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1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精选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唐朝相关多媒体、唐太宗、武则天人物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3、讲授新课:一、唐朝建立和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2、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

4、唐太宗以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著称。

他任命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

,人称他们是“房谋杜断”。

5、唐朝时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以进士科最为主要),唐太宗重视文化教育,大力兴办学校。

6、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

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可以先由教师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然后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亲眼目睹隋朝的覆灭,亲身参加反隋斗争,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❷教学过程➷(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目标导学三科举制的创立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魏晋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

先在各郡设置中正,稍后又在各州设置大中正。

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

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认识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等。

2. 隋唐时期的科技进步:科举制度、农业技术、医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主要成就。

2. 难点: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二章: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认识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1. 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宋词、元曲、书法、绘画等。

2. 宋元时期的科技进步:四大发明、印刷术、航海技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的主要成就。

2. 难点: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宋元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对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第三章:明清时期的经济与文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文化成就。

2. 认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经济观念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海外贸易、资本主义萌芽等。

2. 明清时期的文化成就:小说、戏剧、书画、科技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文化成就。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相关史实,掌握重点知识,提高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及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课时安排:2课时2. 第二单元: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课时安排:2课时3. 第三单元:盛唐气象课时安排:2课时4. 第四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5. 第五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2. 辅助资料: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在线视频等六、教学内容:1. 第六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2. 第七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3. 第八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4. 第九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5. 第十单元:voice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2.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 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一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 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理解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 掌握大运河的线路、规模及建造意义,认识大运河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地位。

3. 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教训。

第二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及其影响,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流。

3. 探讨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分析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关系与边疆地区的开拓1. 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理解唐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2. 掌握唐朝与吐蕃、回纥等边疆民族的关系,认识唐朝的民族融合。

3. 了解唐朝边疆地区的开拓和开发,探讨对我国疆域的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的分裂1. 学习唐朝中后期的社会问题,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2. 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状况,了解政治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唐朝衰落与五代十国分裂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第五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1. 学习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建立,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

2. 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战争与和议,认识民族关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3. 探讨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分析历史教训。

第六章:南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 学习南宋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南宋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元朝的统一过程,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南宋、元朝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分析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第七章:元朝的统治与民族融合1. 学习元朝的政治制度,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2. 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认识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就。

3. 探讨元朝时期的文化发展,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第八章: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统一1. 学习明朝的建立过程,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掌握明朝的统一战争和边疆治理,认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分析明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精品教案(全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分析本课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一课。

本课介绍了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达300多年政权分立的局面,开通大运河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隋朝的建立、统一及灭亡的基本史实。

2、掌握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相关史实。

3、掌握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基本概况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开创科举制度【教学难点】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PPT课件,收集有关大运河的历史故事等一、导入新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盛唐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二、新课讲授(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

(多媒体出示中国历史纪年表,让学生了解朝代的更迭,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让学生结合材料“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思考“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PPT给出: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并出示隋朝疆域图,感受这些措施带来的影响。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出示琼花图片和以下民谣:"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

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

" 隋炀帝真的为了看到绮丽的琼花而开凿长达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吗?修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章: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 了解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隋唐时期的书法与绘画: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风格,如楷书、行书、草书等;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如山水画、人物画等。

2. 隋唐时期的音乐与舞蹈:掌握隋唐时期的音乐形式,如燕乐、词调等;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如软舞、剑舞等。

3.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如曲辕犁、灌溉技术等;掌握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书法与绘画艺术。

2. 隋唐时期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3. 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 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形式及特点。

3.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第二章: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教学目标】1.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掌握宋元时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 了解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1. 宋元时期的书法与绘画:掌握宋元时期的书法风格,如宋体、行书等;了解绘画艺术的发展,如山水画、人物画等。

2. 宋元时期的音乐与舞蹈:掌握宋元时期的音乐形式,如词调、南戏等;了解舞蹈艺术的特点,如剑舞、鼓舞等。

3.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了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如火药、印刷术等;掌握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1. 宋元时期的书法与绘画艺术。

