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化平凡为神奇》,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为题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进行造型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将平凡的物品转化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素材。
2. 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创作出富有创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剪刀、胶水、彩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物品经过创意改造后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
2. 新课学习:讲解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如点、线、面、色)及其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思考如何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创作。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思路和技巧。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将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从创意、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生活中的美3. 重点: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4. 难点:创意改造、造型活动5.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示范与讲解、学生实践、展示与评价、总结与拓展七、作业设计1. 课堂实践:将一个平凡的物品进行创意改造,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进行造型活动。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其中的美。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技巧,将平凡事物化为神奇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其中的美。
2. 学习美术技巧,如色彩、构图、线条等。
3. 创作一幅以平凡事物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凡事物,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发现其中的美。
2. 新课讲解:讲解美术技巧,如色彩、构图、线条等,并结合实例分析。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平凡事物,运用所学的美术技巧进行创作。
4.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5. 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也可以变得神奇,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和创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活中平凡事物的观察和发现能力。
2. 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 教师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2. 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3. 学生的作品创作是否体现了化平凡为神奇的主题?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六、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平凡事物。
2. 美术教材。
3. 美术工具,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建议1. 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2. 在新课讲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美术技巧。
3. 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5. 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问题,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平凡事物的美。
2. 开展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的美术比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1.教学重点
(1)化学反应原理: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理解分解反应、合成反应、置换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类型的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举例:通过实验观察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的过程,使学生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和原理。
(2)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如取用药品、加热、观察实验现象等。
-举例: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如戴好防护眼镜、正确使用酒精灯等,同时教育学生实验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方法。
(4)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在分析化学现象时,可能缺乏逻辑性和批判性。
-举例:在讨论环节,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化学反应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彩色火焰实验。这个操作将演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烹饪、清洁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解反应、合成反应和置换反应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1.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到景观的概念和景观设计的重要性;2.让学生明白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空间的利用和环境的因素;3.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景观设计。
二、教学重点1.景观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2.空间的利用和环境因素的考虑;3.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景观设计。
三、教学准备1.白板、彩笔等教学用具;2.丙烯颜料、画笔、画布等创作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平凡为神奇。
请同学们思考,对于一个公园、花园或者小区,我们日常看到的东西有哪些?2. 学习新知(15分钟)1.什么是景观?景观是一片面积较大的土地,包括人工和自然的景色、植物、假山、湖泊、山丘等。
景观设计是规划、设计和营造露天的艺术活动。
2.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景观设计可以增加土地的功能性和价值,使土地产生更好的效益,并且提供一个美丽、活泼、平和的环境。
3.空间的利用和环境因素的考虑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和空间利用。
这些因素包括气候、植物适应性、太阳、风和其他自然因素以及土地形状和建筑物的位置。
3. 创作实践(30分钟)1.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公园或花园为创作对象,想象自己在进行景观设计。
可以画出场地图,标出想要建造的建筑物、景观和周边环境;2.利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创作出自己的设计,可以利用丙烯颜料、画笔、画布,或者其他多种材料;3.分享自己的创作,让其他同学评价自己的作品,互相学习和交流。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创作作品,鼓励同学们创新并努力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学扩展1.鼓励同学们参观一些实际的景观设计项目,了解更多的景观设计案例;2.结合实际项目,让同学们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何结合环境因素去进行景观设计。
六、教学评价1.课堂上师生共同评价同学们的创作作品;2.考试时,可以要求同学们简单设计一个小区的景观图。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
三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画图步骤和技法。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归纳、整理和选择,提高学生对造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二、教学内容1.学习《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内容和相关知识。
2.学习用基本几何形体来构建形象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如何用色彩渲染创作作品。
三、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形象。
2.学习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四、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用色彩来表现想象中的场景和形象。
五、教学准备1.有关《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的课件和相关教学材料。
2.笔、笔记本、颜料、画刷等画画所需要的器材。
3.课堂讨论题目和讨论问题。
