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合集下载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良好习惯养成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及意义:1. 时代发展的要求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发展的国内情况,学校学生的思想和其家庭情况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德育工作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用于今天的工作和对象,探究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学生变化的新的德育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德育工作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的变化,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的有效进行。

2. 新时代课程改革的要求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

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工作,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还要立德树人,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3.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要求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出现了社会责任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不强、行为习惯不文明、拜金主义等等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4. 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有效推进的客观需要课中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通过多种方式途径培养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引导学生的行为朝符合历史客观要求的方向发展,从而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本领。

因此研究当代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构成,探讨产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从学生主体出发,探究当代中学生心理,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发现、排除不良行为习惯,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加强和改进成为本课题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而这也正是开展本课题研究深层次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课题研究目标使学生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探索出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方法和对策等,制定出一系列细致、有效的适合我校德育管理的规章制度。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子课题之《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结题报告马吉利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而中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

我校地处农村地区,由于受到经济条件、家庭环境、学习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之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越来越小,学习习惯等积极的个性特征日益重要。

目前,多数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家庭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略;有些家庭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管束,导致孩子学习习惯极差。

有些学生天资聪明,但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够集中,常在课堂上摆弄东西,或是身在教室心在外;有的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写作业,或是边吃东西边写作业;不愿去复习和查找学习资料。

在经济社会重大转型的今天,我校大多数学生父母都在为改变目前的经济现状而奔波劳作,部分家庭疏于对孩子的管理。

因此,孩子对学习是应付了事。

素质教育中一个极重要的方面——让孩子“学会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是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学习能力就比较低下,学习效果就不会太好;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不可能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而学习一但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和创新了。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广泛搜集各种有关信息,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课内外、校内外实践中悉心探索,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为我校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为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

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的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能力。

这样经过长时间的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的不知道心理教科研怎样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提高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

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

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

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

一系列的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帮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的能力。

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的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

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的心理活动课。

课的内容有的选用指导书上的范例,有的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学的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

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前言目前,虽然国内有关学生学习习惯研究颇多,很多学校都研究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但这些培养方法大都侧重于城镇中学的学生,对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却很少。

因此,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实际,力求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本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及福建省教育学会学习学委员会“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课题组的子课题(课题编号B595003)。

课题研究时间从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前后历时两年半。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克服困难,潜心研究,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效。

正文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地处晋江市西部,是一所农村完中校,在学生有2100多人。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晋江本地生源的减少,外来工子弟越来越成为学校的主要生源。

但无论是外来生源还是本地生源,由于地处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家庭学习条件、学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学习习惯不佳;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很多学生,课前课后没有预复习,上课不做笔记,不认真听课,课后抄作业,学习很被动,依赖性很强,进取精神不足等等。

我们认为就是这些不良的习惯,影响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益。

如果让这些不良习惯漫延下去的话,非但严重影响了学风,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而且必将延误学生的终生。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极大的失误。

事实也告诉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技术层出不穷、充满挑战的今天,已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校是一所省三级达标校,2010年五十周年校庆带来了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学校五年规划蓝图已现,力争三年内争创省二级达标校,广大教师积极性很高,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阳山县青莲中学沈志亮李志云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山区农村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边远山区农村家庭。

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较差,相当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加上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多、知识面广、难度大,致使相当部分学生对产生学习畏难情绪,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成绩一蹶不振。

学生存在的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已成为了制约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探索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提高学困生转化成效,为此我们选择并开展了“初中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实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法、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能力、方法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健康辅导措施给予补尝和矫治的学生。

学习习惯:指学习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三、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践研究,形成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策。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

3、通过课题的实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通过课题研究,调动教师教改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学习掌握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达到优化课堂教育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1、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依据。

在叶老先生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特色的就是“习惯说”。

在他的论著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从学生到教师等多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

他认为:“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结题报告

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xxxx一初中课题组xxx xxx xxx xxx xxx【内容摘要】: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说:“简单的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中学生心理发育一般处在习惯培养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注重对中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促进中学生个性心理的发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有可能促进学生以后的智力发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有可能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化社会的道德水准,具有一定程度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掌握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基本技能,有效服务社会的劳动者。

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会做人、会生活、会学习、会劳动,具有健全人格和强健体魄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此,我校开展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xxx一初中养成教育三字歌》为行为习惯培养教材,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星级学生评比为主线来强化习惯养成教育管理。

