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课标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及过程。
课标解读1.课标要求: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及过程。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种子结构完整、且度过了休眠期。
其过程包括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本课时内容包括两部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材安排先探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而在探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学生就能体会和分析出种子萌发的过程,在教材的编写上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知识的递进性。
3.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完成对不同植物、不同年份的种子进行发芽率测定的实验,然后进行分析比较。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陈旧种子的发芽率低。
通过实验还可以看出种子是有一定寿命的。
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探究活动中,取样的方法直接影响到所测发芽率的准确性,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正确地选择种子。
该实验本身并不难,因此,弄清楚如何取样、取样的数量以及为种子提供什么样的萌发条件,是本探究活动的关键。
(续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的结构完整,度过了休眠期;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
能力目标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随机抽样过程中排除主观因素干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描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
难点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学准备不同的种子、培养皿、纱布、清水、标签等。
教学策略建议在课前提前一周做测定种子发芽率的实验,将实验装置拿到教室中,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那些不萌发的原因。
如有的种子被虫咬,说明了种子萌发时胚必须完整;有的储存时间较长(老师可故意设计一些储存时间长的种子),说明种子萌发时胚必须是有活性的,也可采访农民在播种时是如何选择种子的,进而让学生理解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对于种子萌发的过程,教师可以借助一株幼苗来解释,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图片展示东北农民玉米种植颗粒无收的场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延入本节新课。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能力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
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并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学难点:在“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二、课时计划: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及实验观察尝试着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1.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问题的提出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4人小组合作,结合生活经验,提出探究的问题:在哪种环境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引导学生进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
2.作出假设4人小组合作,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作出假设:种子的萌发可能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有的组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检验假设。
指导看书,鼓励学生作出假设,设疑: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引导学生对多种假设进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3.制定计划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在小组内讨论并修订计划。
明确操作步骤,做好实验分工,确定组长,讨论内容记录员,实验主操作人,观察记录员。
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修订、完善实验探究计划。
推测实验结果。
巡视指导导,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设计出简便易行的方案。
4.实验探究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课下实验探究,定时观察,认真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
提出注意事项,督促、检查,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5.得出结论:环境条件:逅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各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并进行描述。
6.表达和交流:交流探究的过程,分各小组交流探究的过程,并进行分析、讨论、反思,撰写探究的报告。
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析结果。
因,鼓励重做。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种子、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视频动画演示緑色开花植物生活过程:种子--种子的萌发--幼苗--成熟的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绿色开花植物一生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其中奥妙在哪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
预学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肥沃的土壤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2、实验过程分析:(1)本实验中,共有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实验组是,变量是。
(2)如果进一步探究光照、水溶液酸碱度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怎样设计?探究及精导:提升:1、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涵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2、将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 ℃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先发芽B.乙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3、步骤1:取A、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相同。
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75·教学创新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得更高,单一技能型人才需要更高的人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合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新的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同时,信息技术具有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通过直接和动态的展示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
关键词:中职;语文;信息技术;探究教学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保证学生学习视野更广阔,还可以更直观地将教学内容表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率。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
一、科学制定预习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课程中,语文教学受课时限制,教师必须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预习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导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预习。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时,学生通过朗读文章感受文章中母亲的形象,作者在文章中使用自然朴素,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对对母亲的赞赏、感谢和怀念之情,要使学生和作者有感情上的共鸣,了解作者描述的母亲的形象,教师需要进行预习内容的合理设计,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
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找视频散文《我的母亲》,在看视频的同时了解视频的顺序,同时结合视频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母亲的家庭与婚姻等。
除了让学生基本理解母亲这个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感情外,教师还可以重点说明课文中提到的语言和表达内容,从而促成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基础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导性差。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章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学习目标: ◆1、阐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2、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学习重点:★1、阐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2、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学习重点:★1、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学习过程: 【预习导引】 被子植物与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是被子植物,所以了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对我们十分重要。
把你最熟悉的一种被子植物的一生用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来:环境条件自身条件:提供营养,后脱落 茎和叶 连接根与茎的部分根发芽率:【问题导学】1、利用下面的一些现象尝试作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的假设:①许多作物在春天播种,天寒地冻不能播种。
说明种子萌发需要②在播种前往往要在地里浇一些水,如果刚下过一场小雨,不用浇水就可以播种了,但是过于潮湿又容易使种子霉烂。
说明种子萌发需要③播种前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
说明种子萌发需要2、设计实验来检验你的假设。
(参考课本89~91页内容)萌发的过程萌发的 条件 种子的 萌发材料:植物种子40粒左右、4个带盖罐头瓶、1个小勺、8张餐巾纸等 思考:⑴在每个瓶内放 张餐巾纸和 个豆子,才能保证变量的唯一性 ⑵对照下表写出各瓶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温暖、有水、有空气等)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拧紧瓶盖 倒入少量清水,使脱脂棉湿润,然后拧紧瓶盖倒入少量清水,使脱脂棉湿润,然后拧紧瓶盖 倒入较多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200C 环境的橱柜中置于200C 环境 的橱柜中 放在低温处 (如冰箱内) 置于200C 环境 的橱柜中⑶你推测几天以后, 号瓶里的种子能发芽(试在瓶中画出)1-2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3-2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4-2对照说明种子萌发需要3、讨论和完善计划。
①对照实验中,把能表现出预期效果的一组称为实验组,而不能成功的一组为对照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案
请同学根据上图说出种子的结构?
种子萌发需要那些条件?
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提出课外要求。
为什么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你认为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比较合适。
请画出观察表格。
10分
5分
5分
板书设计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提出问题
在那种条件下种子才能萌发呢?
