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好学,乐学才是留住学生的最好办法
乐学教育理念
乐学教育理念乐学教育理念是一种以快乐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提升素质。
这种理念旨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以下是对乐学教育理念的详细阐述。
一、乐学教育理念的核心乐学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快乐学习”。
它强调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索未知领域。
乐学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兴趣导向:乐学教育理念认为,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因此,乐学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情感支持:乐学教育理念注重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
它认为,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更容易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促进学习效果。
因此,乐学教育强调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自主学习:乐学教育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它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个性化发展。
4.全面发展:乐学教育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非智力因素。
二、乐学教育理念的实践乐学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内容设计:乐学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内容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爱好。
通过选取贴近生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学内容要具有挑战性,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信心和成就感。
2.教学方式选择:乐学教育理念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这些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乐学教育也强调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综合素质。
论乐学、智学、勤学的培养
论乐学、智学、勤学的培养乐学、智学、勤学,是家长、老师、学生都十分渴望达到的理想化的学习模式,而要达到这种理想化状态,就应注意加强对小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古今中外的教育界都十分重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有兴趣参与的学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学阶段尚属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在这种情景下,兴趣参与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好奇是人的天性,通过激发好奇心来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比如语文课堂中枯燥的说明文,教师可根据文体的特点和内容,在课前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安排学生做好预习,设计的问题与文章有所关联,且与学生的生活最好息息相关。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语文学习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重选”,语文学习被纳入其生活中,语文才能具有生命的灵动。
这样的过程才能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就在身边”,“生活即知识”。
其次,融洽的师生关系。
学习兴趣带有感性色彩,是启迪儿童心灵的钥匙。
教师不仅要“爱教学”,更要“爱学生”。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引路者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好恶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教育史上永远不缺乏所谓的“差生”,受到老师影响变成热爱学习的人这样的事例。
教师不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耐心负责,在课堂之下也要关注学生学习之余的身心状态,爱护每一个学生。
师生关系的和谐,对师生双方面都是有益的,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就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增加。
最后,教师应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功力。
第斯多惠说:“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有语言魅力的老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能够运用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语言吸引学生,将学生拉入到课题情景,但是,教师在锻炼和发挥自己语言功力的同时切勿“满堂灌”,要给学生留下适当空间,启迪学生思考。
定稿 好学乐教 教学相长
好学乐教教学相长——长中创新部关于“培优补差”的教学点滴分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感谢领导给我提供了一次交流学习的机会,今天我很荣幸有这个机会代表我们长宁中学创新部语文教研组在这里分享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培优补差”的一些思考和做法,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好学、教师乐教我们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会为学生鼓劲,确定目标,对学生进行“洗脑”式的教育,只有驱动好学生的内需,让学生将内需转化为学习动力,以此才能转变学生的思想、学习意识,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我要学”。
为了解决学生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我们每一位任课的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因势利导,还要有针对性找孩子进行个别谈话(半学期至少要找我们的孩子谈话一次,有的甚至三次四次),如了解家庭背景、最近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慢慢地有针对性地才谈到学习,即“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怎样学习语文”进行指导,让孩子们能慢慢地增强“必须学好语文学科”这样的一种意识比如:初一的时候,我班有一学生语文成绩不是很好,我找他谈话,他居然说了一句让我顿觉尴尬的话,他说:小学的时候我就在一个地方看到过一句话——学自己想学的,一直我就不大喜欢语文,我不想学语文。
这名学生就是典型的例子,但是我们这个时候不能任由他这样下去,我告诉他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也就是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语文的每一个字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解读汉字,可让我们了解中国的古代文明;品读先秦诸子散文,可让我们体悟到诸子百家争鸣背后的意义;读诗,使人灵秀(读诗,就是自己去领悟诗的意境和精神,进而让自己的言谈举止都会变得“灵秀”。
)……。
当然如果说到学习语文有一个你不得不学的理由,那便是你“7-1=0”,即使你其他学科都好,但语文不好好学,你的总成绩可想而知,你看你现在的月考,如果语文能够提高20分,成绩是很可喜的。
找他谈完话后,平时上课他也变得更加努力了,甚至是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去读那些文学名著,听另外一位同学说:有一次看书入迷的他差点没赶上午休,最终他的成绩有了提高,他后来给我说:我语文成绩好了,我就更有兴趣,更有自信了,觉得语文其实并不难学。
怎么让孩子乐学又善学
怎么让孩子乐学又善学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那么对孩子的培养就显得越发的重要,下面是收集的如何让孩子乐学又善学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促进孩子快乐学习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最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得到肯定,得到赞扬,产生自豪感与愉悦感,从而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提升学习兴趣。
比如,引导孩子回答一些问题,一些数学问题、天文问题,不论他回答的对不对,都要从积极角度夸奖他,表扬他,让孩子在从事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中,总是不断地得到愉悦的肯定;劳逸结合地将学习与娱乐结合起来也有利于增强孩子学习的兴趣;二是培养孩子“我想成功”的意识:主要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认识或体会到学习对自己的现实好处或长远的好处,这些好处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三是促进孩子“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主要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安排的学习进度要循序渐进,内容的难度要符合孩子的年龄要求,不能超过孩子的学习能力极限,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自我掌控感”,我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我是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达成学习目标的,从而相信自己能搞好学习;四是让孩子明白“我知道如何具体的做才能成功”:要想让孩子的学习有较高的学习效率,有个大飞越,就必需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我要怎么具体地做才能完成任务,才能取得成功。