一年的实践,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已基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我校逐步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进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同时还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重视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四有新人”。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我课题组从202x年1月开始,进行了《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的论证、申请、立项,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

通过改变教育理念,优化教育环境,采用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多来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也使一大批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其他习惯,校风校貌焕然一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有过这样的论述:“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血肉,养成永远的习惯,终生为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

”这段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的模式。

学习习惯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均与学习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近年来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形成学习习惯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

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学习目的、态度、常规、方法等方面。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学习能力。

所以大凡有远见的老师、家长,无不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

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

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坚持经常,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甚至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最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

最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课题结题报告6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不能等同于科学家搞科学研究,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观察、分类、比较等等。

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学生很难重复体验科学家当年的科学发现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可能只涉及科学探究的一个要素或多个要素,学生需要探究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探究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

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不是忽视物理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科学探究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探究式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学习合作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协作完成,凭借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

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大脑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学习,不断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

使学习内容有更强的内在联系、更容易理解,同时实现学生认知策略的发展。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探究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素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多样化的物理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实现课改新课标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教育地深入和减负增效地实施,如何提高学生地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地学习能力,得到了普遍地关注.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地,能力地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就不可能使学生地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其学习过程就有可能中断.学习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能力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地财富》地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地使命是使每个人<无例外地)发展自己地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地努力才能实现”.这也告诉我们,学生要“发展自己地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地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地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b5E2RGbCAP尤其是在新地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地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地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地学习、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有良好地社会适应能力.为使我们地教育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地过程中更好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地、有助于今后发展地学习习惯.我在2006年所带班级中确立了“营造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这一研究课题.根据自己对这一课题地确定,我进行实际,有效地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地实施,我们深感对此课题进行研究与实践具有更加现实而重要地意义.p1EanqFDPw二、研究目地1、从目前地教案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地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地研究”有很强地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地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地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地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地影响.DXDiTa9E3d2、就“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地研究”这一课题而言,教师们都有过研究,但缺乏系统而深层次地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地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地高度.RTCrpUDGiT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地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案质量,推动素质教育地向前发展.5PCzVD7HxA三、研究内容<1)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案中地听、说、读、审、检、作业书写、预习、复习方法地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地习惯.科学,质疑问难,和善于提出问题,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地思维方法、思维品质.思维,勤于思考地习惯.<3)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案与课外学习相结合,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学习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地习惯.jLBHrnAILg<4)自信地学习习惯.自信心是创新者不可缺少地良好心理素质.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惯,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习惯和联想探索,假设习惯地培养,体现个性发展.xHAQX74J0X以上良好学习习惯地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地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地统一.以素质教育地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地学习习惯地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案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地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地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地研究.LDAYtRyKfE四、研究方法与过程:1、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让学生做班级地主人.为把这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首先在班级中民主推选班委,形成了全方位地管理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书育人地成败,关键在教师,课题研究能否顺利地开展,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地教育观念是否符合时代地要求.而教育科研又是更新教育观念、永葆教育发展地生机与活力地有效载体,是将先进地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地教育实践地必由之路和必经过程.因此在实施研究前,我们针对教案中地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教师深入学习.一方面集中学习有关习惯培养方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地书籍,了解课题研究地意义和步骤,组织教师仔细研读,认真琢磨,在级组里交流心得,更新教师地教育教案理念,掌握相关理论经验;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先进地教育科研经验;在研究实践地过程中,我们珍惜每一次与专业教研员地交流和研讨,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地教育教案技巧和能力.Zzz6ZB2Ltk这样经过长时间地充电学习,我校大部分教师由原来地不知道心理教科研如何下手,成长为具有一定地教科研操作能力地教师,提高了学校地整体教案水平.dvzfvkwMI1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掌握学生地情况,解决学生地心理障碍,我校为实验班全体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家庭学习、交往、爱好等)和问卷调查.