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题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
A. 陶行知B. 黄炎培C. 晏阳初D. 蔡元培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一句教育名言,寓意非常高尚,只讲付出,不要任何回报,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体现了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A项正确。
2.下列选项中,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正确的是()。
A. 巴班斯基——教学与发展理论B. 加涅——结构主义教学理论C. 赞科夫——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D. 洛扎诺夫——范例教学理论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家与其提出的理论对应。
加涅关于学习类型的划分和教学观念及条件的转变的思想,也都是以知识的结构和对学生的实质意义为逻辑起点的。
这也可以被看作属于结构主义教学论。
B项正确。
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 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教育的特征。
奴隶社会,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
学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产生条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从而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文字的出现。
因此,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最早出现在奴隶社会。
B项正确。
4.一个生而失明的孩子,很难被培养成一个画家。
这反映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是()。
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答案:A。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选题1.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部分贤愚贵贱,都进行教育。
该词语出自()。
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劝学》【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论语》。
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作品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
B项,《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C项,《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D项,《劝学》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创作的一篇论说文,是《荀子》一书的首篇。
这篇文章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较为系统地体现了荀子的教育思想。
题干中,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都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因此,题干选B。
2.在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A.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教学与发展理论D.教学特殊认识理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的教育思想。
A项,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布卢姆的教育思想。
B项,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教育思想。
C项,教学与发展理论由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提出的教育思想。
D项,为干扰项,排除。
题干中,布卢姆提出的是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因此,题干选A。
3.古代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而且鄙视生产劳动。
这主要反映了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制约。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C.社会人口构成D.民族文化传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1题,共4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在我国教育理论发展过程中,明确提出“生活教育论”,主张“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蔡元培B.黄炎培C.杨贤江D.陶行知【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对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造。
这个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2.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一切人和社会所必需的。
这说明教育具有()。
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独立性【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
列宁称之为"永恒的范畴"。
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了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等文化形态都要依靠教育世代相传,故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3.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点是()。
A.将教育视为本能模仿B.忽视教育的社会属性C.否认动物界存在教育D.强调教育的目的性【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教育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向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类型课的结构?()。
A.单一课B.综合课C.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演示法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悄悄归还了失主。
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大部分)
2024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答案(大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探寻新路,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团队的是()。
A.陶行知B.黄炎培C.D.蔡元培【答案】A陶行知二、3.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与劳动相结合是人发展的主要途居考萃径,但是在教育史上,出现了漫长的一段人与劳动相脱离的历史,这段历史主要是从()开始的。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社会D.****社会【答案】B奴隶社会4.一个****的人,注定成为不了**,这说明影响人的发展因素主要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答案】A遗传。
5.舒尔茨的人力资本论表明()。
A.教育对人口结构的影响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C.教育对文化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制约作用【答案】B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7.我国的学制类型属于()A.双轨制B.单轨制C.多轨制D.分支制【答案】D分支型学制8.教科书的编排形式主要是()A.**式和分支式B.**活动C.螺旋式和直线式D.【答案】C直线式和螺旋式10.在一次郊游中,张明一眼就认出了同学王岗这利用了什么()。
A.认识B.保持C.回忆D.再认【答案】D再认11.在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划分中,公正道德阶段是()岁以后。
A.10B.12C.14D.16【答案】A19.【答案】孙英同学同学任丽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主动让座的行为感到气氛,属于()与A.道德教B.道德情感C.道德**D.道德*师【答案】B道德情感20.老师把班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学生能力各异,要把他们以互助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目标属于()。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课程理念的是()。
A. 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B.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C.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D.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答案:C2、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B. 教师心理的研究 C. 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 D. 学生升学就业心理测验的研究答案:B3、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 复述策略 B. 精细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记忆策略答案:D4、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理念的是()。
A.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B.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C.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D. 以学科知识为重点,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答案:D二、简答题1、请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目标。
答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具体而言,课程目标应该关注学生的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升学就业问题的解决。
在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2、请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包括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等。
