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看移情翻译中的翻译伦理

合集下载

关于语用移情在英汉翻译中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于语用移情在英汉翻译中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于语用移情在英汉翻译中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论文关键词】语用移情译者英汉翻译翻译策略【论文摘要】本文将语用学中得语用移情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认为翻译不是简单得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得跨语言、跨文化得交际活动.在英汉翻译中,语用移情在非常大程度上妨碍了译者对翻译策略得选择.译者会在准确推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同意力得基础上恰当得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得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得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从而能够成功得进行文化交流.一、引言在语用学上.“移情”指得是能够从他人得角度来看待咨询题,将心比心,站在不人得立场去考虑、去体验、去表达感情,即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差不多充分理解了他得思想和感情.“移情”(empathy),又称为感情移入,指“设身处地”得行为.即超越自我.对不人得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能够想象和分享他人得思想、感情和观点.ruben认为,在言语交际中,移情指得是能够从他人得角度来看待咨询题.他把移情能力列为有效交际得七种要素之一国内最早将“移情”得慨念引入语用学得是何自然.他于1991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得《言语交际中得语用移情》一文中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得语国家得文化.并设身处在对方得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得学习和运用”跨文化交际得移情要紧表现在语言语用移情和社会语用移情两个方面跨文化交际首先接触得是语言,语言是移情体验得要紧手段.语言语用移情得微妙之处是讲话人或者听话人总是能从对方得角度进行语言得编码和解码.WcoM社会语用移情现象在跨文化得言语交际中也十分普遍.它涉及到交流双方得社会文化景和人际关系.所以也涉及到语境,要紧指交流双方都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得思想感情和看法,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听、读者应持一种合作态度,在信息数量、信息内容、信息传递方式上做合理推论.即遵守kvinson提出得会话含义三原则.具体来讲,“相信讲话人得陈述差不多是就他所知而作出得最强得陈述”;“扩充讲话人所讲话语得信息内容.寻出最特定得理解,直到认定这确实是讲话人得发话意图”;“假如讲话人使用了冗长得或有标记得表达式.他得意思就与他本来能够用无标记得表达式所表示得意义不一样”leech谈到听、读者得任务时讲.理解是一个“咨询题一解决”得启发性得过程,即听、读者通过形成假设,并利用可及得证据验证假设.来识不话语得语用含义.形成假设得过程突出了理解过程得语用移情.这表现在听读者努力调用相关得语境信息,补全语篇得缺省信息,加工讲写者提供得新信息.作出最相关得推理即假设.操汉语得本族人对操英语得本族人讲英语往往要注意尊重对方得语用适应.见面打招呼时,他们不用“whereareyougoing?”或“haveyouhadyourme,’d?”而用“itisaniceday.isn"tit?这种摆脱自身文化适应得语用移情.实际上是“人乡随俗”得一种普遍现象.反过来讲,当操英语得本族人身处中国这块异地.听到中国人用英语冒出一句带中国味儿得寒暄话:haveyouhadyourmeal?他也可不能反感.也许还会感到异国情浓而欣然同意.这显然是语用移情得认知心理在起作用得缘故二、语用移情对译者英汉翻译策略得妨碍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得桥梁,其过程必定涉及两种文化.其最终目得是寻求不同文化咨询得融合.而这种融合必须是以保持文化得多样性为基础得融合.跨文化交际中得语用移情要求交际主体自觉地转换文化立场.有意识地摆脱本民族语言文化得束缚和妨碍.将自己置身于另一种语言文化模式中.主动如实地领悟和观赏该语言和文化.从而关心交际获得成功.孙致礼先生认为.处理翻译中得文化差异性咨询题,差不多策略有两种:一是“融化”,一是“活现”.这两种策略也确实是对待文化翻译得归化和异化.以目得语文化所固有得形象去替代原文中得文化形象,结果使原文得文化意象发生了顺应改变.以目得语形象替代源语文化形象得目得在于使译文习惯目得语读者.顺应译语文化而被同意,这种替代和调整得翻译策略称之为归化(domesticaiton).将源语得文化意象或形式移植到目得语文本中.其结果将使译语得语言文化由于进入了外来文化因素而产生某种变异.这种变异称之为异化(foreigraza.tion).异化得目得在于使目得语读者尽可能多地接触到与母语不同得源语文本中得异域文化意象和相对陌生得表现形式.两种翻译策略各有其利弊.先讲不利得一面.如英国学者hawks翻译《红楼梦》时把“阿弥陀佛”译成“godblessmysoul!”,这也是译者移情于译语读者采取了归化得翻译策略,如此造成得弊端是用基督教文化代替了中国得佛教文化.非常可能让西方得一般读者认为中国人也信奉上帝.如此得做法“以假象.假信息蒙骗译文读者”.而采纳异化得翻译策略则会要求译语读者适当得运用移情得方法来理解译文中得文化因素,要不然会使读者容易误解.再讲利得一面,在英译汉时,译者会移情于汉语文化得读者,会尽可能得把原文得语言所传递得信息和所承载得文化用正确地道得汉语表达出来.在汉译英时也一样.由于心理上得移情作用,译者作为交际得一方,会尽可能把盼望表达得思想(原文得语言所传递得信息和所承载得文化)用正确地道得英语表达出来.语用学得社交语用移情观认为:跨文化交际双方都设身处地尊重对方得思想感情和观点,以实现交际得成功.从交际得角度讲,英汉翻译正是异域文化移植.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然而由于交流内容基本上中国语言代表得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情况或者是英语代表得异域文化以及异域得情况.那么非常多信息就非常难用所谓地道得英语或汉语展现出来.难免出现一些译文读者感到怪异、生疏得“离格”英语或“离格”汉语.但这些“离格英语”或“离格汉语”若从社会文化得角度看则非常自然.美籍意大利学者韦努蒂(venuti)认为.假如译文读者对译文有一种陌生和疏远感.