耕模式的草本均能在当年基本覆盖地表,在观测期间植物由1年生演替为多年生。
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rm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
土地利用的优化格局——Form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Forman教授认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中,有5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包括:时空背景,整体景观、景观中的关键点、规化区域的生态特性和空间属性。
据此他提出用以解决土地保护与开发矛盾的“空间解决途径”,其内容包括建立“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构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空间格局等。
20世纪80年代,北美的景观生态学逐渐兴起1,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的RiChardT·T·Forman教授为北美景观生态学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1981年—1983年,Forman教授通过编写一系列文章介绍了欧洲景观生态学的一些概念,他强调景观生态学与其它生态学科不同,是着重于研究较大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相互关系的科学,并提出“斑块一廊道一基质”(Parch-corridor-matriX)模式,奠定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础。
Forman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景观和区域生态学。
同时,他也研究土地的转变、“斑块一廊道—基质”理论和道路系统生态学。
Forman 教授的景观生态思想具体体现在他的众多专著与论文之中。
1986年,Forman教授和G0droFl教授共同出版了重要专著《Landscapeecology》,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该书资料丰富,取材精当,系统性强,总结了景观生态学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成就。
1995年,F0rman教授在他的《LandMosaics:theEcologyofLandscapeandRegion》—书中,系统地总结和归纳了景观格局的优化方法,并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作用,即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的安全。
这表明景观生态学已经开始从静态格局的研究转向动态格局的研究。
2.Forman教授的景观规划思想Forman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合理的景观规划方案来说,其规划原则应包括:①考虑规划区域外较广阔的空间背景;②考虑保护区较长的历史背景,其中包括生物地理史,人文历史和自然干扰状况;③规划中要考虑未来变化的灵活性;④未来5年、10年或20年内可预料的保护区面积变化是规划的关键部分;⑤规划方案应有选择余地,其中最优方案应基于规划者明智的判断,而不涉及现实政策,这样其它可供选择的折衷方案才能清晰、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溪近自然管理的景观生态学基础*———欧洲阿尔卑斯山地荒溪管理研究述评高甲荣1 肖 斌2**(1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北京 100083; 2西北林学院 陕西杨陵 712100)提 要 荒溪生态系统是流域研究和管理的基本单元。
基于阿尔卑斯山区近20年荒溪近自然管理的研究成果,简要地介绍了荒溪近自然管理的概念、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分析了荒溪与其周围景观的相互作用特点,并对荒溪在景观中的输送功能、生活空间功能和自净化功能以及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和探讨。
关键词 荒溪流域 近自然管理 景观生态学分类法 《中图法》S 157.1 文献标识码 A 荒溪流域管理(To rrent catchment basin management )及其众多的同义词如流域管理(W atershed man -agement )、流域治理(Watershed contro l )、荒溪治理(T orrent control )、集水区经营(Catchment basin man -agement )、山区水土保持等已成为山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惯用语[1~7]。
这些概念包含了不同的思想、观点、方案和实践,原因是它们尚无统一的科学定义,因而其涵义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但它们有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减轻或避免自然灾害对人类及其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失,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副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综合经营管理措施,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1~3]。
荒溪在山地生态系统中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对环境反映的灵敏性历来为自然保护、经济发展规划、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研究者所重视[3~10]。
我国山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全国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79万km 2。
山区流域土地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垦与滥伐森林,导致土壤侵蚀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系统地了解、认识和管理荒溪生态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环节,同时对我国山地流域管理和持续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奥科技合作项目(编号:V .A .22);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承蒙北京林业大学王礼先、解明曙教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谨致谢意。
收稿日期:1998-09-19;改回日期:1998-11-09。
1 荒溪近自然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荒溪(T orrent )是指土石山区流域面积<10km 2(或<25km 2)具有常流水或季节性流水的沟道[1,2,11~19]。
荒溪治理工程(To rrent contro l engineering )就是以荒溪流域(To rrent catchment basin )为单元的治理工程,其目标在于保护荒溪流域中人类的生存空间,减轻或避免荒溪灾害(T orrent disaster )所造成的损失[2,7,11]。
阿尔卑斯山区开展荒溪治理工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的荒溪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减轻或避免荒溪灾害对人类及其生产活动造成的损失;而当今荒溪治理工程所追求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荒溪景观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即通过荒溪治理工程所形成的新景观符合人类与自然并存的要求。
这一趋向源于欧州阿尔卑斯山区国家的河道及山地整治,用以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后为荒溪治理部门所应用,并发展为现在的近自然治理(Near natural control )或称之为近自然管理(Near 17卷3期244~2491999年8月 山 地 学 报JO U RN AL O F M O UN T AIN SCI EN CE Vol .17,No .3pp244~249Aug .,1999论文编号:1008-2786(1999)03-0244-06natural manag ement [7,17,18])。