具体而言,问题情境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的问题的刺激模式,它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过程;定势与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习惯于用某种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解决方案;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启示;已有知识经验是指人们已经掌握的有关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它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过程;情绪与动机则是指问题解决者的情绪状态和动机水平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过程。
三、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位教师在教授《背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最新)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着作是( )。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1.【答案】C。
2.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 )A.经济功能B.育人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2.【答案】A。
3.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 )。
A.梅伊曼B.赫尔巴特C.洛克D.康德3.【答案】D。
4.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段B.青少年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答案】B。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 )。
A.连续性B.长期性C.创造性D.示范性5.【答案】B。
6.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学者是( )。
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6.【答案】B。
解析:1859年,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了“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7.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研究数学问题了。
这种现象属于( )。
A.连带学习B.附属学习C.正规课程D.显性课程7.【答案】A。
解析:杜威曾在《经验与教育》一书中提出过"连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连带学习"在一定条件下,甚至比正规教学内容有更重大的教育影响。
例如,一个学生可以得到优秀的数学成绩,但如果他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学会"了对数学的厌恶,那就可以预料,在离开学校后,他很可能永远不会再去主动钻研数学问题了。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也曾提出一个"附属学习"的概念,指的是在学习正规课程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改的熏陶。
8.“西邻有五子,一子朴,一子敏,一子盲,一子偻,一子跛,乃使朴者农,敏者贾,盲者卜,偻者绩,跛者纺。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
2022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
每小题2分,共42分)1.记录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学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论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2.在教育多样化发展阶段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创立的是()。
A.实验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文化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3.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或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时期,其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都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这表明教育具有()。
A.独立性B.历史性C.阶段性D. 永恒性4.人们常说的“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个月会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制约()。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人能动性5.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着力施以相应的教育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反映了教育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 顺序性B.稳定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6.教育制度虽然反映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价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随心所欲的,每种教育制度都有它的现实基础和发展规律。
这表明教育制度具有()。
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强制性7.“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的官能得到发展,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观点属于( )。
A.实质教育论B.形式教育论C.传统教育论D.现代教育论8.某中学地处杂技之乡,在专家指导下开设了初级杂技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潜在课程9.赵老师在新学期开始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测验,弄清了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情况,据此对已有的学期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赵老师的这种摸底测验属于()。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10.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教学方法指的是()。
A.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用的工作方法B.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法C.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总和D.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总和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
2024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大题21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选错、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库,术(遂)有序,国有学”这种托古方式提出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学设想的论著是()。
A.《论语》B.《学记》C.《中庸》D.《大学》答案B,《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题目中的说法是《学记》中关于学制系统的思想阐述。
2.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教育目标分为:()。
A.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具体目标B.德育目标、智育目标、体育目标C.国家目标、学校目标、个人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答案D,布鲁姆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的思想,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3.在张老师的数学课上,有的学生认真听讲,完全理解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有的学生心不在焉,或关注窗外悦耳的鸟鸣,或想着下课后欢快活动,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不求甚解,这体现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主观能动性B.遗传C.学校教育D.环境答案A,同样是一个老师教,环境和学校教育没有差别,题目未提到遗传相关内容,学生们各自注意力不一样,导致学习有差别,这是主观能动性的差异。
4.人的心理发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如从无意经意到有意注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这反映了人身心发展特征的()。
A.互补性B.顺序性C.差异性D.不平衡性答案B,题目中阐述的规律是顺序性的体现。
互补性是指个体某一个方面较差的话,必然会有另外的方面比较强大,比如盲人触觉都比较灵敏;差异性指的是个体或者群体之间存在不同的特点和差别;不平衡性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速度不均。
2020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和正确答案
2020上半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和正确答案一、选择题1. 题目:某中学要进行一场社团展示活动,以下哪项是组织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A. 只邀请学生参加,不需要家长参与B. 不需要提前做准备工作,直接进行活动C. 确保活动内容与学校教育理念相符D. 不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正确答案:C2. 题目:下列哪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自主学习?A. 讲授法B. 问答法C. 演示法D. 合作探究法正确答案:D3. 题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A. 口头表达能力B. 计算能力C. 书写能力D. 创新能力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1. 题目: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学生发展观?答案:学生发展观是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特点和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它强调学生发展是全面的、综合的过程,包括智力、情感、道德、身体、社会等多个方面。
