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I患者空腹血糖与并发症的关系

合集下载

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对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对糖尿病合并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LUO Y — hui W U e l 。 E jX , W n—i M n
( p rme t fCa dilg C o gqn h n h n Hop t l Ch n qn 0 0 3, i a De a t n o r oo y, h n igZ o gsa s ia , o g i g 4 0 1 Chn ) Ab ta tObe t e Toiv siaet ep o n si v leo atn lc s ( G) n e go i c Hb e i ains wi sr c . jci - v n etg t h rg o t au ffsig g u o e F a d h mo lbn Al( Al )n p t t t c e h
低 于正 常 组 ( < O 0 ) Hb c为 AMI 0dHF预 后 的 独 立 危 险 因子 ( < 0 0 ) 结论 P .5。 Al 3 P .1。
危 险 因子 。
Hb c AMI 期 HF预 后 的 独 立 Al 是 近
关键词 : 尿病 ; 性心肌梗死 ; 糖 急 空腹 血 糖 ; 糖化 血 红蛋 白 ; 力 衰竭 ; 后 心 预
摘 要: 的 目
4 0 1) 0 0 3
研 究糖 尿 病 合 并 急性 心 肌 梗 死( MI 患 者 空 腹 血糖 ( G)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 Al ) 度 对 发病 3 A ) F 、 Hb e 浓 0 d心 力 衰竭
( ) HF 的预 测 价 值 。方 法 9 8例 糖 尿 病 合 并 AMI 患者 分 为正 常 组 及 升 高组 , 定 其 F Hb c 度 。 并观 察 发 病 3 测 G、 Al 浓 0 d时上 述 指 标 与 HF的 关 系。结 果 升 高组 治 疗前 及 随访 3 0 d心 功 能 分 级 、 室舒 张 末 期 内径 均 明 显 高 于正 常 组 ; 左 室射 血 分 数 明 显 左 而

三种常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三种常用他汀类药物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MNPS 加权时ꎬ考虑以下潜在相关变量:年龄ꎬ性别ꎬ
体重指数(BMI)ꎬ高血压ꎬ血脂异常ꎬ基线实验室检查
结果〔总胆固醇ꎬ三酰甘油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ꎬ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ꎬ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ꎬ随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 年 4 月第 40 卷
1584
( P<0 05ꎬP<0 01) ꎬ在出院后药物治疗中使用氯吡
(2 ~ 4 mg) 对新发糖尿病( NODM) 发生率的影响ꎮ 方法 2 443 例无糖尿病的 AMI 患者进行随访ꎬ评价各组 NODM 的累积发
病率ꎮ 使用多项倾向评分校准潜在的混杂因素ꎮ 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 NODM 的风险比进
行评估ꎬ并与匹伐他汀组进行比较ꎮ 结果 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相比ꎬ匹伐他汀组 NODM 的累积发病率显著降低
血糖和肌酐水平〕ꎬ出院后药物治疗〔β 受体阻滞剂ꎬ
格雷( 合资、国产) 、替格瑞洛、ACEI、ARB 差异有统
血管紧张素辅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
滞剂(ARB)〕及血管造影和手术特征 ( 支架总长度ꎬ
计学意义( P<0 001) ꎮ 然而ꎬ在 MNPS 过程后ꎬ使用
支架总数ꎬ支架直径)ꎮ 分析 NODM 的发生率ꎬ并在 3
ꎮ 虽然他汀类药物对大多
异常防治指南(2012 版) ” 的要求ꎬ2 443例接受 AMI
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ꎬ老
年人群中使用率更高
〔1〕
数患者来说相对安全且耐受性良好ꎬ但已报道了老
年患者发生率较高的副作用ꎬ如肌病ꎬ肝酶升高和新
发糖尿病( NODM)
〔2〕
ꎮ 最近ꎬ一项随机试验和观察

糖尿病伴并发症诊断标准

糖尿病伴并发症诊断标准

糖尿病伴并发症诊断标准
糖尿病伴并发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糖控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糖尿病患者需要测量血糖水平,并根据其
血糖控制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良好的控制水平。

通常,空腹血糖应小于或等于7.0 mmol/L(126 mg/dL),餐后2小时血糖
应小于或等于11.1 mmol/L(200 mg/dL)。

2.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小于
130/80 mmHg。

3. 血脂控制:异常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甘油三酯(TG)过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ADA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的LDL-C应小于100 mg/dL(2.6 mmol/L),
HDL-C应大于40 mg/dL(1.0 mmol/L)(对男性)或50
mg/dL(1.3 mmol/L)(对女性),TG应小于150 mg/dL(1.7 mmol/L)。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血液中红细胞的糖化产物,可以反映出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根据ADA
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HbA1c应该小于7%。

除了上述指标外,糖尿病伴并发症的诊断还需要通过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确定,比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
变等。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血糖波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血糖波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血糖波动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特点及意义刘挺松;陈一天;江时森;宫剑滨【摘要】目的观察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波动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连续性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观察9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波动情况,记录并比较其住院期间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血糖波动指标和心源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收集同期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108例中青年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 结果在降糖药物使用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早期血糖波动较中青年患者显著恶化,其中日内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水平标准差(SDGB)、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明显升高(P均<0.01),日间血糖波动指标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亦显著升高(P<0.01).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严重血糖波动的老年患者院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较轻微血糖波动及中青年组患者均显著升高(P均<0.01). 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较中青年患者剧烈波动,且随着血糖变异性的增加,其院内预后亦呈恶化趋势.【期刊名称】《实用老年医学》【年(卷),期】2013(027)005【总页数】4页(P390-392,408)【关键词】血糖波动;心肌梗死;老年人;连续性血糖监测系统【作者】刘挺松;陈一天;江时森;宫剑滨【作者单位】210002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210002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210002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210002江苏省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心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R542.22随着我国社会老龄人口比例的快速上升和疾病谱的逐步变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严重疾患。