2. 宋元时期的音乐与舞蹈艺术。

3.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的发展及特点。

2. 音乐与舞蹈艺术的形式及特点。

3. 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第三章: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与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掌握明清时期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3. 了解明清时期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档整理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的教案,内容涵盖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单元复习等,内容来源多年工作沉淀的精髓部分,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目录第1课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第2课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5)第3课时:盛唐气象 (7)第4课时: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0)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12)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14)第6课时:北宋的政治 (16)第7课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9)第8课时:金与南宋的对峙 (21)第9课时:宋代经济的发展 (23)第10课时: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5)第11课时:元朝的统治 (27)第12课时: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29)第13课时: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31)第14课时:明朝的统治 (33)第15课时:明朝的对外关系 (35)第16课时: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7)第17课时:明朝的灭亡 (39)第18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1)第19课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43)第20课时: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 (46)第20课时: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 (48)第1课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月日计导第2课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出现这个局面与唐初统治者知人善用分不开的。

第3课时:盛唐气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第4课时: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第6课时:北宋的政治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第7课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几个朝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一、第一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 教学目标(1)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认识大运河的地理位置、结构和作用。

(3)了解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 教学内容(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隋文帝的崛起、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南北。

(2)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大运河的结构、大运河的作用。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推行均田制、改革官制、实行科举制度。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和结构。

(2)组织学生讨论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和影响。

(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大运河对隋朝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第二章《唐朝的繁荣与衰落》1. 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的繁荣时期及其原因。

(2)认识唐朝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3)了解唐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教学内容(1)唐朝的繁荣时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朝灭亡。

(3)唐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杜甫、白居易等。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唐朝繁荣时期的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唐朝的繁荣。

(2)组织学生讨论唐朝衰落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唐朝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三、第三章《五代十国的分裂与统一》1. 教学目标(1)了解五代十国的分裂和统一过程。

(2)认识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2. 教学内容(1)五代十国的分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五代十国时期的统一:赵匡胤建立宋朝、统一南北。

(3)宋朝的建立和统一:宋太祖、宋太宗、宋朝的政治制度。

3. 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的分裂和统一过程的图像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2)组织学生讨论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3)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及其意义。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优秀8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1课题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2.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情感教育a康乾盛世B闭关政策导致中国落后重难点1.重点清朝前期的闭关政策和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2.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障碍教学过程训练引导及反馈调整指导启导疏导一、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板书〕1、康熙帝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a、奖励垦荒屯田〔板书〕b、重视兴修水利c、多次减免租税d、提倡勤俭节约小结这些措施的实行巩固清朝的统治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雍正帝继承父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2、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a、耕地面积的扩大与人口的增长b、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c、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历史教案-历史,标签: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历史教案,农业的发展是手工业的前提问清朝前期的手工业比明朝更加发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鼓励商人开矿②、南京、广州的丝织业后来居上,超过苏州③、景德镇制瓷业的规模比过去大④、边疆少数民族手工业也发展起来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业业繁荣起来3、商业发展和商业城市的出现北京、苏州、扬州都是繁华的城镇4、让学生思考,集体讨论清朝前期的经济,为何能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贞观之治的内容,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盛世”现象,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观点。

4、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篇一一、教材分析进行教材分析,首先要明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1、教材地位和作用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启明清,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本课主要介绍了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大科技发明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

2、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

以此为依据,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掌握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基本概况,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合作探究三大科技的发明、改进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应用。

突破方法:通过录像资料和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和本课相关的重要信息,拓展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动手制作活字,从而使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充分认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突破方法:利用视频、图片、网络等教学资源,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

为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还需要做以下准备。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在教师博客中建立四大发明的专题资料等。

学生准备:准备自制活字、指南针的材料和工具。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教案五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教案1一、课程标准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欣赏图片】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学生答:美!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答:想!(一)寻找安第斯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二)探秘安第斯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2.【幻灯片展示5。

