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物理典型问题
2014年河北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卷Ⅰ(选择题,共19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共19分。
15~19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0~22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不得分。
)15.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焦耳B.牛顿C.阿基米德D.托里拆利16.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根据音色辨别蝉鸣虫吟B.街道上的噪声检测设备可以减弱噪声C.水面舰艇是通过电磁波搜寻水下目标的D.移动电话和电烙铁都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17.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 5 kgB.电冰箱冷冻室内的温度约为 4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3 m/s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 3.05 m1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 )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了车尾。
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20.如图6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
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
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图6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得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小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22.图7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2014重庆高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高三物理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4·重庆理综,1)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
若某药物含有质量为m的碘131,经过32天后,该药物中碘131的含量大约还有()A.m4B.m8C.m16D.m32答案:C解析:根据衰变规律可知,碘131经过的半衰期个数为n=tT =328=4,剩余的质量约为(1 2)n m=m16,C项正确。
2.(2014·重庆理综,2)某车以相同的功率在两种不同的水平路面上行驶,受到的阻力分别为车重的k1和k2倍,最大速率分别为v1和v2,则()A.v2=k1v1B.v2=k1k2v1C.v2=k2k1v1 D.v2=k2v1答案:B解析:根据机车的起动规律可知,当牵引力等于阻力时,车速最大,有v m=PF f,又F f=kmg,则v1 v2=F f2F f1=k2k1,B项正确。
3.(2014·重庆理综,3)如图所示为某示波管内的聚焦电场,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电场线和等势线。
两电子分别从a、b两点运动到c点。
设电场力对两电子做的功分别为W a和W b,a、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分别为E a和E b,则()A.W a=W b,E a>E bB.W a≠W b,E a>E bC.W a=W b,E a<E bD.W a≠W b,E a<E b答案:A解析:根据题图可知a 处的电场线比b 处密,所以a 处电场强度较大,即E a >E b 。
又a 、b 位于同一等势线上,它们与c 点的电势差相等,故两电子分别从a 、b 两点移动到c 点过程中电场力做功相等,即W a =W b ,A 项正确。
4.(2014·重庆理综,4)一弹丸在飞行到距离地面5 m 高时仅有水平速度v=2 m/s,爆炸成为甲、乙两块水平飞出,甲、乙的质量比为3∶1。
不计质量损失,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则下列图中两块弹片飞行的轨迹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弹丸爆炸过程遵守动量守恒,若爆炸后甲、乙同向飞出,则有2m=34mv 甲+14mv 乙 ①;若爆炸后甲、乙反向飞出,则有2m=34mv 甲-14mv 乙 ②;或2m=-34mv 甲+14mv 乙 ③;爆炸后甲、乙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由选项A 中图可知,爆炸后甲、乙向相反方向飞出,下落时间t=√2ℎg =√2×510 s=1 s,速度分别为v 甲=x 甲t =2.51m/s=2.5 m/s,v 乙=x 乙t =0.51m/s=0.5 m/s,代入②式不成立,A 项错误;同理,可求出选项B 、C 、D 中甲、乙的速度,分别代入①式、①式、③式可知,只有B 项正确。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学中的十三个典型模型例题和跟踪题2014-3-14
模型一:滑轮模型要点提示:跨过滑轮绳上各点的张力大小相同【例1】如图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柔软的轻绳左、右两端分别系于A 、B 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轻绳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1θ,绳子张力为1F ;将绳子右端移到C 点,待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θ,绳子张力为2F ;将绳子右端再由C 点移到D 点,待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3θ,绳子张力为3F ,不计摩擦,并且BC 为竖直线,则( )A. 321θθθ<=B. 321θθθ==C. 321F F F >>D. 321F FF >=【跟踪题1】质量为M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 、B 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模型二:三力平衡模型要点提示: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正交分解法、解三角形法等,对于动态平衡问题常用图解法。
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矢量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的长度变化来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例2】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 和小球B 上,圆环A 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 上,现用水平力F 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 ,使小球B 从图示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 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
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 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不变;N 不变B 、f 增大;N 不变C 、f 增大;N 减小D 、f 不变;N 减小【跟踪题2】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一个挡板,截面为1/4 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2014年山西省中学考试物理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文档省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你所在考场的沮度约50度B.你答题所用2B铅笔的质量约为8g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川时问约1min D你考试所用答题卡的宽度约30dm12、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 x 108 m/s13、“人说好风光”,下列图片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五台山白塔的倒影B.晋祠铁人的影子C.壶口瀑布上方的彩虹D.透过云层的光束14、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是非晶体B.海波在AB段是液态C.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D.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15、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说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划燃火柴,利用做功来改变物体的能C.人工湖能调节气温,利用水的比热容小D.夏天吃冰糕,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6、如图是某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确的是( )A.电冰箱接人三孔插座后电灯与电冰箱是串联B.电冰箱接人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金属外壳接地C.若在图中甲、乙两处分别装电灯或开关,甲处应装电灯,乙处应装开关D.断开开关S时,站在地上的人接触A点或B点都不会触电17、如图为“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在探究过程中,下列说确的是( )A.保持导体AB在进场中静止不动,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B.只要导体AB在磁场中运动,电流表折针就会发生偏转C.当电流表折针发生偏转时,表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利用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原理,可制成电动机第17题图18、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正在巴西进行。
2014年安徽中考物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填空题(第1—3题每空1分,其余各题每空2分,共28分;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0.8 g/cm3= kg/m3(2)360 km/h= m/s。
2.各种管乐器在演奏时,乐音是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在进行管乐器的演奏过程中,当用手指堵住管上不同位置的孔时,就改变了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了所产生乐音的。
3.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
我们知道战斗机在战斗前都要丢掉副油箱,这是为了(选填“增大”或“减小”)它的惯性,以提高它的灵活性。
4.运用分子动理论,可以对液体的蒸发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由于液体表面的分子在做,所以在任何温度下蒸发现象都能发生;温度越高,分子的,从而蒸发越快。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6 V不变,电阻R1=10 Ω,R2=20 Ω。
闭合开关S,则R1消耗的电功率为W;若通电30 s,电阻R2产生的热量为J。
第5题图6.攀岩是一项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惊险运动。
一位攀岩者体重为520 N,背着质量为8 kg 的背包,用时40 min登上高为9 m的峭壁。
在此过程中攀岩者对背包做功J,他做功的平均功率是W。
(g取10 N/kg)7.如图所示,把小磁针放在桌面上,将一根直导线平行架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小磁针就会发生偏转。
请运用场的观点解释小磁针发生偏转的原因: 。
第7题图8.切割大理石、钢板的“水刀”可以对切割表面产生高达108Pa的压强,那么“水刀”作用在10-7 m2的面积上时,产生的压力为N。
9.某太阳能热水器装有100 kg初温为20 ℃的冷水,经过一天的太阳照射,水温升高到65 ℃,则这些水吸收的热量等于完全燃烧m3天然气所放出的热量;假如用功率为2 kW的电热水器产生同样多的热量,则通电的时间为s。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2×107 J/m3]10.一均匀的长方体浸没在液体中,如图所示。
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详细解答
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详细解答2014年的物理高考选择题是许多考生备战的重点,本文将对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进行详细解答,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考试内容。
1. 题目一:【题目】在真空中一质点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v=50-10t,其中t的单位为s,v的单位为m/s。
t=3s时,该质点的加速度为多少?【选项】A. -10 m/s^2 B. -5 m/s^2 C. 5 m/s^2 D. 10 m/s^2【解析】通过给出的速度与时间关系,我们可以根据速度公式v=at+v0,其中a为加速度,v0为初速度,在t=3s时代入已知条件,可得:50-10t = a * t + v0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50-10*3 = a * 3 + v0解方程,可以得到:a = -5 m/s^2因此,答案选项为B. -5 m/s^2。
2. 题目二:【题目】两匀质小球半径分别为R和2R,它们的质量相等,均匀地分布在球面上,其中的单位质点受到其它单位质点的引力,大小为F,请问哪个小球上的引力大小为F/4?【选项】A. R B. 2R C. R/2 D. 4R【解析】由于两个小球的质量相等且均匀分布在球面上,单位质点受到的引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引力大小为F的单位质点在球面上,距离较远,因此该单位质点受到的引力较小。
设大小为F的单位质点在半径为R的小球上,受到的引力大小为F'。