空腹血糖与入院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

空腹血糖与入院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

【 关键词 】 急性心肌梗死 ; 血糖 ; 空腹 入院血糖; 病死率 di 03 6/. s.06— 99 2 1. 20 5 0 1.99 ji n 1 : s 0 1 . 1 .6 5 0 0 文章编号 : 0 —15 (0 1 一 2 02 — 2 1 6 99 2 1 ) 0 — 7 0 0 4
的 Cpni 环是否会对机体 产生排异或者对凝血功能方 面的影响 , aetr e 本组病 [ ] 郑慕 自, 3 郭文彬. 实用超声心电图解析与诊断[ . M] 北京 : 科学技术文 例 随访 至今 无 此类 患 者 出现 相 关 症状 。 献 出版 社 ,0 2 12— . 2 0 :5 6
分组 , 统计 患者 住 院期 间病 死 率。 结 果 : 院血 糖 或 空腹 血 糖 升 高组 住 院期 间病 死 率 有显 著 性 的 统计 学 意 义 ( 00 ) 空腹 血 糖 升 高纽 在 住 院期 间 的病 死 入 P< .5 ; 率 高于入 院血 糖 升 高组 。 结论 : 空腹 与入 院 血糖 是 急 性心 肌梗 死 患 者近 期 心 源性 死 亡 的 影响 因素 。
1 资 料 与方 法 . 放低 头 侧 , 重 力 使 肾脏 向 头 侧 移 动 , 曲 自然 消 失 , 续 进 镜 到 达 结 石 部 靠 弯 继 1 1 一般 资 料 : 组 10 . 本 02例 , 5 1例 , 4 1例 , 男 2 女 8 年龄 l 4—8 3岁 , 平 位 。若 术 中 先看 到 肉芽 , 结 石 往 往 就 在 肉芽 包 裹 中 或 肉 芽 近 端 。我 们 早 则
均 4 岁 。单侧 9 4例 , 侧 9 l 0 双 8例 , 上段 结石 30例 , 5 中段 结 石 10例 , 段 期使 用 弹 道 碎石 时 , 2 下 常对 着 肉芽 中的结 石 进 行 盲 打 , 只要 打通 梗 阻视 野 自然 结石 52例 。 结石 最 大 2 2 I 1t, 小 05 04 m, 石 停 留时 间 7天 ~ 3 . . e 最 ' n . . c 结 清 晰 , 在直 视 下 击碎 结 石 , 再 晚期 使用 钬 激 光 时 则 让 助 手 配 合 加压 冲 水 , 保 l 。其 中 6 为 曾 行 E WL治 疗 未 粉 碎 或 仍 有 大 块 碎 石 难 于 排 出 的病 证 在 直 视 下处 理 肉芽 及 碎 石 , 减 少 损 伤 输 尿 管 及 保 护 输 尿 管 镜 。对 于 原 O年 0例 S 以 例 ,8例 因 急性 梗 阻性 无 尿 入 院 ,2 7 10例 反 复 肾绞 痛 , 物 治疗 效 果 不 佳 而 位处 理 结 石 、 肉较 困难 时 , 药 息 也可 通 过 加 压 注 水 或 借 助 输 尿 管 导管 、 尿 管 输 行急 诊 治疗 。 镜 等 将 结石 推 至 扩 张 段 输 尿 管 再 行 处 理 , 降 低 手 术 难 度 , 少 输 尿 管 以 减 12 器械 与 方法 : 用 w l的 F / . 尿 管镜 , 期使 用 瑞 士 E . 采 o f 89 8输 早 MS气 损伤 。 压弹 道碎 石机 , 期使 用 合 肥 科 瑞 达 激 光 设 备 有 限公 司生 产 的 医用 多 功 能 晚 术 中应 尽 可 能将 结石 粉 碎 在 3 m 以 下 , 期我 们 使用 弹道 碎石 , 然 操 m 早 虽 钬激光 治 疗机 ( 大 功 率 6 W) 最 5 。除 女 性 中下 段 输尿 管 结石 大 部分 采 用 尿 道 作 安 全 性较 高 , 但结 石 碎块 往 往 较大 , 输尿 管 上 段 结 石 碎 石 时 易 退 回到 肾 盂 表 面麻 醉 外 , 它 患者 采 用 硬 膜 外 麻 醉 进 镜 发 现 结 石 后 用 弹 道 碎 石 或 钬 激 内 。晚期 我 们使 用 钬 激光 碎 石 则 可 将 结 石 击 成 粉 屑状 , 理 输 尿 管 上 段 结 其 处 光 将结 石 击碎 。中下 段 结 石 用 取 石 钳 取 出 较 大 的 碎 块 , 段 结 石 只需 将 结 石时退回肾盂内的情况也大大减少。钬激光碎石时功率应设定在 ≤1O 频 上 .J 石 尽量 击 碎 ( 直径 <3 m) a r 即可 , 规 留置 双 J 1 4周 。 常 管 ~ 率 8~1HZ范 围 内 , 为 >1O 0 因 .J时 可 能 产 生 较 大 碎 石 块 , 利 于 结 石 排 不 2 结 果 . 出 L 。碎 石 时还 应 注意 从 结石 边 缘 开始 , “ 食 ” 碎石 【 。 对 嵌入 输 尿 j 呈 蚕 样 9 2 经 输尿 管 镜下 碎 石 术 一次 成 功 , 功 率 9 % ,5例 输 尿 管 上 段 结 管 粘 膜 内 的结石 , 用 输尿 管 导管 推 出后 再 行碎 石 处 理 。 