当孩子明明白白地知道看什么书,做什么题目,怎么问人,如何,从哪里开始学习就可以快速进步时,他就已经有很强的行动力;五是养成“有效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的方法就是在孩子表现为其中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与习惯时,要有意识地影响孩子将他的这种行为固定成其中一种“习惯性模式”,持续21天后就能形成一种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持续的产生积极影响力。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学习,但是又找不到可以有效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方法。
其实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完全可以从小培养的,关键看父母有没有掌握这些方法:1、父母要以身作则都说言传不如身教,父母做好爱学习的榜样是对孩子最大的鼓舞。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乐学者不如善学者
好学者不如乐学者乐学者不如善学者捷克斯洛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们所有的相法、方案和计划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
目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一些后进生索性不参与学习活动。
语文教学中怎么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
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事实上就是如何将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构建者的问题。
动起来不是指学生满课堂的跑或者是放羊式的学习,而是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自主合作、探究、互相讨论的学习状态。
学生有序地进行学习,可以上来黑板写,站上讲台讲,也可以小组表演,总之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要能够使学生真正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教改的实践、思考与总结,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构建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我们学校打破传统的坐法,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六人一个小组围坐在一起,以方便学习讨论),我的语文课是分为两部分上的,第一部分是预习课,第二部分是展示课。
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一、全方位确立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是靠内在的知识的魅力、靠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兴趣与需求、认知规律的灵活驾驭来激活的活起来。
课堂教学应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
事实上,多少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确立。
厌学——乐学——好学
厌学——乐学——好学作者:张卢舟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5年第05期学者张载说过:“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至于不能自已,因此定会长进。
”可见,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究竟怎样实施教学,才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从厌学转变到乐学,再到好学呢?一、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作为教师都见过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不愿意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厌学,不做作业,经常逃课。
为什么呢?学生原本是活泼好动的,在课堂上,教师却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不得随便说话,回答教师的问题要举手等;加上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学校应试教育等各方面的压力压抑了孩子活泼的天性。
班级里的差生时常受到其他同学的挖苦和排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因此,必须让学生在平等、民主、合作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在毫无压抑的气氛中轻装上阵,彻底地放飞自己的思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勤奋向学,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让学生在知识的研究探索中快乐地学习有位哲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例如在教学“3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说:“请同学们伸手摸一摸自己的耳朵,看看它们的形状像什么?”顿时,课堂沸腾了,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像圆圈、像小船……教师接着说:“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个数字,它特别像我们的耳朵,这是什么数字呢?”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思考,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让学生在自我表现中快乐地学习让学生学会自我发现,学生就能把所学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而且教师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
在教学中,用以讲代学的做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有一道题目是在一张方格纸上画出面积等于10个方格的有趣图形。
教师说:“现在请同学们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好吗?”同学们谁都想当设计师,表现自己的才华,于是个个兴趣盎然,开动脑筋,动手设计。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6篇)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6篇)《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范文(通用1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篇1语文园地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
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
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
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
苏老师执教《语文园地八》这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语文园地教学的一个启示,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文,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行拓展延伸。
“语文园地”除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进行系统地梳理,整合,巩固以外,更注重在学生心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
苏老师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发现中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学成功的关键。
创设情境的做法尤为适用。
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激起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完成了巩固识字、积累词语的教学任务。
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延伸拓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字、词、句的规律,并进行迁移。
如“我的发现”,“读读背背”,“读读记记”等训练,都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发现的基础上认字、写字、说句子,而后以教材为依托进一步将教学作必要的延伸。
如上述片断一“读读背背”的教学“快点动脑想一想,看看词语中有什么奥妙?”这一环节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将词语进行归类,如:圆溜溜、胖乎乎、红扑扑,是表示人物外貌描写的词语;笑呵呵、乐陶陶、喜滋滋,是表示心情的词语;静悄悄、雾沉沉、雨蒙蒙,是描写天气的词语,绿油油、黑糊糊、白花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等,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拓展性训练。
