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不如乐学
好学不如乐学-精品文档资料
好学不如乐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学生的学习中,兴趣有着定向和动力作用,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激发起了兴趣,学生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当前教育界提出的“愉快教学”模式,正是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为“愉快教学”的基础。
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想方设法诱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一半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重要教学步骤。
一堂精彩的、有效的语文课离不开富有趣味性、生动性、创新性的导语,正如于漪老师所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见,设计一个良好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定音”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导语的内容无外乎人物事件的背景,对人物生平事迹的介绍。
教师设计新颖巧妙的导语,加口若悬河、有生有色的表达, 就能使学生情绪昂扬,注意力集中,兴趣勃发。
口:“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你看它高大挺秀,傲然挺祖国到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
(视频)立,他们像列队的卫士,挺立在沙漠上, 抵挡着风沙的袭击;它们又像不屈的勇士,面对狂风暴雨,巍然毅力,它们给这贫瘠的沙漠带来了生机,更带来了希望。
那戈壁滩上的白杨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 课《白杨》。
”学生带着问题就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中;还可以沿着时间的隧道,回到次世界大战时,去前苏联听《夜莺之歌》,回到遥远的古代,领略《晏子》的风采,欣赏《草船借箭》的故事,领悟《寓言三则》的好奇心,使学生感到语文课本中充满了无限乐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又如,在学习《匆匆》这篇课文时,我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窗外鸟语花香、绿草如茵,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好学”不如“乐学”
“好学”不如“乐学”作者:赵红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02期现代教学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把学生参与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成分分为两类:一类是感知、想象、思维、记忆等认知因素;另一类是动机、态度、情趣、意志情绪等情感因素。
认知因素,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情感因素构成“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过程。
两种因素或同步或交叉同构成教学全过程,形成完整的动态体系。
愉快教育,就是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全面发展地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这是从应试教育向提高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建立民主、平等、团结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融洽的人际关系。
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能起到特殊作用。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结合本学校的情况,我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了我的“有乐施教”法。
一、在教学中实施教师乐教善教与学生爱学会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音乐教育有独特作用,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
我在音乐教学中,以“趣”激发动机,以“美”愉悦学生身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在其中感受、陶冶,促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得到个性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在音乐教学中采用了律动激趣、故事激趣、游戏激趣、图画激趣、表演激趣、器乐激趣等多种办法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去。
二、搞好课外的快乐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课外音乐活动无论是歌咏合唱团,还是乐团乐队或是音乐兴趣小组,都具有多样性、自主性、实践性的特点,可以丰富学校课外文化生活,活跃课余生活,激发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安排快乐生活,促进身心发展我把学生课余时间分成五段,朝气蓬勃的早晨、轻松愉快的课间、欢乐活泼的中午、丰富多彩的下午、自由自在的傍晚。
无论是哪段时间,音乐都是儿童快乐生活中密不可分的知心朋友。
四、建设优美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学校宣传工作,课余播放音乐对学生音乐兴趣、修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各种音乐墙报、板报、专栏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
关于敬学与乐学的名言
关于敬学与乐学的名言
以下是6个关于敬学与乐学的名言赏析: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态度,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而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这表明乐学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享受学习的过程,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该名言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可以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当我们读的书足够多,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
这句话提醒我们学习需要不断地复习和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愉悦的心情,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勤奋是通向成功的途径,而学习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需要我们努力划船才能到达彼岸。
这句名言鼓励我们要勤奋学习,不断努力。
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的这句名言表达了他对学习的崇高敬意和对国家的热爱。
它鼓励我们将个人的学习与国家的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
这句话传达了学习的两个重要品质:灵敏和好学。
它鼓励我们要保持好奇心,积极学习,并且不害怕向别人请教,不论对方的地位高低。
这些名言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鼓励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勤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会学。