0例 成 0 6 可 石 操作 中结石 退 回 肾盂 , 置双 J 补充 E WL碎 石 成 功 ,5例 因输 尿 管 狭 留 管 S 3 在操 作 过 程 中 , 尿管 粘 膜都 有 不 同程 度 水 肿 、 输 出血 或 脱 落 , 者 认 为 , 笔 窄致上镜失败及结石嵌顿时间长 , 碎石失败改为开放手术 。2 O例出现输尿 术后应常规 留置双 J 以利引流尿液 , 管, 防治可能发生的感染及利于排石 , 同 管损伤 , 留置双 J 管治愈 , 所有结石均在 1 ~3月排净 。 时有利于输尿管损伤的恢复 , 可防治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 。 3 讨 论 . 总之 , 输尿管镜技术是 目前治疗输尿管结石 的一种 理想方法 , 具有安全 输尿管镜技术是泌尿外科常用微创 技术 之一, 主要运用于输尿管疾病 性高、 创伤小 , 疗效确定 , 特别是和钬 激光碎石结合使 用, 不但 是输尿管 中、 的诊断及治疗 , 在对 输尿 管结石 的诊 治方 面具有其 它方法 不可替 代 的优 下 段 结石 的 首选 治 疗方 法 , 尿 管上 段 结石 治 疗 也有 其 独 特 的优 越性 。 对输 越性。 参 考 文献 置 入输 尿 管镜 是 进行 输 尿 管 操 作 的 前 提 。 在 进 输 尿 管 口的 过 程 中 , 应 [ ] H r o JSm o Bu e a. rt cp :urn r te 1 am nW ,e hnPD,lt M L,t Uee oy cr t a i e 1 ms e p cc 尽量 向对侧 摆 动输 尿 管镜 尾 部 , 输 尿管 镜 与壁 内 段 输 尿 管 尽 量 在 一 条 直 使 adln tr o pios J . m ,97,5 ( )2 n og~ e cm lin[] JU l19 17 1 :8—3 . m t 2 线 上 。常规 先将 导 丝 或 F 3输 尿 管 导管 插 入患 侧 输 尿 管下 段 3~ c 以 I 5m 导 [ ] 李逊 , 2 曾国华, 陈文忠, 输尿管镜术严重并发症原 因分析和处理体 等. 人镜 。人镜 要 注意 手 法 , 用 输 尿 管 镜 前 端 的锐 缘 将 输 尿 管 壁 的游 离 缘 挑 利 会 [ ] 中华 泌 尿 外科 杂 志 ,04,(5 :9 J. 2 0 6 2 ) 62—69 9. 起 , 管镜 向内旋 转 入镜 , 镜 的过 程 要 流 畅 、 利 、 转 自然 , 入 输 尿 输尿 入 顺 旋 进 [ ] K oRL A i Z agP ea.m atf o u ae tns n i e 3 u , s nP,h n ,t 1Ip co l ml retg df r a h mi s s i a b 管 口立 即将 视野 摆 正 , 在直 视 下 人 镜 , 到阻 力 不 要 强 行 进 镜 , 种 情 况 最 碰 此 da t r o so e r g n ain a d n o c p d f c in.J n o ml imee n t n fa me tt n e d s o e e e t o l o E d u , 易发 生 输尿 管穿 孔 或 形成 粘 膜 下 假 道 … 。要 以退 为进 , 要 时 可 变 动 体 位 必 1 9 1 5 3—5 7 9 8, 2: 2 2 . 或用 注射 器 回抽 膀 胱 内灌 注 液再 作 人镜 , 往 可 以成 功 【J 往 2。 [ ] 孙颖浩 , 4 王琳辉, 国强, 钬激光治疗 泌尿 系结石 35例 报告[ ] 廖 等. 6 J 在推 进镜 子 的过程 中 , 始 终 将 前 方 的 管 腔 保 持 在 视 野 中央 。 有 时 输 应 江 苏 医学 杂 志 ,0 22 ( )4 1~ 0 . 2 0 ,8 6 :0 42 尿管弯曲而无法前进 , 若弯 曲较小 , 可加压灌注使管 腔再现 , 弯曲过大则需

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主要心脏事件的多因素分析

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主要心脏事件的多因素分析

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术后主要心脏事件的多因素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与多因素相关的,由复杂发病机制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我国随着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ami的发病率逐年攀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ami的主要方法,但ami患者即使成功实行了pci治疗及时开通罪犯血管,还是存在再发心脏事件的危险性。