作出假设
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制定计划
1、准备植物的种子,罐头瓶、餐巾纸,或卫生纸,四张标签纸和胶水。
2、四个瓶子分别标号,每个瓶子放上两张餐巾纸,1号瓶中撒一些种子,将瓶盖拧紧。
3、分别向2号瓶和3号瓶中洒水(注意,洒水不要过多)4号瓶放较多的水。
4、分别向2、3、4号瓶中纸上撒7—8粒种子,然后拧紧瓶盖。
5、将1、2、4号瓶放在窗台上,将3号瓶放在冰箱里。
讨论和完善计划
1、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做实验?
2、应当把种子分成几组?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
学生写的可能不准确,等学完本章之后,再让学生自己纠正。
和同学一起种一种植物,并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栽培和管理的措施,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待本学期结束时,将记录本收上来,作为本学期的参考。
教具
资料
种子四个罐头瓶勺子餐巾纸胶水标签培养皿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
时间
分配
组织
教学
导言
新授
导言:“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你能试着用图解写出某种植物的一生吗?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阐述种子萌பைடு நூலகம்过程中各部分的变化,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对种子萌发条件的理解,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
3.能够设计并实施种子萌发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种子萌发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实物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3.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轴等组成部分,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等资源,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种子的萌发》这一章节时,我将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优势,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生物学素养,帮助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教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最大化。
五、案例亮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能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各小组展示成果时,能清晰表达观点,展示形式多样,有助于全班同学对种子萌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点评环节,能针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随堂测试:
-通过随堂测试,发现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基本概念、条件和过程掌握较好;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反应,如淀粉酶的活性、呼吸作用等。此外,探讨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能量来源,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浇水等措施促进种子萌发。
(4)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现状,了解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种子产业的现状,包括主要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同时,关注种子质量控制措施,探讨如何确保种子质量,提高种植效益。
5.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现状,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学生需要调查当地种子产业的现状,包括主要作物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反思改进措施
-教学特色创新:
1.采用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2.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增强课堂互动和参与度。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以及探究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法。具体涉及以下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实验方案设计和结论汇报交流,配以视频、图片、实物等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播种步骤和注意事项”材料,提前与学生一起播种。
2.分发各小组绿豆种子、小麦种子等各50粒,小组合作,小组长负责,尝试参与做课本P89的对照实验,允许创新。
7.一套实验装置演示:广口瓶与玻璃片上种子萌发比较。
8.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
二、学生准备
1.预习课本,体验播种的过程。
2.自愿准备感兴趣、萌发时间较短的植物种子(上课带来)以及实验装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准备
巡视全班,了解学生所备材料。
可准备课本上的实验器材一套,也可另自设一套或准备要做。
学生代表展示优秀作业(内容:把一种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
读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认知匹配,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乐于接受性;
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让学生对本章的学习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探究新知
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么?
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引入新课
课前2分钟演讲
请课前演讲同学;
请其他同学谈感悟。
小组评价,统计红牌数量。
作业展示
反馈上节课作业情况。
请完成优秀的同学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
引导学生读白居易的诗,此诗是对植物周期生动的写照。
同学代表上台演讲,内容:有关生物科学进展的信息(跟种子萌发的内容相关)。
小组评价,组长亮牌,同意亮红牌,不同意亮白牌。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引导:种子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萌发?(提示:从种子的结构分析)。
师生得出种子萌发需要的内部条件是: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种子内储存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引导: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师播发种子萌发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和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3.准备分发给每个小组100粒去年的小麦种子,100粒5年前的小麦种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注意及时换水,放在温暖的地方),使其萌发,并数萌发的种子的数值。
4.课上分组分发吸水纸、小勺、标签、橡皮筋、透明的薄膜、墨水、刀片、滴管。
5.实物投影仪、课件与多媒体。
6.讲台准备圆口瓶、小烧杯、锥形瓶、矿泉水瓶底部。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一、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置。
2.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取样方法。
二、教学难点
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中,对照实验的设置及实验结果的汇报。
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活动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生物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和小组内讨论修正方案,认识设置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进一步综合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种子结构的内容,具有较好理解萌发过程的知识基础,教材对“种子萌发的过程”的学习就比较简要,“测定种子的萌发率”侧重训练抽样检测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汇报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是否控制实验变量。
教师举例某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请学生谈看法。
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在实际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怎么处理的?也可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
在已有知识或平时留心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设;选择材料要考虑萌发的难易程度和速度。以节约实验材料和时间;选择用具要考虑经济易得。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懂得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在本课学习中,学生设置多组对照实验是第一次,容易混淆不同对照组的不同变量,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对自然现象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大胆、敢问敢讲,动手操作积极性高,具备一定合作学习的经验。
三、设计思路
课前演讲引入本课课题,让学生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开始种子的萌发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前分发种子让学生播种,学生有实践经验,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再次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合作完成实验方案设计的探究活动,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中的对照实验的设置、单一变量的控制。学生在课下完成实验,做好观察记录。关于种子萌发的教学过程,教师播放种子萌发瞬间过程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奇迹。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达成教学目标。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让学生参与种植与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2.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4.通过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帮助学生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室温
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讨论课本P90的问题。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共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各是什么?
教师强调:设计对照实验应注意: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
进一步拓展探究:
回顾附板书的假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醒学生不必拘泥于课本的实验指导,根据实践经验多提出几种假设,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请几个小组上台交流实验方案设计。
教师选择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1.为什么有的种子萌发,而有的种子不能萌发?
2.种子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萌发?
引导回忆探究的一般过程。
引导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教师板书和附板书结合。
指导学生看书P89,结合资料作出假设。
参照课本制定计划,展示表格让学生思考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处理方法
10粒种子加适量水拧紧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