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2

合集下载

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学生可关注能源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了解机械效率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和前景。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实际案例:通过引入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实验操作与理论结合:通过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学习过实验方法,本节课将运用实验方法,探究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拓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将作为评价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依据。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拓展学习进度和成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4.拓展建议:
-学生可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书籍、专业期刊等渠道获取拓展学习资料。
-学生可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科技创新活动,将所学的机械效率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学生可尝试参与在线学术论坛或专业社群,与同行交流机械效率相关的研究和应用经验。
-《提高机械效率的技巧与方法》:介绍提高机械效率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如减小摩擦、合理选择机械等,让学生了解更多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
-《机械效率与能源效率的关系》:探讨机械效率与能源效率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提高能源效率。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身边的机械设备,分析其机械效率的高低,并提出改进意见。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知道机械效率概念。

(3)知道实际机械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实验中学习测算机械效率的方法,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通过归纳概括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计算(2)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一)回顾与思考1、怎样才叫做功?你能举几个例子吗?2、你能对笔、扫帚等物体直接做功吗?3、你能对水、几吨重的大石块直接做功吗?如不能怎么办?教师指出:1、人能对轻、小、固体直接做功,但人不能对很重的固体、液体直接做功,所以人们必须借助于工具间接对它们做功。

2、机械功原理告诉我们,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并不都是有用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不得不做的无用的功(也就是额外功)。

(二)讨论与交流“人提一桶水从一楼上到三楼”1、总体来说,人对谁做功或者说人施加的拉力对谁做了功?2、具体来说,谁对水做功?这部分功,对我们来说需不需要、有没有用?3、具体来说,谁对水桶做了功?这部分功我们需不需要?我们不对它做功行不行?4、你认为什么是总功、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你认为三者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活动1分析有用功与额外功(a)用滑轮组提起重物①谁对谁做的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动滑轮对重物所做的功、这部分功我们需要的、有价做的功值的】②谁对谁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拉力对动滑轮所做的功、以及拉力克服摩擦力做的功】③动力对整体(包括机械本身和所提的重物)做的功是什么功?【总功】(b)利用挖掘机搬运泥土①谁对谁做的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抓斗对泥土所做的功、这部分功我们需要的、有价做的功值的】②谁对谁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发动机提升抓斗和机臂所做的功、以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③动力对整体(包括机械本身和所提的重物)做的功是什么功?【总功】师生总结:1.有用功:是我们需要的有价值的功。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2课时)+++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斜面的机械效率:η=
=
×100%=80%;



-返回目录-
学考精练·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粤教沪科版
(3)推力在斜面上做的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1 500J-1 200 J=300 J,
由W额=fsAB可得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f=
=
=100 N.


答:(略)
6.将一个定滑轮改为动滑轮使用,则它的机械效率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
( B )
A.一定提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无法判断
-返回目录-
学考精练·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粤教沪科版
7.如图所示,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用动滑轮把重40 N的物体匀
速提高2 m,所用的拉力为25 N,则拉力做功是 100 J,动滑轮的



-返回目录-
学考精练·物理·九年级全一册·配粤教沪科版

(3)不计绳重和摩擦,由F= (G+G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G动=nF
G=3×250 N-420 N=330 N,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400 N时,则提
升物体的最大重力G大=nF大-G动=3×400 N-330 N=870 N。
m,
拉力做的功W总=Fs=250 N×30 m=7 500 J,



则拉力的功率P=
=
=750 W。


(2)提升420 N材料时,克服材料重力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420 N×
10 m=4 200 J。


有用
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0%=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三物理上册《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教学设计
b.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总结。
c.鼓励学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针对思维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与能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系。
b.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深入探讨机械效率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机械效率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探讨自行车行驶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机械效率,或分析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验数据、图片和实例进行分析。我会在旁边观察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指导和引导,确保讨论的深入和有效。
4.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教育学生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
3.引导学生认识到提高机械效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章的课后习题,重点关注以下题型:
a.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际情境,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2.设计一项实验,旨在提高某一简单机械系统的效率。实验要求如下:
a.利用生动的实例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b.通过图示、公式推导和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c.介绍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途径,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精品学案】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精品学案】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知道机械效率是描述做功效率的物理量。