勤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会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语言简洁(当时文字刻于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义,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北宋丞相赵普曾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到了现代,《论语》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是孔老先生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深思。
更是中国悠远绵长历史传承下的灿烂的瑰宝,是我们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章:子曰:“赐(端木赐,子贡的名)也,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通“志'',记住)之者与?''对曰:“然。
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该章译成現代汉语,其意思是,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勤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会学。
毋庸置疑,学习,是生活的组成,是持续的行动,是持久的习惯,是永恒的观念,是一生的事业。
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学习,实际上就意味着生命意义的终结。
一般而言,学习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勤学,勤而学之。
闻一知一,以勤补拙;其二,乐学,乐而学之。
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三,会学,会而学之。
从规律和本质出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以期事半功倍。
愚蠢的人好用蛮力,智慧之人善用巧劲。
“一以贯之”,《论语》中“孔子告曾子”章曾出现过。
告曾子章中是“吾道一以贯之”的“之”指道,即以忠恕之道贯穿着它;本章夫子告子贡“多学一以贯之”的“之”指学,即以学习之道贯穿着它。
9.激发兴趣--好学不如乐学
9.激发兴趣--好学不如乐学兴趣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知识要在大脑中保存下来,首先必须引起大脑的注意,而兴趣又是引起大脑注意的重要因素。
因此,激发学习的兴趣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
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螗螂的活动。
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做小偷!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
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
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美国莱特兄弟成长和成功的历程就是一个跟兴趣有关的故事,它表明了兴趣对于小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飞机之父"莱特兄弟在很小的时候就对宇宙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每当看到在空中高悬的圆月,他们以为是近在咫尺,就想用手去摸一摸。
于是,他们常常爬到树枝上,踮起脚尖儿去摸月亮,结果,常常重重地从树上掉下来。
当他们的爸爸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有骂他们是傻孩子,反而鼓励他们说:"孩子,骑一只大鸟,去摸摸月亮吧!"父亲的一席话激发了莱特兄弟对于太空探索的浓厚兴趣。
从此,一种"腾空摘月"的理想便在他们的心灵中萌发了。
他们渴望着早一天制造出这样一种神鸟,骑着它去摘那又大又圆的月亮。
谈学习
谈学习
——与女儿学习共勉
学习使人进步,学习的乐趣就在于知识的更新和积累、视野和阅历的提升。
学习不苦,学而不进才苦;好学不如乐学,要始终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理念,更要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忧患意识,学有所长自然会乐在其中。
一、学习要能净心静气,活学活用,善于抓住知识的重点,善于解决知识的难点,会宁神聚力调动全身心(心、口、手、耳、眼)的感观去听课思考,对于重点、难点和一知半解的问题一定要穷追不舍,要有“订钉子”、“挖井”的锲而不舍精神,刨根问底、追根溯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彻底弄清搞懂。
二、学习必须讲方法,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特点和思维方式,要求甚解,一定要弄清各科知识的骨骼框架、系统结构脉络,只有切实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庖丁解牛”一样顺其自然,自然会融会贯通、无往而不胜。
三、古人把学习叫做“学问”,就是要既会学还要会常问,学中有疑、问中促学,融汇贯通才能学得真知卓见。
做人要诚实,对自己更要诚实,学习和人生都要有自知之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若乐知者”,不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装懂,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会。
要能将一个知识点扩展解决许多类型题(举一反三),也要会把某一类的题汇总到某一知识点上(触类旁通),要善于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基础知识要养成积少成多的好习惯。
所有知识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应用实践,若能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常识和实际结合起来,效果会大不一样,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活学学活”避免“死学学死”。
学生善于学,不如学生乐于学
学生善于学,不如学生乐于学【摘要】在学习中,学生的态度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
善于学和乐于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态度。
善于学的学生注重技巧和方法,擅长解题和应对各种问题;而乐于学的学生则热爱学习,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学习新知识。
乐于学的学生更能享受学习的过程,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
为了培养学生乐于学的态度,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来引导。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学和乐于学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既能灵活运用技巧解决问题,又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乐观的学习态度可以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学生乐于学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果的好坏。
【关键词】关键词:态度、学习、善于学、乐于学、特点、优势、培养、引导、结合、乐观、体验、重要、影响、成果。
1. 引言1.1 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的效果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的效果。
学习是每个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而学习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一个人如果拥有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他将更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绩。
相反,如果一个人对学习持消极态度,那么他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
积极的学习态度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培养和保持。