因此,我们设计了本研究,旨在探讨可能影响其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ami患者pci术后的危险分层提供重要信息。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06年4月~2007年4月间我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115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16例,年龄31~86岁,平均年龄(66.57士10.57)岁。

纳入标准:①所有病例均符合who的ami的诊断标准。

②均接受pci治疗;③病历资料能提供完整的随访信息。

剔除标准:肿瘤、严重肝脏疾病、严重的全身其他系统疾病、其它心脏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以及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

1.2 方法1.2.1 影响ami患者pci术后主要心脏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量化标准设立统一的调查表,记录相关临床数据,将影响因素和预后指标进行赋值。

具体见表1 。

1.2.2 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于入院当时急测血清ck、ck-mb、ctni值,以后每隔4~6小时重复检测一次,直至ck、ck-mb值恢复正常。

入院后次日抽取空腹12小时静脉血,常规方法测定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血电解质、尿酸、血肌酐、纤维蛋白原浓度。

1.2.3 超声心动图使用hp 5500型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测量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二尖瓣e峰、a峰峰值,e/a比值。

血糖高出现并发症的原理

血糖高出现并发症的原理

血糖高出现并发症的原理
血糖高出现并发症的原理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影响导致机体多个系统功能损伤,具体原理如下:
1. 血管损伤: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增加了血栓形成和血管狭窄的风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 炎症反应:高血糖会引起体内炎症反应的增加,激活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释放。

这些炎症因子会对器官和组织产生损害,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3. 氧化应激:高血糖使体内自由基和氧化应激产生增加。

自由基是一种高活性的分子,会攻击细胞膜和蛋白质,导致细胞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4. 糖基化终末产物:高血糖会导致葡萄糖与细胞蛋白质结合,生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AGEs会累积在组织中,引发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5. 神经损伤:高血糖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会导致神经病变和神经病理改变,如糖尿病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足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高血糖导致并发症的原理主要涉及血管损伤、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糖基化终末产物和神经损伤等多个方面。

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评估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评估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评估【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并空腹血糖(FBG)升高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急性ST段抬高AMI患者120例,根据FBG水平,空腹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组,≤7.0 mmol/L为对照组。

结果当FBG>7.0 mmol/L时,CK-MB 峰值、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并空腹血糖升高预后较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空腹血糖; 预后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应激,糖耐量可暂时降低,2~3周后可恢复正常[1]。

血糖轻度升高不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但明显增高则病死率成倍增加,说明高血糖症可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2]。

本文就本院救治的120例急性ST段心肌梗死空腹血糖(FBG)水平与并发症、心肌酶学峰值及预后的关系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0例来自本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WHO推荐的AMI诊断标准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龄38~86岁,并发严重心律失常(房颤、室速、频发室早)14例,心力衰竭26例,心源性休克8例,死亡15例。

1.2 方法入院24 h内用邻甲苯胺法检查FBG,连续3 d测定磷酸肌酶同工酶(CK-MB) 并取其峰值,连续3 d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观察心律失常情况。

根据FBG水平分为2组:A组(对照组65例) FBG<7.0 mmol/L;B组(高血糖组55例)FBG≥7.0 mmol/L。

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

2 结果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高血糖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病死率比较,高血糖组病死11例,病死率20.0%;对照组病死4例,病死率6.16%,两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冠脉造影提示高血糖组多支血管病变多见,与对照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时空腹血糖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时空腹血糖对预后的影响

【 关键词 】 心肌梗死 ; 心源性休克 ; 空腹血糖
中图分类号 R 5 4 2 .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 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2 — 0 1 4 2 — 0 2
急性心 肌梗死是 急性冠脉综 合征 的表 现形式之 一 ,急性心 肌梗死伴心源性休 克其猝死发生 的可能性很高 , 因此 , 除抗缺血 、
两 组 高血 糖 比较 差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 2 . 7 7 9 ,P > 0 . O 5 ) 。 观察 组 心功 能 I一Ⅱ级 患者 出现 高血糖 1 0例 ( 1 0 / 3 9 ) ,与对 照 组 比
等治疗 外 ,观察空腹 血糖对预后 的影 响有 重要 的意义。有研究 曾发现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来讲 ,发病 时出现血糖升高 , 反应患者机体 的应激 反应 强 ,且将来进 展为糖尿病的几率也高 ,
经验体会 J i n g y a n t i h u i 《 中 外 医 学 研 究 》 第1 1 卷第2 期( 总 第1 9 o 期) 2 0 1 3 年1 月
急性心肌梗 死伴心源性休克 时空腹血糖对预后 的影 响
高林芳①
【 摘要 】 目的 :了解 空腹血糖 ( F B S ) 对急性 心肌梗死 ( A M I ) 伴 心源性休 克不同心功 能状态患者 预后的影 响。方法 :收集 资料完整 急性心肌梗
3 讨论
心源性休克资料完整患者共 5 6 例为观察组 , 其中男 3 7 例, 女l 9 例, 年龄 4 2 ~ 8 0岁 ,中位 年龄 ( 5 8 . 2 ±8 . 6 2 ) 岁。正后壁 +下壁心肌梗
死表现 7例 ,高侧壁心肌梗死表现 3 例 ,广泛前壁 心肌梗死表现 1 7 例 ,前壁心肌梗死表现 1 3例,下壁心肌梗死表现 1 6例。其 中