3.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会计算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4.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5.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测机械效率,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11页,完成下列问题:1.是我们、的功,叫做有用功,记作。

做的功叫做总功,记作,对人们既又的功,叫做额外功,记作。

2.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分析:现在需把100N重的砂子运到6m高的楼上,想想看,有哪些方法可以把砂子运上去?目标导学:知识点一: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1.在右图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把砂子运上楼,说一说:(1)对哪些物体做了功?(2)哪一部分功是有用功?(3)哪一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的额外功?分析:我们的目的是把砂子运上楼,所以把100 N重的砂子运到6 m高的楼上,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做的功,这是有用功。

用动滑轮将砂子运上去,在完成运砂子的同时,还不得不对桶和动滑轮也做了功,此外还要克服各种摩擦做功,这部分对砂子提上楼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是额外功。

2.活动:分析课本P11 图11-16 哪些功是有用功,哪些功是额外功。

(a)用滑轮组提起重物(b)利用挖掘机搬运泥土小组讨论:如图是一个利用滑轮组提升砂子的装置图,请观察并思考:(1)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和滑轮的总重?(2)砂子升高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是多少?(3)把100 N重的砂子运上6 m高的楼上,需要做多少功?(4)通过滑轮组,绳子末端用了40 N的拉力将砂子运上去,实际做了多少功?(5)想一想,这两个功为什么不相等?巩固练习: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讨论分析:(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2)使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的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3)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4)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点拨:在使用机械时我们最关心的是所做的这些总功中,有用功究竟占了多少。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课件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课件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与探究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有用 100%
W总
自制教具,装配一个如图所示的滑轮组, 并用它来提升重物G。测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
1.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公式变形:
W 有用
η=
W总
×100﹪ =
Gh Fs
×100%
2.运用自制教具,分别用2股和4股绳 子提起动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下的重物,装置的优点 是绳子自带刻度尺
联系生活
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40%~60%
滑轮组:50%~70%
水泵:60%~80%
观察与思考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减少机械自重。 (2)减少机械的摩擦等来减小额外功。 (3)在额外功一定时,增大有用功。 (4)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更轻巧。 (5)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定时润滑,使机械
处于良好的运转态。
一、如何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二、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备用训练
1.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180 N。如图所示,小 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200N。 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 360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是 90% 。(取g=10N/kg)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绳自由端的拉力 物体重
物体上升距离 绳自由端移动距离
实验与探究 注意事项
实验与探究 记录数据
次序
物重G/N
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N
重物上升 高度h/m
绳端距子移离自动s/由的m轮/动J(做力W总功对=W滑F总s)滑物W有有轮体用用=/组做GJh(对功)W
机械效率η(%)
1 2 3 4 5 6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0.1 0.2 0.1 0.1
0.2 0.4 0.2 0.2
0.07 0.05 71.4% 0.14 0.1 0.12 0.1 0.15 0.1 71.4% 83.3% 66.7%
思考:
1.机械效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重物时,机械效率相同吗?
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增加物重(增加有用功) (2)减小动滑轮的重力(减少额外功) (3)减小摩擦(减少额外功)
2、额外功:对我们没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记作 W额外) 3、总功: 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 记作W总)
分析下列事例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事例 1、用桶从井中提水
2、水桶掉进井 里要把桶捞起来
目的
提水
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G水h G桶h
G桶h G水h
Fs Fs
捞桶
【小组合作学习二】:交流讨论
功率(P)
做功的多少与所用时 间的比 P=W/t 瓦(W)
机械效率(η )
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没有单位,用百分率表示
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 的高低 机械省力与否、功率大小、机械效率高低三者之 间没有关系。
例题: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 180 N.如
图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 2m.所用拉力为200N.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 是____ 360 =10N/kg) 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90% 。(取g
2m
F=100N
解:Βιβλιοθήκη W =F s =100N×4m 第5页例题 =400J 总功 答: 这个人做了400J的功。
如果要求有用功,则要知什么?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后附学案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后附学案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11.1怎样才叫做功单元第11章学科物理年级九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4)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机械效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的概念难点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学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教法启发、实验活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师: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