通过认真分析综合,在掌握学生在校表现地同时,了解学生地各种行为习惯和生活环境.另外各班还建立了“知心信箱”、“悄悄话”等心理教育信箱,以便及时把掌握学生地学习心理和生活心理.一系列地操作使得我们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为实验地实践奠定了基础.rqyn14ZNXI3、围绕课题,狠抓实验工作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地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地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地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地一种教帮,课题在内容上侧重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地背景调查、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育活动.助全体学生获得适应与发展,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矫治地能力.在途径和方法上,侧重于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案中渗透心理辅导、优化个案者家庭教育地辅导研究,并辅之一次定期教育、适时矫治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法.EmxvxOtOco4、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学习习惯地培养.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心理教育地重要形式.我校实验班开设每两周一次地心理活动课.课地内容有地选用指导书上地范例,有地根据班内地实际情况及近期学生中存在地问题即兴而定,在认真编写教案地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地授课方式,如: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辩论心理陈述等,使心理教育不受传统学科教案地干扰,以期收到更好效果.SixE2yXPq5把心理教育渗透到各科课堂教案中.课堂40分钟不仅是传播知识地宝贵时间,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地主要渠道.因此,充分利用学科教案渗透对学生地心理健康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案活动中抓住学科教案这个关键,适时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不仅在备课中列出心理素质培养目标,而且在授课中得到体现.学校在评课中将是否合理渗透心理教育,是否营造宽松、和谐地学习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地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作为评课地重要标准之一,有地放矢地教案管理也为我们在课堂中全方位渗透心理教育奠定了基础.6ewMyirQFL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文道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实践中培养出来地,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都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因此,在课堂教案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地行为习惯,如在知识地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习、复习习惯,听地习惯,读地习惯,独立作业地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地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我们必须改变原有地教案习惯,努力创设和谐地教案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案,这不仅能取得较好地教案效果,更重要地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地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kavU42VRUs5、家校同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养成.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地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地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地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地.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地心理影响很大,根据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地培养过程,在对我校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心理辅导时,发现一些小学生地心理问题、不良习惯往往根源于家庭地不良教育或家长地不良行为地影响,我们发现要帮助他们克服、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习惯,必须取得家庭教育地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地效果.y6v3ALoS89开办《家长报》.根据我校家长地特点,在2004年初开办了《长凝小学家长报》.使家长掌握了大量教育孩子及培养孩子好习惯地科学方法,使家长们认识到要改变以往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地错误想法和做法,从而积极配合学校做好习惯培养工作,把孩子培养成有用地人.M2ub6vSTnP启动“走进家庭、同育新人”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全校上下进行集体家访,特别是对后进生、学困生、家庭生活贫困、有残疾地学生进行了全面地了解.并对于那些问题,我们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他们进行心理调整、心理训练、行为训练,较严重地学生在进行个别辅导地过程中,我们力求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地辅导关系,在和谐地辅导关系中,引导学生自我探讨,发现并了解自我,纠正不良习惯,促进健全人格地发展.为了将问题生尽快转化,我们还进行问题生跟踪教育,进行个案分析,让孩子们与快乐共存,与幸福有约.0YujCfmUCw6、将学习习惯地培养寓于丰富多彩地活动中.丰富多彩活动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地有效载体,它具有现实生活中所不及地凝练和精神,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地培养,我校各学科设立兴趣小组,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同时学校也组织了相关系列活动:如勤奋学习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晨读、学生作业展评观摩、朗诵会、百题口算大赛、学习习惯童谣创编大赛等等.学校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并根据自身地不足和学校师生中存在地各种问题作出总结,并动员学生们以人们喜闻乐见地形式加入生活情景拍成小品、相声、短剧等,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校本课程、心理培育课上进行表演,使同学们对学习习惯地要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加透彻,提高了师生地规则意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对自己行为作出正确地判断、选择与反省,善于及时调控自己不正确行为地习惯.五、课题研究地成果eUts8ZQVRd1、提高了学生地素质.在老师地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经过不断地训练,学生原有地一些不良地学习惯得到了改正,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地学习习惯.如:坚持每天20分钟练字,书写清楚、规范、美观;在学习过程中已能够熟练使用工具书,自行扫除阅读理解上地文字障碍,成为一种基本技能;养成了“不动笔墨不看书”地习惯,记好听课笔记,写好读书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地效率和读书地质量;养成了朗读背诵地习惯,能有表情地诵读课文,加深了对文章内容地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地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地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地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地习惯,掌握了创新思维地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地学习中,思维活跃,不人云亦云,不偏激武断,实事求是,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敢于提问,敢于发表个人看法,并尽可能做到自圆其说……sQsAEJkW5T2、实验班各学科考试成绩较前有显著提高,学生地综合能力也有了明显进步.在全镇每学期末地统考中,各学科成绩都居同年级第一名,得到了同行地肯定和校领导地表扬.从2001年9月开始,我校先后在两个平行班中以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由一人执教进行了对比实验,到2005年7月实验结束,收到了显著地效果.实验班和对照班地成绩见下表:GMsIasNXkA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实验班对比班实验班对比班实验班对比班2001—2002年上期89.584.71009747422001—2002年下期92.690.31009448402002—2003年上期92.2911009542422002—2003年下期94.392.31009844392003—2004年上期95.69310094422003—2004年下期97.894.61009647452004—2005年上期94.9931009945422004—2005年下期96.294.310010047443、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地学习方法,不仅会学,而且善学.关于学习中地行为习惯,我们根据学校制定地“良好学习习惯评估细则”要求进行了调查测试,在前测中,全校402名学生中学习习惯良好地占32.7,一般地占40,较好地占27.3,在后测中,学习习惯良好地占70.5,一般地占18.5,较差地占11.TIrRGchYzg4、学生素质方面全面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生在全市、县、镇各级比赛中获奖达一百余人次.5、教师会教、善教、教案水平不断提高我校是一所镇直农村小学,在研究中,全体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案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改进自己地课堂教案模式,教案水平不断提高,在去年地教案质量评估中,我校地教案质量及各级各类活动均名列全镇第一,甚至超过一些城市小学.7EqZcWLZNX通过这项课题地研究,教师地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由实践型向经验型、进而向科研型转变,一个科研性地教师群体正在我校形成.lzq7IGf02E六、问题分析与思考经过几年地深入系统研究,我校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地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地研究成果.但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地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让学生,变为学生地自觉行动,让习惯成为自然,经验地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掌握学习地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地具体实验地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地操作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同时,希冀得到专家、领导地不吝赐教,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臻于完美,从而更好地为学校整体教育教案工作服务.zvpgeqJ1hk参考文献:1、《语文教案大纲》2、《叶圣陶教育文集》3、《中小学课堂教案》4、《素质教育与实践》5、《小学语文课堂标准》级别:河北省级课题性质:十五教研课题。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课题研究背景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当前我国很多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很多学生习惯于拖延、抄袭、死记硬背等不良的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成绩难以提高。

