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小学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
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汇报材料、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方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elf-evaluation,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eflectio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创新的教案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写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科学课种子发芽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种子萌发的基本过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和成分,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难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2.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植物,对种子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种子、实验器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种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颗饱满的种子和一颗干瘪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这两颗种子有什么不同?”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种子的结构。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实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1)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了解种子的结构。
(2)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例如,设置不同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种子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条件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所学的种子,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可以萌发?让学生举例说明。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对照实验中变量单一的基本思维。
2.逐步认识生命活动消耗能量的基本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种子休眠、寿命以及选种、测定发芽率等问题,明确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视频及课件。
(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
2.学生准备:(1)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
(2)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
(3)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播放春耕播种的一段视频,人们都在忙碌着耕地,播种,让同学们认真看和听,而后说出从视频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学生可能会说出很多看到的现象,最终会说出种子萌发了。
教师: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引出课题,接下来咱们就来共同探究一下种子的萌发。
(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
(二):[讲授新课]教师: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
小学科学425种子的萌发(教案)
小学科学4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特点,明白种子的萌发过程。
2. 能力目标: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进行记录和总结。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培养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与特点,明白种子的萌发过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黄豆、纸巾、透明塑料盒、水。
2.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引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呢?”学生回答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2. 呈现(15分钟)1) 显示一颗黄豆并向学生展示种子的外观,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
2) 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外壳,引导学生观察外壳的颜色、质地以及是否有裂缝等细节。
3) 引导学生讨论种子的内部结构,即种子的胚珠、种皮和胚芽等部分。
3. 实验操作(40分钟)1) 分发实验材料:每组发放几颗黄豆、纸巾、透明塑料盒和适量的水。
2) 学生将黄豆放入纸巾中,轻轻拉上纸巾的边缘,将其放入塑料盒内。
3) 各组加入适量的水,保持纸巾湿润。
学生应注意观察、记录实验前后种子的变化,如外壳是否依然完整,是否有裂缝出现等。
4) 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
老师鼓励学生通过简单的手绘图或用文字描述来记录观察结果。
5) 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种子胚芽的细胞结构,培养学生对细胞结构的观察能力。
4. 总结(15分钟)1) 组织学生就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发芽?- 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胚皮是否出现了改变?- 种子发芽后,胚芽如何生长?2)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进行点评,表扬其中较好的记录和观察结果。
五、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辅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例如观察不同温度下种子的发芽速度,或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在相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以及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组成。
接着,教师用实物展示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每组取一颗种子,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道蚕豆种子的构造:由种皮、胚根、胚芽、子叶等部分组成。
2、了解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各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3、运用感观及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4、培养探究种子奥秘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种子的内部构造;观察发芽的蚕豆,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胚根和胚芽、了解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各类种子、发芽不同时期的蚕豆、镊子、小刀、放大镜、观察记录表、相关课件。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生活中的各种植物的种子,但对于种子的内部构造并不了解,他们可能对探究种子的内部构造产生兴趣。
【教学过程】
第 1 页/ 共11 页。
种子的萌发教案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培养“植物生活离不开环境”的情感,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突破:采取课前实验并观察、课上讨论分析归纳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关于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课上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结合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多媒体课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师生合作归纳出实验结论。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法。
板书展示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MH心「外部环境条件: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种子的萌发yI自身条件:胚要完整、有生命力且不处在休眠时期练习题1、种子萌发需要一家的条件,霉烂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 )A 、缺水 8、缺温度 *缺空气 D 、胚不完整2、下列播种在土壤中的种子不可能萌发的是( )A 、种皮胺损伤的种子B 、胚受损伤的种子C 、果皮受损伤的种子D 、胚乳受损伤种子3、嘉鱼潘家弯是全国著名的蔬菜基地,菜农在早春播种后用 地膜或草进行覆盖,其目的是 A 、加快种子吸收无机盐 *保温保湿,利于种子萌发 4、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A 、制造营养物质 C 、进行呼吸 5、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 种子仍不能萌发,其原因是( A 、种子自身条件不具备C 、没有一定的水分 6、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 A 、①④ ()B 、防止种子霉变腐烂D 、防止虫子咬坏种子 是由于种子不停地() B 、蒸发水分D 、制造氧气,满足所有环境条件后,一些)B 、没有适宜的温度 D 、没有充足的空气)④潮湿B 、②③C、①③7、某同学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在4个瓶底各放2张餐巾纸,在餐巾纸上均匀地放上10粒绿豆种子,其他操作及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1号瓶与2、3、4号瓶分别都只有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相同。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能够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学生能够掌握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萌发的条件。