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

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本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倾听,了解本节课主要研究的问题。

直接引入,展开新知探究。

时长:2min讲授新课一、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让学生按照活动要求,思考并完成导学案内容;教师通过PPT呈现总结内容,让学生提出自己疑问,适时点拨。

导学案内容:【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活动1:联系生活情景“打水和捞桶”,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按照导学案引导,完成学习内容。

通过生活情景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中体会【4. 题型公式】师生共同学习,总结归纳题型公式;教师引导学生先清晰有用功和额外功,再进行公式理解和推导。

导学案内容:【滑轮组】如图:基本公式:(1)W有用=(2)W总=(3)机械效率η=(最简公式:)如图:基本公式:(1)W有用=(2)W总=(3)机械效率η=(最简公式:)【斜面】如图:〖若斜面摩擦不忽略:〗(1)W有用=(2)W总=(3)机械效率η=〖若斜面摩擦忽略:〗 .共同学习,理解推导,总结归纳,并进行相应练习,从而掌握题型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顺序,掌握相关题型公式。

时长15min课堂小结 1.播放微课,让学生观看并回顾本节课所学。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粤沪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案:粤沪版九年级物理——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来自粤沪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1章第3节,重点讲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具体内容包括:1. 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

2. 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机械效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效率的计算,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2. 教学重点:机械效率的概念,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机械设备,如电梯、自行车等,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区别,以及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与机械效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7. 板书设计:板书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提高机械效率的实例,并说明其原理。

(1)电梯;(2)自行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究其他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如节能减排、优化工艺等。

综上,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知识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提高机械效率,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的让学生练习测算机械效率的方法,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知道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并不是不变的,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二、新课1、引导学生阅读“”活动2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演示实验,并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而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可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逐步设计实验方案:(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W有用=G桶h,要测量物重G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

)(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答:克服绳重、滑轮的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显然,这些额外功很难直接测量。

)(3)因为滑轮组的额外功不便直接测量,所以,用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求总功不方便。

那么,还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有。

测出绳端的拉力F 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根据W总=Fs计算出总功。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器材?(答: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3、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做好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观察实验并作好数据的记录(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

(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

(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4、让学生根据收集的数据,计算出两次机械效率5、学生通过计算的结果,他们会发现: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在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所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6、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答:动滑轮的重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越重,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滑轮自身部件的摩擦也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2课时教学设计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2课时教学设计

11.3如何提高机械效率一、教学目的:1 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3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道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2 知道什么叫机械效率,知道计算公式,知道机械效率点小于1。

三、教具准备:动滑轮(1个)、绳子、木块、桶、沙。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功的原理?2.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重5N 的 物体,用功的原理求动力F= 。

3.让学生计算最近一次考试本班的合格率。

(二).新课教学1.学生阅读教材(图14-6) 2.演示启发,引入课题。

(1)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2)额外功: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

比较W 动 和W 阻发现W 动>W 阻为什么呢?引入机械效率。

3.有用功的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

W 有 =Gh4.额外功: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

W 额=W 总- W 有 5.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W 总=FS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之比。

%100⨯=总有用W W η,计算本实验η。

7.了解一些常见机械的效率。

8.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方法。

9.例题(略)关于η的计算。

(三).小结及测试。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第 二课时一、教学目的:1、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会测滑轮组的η。

2、理解S与h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滑轮组、刻度尺、弹簧秤等。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什么叫机械效率?计算公式?(二).启发实验1.阅读教材2.讨论:A在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B要测出机械效率,需要知道W有用W总,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应如何测。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η=W有用/W总进行有关计算,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从生活实际出发,培养探究物理学的有关知识,深入认识事物的能力。

(2)经历测量机械效率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2)通过探究活动,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的学习中已对“功”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也体会到“效率”的问题,为这节教学的开展和知识的理解奠定一定的基础。