根据引力和距离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比例关系:F' / F = (2R)^2 / R^2 = 4因此,答案选项为D. 4R。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详细解答,相信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2014年物理高考选择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文对考生复习备考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4广东高考物理真题及答案(精编、清晰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3.图6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可知,该物体()A.第1 s内和第3 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第3 s内和第4 s内的加速度相同C.第1 s内和第4s内的位移大小不等D.0~2s内和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14.如图7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在支撑点M、N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N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M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方向D.N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15.如图8所示,上下开口、内壁光滑的铜管P和塑料管Q竖直放置,小磁块先后在两管中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并落至底部,则小磁块()A.在P和Q中都做自由落体运动B.在两个下落过程中的机械能都守恒C.在P中的下落时间比在Q中的长D.落至底部时在P中的速度比在Q中的长16.图9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①和②为楔块,③和④为垫块,楔块与弹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时弹簧压缩过程中()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C.垫块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内能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二、双项选择题17.用密封性好、充满气体的塑料袋包裹易碎品,如图10所示,充气袋四周被挤压时,假设袋内气体与外界无热交换,则袋内气体()A.体积减小,内能增大B.体积减小,压强减小C.对外界做负功,内能增大D.对外界做正功,压强减小18.在光电效应实验中,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发生了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流增大B.减小入射光的强度,光电效应现象消失C.改变频率小于ν的光照射,一定不发生光电效应D.改变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19.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1不变,闭合电键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向下滑动时,灯L变亮B.P向下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不变C.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入电流变小D.P向上滑动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变大20.如图12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为+Q的小球P,带电量分别为-q和+2q的小球M和N,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与M相距L,P、M和N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与N的距离大于LB.P、M和N在同一直线上C.在P产生的电场中,M、N处的电势相同D.M、N及细杆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21.如图13所示,飞行器P绕某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相对飞行器的张角为θ。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牛顿运动定律17.[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如图所示,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2014·北京卷]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9.[2014·北京卷]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15.[2014·福建卷Ⅰ] 如下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s、v、a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C D8.[2014·江苏卷] 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B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 .现对A 施加一水平拉力F ,则( )A .当F <2μmg 时,A 、B 都相对地面静止B .当F =52μmg 时,A 的加速度为13μgC .当F >3μmg 时,A 相对B 滑动D .无论F 为何值,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7.[2014·四川卷]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1匀速运动,小物体P 、Q 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 =0时刻P 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 2,P 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t =t 0时刻P 离开传送带.不计定滑轮质量和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绳足够长.正确描述小物体P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 )A B C D5.[2014·重庆卷]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两个物体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另一个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的速率成正比,下列分别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t图像可能正确的是()A BC D2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与钩码的质量m的对应关系图,如图(b)所示.实验中小车(含发射器)的质量为200 g,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回答下列问题:图(a)图(b)(1)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________(选填“线性”或“非线性”)关系.(2)由图(b)可知,a -m 图线不经过原点,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3)若利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结论,并直接以钩码所受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则实验中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钩码的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2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 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24.C5[2014·新课标Ⅱ卷]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 km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 km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1)若忽略空气阻力,求该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 km高度处所需的时间及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 v2,其中v为速率,k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及空气密度有关.已知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若该运动员和所带装备的总质量m=100 kg,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阻力的阻力系数.(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3.(18分)[2014·山东卷] 研究表明,一般人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甲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t0=0.4 s,但饮酒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在某次试验中,志愿者少量饮酒后驾车以v0=72 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L =39 m,减速过程中汽车位移s与速度v的关系曲线如图乙所示,此过程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取10 m/s2.求:图甲图乙(1)减速过程汽车加速度的大小及所用时间;(2)饮酒使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比一般人增加了多少;(3)减速过程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与志愿者重力大小的比值.17.A[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受力分析.设橡皮筋原长为l0,小球静止时设橡皮筋伸长x1,由平衡条件有kx1=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1=l0+mgk,加速时,设橡皮筋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此时橡皮筋伸长x2,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有kx2sin θ=mg,小球距离悬点高度h′=(l0+x2)sin θ=l0sin θ+mgk,因此小球高度升高了.18.D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动力学分析、超重和失重.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向下为失重,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定有一段加速过程,即超重过程,从加速后到手和物体分离的过程中,可以匀速也可以减速,因此可能失重,也可能既不超重也不失重,A、B错误.手与物体分离时的力学条件为:手与物体之间的压力N=0,分离后手和物体一定减速,物体减速的加速度为g,手减速要比物体快才会分离,因此手的加速度大于g,C错误,D正确.19.A本题考查伽利略理想实验.选项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题目中给出斜面上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小球的位置逐渐升高,不难想象,当斜面绝对光滑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没有能量损失,可以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这是可以得到的直接结论,A 正确,B、C、D尽管也正确,但不是本实验得到的直接结论,故错误.15.B[解析] 设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倾角为θ,滑块在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上下滑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其加速度的大小为a =μg cos θ-g sin θ,故D 项错误;由速度公式v =v 0-at 可知,v -t 图像应为一条倾斜的直线,故C 项错误;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可知,B 项正确;由位移公式及几何关系可得h =s sin θ=⎝ ⎛⎭⎪⎫v 0t -12at 2sin θ,故A 项错误.8.BCD [解析] 设B 对A 的摩擦力为f 1,A 对B 的摩擦力为f 2,地面对B 的摩擦力为f 3,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f 1与f 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f 1和f 2的最大值均为2μmg ,f 3的最大值为32μmg .故当0<F ≤32μmg 时,A 、B 均保持静止;继续增大F ,在一定范围内A 、B 将相对静止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设当A 、B 恰好发生相对滑动时的拉力为F ′,加速度为a ′,则对A ,有F ′-2μmg =2ma ′,对A 、B 整体,有F ′-32μmg =3ma ′,解得F ′=3μmg ,故当32μmg <F ≤3μmg 时,A 相对于B 静止,二者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当F >3μmg 时,A相对于B 滑动.由以上分析可知A 错误,C 正确.当F =52μmg 时,A 、B 以共同的加速度开始运动,将A 、B 看作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2μmg =3ma ,解得a =μg 3,B 正确.对B 来说,其所受合力的最大值F m =2μmg -32μmg =12μmg ,即B 的加速度不会超过12μg ,D 正确.7.BC[解析] 若P在传送带左端时的速度v2小于v1,则P受到向右的摩擦力,当P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绳的拉力时,P做加速运动,则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加速运动,第二种是先做加速度运动,当速度达到v1后做匀速运动,所以B正确;当P受到的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时,P做减速运动,也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从右端滑出;第二种是先做减速运动再做反向加速运动,从左端滑出.若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的速度v2大于v1,则小物体P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使P做减速运动,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一直做减速运动,第二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受到绳的拉力和静摩擦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以速度v1做匀速运动,第三种是速度先减到v1,之后若P所受的静摩擦力小于绳的拉力,则P将继续减速直到速度减为0,再反向做加速运动并且摩擦力反向,加速度不变,从左端滑出,所以C正确.5.D[解析] 本题考查v-t图像.当不计阻力上抛物体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图像为一倾斜直线,因加速度a=-g,故该倾斜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g.当上抛物体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率成正比时,对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k v=ma,可知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通过图像的斜率比较,A错误.