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课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与策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3. 研究内容3.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进一步分析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然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和方法,并通过实验研究法验证其有效性。

3.2 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确定本研究的目标和实施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具体流程。

2.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3.数据处理分析: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影响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

4.提出建议和方法: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法和策略。

5.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6.结果总结与论文撰写:总结研究结果,撰写结题论文。

3.3 实验设计本实验将在一所初中进行,选取初一学生30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

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实验组将进行学习习惯培养干预。

实验干预时间为2个月,其中第一个月进行训练,第二个月进行巩固。

实验组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训练学生领会题意和积极思考:教学生如何仔细阅读题目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意识到只有发散性思考才能达到深刻理解。

2.训练学生科学记笔记:通过提高记笔记的质量和数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和技巧。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培养学生良好研究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于2009年经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立项,自课题实施以来,在学校领导和市局教科室的重视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著名教育家XXX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惯。

”“教育的本旨是,养成能力、养成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新课改中也反复强调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培养终身研究的愿望和能力,培养良好的研究惯。

著名教育家XXX说:“好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在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研究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

而在非智力因素中,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

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有利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促使学生自主自觉有效地研究。

多年的教学实践更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研究惯,是研究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从小养成良好的研究惯,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将来才能自觉地去研究,去适应社会,去服务于社会。

研究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研究,而且对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研究的自信心和良好的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研究方法。

”然而,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惯的现象。

教师以知识为本位,疲于奔命,学生苦不堪言。

不良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要改变这一现状,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学生为本的理念,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惯作为重中之重。

我校以理论研究为抓手,以培养研究惯为努力方向,开展小学生良好研究惯的培养的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二、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说研究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研究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还对其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

然而,当前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出拖延、做事敷衍等不良学习行为。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对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特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1.分析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原因和影响;2.探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3.提出能够应用于实际教育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与建议。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和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获取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大量学生的学习习惯数据,通过统计和分析这些数据,揭示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其次,采用实地观察和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通过对学生的行为、态度、习惯等方面的观察和访谈,获取更具体的学生学习习惯信息。