3、教具:
学生用实验器材:小桶、沙(10N)、滑轮、细绳、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尺、塑料袋、斜面、方木块、毛巾、棉布、砝码。

老师用实验器材:一大桶沙、弹簧测力计、细绳、铁架台、刻度尺、斜面、方木块。

软件:Powerpoint讲稿,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的FLASH,搬沙子上楼、起重机、滑轮组、柴油机、斜面的图片。

4、教学过程分析和设计
板书:
第二节机械效率。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精品

最新初中物理教案《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精品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 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课前准备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 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 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 那么, 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课教学(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日常生活中, 人们搬移物体, 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 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课件展示有关生活、生产中搬移物体的片段, 引导学生观察.搬移物体过程中, 可以用手直接搬, 还可以利用机械.演示:(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交流:这些实验中, 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测算:测出上述实验中人所做的功.分析:利用机械时, 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讨论:哪些功是我们为了到达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学生经过思考、讨论, 可以作答.分析:课本图11-16a、11-16b中, 哪些功是我们为了到达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 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1.有用功(W有用):为到达目的人们需要且必须做的功.2.额外功(W额外):对人们既无利用价值又不得不做的功.3.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功.4.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即W总=W有用+W额外.典例解读 李玲玲同学用水桶从水井中提水做清洁, 她在把水从井底提上来的过程中, 以下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B .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C .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D .对水所做的功是总功【解析】由题意可知, 该同学的目的是把水提上来, 所以对水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在提水的过程中, 也要对桶和绳做功, 这局部功是额外功. 该同学对水、桶和绳做功的总和是总功.【答案】C(二)什么是机械效率讨论:(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 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 一只是轻质塑料桶, 另一只是厚铁皮桶, 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 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为什么?至此,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2.公式:η=W 有用W 总×100% 3.讨论(1)机械效率的上下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4.练习如左以下图所示, 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 N 的泥桶, 动滑轮重为20 N, 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 如果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了6 m, 那么泥桶上升了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典例解读 如右上图所示, 拉力F =80 N, 物体重G =120 N, 假设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 =4 m, 物体被提高的距离h =2 m, 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总功W 总;(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解析】关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一般用有用功W 有用=Gh , 总功W 总=Fs 求解, 另外s =nh (n 为滑轮组承当物重的绳子股数).【答案】(1)W 有用=240 J ;(2)W 总=Fs =320 J ;(3)η=W 有用W 总×100%=75%. (三)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目的: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η=W 有用W 总×100% 讨论:(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 是否便于测量?(3)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 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除滑轮组外, 实验中还需要哪些测量器材?考前须知:(1)钩码上升的高度h , 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2)拉力F 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 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时, 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 再拉弹簧测力计, 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 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 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实验结果:同一个滑轮组, 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 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典例解读 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小强和同学们组装了如下图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只滑轮重都相同, 不计摩擦和绳重).(1)对于甲图所示的滑轮组, 如果没有刻度尺, 只要测出钩码重G , 然后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拉力值F , 即可算出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2)比拟甲、乙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可知η甲______(填“>〞 “<〞 或“=〞) η乙.(3)实验后小强猜测, 对于同一滑轮组(例如图乙), 它的机械效率也可能不是固定的, 于是他用实验进行了探究, 并证明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 你认为小强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由于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与物体上升的高度h 的关系是s =nh ;在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 如果没有刻度尺, 也可以用导出公式来计算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Gh Fs =Gh Fnh =G nF =G 3F. (2)当提升的物体重力相同时,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上下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动滑轮越重,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乙滑轮组的动滑轮较重, 那么它的机械效率较低. (3)当物体的重力增大时,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大. 