六、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经历或想象自己所在的宇宙,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2)请学生谈论自己创造的外星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小动物、奇妙的太空生物等形象。
2.学习环节:(1)了解基本的画画技巧和基本几何形体的运用方法。
(2)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挑选出一种颜色,以此作为自己创作的基础。
(3)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让学生根据自己创造的外星动物或景象,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出物品的形状,并用自己挑选的颜色来表现出自己的想象。
(4)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3.总结环节:(1)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中发言,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互相学习和探讨。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出学生需要自我发挥的地方。
七、评价标准1.能运用基本几何形体构建物品形状。
2.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
3.作品具有美的审美价值。
八、拓展延伸1.让学生用自己创造的形象来编写有趣的故事。
2.组织学生在课后用天然素材创造想象世界。
九、教学反思这是一节比较创意和跨学科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发挥创意,同时也把对几何形体和色彩的运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这些例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能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然而,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束缚,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创作方式,缺乏创新意识。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创意制作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3.动手实践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废旧物品、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品制作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多个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例子,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裙子、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等。
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废旧物品,思考如何利用它进行创作。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用艺术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平凡物品的创意利用,废旧物品的改造,以及通过手工制作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作品。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但同时,他们的耐心和细致程度还有待提高,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在培养过程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会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制作,发现生活中的美。
2.难点:如何将废旧物品改造得具有艺术性和创意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实践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废旧物品,如瓶子、盒子、纸张等。
2.准备相关的美术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3.收集一些废旧物品创意利用的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创意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废旧物品,如瓶子、盒子等,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废旧物品可以用来做什么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将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如剪裁、拼接、上色等,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自己改造废旧物品。
4.巩固(10分钟)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废旧物品改造得更具艺术性和创意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与反思
【主题】三年级美术上册化平凡为神奇教案与反思【内容】一、概述三年级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关键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学会观察、表现和创造。
本文将共享三年级美术上册的一节课教案,并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化平凡为神奇》,旨在通过学习各种形态的日常生活物品,激发学生对平凡事物的美学感知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绘画、手工等艺术形式,将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赋予神奇的艺术表现。
三、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2. 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发现、观察和表达能力;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4. 提高学生的绘画和手工技能。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日常生活物品,激发他们发现平凡事物的美感;2. 学习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巧;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表现他们眼中的神奇平凡;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共享创作过程和感悟;5. 总结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不充分,部分学生缺少绘画、手工所需的材料,影响了教学效果;2. 教学方法在引入环节,教师未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下一次教学应加强引导;3. 学生参与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缺乏对绘画、手工的兴趣,教师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4. 教学效果学生的作品大多未能很好地表现神奇平凡的主题,需要教师在学习和实践环节加强引导和指导。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教师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表现也需要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重视和引导。
美术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创造力,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神奇的艺术作品。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够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的方式变得有趣和神奇。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案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们对于色彩、线条和形状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
然而,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缺乏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如何将平凡的事物变得有趣和神奇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美术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创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3.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范图、画具、素材等。
2.学生准备:画具、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的事物,如石头、树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将这些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的方式变得有趣和神奇?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中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认识到平凡事物通过美术创作可以变得有趣和神奇。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过程,边示范边讲解创作方法和技巧。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将平凡的事物通过美术创作变得有趣和神奇。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美术《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化平凡为神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平凡为神奇》属于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领域。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寻找、发现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再经过发挥想象,从而“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手工艺品。