学生发展观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和引导学生的成长。
2. 题目:请简要介绍一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适应能力。
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调节情绪、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论述题1. 题目:请论述素质教育对中学教育的影响。
答案: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素质,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对中学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它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素质教育还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改革,引领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题目:请论述科技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科技在中学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技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使学生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知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位教育家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福禄贝尔答案:C.裴斯泰洛齐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习动机”的范畴?()A.学习需要B.学习目标C.学习态度D.学习期待答案:C.学习态度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皮亚杰B.维果斯基C.布鲁纳D.加涅答案:B.维果斯基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元认知策略”?()A.计划策略B.监控策略C.调节策略D.时间管理策略答案:D.时间管理策略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德育方法”的范畴?()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指导自我教育法D.心理健康咨询法答案:D.心理健康咨询法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答案:错误。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
过强的学习动机可能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为过度的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因此,学习动机的强度应该适中,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答案:正确。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策略。
3.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答案:正确。
“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也称为“教学的最佳期”。
这个概念强调了教学的作用,即通过教师的指导和教学刺激,帮助学生跨越这个“最近发展区”,达到更高的潜在发展水平。
4.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
()答案:正确。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一种策略,包括对学习计划的制定、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自己学习效果的评估等。
5.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唯一途径。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2023年-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共45题)1、教师教学反思最主要的研究视角是(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答案】 D2、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经常运用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
张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B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答案】 B4、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A.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B.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C.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答案】 D5、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
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一教学原则?( )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A6、关于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B.观点和材料一致C.不能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D.书写格式符合规范【答案】 C7、据《论语*述而》记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诗、书、礼、易、乐、春秋”属于“四教”中的()。
A.文B.行C.忠D.信【答案】 A8、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识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答案】 B9、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这是因为味觉的()A.适应B.对比C.感觉后效D.感受性【答案】 B10、我国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3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新主革命时期,我国出版第一部运用与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舒新城《教通》B.庄泽《教概》C.孟宪承《教概》D.杨贤江《新教育大纲》【参考答案】D杨贤江《新教育大纲》2..运用现代与统论方法研究教学问题,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A.凯洛夫B.维果斯基C.赞可夫D.巴班斯基【参考答案】D.巴班斯基3.李老师在初二选择了人数,性别比例,学x成绩,教材各方面情况相同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对其中一班采用讲授法,对另一个采用自学辅导法,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进行测验,以比较两种方法教学效果,李老师采用的方法属于()A.个案研究B.实验研究C.行动D.调查【参考答案】B实验研究4.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有许多不同形态,其中组织最严密内容最系统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C.社会D.终身【参考答案】A.学校教育5.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来对待学生的教学,主要违背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A.顺序性B.个别差异C.稳定D.阶段【参考答案】B.个别差异6.马克思教育学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唯一方法和根本途径是()A.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B.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络合D.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参考答案】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7.由政府提出并反映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现完晋学校教育培养人的根本质量规格,对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的实施,具有定向调控评价作用的是()A培养目标B.国家课程C.教育目的D.课程标准【参考答案】C教育目的8.泰勒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该书用课程设计原理被称为()A.过程模式B.经验模式C.情景模式D.目标模式【参考答案】D目标模式9.在教学中,刘老师,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学事物的…或用语言形象的…所学对象帮助学生形成有关事物具体面清晰的表象,理解所学知识,刘老师遵循的教学原则是0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缺失D.启发性原则【参考答案】A直观性原划10.生物课上陈老师用一几条鱼做解剂,边解前边讲解,学生兴趣盎然,很快掌握了…和理论的区别,陈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A.演示B.谈话C.讲解D.实验【参考答案】.A演示法11.班主任...鼓励小明通过...学反思...与方式,不断...自身...这种教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缺失C.个人修养D.情感陶演【参考答案】C个人修养法12.极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学生不仅能用经验归纳的方式进行…推理。
武威教师考试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
武威教师考试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这是()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剌激获得D、刺激消退答案::A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
2.如果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那么他的年龄是()。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答案::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中的第三个,在前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7岁到11岁。
3.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答案::C4.以下几种学习动机中,哪一种是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 )A.“我能行”B.“学好了就有奖励”C.“我喜欢”D.“我不得不学好”答案::C解析::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起主要作用,B、D两项属于外部动机,A项属于自我认知,C项属于内部动力。