从公式推导出,上升过程中,|a|>g,当v=0时,物体运动到最高点,此时a=-g,而B、C图像的斜率的绝对值均小于g,故B、C错误,D正确22.(1)非线性 (2)存在摩擦力 (3)调节轨道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 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解析] 本题考查了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根据图中描出的各点作出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故小车的加速度和钩码的质量成非线性关系.(2)图像不过原点,小车受到拉力但没有加速度,原因是有摩擦力的影响.(3)平衡摩擦力之后,在满足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可以得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的结论.24.2 m/s(或72 km/h)[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s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s =v 0t 0+v 202a 0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μ=25μ0③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mg =ma ④s=v t0+v22a⑤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v=20 m/s(72 km/h).⑥24.[答案] (1)87 s8.7×102 m/s(2)0.008 kg/m[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 km高度处的时间为t,下落距离为s,在1.5 km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gt①s=12gt2②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③联立①②③式得t=87 s④v=8.7×102 m/s⑤(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k v2max⑥由所给的v-t图像可读出v max≈360 m/s⑦由⑥⑦式得k=0.008 kg/m ⑧23.[答案] (1)8 m/s2 2.5 s(2)0.3 s(3)41 5[解析] (1)设减速过程中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a,所用时间为t,由题可得初速度v0=20 m/s,末速度v t=0,位移s=25 m,由运动学公式得v20=2as①t=v0 a②联立①②式,代入数据得a=8 m/s2③t=2.5 s④(2)设志愿者反应时间为t′,反应时间的增加量为Δt,由运动学公式得L=v0t′+s⑤Δt=t′-t0⑥联立⑤⑥式,代入数据得Δt=0.3 s⑦(3)设志愿者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F,汽车对志愿者作用力的大小为F0,志愿者质量为m,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⑧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20=F2+(mg)2⑨联立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F0 mg=41 5⑩。
2014物理高考真题(详细解析版)
[2014全国课标Ⅱ,34(1),6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0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在t=0.10 s时,质点Q向y轴正方向运动B. 在t=0.25 s 时,质点P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C. 从t=0.10 s到t=0.25 s,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了6mD. 从t=0.10 s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30 cmE. 质点Q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0 sin10 πt(国际单位制)【G10503】(2014浙江理综,14,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B.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C. 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D. 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解析:本题考查了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的基本性质,以及摩擦力的基本性质.机械波的振幅由波源决定,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机械波的振幅等于振源的振幅,A错误.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B正确.物体所受的静摩擦的方向由相对运动趋势决定,并非都与运动方向相反.比如拉着木板,木板带着上面的木块向右加速运动,此时对木块来说,运动方向和所受静摩擦力都是向右的,C错误.动摩擦因数由材料决定,D错误.答案:B【G10504】(2014安徽理综,16,6分)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图1是t=0时刻的波形图,图2是介质中某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质点的x坐标值合理的是()A .0.5 mB .1.5 mC .2.5 mD .3.5 mC 解析:本题考查波动图象与质点振动图象的关系,要明确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顺着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下”“下坡上”,根据振动图象中t =0时刻质点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C 选项正确.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联系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复习过程中要重点讲解.(2014浙江理综,17,6分)一位游客在千岛湖边欲乘坐游船,当日风浪很大,游船上下浮动.可把游艇浮动简化成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振幅为20 cm ,周期为3.0 s .当船上升到最高点时,甲板刚好与码头地面平齐.地面与甲板的高度差不超过10 cm 时,游客能舒服地登船.在一个周期内,游客能舒服地登船的时间是( )A. 0.5 sB. 0.75 sC. 1.0 sD. 1.5 s4. C 解析:本题考查简谐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解题关键画出y -t 图象,确定舒服登船的时间.振动图象y =20sin 2πT t =20sin 2π3t(cm),画出y -t 图象,如图所示,能舒服登船的时间Δt =t 2-t 1,t 1时刻位移y 1=10 cm ,则10=20sin 2π3t 1,得t 1=0.25 s ,则Δt =T 2-2t 1=1.5 s -0.5 s =1.0 s ,正确答案为C.简谐运动问题结合图象分析准确直观方便.(2014北京理综,17,6分)一简谐机械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t =0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乙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B. t =0时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小C. 图乙可以表示质点a 的振动D. 图乙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5. D 解析:该题考查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关系,解题的关键要明确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t =0时刻a 在波峰,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b 在平衡位置,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A 、B 错.根据“上下坡”法可以判断,t =0时刻b 点在平衡位置且向下运动,C 、错D 对.波的(2014四川理综,5,6分)如图所示,甲为t=1 s时某横波的波形图象,乙为该波传播方向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距该质点Δx=0.5m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可能是()6. A解析:考查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特点,找出相应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由甲、乙两图知,该质点为x=1.75 m处,距离该质点Δx=0.5 m处的质点为x1=1.25 m和x2=2.25 m,在t=1 s时x1处在x轴下方并向上振动,x2处在x轴上方并向下振动,在所给出的四个图中,符合以上条件的只有A图,故选A.(2014广西理综,18,6分)(多选)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分别为A1和A2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为|A1-A2|B.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始终为A1+A2C. 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位移总是小于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位移D. 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的振幅7. AD解析:本题考查波的干涉,解题的关键要明确振幅和振动位移的区别.振动加强点的振幅为A1+A2,减弱点的振幅为|A1-A2|,但质点始终振动,因此所有质点的位移可以为零,A、D正确.本题的易错点是认为振动加强点的位移始终等于振幅.[2014全国课标Ⅱ,34(1),6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1.0 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0 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B. 在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m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E.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 sin10 πt(国际单位制)8. BCE 解析:本题考查了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理解与应用,考查了理解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波动图象及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由图(b)可知0.10 s 时Q 质点向y 轴的负方向运动,A 错误;根据t =0.10 s 时Q 的振动方向,可判断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由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知振动周期和波长,分别是T =0.2 s ,λ=8 m ,在t =0.10 s 到t =0.25 s时间内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距离Δx =vΔt =34λ=6 m ,将t =0.10 s 时波形图沿x 轴负方向平移Δx 得到t =0.25 s 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P 点在平衡位置下方,每个质点的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因此P 质点加速度t =0.25 s 时刻与y 轴正方向相同,选项B 、C 正确;从t =0.01 s 到t =0.25 s 质点P 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其运动路程x<3A =30 cm ,D 错误;由图象可知Q 的简谐运动表达式为y=Asinωt =0.10sin 2πTt =0.10sin10πt ,E 正确.易错点:P 质点通过的路程易错为30 cm ,由于P 质点在t =0.10 s 到t =0.25 s 时间内,有两次经过最大位移点,只有一次经过平衡位置,在平衡位置的振动速度比在最大位移附近平均速度大,同样时间内的路程比最大位移附近大.(2014重庆理综,11(2),6分)一竖直悬挂的弹簧振子,下端装有一记录笔,在竖直面内放置有一记录纸.当振子上下振动时,以速率v 水平向左匀速拉动记录纸,记录笔在纸上留下如图所示的图象.y 1、y 2、x 0、2x 0为纸上印迹的位置坐标.由此图求振动的周期和振幅.9. 2x 0v y 1-y 22解析:本题考查弹簧振子的周期和振幅的求解,根据题目情景的描述,结合周期和振幅的概念可得结论.设周期为T ,振幅为A.由题意得T =2x 0v ,A =y 1-y 22.[2014全国课标Ⅰ,34(1),15分]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2s 时的波形图,图(b)为媒质中平衡位置在x =1.5 m 处的质点的振动图象,P 是平衡位置为x =2 m 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波速为0.5 m/sB. 波的传播方向向右C. 0~2 s 时间内,P 运动的路程为8 cmD. 0~2 s 时间内,P 向y 轴正方向运动E. 当t =7 s 时,P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10. ACE 解析:本题考查对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的理解及二者的关系.解题的关键要找出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波速v =λT=0.5 m/s ,A 对.x =1.5 m 的质点,在t =2 s 时处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由此判断波向左传播,B 错.t =2 s 时,P 点处于波谷,因此在0~2 s 即半个周期内,P 点由波峰振动到波谷,C 对、D 错.当t =7 s =74T 时,P 点从图示位置再振动t 1=5 s =54T ,恰好回到平衡位置,E 正确.[2014山东理综,38(1),4分]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以波源O 由平衡位置开始振动为计时零点,质点A 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已知O 、A 的平衡位置相距0.9 m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填正确答案标号)a. 波长为1.2 mb. 波源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波速大小为0.4 m/sd. 质点A 的动能在t =4 s 时最大11. ab 解析:本题考查简谐波的传播中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的关系.据质点A 的振动图象知,波由振源O 到A 的时间为3 s ,振动周期为4 s .波速为v =OA t=0.3 m/s ,选项c 错误;波长λ=vT =1.2 m ,选项a 正确;质点A 的起振方向沿y 轴正方向,故波源的起振方向也沿y 轴的正方向,选项b 正确;由图象知,质点A 在4 s 时处于波峰位置,动能最小,选项d 错误.