因此, 小强只要在乙滑轮组中增加钩码, 再重复前面的操作,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跟原来的机械效率相比拟即可.【答案】(1)G3F(2)> (3)在乙滑轮组中, 增加钩码, 再重复前面的操作,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跟原来的机械效率相比拟三、练习设计请完成《全易通》“题组练习〞局部.四、课堂小结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机械效率的含义.3.机械效率总小于1.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附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并且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 .【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简单电动机的原理, 探究电动机连续转动的原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创造创造过程, 培养创造创造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磁场对通电导体的力的作用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力的作用规律.课前准备电源、蹄形磁体、开关、导线、铜棒〔导体〕、滑动变阻器、线圈、导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根本性质是什么?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2.电流的磁效应是什么?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这种情况叫作电流的磁效应.播放课件:播放有关电动机动画.分别点击开关〔2个方向〕和拖动滑动变阻器, 观察电动机和车轮的旋转方向, 由学生描述并猜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呢?引导学生回忆奥斯特实验,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能使小磁针偏转, 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 启发学生逆向思维. 磁场对电流有没有力的作用呢?我们知道生产和生活中的许多电器都需要电动机来带动,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把导线ab放在磁场里, 接通电源, 让电流通过导线ab,观察它的运动, 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讨论得出结论.现象:接通电源, 导线ab向外〔或向里〕运动.结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使通过导线ab的电流方向与原来相反, 观察导线ab的运动方向.现象:合上开关, 导线ab向里〔或向外〕运动, 与刚刚运动方向相反.结论: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电流通过导体的方向有关., 但把蹄形磁体上下磁极调换一下, 使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 观察导线ab的运动方向. 现象:磁极调换后观察到导线ab的运动方向改变.结论:这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有关.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 当电流的方向或者磁感线的方向变得相反时, 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相反.引导:当电流方向或者磁感线方向变的相反时, 通电导体受力方向也变的相反. 那么, 把一个通电的线框放到磁场中, 它会怎样运动?想一想, 做做看.探究:让线圈转动起来.如图把线圈放在支架上, 磁铁放在线圈下方. 通电后并用手轻轻推一下, 观察现象. 这个时候, 线圈就会不停地转下去, 其实这就是一台小小的电动机. 我们做出一台小小电动机, 那么电动机的根本构造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来了解.探究点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接通电源, 线圈在磁场里发生转动, 但转动不能持续下去, 转90°角摆几下就停了. 怎么解释这一现象呢?看演示.演示:使线圈位于磁体两磁极间的磁场中., 闭合开关, 观察.现象:发现线圈没有运动.原因:这是由于线圈ab、cd两个边受力大小一样, 方向相反的原因, 这个位置是线圈的平衡位置., 闭合开关观察.现象:线圈受力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结论:可是线圈能靠惯性越过平衡位置, 但不能继续转下去, 最后要返回平衡位置. 为什么会返回呢?, 使线圈静止在这个位置上, 这是刚刚线圈冲过平衡位置以后所到达的地方, 闭合开关, 观察.现象:线圈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结论:这说明线圈在这个位置所受力是阻碍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 这也就使线圈返回平衡位置.那我们在探究实验中, 线圈为什么能连续转动呢?探究点三:换向器的作用换向器的构造, 两个铜半环E和F跟线圈两端相连, 它们彼此绝缘, 并随线圈一起转动. A 和B是电刷, 它们跟半环接触, 使电源和线圈组成闭合电路. 线圈转动时, 它通过换向器使电流方向发生改变, 使线圈的受力方向总是相同, 线圈就可以不停地转动下去了.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刚转过平衡位置时, 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 使线圈连续转动.在“小小电动机〞中我们只利用了一半的电力, 也就是线圈每转一周, 只有半周获得动力. 如果设法改变后半周电流的方向, 使线圈在后半周也获得动力, 线圈将会更平稳、更有力地转动下去. 实际的直流电动机是通过换向器来实现这项功能.介绍: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及发声原理.指导阅读课本课本“不同功能的电动机〞拓展:实际的直流电动机都有多个线圈, 每个线圈都接在一对换向片上. 除直流电动机外, 生活中还经常用到交流电动机, 交流电动机也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来运转的.电动机工作实质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机优点:构造简单、控制方便、体积小、效率高、功率可大可小、无污染.板书设计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一、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二、换向器的作用三、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由两局部组成, 一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的实验, 二是“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在设计实验上, 通过实验将来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实验现象, 进而得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以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电流通过导体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在处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时, 由于这一局部知识比拟抽象, 把多匝线圈分解为通电的一匝长方形线圈导线, 这对学生来说就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 就很容易接受了. 但线圈在磁场中不能够持续转动?怎么办. 此时让学生出谋划策, 这样就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换向器这一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二)过程方法
经历测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学习测算简单机械效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效率”的概念,增强节约意识,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是建立机械效率的基础,而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优劣的重要指标,因此,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组织学生参与“活动1”,通过具体做功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使用机械要做额外功,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