最后,将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关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大量学生的学习习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学习习惯不好。

2.缺乏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能力:学生常常没有明确的学习计划,也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能力。

3.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缺乏专注度。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行动研究课题工作报告一、课题研究概述(一)课题的性质“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

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

“农村初中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行动研究”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

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它可以让学生受益终生。

(二)立项的时间、结题时间、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1、掌握学生的名单,年龄,性别,家庭住址,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学习成绩层次等。

此阶段:2005年9月15日2、常态实验阶段:2005年9月15日—2008年12月3、结题时间:2009年3月(三)基本内容1、加强常规教育管理(1)坚持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坚持一日常规制度化、规范化。

按时起床,参加早、晚自习,每天早晨宿管员、班主任、值班老师深入寝室检查学生起床情况,学生会、学工部值班老师检查早、晚自习出勤,纳入班级管理考核细则中。

(2)坚持按时就寝熄灯,铃声停寝室静,严禁爬窗外出,宿管员每天坚持检查登记,并纳入班级考核。

2、学校通过各种专题活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1)各班开展以“学守则、践常规、讲文明、提素质”为主题系列活动,作为中学生要有“奉献、服务”意识,人人争做青年志愿者,增强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思想。

检查内容:班级卫生、纪律、安全、物摆宿舍卫生、纪律、安全、物摆课上课间的纪律、安全担当区卫生检查人员:带班检查:负责全方位检查值周教师检查:负责检查教室内外卫生、纪律、安全等,每天至少两次学生会检查:分成五个部,学习部、卫生部、纪检部、治安一部、治安二部,每天至少检查两次门卫教师检查:出勤舍务教师检查:宿舍卫生、纪律、物摆、安全课任教师检查:课上安全、纪律检查方式:每扣1分,随时公示(公示表张贴在办公室走廊上)一周一总评,一周一公示开展此活动的目的: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由监督变为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中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的研究结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惯养成成为了教育界和家庭关注的重点。

良好的行为惯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过程和方法。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了解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因素。

然后,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对一个中学进行了调查,以了解中学生现有的行为惯和对良好行为惯的认知。

最后,通过实地观察,观察了几个中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行为惯养成过程。

4. 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与个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家庭教育是中学生行为惯养成的基础,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中学生的行为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则在学生日常生活和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的规范管理和良好的校风可以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此外,社会环境也对中学生的行为惯有着一定的影响,同伴关系和社会风气会对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5. 研究结论通过对中学生良好行为惯养成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 家庭教育对中学生行为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家长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良好行为惯。

- 学校教育在中学生行为惯养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学校应加强规范管理和校风建设。

- 社会环境对中学生行为惯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社会应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

6. 研究建议根据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家长要加强对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培养,提供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

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和方法研究的结题报告.

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策略和方法研究的结题报告.

培育乡村中学生优秀行为习惯策略和方法研究的结题报告一、研究的背景在外国好多发达国家 ,有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已相当作熟 ,不单产生了一些影响宽泛的理论成就 ,并且在实质生活中 ,他们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强。

跟着对外开放的深入 ,外国的理论成就和实践经验也被介绍到国内 ,许多人也进行了有关研究。

但这些研究基本重视于学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 ,对新局势下乡村初中生怎样改正坏习惯从而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的研究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收效。

本课题侧重进行有关初中生在做人、做事和学习等方面的优秀行为习惯的研究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的改正 ,以“习惯为先 ,成人成才”为教育理念 ,从而形成乡村初中生有效德育教育的育人模式。

最近几年来 ,跟着留守少儿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 ,乡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令人担忧。

我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展开了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平时行为规范》、《下双中学学生平时行为规范》、《下双中学校园管理制度》等为行为习惯培育教材 ,以养成教育为主狠抓学生行为规范训练 ,以展开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选为平台来激励竞争。

几年的实践,已获得了优秀的成效。

我校逐渐走出一条以养成教育夯实学校德育教育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之路。

所以 ,我们提出了《培育乡村中学生优秀行为习惯策略和方法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跟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乡村初中生行为习惯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 ,许多初中生养尊处优 ,好逸恶劳 ,举止不文明 ,不懂得孝亲敬长 ,不懂得尊敬他人等 ,从小没有养成优秀的行为习惯。