学风 好学 乐学 勤学 善学
学风1. 学风是指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风格等。
2. 良好的学风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质,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学习成绩,更关乎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3. 在学风方面,好学、乐学、勤学、善学是四个最为重要的要素,它们相互交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模式。
好学1. 好学是指热爱学习,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品质。
好学的人不会因为困难而退缩,不会因为失败而气馁,而是会不断地追求新的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
2. 好学的人会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世界,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3. 好学者不会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而是会积极地利用一切机会拓展自己的视野,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与智慧。
乐学1. 乐学是指怀着愉悦和兴奋的心情去学习。
乐学的人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枯燥乏味、单调无聊的任务,而是会从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2. 乐学的人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他们会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享受解开问题的乐趣,享受不断进步的成就感。
3. 乐学者往往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灵感,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使自己的学习更加高效。
勤学1. 勤学是指脚踏实地,刻苦努力地学习。
勤学的人不会懈怠,不会懒惰,而是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学习。
2. 勤学的人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怕困难、不畏挫折,不懈努力地钻研每一个知识点。
3. 勤学者的成功往往来自于他们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毅力,他们深知天道酬勤,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
善学1. 善学是指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善学的人不仅会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2. 善学的人会善于总结经验,善于归纳总结,善于反思和自我完善,善于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路径。
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
教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乐学、想学、会学
我想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应该让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习得快乐,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快乐后他们就会更加的想学,也只有在他们主动想学的基础上才能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学得更好!
一、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1、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起来
2、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3、让自己的学生想学
二、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先让学生喜欢你的人
1、要让学生喜欢你你必须先喜欢你的学生,爱你的学生。
2、在课堂中学会幽默。
3、面带笑容懂得鼓励你的学生。
三、要想让学生想学就必须上好每一堂课,认真的对待每一堂课。
1、是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即备好课。
2、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课堂。
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1、教学生学会预习
2、教学生学会记笔记和整理课堂笔记
4、教学生学会总结。
乐学的意义
乐学的意义乐学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积极、愉悦和主动的学习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加强他们的记忆力,使其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
乐学的理念和方法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对于改善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人才挖掘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乐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学习方式通常被认为过于呆板和枯燥,易于使学生产生厌倦和缺乏兴趣的情况。
而乐学则通过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材,强调学习过程的愉悦性和轻松性,从而使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注意力更加集中,记忆力更加强的同时,也更加热爱学习。
因此,乐学具有改善学习效果的优势。
其次,乐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生的自我肯定和主动性常常受到挫败,很难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而乐学则鼓励学生在积极、愉悦的环境下,表现和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
此外,乐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乐学通常采用互动、实践、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以开放、探索和求知的态度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这种轻松、想象和解决问题的环境中,学生不断地尝试、实验、评估和改进,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能力是他们未来实现自我价值和在工作和生活中成功所必需的。
最后,乐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社交和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在乐学的环境下,学生通常处于更加开放、友好的状态,与他人进行协作、分享和讨论。
这种互动和沟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和能力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总之,乐学是一种更加积极、愉悦的学习方式,在当今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乐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社交和人际交往中的能力。
勤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会学。
勤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会学。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语言简洁(当时文字刻于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义,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北宋丞相赵普曾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
到了现代,《论语》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是孔老先生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深思。
更是中国悠远绵长历史传承下的灿烂的瑰宝,是我们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论语》第十五篇第三章:子曰:“赐(端木赐,子贡的名)也,女(汝)以予为多学而识(通“志'',记住)之者与?''对曰:“然。
非与?"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该章译成現代汉语,其意思是,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子贡答道:“是啊,难道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
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
勤学不如乐学,乐学不如会学。
毋庸置疑,学习,是生活的组成,是持续的行动,是持久的习惯,是永恒的观念,是一生的事业。
一个人,一旦停止了学习,实际上就意味着生命意义的终结。
一般而言,学习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勤学,勤而学之。
闻一知一,以勤补拙;其二,乐学,乐而学之。
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三,会学,会而学之。
从规律和本质出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以期事半功倍。