(2014福建理综,13,6分)如图,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半圆柱体玻璃砖,O 点为该玻璃砖截面的圆心,下图能正确描述其光路的是( )1. A 解析:本题考查了光线在玻璃和空气界面上的折射和反射.解答关键是明确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还是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并由此判断折射角、入射角的大小及是否发生全反射.A 图中从玻璃射向空气可能发生全反射,A 正确;B 图中从空气射向玻璃是从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反射,B 错误;C 图中光线在玻璃空气界面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因为是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C 错误;D 图中光线从空气射向玻璃,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D 错误.解答此类问题: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反之,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才能发生全反射.(2014广西理综,17,6分)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一钠灯发出的波长为589nm 的光,在距双缝1.00 m 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图样上相邻两明纹中心间距为0.350cm ,则双缝的间距为( )A. 2.06×10-7 mB. 2.06×10-4 mC. 1.68×10-4 mD. 1.68×10-3 m2. C 解析:本题考查双缝干涉条纹宽度的计算公式,根据公式计算就可以.条纹间距Δx=ld λ,d=lΔxλ=1.68×10-4 m,C正确.注意1 nm=10-9 m.(2014重庆理综,11,6分)打磨某剖面如图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OQ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割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边和OQ 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边并反射到OQ边后射向MN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边发生全反射B. 若θ>θ2,光线会从OQ边射出C. 若θ<θ1,光线会从OP边射出D. 若θ<θ1,光线会在OP边发生全反射3. D解析:考查光的全反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临界角.θ>θ2时,光线射到OP 面的入射角将变小,可能小于临界角而不发生全反射,此时射到OQ的光线夹角将变大,不会从OQ边射出,选项A、B错误;θ<θ1时,光线射到OP面的入射角将变大,会在OP面发生全反射.(2014四川理综,3,6分)如图所示,口径较大、充满水的薄壁圆柱形浅玻璃缸底有一发光小球,则()A. 小球必须位于缸底中心才能从侧面看到小球B. 小球所发的光能从水面任何区域射出C.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频率变大D. 小球所发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后传播速度变大4. D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各物理量的变化.只要不发生全反射,小球放在缸底什么位置都可以看到,选项A错误;只有放射角小于临界角的光才能从水面射出,选项B错误;光的频率是由光源决定的,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后频率不变,选项C错误;由公式n=cv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将增大,选项D正确.注意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其频率由光源决定.(2014北京理综,20,6分)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0),称为负折射率材料.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 依然满足sini sinr=n ,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 =-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是( )5. B 解析:本题考查折射定律问题,关键要明确负折射率材料的特点.根据题中所给负折射材料的性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可知,A 、D 选项不正确.根据折射定律sini sinr=n =-1,所以同一侧的入射角等于折射角,B 对,C 不正确.本题命题情景新颖,具有创新性,但本质还是考查折射定律,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014浙江理综,18,6分)关于下列光学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B. 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C. 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D. 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更宽6. CD 解析:本题考查了折射定律的应用、全反射、色光的速度及色光的干涉.解题关键熟练掌握各部分内容.红光对水的折射率比蓝光小,即n 红<n 蓝,v 红=c n 红>v 蓝=c n 蓝,A 错误;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才能发生全反射,B 错误;由于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要发生折射,使水中的物体看起来比实际要浅,C 正确;根据实验条纹间距公式Δx ∝λ,故D 正确.(2014天津理综,8,6分)(多选)一束由两种频率不同的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后,出射光分成a 、b 两束,如图所示,则a 、b 两束光( )A. 垂直穿过同一平板玻璃,a 光所用的时间比b 光长B. 从同种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 光临界角比b 光的小C. 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b 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D. 若照射同一金属装置都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7. A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棱镜对光的色散.解题关键根据偏折程度确定折射率的大小.由a 、b 光的偏折情况可判断a 的折射率大于b 的折射率,即n a >n b ,在同一块平板玻璃中的传播速度,v a =c n a <v b =c n b ,因此垂直穿过同一块平板玻璃的时间t a =d v a >t b =d v b,故A 正确;全反射临界角sinC =1n,n a <n b ,a 的全反射临界角比b 光的小,B 正确;n a ∝n b ,说明频率v a >v b ,在真空中的波长λa >λb ,同一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Δx>λ,因此a 光形成的相邻亮条纹间距小,C 错误;照射同一金属装置发生光电效应时电子最大初动能E k0=hν-W ,用a 光照射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于b 光的,D 错误.不同色光对同一介质的折射率不同,频率越大的,折射率越大.[2014全国课标Ⅰ,34(2),9分]一个半圆柱形玻璃砖,其横截面是半径为R 的半圆,AB 为半圆的直径,O 为圆心,如图所示.玻璃的折射率为n = 2.(1)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的下表面.若光线到达上表面后,都能从该表面射出,则入射光束在AB 上的最大宽度为多少?(2)一细束光线在O 点左侧与O 相距32R 处垂直于AB 从下方入射,求此光线从玻璃砖射出点的位置.8. (1)2R (2)见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全反射涉及的几何计算,解题思路为先求出临界角,然后利用几何关系求距离.(1)在O 点左侧,设从E 点射入的光线进入玻璃砖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θ,则OE 区域的入射光线经上表面折射后都能从玻璃砖射出,如图,由全反射条件有sin θ=1n.①(1分)由几何关系有OE =Rsinθ.②(2分)由对称性可知,若光线都能从上表面射出,光束的宽度最大为l =2OE.③(1分)联立①②③式,代入已知数据得L =2R.④(1分)(2)设光线在距O 点32R 的C 点射入后,在上表面的入射角为α,由几何关系及①式和已知条件得α=60°>θ.⑤(2分)光线在玻璃砖内会发生三次全反射,最后由G 点射出,如图,由反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得OG =OC =32R.⑥(2分) 射到G 点的光有一部分被反射,沿原路返回到达C 点射出.(2014全国课标Ⅱ,34,10分)一厚度为h 的大平板玻璃水平放置,其下表面贴有一半径为r 的圆形发光面,在玻璃板上表面放置一半径为R 的圆纸片,圆纸片与圆形发光面的中心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圆纸片恰好能完全遮挡住从圆形发光面发出的光线(不考虑反射),求平板玻璃的折射率.9. 1+⎝⎛⎭⎫h R -r 2 如图,考虑从圆纸片形发光面边缘的A 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板上表面的A′点折射,根据折射定律有nsi nθ=sinα.①(3分)式中,n 是玻璃的折射率,θ是入射角,α是折射角.现假设A′恰好在纸片边缘.由题意,在A′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α=π2.②(3分) 设AA′线段在玻璃上表面的投影长为L ,由几何关系有sin θ=L L 2+h2.③(2分) 由题意,纸片的半径应为R =L +r.④(1分)联立①②③④式得n =1+⎝⎛⎭⎫h R -r 2.(1分) 点评:本题考查了折射定律的应用,考查了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应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解答本类问题的突破点:作好光路图,确定几何关系.[2014江苏单科,12(B),6分]Morpho 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闪亮耀眼的蓝色光芒,这是因为光照射到翅膀的鳞片上发生了干涉.电子显微镜下鳞片结构的示意图如下图.一束光以入射角i 从a 点入射,经过折射和反射后从b 点出射.设鳞片的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两片之间空气层厚度为h.取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 ,求光从a 到b 所需的时间t.10. 2n 2d c n 2-sin 2i +2h ccosi解析:本题考查光在介质中的折射和反射.解题的关键是找准光传播的路径.设光在鳞片中的折射角为γ,根据折射定律sini =nsinγ.(1分) 在鳞片中传播的路程l 1=2d cosγ,根据传播速度v =c n ,传播时间t 1=l 1v .(1分) 解得t 1=2n 2d c n 2-sin 2i,(1分) 同理,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t 2=2h ccosi.(1分) 则t =t 1+t 2=2n 2d c n 2-sin 2i+2h ccosi .(1分)[2014山东理综,38(2),8分]如图,三角形ABC 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 为BC 的中点,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自O 以角i 入射,第一次到达AB 边恰好发生全反射.已知θ=15°,BC 边长为2L ,该介质的折射率为 2.求:(ⅰ)入射角i ;(ⅱ)从入射到发生第一次全反射所用的时间(设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可能用到:sin75°=6+24或tan15°=2-3).11. (ⅰ)45° (ⅱ) 6+22cL 解析:本题考查了全反射问题和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时间等.(ⅰ)根据全反射规律可知,光线在AB 面上P 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由折射定律得sinC =1n.①(1分) 代入数据得C =45°.②(1分)设光线在BC 面上的折射角为r ,由几何关系得r =30°.③(1分) 由折射定律得n =sini sinr.④ 联立③④式,代入数据得i =45°.⑤(1分)(ⅱ)在△OPB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 OP sin75°=L sin45°.⑥(1分) 设所用时间为t ,光线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 ,得OP =vt ,⑦(1分)v =c n.⑧(1分) 联立⑥⑦⑧式,代入数据得t =6+22cL.⑨(1分) 点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是高考中的重点,主要是应用几何知识和折射定律,结合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2014四川理综,2,6分)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A. 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B. 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C.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D. 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1. C 解析:本题考查电磁波的基本理解,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电磁波的特点.只要是波就产生衍射现象,A 错误;常用的遥控器是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B 错误;根据多普勒效应可判断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C 正确;由爱因斯坦相对论知识知,光在任何惯性系中的速度都相同,D 错误.。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及解析(新课标Ⅰ卷)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真题及解析(新课标Ⅰ卷)D16.【答案】:D【解析】:动能是原来的一半,则速度是原来的212倍,又由r v m qvB 2 得上方磁场是下方磁场的212倍,选D 。
(2014年全国卷1)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位置时相比,小球的高度A.一定升高B.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7.【答案】:A【解析】:竖直平衡时kx 1=mg ,加速时,令橡皮筋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则kx 2 cos θ=mg ,可得12cos x x θ=; 静止时,球到悬点的竖直距离110h x l =+,加速时,球到悬点的竖直距离22cos cos o h x l θθ=+,比较可得,21h h <,选项A 正确。
(2014年全国卷1)18.如图(a),线圈ab 、 cd 绕在同一软铁芯上。
在ab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 间电压如图(b)所示。