通过制作,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表现力、想象力和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很少关注过废弃物,对它的危害和所包含的价值知之甚少,为此,课件要学生了解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使学生初步具备环保意识。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3、通过学习意识到环境的保护需要靠大家从小事做起,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1、课前仔细观察了物体的颜色,外形收集了相关废旧材料。
2、了解废物利用的巧妙办法,认识变废为宝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1、体会到变废为宝和保护环境的乐趣,活动结束后进行合理的回收和整理。
2、在美术教学在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物的研究,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大量的大小不等、材料不同的洁净废旧物品。
3、装饰用的彩色橡皮纸、皱纹纸、蜡光纸、彩笔、双面胶、胶水、小剪刀。
4 、“化平凡为神奇”的小展台等。
七、教学方法:教法:活动体验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活动体验、自评互评、小组合作。
八、教学时间: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教师演示课件,引起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来欣赏一些手工作品(教师演示课件)通过欣赏作品大家有什么感受?(各种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手工作品),说道废旧物品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那么大家想一想都是有哪些废旧物品啊?(引导学生说出和其他同学们不一样的废旧物品: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 片、玉米秸、竹竿等)。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3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之美,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朵、用石头拼凑画面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他们在创造力和想象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平凡物品缺乏关注,不易发现其美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平凡物品之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生活中的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发现平凡物品之美,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发现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之美,并学会用美术的方式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和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实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物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的新知识:教师讲解如何用美术的方式将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作品的方法和技巧。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讨论,选取生活中的平凡物品,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的作品。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提高对生活的关注和审美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课题《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内容。
第十三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十三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美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术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构思、表现等环节。
2. 美术创作的要素:介绍美术创作中的基本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元素进行创作。
3. 美术创作的题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以生活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
4. 美术创作的表现手法:介绍不同的美术表现手法,如写实、夸张、抽象等,并鼓励学生尝试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美术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要素、题材和表现手法,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3. 示范与指导:教师进行示范,展示美术创作的具体步骤,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生活为题材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课题:美术三年级上册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
4. 教学内容:美术创作的基本方法、要素、题材和表现手法。
5. 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意识和美术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基本元素进行美术创作。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
化平凡为神奇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凡事物的发现和表达能力;2.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3.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4.培养学生的创造和表达想象力。
教学准备:1.平凡事物的图片、实物或者视频等;2.美术作品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平凡事物,如铅笔、椅子等,并询问学生对平凡事物的看法。
2.向学生展示平凡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表对这些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二、激发兴趣(15分钟)1.分享一些美术作品,尤其是抓住平凡事物的特点,如油画《黄色的水罐》等。
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平凡事物的观察和感受,询问是否有兴趣用美术来表达这些观察和感受。
三、创作活动(30分钟)1.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平凡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可以是画、花、树等。
2.给学生提供绘画工具和材料,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将所观察到的平凡事物表达出来。
3.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四、展示和分享(15分钟)1.让学生观赏和欣赏彼此的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等。
2.引导学生相互分享创作的灵感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他人作品的赞美和鼓励。
五、评价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学生的作品,包括表达的准确性、创意性和美感等。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困惑和收获。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到户外进行平凡事物的观察和绘画,在大自然中培养创造性思维;2.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媒介和工具,如水彩、铅笔、油画、雕塑等,拓展创作的方式;教学反思:通过该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观察和创作平凡事物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发现了平凡事物的独特之处,还能够通过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激发和提升,并且在分享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此外,通过调研和实践,我意识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和实践。
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2)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三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品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将废旧物品转化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艺术品。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示范作品、废旧物品、工具等。