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教师引导过渡】设问:秘鲁山区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奇特的生产方式出现文明,是什么人最先在此创造出的呢?学生回答:印第安人!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1.【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目标要求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2.【学生成果展示】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一、内容与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原始的农耕生活,指的是半坡氏族村落,河姆渡氏族村落始的农耕生活情况,理解它关键就是要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历史遗物图片、历史地图,观察分析图中的历史信息。

认识它的用途,进而了解当时的农耕生产和生活状况,教学的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原始农耕典型的共同特征,把握好不同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变化。

二、目标与分析1.目标:了解中华文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

掌握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2、分析:理解河姆渡、半坡居民与前人的比较,原始氏族村落农耕文化的特点,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的出现等概念难以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困难的原因是初一的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差,方法欠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私有财产、贫富分化和阶级出现的原因,其中关键是在教学中多开展一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

四、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一:半坡氏族村落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到半坡氏族村落的发展情况。

师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思考回答问题问题1:半坡氏族村落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如何?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2、种植粟(世界最早为河北武安磁山)3、饲养猪、狗等动物,用渔具捕鱼4、食物种类丰富,粟(主)、鱼、肉、蔬菜(副)5、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6、制造彩陶,刻画符号7、纺线、织布、制衣例题: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有( A )A、彩陶B、黑陶C、白陶D、红陶变式练习: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D )A、北京人B、丁村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问题二、河姆渡氏族村落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河姆渡村落的发展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内容,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概念。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历史的热情。

(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课大变革的时代第2课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3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第二单元:内忧外患第4课土地改革与农业合作化第5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6课文化大革命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7课改革开放第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9课建设的成就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历史作业进行定期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3. 考试成绩评价:定期进行历史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时间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进行深入学习和讨论。

要预留一定的机动时间,以应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教学策略1. 结合实际案例: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概念和事实。

2.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语文等学科,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历史学习视角。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最新模板(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最新模板(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最新模板(精选5篇)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最新模板(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最新模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设计最新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导学过程】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自主预习】(一)河姆渡原始农耕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河姆渡原始农耕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2、时间:距今约7千年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4、农耕作物:水稻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了解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建设过程和作用。

1.2 唐代的政治与经济探讨唐朝的政治制度特点,如三省六部制。

学习唐朝的经济繁荣,如坊市制度、农业生产发展。

1.3 繁荣的唐代文化研究唐代的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了解唐代的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章:科学技术与世俗生活2.1 科学技术的发展学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探讨其他科技成就,如天文学、医学等。

2.2 世俗生活的变迁了解中国古代世俗生活的特点,如服饰、饮食、住宅等。

探讨世俗生活的变迁,如城市化进程、商业发展等。

第三章: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融合3.1 北宋的建立与辽、西夏的并立学习北宋的建立过程和意义。

了解辽、西夏的历史背景和与北宋的关系。

3.2 南宋的建立与金、蒙古的兴起探讨南宋的建立背景和意义。

学习金、蒙古的历史背景和与南宋的关系。

3.3 元的统一与民族融合了解元朝的统一过程和意义。

探讨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政策和措施。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经济4.1 农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如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等。

探讨农业经济的变迁,如耕作技术的进步、土地制度的演变等。

4.2 农业经济的生产组织与生产工具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如家族、村庄等。

学习农业生产的工具和设备,如犁、牛耕等。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经济5.1 手工业经济的特点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特点,如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等。

探讨手工业经济的变迁,如技术进步、市场发展等。

5.2 手工业经济的行业与技术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行业,如纺织、瓷器、冶金等。

学习手工业的技术成就和创新,如瓷器烧制技术、冶金技术等。

第六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经济6.1 商业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学习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特点,如市场、货币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1 教学目标了解隋朝的统一过程,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掌握大运河的线路、作用及其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大运河的开通背景、过程及意义隋朝的繁荣与大运河的关系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大运河的线路、作用及其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1.4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展示隋朝统一过程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上)2.1 教学目标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表现。

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唐朝的政治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唐朝的文化繁荣:诗歌、书法、绘画等唐朝的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2.3 教学重点与难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表现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影响2.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表现。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章: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下)3.1 教学目标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表现。