学生需要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学生需要有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学生也需要有耐心和毅力,因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学习的道路上,学生需要时刻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地激励和鞭策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所以,学习的态度决定学习的效果,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走得更远。
1.2 善于学和乐于学的区别学生善于学和乐于学虽然都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态度,但两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善于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巧,包括记忆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1. 子曰这句话的意思呀,就好像学游泳的人。
知道怎么游的,只是站在岸上看,看明白了,但下水还是挺害怕;而喜欢游泳的人,就像是下了水,也会努力地学。
可是乐在其中的人呢,就像鱼儿一样在水里自由自在,根本不觉得累,那才是真正地掌握了。
2. 知之者就好像你做数学题,知道了题目的解法,但心里还是觉得有点烦。
而好之者呢,就像喜欢数学的人,他不但知道怎么做,还会觉得这些题挺有意思。
而乐之者啊,就是完全沉浸其中,做数学就像是在玩一场有趣的游戏一样,时间过得飞快。
3. 你看啊,知之者就像那些跟风学烹饪的人,知道怎么炒菜,也能照着视频做出个模样来。
好之者就不一样了,他们喜欢做菜,会琢磨每种调料的搭配。
可乐之者啊,那就是厨房里的艺术家,翻炒、调味都像是享受音乐节奏,乐在其中,完全不觉得是做饭。
4. 这句话的感觉不就是在说不同层次的学习态度嘛?就好像学音乐,知之者学会了谱子,知道音符怎么弹。
好之者呢,他喜欢这曲子,会反复练习。
而乐之者呢?他弹琴的时候就像和琴在对话,完全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连吃饭睡觉都能有旋律在脑海中跳动。
5. 知之者就好比那些上班族,知道自己的工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好之者就像那些对自己工作充满热情的人,他们不仅完成任务,还会想办法做得更好。
而乐之者呢,他们的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做起来得心应手,觉得每一天都充满意义,完全融入其中。
6. 你看啊,这句话说的其实也可以是学骑自行车。
知之者,知道怎么踩踏板、怎么掌握平衡,好之者会喜欢骑车,练得越来越好。
而乐之者呢,骑车的时候感觉风吹在脸上,阳光洒在身上,完全是在享受过程,骑多远都不会累。
7. 就像学画画,知之者学会了基本的线条和技法,好之者开始喜欢上色,喜欢画的过程。
而乐之者呢,拿起笔就开始创作,色彩在他们眼里像是有生命,画画对他们来说是最快乐的时光。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就是告诉我们学东西不光是要知道,还要喜欢,最好是能享受其中嘛。
好学不如乐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浅谈
第30卷 第6 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30 No.6 2016年12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Dec . 2016・116・好学不如乐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浅谈姜 馨(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摘 要:针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差的现状,可采取小组竞赛、任务驱动、主体性学习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习兴趣;小组竞赛;任务驱动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6)06-0116-02在教学实践中渐渐发现学生对教材里的课文的很多篇目都不感兴趣,在调查后得知,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所选内容距离现在比较久远,还有部分同学对文章的内容不感兴趣。
而在课堂教学中,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媒介,教材中选择的都是经典篇目,有它的代表性,更有它的优势。
从学生的角度看,语文学科是母语,学生会觉得有较好的基础;语文的学习特点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比较多、比较零散,最突出的是见效慢,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一如既往地去学习、积累。
可见语文的学习最需要的就是兴趣的引领和知识的积累,所以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就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者也是极大的挑战。
高中的学习任务相对繁重,尤其理科的学习知识量大、难度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理科的压力较大,于是语文就被边缘化了,甚至变成了其他学科学习的调剂。
基于以上情况很难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学习,所以 提高课堂的效率显得尤为关键。
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进步,任何一个学生的内心都希望取得好成绩,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现今的课堂提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也就是课堂效率最大化,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保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探索、总结,归纳了以下三种学习语文激发兴趣的方法:一、小组竞赛学习任何一个个体在群体中,都需要有存在感,获得认同感,高中语文课堂如果只停留在师生之间的互动和随意性的生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并没有针对性,而固定的小组学习,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更强的指向性。
好学不如乐学
好学不如乐学—激发学习兴趣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
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
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作小偷!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
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
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人的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从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到志趣,决心终身从各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
青少年学生处在重要的学习知识阶段,培养对学习有兴趣则对今后成才关系重大。
那么,如何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呢?下面介绍几种具体方法,以供选择。
(1)好奇心是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
好奇心是人们对求知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倾向。
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人人皆有。
例如一个处在童年期的小孩如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向大人问这问那,总想弄个明白。
几乎所有的科学家从小都有超常的好奇心。
欧几里得从小对数学产生好奇,阿基米德从小对物理现象产生好奇。
我国古代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他对天文、气象、历法、医药等多方面有好奇心。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