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18.【答案】:C【解析】:由图b看出c、d电压在某小段时间不变,则a、b中电流在该段时间是均匀变化的,只能是图像C。
(2014年全国卷1)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
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里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
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19.【答案】BD解析:令地球周期为w 0,地外行星周期为w ,由w 0t -wt=2π得各地外行星相邻两次冲日时间间隔不等于一年,A 错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或R T m R GMm 2022π4=得,木星周期大约是11.5年,则木星的冲日周期由w 0t -wt=2π,得 1.1t ≈年,上次木星冲日在2014年1月6日,则2015年一年时间内一定出现冲日,B 选项正确;天王星与土星轨道半径之比为2:1,周期之比为22:1,由w 0t -wt=2π可得C 错的;由 w 0t -wt=2π,越高越慢,w 越小,t 就越小,D 对的。
2014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全解全析(word)
2014北京高考物理试题全解全析(word)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解析】选B.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而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只根据温度变化情况无法确定其内能的变化情况,故B正确,A、C、D均错误。
【误区警示】误认为物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错选D;其实物体的内能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都有关。
14.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 .B .C .D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可按以下思路进行:(1)确定质量的变化量Δm;(2)根据质能方程ΔE=Δmc2计算释放的能量。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质量的变化量Δm=m1+m2-m3;根据质能方程ΔE=Δmc2计算释放的能量为E=( m1+m2-m3) c2。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两点的场强相等B.1、3两点的场强相等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须明确以下两点:(1)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2)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
【解析】选D.根据电场线的疏密判断场强的大小,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所以E1>E2,E1>E3,A、B 均错误;电势是标量,电场线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且在同一等势面上电势相等,所以ϕ1>ϕ2,ϕ2=ϕ3;C错误,D正确。
16.带电粒子a 、b 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他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 运动的半径大于b 运动的半径。
若a 、b 的电荷量分别为qa 、qb ,质量分别为ma 、mb,周期分别为Ta 、Tb 。
2014年高考真题——物理(江苏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科综合(江苏卷)物理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 ,边长为a ,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
在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B 均匀地增大到2B 。
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A .22Ba t ∆ B .22nBa t ∆ C .2nBa t ∆ D .22nBa t∆1.【答案】B 【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析】当磁场增强时线圈中产生感生电动势:212B B E nn S n a t t t ∆ϕ∆∆∆∆===,B 项正确 (2014年 江苏卷)2.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A .3. 5 km/ sB .5. 0 km/ sC .17. 7 km/ sD .35. 2 km/ s2.【答案】A 【考点】第一宇宙速度 万有引力 牛顿第二定律【解析】 航天器在星球表面飞行的速度即其第一宇宙速度22GMm mv RR=解得v =v v =火地7.9/ 3.5/v km s km s ==火地 A 项正确(2014年 江苏卷)3.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图所示,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 1、n 2,电压分别为U 1、U 2,电流分别为I 1、I 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R 。
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1122I n I n = B .22U I R=C .2112I U I R = D .1122I U I U =3.【答案】D 【考点】远程输电 变压器 【解析】根据变压器的变压原理1221I n I n =,A 项错误;2RU I R=,因为R U U >,B 项错误;11U I 为电路输入的总功率,22R I 为电线上损耗的功率,2112U R I I >,C 项错误,D 项正确。
2014安徽理综物理解析
2014安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解析(芜湖一中 王长华 )14.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常将未知现象同已知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其共同点,进一步推测未知现象的特性和规律。
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研究异种电荷的吸引力问题时,曾将扭秤的振动周期与电荷间距的关系类比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到地心距离的关系。
已知单摆摆长为l ,引力常量为G ,地球质量为M ,摆球到地心的距离为r ,则单摆振动周期T 与距离r 的关系式为( ) A.l GM r T π2= B. GM l r T π2= C. l GM r T π2= D. GMr l T π2= 【解析】单摆周期公式g l T π2=,到地心的距离为r 处重力加速度2r GM g =,代入上式可得:GMl r T π2= 【答案】B【难度】中【点评】本题考查单摆周期公式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综合。
题目本身不难,但前面的一段叙述文字可能会对学生造成干扰。
15.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 是通过椭圆中心O 点的水平线。
已知一小球从M 点出发,初速率为v 0,沿管道MP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1,所需时间为t 1;若该小球仍由M 点出发以初速率v 0出发,而沿管道MQN 运动,到N 点的速率为v 2,所需时间为t 2。
则( )A. v 1=v 2,t 1>t 2B. v 1<v 2,t 1>t 2C. v 1=v 2,t 1<t 2D. v 1<v 2,t 1<t 2【解析】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无论沿管道MPN 还是沿管道MQN 运动,小球到达N 点的速率都等于v 0,所以有v 1=v 2。
沿管道MPN 运动,由于小球先上升后下降,重力势能先增大再减少,那么小球动能先减小再增大,即速率先减小再增大,而沿管道MQN 运动,小球速率先增大再减小,因此沿管道MPN 运动的平均速率较小,在两段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沿管道MPN 运动时间较长,有t 1>t 2。
2014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2014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和解释)2014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 1.(2分)(2014•河北)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创立经典力学理论体系并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焦耳 B.牛顿 C.阿基米德 D.托里拆利考点:物理常识.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根据我们对万有引力和经典力学理论体系的了解来作答.解答:解:万有引力是牛顿发现的,力的单位是牛顿.故选B.点评:物理学中,很多物理量的单位都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这是为了纪念他们对科学做出的贡献,我们应该认识并分清他们.2.(2分)(2014•河北)关于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们根据音色辨别蝉鸣虫吟 B.街道上的噪声设备可以减弱噪声 C.水面舰艇是通过电磁波搜寻水下目标的 D.移动电话和电烙铁都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电磁波的传播.专题:信息的传递.分析:(1)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2)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的回声定位工作的;(4)电流具有: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解答:解:A、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A正确; B、街道上的噪声设备是监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B错误; C、水面舰艇是通过超声波搜寻水下目标的,故C错误;D、电烙铁都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和对减弱噪声方法、声音的运用及电流效应运用的理解,需要认真分析判断. 3.(2分)(2014•河北)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5kg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4℃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3m/s 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解答:解: A、一只信鸽的质量约为0.5kg,所以A不符合实际情况; B、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4℃,所以B 不符合实际情况; C、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所以C不符合实际情况; D、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所以D符合实际情况.故选D.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4.(2分)(2014•河北)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放出热量的一组是()①冰雪消融②积水干涸③滴水成冰④霜满枝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体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物体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解答:解: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积水干枯是由液体变为气态,需要吸热;滴水成冰是由液体变为固态,需要放热,霜满枝头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熟记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5.(2分)(2014•河北)小明坐在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与公路并排的铁路上一列火车的车头,过了一会儿又看到车尾.关于火车与汽车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A.火车静止,汽车运动 B.火车运动,汽车静止C.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同,火车的速度等于汽车的速度 D.火车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火车的速度小于汽车的速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坐在汽车中的小明在车窗里看到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火车的车尾.若两车头朝向一致,两车之间一定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向前运动.汽车有三种运动情况,由汽车的三种情况判断火车的运动情况.解答:解:小明先看到火车的车头,后看到火车车尾,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向前运动.汽车有三种情况:如果汽车静止,火车是向前运动的.如果汽车向前行驶,火车也向前运动,火车的运动速度比汽车大.如果汽车是向后倒车,火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汽车的倒车速度小.因此不可能是A、C.故选AC.点评:以汽车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由汽车的三种运动状态,分析火车的运动状态.两车的运动情况比较多,要全面进行分析,不要遗漏. 6.(3分)(2 014•河北)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cm)的成像情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图象中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得出此时成像的特点;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0cm时,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而得出光屏移动的方向.解答:解:(1)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当将凸透镜换成焦距f为10cm的,由图可知,此时>u>2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综上分析,选项BD正确,AC错误.故选BD.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之间的关系,难度稍大. 7.(3分)(2014•河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突然开动时,站在汽车上的人会向后仰,是由于人具有惯性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是由于石块的惯性越来越小 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的大小一定相等考点: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专题:运动和力.