即感悟到了文化差异.外国文本在目得语中就获得了一时得解放.译文得读者作为交际得另一方,他们明白自己读得是译本.译本里讲得是外国事和外国人,因此他们会设身处地,尊重异国得国情和文化,“移人感情”到译作中去.语用翻译观认为.翻译应该使原文和译文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效果.假如译者认为译文读者尽管不熟悉某种语言现象或意境甚至对之感到陌生.然而只要他们能够通过译作提供得语境来理解该现象或意境.那么他就能够采取异化得策略.将该现象或意境所承载得文化因素原原本本地移植到译语文化中去.例如:(1)wheninrome,doastheromansdo.假如将这句谚语直译为汉语.中国读者就会感到惊奇,什么原因要讲在罗马而不是在其他地点?又什么原因要按罗马人做得那样去做?假如我们了解这句谚语得用意,我们就能够不理会原句得字面意思.而按照汉语得适应讲法,直截了当传达出其用意:人乡随俗.(2)他跟老人招呼了一声:“吃过没有,老爹?”汉语中得“吃过没有”是用来打招呼得.讲话人得真正意图并不是关怀对方是否吃了.明白了两种语言得语用适应,我们就可摆脱原文得羁绊.从语用移情得角度决定某些词语得替换和取舍.将之译为:“good monring,grandpa”,hegreeted theoldm an.(3)“高快乐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那个标语得意图是祝愿司机小心驾驶.平安上路.平安回家.假如将之译成“go toworkhappilv.andcomebacksafelv”讲英语得本族人是可不能领会这句话得真实信息得我们用一个简单得“good luck!”就能够了.总而言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处理得是使用中得意义,译者必须通过语用移情.才能决定采取那种翻译策略,从而准确翻译.再比如,《红楼梦》得两个英译本中:(4)“癞蛤蟆想天鹅吃”(曹雪芹:165)a toadhankeringforatasteofswan.(ynag:164)a caes of“the toad on hte ground wna ting to eat htegooseinhtesky”(hawkes:242)这个地方,霍克斯用“鹅”(goose)得形象,替代了“天鹅”得形象,是为了习惯英美读者得审美观.因为再英美文化中,“鹅”和“天鹅”是有完全不同得联想意义得.这从英语成语“a swan among geese”中足见差不.可见.译者得语用移情会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翻译得准确性.(5)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曹:95)mna proposes,heavendisposes.(ynag:90)mna proopses,goddisposes.(hawkes:152)这个地方杨宪益先生利用了一个英语得谚语.但把其中得“gdo”改成了“heaven”,因为在文学巨著《红楼梦》中充满了佛教和道教得意识,杨得译法保留了原有得宗教色彩.霍克斯却直截了当引用了英语谚语,未作任何改动,如此,他把原文得佛教色彩变成了基督教色彩这对英美读者来讲所以更为自然、更容易同意.所以,如此一来.霍克斯把一个信佛得人变成了一个信耶稣得人了.可见,过度得移情于译语读者,而不考虑原文得文化内涵会造成一定得误译.从以上得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两位译者在处理源语文化信息时得差不多倾向:杨宪益差不多上移情于原文作者.目得是想尽可能多得把中国文化介绍给英美读者,遵循以源语文化为归宿得原则.多用了异化策略.而霍克斯则移情于译语读者得理解.为了取悦于译文读者遵循以目得语文化为归宿得原则.从语用移情得角度看,归化和异化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应该讲,翻译中得归化和异化不仅不矛盾,反而是互为补充得.如翻译“她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时,能够异化译为“herbeauty would make th e fish sink.hte wild gose fall down and the mon hide herself,na d put the fowel’8toshma e.”以便让中国文化被英美读者理解,同意.也能够在不需要保留原文文化色彩得情况下.去掉比喻归化译为“herbeautyisebyonddescirption.”通过异化得译法.英语中非常多比喻性得词语已在汉语中广泛使用.如:crocodile stears,angel,pan dora’s box,dark horse,sour rgape,coldwar.forbiddenfruit等等.然而汉语中被移植到英语中得比喻性得词语相对来讲要少,如“纸老虎”,thepaeprtiger,“半边天”halfthesky等.翻译中得移情会妨碍译者得翻译策略得选择.如采纳归化法依然异化法.进而会妨碍到文化得传播与文化得独立性.可见语用移情在翻译过程中是十分重要得.不明白外语得读者之因此要读文学译作.其目得之一确实是要通过译作来领会异族得文化.尽管归化式翻译得目得是为了满足读者得另一需要.即阅读通畅得需要.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伤及文化得交流,无意中蒙骗了译文读者.venuif认为,通顺式得翻译策略会掩盖不同文化之间得差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帝国主义得行为.对译者来讲.重要得是不仅要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深刻得文化意识.即意识到两种文化得异同.而且还要有文化平等得观念.在翻译得过程中适当并恰当得进行语用移情.会提高翻译得准确性和可理解性.三、结论移情在语用学上体现为“交际对方着眼点”.移情要求交际双方站在对方得立场上建构和理解话语,这也这也体现着文化宽容得态度,“文化宽容”(cultural tolerance)是缓解和幸免因汉英民族思维适应、文化模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不同而导致文化冲突有效得手段和措施.从语用移情得角度看.归化和异化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应该讲,翻译中得归化和异化不仅不矛盾,反而是互为补充得.翻译不是简单得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得跨语言、跨文化得交际活动.要使这种交际活动取得成功,译者应在正确理解原文得信息意图和作者得交际意图.并在符合译文读者得文化与认知期待得条件下.把原文传达给读者得信息准确地传达给译文得读者.在处理英汉翻译中得文化因素咨询题时.译者作为汉语文本得读者,应乐于语用移情,尊重、习惯汉语文化,并在准确推断英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同意力得基础上尽量地采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得文化因素移植到译语中去.。