愚蠢的人好用蛮力,智慧之人善用巧劲。
“一以贯之”,《论语》中“孔子告曾子”章曾出现过。
告曾子章中是“吾道一以贯之”的“之”指道,即以忠恕之道贯穿着它;本章夫子告子贡“多学一以贯之”的“之”指学,即以学习之道贯穿着它。
初三议论文《好学与乐学》
好学与乐学1我这题目,是把《论语》里头“敏而好学”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两句话,运用“拿来主义”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论语》原意相合,不必深求。
但我确信“好学乐学”四个字,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2本题的核心在于“好”字、“乐”字。
但一定要学习、学业,才有可好、可乐的对象,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所以我先谈谈学习学业的必要。
3宋朝的政治家王安石记叙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五岁就会写诗,大家都很惊奇。
他父亲觉得有利可图,带着他四处“献诗求财”,不让他学习,最后他成人后就“泯然众人矣”——成了一个普通人。
《学记》里也说“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提到:“非学无以广才”。
看来学习、学业真的很必要,否者就会成为一个不懂事理、甚至是“一无所知、无药可救”的庸人、蠢人。
正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我们更是千万不能放弃学习啊!4这里我专门谈一谈想要提高学习成绩应该采取何种态度。
5第一要好学。
什么是好学?“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汉朝的董仲舒这样说过,这告诉我们“好学”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为什么要好学?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张海迪告诉我们:“只要心还在跳动,就要努力学习。
”只有好学才能增长知识、增强能力,“学习”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
怎么才能做到“好学”啊?这是重中之重。
我国唐代诗人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
”苏联的高尔基也强调:“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勤奋、专注、恒心、迎难而上是我们做到好学的四大“法宝”啊!凿壁借光、程门立雪、悬梁刺股……这些都是个人因好学而成名成就的真实事例啊!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前面我已经论述了想要提高学习成绩要有“勤奋好学”的态度,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泛舟学海只能咽下“黄连之苦”吗?7非也!除了“好学”,我们更要“乐学”。
8父母在鼓励我们学习时常常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要被这句话吓到,我们在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的同时,更要消除对学习的“畏惧”,要从学习当中体会到兴趣、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步法”促进学生乐学善学
“三步法”促进学生乐学善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乐学善学”中重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深厚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也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状态,关注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增强。
“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师生的共同向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追求。
然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厌学的现象有愈发严重之势[1],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形成十分不利。
在此,借助具体案例分析,提出促进学生乐学善学“三步法”。
一、案例基本情况小关是一名高二年级的学生,与父母和奶奶一起生活,他的哥哥在全国重点大学就读。
小关在初中时,仍然是父母眼中的乖儿子。
上了高中后,一方面与初中时的同学称兄道弟,结交社会人员,抽烟喝酒,夜不归宿;另一方面,据其父母反映,小关在上高中后性情大变,脾气暴躁,缺乏耐性,在家拒绝与父母沟通。
在小关身上,反映出学习态度消极,并且伴有逃课等厌学的问题。
二、促进乐学善学“三步法”1.立足学生主体性,探寻“真问题”产生厌学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各个方面,尽管对于厌学问题的解决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但每一种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对厌学问题产生根源的反思:学生的主体性。
也正是“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才长期没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2]”。
以小关为例,小关认为读书没意思,学校约束大,再读下去也考不上心仪的大学,还不如到社会上早点学技能。
由此可以看出,小关成就感低,缺乏自信,社会认知不足,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
为了打破这种习得性无助,可以采用谈话法,通过目标设定,增强学生信心。
在谈话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味通过“为什么”来追究学生的“失败”,因为这很难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只会加剧学生的糟糕体验,使学生更加沮丧。
应通过对学生的目标指引,寻找解决之道,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并为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而做准备。
教师“乐教善教”促学生“乐学善学”
教师“乐教善教”促学生“乐学善学”作者:王建卢钦龙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06期《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乐学善学”的内涵定义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基本阐述顾名思义,所谓“乐教”和“乐学”,就是快乐的教学和愉快的学习。
“乐”是一种情感和情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快乐”的教学能引起学生愉悦的情感和情绪,从而学生能主动把学习当做一件愉快的事情去做。
其实古代一些教育家就认识到了“乐教善教”和“乐学善学”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明代,王守仁就比较提倡“寓教于乐”,他很反对限制和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教育应该顺应少年儿童的个性和情感,启发学习兴趣。
后来,王夫之认为教师应该“善教乐教”,使学生善学和乐学是达到教学目的重要因素。
王夫之不仅提出了教师要在教学中“愉悦”学生,同时也蕴含着教师必须乐于教学。
综上所述,教师“乐教善教”促学生“乐学善学”的本质就是: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独特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快乐的感情和情绪,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满足感,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真正达到学有所得的目的。
大家可以发现,情感体验是“乐教”和“乐学”思想的精髓,也是其心理机制。
孔子在《论语》中写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句话可能是“乐教”“乐学”的最高境界啦。
教学策略以“乐教”创设“乐学”环境,促使“乐学” ; 一是营造和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情愉悦时,情绪高涨,脑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此时,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就快且高效,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就快。
小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在一个快速成长发育的阶段,营造和创设宽松愉悦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其保持良好的情绪,调动积极因素,对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十分有利。
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义务教育大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了“促进儿童整体发展”高度。
所谓促进儿童整体发展,即通过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到思想品德教育。
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重分数,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师生共同探究的新格局,因此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是改变以往教育模式的重要方式。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推动快乐学习的积极性。
1、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激励人们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心理机制。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因。