空腹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空腹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死 亡 。F 正 常 组 死 亡 2 (. ) F 升 高 者 的 第一 、 二 、 三 个 三 分 位 数 组 分 别 死 亡 4例 ( . ) G 例 1 5 ,G 第 第 98 、
5例 ( 2 2 ) 1 例 (1 ) 1 . 、 3 3 。和 F 正 常 组病 人 相 比 , 正 后 的 3 G 校 O天 死 亡 的 相 对 危 险 比 ( R) F 三 O 随 G
糖尿病病 史 A MI 人 。 测 量 病 人 入 院 时 血 糖 ( 病 AG) 禁 食 至 少 8小 时 后 的 血 糖 ( G) 随 访 病 人 3 和 F 。 O
天 , 析 AG和 F 与 病 人 预 后 之 间的 关 系 。结 果 分 G 共 2 ( . ) 无 糖 尿 病 病 史 病 人 在 AMI 3 内 493 例 后 O
分 位 数 的增 加 而增 加 , 一 、 第 第二 和 第 三 个 三 分 位 数 组 分 别 为 :. ( 5 C ,. 1 8 5 P 一0 0 1 , 2 5 9 I0 7 ~ . ; . 1 ) 8 6 9 CI3 2 3 5 P =0 0 0 ) 1. (5 C ,. ~ 3 . ; < 0 0 0 ) 同 F 和 AG 都 正 常 . (5 ,. ~2 . ; . 0 5 ,2 7 9 I4 5 6 4 P .03 。 G 的病人相 比, 升 高 F AG G正 常预 测病 人 3 o天 死 亡 的 OR 为 0 6 (5 C ,. 5 3 8 P =0 5 ) AG . 9 9 I0 2 ~ . ; .9 ;
例 无 糖 尿 病 病 史 AMI 人 ( 1 2例 , 1 5例 , 龄 6 ± 7 病 男 4 女 1 年 1
岁 ) 1 6例 糖 尿 病 AMI病 人 ( 7 ,2 男 2例 , 4例 , 龄 6 5 年 2± 6岁 ) 两 组 年 龄 差 别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P> 0 0 ) A I 诊 断 .5 。 M 的 采 用 中华 医学 会 20 0 1年 制 定 的标 准 [ 。排 除 以下 情 况 : 过 超 2 4小 时 的 AMI炎 症 性 疾 病 ; 几 个 月 内 曾 手 术 或 创 伤 。对 ; 近 有指征病人行静脉溶栓 ( 激酶) 尿 治疗 或 直 接 介 人 治疗 。 1 2 血 糖 测 定 病 人 入 院 时 采 集 第 一 次 血 标 本 , 二次 血 标 . 第 本 于 病 人 禁 食 8h后 在 人 院 2 4h内 采 集 。禁 止 静 脉 应 用 含 糖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作者:秦学鹏来源:《中外医疗》2013年第11期[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时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A组)56例和应激性高血糖组(B 组)44例,对比2组30 d内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血管死亡情况。

结果 B组患者入院时血糖、入院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预后[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b)-0056-02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伴发高血糖患病率较高,近年来,屡见关于探讨AMI患者伴发高血糖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报道,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临床预后较差。

但大多数研究以患者入院时的随即血糖为研究参数,现选择2010年4月—2012年8月南阳医专一附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空腹血糖水平与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旨在探讨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南阳医专一附院心内科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男60例,女20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59.12±9.56)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1]制定的AMI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入院时血糖检测结果分组,56例血糖排除标准为:①有往有糖尿病史;②无糖尿病史但住院期间确诊糖尿病的患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恶性肿瘤晚期患者;⑤发病12 h后入院的患者。

1.2 方法首先要采集患者人口学特征。

包括既往病史;主要症状;生化检验结果;心电图结果;治疗措施等。

主要观察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症状和体征,住院30 d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及心血管死亡等情况。

211084452_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211084452_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通信作者:丁彦春,E mail:yanchunding@aliyun.com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马瑞聪 丁彦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辽宁大连116021)【摘要】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短期及长期不良预后均有关,但应激性高血糖的最佳衡量方法、最佳临界值的定义、潜在机制以及降糖治疗能否改善伴有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预后仍存在争议。

现对目前急性心肌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关键词】应激性高血糖;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管理【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03 002StressHyperglycemia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MARuicong,DINGYanchun(TheSecondHospitalofDalianMedicalUniversity,Dalian116021,Liaoning,China)【Abstract】Stresshyperglycemia(SH)isassociatedwithshort termandlong termadverseprognosisof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However,thebestmeasurement,thedefinitionofthebestcriticalvalue,thepotentialmechanismofSHandwhetherhypoglycemictreatmentcanimprove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SHarestillcontroversial.Thisarticleaimstoreviewthecurrentresearchstatusand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ofSHafter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Keywords】Stresshyperglycemia;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Clinicalmanagement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加,心血管疾病总死亡人数占居民总死亡人数首位,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

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ANP、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ANP、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ANP、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吴文凤【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心钠素(A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1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另外选取我院同期11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浆BNP、CKMB、ANP水平,分析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前AMI组的BNP、ANP、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AMI组BNP、ANP、CKM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AMI患者前壁梗死组BNP、CKMB、ANP水平明显高于下壁梗死组(P<0.05);治疗结束后30 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组BNP、ANP、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0.05).结论血浆BNP、CKMB、ANP水平检测对于AMI患者诊断、病情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6(026)001【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NP;ANP;CKMB【作者】吴文凤【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4病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1.1 病例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11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4],所有患者均确诊为AMI,均在发病3 d内入院。