三、教具准备
动滑轮(1个)、绳子、木块、桶、沙。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本节课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

我们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

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讲解
什么是有用功与额外功
“活动1”的目的是:通过具体做功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知道“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含义。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关键,要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分析,可用多媒体展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和挖掘机挖掘泥土的场景,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并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在这两个情景中,力对哪些物体做了功?
(2)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
(3)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答出:
(1)对于教材图,拉力对滑轮组做功时,拉力对重物、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各部分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重物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动滑轮、绳子以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2)对于教材图:挖掘机对泥土、挖斗以及克服各部件之间的摩擦力都做了功;其中,提升泥土所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功,对挖斗以及克服摩擦所做的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给出提升物体时,“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总功(W总):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然后向学生指出:在实际用机械做功时,总功也等于动力对机械做的功。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可让学生分析下列情况中的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并说明这样分析的理由:
(1)用桶从井中提水。

(答:目的是把水提上来,所以提升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桶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和水桶做的功是总功。


(2)桶掉到井里,把桶从井中捞起。

(答:目的是把水桶捞上来,所以对水桶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桶和水做的功是总功。


(3)用水桶把水提到楼上去。

(答:目的是把水提到楼上,所以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对水桶和人所做的功是额外功,对水、水桶和人做的功是总功。


什么是机械效率
可用下面的问题引出机械效率的定义: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答:选择轻质塑料水桶,因为提同样多的水,用塑料桶需要做的额外功较少。


(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一只箱子时,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为什么?(答:希望选择一只又轻巧又坚固的动滑轮,因为这样可以减少额外功。


通过这两题的回答,要使学生意识到:我们在使用机械做功时,额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总希望做的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至此,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为了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答: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高低。

)(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答:机械效率是两个功(W有用、W总)的比值,没有单位。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使用机械做功时,一般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做一部分额外功,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但理想情况下,即不考虑机械自身的重力,不考虑摩擦时,机械效率可等于1,这种机械称为理想机械。

)此时可增加一道有关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题,通过计算,一帮助学生从具体应用中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感受机械效率的意义;二熟悉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找到解答此类问题关键,为下面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三可规范学生解答物理计算题的格式。

活动2 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教材安排“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让学生练习测算机械效率的方法,加深对机械效率的理解,知道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并不是不变的,从而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动手实验前,应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而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可引导学生通过下列问题的讨论,逐步设计实验方案:
(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W有用=G桶h,要测量物重G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


(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答:克服绳重、滑轮的摩擦、动滑轮的重力所做的功都是额外功;显然,这些额外功很难直接测量。


(3)因为滑轮组的额外功不便直接测量,所以,用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求总功不方便。

那么,还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答:有。

测出绳端的拉力F和拉力移动的距离s,根据W总=Fs计算出总功。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器材?(答: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做好实验的注意事项:
(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

(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

(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该实验从组装滑轮组到测出各个量,要进行的活动和记录的数据都比较多,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学生实验完毕,汇报实验结果,他们会发现: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

这是因为在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所做的有用功越多,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答:动滑轮的重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越重,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机械效率越低;滑轮自身部件的摩擦也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对于程度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以下讨论题:
(1)在以上实验中,还有其他方法测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吗?(答:有。

数出承担重物的绳子股数n ,则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nh ,h 为重物上升的高度。


(2)如果不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 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还能不能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能。

因为s =nh ,则机械效率Fn
G Fnh Gh Fs Gh W W ====总有用
η。

) 最后,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一些设备的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一些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

还可以将此问题进一步升华,谈谈工作和经济建设中的效率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