学生善于学,不如学生乐于学
学生善于学,不如学生乐于学摘要: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较小学阶段,其抽象性和逻辑性思维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且在整体的数学学习阶段中处在承前启后的阶段。
中学数学教学除了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才能在漫漫学习长路中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在探讨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后,文章就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面也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一、中学数学学习的特点与难题学生步入中学阶段后课程和学习任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数学学科,不再像小学阶段那样仅强调动手能力,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的描述方法来阐述知识的内容。
相较过去而言,中学数学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别:一是内容更加抽象,一些运算、证明和理论不能够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判定真伪,只能够借助抽象的推理来实现;二是逻辑更加严密,数学指向的对象为抽象的数量和虚拟的空间,在无法用实物来反映时,只得通过更加严密的逻辑论证;三是应用更加广泛,初中数学的内容可以说是奠定了数学学科的基础,与实际的联系也更加广泛,作为一种工具,能够为未来不特定的学习和工作方向所使用。
正是由于中学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逻辑严密的、应用广泛的科目,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更高。
如若老师未能充分帮助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适应该学科特点,个人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尚欠缺的学生将会陷入困顿,望而却步。
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各种运算方法掌握不到位,解题思路不清晰,不能准确运用数学语言和数学逻辑;二是学习方法不得当,部分学生课堂上未能准确理解老师授课的内容,课下也不能及时巩固、复习,只会跟着完成作业任务,考试前死记硬背公式,生搬硬套理论,不得学习要领;三是学习兴趣薄弱,对待数学学习迟钝、被动,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遇到难题就轻言放弃,将数学视为自己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面对那些因为数学难学而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的学生,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教授数学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善于学习提升到乐于学习。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乐学者不如善学者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乐学者不如善学者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们所有的相法、方案和计划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
目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一些后进生索性不参与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事实上就是如何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的问题。
动起来不是指学生满课堂的跑或者是放羊式的学习,而是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自主合作、探究、互相讨论的学习状态。
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可以上来黑板写,站上讲台讲,也可以小组表演,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能够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改的实践、思考与总结,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我们学校打破传统的坐法,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六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以方便学习讨论),我的语文课是分为两部分上的,第一部分是预习课,第二部分是展示课。
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全方位确立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是靠内在的知识的魅力、靠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兴趣与需求、认知规律的灵活驾驭来激活的活起来。
课堂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多少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
学生善于学,不如学生乐于学
学生善于学,不如学生乐于学【摘要】学生善于学,不如学生乐于学。
学生善于学的表现包括能够掌握知识、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学生乐于学的重要性更加显著,因为只有在乐于学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有持续学习的动力。
为了激发学生乐于学的兴趣,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以及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等方法。
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也是非常关键的,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愿意学习的环境。
鼓励学生乐于学,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快乐和有效率。
【关键词】学生,学习,善于学,乐于学,表现,重要性,激发,兴趣,方法,积极学习氛围,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在当今社会,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些人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而有些人则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爱而努力学习。
他们乐于学习,不仅仅是因为学业要求,更是因为自身对知识的追求。
而学生善于学习,仅仅是通过努力和勤奋来完成任务。
要想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乐于学习显然更为重要。
学生乐于学习不仅仅意味着学习成绩的好坏,更是意味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对知识的热爱。
通过乐于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在学业中取得好成绩,更能够在生活中做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乐于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
要提倡学生乐于学习,不仅仅是要注重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热爱程度。
只有让学生们真正喜欢学习,才能激发其潜在的学习潜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学生乐于学,胜过学生善于学,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共识。
2. 正文2.1 学生善于学的表现学生善于学的表现在于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这些学生通常能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