这在较大程度上冲击着学校教育 , 特别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挑战 ,提出了新要求。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使广大初中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优秀行为习惯 ,同时研究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由及改正的对策。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养成优秀行为习惯 ,是学生健康成长、可连续发展的基础 ,是从实质出发落实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 ,是增强德育工作有效教育的急迫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XXX课题组一、研究背景XXX健康教育是整个健康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

《XXX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减负增效的实施,如何提高学生的研究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普遍的关注。

素质教育论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研究”。

既是“学会了”,也就形成了能力。

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

若不能切实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研究惯,就不可能使学生的研究行为自动、历久地坚持下去,其研究过程就有可能中断。

研究过程一中断,就无所谓“学会”,无所谓本领了。

结合国教科文组织继《学会生存》、《学会关心》之后,又发表了题为《研究: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计谋性思绪与行动建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使每一个人(无例外埠)开展自己的才干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历久的努力才干实现”。

这也通知我们,学生要“开展自己的才干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历久的努力”坚持下去。

而要能够“历久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得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更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和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能够独立自主接纳他人,友爱宽容,健康文明,有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活方式和良好惯,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目标的实现最基础的根源在小学教育,小学教育应把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与之相适应,让学生在研究生活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研究,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研究惯。

我校在就确立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这一研究课题。

农村中学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

农村中学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阶段总结

《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叶圣陶看来,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

然而,现实中的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端正的情况仍很突出,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从学生入学开始抓起。

为此,由我校语文教研组承担,向省教育研究所申报了《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省级研究课题,一学期结束,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我校《七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组从九月份开题以来,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做了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数以外,多数人从小就没有养成好习惯。

通过课题实验和探索,我们发现:学习成绩的取得,一是取决于教师的讲解、引导,二是取决于自身的学习方法。

养成教育正是教育学生从小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得当的学习方法。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缘木求鱼。

抓养成教育,培养和掌握得当的学习方法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必由之路。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培养训练,更多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阶段是课题开展的开始阶段,重点对七年级学生“基本的学习习惯”进行了研究。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也是良好的高层次的学习习惯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倾听的习惯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

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课堂上不能专心听教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自己讲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与别人谈话时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目前,虽然国内有关学生学习习惯研究颇多,很多学校都研究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但这些培养方法大都侧重于城镇中学的学生,对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研究却很少。

因此,本课题立足于农村中学的学生实际,力求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本课题,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及福建省教育学会学习学委员会“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课题组的子课题(课题编号)。

课题研究时间从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前后历时两年半。

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克服困难,潜心研究,积极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实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我校地处晋江市西部,是一所农村完中校,在学生有2100多人。

近几年来,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晋江本地生源的减少,外来工子弟越来越成为学校的主要生源。

但无论是外来生源还是本地生源,由于地处农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普遍比较薄弱,家庭学习条件、学习环境比较差,导致他们学习比较被动,学习习惯不佳;调查中我们发现,我校很多学生,课前课后没有预复习,上课不做笔记,不认真听课,课后抄作业,学习很被动,依赖性很强,进取精神不足等等。

我们认为就是这些不良的习惯,影响了学习效率,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习惯是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终身益。

如果让这些不良习惯漫延下去的话,非但严重影响了学风,难以形成良好的校风,而且必将延误学生的终生。

这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极大的失误。

事实也告诉我们,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新知识技术层出不穷、充满挑战的今天,已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校是一所省三级达标校,2010年五十周年校庆带来了学校发展的新机遇,学校五年规划蓝图已现,力争三年内争创省二级达标校,广大教师积极性很高,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

我们拿什么来创达标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校广大教师的深思。

要达标,就要有特色,有品牌。

我们经过了比较深入的研讨,一致认为: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十一五”期间将工作重点由硬件建设向教育科研作战略转移,向教科研要成绩,并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抓手,逐步形成我校鲜明的特色,创出我们的优良品牌。

鉴于以上两点,我们决定展开课题为“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

进行“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我们今天培养的人才,是要为21世纪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而成才必须先成人,育才先育人,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

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从学校实际来看,任何课题的研究,必须要为教育实践服务,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创出我们的品牌,形成内中教育特色,并使“每一个内中毕业生均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大家的共识。