分析: A、先分析汽车和乘客原来的状态,然后根据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进行分析,当汽车突然启动时,汽车和乘客的运动状态.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 C、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缺一不可.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解答:解:A、因为原来汽车和乘客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开动时,汽车向前运动,而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人会向后倾倒.故A正确; B、竖直抛向空中的石块,运动的越来越慢,但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人沿水平方向推停在水平面上的车,车未动,车受到的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于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打乒乓球时,球拍对球施加力的同时球拍也受到球的作用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D正确.故选ACD.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惯性、平衡力的辨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等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8.(3分)(2014•河北)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为滑动变阻器,R2、R3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片P由a端向b端滑动一段距离后,电压表V1、V2示数变化的大小分别为△U1、△U2,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大小为△I.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U2大于△U1 B.与的差值等于R2 C. R2和R3消耗的电功率的和增加了△U2•△I D.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专题: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分析:分析清楚电路结构,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应用串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解答:解:由图示电路图可知,三个电阻串联,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R1、R2两端电压,电压表V2测电阻R2、R3两端电压, 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U2�△U1=△UR1�△UR3,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R1两端电压减小,R3两端电压增大,R1两端电压的减小量等于R2、R3两端电压的增加量之和,则△UR1>△UR3,U2�△U1>0,U2>△U1,故A正确; B、 =R2+R3,=R2+△R1,故B错误; C、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电路电流增大,R2和R3消耗的电功率的和增加量△P=I′2(R2+R3)�I2(R2+R3)=(I′2�I2)(R2+R3)≠△U2•△I,故C错误; D、滑片向右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电路总电阻变小,电源电压不变,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电流增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难点是会把电压和电流的比值转化为电阻的大小来判断比值的变化.二、填空及简答题(每空1分,物理部分共14分) 9.(3分)(2014•河北)将一个底部封闭的薄壁金属管固定在支架上,管中装一些酒精,然后用塞子塞紧管口.把一根橡皮条缠在管子上并迅速来回拉动,很快会观察到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问题:采用哪种方式使金属管壁的温度升高的?回答:做功.(2)针对图片,请从物态变化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问题: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回答: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热和能.分析:拉动绳子对金属管做功,属于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看到塞子被弹起,属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1)实验中,用一根绳子在管外绕几圈,并迅速地来回拉动绳子,此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酒精的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使金属管壁的温度升高;(2)过一会儿,会看到塞子跳了起来,是里面的蒸气对外做功,这一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答案为:(1)做功;(2)塞子被酒精蒸气顶出的过程中,发生了怎样的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点评:此题考查做功改变内能的两个过程,体现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10.(3分)(2014•河北)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2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选填“衣领”或“平面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答: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明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2m.(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明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发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故答案为:2;不变;衣领.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11.(3分)(2014•河北)小明自制了一个带有电磁铁的木船模型(如图所示).将它放入水中漂浮,船头指向东.闭合开关S,电磁铁的A端为S 极;电磁铁由于受到地磁场的作用,船头会指向北.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地磁场.专题:应用题;电和磁.分析: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的磁极,螺线管处在地球的磁场中,因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船静止时船头的指向.解答:解: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右侧为N极,左侧为S极;因地磁场沿南北方向,地球南极处为地磁场的N极,地球北极处为地磁场的S极;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故船头指向北方.故答案为:S;地磁场;北;点评:通过本题应掌握:(1)知道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的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2)右手螺旋定则内容为: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向的方向为磁感线N极方向. 12.(2分)(2014•河北)小明购买了一只容积为1.2L的电热水壶.他往壶中装满了温度为25℃的水,若使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 3.78×105 J 的热量;小明将电热水壶接到家庭电路中,通电7min烧开了这壶水,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它的效率是90%,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是1000 W.[标准大气压下ρ水=1.0×103kg/m3、c水=4.2×103J/(kg•℃)].考点:电功与热量的综合计算.专题:电和热综合题.分析:(1)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根据Q=cm(t�t0)求出水吸收的热量;(2)根据W= =Pt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电热水壶的实际功率.解答:解:(1)水的体积V=1.8L=1.8×10�3m3,由ρ= 可得,水的质量:m=ρV=1×103kg/m3×1.2×10�3m3=1.2kg,将水烧开水吸收的热量:Q=cm(t�t0)=4.2×103J/(kg•℃)×1.2kg×(100℃�25℃)=3.78×105 J;(2)由W= =Pt可得,P= = =1000W.故答案为:3.78×105 ;1000W.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质量、热量、电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变形公式的熟练运用. 13.(3分)(2014•河北)如图是小明眼镜的照片.(1)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凹(选填“凸”或“凹”)透镜.(2)眼镜所用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树脂.(3)眼镜戴久了,镜架上会产生铜锈,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生锈除与空气中氧气和水有关,还与空气中的CO2 有关.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专题:透镜及其应用.分析: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而后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分析,即可判断用哪种透镜来矫正.解答:解:(1)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2)眼镜所用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树脂;(3)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碳元素,空气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故铜生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关,故填:CO2;故答案为:(1)凹;(2)树脂;(3)CO2 点评:该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故能从光的会聚和发散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和矫正是解决该知识点的关键. 14.(3分)(2014•河北)双能源(汽油和天然气)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优点倍受人们青睐.(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3、天然气的热值为7.2×107J/m3)(1)内燃机是汽车的“心脏”,它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2)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与完全燃烧 4m3的天然气放出的热量相等.(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 .考点:热机;燃料的热值.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内燃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其在工作时有四个冲程,即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其中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知道汽油体积和热值,利用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求放出的热量,再根据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求需要完全燃烧的天然气的体积;(3)根据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分析写出反应的方程式.解答:解:(1)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2)9L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vq汽油=9L×3.2×107J/L=2.88×108J,∵Q放=Vq天然气,∴需要完全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V= = =4m3;故答案为:2.9.(3)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 CO2+2H2O.故答案为:(1)机械能;(2)4;(3)CH4+2O2 CO2+2H2O.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工作时的能量转化情况;(2)学生对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掌握和运用;(3)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根据反应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三、实验探究题 15.(8分)(2014•河北)小明乘车时发现某段道路的限速标志牌(如图1所示).他提出了问题:汽车为什么要限速呢?他搜集的资料如下: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司机从看到情况到反应刹车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原速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制动距离.实验数据如表:次数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1 60 11 20 2 80 15 34 3 100 19 54 (1)利用表中第一组数据,计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66 s.(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速度的大小.为什么同样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斜面底端放置了一个纸盒,然后分别让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如图2所示).由实验可知:相同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由于大型汽车高速行驶时的动能较大,它的危险性就大.所以对不同车型要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利用上表中第一组反应距离和速度,利用公式t= 可求反应时间.