荒溪生态系统(Tor rent ecosy stem )与人类的相互关系是从人类介入荒溪流域从事生产活动开始的。
最早的荒溪生态系统属于原始型,自然力在系统中起着支配和主导作用,人类活动仅是系统的附属物,人类对荒溪流域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盲目性,荒溪景观表现为轻度人为活动干扰的自然景观。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人类在荒溪流域中生产活动的增加,人类的影响逐渐占主导地位,其生产活动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利用。
在十九世纪中期,工业资本在欧州兴起并迅速得以发展,大规模地砍伐森林,采矿修路,架设电线,使阿尔卑斯山区的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山洪、泥石流、雪崩等各种山地灾害大规模发生,山地生态系统处于恶性循环之中[19]。
迫于自然资源减少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许多阿尔卑斯山区国家如法国、奥地利等接受惨痛教训,相继于1846a ~1884a 间制定了森林法及水资源利用法,积极开展与各种山地灾害作斗争,荒溪治理工程措施也随之出现并在欧洲得以广泛应用,荒溪景观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而表现为人为活动严重干忧的人工景观[20]。
在进行了百余年荒溪治理工程之后,荒溪灾害发生的规模和频数均得以有效地遏制,植被得以恢复,生产力得以迅速发展。
随着外来移民的大量迁入和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传统工程治理的弊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要求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有增长之势。
更重要的是经过工程治理后的荒溪流域,其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17]。
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荒溪流域的自然资源,预防荒溪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维护人类与荒溪的和谐,提高生物生境多样性,有效地保护自然荒溪景观与充分发挥荒溪景观多方面的功能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人类力图在一定的人工干扰下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荒溪景观,从而在欧洲发展了荒溪治理的新体系———近自然治理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为近自然治理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而景观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则为近自然治理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15~17]。
流域治理的实质是景观的养护和管理[3]。
近自然治理是荒溪治理的一个高级目标,要求在功能上不仅能减轻或避免荒溪灾害给人类所造成的损失,而且要有效地保护自然荒溪景观,提高生物生境多样性,维护荒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相对稳定。
在各种流域管理方案的制定中,要求考虑具体流域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工程方案,确保荒溪流域在自然发展所允许的偏离幅度条件下能够兼顾其双重功能。
“近自然治理”是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结合具体流域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及区域社会经济条件,按照自然荒溪流域的发生发展规律实施的一种多功能的工程措施,兼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优点,既具有防护荒溪灾害,保护和合理利用荒溪流域自然资源的特点,又具有提高景观多样性,维护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性的特征[3、7、9、11]。
实施“近自然治理”的目标不单纯是为了防治荒溪灾害、获取经济效益,而是依据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荒溪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环境和生态效益。
2 荒溪与周围景观之间的相互作用荒溪是由许多小等级溪流组成的一个连续流动、完整而且具有动态特征的生态系统。
荒溪与其周围景观之间存在有多种相互作用关系。
2.1 水文学作用(Hydrologic effect )降落在流域中的雨水,通常渗入土壤后形成径流而汇入荒溪,是河道最主要的水源。
流域的形状、土壤特性及植被状况对洪水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在沟道形成地下水,从而形成长流水或季节性流水。
由于人为活动的干扰而使溪床下切、地下水位下降,一方面使河岸植被减少,另一方面使河溪时常干枯,破坏了荒溪水流的连续性。
2.2 气候作用(Climatic effect )荒溪由于其较大的水面对周围气温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荒溪气候主要受河岸植被的影响,其机3期高甲荣 肖斌:荒溪近自然管理的景观生态学基础———欧洲阿尔卑斯山地荒溪管理研究述评245 理在于截留白天太阳入射光以及夜间流失的长波辐射,进而引起荒溪水流温度及周围温度和大气湿度的变化[11]。
此外,由于荒溪水面蒸发量大,大气湿度高,能促成荒溪周围雾的形成。
2.3 化学作用(Chemical effect )流域的地质构造影响荒溪水流的矿化程度。
流域大量使用化肥或植物保护剂,将影响荒溪的水质,尤能使杂草滋生而导致水体呈褐色和富营养化,污染水体并影响邻近系统中其它生物的生活环境。
2.4 生物学作用(Biological effect )荒溪是许多动物的“饮水源地”。
有些动物生活在河溪水中,如以食鱼为生的水濑和众多取食水生生物的水生鸟类等。
此外,荒溪是许多有机体迁移的通道,一般依水流作用方向分为顺流向的被动迁移和逆向的主动迁移。
例如,有些水生昆虫,成虫逆水流方向飞翔,幼虫则附着于漂浮物顺水流实现迁移和繁殖,从而起到平衡作用[4、11]。
河溪植被、洪水淹没区植被及山坡下部植被都与河溪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些作用主要表现为河岸植被遮荫,水流下切侵蚀和河岸淘蚀,散布于河溪的树叶、树枝、树干和木质物,以及河溪植被的发展变化(植被的时空演替)等,从而影响到邻近景观的变化。
3 荒溪在景观中的基本功能及应用评价3.1 输送功能(T ransport functio n )荒溪是流域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元,由源头集水区、流经各个等级河溪,最后汇入较大的河流,形成一个连续流动、独特而完整的生态系统。
在结构上,由水网组成的景观贯穿于整个山地,与人体的血液系统相类似:在功能上,由各级河溪组成的水系网络,与人体肾脏的排水作用相似。
沿着河溪可以输送水、固体物质、有机物质如叶片、树枝、木质物、植物残体、动物和动物尸体,以及可溶性物质(水体中贮存有热量、有机物中贮存有化学能)。
Bretschko (1990)阐述了由荒溪输送有机能流的重要性。
“有机物质是所有生态过程的媒介,对能量流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1],在生态系统中,一般可分为两种能流。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利用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能量基础。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生物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质,许多消费者如动物、微生物和一部分异养植物都是依赖这些有机物质生长和生活。
Ellenberg (1986)把这种系统称之为“完整系统”。
另外一种系统为“不完整系统”,即系统的有机物质和能量直接来自于相邻的生态系统[22]。
小的荒溪可视为典型的代表,大多数山地河溪的能量和有机物质来自相邻系统所产生的枯枝落叶、地表(下)水输入中附带的各种养分,河溪自身的初级生产力很低,仅限于附着在泥沙沉积物表面的藻类及少量的水生植物。
从生态系统观点来看,各个低级与中高级河溪相连构成一个连续系统。
这一连续系统不仅构成了地理空间上的连续性,而且更主要的是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生物过程及其物理环境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