2. 学生准备:废旧物品、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利用废旧物品创作的艺术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卫生等。
3. 示范演示:教师现场示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展示创作过程和技巧,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创作方法。
4.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废旧物品化腐朽为神奇。
5. 成果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作品展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六、板书设计1. 化平凡为神奇2. 重点内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创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尝试进行创意设计,下节课带来分享。
2. 以“化平凡为神奇”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意绘画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的手法变得神奇有趣。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创意绘画的案例,如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有趣的人物形象,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光影效果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然而,学生在创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绘画技能。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来,形成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示范法:教师示范创意绘画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评价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2.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等3.参考资料:相关创意绘画的图片、视频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创意绘画的作品,如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有趣的人物形象,用色彩和线条表现光影效果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有趣?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创意绘画的基本方法。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变得有趣和富有创意。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朵、用石头绘制图案等,旨在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平凡事物缺乏关注,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此外,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各有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提高审美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发现并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2.实物材料:废旧报纸、石头、画纸、画笔、颜料等。
3.教学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如废旧报纸、石头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物,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化平凡为神奇”。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实例,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花朵、用石头绘制的图案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教案)
(2)空气质量改善措施的实践应用:理解各种措施在实际情况中的实施难度和效果。
-实施难度:探讨在现实环境中实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等措施的挑战。
-效果评估:分析这些措施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实际效果。
(3)食品保鲜方法的适宜性与安全性:识别不同食品保鲜方法的适宜性与潜在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水的净化原理与方法:重点讲解过滤、沉淀、吸附等净化水的原理,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过滤: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过滤的原理,如使用滤纸、砂石等过滤杂质。
-沉淀:解释沉淀剂的作用,如明矾使悬浮物凝聚沉淀。
-吸附:介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
(2)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重点讲解减少污染物排放、植树造林等措施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减少污染物排放:阐述工业、交通等领域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性。
-植树造林:解释植物对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
(3)食品保鲜原理与方法:重点讲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常见保鲜方法。
-食品腐败原因:分析微生物、氧气等因素对食品腐败的影响。
-保鲜方法:介绍冷藏、冷冻、腌制等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化平凡为神奇》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水质污染、食品变质或电池耗尽的情况?”这些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化学在生活中的奥秘。
3.食品保鲜:探讨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习常见的食品保鲜方法,如冷藏、冷冻、腌制等。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4
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是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学会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例,包括废旧物品的再利用、日常用品的创意绘画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和手工制作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培养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提高对生活中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运用艺术手法将其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发挥创意思维,突破传统的表现手法,创作出独特而有趣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合作法、评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2.示范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展示如何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神奇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
3.分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相互交流和借鉴,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自我认知和审美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凡物品转化为神奇艺术作品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意思维。
2.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示范如何将平凡的事物通过艺术手法转化为神奇的作品。