5.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
这种分组属于( )。
A.内部分组B.外部分组C.交叉分组D.综合分组答案::A解析::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6.随着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内容和规模不断增扩,为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班级授课制出现并被推广应用。
中国正式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南宋末年B.明朝中期C.清朝末年D.辛亥革命以后解析::中国正式采用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时为清朝末年。
7.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答案::D解析::《学记》出现在战国后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回忆版)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8 分,共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人格可以塑造(正确)2.教育目的不等于培养目标(正确)3.教学就是智育(错误)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40 分)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正确答案】(1)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培养知情合一的人,即“完人”或“功能完善者”(2)①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无意义学习是指学习没有个人意义的材料,仅仅涉及经验累积与知识增长。
②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性教学模式)①废除“教师”这一角色,代之以“学习的促进者”②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在于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同理心2.提高知识直观教学途径【正确答案】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通过一下几点来实现:(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我们强调的是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性事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事物直观的效果好。
(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为了增强直观效果,不仅要注意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合理选用而且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提供明确的观索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家指导,提示合理的观索程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各组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
而要想有效观家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待点。
其中感知规律包括:①强度率②差异率(③活动率(④组合率.。
(4)培养学生的观索能力。
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观察能力。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题】传统教育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主张的“三中心”是指((江南博哥) )A. 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B. 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C. 管理中心、活动中心和教学中心D. 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教学中心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三中心”。
赫尔巴特是德国教育家,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他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和科学教育学的建立,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赫尔巴尔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教材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中心地位,提出教学过程的“三中心”。
因此本道题选择的是A.2. 【单项选择题】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倡导的是( )A. 发现学习理论B.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C. 教学与发展理论D. 范例教学理论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提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巴班斯基提出的,范例教学理论是瓦·根舍因提出的。
所以,答案选C项。
3. 【单项选择题】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属于()。
A. 个人本位论B. 社会本位论C. 国家本位论D. 生活本位论正确答案:A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个人本位论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
卢梭认为“儿童的自然”决定教育目的,这是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的体现。
4. 【单项选择题】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某些方面不一定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这反映了教育的哪一特征( ) 。
A. 阶级性B. 生产性C. 目的性D. 相对独立性正确答案:D收起知识点解析参考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题目:教育目的在整个教育工作中具有()。
A. 导向作用B. 激励作用C. 评价作用D. 调控作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在于其具有导向作用,即教育目的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规定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成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选项A“导向作用”是正确的。
选项B“激励作用”和选项D“调控作用”虽然也是教育目的可能产生的作用,但并非其在整个教育工作中最为核心和突出的作用。
选项C“评价作用”则是教育目的对教育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的依据和标准,虽然重要,但也不是本题询问的主要方面。
2.题目:在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属于()。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不同的学习理论对教学理念的影响。
选项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与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符。
选项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但并未明确突出学生的主动性。
选项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教学理念高度吻合。
选项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虽然也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和需求,但并未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角色。
3.题目:教育史上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孔子D. 布鲁纳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教育史上对“班级授课制”的提出者。
选项A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首次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史上第一位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
选项B赫尔巴特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四段教学法,与班级授课制的直接提出无关。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个体活动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
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A. 政治制度B. 经济制度C. 人口变化D. 文化传统4.202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C.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 继承性B. 等级性C. 历史性D. 民族性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数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融合课程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 国家一级管理B. 国家、地方二级管理C.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 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 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 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C. 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D. 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2020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2020 下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和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答案]: B2、在教育目标的分类中,美国教育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就学生学习结果划分的三大领域是 ()A.知识,技能和技巧B.知识,理解和应用技能C.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D.