他们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来提高学习效果,善于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具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意识。
孔子名言好学不如乐学
孔子名言好学不如乐学1.勉励自己好学上进孔子的名言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处:出自《论语·里仁》。
译文: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处:语出《论语·述而》。
译文: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教诲学生从不倦怠。
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
译文: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处:出自于孔子的《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事的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出处:《论语·为政》。
译文: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扩展资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身自信乐学笃行校训
修身自信乐学笃行校训
校训:修身、自信、乐学、笃行。
修身:出自儒家经典之语:“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要学会修炼自身、善待他人,学会沟通合作。
要学会面对情感、面对原则,面对义利、面对荣辱、面对功过、面对良知。
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自信包括:一是相信自己,二是相信自己的集体,三是相信自己的社会。
崭新的校园让我们自信,规范的机制也让我们自信。
对自己的社会要自信,我们的祖国在强盛,我们的社会在进步。
要相信,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乐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们可以理解为:“求学不如勤学,勤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乐学”。
谚语大全小学二年级上册
谚语大全小学二年级上册范文一:谚语大全小学二年级上册主要是让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谚语,通过这些谚语我们可以了解许多道理和道路,作为一个学生,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谚语。
首先,我们需要学会欣赏谚语。
谚语中有很多优美的语言,是经典的名言警句,它们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
例如:“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做事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坚持到底。
接着,我们需要真正理解谚语的含义。
学习谚语不仅要懂它是什么意思,还要真正理解它所表达的道理。
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告诉我们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最后,我们需要把谚语应用到生活中。
学习谚语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们可以通过谚语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例如:“熟能生巧”,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够有所发展,只有用心才能有所成效。
总之,学习谚语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更可以让我们得到正能量的指引。
我们应该在实际中用谚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让自己变成更好的人。
要点分析:重点在于分析学习谚语的意义和方法,涉及到了如何欣赏、理解和应用谚语,强调了谚语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用词分析:用词比较简单,但是较为精练。
对于学生而言,适应度较高,易于理解,表达了相关的关键概念。
范文二:谚语大全小学二年级上册很好地总结了中华文化中的智慧和思想。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这些谚语,从中学到一些做人、做事、学习的经验和方法。
首先,谚语中有一些与道德有关的内容。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到宽容和尊重他人,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其次,谚语中还有许多与学习有关的内容。
例如:“好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勤学”,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个乐在其中的过程,而且要不放松,勤奋努力。
最后,谚语中还有一些与做事有关的内容。
例如:“手有余香”,告诉我们应该做事要有始有终,做好一件事之后再去干其他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学不如乐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
“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
“喜欢”触及情感,发生兴趣,喜欢学就学,不喜欢就放弃,不能长久;
“乐在其中”才是“乐之者”的境界。
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人学习不累。
我的朋友海翔就是一个“乐学者”,他曾是北京四中的高才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际MBA。
我曾经拜访过海翔,向他讨教“乐学”的良方。
他毫无保留地介绍了三条经验:
第一、学习是有方法的。
学习有三个基本过程:理解→记忆→应用,如果把顺序搞
错了,学习肯定会出麻烦。
就拿学英语单词来说,有的同学喜欢拿着单词本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单调又枯燥。
仔细想想,绝大多数单词都是由“零件”组合起来的,比如“电视”“television“这个单词,“tele”就表示“电”“vis”经常用来表示跟“看”有关的意思,“ion”是名词的结尾,这样一来,信息全部凑齐了,你就记住这个单词是“电视”了。
如果按顺序去死记这10个英文字母,那可就太辛苦了。
各门学科都有独自学习重点和方法,所谓“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说的就是套路和方法。
第二、学习是艰苦的。
上中学时,我每天自行车换公交车,在上下学路上要花3个多小时。
为了解除疲劳,我想出一个好办法,回家以后先洗脸洗脚,然后上床睡觉;吃晚饭时间正好用来恢复精神;吃完晚饭,休息也充分了,精神也恢复了,我再学习。
为了让自己学习不打盹儿,他合理安排了学习顺序:学英语最累最单调,索性把它放在最前面;做数学题不容易犯困,干脆就往后放一放。
还把自己感兴趣或容易一些的科目当作一种奖励,用它鼓励自己,吸引自己。
人们常说“自助者天助”!学习上的“吃苦”,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完成的!
第三、学习是有乐趣的。
学习是一种“渐入佳境”的过程,当你真正钻进去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它的乐趣。
做题跟玩游戏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要求尽量得高分,获得足够的经验值,开心过关。
所以,我经常会找来一本英语习题集,每10道题分为一组,开始自己的挑战练习。
只要有一组题可以完全答对,就奖励自己稍做休息一会儿,或去吃一个水果……
海翔的经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假如把幸福比作天堂,那么能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乐学。
假如把痛苦比作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厌学。
改变你的未来,就必须先改变你的内存。
天堂是用智慧建造的,而地狱是用愚昧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