精神分析理论中移情、反移情的经典观点

精神分析理论中移情、反移情的经典观点

1 / 1
精神分析理论中移情、反移情的经典观点:
• 移情是病人经过自由联想,将儿童早期所受挫折或创伤(真实的或幻想的)及其所带有的强烈情绪逐
渐暴露出来,向外发泄,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治疗者的身上,治疗者即变成了患者爱或恨的对象,其强烈程度亦是早年情况的复制。

• 反移情则是治疗者对病人移情的无意识反应。

Freud 认为反移情对治疗不利,治疗者应努力克服它。

• 1912年论文《移情的动力学》,尽管弗洛伊德强调分析性情境中独特体验的重要性,并认为正是这
种独特的体验赋予治疗以特别的力量,但他从一开始就认为移情并不是分析性情境的产物,而是生活中一个天然的部分。

• 某种意义上,人际互动中处处都有移情与反移情的发生
• 移情在初期常常被理解为是治疗的障碍和干扰。

弗洛伊德逐渐意识到移情并不总是对分析起阻碍作
用,相反它变成了工作得以完成的重要媒介。

最能清晰地说明这种产生于童年时期而且维持着当前神经症症状的模板的实例,便是它塑造了当前分析师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 移情的分析作为技术方法被应用。

“移情”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移情”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移情”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什么是“移情”“移情”指的是一种感情上的转移,即一个人把他/她的情感投射到另一个人或物体身上。

在英文中,这个词被称为“transference”。

在精神分析学中,移情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人们通过把他们过去曾经经历的情感和经验投射到目前的人或事物上,以消解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移情”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虽然“移情”通常被用来描述心理学中的现象,但是它在英语教育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与教材中的人物和情节建立情感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教师可以使用“移情”来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技能的实践策略:1. 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与故事中的主人公或配角建立情感联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当教师讲解某个故事的情节时,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处于主人公的角色中,并邀请他们分析该角色所面临的情感难题和行为选择。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经验和情感投射到学习的材料中,并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语言解释故事情节。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题和语境,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建立积极的情感气氛教师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情感氛围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营造积极的情感气氛通常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学生之间的友善互动和鼓励等。

这种情感氛围可以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学习效果。

3. 通过移情摆脱学生的紧张和焦虑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学生通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习难题,如阅读困难、语法错误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生感到挫败和沮丧,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移情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摆脱紧张和焦虑。

通过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从而建立信任关系和共情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学习难题,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移情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精神分析解读

移情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精神分析解读

2452020年39期总第531期ENGLISH ON CAMPUS移情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精神分析解读文/郭 灿和创造性精神的偏爱影响了他对原文的选择。

他曾经解释过为什么他选择翻译Fitzgerald版本的《鲁拜亚特》:“除了Fitzgerald的版本外,还有E.H.Whinfield和J.Payne的版本,它们被认为更忠实。

然而,作为一首译诗,Fitzgerald的版本比其他版本要好得多……我曾经读过一个日文版,共有150首诗,是直接从波斯语原著中翻译出来的。

我把它和Fitzgerald 的版本做了比较,发现它们在内容上几乎完全不同,但在贯穿整首诗的语气上却相似。

像Fitzgerald这样的翻译可以被称为创作之作。

我的版本是从菲茨杰拉德的英文译本第四版翻译过来的。

你可以在我的译文中找到李白的印记。

”(郭沫若,1979)从以上的解释可以看出,有些译者提倡的是基于语气的对等,而不是基于词或短语的对等。

这一观点是根据罗宾逊(Robinson)的“习语基础对等”理论,将对等置于译者的内心感受中。

无论是哪种情绪或感觉,它都源于译者,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

总之,选择作者就像选择朋友一样,通常会选择那些表达相似观点的作品。

2.个人经历。

郭沫若曾经陷入包办婚姻的泥潭,几乎找不到爱情和相互理解。

他不满意这个安排,就去了日本,在那里他爱上了一个女孩安娜。

他在《三叶记》中表达了对婚姻自由的向往。

郭沫若利用自己的婚姻观选择了要翻译的作品。

他总是选择他所爱的诗人,比如雪莱。

用他的话来说,他们在翻译领域中“结婚”了。

“婚姻只能发生在坠入爱河、有同情心和情感交流的男女之间。

我爱雪莱。

我能感受到他的感受,共情于他。

所以我们结婚,我们成为一个整体。

我爱雪莱。

那么他的诗就像我的诗,我翻译他的作品就好像我在写这些诗一样。

”(郭沫若,1979)。

在郭沫若的心目中,译者不仅可以在“恋爱”时与作者“结婚”,也可以在激情消退时“离婚”。

这一观点可以从他与歌德的“婚姻——离婚——再婚”经历中得到印证。

最新-小议英汉翻译的语用移情 精品

最新-小议英汉翻译的语用移情 精品

小议英汉翻译的语用移情关键词语用移情英汉翻译文化归化异化摘要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语码转换,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在处理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问题时,译者应乐于语用移情,尊重、适应译语文化。

在准确判断源语语言文化规范和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基础上恰当地采取归化或异化策略,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英语中或将英语文本中的文化移植到汉语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

一、语用移情移情,又称为感情移人,指设身处地的行为,即超越自我,对别人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能够想象和分享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把移情能力列为有效交际的七种要素之一。

他认为在语用学上,移情指的是能够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思考、去体验、去表达感情,即使用语言和非语言行为进行移情,向对方表示已经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

他于1991年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一文中认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并设身处地地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跨文化交际的移情主要表现在语言语用移情和社会语用移情两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首先接触的是语言,语言是移情体验的主要手段。