认知、应用和评价功能[答案]: C3、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哪种功能()A.经济功能B.政治功能C.文化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 A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 B5、教育的本质特点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有目的地培养人D.完善人的自身生产[答案]: C6、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A.六三分段设置B.五四分段设置C.九年整体设置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答案]: C7、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分科课程D 综合课程[答案]: B8、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计划B.课程目标C.课程标准D.教科书[答案]: D9、罗老师讲解”观潮”这篇课文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真切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他在教学中贯彻了 ()A.直观性原则B.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答案]: A10、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一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它们呢 ? 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 C11、张老师在工作中,注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以及对学生的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来触动、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思想转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与答案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20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真题与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是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
A. 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B.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C.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D.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
答案:C
2. 中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
A. 社会适应能力
B. 专业技能
C. 创新能力
D. 体育健康
答案:A
3. 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角色是什么?
A. 知识传授者
B. 学生的朋友
C. 学习的引导者
D. 体育锻炼的指导者
答案:C
第二部分:简答题
1. 请简述中学教育的特点。
中学教育的特点主要包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实践与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等。
2. 请简要解释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意味着要使学生具备基本的人文知识和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3. 请简述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角色。
教师在中学教育中的角色是学习的引导者。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大题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因为教育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环境的关系。
2.只要升学率提高了,学校就实现了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答案】错误。
升学教育以升学为唯一目标,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
而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方方面面。
3.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是班主任工作。
“德育的途径”
【参考答案】错误。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q-占时间最多,而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所以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4.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参考答案】错误。
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座位的分配方面,而并非是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控制上。
5.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正确。
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证明,榜样在观察学习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所示范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简述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
“动机理论”
(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成倒“u”型。
2. 请列举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1)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2)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扎扎实实、有条不紊地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3)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4)对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是通过课的体系与分工合作实现教学的高速发展。
(5)学生之间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3. 简述外铄论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
“国内外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外铄论的主要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如荀子的性恶论、洛克的“白板说”。
外铄论的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华生甚至这样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由于外铄论者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学习什么和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4.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2)要使学生具备观察事物和现象的必备知识;
(3)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4)要做好观察记录和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
5. 简述动作技能学习的心理过程。
“动作技能的学习”
费茨和波斯纳把一般动作技能获得的心理过程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也叫动作定向阶段。
学生首先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对动作系统有初步认识,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用表象调节动作,掌握分解动作。
(2)联结阶段。
这是由动作定向阶段向动作协调阶段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实际上就是学生尝试把分解动作联结成程序动作,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熟练,动作定向阶段的表象调节和有意识控制相应减少。
(3)自动化阶段。
肌肉骨骼动作实现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
意识的参与减少,只在出现动作偏差时才起作用。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F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
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
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
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
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
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
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
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
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
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
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学生公西华正在交谈,子路来向孔子请教:“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吗?孔子答:“有父兄在,为什么急于行动呢?”一会儿,冉有也来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到了就马上行动!”公西华不明白老师为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
孔子解释说:“子路总是好胜,我是有意让他遇事后退一步,冉有畏缩,我是有意鼓励他遇事极力向前。
”
问题:
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什么?“教学的基本原则”
孔子向学生施教的心理依据是因材施教。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子路好胜,所以孔子劝其不要立即行动以培养其耐心,不要鲁莽行事;而冉有畏缩,所以孔子鼓励其立即行动以培养其果断的性格,鼓励其当机立断。
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心理面貌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