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儿童的认知结构、年龄特点的最佳结合点上进行探索,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方法,推动他们快乐学习的动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采用生动、具体感人的素材和事例,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由近期的需要向长远、正确的学习动机转化。
因此在教学时,我有意识向学生渗透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数学文化,介绍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以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导他们懂得只有刻苦学习,长大才能为祖国建设增添力量,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2、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带进了信息时代,新知识的巨增和旧知识的快速老化,要求人们善于学习、终身不断地进行学习。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必须与时俱进,学会学习,不断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这种必要性和迫切性,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并且有意识地让学生利用己掌握的逻辑思维、思想方法,自己亲自参与新知识的发现、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思辩、习惯于归纳整理,这样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威力和应用的乐趣,从而把学习当成自身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乐学”?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乐学”?激发学习兴趣,成就“乐学”:教育专家视角“乐学”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许多学生却对学习提不起劲儿。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拥有一个充满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学习者?教育专家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十分有利:一、形成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温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课堂应尽量避免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从游戏、互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应用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设置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寻找答案。
深挖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将枯燥的知识点融入故事、游戏、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感受知识的魅力。
肯定学生的成就感: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并引导他们学会使用学习工具,提高学习效率。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思考,并帮助和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家校合力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并指导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
学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教师应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共同制定并执行有效的学习计划。
五、打造“乐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文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
不定期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例如:读书会、演讲比赛、科技节等。
乐学的理解
乐学的理解乐学——让学习变得有趣乐学,是一种让学习变得有趣的教育理念。
它强调学习应该是一种充满乐趣的体验,而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任务。
乐学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践中,乐学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乐学的理念下,学习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体验。
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家长应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学习。
同时,教室布置、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等方面也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习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乐学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意味着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图片、图表等方式来呈现知识点,而对于听觉型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来传授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故事等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三、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乐学的理念强调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研究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乐学的理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全面的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还有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情感教育乐学的理念强调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包括爱心、责任感、合作精神等方面。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还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未来的职业生涯。
乐学是一种让学习变得有趣的教育理念。
在乐学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注重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善学
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善学四年级一、注重过程,增加自信为了落实阶段性教育目标,在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和资料,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学生以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评价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如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允许学生重来,争得更好的成绩。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精益求精、永不服输、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品质。
二、注重素质,促进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发挥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不仅考查知识、技能等认知层面,同时应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
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时时发生着变化,因此,教师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时刻调整,而不是一成不变。
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肯定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三、注重方式,保持兴趣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鼓励教师、学生、同伴、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价、课外实践活动评价、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尽量做到形式多样,主动活泼,寓评于乐,让孩子们喜欢并接受,保持学生的兴趣。
四、注重主体,培养个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形成性评价活动的主人,评价中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如何让学生