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唐朝的政治繁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唐朝的文化繁荣:诗歌、书法、绘画等唐朝的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3.3 教学重点与难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表现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影响3.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表现。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和影响。

第四章:北宋与辽、西夏、金的政治军事关系4.1 教学目标了解北宋与辽、西夏、金的政治军事关系。

掌握北宋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和和议。

4.2 教学内容北宋与辽的政治军事关系:澶渊之盟等北宋与西夏的政治军事关系:宋夏战争等北宋与金的政治军事关系:宋金和议等4.3 教学重点与难点北宋与辽、西夏、金的政治军事关系北宋与辽、西夏、金之间的战争和和议4.4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北宋与辽、西夏、金的政治军事关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教案: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经过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

全长四五千里,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开通后“高旅往返,船乘不绝”。

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 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交流。

生:不对。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既有贪恋江都的美景的动机,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也有兵力强大,帝王的霸气。

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出示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开凿大运河征发几百万人,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

”“开通大运河,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巩固了隋朝的统治”学生比较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补充:当今运河相当于三条铁路运输量,每日通过船只三百余艘。

课外延伸:比较隋文帝和隋炀帝的功过。

板书设计:隋朝:繁盛: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一时:二世灭亡,共38年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Ⅰ、女皇武则天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

“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Ⅱ、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著名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展示两段资料:“(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

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教案:第3课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生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农业手工业成就。

②利用“曲辕犁”图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互动授课法:师生互动,教材互动(史料、学生表演、图片、课文穿插进行)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开元盛世”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首先介绍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使唐朝出现“开元盛世”景象。

其次,介绍农业、手工业、商业取得的成就。

三、教学准备搜集本课的资料、有关图片、历史资料。

四、教学过程㈠导入师: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景象?他治世的方法给你印象最深?生:“贞观之治”,“任用贤才,重视纳谏。

”师:哪位同学能背诵杜甫的《忆昔》,从诗中可以看出唐朝什么景象?生:反映唐朝开元时期繁荣情景,“天下太平,远行安全,府库充盈。

”师: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取得的?当时社会是何等景象?㈡授新课:“开元之治”生:学生表演“唐玄宗走马任姚崇”的历史故事。

师: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唐玄宗什么措施?除这以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引导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分小组讨论。

生:“任用有才能的人。

”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人。

“重视地方吏治。

”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注重节俭。

”烧毁宫内珠玉锦绣。

师:唐玄宗前期和唐太宗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中心发言人发言。

生:他们都善于用人,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注重“戒奢从简”,统治期间出现盛世景象。

师: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为唐朝后来的繁盛奠定了基石,唐玄宗前期,拨乱反正,除弊政,用贤良创造了唐朝。

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生:“兴修水利”,“提高农耕技术”,“种植经济作物”,蔬菜、茶叶“农具的改进”。

师:投放“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

生:比较不同的结构:“直辕犁”、“曲辕犁”,分析其特点:曲辕犁省力,提高劳动效率。

师:投示“筒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分析。

生:学生仔细观察“筒车”的结构。

点拨:它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

现在,仍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在使用这种灌溉工具。

师:大家多数生活在农村,现在使用的灌溉工具比唐代的筒车有了什么改进?生:“水车”、“抽水机”。

师: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兴盛,带动了商业的繁荣。

生:学生表演“阿拉伯商人的惊奇”的历史故事。

师:阿拉伯商人见到丝绸衣服为何惊奇?从中说明了什么?生:“既透明又很薄”,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非常高超。

师:唐朝的制瓷业又有怎样的发展?生:“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

师:农业、手工业产品增多,促进商业的繁荣,商业带动了城市的发展,那么国际大都市长安又是怎样布局的呢?播放“长安城平面图”的图片。

简介长安城(放轻音乐)。

师:唐都长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超过百万,是各民族交流的中心,也是亚洲各国重要的商业都市。

㈢小结:师:引导学生归纳,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经济发展的情况,出现什么景象?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开元盛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