语言语用移情的微妙之处是说话人或者听话人总是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和解码。

社会语用移情现象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也十分普遍。

它涉及到交流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当然也涉及到语境,主要指交流双方都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看法,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

首先,听者和读者应持一种合作态度,在信息数量、信息内容、信息传递方式上做合理推论,即遵守提出的会话含义三原则。

具体来讲,相信说话人的陈述已经是就他所知而作出的最强的陈述;扩充说话人所说话语的信息内容,找出最特定的理解,直到认定这就是说话人的发话意图;如果说话人使用了冗长的或有标记的表达式,他的意思就与他本来可以用无标记的表达式所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翻译伦理

精神分析学视角下的翻译伦理
理学 的主张 。2 0 0 9年 ,《 中国翻译 》第 3期更
翻 译 伦 理 ( t r a n s l a t i o n e t h i c s ) 最 早 由
20 1 3 年1 月
J a n . 201 3
天 津 外 国语 大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F 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Un i v e r s i t y
第2 0卷第 1 期
Vo 1 . 2 0 NO .1
t r a n s l a t o r ’ s r e s po n s e - a b i l i t y t o t h e l a n g ua g e a n d c u l t u r e o f s o u r c e t e x t . Emp a t h y i s t h e i d e a l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t a t e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e t hi c s . Th e r e f o r e , t r a n s l a t i o n e t h i c s c a n b e e x p o u n d e d f r o m t he p s y c h o a n a l y t i c pe r s p e c t i v e b y r e l a t i n g i t t o t r a n s l a t o r ’ s d e s i r e a nd a f f e c t i v e e n g a g e me n t .
精 神 分析 学视 角下的翻 译 伦 理
张景华

移情与反移情的毒害及精神分析伦理的作用

移情与反移情的毒害及精神分析伦理的作用

1937年,弗洛伊德在他的晚年写了一篇关于反移情的文章,刊登在《Analysis Terminable and Interminable》上,这是他为数不多的几篇关于反移情的文章之一。

在这篇文章里,他批评了分析师们尽管接受过培训和分析,仍然逃避分析对他们产生的批评性和修正性影响的行为。

这些人处于他称之为“分析的危险”之中,他把这种反移情情境比作“X射线对那些没有防护措施的人产生的危害”。

由此他提到了一句名言:“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将产生绝对的腐败。

”他这样说当然是基于他所知道的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桑德拉费伦齐以及其他人,甚至很可能包括他自己的经历。

他提出的唯一的补救办法是分析师定期接受更多的分析,分析是“一项永远不会完成的任务”,尽管他承认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他完全忽略了伦理维度以及这种恶劣行为的后果。

这很令人不安。

精神分析被视为治疗患者的一种医术,神经精神医学的一个分支,还有些别的什么,一直延续至今。

自希波克拉底时代即公元前5世纪以来,医学就被公认需要强制性的伦理准则来严格界定并约束从业者的行为,目的是让公众对医生有足够的信任,这样医生才能治病救人。

希波克拉底宣言直到今天都一直是医学行业的指导原则。

大多数司法体系都承认,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行业行为不应该适用于一般法律,而应该适用于更高的权威,即行业本身。

我不知道希波克拉底宣言在东方有多么广为人知,但我知道中国医学界在公元7世纪出现了类似的法典,它出自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孙思邈。

弗洛伊德及很多早期的精神分析师都是医生出身,遵守类似的宣言,弗洛伊德曾经无数次提到过在精神分析治疗中作为一个医生的伦理责任。

但是,尽管在其成员中出现过无数次臭名昭著的不道德行为,不管是弗洛伊德还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在精神分析伦理方面的姿态都是完全无视这些行为,直到再也不能无视为止。

对此我们有一个技术术语:否认,它和不信不是一个概念。

否认是一种初级的很弱的防御机制,它的使用常常会使潜在的问题更恶化。

移情作用对文学翻译中的影响

移情作用对文学翻译中的影响

移情作用对文学翻译中的影响一、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移情研究1.译者主体性激发“翻译冲动”。

在创作研究中,人们时常会提到作家的“创作冲动”。

作家受到感动、得到启迪,或者在思考某个问题的过程中进入一种境界时,会产生一种“创作冲动”,这种冲动使得作者想用文字来抒发心中的情感或艺术。

翻译过程也一样,译者的翻译动机与原作者的创作动机也存有类似之处。

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调动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厚的文学修养、灵感悟性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高超的审美鉴别水平,从而产生“翻译冲动”。

只有在一种“翻译冲动”的驱使下,才能使译作带有译者的体温。

2.译者主体性激发移情文学翻译最根本的问题是情感移植问题,文学翻译中情感移植的前提是“化为我有”。

这种“化为我有”要求译者介入丰富的情感去融入文学作品的理解之中。

正是因为主体性的发挥,即译者意识的控制与思维的参与,才能使译者探索原作的心灵深处,感受其创作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种重新体验或重新构造的过程,把握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图,进而获得一份同心同理同感的默契与感动———移情。

二、移情过程再现———译者主体的确认再现原作的美是翻译的灵魂,而移情是审美主体追求的最高境界。

“文学翻译离不开移情,移情也自然须臾离不开译者的主体作用。

译者把自己的感情自不过然地融入到理解与再现过程,这是移情所必需的”。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的英译本可谓是“各领风骚”。

作者认为在众多的译本中,朱纯深先生的所译之文,充分释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译者主体性得到了完全的解放,是发自翻译者当下内心的“心声”。

驻留着心声的译作,在延续原作生命的同时,也同其本身的诗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本———一个由古意生发而成的新文本的诞生。