如何让学生“乐学”乡村学校的学生知识面窄,学习兴趣不浓,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这次“学记”语文的教学研讨正是一个很好的探讨的契机。
我在教学中有些不成熟的体会,和各位同仁做些探讨。
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这段话集中论述了课内和课外、劳和逸上辩证统一的关系,并且只有在教学中注重了四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同时,《学记》还从反面对照当时“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剖析了教师如不注意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其后果必然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苦事而毫无乐趣可言。
所谓“乐学”教育,即学生乐于学习,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首先它表现为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标志着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准确立;其次,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是“乐学”教学的起点,而“乐学”的最高境界则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达到“以苦为乐”的境地。
所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就应以如何能让学生“乐学”为指导思想,寻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出令学生耳目一新、学兴盎然的乐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在教《鲸》这个课时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今天,我们一起来理解海洋里最大的鱼──鲸。
”话刚出口,学生纷纷质疑:“鲸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为什么说鲸是哺乳动物呢?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来,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好学,乐学才是留住学生的
最好办法
摘要: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师好教,学生好学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做到让学生好学,乐学。
关键词:好学、乐学、教学
学习有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学就意味着是最高境界。
而我们学校的学生知识面窄,学习兴趣不浓,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是困扰很多教师的一个问题,我们总是在讨论教学的时候会暗自抱怨,为什么自己上课的班学风这么差,为什么感觉自己好象使出了浑身解数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是收效甚微?我们最需要做的可能是再一次地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就没有办法了。
我从03年从事教学到今年已经足足十年了,在教学中有些不成熟的体会,和各位同仁一起探讨。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教学内容
面对大学扩招、高中扩招的实际情况,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很大一部分可以说是普通教育的后进生。
这些学生自控能力弱,学习能力差,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果教师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可能就会让学生再一次的失去学习兴趣,那他们兴致勃勃的来到职业学校,希望在职业学校学到他们喜欢的专业的这一愿望就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这也是职业学校学生留失的非常主要的原因。
作为任课教师首先要有非常强的责任感,还要有开放型的教学思维来做教学准备。
备课不是一课一课的备,而是一个教学模块一个教学模块的来备,比如说我们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班级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这门课对于他们来说是非专业课,上课的时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想听就听一节,不想听就开小差,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做非常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先对教材进行完全的梳理,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排列,该删减的要果断地删减,该增加的必须要增加,按模块设计教学任务,再根据每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后面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
按照教育部、人保部的要求,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指定计算机基础教材,授课内容完全是项目任务教学,现实往往与理想是有冲突的,实训场地不能完全满足上课的需要,那么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就成为必然。
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而言,空口白话如何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教师大可不必完全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授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授课。
把一个教学模块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操作性强的内容放在实训场地进行集中演示,理论性强的内容调整到教室授课。
在一个模块的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对模块内的技能点进行检验,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后查漏补缺。
二、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教学过程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讲课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讲课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增强,大概10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这个状态能持续10分钟。
所以一般授课的黄金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把知识讲授放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进行,当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时再通过案例讲解、课堂练习、课堂活动等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绪。
一个模块的知识点有易有难,比如说WORD部分,字体设置和段落设置比较容易,操作起来也非常形象,学生学起来很轻松,而样式操作就有一些难度,不容易理解。
插入图片、艺术字非常容易,也很美观,学生乐于学,但插入公式就有难度,学生不太愿意学。
所以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要精心设计,要把可延展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由浅入深,既不要让学生觉得太容易而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要让学生觉得太难而放弃学习。
除了知识点要进行整理以外,还要设计课堂的串词,串词好的教师往往受学生的欢迎。
教务处每学期都会组织“学评教”活动,在座谈会当中,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教师上课气氛沉闷,学生最喜欢的是上课幽默的教师,所以课堂授课串词好非常重要。
三、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教学素材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也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刚接触学生时,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声音,要注意他们的兴趣点,要了解他们,要能把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加到教学当中以此来吸引他们,要让他们对这门课感兴趣,让他们热爱这门课。
我们常常说理论联系实际,其实就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落实到他们身边的事物上,表格操作如果让他们去制作财务报表,估计学生一看就怕了,但是让他们统计本班的学习成绩,可能大部分同学都会有兴趣去做一做。
图表制作里让他们制作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能学生的兴趣不大,但是如果让他们制作最新影片的票房统计,也许学生又有兴趣了。
所以在每次备课时除了要准备正确的授课知识之外,还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增加他们喜欢的教学素材。
做为一名教师,当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我会觉得非常失败,会反省,是哪个环节没有做好让学生不愿意听?并听听学生的意见,积极改进。
如果在课堂上能让学生好学,并乐学,学生又怎么会辍学?教师要把活跃课堂当作第一要务,这才是学校留住学生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