按照Fuller等[5]方法,根据心肌梗死部位将患者分为前壁梗死组63例(包括广泛前壁、前壁、侧壁、前间壁)及下壁梗死组47例(包括下后壁、下壁、下侧壁),前壁梗死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下壁梗死组(P<0.05,表1)。

按Killip分级标准[6]:Ⅰ级23例,Ⅱ级30例,Ⅲ级31例,Ⅳ级26例。

AMI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AMI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n co i Fa trap a r cp o sa m ao r dco f e rss co l h ee tr 1 i jr p e it ro
m ora iy a d e o e h a t ai e i pa int ih — t lt n n w ns t e r f l n ur te s w t a c e m y c r al nf r ton: t Cy o ne ut o a di i a c i he t ki Ac i a i nd tv ton a Lo e m O ng T r Pr gno i i M y ar i l nf r ton ( C- ss n oc d a I a c i AL—
, 下 降 , NF a CHF的 发 生 、 展 和 心 源 性 恶 病 质 的 形 成 J T —在 发 过 程 巾起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谢 萍 等 [ 在研 究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在 9 大 鼠心 肌 梗 死 后 心 肌 间 质 重 塑 和 心 力 衰 竭 中 的 作 用 后 提 出 肿 瘤 坏 死 冈 子 a 因过 度 表 达 与 MMP 基 s蛋 白表 达 增 加 及 其 活性 增 强 变 化 相 一 致 , 肌 肿 瘤 坏 死 冈子 a 达 增 加 可 能 是 心 肌 梗 心 表 死 后 心 肌 间 质 重 塑 和 心 力 衰 竭 发 生 、 展 的 重 要 机 制 之 一 的 发

验匿
志20 0 年 1
第 3 卷第 1 It a e , na 1,o 3 ,o1 1 期 n J b dJ ur 2 0V 1 1 . L M a y 0 . N

85 ・
病、 高血 压 病 等 引起 的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血 中 的 T - NF 含 量 升 高 。 T F a能通 过 多 种作 用 的综 合 , 进 心 力 衰 竭 的发 生 、 展 。 N — 促 发 本研 究结 果 显 示 , 心 功 能 恶 化 、 力 衰 竭 患 者 TN - 随 心 F a明 显 升 高 , 心 功 能 VI 组 最 明 显 , 与 文 献 报 道 相 符 。 可 以 在 级 这 认 为 , HF患 者 血 流 动 力 学 及 心 肌 张 力 的 显 著 异 常 可 促 进 流 C 动力 学 的 恶化 , 进 心 肌 结 构 的 改 变 。高 水 平 的 TN - 促 F a不 仅

急性心肌梗死交感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交感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青年孵育基金(BYSYFY2021013)通信作者:赵威,E mail:beate_vv@bjmu.edu.cn·综述·急性心肌梗死交感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范勇兵 李静林 赵威(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北京100191)【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传统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极大促进了AMI的诊断、风险分层、治疗和预后。

寻找新型生物标志物并将其应用于AMI的临床实践仍是目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交感应激在AMI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就近年来有关交感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与AMI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探讨此类标志物用于AMI诊断、风险分层及预后的可行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交感神经;应激;生物标志物【DOI】10 16806/j.cnki.issn.1004 3934 2023 10 001BiomarkersRelatedtoSympatheticStressin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FANYongbing,LIJinglin,ZHAOWei(DepartmentofCardiology,PekingUniversityThirdHospital,Beijing100191,China)【Abstract】Asacommoncardiovasculardisease,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hasarisingincidencerateandmortalityrateyearbyyear,whichseriouslyendangerspeople’slifeandhealth.Theclinicalapplicationoftraditionalcardiovascularbiomarkershasgreatlypromotedthediagnosis,riskstratification,treatment,andprognosisofAMI.FindingnewbiomarkersandapplyingthemtotheclinicalpracticeofAMIisstillanimportantresearchdirectionatpresent.SympatheticstressplaysanimportantroleinAMI.Thisarticlesummarizestheresearch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ympatheticstress relatedbiomarkersandAMIinrecentyears,inordertoexplorethefeasibilityofusingsuchbiomarkersforthediagnosis,riskstratification,andprognosisofAMI.【Keywords】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Sympatheticnerve;Stress;Biomarkers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尽管近年来对其的治疗已经取得较大进步,但中国AMI的死亡率仍呈快速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 h内平均血糖水平对临床预后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 h内平均血糖水平对临床预后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 h内平均血糖水平对临床预后影响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24 h内平均血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95例,按照入院后24 h内MBG水平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2.0 mg/dL;④处于恶性肿瘤晚期或其他重大疾病,预期生命不足1个月者;⑤无法配合研究性治疗;⑥高血钾症患者,血钾>5.5 mmol/L。

按照入院后24 h内MBG水平将195例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7.8 mmol/L)、B组[(7.8~10.9)mmol/L]、C组(≥11 mmol/L)。