(2)根据表格中数据分析制动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物体动能的多少,可由它对外做功的多少来确定,而做功的多少,图2实验是通过纸盒运动距离的长短来反映的;根据图2纸盒被推动的距离,可知铁球的动能与铝球动能的大小关系;两球的质量不同,速度不同,动能也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影响动能比较大.解答:解:(1)∵v= ,∴t= = =1.9×10�4h≈0.66s (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速度的大小;在斜面底端放置了一个纸盒,然后分别让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铝球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由图中纸盒被推动的距离可以说明,在相同速度时,物体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因此在同样的路段上,对不同车型限制不同的车速.故答案为:(1)0.66;(2)汽车速度的大小;相同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动能越大;动能.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汽车限速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的分析是解题关键. 16.(6分)(2014•河北)小明用一根粗细均匀两端开口的薄壁玻璃管、薄橡皮膜、刻度尺、烧杯和水(已知ρ水=1.0×103kg/m3)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玻璃管的一端用薄膜扎好.②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逐渐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③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为止(如图所示);测出薄膜到水面和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④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将玻璃管扎有薄膜的一端放入水中,薄膜向上凸起,说明液体内部有压强;玻璃管浸入水中越深,薄膜向上凸起程度越大.(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画出小明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3)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 0.71×103kg/m3.(4)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5cm2、质量为20g,厚度忽略不计.当薄膜变平后,小明松开手,玻璃管将向下(选填“向上”或“向下”)运动;玻璃管静止后,薄膜到水面的距离7.6 cm.(g取10N/kg)考点:液体的密度测量实验.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存在各个方向的压强,压强的大小和深度有关,深度越大;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通过橡皮膜凹凸程度来体现的,橡皮膜凹凸程度越大,说明橡皮膜受到液体的压强越大;(2)根据测量的物理量的实验数据,可设计实验表格.(3)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说明玻璃管内外压强相等,根据薄膜到水面和液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可求得液体的密度;(4)分别求出玻璃管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然后根据物体浮沉条件确定玻璃管的运动方向;再根据玻璃管静止后,F浮=G=ρgV排,求得排开水的体积,然后即可求得薄膜到水面的距离.解答:解:(1)将一端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浸入水中,橡皮膜向上凸进,说明水内部有向上的压强;若增大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橡皮膜受到水的压强变大,因此向上凸起的程度将变大;(2)由题意知,往玻璃管内缓慢地加入待测液体直到薄膜变平时,玻璃管内外压强相等,故欲求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需要测出薄膜到水面的距离h1和薄膜到液面的距离h2.故设计实验表格如下:实验序号薄膜到水面的距离 h1/cm 薄膜到液面的距离 h2/cm 薄膜凸起程度液体密度ρ/cm3 1 2 3 (3)由薄膜变平可知,玻璃管内外压强相等,由图可知,h1=7cm=0.07m,h2=5cm=0.05m,则ρ液gh2=ρ水gh1,解得ρ液= = ≈0.71×103kg/m3,(4)玻璃管内液体的体积: V液=V容=Sh2=5cm2×5cm=25cm3=2.5×10�5m3,玻璃管的重力:G管=m管g=0.02kg×10N/kg=0.2N,液体的重力:G液=m液g=ρ液V液g=0.71×103kg/m3×2.5×10�5m3×10N/kg≈0.18N,玻璃管与液体的总重力G总=G管+G液=0.2N+0.18N=0.38N;此时,此时玻璃管排开水的体积: V排1=5cm2×7cm=35cm3=3.5×10�5m3,玻璃管受到的浮力: F浮1=ρ水gV排=1.0×103kg/m3×10N/kg×3.5×10�5m3=0.35N<G总,所以,玻璃管将向下运动.xK b1.Co m 由题意得,玻璃管静止后,F浮2=G总=0.38N;即ρ水gV排2=0.38N,解得V排2=0.38×10�4m3=38cm3,则薄膜到水面的距离h= = =7.6cm.故答案为:(1)液体内部有压强;越大;(2)见解答中表格;(3)0.71×103;(4)向下;7.6.点评:这是一道测量型综合题目,涉及到液体密度的测量、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计算、重力和浮力的计算及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综合性很强,难度在(4),关键有二,一是分别求出玻璃管受到的重力和浮力;二是根据玻璃管静止后,F浮=G=ρgV排,求得排开水的体积. 17.(7分)(2014•河北)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1)图1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 A 端(选填“A”或“B”).(3)闭合开关后,移到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Ω、1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电阻断路(或短路).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V时,电流表示数为 1.6 A(如图2所示).综合分析数据可得: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1 电压U/V 4 电阻R/Ω 20 15 10 电流I/A 0.20 0.28 0.40 表2 电阻R/Ω 10 电压U/V 2 3 4 5 6 电流I/A 0.2 0.3 0.4 0.5 0.6 【拓展】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1)分析表2中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2)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被测电阻与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并且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由实物图画电路图时,可以根据先串后并的原则,先按电流的流向把元件最多的电路画出,再把并联的部分画到相应的位置即可;(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两种作用,一种是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处于最大阻值处,阻值最大,电流最小,电路不会因电流过大烧坏电路.另一种是移动滑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3)电。
2014年高考江苏物理试题解析精编版
2014 年高考江苏物理试题分析(精编版)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 5 小题,每题 3 分,合计15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意.1.如下图,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边长为 a,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在t 时间内,磁感觉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 B 均匀地增大到2B,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觉电动势为()A. Ba2B. nBa 2C. nBa2D. 2nBa 22 t 2 t t t2.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 倍,地球的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 2 倍,则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邻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约为()A.B.C.D.3.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图如下图,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分别为n1、 n2,电压分别为U1、 U2,电流分别为I1、 I2,输电线上的电阻为R,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则以下关系式中正确的选项是()A.I 1=n1B. I2=U 22R D. I1 U1= I2U2 I 2n2R C.I1U1= I24.如下图,一圆环上均匀散布着正电荷,x 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以下对于x 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O C.从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O 点沿 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减小,电势高升B. O 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高D.从 O 点沿 x 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增大,电势降低5.一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快直线运动,而后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以下速度v 和位移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绘该过程的是()二、多项选择题:此题共 4 小题,每题 4 分,合计16 分.每题有多个选项切合题意.所有选对的得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 分。
6.为了考证平抛运动的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用如下图的装置进行实验。
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 A 球水平抛出,同时 B 球被松开,自由着落。
对于该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A.两球的质量应相等B.两球应同时落地C.应改变装置的高度,多次实验D.实验也能说明 A 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7.如下图,在线圈上端搁置一盛有冷水的金属杯,现接通沟通电源,过了几分钟,杯内的水沸腾起来。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全国大纲卷)解析版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理科综合(大纲版)物理试题解析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2014年 大纲卷)14.—质点沿x 轴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质点在t =0时位于x =5m 处,开始沿x 轴正向运动。
当t =8s 时,质点在x 轴上的位置为( )A .x =3mB .x =8mC .x =9mD .x =14m14.【答案】B【考点】速度图像【解析】根据图像表示的物理意义可知,图线与时间轴围城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面积在时间轴之上,表示位移为正,反之表示位移为负。
由图像可知8秒内质点的位移为:(24)2(24)1m 322s m +⨯+⨯=-=,又因为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置为x =5m 处,所以8秒末质点在8m 处,B 项正确。
(2014年 大纲卷)15.地球表面附近某区域存在大小为150N/C 、方向竖直向下的电场。
一质量为1.00×10-4kg 、带电量为-1.00×10-7C 的小球从静止释放,在电场区域内下落10.0m 。
对此过程,该小球的电势能和动能的改变量分别为(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0m/s 2,忽略空气阻力)( )A .-1.50×10-4J 和 9.95×10-3JB .1.50×10-4J 和 9.95×10-3JC .-1.50×10-4J 和 9.65×10-3JD .1.50×10-4J 和 9.65×10-3J15.【答案】D【考点】电场力能的性质、动能定理【解析】电场力做功只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小球带负电,受到的电场力沿竖直方向向上,所以下落过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AC 项错误;-74qh 1.0010150/10 1.510W E C N C J -==⨯⨯⨯=⨯电,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有:4-73(q)h (9.810 1.0010150/)109.6510G W W mg E C N C J ---=-=⨯-⨯⨯⨯=⨯电,D 项正确。
2014年理综物理(新课标II)解析版 Word版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2014年 全国卷2)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在t=0到t=t 1的时间内,它们的v-t 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221v v +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 【答案】 A【命题立意】考察运动物体的v-t 图像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根据v-t 图像的知识,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C 、D 均错。
因为两车均是变加速运动,平均速度不能用221v v +计算,故B错;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结合图像可知A 对。
【解题点拨】熟练掌握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是解题的关键,也是分析物理的图像问题的基本方法。
(2014年 全国卷2)15.取水平地面为重力势能零点。
一物块从某一高度水平抛出,在抛出点其动能与重力势能恰好相等。
不计空气阻力,该物块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 A.6π B. 4π C. 3π D. 125π 15. 【答案】 B【命题立意】该题主要考察了平抛运动速度的夹角问题,同时加入了能量的基本知识。