1.金风玉露一相逢———主体间的遇合。

《雨霖铃》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表现江湖流落感受的词。

论译者的移情

论译者的移情

论译者的移情译者的移情是指译者通过对作者和作品的阅读、理解、研究从而建立的一种熟悉、亲密、和谐的关系,进而能够忠实完整地将原作的精神实质和风格特色传达到译作中。

从移情的角度探讨杨必所译《名利场》,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去领略该译文。

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译者在翻译中运用移情,证实移情是产生优秀译作的前提。

标签:移情;翻译;译者1翻译中的移情翻译是人们跨文化交际的途径之一,人们与异国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翻译。

但由于受思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翻译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某些误会,误解,而消除这些障碍的最好办法就是做到在翻译中的移情。

而要想使原作忠实可靠,扣人心弦,在读者中永葆生机,译者必须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与作品产生同感,产生移情,因为只有这样创作的译文才能再现原作的美,甚至超越原作之美。

而没有移情的译文就如无泉之山少了生机,更少了灵气。

钱钟书提出的“化境”就是翻译中移情的理想境界。

我国女译者杨必所译的《名利场》被认为是原文的“转世投胎”,原文的思想,感情,神韵都化在了译文里。

对此已经有不同作者从文体学,翻译风格,语言特色等角度撰写过文章。

对于从移情角度却鲜有介入。

笔者从移情的角度探讨杨必所译《名利场》,旨在给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去领略该译文。

同时也希望能够提醒译者在翻译中运用移情,提高其译文的质量。

2《名利场》译者的移情特征杨必译的《名利场》,使原作得以脱胎换骨,借腹重生,一直被视为翻译界的佳作,而杨必也被称为《名利场》天生的译者。

笔者认为《名利场》的成功正是由于译者的成功移情。

第一,根据自己的个性挑选作者。

杨必译作的成功与她的个性很有关系。

名利场是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作者用轻松幽默带有讽刺的口气嘲讽了为了追求名利而卑躬屈膝的众生相。

萨克雷的讽刺口吻没有马克·吐温那么尖刻,和狄更斯相比,却又锐利的许多,嬉笑中讥嘲了所有。

如果想准确的传达原作的神韵,翻译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住这不温不火的写作风格。

移情与治疗精神分析的角度

移情与治疗精神分析的角度

移情与治疗精神分析的角度移情是精神分析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从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移情关系、移情在治疗中的作用以及治疗师应如何处理移情等角度来探讨移情与治疗精神分析的关系。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会将他们对原始对象的情感和欲望转移给治疗师,形成一种新的情感关系,即移情。

这种移情关系能够揭示患者的潜意识冲突和压抑的愿望,帮助患者解决内心深处的问题。

同时,移情也是治疗师了解患者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

移情在治疗中有多个层次和表现形式。

最常见的是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

正性移情是指患者对治疗师产生的积极情感,如父母的关爱、恩师的敬佩等;负性移情则是患者对治疗师产生的负面情感,如愤怒、厌恶等。

治疗师应当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应对这些移情,并将其作为治疗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和处理。

治疗师应当充分理解和分析患者的移情,以便帮助患者解决问题。

首先,治疗师需要观察和感受患者的移情。

通过观察患者的言语、行为、情绪等方面的改变,治疗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潜意识需求。

其次,治疗师需要通过分析移情来揭示患者内心世界的冲突和问题。

治疗师可以通过问询、解释等方式与患者探讨移情的意义和反映,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的内心冲突和问题。

最后,治疗师需要帮助患者将移情整合进治疗过程中,以促进患者的个人成长和问题解决。

治疗师处理移情时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客观和中立的立场。

治疗师应当尽量避免被患者的移情所影响,保持自己的专业性和客观性。

同时,治疗师也需要避免将个人情感和需求投射到患者身上,以免干扰治疗过程。

治疗师应当积极引导患者探索和了解移情的意义,并帮助患者找到解决内心冲突和问题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移情在治疗精神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治疗师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移情,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潜意识需求,并帮助患者解决内心的冲突和问题。

同时,治疗师在处理移情时需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引导患者探索和了解移情的意义。

移情与治疗精神分析的角度,为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窗口,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实现个人成长和问题解决。

精神分析之移情

精神分析之移情

移情研究的展望
跨文化研究
未来可以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移情现象进行 比较研究,以探讨文化因素对移情的影响。
神经科学方法的应用
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可以运用神经科学方法来研 究移情的生理机制,以揭示其更深层次的本质。
临床应用研究
进一步深化对移情现象的理解,提高心理咨 询和治疗的实践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 支持。
移情有助于揭示患者潜意识的心理冲突和内在关系模式。通过观察和分
析移情,治疗师可以了解患者的内在需求、恐惧和矛盾,从而引导患者
解决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03
移情的产生机制及其影 响
移情的产生机制
无意识驱动
移情源自个体无意识的情感和记忆, 这些情感和记忆在分析过程中被激活, 影响患者的情感反应和认知。
早期经验
移情的表现形式
情感认同
患者将治疗师视为自己内在的某 个重要人物,将自己的情感投射 到治疗师身上,对治疗师产生强
烈的情感认同。
反移情
患者对治疗师产生负面的情感反 应,如反感、敌意等。这种情感 反应可能是患者对治疗师无意识 的投射,也可能是患者对治疗师
某种特质的不满。
理想化与贬低
患者可能将治疗师理想化,或者 对治疗师产生贬低、轻视的态度。 这些态度可能反映患者对理想父
母或现实父母的情感态度。
移情在精神分析中的作用
01
促进患者自我探索
通过移情,患者能够将过去与重要的引导下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02
加强治疗关系
移情是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重要因素。通过理解和处理移情,治疗师能
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共鸣,促进治疗的进展。
03
揭示患者心理冲突
20世纪初
弗洛伊德的学生荣格等人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集体 无意识等概念,丰富了精神分析理论。