2. 教学难点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设计。
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
介绍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法。
2. 观察法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
3. 实验法设计并实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实验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种子的图片,提问学生:“这些种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它们都可以萌发成新的植物。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 讲授新课讲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展示种子萌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问学生:“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等。
介绍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法。
提问学生:“如何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讲解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方法,包括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结果等。
3. 实验探究设计并实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种子萌发的条件进行探究。
每个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
每个小组实施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新的生命,条件相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头生长。
2、以黄豆种子为例熟悉双子叶植物种子的构造,像黄豆这样的种子是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局部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的不同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1、设计经受“比拟不同种子萌发时所需水分不同”的比照试验并做记录。
2、学会运用感官及工具讨论黄豆种子的内部构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种子微妙的兴趣,增加珍爱生命、爱惜植物的意识。
2、养成仔细细致、坚持观看记录的良好科学探究习惯。
【教学重点】熟悉黄豆(双子叶)种子的根本构造。
【教学难点】猜测种子各局部的作用,并指导落实课后持续观看。
【教学预备】学生材料:(1)每小组一盘种子,内含黄豆5颗、花生5颗、油菜籽10粒,放在塑料盘中。
(课前放在学生试验桌)(2)浸泡2天的黄豆种子2粒,放大镜1个,镊子1把,放在塑料盘中。
(放在讲台桌旁,课中调换)(3)一小盘浸泡过的其它种子,内含花生、芸豆、黑豆、青豆等,塑料勺1把。
(放在讲台桌旁,课中下发)(4)塑料盘、棉花,浸泡2天的黄豆2粒。
(课完毕前下发)教师材料:烧杯3个,黄豆、花生、油菜籽各50粒左右,水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这里有一些“珍宝”,就装在这个袋子里,谁来轻轻摸一摸,毕竟是什么?2.究竟是什么呢?看看大屏幕,他们摸出来了吗?3.我给每个小组也预备了一份,请你细细观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和一样?4.学生从课桌中取出种子并分组观看。
5.学生汇报观看状况,逐步归纳出这些种子的一样与不同。
6.整理材料,小结:它们都是种子,但是他们的形状、颜色、大小、轻重等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征。
(板书:种子)二、浸泡种子1.虽然特征不一,但是他们将来都能长成新的植物。
这样放着会长吗?2.要想使这些种子发芽也就是萌发需要些什么呢? (板书:的萌发)3.学生答复。
种子的萌发教案
种子的萌发教案种子的萌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播放课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们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种子)师:对。
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种子需要萌发,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CAI展示课题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同时板书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师:老师在课前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芸豆、莲子、玉米、松。
)。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并且说出展示植物种子的名称。
师:对,很好。
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
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二、种子的结构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浸泡过24小时的种子,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解剖观察,并且结合以下问题以及课本插图5-1,将你们解剖好的植物种子粘帖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上!并且将种子各部分名称标上去。
然后请几组同学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述种子的结构。
学生准备观察师:观察植物种子,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师: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师:解剖观察植物种子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1、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3、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子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4、对于种子本身而言,这些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解剖观察(5min)请学生上讲台讲述(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师:跟大家讲得一样,大豆以及其他豆类种子结构就是CAI展示大豆种子的结构。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2、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讨论和完善方案;参照P92中1—6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课下完成: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
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拓展反思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系统总结四、尝试应用: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五、诊断评价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C种子的萌发需要避光D防止大风大雨侵袭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3、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A被胚根吸收掉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4、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下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A、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为样本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5、小明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共重复测定了三次,每次都是种下100粒,出芽的情况分别是95粒、90粒、94粒。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特点;2.了解种子的发芽条件;3.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准备:1.种子样本(豆类种子、瓜类种子、草本种子等);2.放大镜;3.酱油碟、纸巾、水等;4.彩色笔和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颗发芽的种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发芽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呢?Step 2:观察实验(10分钟)将各种不同的种子样本分发给学生,并让他们仔细观察种子的外观和结构,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表面。
每位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种子进行观察记录。
Step 3:种子的发芽条件(15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彩色笔和纸制作一张海报,介绍种子的发芽条件。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等资源进行查找和收集,然后绘制海报。
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种子的温度要求,光照条件,水分需求等。