通过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为学校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益,为实现内中的可持续发展探索一条有效的路子。

3、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研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对农村中学学生学习习惯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三、课题的理论涵义、依据、假说及可行性分析(一)基本概念涵义(1)“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一般指长期逐渐养成的、较稳定的学习行为与态度。

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不良习惯与良好习惯,前者如作业拖拉、缺交、抄袭、考试作弊等,后者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等;就层次而言,可以分为基本学习习惯与高级学习习惯两大类。

基本学习习惯有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专心听讲习惯、做笔记习惯、独立作业习惯等,高级学习习惯包括认真观察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勇于提问的习惯、自学与研讨的习惯、学用结合的习惯等。

学习习惯的培养应从基本习惯入手,循序渐进,发展到高级习惯。

(2)“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我们所说的“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就是指要根据农村中学生的特点与所处的环境,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活动,使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中学生最大的特点:纯朴,但各方面习惯较差。

所处环境的重要特点是:家长或望子成龙,但教育无策;或做工较忙,又宠爱过度,对子女学习疏于关心等等。

(二)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是对事物和现象不断解释和理解的过程,是对既有的知识体系不断进行再创造、再加工以获得新的意义、新的理解的过程;3、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aner)依据认知心理学观点认为: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巨大潜能、个性差异,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动机、情感、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提高学习成绩。

4、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意义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5、美国的罗杰斯(C.R.Rogers)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

”教学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创造能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人。

6、弗拉威尔(Fulavell)的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

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

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7、徐崇文“学会学习”的先进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且潜能巨大:要使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一定要“学会学习”,要使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还要学会享受学习。

实际上要帮助同学们培养学习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成为学会享受学习的人。

(三)理论假说通过“农村中学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可以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使他们的学习水平以数量级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特色,有力地推动学校内涵式的发展。

(四)可行性分析1、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必要的、注重时代性。

时代呼唤学习型人才,课程改革的方向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条件。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改背景下,我们提出本课题是科学而必要的。

2、本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和注重实践性。

课题符合课程改革倡导的新理念,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生活中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本课题注重合作性,强调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并且都有多年教学经验,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已有初步的实践经验,通过今后进一步的培训、学习,我们是有信心能完成这项研究课题。

4、本课题负责人和所有参与者平时都能严以律已,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且都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科研理论和开展研究的能力,都能承担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本课题组成员中既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学校领导,又有精力充沛的青年骨干教师。

以中青年为主,年龄均在40岁以下,精力充沛,积极进取,都能挤出时间学习探索、实施研究和撰写论文。

5、为了确保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学校将确保课题人员参加研究的时间,并提供足够的研究经费及满足其它的有关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与主要过程(一)总的研究思路我们将对实验年段和实验班进行关于学习习惯的问卷调查,以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现状,明确发展方向和推进重点。

通过认真分析,明确哪些习惯学生已经成为学生自己的自觉行为;哪些习惯学生只是基本俱备,但还离不开外界因素的督促;哪些习惯学生尚未形成,亟待加强。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学校教育生态、课堂教学及学生家庭、学生个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由各学科细化、分解总课题,从而形成相关的子课题,提出转化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策略,并对实验班进行跟踪调查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及时地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对方案进行调整、充实。

学校形成由校长负总责,教务处具体负责实施,学校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运行机机制,从而促进教科研稳步、扎实、有效地向前推进。

(二)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个案研究,调查法、文献法、座谈法、情境创设法等。

(三)主要过程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月),主要工作是:健全机构,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统一思想,设计方案,确定研究对象,培训研究教师,有关物质准备等。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计划;初步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3月—2011年6月),主要工作是:进行理论辅导,实施研究方案,推出教学模式、优秀课例及学生个案、班级案例分析,同时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对实施方案进行修定和调整,最终形成较为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分阶段、有针对、有重点地进行课题研究,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文字、实物、影象等)第三阶段:课题总结结题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主要工作是:汇总材料,找问题,找规律,写科研论文和总结材料。

本阶段初步形成的成果: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相)、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形成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

(四)子课题及负责人由于本课题涉及的范围较广,加上时间、人力等因素的制约,我们重点主说明:以上各重要子课题绝不是孤立的,彼此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研究时我们综合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