移情的历史回顾精神分析中对移情的研究与发展

移情的历史回顾精神分析中对移情的研究与发展

移情的历史回顾精神分析中对移情的研究与发展移情的历史回顾:精神分析中对移情的研究与发展引言精神分析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的移情理论被认为是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关键。

本文将回顾精神分析学对移情的研究与发展,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弗洛伊德的移情理论在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史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移情理论的开创者。

他认为,移情是指患者将他们在童年时期对重要人物的感情投射到治疗师身上的过程。

弗洛伊德将移情分为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两种形式,并认为移情是患者与治疗师之间非常重要的互动过程。

二、梅洛·康普托的负性移情梅洛·康普托是精神分析学中对负性移情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

她认为,负性移情是患者对治疗师产生敌意和拒绝的情感反应。

康普托进一步提出了消极移情的概念,并将其视为探索潜意识冲突的一个窗口。

三、维内特的反移情理论维内特是精神分析学中对移情理论进行了重要补充的学者。

他认为,患者不仅会对治疗师产生移情,治疗师也会对患者产生反移情。

维内特强调了治疗师对患者反移情的重要性,认为它可以加深治疗的影响力。

四、小我功能的恢复与移情的关系在精神分析学的实践过程中,治疗师常常通过移情关系来促进患者小我功能的恢复。

移情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患者认识和理解他们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欲望,从而逐渐实现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情感调适的目标。

五、移情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精神分析学的临床实践中,移情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治疗工具。

治疗师可以通过移情的观察和解释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积极面对其中的冲突和挑战。

同时,治疗师也需要对自己的反移情作出及时的反省和调整。

六、移情理论的发展与争议尽管移情理论在精神分析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争议和质疑。

一些学者认为,移情理论偏重于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并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

此外,对于移情的解释和处理方法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流派。

结论移情理论作为精神分析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对患者与治疗师之间情感互动的解析,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内心世界。

移情的解释理解患者情感转移的意义

移情的解释理解患者情感转移的意义

移情的解释理解患者情感转移的意义移情(transference)是精神分析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患者将对过去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或其他关系中的人身上的过程。

移情在心理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帮助患者重新体验和处理早年关系中的积极和消极情感,提供了理解和改变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移情的解释和理解以及患者情感转移的意义进行论述。

一、移情的解释移情是精神分析学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他认为人们在过去与重要人物的关系中形成了模板,这些模板会被保留并在日后的关系中被重复出现。

移情发生时,患者会将早年所经历的情感投射到治疗师或其他相关人物身上,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情感反应和行为。

移情中的情感可能是积极的,如友好、感激、爱慕等,也可能是消极的,如愤怒、嫉妒、敌对等。

这些情感往往是患者对过去关系中未满足的需求的表达,同时也是患者对治疗师或相关人物的期待和需求的体现。

二、患者情感转移的意义患者情感转移的意义在于为患者提供了理解和改变的机会。

通过移情,患者有机会重新体验早年关系中的情感,重新审视这些情感对自己的影响,并从中获得新的认识。

对于那些早年关系中带有创伤和痛苦的经历,患者可以通过移情的过程来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减轻或消解其心理困扰。

此外,患者情感转移对于心理治疗的实践和效果也有积极的意义。

移情不仅反映了患者对治疗师的信任和依赖,而且也为治疗师提供了了解患者内在世界和心理动力的窗口。

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移情,治疗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患者的内心体验、早年关系的影响以及其心理困扰的本质。

同时,治疗师可以通过移情来与患者建立更紧密的工作联盟,协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改变自己的问题。

总结:移情作为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概念,在心理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了解和理解患者情感转移的意义,有助于治疗师更好地应对患者的情感投射,推进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通过移情的经历,他们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早年关系中的问题,实现心理成长和改变。

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关联论

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关联论

0 .引 言
在一般学者的眼里 。精神分析与翻译研究似乎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 ,但早在 2 0世纪 初 ,精神分析学说的鼻祖弗洛伊德就 已经在 《 失语症释义》 等著作 中开始运用翻译模型解 释精神病 的形成 机 制。2 O世 纪 8 0年 代 以来 ,以 M a h o n y( 1 9 8 2 ) 、B e r m a n( 1 9 9 5 ) 、P o r t e r
现 象。 因此 ,精神分析 与翻译 研究之 间具有诸 多的 契合和 关联 ,从精 神分析 的视角研 究翻译是 一 个 全新 的理论视 角。 关键 词 :翻译研 究;精神分析 ;对话 ;弗洛伊德 ;人格 结构 中圈分类号 :H 0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 7 2 2 X I 2 0 1 5 )0 4 . 0 0 9 7 . 0 8
相 比国外 ,国 内相 关研 究 则处 于起 步 阶段 。虽 然 国 内文 学界 运用 精神 分 析理论 分 析文学 作 品 的研究 并 不少 见 ,如 董 荣 月 等 ( 2 0 1 0 ) 、张 金 凤 ( 2 0 o 4 ) ,但 就 翻译 而 言 , 目前 仅 有 张 景 华
( 2 0 1 1 )探讨 了精神分析学对翻译研究 的认识 。本文将结合精神分析 的相关理论 ,从理想诉 求 、运作过程 、内在属性 、外部表现与理论应用 5 个方面 ,全面考察精神分析与翻译的相互 关 联 .为从精 神 分析 的 角度研 究 翻译 问题 提供 参 考 。 1 .同一 性幻 觉 与乌 托邦 之维 :相 似 的理 想诉 求 精神分析与 翻译 的契 合 ,首 先 体现 为二 者词 源上 的关 联。M a h o n y( 1 9 8 2 : 6 4 )指 出,
理论和 当代 西方文论 与翻译 ,E . m a l l :z h u c h a o w e i @s i s u . e d u . c n 。