完成后,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海报。
Step 4:实验验证(20分钟)让学生小组进行一项自主实验,验证种子的发芽条件。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种子,分别将种子放入两个酱油碟中,一个碟内加水,一个碟内不加水。
然后放置于不同的环境中,温度和光照条件相同。
学生需要记录每天的观察结果,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比较。
Step 5:分析实验结果(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只有添加水的种子才能发芽?通过什么途径种子吸收水分?为什么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子发芽的时间和形态不同?Step 6:综合小结(10分钟)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让他们总结种子的萌发过程和条件。
然后提问学生,关于种子发芽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种子需要发芽?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有什么特殊的适应性?学生可以回答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Step 7:实践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种子,进行种植实践。
他们可以使用小花盆、土壤和种子,然后按照之前学习到的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管理。
种子的萌发 教案01
种子的萌发教案0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自身条件。
能力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抽样检测的方法。
并通过收集资料,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种子的萌发过程”在生物圈中完成的这一事实,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并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运用抽样检测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学难点:在“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对照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现象的分析;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二、课时计划
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好的实验装置。
四、教学过程。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被子植物的一生虽然从受精卵的发育开始,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能直接感受到的是“种子的萌发”,同时在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种子结构的内容,因此在本章所述的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把“种子的萌发”作为了开篇。
教材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接着阐述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方面的要求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实验“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目的是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时通过理论推理感知种子萌发也需要一定的自身条件,本节课的实验是七年级上册探究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就尊定了良好的基础。
“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另一个要求,课下的体验能让学生直接感知被子植物的一生,既有利于学生对整章知识的学习,同时也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关于种子萌发的条件,有的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过,有的观察过,学生一般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温度、阳光等条件,但是存在一定的认识错误。
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给予指导纠正。
初中生对自然科学充满好奇,因而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体验教学,体验整个实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能力目标: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来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培养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和实验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认识生命的来之不易,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明确对照组和实验组。
难点:设置对照实验,实现由“一个变量,一组对照”到“多个变量,多组对照”的优化,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种子的萌发 -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于叶植物种子的一般结构及这些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了解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及实例。
2.通过解剖观察种于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3.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就是种子的结构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和说出胚在种子中的位置以及胚自身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同时了解这些结构在种子萌发后将形成幼苗的哪些部分。
观察实物,让学生认清胚的结构。
教学过程引言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大都是先由种子发育成幼苗,才依次出现其他各种器官。
因此,在分别讲述六种器官的时候,应首先讲述种子。
问:“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一种组织还是一个器官?”;“萝卜是植物的什么器官?”;“植物还有哪些器官?”等(1)分发实验材料。
(2)指导学生了解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教学过程1 出示挂图或使用模型简述单子叶种子的结构。
让学生按要求剥开玉米种子的种皮,用针将中央白色的胚剥离,用放大镜观察其形态,再取一粒玉米种子让学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将种子切开,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说明,胚乳中贮存着大量淀粉,遇碘会变蓝,而胚不变蓝色)。
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对照教材所示的结构认真弄清胚的结构,最后板书归纳玉米种子的结构:2 指导学生了解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让学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观察,解剖认识菜豆种子(或其他双子叶种子)的结构。
然后板书归纳:3将两类种子进行比较,让学生注意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总结(教材上的表格)。
4 提出胚是种子结构中的最重要部分,它是将来植物体的雏形,一旦胚受到损伤,这粒种子就不能萌发,例如将大米或豆瓣种下去却不能长出幼苗,因为水稻种子在碾成大米的过程中已经去掉了种皮和胚,而豆瓣是子叶,不是一个完整的胚,所以,胚的完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内因。
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乳已被子叶吸收)和种皮只不过是在胚长成幼苗过程中提供营养和起保护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子的萌发
教学背景分析
种子是由前一代植物开花后的胚珠发育而来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能孕育植物的新生命。
植物的种子获得了适宜的条件,胚便由休眠状态进人到活动状态,开始生长,这个过程叫做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为幼苗,长出根、茎、叶的过程称为营养生长期。
当营养生长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繁殖后代,这个过程称为生殖生长期。
从种子萌发至新种子的产生,要经历一系列的形态上、结构上和生理上的复杂变化,这个总过程称为植物的个体发育。
由于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的。
教科书共2页,分三部分。
虽然只安排了1个课时,但因为种子萌发需要一段时间,实际的研究活动要持续10天左右。
希望教师做好安排。
本节课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浸泡种子。
种子萌发时,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这个部分学生将进行几种种子吸水量的研究。
第二,种子的内部构造。
学生将在这个环节中,亲自将种子剥开,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三,发芽的蚕豆。
学生将把浸泡的种子放在盘子中,对种子进行持续的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过程。
结合对种子内部结构的研究,发现种子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观察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具有贮存养分或自胚乳中吸收养分以供其他构造发育的功能)。
教学准备
演示:课件
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等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
评价依据:
1.种子构造观察记录表
2.测试结果
3.课堂活动参与度及水平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