【解题思路】建立平抛运动模型,设物体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v 0,抛出时的高度为h 。
根据题意,由2012mv mgh =,有0v =的竖直速度y v =。
所以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1t a n y v v θ===,则4πθ=,选项B 正确。
【解题点拨】切忌在竖直方向使用动能定理,因为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
(2014年 全国卷2)16.一物体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一大小为F 1的水平拉力拉动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其速度变为v ,若将水平拉力的大小改为F 2,物体从静止开始经过同样的时间后速度变为2v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用1F W 、2F W 分别表示拉力F 1、F 2所做的功,1f W 、2f W 分别表示前后两次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A. 124F F W W 〉,122f f W W 〉B. 124F F W W 〉,122f f W W =C. 124F F W W 〈,122f f W W =D. 124F F W W 〈,122f f W W 〈16.【答案】 C【命题立意】考察物体的运动,牛顿定律和动能定理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值)如图所示,用轻绳吊一个重为G的小球,欲施 一力F使小球在图示位置平衡(θ<30°),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C ) A.力F最小值为Gsinθ
B.若力F与绳拉力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必成θ角 C.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θ角 D.若力F与G大小相等,力F方向与竖直方向可能成2θ角
典题4
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倾斜的木板上, 已知木板的倾角α分别为30°和45°时 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恰好相同,则物 块和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C )
1 A. 2 3 B. 2 2 C. 2 5 D. 2
典例5
长直木板的上表面的一端放有一铁块,木 板由水平位置缓慢向上转动(即木板与水平 面的夹角α变大),另一端不动,如图所 示.则铁块受到的摩擦力Ff随角度α的变 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下图中的(设最大静摩 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 C )
μ m2+m3 g A.2L+ k μ m1+m2+m3 g C.2L+ k μ m2+2m3 g B.2L+ k μm3g D.2L+ k
典例3
如图所示,物体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方 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图甲中A不受摩擦力,图乙中A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2012年青岛模拟)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 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 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 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 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 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 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 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的合力F随θ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这两个力
的大小分别是( C )
A .1 N和6 N
B .2 N 和5 N C .3 N 和4 N D.3 N和3.5 N
典例11手握轻杆,杆的另一端安装有一个小滑轮C,支
持着悬持重物的绳子,如图所示,现保持滑轮C的位置不
变,使杆向下转动一个角度,则杆对滑轮C的作用力将
典例12如图所示,物体质量为m,靠在粗糙的竖
直墙上,物体与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要
使物体沿着墙匀速运动,则外力F的大小为多少?
典例13如图所示,小车M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 做直线运动,由此可判断( CD ) A.若地面光滑,则小车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B.若地面粗糙,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C.若小车做匀速运动,则小车一定受四个力的作用 D.若小车做加速运动,则小车可能受三个力的作用
2. ( )
若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两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则
A. 若其中一个分运动是变速直线运动,另一个分运动 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B. 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的合运动
典例6
如图所示,把一重为G的物体,用一水平方 向的推力F=kt(k为恒量,t为时间)压在竖直 的足够高的平整墙上,从t=0开始物体所受 的摩擦力Ff随t的变化关系是下图中的 ( B )
(典例7· 2011天津卷)如图所示,A、B两 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的水平面上保 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2014物理典型问题
物理情景、得分方程
典例1
如图所示,一重为10 N的球固定在支杆 AB的上端,今用一段绳子水平拉球,使 杆发生弯曲,已知绳的拉力为7.5 N,则 AB杆对球的作用力 ( D ) A.大小为7.5 N B.大小为10 N C.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右下方 D.方向与水平方向成53°角斜向左上方
5.(2011 年高考海南单科)如图,墙上有两个钉子
a 和 b,它们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45°,两者的
高度差为 l.一条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一端固定于 a 点, 另一端跨过光滑钉子 b 悬挂一质量为 m1 的重物.在绳 上距 a 端 l/2 的 c 点有一固定绳圈.若绳圈上悬挂质量 为 m2 的钩码,平衡后绳的 ac 段正好水平,则重物和钩
(2011江苏)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 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 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 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 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 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C )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典例9如图所示,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倾角θ为37°,质 量为1 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滑,斜面足 够长,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该滑块所受摩擦 力F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下图中的(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 向,取g=10 m/s2) ( A )
典例10有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夹角为θ,它们
3.(2011· 江苏高考)如图 2-2-7 所示, 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 m 的对 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图 2-2-7
为 α,重力加速度为 g。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
A
)
mg A. 2sinα 1 C. mgtanα 2
mg B. 2cosα 1 D. mgcotα 2
隔离法质量为m的两个梯形木块A和B,紧挨着并排放 在水平面上,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向右做加速运动, 如图所示。为使运动过程中A和B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 求推力F的大小。(不计一切摩擦力)
例与练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放有质量为 m1=5 kg、 长为L=1.8 m的平板,平板距离定滑轮足够远,在平 板的左端有一个质量为m2=1 kg的小滑块,借助穿过 定滑轮的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小滑块和质量为 m 3 = 0.5 kg的钩码连接起来,平板与滑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0.2。现将各物体由静止释放,求经过多长时间小 滑块将从平板上滑下来?(g取10 m/s2)
例与练 如图所示,质量为10 kg的物体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 的弹簧一端,弹簧的拉力为5 N时,物体A处于静止状 态,若小车以1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后,则(g=10 m/s2)( AC ) A.物体A相对小车仍然静止 B.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减小 C.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物体A受到的弹簧拉力增大
典例2
如图所示,在水平传送带上有三个 质量分别为m1、m2、m3的木块1、 2、3,1和2及2和3间分别用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接起来, 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 摩擦因数均为 μ,现用水平细绳将木块1固定在左边的墙 上,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当三个木块达到平衡 后,1、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 B )
11.(2012年海口模拟)如图所示,轻杆AB下端固定在 竖直墙上,上端有一光滑的轻质小滑轮,一根细绳一 端C系在墙上,绕过滑轮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物体, 当C端缓慢地上移过程中,则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杆对滑轮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两绳子上拉力的合力的 大小,由于两绳子上拉力相等,都等于 G,设绳子夹角为θ,则 F
合
=2Gcos
θ
2
,当 C 上移时,θ变大,则 F 合减小,杆对滑轮的作
用力将减小,A 正确.
类题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1/4圆周的 柱状物体A,A与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 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 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 ( BD ) A.水平外力F增大 B.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 C.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D.B对A的作用力减小
沿竖直和水平分解加速度
N=m(g-asinθ), f=-m线均不可伸长,物体均处 于平衡状态。如果突然把两水平细线剪断,求剪断瞬 间小球A、B的加速度(角已知)
a1=gsin
a2=gtan
模型训练如图所示,一高度为h=0.8m粗糙的水平面在B
点处与一倾角为θ=30°光滑的斜面BC连接,一小滑块 从水平面上的A点以v0=3m/s的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 向右运动。运动到B点时小滑块恰能沿光滑斜面下滑。 已知AB间的距离s=5m,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地面所需的时间;
m1 码的质量比 为( m2
A. 5 5 C. 2
) B.2 D.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自动扶梯上,扶梯正以 加速度a向上减速运动,a与水平方向的 夹角为θ。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Nsinθ-fcosθ=ma 沿y方向:mgcosθ+fsinθ-Ncosθ=0
①沿x方向:mgsinθ ②
典例8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 上,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 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都处于静止 状态.则( C )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为零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为零 C.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 何,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 D.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与B、C的总重力大小相等
(2012年南京模拟)在广场游玩时,一小孩将一充有氢气 的气球用细绳系于一个小石块上,并将小石块置于水平地 面上,如图所示.若水平的风速逐渐增大(设空气密度不 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 A.细绳的拉力逐渐增大 B.地面受到小石块的压力逐渐减小 C.小石块滑动前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逐渐增大,滑 动后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D.小石块有可能连同气球一起被吹离地面
(3)过河路径最短(v2>v1 时):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 岸,无法垂直渡河.确定方法 如下:如图所示,以v2矢量末 端为圆心,以v1矢量的大小为半径画弧,从v2矢量的始端向 圆弧作切线,则合速度沿此切线方向航程最短.由图可 v1 v2 d 知:cosα= ,最短航程:s短= = d. v2 cosα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