最新 移情作用对文学翻译中的影响-精品

最新 移情作用对文学翻译中的影响-精品

移情作用对文学翻译中的影响一、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移情研究1.译者主体性激发“翻译冲动”。

在创作研究中,人们时常会提到作家的“创作冲动”。

作家受到感动、得到启迪,或者在思考某个问题的过程中进入一种境界时,会产生一种“创作冲动”,这种冲动使得作者想用文字来抒发心中的情感或艺术。

翻译过程也一样,译者的翻译动机与原作者的创作动机也存在类似之处。

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调动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厚的文学修养、灵感悟性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和高超的审美鉴别能力,从而产生“翻译冲动”。

只有在一种“翻译冲动”的驱使下,才能使译作带有译者的体温。

2.译者主体性激发移情文学翻译最根本的问题是情感移植问题,文学翻译中情感移植的前提是“化为我有”。

这种“化为我有”要求译者介入丰富的情感去融入文学作品的理解之中。

正是由于主体性的发挥,即译者意识的控制与思维的参与,才能使译者探索原作的心灵深处,感受其创作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种重新体验或重新构造的过程,把握作者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意图,进而获得一份同心同理同感的默契与感动―――移情。

二、移情过程再现―――译者主体的确认再现原作的美是翻译的灵魂,而移情是审美主体追求的最高境界。

“文学翻译离不开移情,移情也自然须臾离不开译者的主体作用。

译者把自己的感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理解与再现过程,这是移情所必需的”。

《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词的英译本可谓是“各领风骚”。

笔者认为在众多的译本中,朱纯深先生的所译之文,充分释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译者主体性得到了完全的解放,是发自翻译者当下内心的“心声”。

驻留着心声的译作,在延续原作生命的同时,也同其本身的诗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本―――一个由古意生发而成的新文本的诞生。

1.金风玉露一相逢―――主体间的遇合。

《雨霖铃》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表现江湖流落感受的词。

移情及其阐释-

移情及其阐释-

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连续培训第六讲移情及其阐释傅文青山东大学医学心理研究所(wenqingf@)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弗洛伊德于1895年在《Study on hysteria》一书中首先提到移情(transference)现象。

从安娜.O对布洛伊尔的常情中,弗洛伊德却看出了移情———安娜.O对父亲的迷恋。

这真是匪夷所思而又难能可贵的洞见。

Transference的原意是“转移、变换”,意思是病人在与治疗者的交流中,活生生的呈现了与过去重要人物(父母等)的感情、态度、幻想、冲突、交往模式,但病人对此却是无意识的。

不仅如此,治疗师对此也往往处于无意识中,以至于对病人的行为莫名其妙或强作解释,或自动地以反移情(counter- transference)作出回应,或被病人汹涌澎湃的移情所吓倒(布洛伊尔最终逃离),而难以用于治疗。

一百年来,精神分析师对此做了大量探索,现在看来移情一直就是人际交往中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弗洛伊德重新“发现”并探索了这个现象,成为精神分析的一个专用术语。

中国人日常交往中有所谓“冤家路窄,旧恨新仇”,陈谷子烂芝麻一齐爆发出来,这是描述的老对头相斗的情境,有所谓“似曾相识,一见钟情”,指发生在两个新人之间的莫名其妙的情感。

哎,她怎么有点象我妈?我怎么就成了她哥。

正是你也移情,我也情移,哪个不在移情?孔子强调以孝悌之情培养仁者爱人之心也是用的移情原理,但也正因为难以解决移情引起的冲突而只能强化道德和礼教了。

移情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移情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移情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

那么大家知道怎么用名词来解释移情这个词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移情的意思造句的内容,供大家阅览!移情的意思移情(英文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

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咨询者对来访者也可能产生同样的移情,这被称为对抗移情或逆移情。

对抗移情的表现形式如同移情的表现形式一样,表现为正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过分热情、爱怜和关怀)和负面的(如咨询者对来访者的敌视、厌烦和憎恨)两种。

从本质上讲,这表明了咨询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它从客观上对心理咨询的顺利开展带来阻碍。

精神分析理论特别重视咨询者或治疗者自身压抑情感的处理和训练。

咨询人员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既要注意来访者在自己面前所表露出来的各种态度和行为,也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带进心理咨询中,更不能以此试图影响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

用移情造句(1) 能冲洗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情感,时间越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

(2) 科学的运动,是移情悦目的花朵,是诗情浓郁的歌曲。

(3) 他和每个女朋友都曾海誓山盟,最后都移情别恋,你可千万不要上当啊!(4) 如果他移情别恋,别给他回头的机会。

更千万别允许自已回头,纵然你还牵挂他。

他的守候不要理会,让伤痛和爱一起远去。

(5) 她日日望穿秋水期盼良人早日回家,却不知他早已移情别恋,另结新欢,想来真够可怜。

(6) 东海那边地震不断,中东这块战火弥漫,姚晨忙在移情别恋,大S又在结婚浪漫。

放眼整个世界,唯有你没改变,真心祝你平安,幸福绵长无限。

(7) 不遇天人不目成,藐姑相对便移情。

吕碧城(8) 谈恋爱叫上班,失恋叫下岗,移情别恋叫转行,失恋还没重新开始找对象叫待业,失恋后重新再谈叫下岗再就业!虽然是圣诞节,可是我真想上班!(9) 谈恋爱叫上班,失恋叫下岗,移情别恋叫转行,失恋还没重新开始找对象叫待业,失恋后重新再谈叫下岗再就业!虽然是圣诞节,可是我真想上班哦!(10) 目的分析下颌全口义齿软衬前后的义齿基托组织面位移情况,研究其对义齿稳定性的影响。