A组89例,其中男61例,女28例,平均年龄(61.8±11.0)岁;B组62例,其中男4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5±12.1);C组44例,其中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63.4±12.4)岁。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STEMI常规性治疗。

检测患者入院即刻、6 h、24 h 时的血糖水平,取平均值即为24 h MBG。

记录患者在7~30 d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死亡、心源性休克、复发性心肌缺血、再发心肌梗死、卒中等。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血糖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三组患者的7 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A、B、C三组患者在7 d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12.4%)、14(22.6%)、14(31.8%),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三组患者的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A、B、C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33.8%)、25(40.3%)、28(74.0%),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低血糖和高血糖同样增加近期及远期病死率

低血糖和高血糖同样增加近期及远期病死率

低血糖和高血糖同样增加近期及远期病死率——BEAMIS研究血糖分析的启示北京老年心肌梗死治疗现状与预后研究(BEAMIS)是由北京市科委资助(编号:Z0005190042811)的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纳入北京城区18家大型医院(三甲医院16家,二级医院2家)1854例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于2007年正式启动,入组患者初步完成了3年随访。

数据分析显示,空腹血糖(入院后首次空腹血糖)与住院期间及3年病死率和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死性MI、脑卒中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显著相关。

将患者的空腹血糖分为4组:≤5.0mmol/L,5.1-7.0mmol/L,7.1-9.0mmol/L和≥9.1mmol/L。

对分组后数据深入分析发现,不仅血糖升高(即空腹血糖7.1-9.0mmol/L和≥9.1mmol/L)的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率增加,血糖降低(即空腹血糖≤5.0mmol/L)的患者死亡率同样升高,而空腹血糖5.1-7.0mmol/L的患者死亡率最低,空腹血糖与死亡危险之间的关系呈U型曲线。

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非糖尿病患者,也存在糖尿病患者,不同治疗方式(单纯药物治疗、PCI和CABG)的患者同样表现出这一规律。

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不仅需要关注高血糖,也要关注低血糖,甚至是轻度血糖下降(≤5.0mmol/L)也有可能导致预后恶化。

本研究已在Heart杂志(IF=5.3)全文发表。

糖尿病(DM)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根据WHO 2000年的统计全球DM患者为1.71亿,预计2030年将迅速增至3.66亿,DM占世界人口的比例也将由2.8%增至4.4%;中国2000年DM患者约2000万,2030年预计将升至4000万以上。

DM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已获得广泛共识,DM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显著增加。

Framingham研究早在30年前即已证明,DM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较非DM患者显著升高2~3倍;在ACS患者,无论是否合并DM,血糖升高均是心血管预后的独立强预测因子。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意义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意义

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意义胡越成;王林;陈康寅;李广平;丛洪良;周长钰;张承宗;黄体钢【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06(34)2【摘要】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S)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S<7.0 mmol/L,n=112)、血糖轻度升高组(7.0mmol/L≤FBS<11.1 mmol/L,n=82)和血糖高度升高组(FBS≥11.1 mmol/L,n=64),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病死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心功能状况.结果:血糖增高组患者的住院并发症、病死率、复合壁梗死发生率及心肌酶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在心功能方面,血糖增高组低于血糖正常组(P<0.01),血糖升高程度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关.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总页数】3页(P79-81)【作者】胡越成;王林;陈康寅;李广平;丛洪良;周长钰;张承宗;黄体钢【作者单位】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空腹血糖增高对老年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J], 刘国晖;温言;陈大勇;罗文娥;王文志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J], 胡越成;王林;李广平;丛洪良;张承宗;周长钰;黄体钢3.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J], 刘忠民;赵淑杰;赵岩4.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J], 刘忠民;赵淑杰;等5.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J], 彭晓韧;张雯;刘平;王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激性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激性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激性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及临床
意义
顾勇;朱健华
【期刊名称】《新医学》
【年(卷),期】1996(027)003
【摘要】将138例无糖尿病的AMI患者按早期空腹SG水平分为血糖基本正常组(A组),血糖轻度升高组(B组)和血糖明显升高组(C组),对各组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研究,对其中12例SG与IS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组与A组比较,前者的HF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

病死率非常显著增高(P〈0.01),IS与SG呈正相关(r=0.7548,P〈0.01),提示AMI早期血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顾勇;朱健华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2
【相关文献】
1.脑梗死后应激性高血糖与脑梗死分型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关系 [J], 曾侠林;张兆辉
2.急性心肌梗塞早期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J], 王桂兰;刘淑红
3.急性心肌梗塞时应激性高血糖对心功能的影响 [J], 刘丽君;任久林;李力
4.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J], 张敬铭
5.急性心肌梗塞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关系 [J], 敬慧智;石斌;张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tC r e 2 1 1 3 2 5 0 5 7 i a eM d,00 , 6 ( ):4 — 7 .
[]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 重患者的
机械通气指南 (0 7 [] 中国危 重病急救 医学 ,0 7 1 ( ) 2 0 ) J. 2 0 ,9 9 :
院时间 。
E] 曹志信 , 2 王辰. 无创 机械通气的应用范 围及指征 口] 中华结核 .
和呼吸杂志 ,02 2 () 1617 20 ,5 3 :3 —3.
[] Met S Hi N . oi ai et tn J. m JR si 3 ha , l S N n vs eV ni i [] A epe l n v lo a r
2 结