3.实践与探索: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创作,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艺术作品。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_图文.doc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不同材料美化坏境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I口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 的设计意识.情感态度少价值观: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认识手工作品,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 的设计意识,初步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対材料进行联想制作三、教学策略本课包含的知识量大、材料需求广、制作方法多样、制作内容丰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重心放在对•废旧物晶创意欣赏上,讣学纶多感受、多体会废旧物晶的艺术魅力,开拓学住的创作思路,使学生在自由、合作、轻松、交流的氛围中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教学屮可以采用“收集准备——认识了解——启发创意——探究方法——动手创意”的教学策略,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寻找、收集牛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渗透环保的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从类别、形状、色彩等方而认识了解这些废IH材料,引导学生意识到废IH物品可以变废为宝、化平凡为神奇;接下来通过对废I口材料制成的创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引导学牛发现不同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与新奇的想法;以塑料瓶为例鼓励学生进行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运用的探究,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鼓励学生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最后鼓励学牛人胆联想、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纽合作的形式对白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 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变平凡为神奇!四、教学过程3.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创作愿望.口常生活中冇很多废旧的材料,都口J以巧妙地利用,这节课让我们做个细心乂有创意的人,化平凡为神奇,-•起创造生活中的美.(板书课题)1. (出示塑料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少不了各种各样 的塑料瓶和饮料罐,如果川完后处理不当会对自然生态造成 破坏,想一想,我们如何将闲置和废旧的各种塑料瓶重新利 用起来,变废为宝呢?2. 小组讨论:你想把犁料瓶变成什么? 可以运用什么方法?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3. 欣赏塑料瓶创意作品《小动物》——家里用完的汕瓶或者大牛奶瓶,用颜料 上色,再用犁料瓶盖做配件. 《拖拉机》——瓶盖做驾驶盘和车轮,吸管做车轴,小 纸盒当做座椅,剪一些废纸箱的圆片做车轮,塑料瓶子做车 身,这个拖拉机好威风.《全家福》——有爱的全家福,用木勺子做头部,瓶子 做身体,发挥想像力來创造这些有趣的小人儿.4•可乐瓶,塑料瓶因为材料的延展性很好,而不会 生锈,非常适合做一些有趣的家庭用品和精致的手T 艺品, 即装点了生活,获得了动手乐趣,乂保护了资源.教师结合作品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 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1. 构思练习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样(1) 出示儿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 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 己的意见.(2) 想一想,制作这个形象的每一步都可以选择哪些 材料?(学牛交流) (3)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 來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想一想,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2. 和置作业:巧妙利用收集的废旧材料,化平凡为神 奇,设计创作出新的形象. 创作要求:(1)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作品. (2)根据废IH 材质的特点进行创作. (3)大胆想象,体现自己的独特创意.3.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4. 展示评价:创设展示情境:工艺品展示店(1)老师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 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冇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 物來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现在就请 大家展示自己制作的特殊的工艺品吧.探究方法 塑料瓶人 变身动手创意(学生展示作品)以塑料瓶为例鼓励学牛进行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运用的探究,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鼓励学生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鼓励学牛大胆联想、大胆去探究实践、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対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用口己的双手和创意变平凡为神奇!通过情境化的展示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大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与介绍,以多样的形。
山东教育出版社-三年级 上-13.化平凡为神奇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物品。
培养收集能力。
技能目标: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学生想象力,提高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环境。
二、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出创意作品。
四、学习准备水彩笔、蜡笔、彩纸、剪刀、固体胶、纸盒及其他生活废弃物。
五、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魔术导入师:今天,能和咱们班同学一起上美术课,老师心理特别高兴,所以想给大家变个小魔术,你们想看吗?你们家废旧的报纸都用来做什么?看,老师这有一张旧报纸,经老师一卷变成了什么?魔术棒。
再一卷又变成了什么?蜗牛。
对,还需要再一拧,出来头和角。
看,由一张废纸箱里的废报纸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小蜗牛。
你们想变吗?那么大家仔细想:在你们家里有没有这样可以拿来变一变的废旧物品呢?细心的同学想一想来告诉老师和同学。
(指名答)只有既细心又有创意的人,才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被巧妙利用,化平凡为神奇。
好,今天我们学习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板书课题)(二)欣赏中展开想象,激情中投入制作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用废旧物品变成的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看?老师有一个小要求:仔细看,认真想,这些好东西都是用什么来制作的?用什么方法来组装的?请看大屏幕。
师:看了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你喜欢吗?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生答)猜一猜,他们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想一想都是用什么方法组装的?师:现在你们是不是受到了一些启发,又有了新想法?谁来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师:咱们同学真聪明,老师也制作了几个小东西,你们想看吗?不过,老师有个条件:如果哪个做得好请你多鼓励我,哪儿需要修改请你帮助我,好吗?首先,看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材料?你想用它做什么?你认为老师哪儿做得好?(生答)请同学们鼓励一下好吗?哪里做得不好?(生答)请同学们帮我提个建议好吗?师:咱们同学可真了不起,个个火眼金睛,想不想做出比老师做得更好的东西来?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平凡为神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应用不同材料美化环境的基本能力.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各种废旧物品的材质特点,激发学生“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多角度、多方面欣赏认识手工作品,初步掌握一些简单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形成“化平凡为神奇”的设计意识,初步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对材料进行联想制作
三、教学策略
本课包含的知识量大、材料需求广、制作方法多样、制作内容丰富,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重心放在对废旧物品创意欣赏上,让学生多感受、多体会废旧物品的艺术魅力,开拓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在自由、合作、轻松、交流的氛围中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及其艺术魅力.教学中可以采用“收集准备──认识了解──启发创意──探究方法──动手创意”的教学策略,首先课前布置学生寻找、收集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渗透环保的理念,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从类别、形状、色彩等方面认识了解这些废旧材料,引导学生意识到废旧物品可以变废为宝、化平凡为神奇;接下来通过对废旧材料制成的创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材料的设计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的创意与新奇的想法;以塑料瓶为例鼓励学生进行制作方法与制作材料运用的探究,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进行制作方法的演示,鼓励学生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有趣的创意;最后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巧妙构思,以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自己收集的废旧材料进行奇思妙想,用自己的双手和创意变平凡为神奇!
四、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