移情----伦理道德生成的心理学基础

移情----伦理道德生成的心理学基础
– 定义4:心理过程的参与使一个人所产生的感受与另一个 人的情境更加一致,而不是与他自己的情境更加一致。
– 主体的自我与他者的自我产生同感的反应,反应的关键 要求是心理过程的参与使主体的自我和他者的自我处 于同一情境。
移情是一种必要的社会联系
• 移情者是旁观者
– 对他人(物)的忧伤产生同感 – 对他人(物)的喜悦?存” (自<世界伦理构想>,
汉思.昆著,周艺译,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
• 这种全球伦理可能吗?如何可行?
– 人类的公共理性 – 事实证明:生活在不同空间、具有不同文化背景,
甚至不同时代的人已经共享许多基本相同或相 似的伦理道德
•人
– 首先是自然的,而后是社会的 – 与他人它物的联系构成某个具体的人
总结
个体
教育(移情)
整体
• 民主的重要性
– 忽视民主就放弃了移情行为 – 民主是总结归纳公共伦理的有效的手段 – 民主可以增进移情 – 民主是移情的必然
• 移情理论能够形成新的环境伦理观念
移情理论对环境伦理教育的指导意义
1. 知道是第一重要的 建立联系的第一步
2. 体验、经验等会参与到道德判断的内容需要教育来丰富 这部分是可变的
• 移情----伦理道德生成的心理学基础
• 移情的定义
– 定义1:移情是对另一个人的内在状态的认知觉察。内在 状态是指他的思想、感受、知觉和意图。(心理学)
– 定义2:移情是对另一个认产生同感的情感反应。(心理 学)
– 定义3:一个人的感受达到了与他人的感受相匹配的程度, 则这个人就产生了移情。(大众观点)
移情在伦理道德中的表现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卫灵公》,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精神分析看移情翻译中的翻译伦理
作者:郭灿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8期
【摘要】本文将翻译伦理与精神分析联系起来,对翻译中译者的移情进行精神分析。

通过对探析译者在移情翻译过程中实现翻译伦理的过程,对译者的心理过程进行精神分析。

【关键词】精神分析移情翻译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31-01
20世纪20年代,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理论,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体现的是人内心原始欲望;超我是人精神的道德层面;而自我就是起到调控作用的中间层面。

而所谓伦理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各种准则,它为各种社会关系设立了典范。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需要遵循翻译伦理——那些规范译者翻译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按照移情翻译的翻译准则,译者应该先尽量了解接近作者及他的作品,做到与作者共情,然后再将原作的灵魂和精华传达出来。

从这个角度出发,移情翻译的最重要的伦理可看作是“忠实”。

1.译者本我的压抑
总体来说,译者的角色有三种:仆人,叛徒和改写者。

在移情翻译伦理的指导下,译者应该充当一个仆人。

然而事实是每个译者在翻译时都本能的有创作和自我表达的欲望。

而有些译者鉴于他们的个人背景和各种社会原因,会自主或不自主的改变原文。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来,这些译者身上的欲望属于人格三部中的本我部分。

译者为了实现移情翻译,就必须尽力了解原文及作者,做到与作者共情,从而才能传达作者的思想。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压抑本我部分,压抑自身的各种欲望及想法。

在移情初级阶段译者要做到以作者为中心,感受作者的感受,传达作者的思想,这些都需要译者极度压抑本我。

另外,移情翻译的另一层面,是要求译者在翻译后段做到与目标读者移情,尽量选择目标读者能接受能理解的方式去表达,做到无限接近读者。

译者在翻译时,对词汇,句型,文体等等的选择都需要以目标读者为中心,这个过程也需要译者在表达时压抑本我。

总之,译者在移情翻译中,为了遵循“忠实”的翻译伦理,必须克制和压抑他们想要创作的欲望。

2.译者超我的升华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超我是本我的反面,它包含了我们人的道德观,是非观。

明显可以看出超我与伦理有共性:关于翻译这件事,他们都是告诉译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那一部分。

所有我们可以说翻译伦理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超我的体现。

译者的超我部分一直提醒着译者要遵守翻译伦理,而在移情翻译中,就是要做到移情作者,移情读者,压抑自我,做到
“忠实”。

一边是超我追求的伦理道德,一边是本我希冀的表达自由,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是处于两难状态。

在翻译中就需要不停的问自己“这样翻真的合适吗?那样翻会不会更好?” 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翻,因为超我的警示,又会陷入自责和内疚中。

所以可以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本我是实现翻译伦理路上的障碍,而超我则为翻译伦理的执行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3.译者自我的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遵循翻译伦理,当译者面临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时,就需要一个中间者来协调,这个中间者就是人格结构中的第三部分——自我。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自我会在综合现实情况和自身欲望的情况下,尽量同时满足超我和本我。

文学创作实际上就是为了最大化的满足创作者精神世界里的创作欲望,然而在翻译中不管译者多么的有创作力,译者都需要背负忠实原文的责任。

这就是译者超我层面对译者的限制。

而相反,不管译者超我有多么强大,译者有多么的遵循翻译伦理,译者内心深处隐藏的欲望总是会不时的跳出来,不自觉的怂恿译者忠于自己。

所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自我无时无刻都在进行调整,调整翻译伦理与译者自身欲望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译者想要实现超我层面的翻译伦理,那就无可避免的需要压抑本我层面的改写或者是创作欲望。

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每次选择,都是一次人格三部分的内部协调过程,必然经历压抑,释放的过程。

每个句子,每个词的翻译都是一场坚持与让步,决心和犹豫,欲望与禁止,本我与超我的较量。

参考文献:
[1]Duan, C. & Hill,C. E. “The current state of empathy research”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1996, 43(3): 261-274.
[2]Freud, S. The Ego and the Id.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90.
[3]弗洛伊德. 无意识的结构.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
[4]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5]罗显克. 中西移情理论之比较.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 34-39.
[6]倪愫襄. 伦理学导论.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郭灿(1986-),女(汉族),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