1 资料与方法
2 1 一般情况 . 20 0 3年 1 月至 2 0 0 5年 9月在贵 阳医学 院 2 O [ MI 断标 准 排除发 病前 o 7 ]A 诊
无糖尿病史 AMI 患者 9 例 中男 性 6 2 9例;
1 1 研究对象 .
女性 2 3例。年龄 3  ̄9 8 3岁 , 均年 龄( 3 5 . ) 。同 平 6. 土9 1 岁
AMI 患者 空腹 血 糖 与并 发 症 的关 系
贵州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504 罗卡 兰 500)
中图分类号 : 5 1 4 R 4. 文献标识码 : B
吴立 荣
文章编 号 :0 074 ( 0 81 —97 2 1 0 -4 X 2 0 ) 10 8- 0
冠心病是糖尿病 的主要并发症或合并症 , 糖尿病人 群中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的发病率 明显增加 , 型糖尿病 患者 2
组间并发症的 比较和 F G的 比较均 有显著差 异 ( < O 0 , P P . 1 见表 1 ; 、 2 问并发症的比较和 F G的比较也均有显 ) 组 P 著差异( <O 0 )见表 2 P .1, 。
F G诊断切点≥6 1mmo/ P . lL2个标准对高血糖 组与正常血 糖组 的严重并发症进 行分析 。F G采用 自动生 化仪氧化 酶 P

98 ・ 8
Gu h uMe i l o ra ,0 8 v0 3 , o 1 i o d a J u n l2 0 , 1 2 N . z c . 1
5 4 1 .
[] 曾祥毅. 5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 重并发肺 性脑病 临床 研究I ] 中国危重病 急救 医学 ,0 7 1 ( ) 5 8 -. j 2 0 ,9 9 :5 —
5 9 5.
[ ] 周厚荣. iA 6 BP P呼吸机治疗 急性重度 一氧化碳 中毒疗 效观 察 E] 贵州医药,0 7 3 ( )1 516 J. 2 0 ,1 2 :6—6 .
法测定 。严重并 发症主要是指恶性心律 失常、 心功能 不全≥
3 、 级 死亡及机械并发症 。心功能分级采用 Kii lp分级法 。 l
表 1 61 m l . o L为切点 ( m / A组) 正常血糖组 ( ) A 组 与高血糖组 ( 2 并发症 比较 A 组)
注; 现在工作单位贵阳市第六人 民医院 *

附属医院住 院无 糖尿病史 AMI 患者 9 , 2例 符合 《 血管病 心 治疗指南和建议 卜 有明确糖尿病史者 , 有使用激素及脑血管意外等的患 者。 1 2 方法 分别按 AD . A在糖 尿病诊 疗标准—— 2 0 出 O 7提
的 空腹 血 糖 ( P 诊 断 切 点 为 ≥ 5 6mmo/ 及 我 国 现 行 F G) . l L以
6 ~8 最终 死于心血 管疾 病 , O O 糖尿病增加 急性 心肌梗 死 ( MI的危险程 度, A ) 相当于曾患一次 MI 。 [
13 统计学处理 .
成组设计 的两样本 比较 , 连续性变 量用
zt 表示其分布特征, -s -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 计数资料用 检
验 , <0 0 为有统计学差异 。 P .5
患者可有 1 种以上并发症 。各组间 年龄、 性别 、 MI 型 A 类
以 F G≥6 1mmo/ P . lL为切点 的 A 组 , 分为 正
等 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 >O 0 ) 见表 1表 2表 3 P .5 , 、 、 。
2 2 分组 .
常血糖组 ( ) 高血糖组 ( ) A。 , A2 。以 F G> 5 6mmo/ P  ̄ . l L为切 点的 B组 , 为正常血糖 组 (3) 高血糖 组 ( ) 分 t , 1 。Al A2 、 2
贵州 医药 2 0 O8年 l 月第 3 1 2卷第 1 期 1

97 ・ 8
频率调节 以 达到最佳通气效果为宜 , 具体 如何 调节有待进一
步探讨 。
参考文献
关于如何掌握 由无创 通气序 贯性 过渡到 有创通气 的指
F ] 杨志寅. I 内科危重病[ . 版. 京: M] 2 北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0 6 20 ;
2 4 2 5 0 —0.
征, 我们认为应把握以下几点 :1病 情急剧 恶化 , () 生命体征不
平稳 ;2上机后分泌物和痰液等 大量涌出, () 清除困难 , 存在呼 吸道 阻塞 ; 3 给予 10 () 0 %氧流 量上 机 1h 末 梢 s 仍 < , p 8 ;4 连续无创通气或 间断 通气 已达 4 , 0 () 8h 病情有 加重趋 势;5家属同意行有创通气 , () 并对可能出现后果表示理解。 综上所述 , 无创双水平 正压通气 ( iA ) BP P 通气抢救 危重 昏迷病人 , 必须有专 门医护人员 作好 临床重 点监护 , 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作为重点 环节 , 只要掌握好 无创机械通气操作 方 法, 以及序贯性过渡到有 创通气 的时机 , 昏迷病人 应为无创 双水平正压通气相对禁忌证 , 无创通气 为此类病人赢得 了宝 贵的抢救时间 , 临床应用 范 围得 到明显 的扩展 , 避免 了有创 通气带来的并发症 , 大限度挽 救和延 长病人 生命 , 最 减少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